肠轴

  • 从“微生物-脑-肠轴”谈中医“脑肠同治”防治结直肠癌
    切[2],而脑-肠轴是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影响肿瘤进展的关键一环[3]。中医药在防治CRC癌前病变及带瘤生存方面具有一定特色优势,并且中药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干预调整肠道菌群组成,达到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文从“微生物-脑-肠轴”的研究进展出发,总结中医“脑肠同治”的理论基础,探讨防治CRC的新思路。1 肠道菌群微生物与CRC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肠道微生物群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在人体内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机体免疫调节、物质代谢和消化吸收等过程,在保

    世界中医药 2023年21期2024-01-08

  • “养心调肠”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理论探讨
    肠藏象系统和脑-肠轴理论,从心、肠来论治IBS-D,以双侧神门、少海、内关、天枢、上巨虚、下巨虚穴及百会、膻中、关元穴组成,疗效确切。本文从脏腑、经络、病机等角度探讨“养心调肠”针法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理论依据,并为临床治疗IBS-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 心小肠藏象系统概述1.1 心小肠藏象系统的中医基础 《灵枢》中:手少阴心经的循行发于心,络于小肠,手太阳小肠经络心,属小肠;“手少阴之别……别走太阳也”“手太阳之别……内注少阴”;相表里的阴阳两经

    陕西中医 2023年10期2023-12-30

  • 基于“心-肠轴”论心力衰竭“心与小肠相表里”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并由此提出“心-肠轴”学说[3],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了新视角。那么,“心-肠轴”与中医经典藏象理论“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关系如何?“心-肠轴”是否为“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生物学内涵?后者是否是前者的中医理论基础?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探讨。1 “心-肠轴”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1.1 肠道菌群失衡 心力衰竭病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降低[4]。Luedde等[5]依托16s rRNA测序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在科水平上,心力衰竭病人粪便样本中杆菌科、丹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2期2023-03-09

  •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慢性便秘的中医药疗法
    。近年来,“脑-肠轴”学说的提出,越来越受到全球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脑-肠轴理论展开论述,进一步探讨在此学说下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的进展。1 西医关于脑-肠轴与胃肠病研究进展“脑-肠轴”学说成为了近十年来关注的热点,其基本是由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以及肠神经系统(ENS)构成[3]。肠神经系统(ENS)能独立调控肠道的运动及分泌,肠道壁内有丰富的神经元分布(主要包括肋间神经与黏膜下神经丛),又被称为“肠脑”“腹脑”[4]。自主神经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9期2023-01-10

  • 应激相关脑-肠轴失调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态和脑-肠轴进行互动和交流。研究表明,应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及微生物代谢等途径调节胃肠道功能,从而影响IBD的发生和发展[8-9]。本文就应激通过调节脑-肠轴促进IBD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应激概述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病理学家Hans Selye首次将“应激”的概念从物理学领域引入生物医学领域,创建了应激学说,其被定义为机体应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应激源)所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10]。应激源根据性质主要分为物理应激、化学应激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2年4期2023-01-03

  •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析“胃不和则卧不安”
    代医学提出的脑-肠轴理论,将脑与肠之间的关系做了更加具体的解释[2]。本文旨在从脑-肠轴角度探讨“胃不和则卧不安”,让现代医学解释说明中医理论,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和胃肠疾病提供新思路。1 “胃不和”与“卧不安”1.1 胃不和 “胃不和”,名曰“胃”,实则包括阳明经、脾胃、大小肠[3]。《灵枢·本输》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从位置上来说,大肠小肠与胃紧密相连,在生理功能上,二者与胃共同受纳腐熟饮食物,因此古代常将胃肠统称作胃。《伤寒论》[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4期2022-12-29

  • 基于脑-肠轴理论浅析中西医防治溃疡性结肠炎
    5]。近年来脑-肠轴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通过调节脑肠轴进行综合干预可能有助于UC 的治疗[6]。基于此,笔者从脑-肠轴出发,从脑-肠轴的中西医认识、脑-肠轴与UC 的相互作用机制、脑肠同调治疗UC 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UC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与思路。1 脑-肠轴的中西医认识1.1 脑-肠轴的中医认识1.1.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脑与肠的相互作用,主要涉及心、脑与脾(胃肠)的关系,心、脑与肝的关系,脾、肾、脑相关[7]。脑为髓海

    中医药信息 2022年9期2022-12-12

  • 温肾健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肠轴的影响
    究[4]认为脑-肠轴调控紊乱与其发生发展联系密切。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报道温肾健脾法是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的有效疗法,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排便症状以及肠道菌群[5]。本研究探讨温肾健脾法对IBS-D患者睡眠障碍、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以及脑-肠轴的影响。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IBS-D患者11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男37例,女21例,年龄20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7期2022-07-14

  • 徐凤芹教授基于脑-肠轴理论运用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举隅
    完全阐明,但脑-肠轴理论已经成为IBS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徐凤芹教授认为肝郁脾虚、肾阳亏虚、寒热错杂是IBS的主要中医证候,中医学上情志致病的病因学说在某种程度上与脑-肠轴学说对IBS发病机制的认识殊途同归,肝、脾、肾对IBS发病机制的影响可能跟通过调节脑的生理功能进而作用于肠道有关。徐教授临证经验丰富,擅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本文试举其辨治IBS临床验案1则,以见一斑。关键词 脑-肠轴;肠易激综合征;乌梅丸;情志致病;寒热错杂;医案; @ 徐凤芹Profe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0期2022-07-02

  •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析“胃不和则卧不安”
    并用现代医学脑-肠轴理论探讨“胃不和”“卧不安”的内在机制,以期为临床失眠和胃肠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关键词】胃不和;卧不安;脑-肠轴;脑肠肽【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2)04-0016-04Discuss “Disharmony of Stomach Leads to Insomni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rain-gut AxisLIU XiaoqingZHANG Yi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2年2期2022-05-30

  • 肺-肠轴: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少。该文从“肺-肠轴”角度介绍了呼吸道感染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了儿童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和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期望能为临床从肠道菌群入手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关键词】肺-肠轴;肠道菌群;儿童呼吸道感染;免疫系统lung-gut axis: the microbial crosstalks in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Zhu Wenxia,Wu Yilin, Liu Hui, Ji

    新医学 2022年3期2022-03-28

  • 脑创伤治疗的新靶点:脑-肠轴
    向通路称之为脑-肠轴或肠-脑轴。Benakis 等[6]报道调节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途径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梗死面积,并改善神经功能。脑-肠轴也因此成为了近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脑-肠轴及其在脑创伤中的功能作用进行综述,为寻找脑创伤的治疗新策略开拓思路。1 脑-肠轴的信息交流特点脑-肠轴是双向作用和传递信息的,其包括脑-肠方向和肠-脑方向,当前关于脑-肠轴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动物模型,在体的临床研究主要还是回顾性研究,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和大型临床试验十分少见。在

    天津医药 2021年8期2021-12-05

  • 脑-肠轴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的通讯途径是脑-肠轴,其在维持胃肠道、中枢神经和微生物系统的稳态方面至关重要[3],与机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脑-肠轴参与T2DM的可能机制,并探讨与之相关的T2DM新型治疗方法。脑-肠轴的概述人类的肠道承载着数万亿生物,包括古菌、细菌、病毒、噬菌体、真菌和原生生物等,是机体非常重要的部分。肠道与大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格尔松教授最早提出脑-肠轴的概念,也就是由肠道、肠道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生物共同形成的人体第二大脑。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6期2021-12-05

  •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中医从肝脾论治抑郁症研究进展
    这种通路即为脑-肠轴[2]。随着研究的不断突破,学者们发现大脑情感与肠道微生物之间联系密切,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改变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3]。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脑-肠轴的作用与中医肝脾生理功能类似,本研究意在从脑-肠轴理论出发,探讨中医从肝脾论治抑郁症的相关机理。1 脑-肠轴与抑郁症1.1 胃肠功能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美国教授迈克认为“脑-肠轴”是人类的“第二大脑”,脑-肠之间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方式相互联系。大脑作为高级神经中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5期2021-12-02

  • 为什么一生气就胃痛
    情绪专线”“脑-肠轴”。胃肠与大脑之间有多种联系,胃肠是最容易受情绪影响的器官,被称作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当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传输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脑-肠轴”将信息传输到胃肠,影响胃肠蠕动、分泌功能,使胃肠发生痉挛或动力不足、胃酸分泌增多或减少,甚至使胃肠供血不足,从而发生胃胀、胃痛、泛酸、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胃食管反流、胃炎等,这就是所谓“气得胃痛”的道理。当然,每个人情绪反映不一样,症状表现可不一样,严重程度也不一样。长

    保健与生活 2021年18期2021-09-17

  • 有一种胃疼,是被气出来的
    系?这要从“脑-肠轴”这条连接肠胃和大脑的“情绪专线”说起。简单地说,“脑-肠轴”中的肠指的是肠神经系统,脑指的是脑神经系统,即中枢神经系统。这两个神经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信息交流,它们共同组成的信息交流系统为“脑-肠轴”。大脑和胃肠可以互相影响,若二者工作不协调,或其中一方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脑-肠轴”的失衡带来健康问题。当人处于较为亢奋的情绪的时候,如愤怒、生气、厌恶,这种情绪传输回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脑-肠轴”将信息传输到肠胃,从而影响胃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0期2021-07-11

  • 功能性消化不良脑-肠轴神经递质与临床症状关联研究
    0%[2]。脑-肠轴是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系统协调的重要系统,涉及胃肠道反应、肠胃微生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胃肠信息可经脑-肠轴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经大脑相关区域整合后,中枢神经系统经脑-肠轴反馈调节胃肠运动,脑-肠轴神经递质扮演了脑-肠轴与胃肠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双向沟通交流信使作用[3-4]。目前临床上鲜有关于FD患者临床症状与脑-肠轴神经递质关联研究,了解FD临床症状与脑-肠轴神经递质的关联,可探讨其发病机制并指导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与排除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2期2021-05-10

  •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思路*
    路、新方法。脑-肠轴是联系大脑与肠道的一种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是实现中枢神经系统与肠神经系统两大神经系统功能整合的双向调节轴,笔者试从脑-肠轴理论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确切的理论依据。1 脑-肠轴学说的现代研究进展脑-肠轴是一个巨大的神经内分泌网络,是将中枢神经和肠道神经联络起来的双向通路,其中脑肠肽是由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道中存在的内分泌细胞而产生的一种神经活性物质。而肠道菌群利用脑肠肽间接地由神经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自主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12期2021-03-27

  • 基于脑-肠轴理论观察解郁1号方联合大黄膏敷脐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目的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解郁1号方联合大黄膏敷脐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单盲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西药及解郁1号方内服治疗,试验组加用大黄膏敷脐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对两组PSD患者抑郁情况及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和第8周分别评价1次;治疗前、治疗后4周检测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2期2021-03-24

  • 浅探肠道菌群和“和胃安神”的关系
    现代医学提出脑-肠轴概念,脑-肠轴是将认知和情感中枢与神经内分泌,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联系起来的双向通路[1],是连接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脑可以通过脑-肠轴调节肠道功能,胃肠道功能异常也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即脑与肠可相互影响。肠道内有许多共生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又称为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不仅与肠道功能和疾病相互影响,而且还能通过一定的机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2]。神经系统是机体机能的主要调节系统,睡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8期2020-12-27

  • 基于“微生物群-脑-肠轴”浅析“胃不和则卧不安”
    “微生物群-脑-肠轴”理念的提出,现代医家们对于肠道微生物、脑、胃肠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笔者也将借此理念来分析“胃不和”与“卧不安”之间的相互联系。1 胃不和则卧不安1.1 概念。何为“胃不和”?首先,现代医学中的脾、胃、肠三脏的功能方可概括中医“胃”的功能。脾胃居中焦,脾主升,胃主降,二者相合枢利中焦气机,《医学求是》云:“中气为升降之源,脾胃为升降之枢轴”,一旦外因内邪侵袭可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中焦气机不利;其次,李绍旦等[2]认为所谓“和”者,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8期2020-12-27

  • 从中医五脏一体观角度认识肠道微生态
    部分学者提出肺-肠轴、脑-肠轴等学说,用来阐释肠道微生态与不同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中医学五脏一体观认为,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在生理上协调统一,病理上相互影响。由此可见,二者存在共同之处。1 肺-肠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经脉上互相属络。肺气肃降,将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大肠,有利于大肠主津,传导糟粕。反过来,大肠之气通降,有助于肺气肃降。若肺失肃降,导致腑气不通,会引起便秘;糟粕排泄不畅,影响肺气宣降,出现喘息咳嗽等症。临床上我们发现诸多肺炎患者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4期2020-12-25

  • 艾灸对IBS-D模型大鼠海马与结肠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
    发病因素均与脑-肠轴相关,脑肠轴功能失调是IBS-D发病的重要病机[7-8]。炎症和免疫反应异常参与 IBS-D发病,且与脑-肠轴密切相关[9]。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作为一种促炎细胞因子,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介质,在IBS-D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IBS-D内脏高敏感性[10],是IBS-D动物模型的客观评价指标。TNF-α也是脑-肠互动的一种重要介质,有研究发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11期2020-11-20

  • 基于“脑肠相通”探讨通下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机理
    群、脑肠肽、脑-肠轴角度对通下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机理进行探讨,认为肠道菌群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靶点、脑肠肽为其物质基础、脑-肠轴为重要通路,可为从肠道出发论治缺血性卒中提供理论依据。缺血性卒中;脑肠相通;通下法;肠道菌群;脑肠肽;脑-肠轴脑卒中是指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血管源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总称,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约占全部卒中的80%[1],具有入院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风险。通下法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泻下通腑以祛除毒邪,使邪有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年11期2020-11-19

  • 炎症性肠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诊治进展
    慢性腹痛等。脑-肠轴的紊乱是IBD疾病活动与心理问题双向影响的重要机制。IBD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规范化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治疗是对IBD传统治疗的重要补充,不但可减轻IBD患者焦虑、抑郁及慢性腹痛等症状,还可降低IBD疾病活动度,预防不必要的治疗升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变疾病的自然史。一种IBD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新模式正在形成。本文对IBD常见心理问题及其与IBD疾病活动的双向影响及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25期2020-11-10

  • 基于脑-肠轴探讨疏肝健脾法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而备受关注。脑-肠轴理论被应用于该病,既可体现“生物-社会-心理”现代医学模式的优越性,在临床上更可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窗口,而运用中医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之法收效颇多。【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脑-肠轴;疏肝健脾法。【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0058-011. 关于FDFD是经内镜和血清学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或者常规查的异常发现不能解释其病因的一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2020-08-13

  • 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生物可以通过脑-肠轴影响脑部代谢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理、心理改变,从而对人体情绪改变产生影响,如肠道微生物的紊乱,通过一系列改变产生抑郁样情绪变化。在抑郁症的动物模型中有明显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紊乱。这些发现可能进一步拓展学者对抑郁症的认知,甚至有可能引起治疗方法的进步。【关键词】 抑郁症;肠道微生物;脑-肠轴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0.05.001Research pr

    右江医学 2020年5期2020-06-19

  • 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海马与结肠组织中IKKβ/IKBα/NF-κB通路的影响
    病机制可能与脑-肠轴相互作用、炎症与免疫异常、肠道动力改变、食物、精神心理障碍等有关[8-10],其中脑-肠轴相互作用和肠道黏膜低度炎症在IBS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1-14]。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IκB)激酶β(IκB kinase beta,IKKβ)/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NF-kappa-B inhibitor alpha, IKB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6-08

  • 脑-肠轴参与β-细辛醚和丹皮酚治疗脑梗死的过程
    坏死[1]。脑-肠轴是将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内分泌网络,已证明其为多种脑血管病的潜在调节机制[2],但脑-肠轴在脑梗死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还甚少报道。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是从空肠中提取的胆囊收缩因子,为经典肠道激素肽之一[3]。研究表明,除在胃肠道外,CCK 还分布于内分泌细胞、神经元和上皮细胞,因此CCK 已被确定为脑-肠轴的主要成分,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4]。β-细辛醚是石菖蒲的主要成分,其可减轻缺血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5期2020-06-02

  •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相关性
    言现代医学“脑-肠轴”理论在中医学《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 《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 是对“脑-肠轴”理论的最早诠释. 中医所指的“胃”包括胃、大肠、小肠等, 如《灵枢·本输》云:“大肠小肠, 皆属于胃, 是足阳明也”. 中医认为, 脑为元神之府,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主宰人身之寤寐. 可见脑和胃肠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慢性便秘是下消化道常见疾病之一. 近年来,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 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0年4期2020-03-07

  • 基于脏腑理论探讨抑郁症心肾不交证与脑-肠轴的关系*
    情感性障碍。脑-肠轴是指大脑和肠道之间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两大系统,实现功能整合的双向应答与联系[9-10]。研究表明,抑郁症负面情绪多引起消化或排泄功能异常,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既可影响中枢神经又能调节胃肠道功能,在脑肠互动与抑郁症发病机制发挥重要作用[11-12]。笔者从中医学对心与肾关系的认识、抑郁症心肾不交证的发病机制、脑-肠轴与抑郁症心肾不交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脏腑关系探讨并阐释抑郁症心肾不交证与脑-肠轴的关系。1 中医学对心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03-03

  • 炎症性肠病和脑—肠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入,最近围绕脑—肠轴探讨IBD发病机制成为一大热点,基于脑—肠轴进行的综合干预可能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2 脑—肠轴的概念脑—肠轴是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之间进行沟通的双向信号调节系统,涉及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胃肠道反应和肠道微生物等。胃肠信息可通过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等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胃肠信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通过大脑相关区域进行整合,发出指令并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作用于外周器官,以反馈调节方式调节胃肠道运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3期2020-02-12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控异常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本文价值:脑-肠轴、脑-肠互动一直以来是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神经内分泌相互作用是脑-肠交互联系的基础,而随着肠道微生态的深入研究,发现宿主消化道和腔内微生态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是机体对致病性和抗原性物质的免疫耐受和免疫防护之间的平衡的关键。脑-肠交互作用实则反映了基于脑-肠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系统在不同层次的功能调控作用。本文以NEI功能调控为切入点,从病因的复杂性、症状的异质性、发病机制的多样性等方面认识IB

    中国全科医学 2020年26期2020-01-14

  • 基于脑-肠轴“从肠治脑”论治急性脑中风痰热腑实证意识障碍∗
    病情。而随着脑-肠轴学说的兴起,从脑肠互动角度运用化痰通腑法论治中风的机理受到关注[2]。本研究以脑-肠轴为枢机,并以脑肠肽为面,肠道微生物为点探讨痰热腑实证“浊邪害清”所致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本研究也阐述了化痰通腑法通过祛除肠道“浊邪”,平衡脑-肠轴,改善痰热腑实证引起的意识障碍的工作原理,同时也是对“从肠治脑”理论进行了科学探索。1 痰热腑实证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急性脑中风痰热腑实证临床包括痰热壅盛和腑气不通,症状多为口气臭秽、肠腹胀满、大便硬结或喉间痰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7期2020-01-13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脑-肠轴
    的研究表明,脑-肠轴异常在F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FD与脑-肠轴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1 脑-肠轴1966年PEARSA等发现产生肽类和肾上腺素类细胞具有共同的细胞化学特征,胃肠道的肽类分泌细胞和脑内的肽类神经元具有胚胎同源性,推测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以胃肠道激素作为肽能神经递质来调控胃肠道功能[2]。1996年WOOD提出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及免疫等途径调控胃肠道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可能存在双向调节。传统的脑-肠轴概念从解剖结构层面解释中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9年8期2019-12-21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要环境因素。脑-肠轴是联系大脑和胃肠功能的双向信息调节系统,肠道微生物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均能参与脑-肠轴活动,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异常可能在全身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肠道微生物群的紊乱与重要疾病有关,如糖尿病、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其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影响肠道通透性、细菌代谢产物的作用、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调控神经递质、通过炎症免疫系统介导等有关,本文将对肠道微生物群在AD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健康前沿 2019年3期2019-10-21

  • 柴胡疏肝散治疗FD(肝气郁结证)的论述
    态,进而通过脑-肠轴的双向作用,使5-HT、MTL等血清递质恢复正常,消除患者的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症状。1.1.1.2白芍白芍不仅可发挥养血柔肝,解劲止痛之作用,还可从两个方面调节胃肠运动(加速或减慢);白芍总苷不但可以拮抗副交感神经电生理功能,而且还能够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状态,此外其还可解除胃肠痉挛。由此可知,白芍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可以降低患者内脏敏感性,使各种紊乱血清递质恢复正常(如脑肠肽及神经递质:MTL、5-HT),进一步通过脑-肠轴这一通道,加强神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13期2019-01-03

  • 胃肠激素在记忆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志云摘 要:脑-肠轴,即脑与胃肠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已研究多年。脑-肠轴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它不但调节了胃肠功能的稳态而且与更高级的情绪与认知功能相关。进食时,消化道会分泌很多激素并通过外周途径影响不同的组织器官,包括大脑。而下丘脑在能量代谢、营养平衡以及摄食行为调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能将内脏功能与海马、杏仁核及皮层等肢体功能进一步整合起来。这些脑区主要参与大脑的高级功能,如认知功能、及情绪的调节。现对近年来不同胃肠激素对学习与记忆的调节功能进行综述

    医学信息 2018年14期2018-10-30

  • 三步止泻法推拿调节脾虚乳兔脑—肠轴的HE实验研究
    调节脾虚乳兔脑-肠轴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将乳兔制成脾虚模型后,分成手法组、对照组、空白组。手法组予三步止泻手法干预脾虚模型乳兔,对脑、胃、肠组织进行形态病理检测。结果:手法组与对照组比较,肠组织HE实验形态有明显变化,脑、胃的组织HE实验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证明三步止泻法治疗脾虚乳兔模型后,证明三步止泻法治疗小儿腹泻对肠组织的影响较大,对脑及胃的组织影响不大,明确手法与脑-肠轴有强相关性。【关键词】三步止泻法;脾虚乳兔;脑-肠轴;HE实验【中图分类号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2018-10-20

  • 学生考试焦虑与肠胃不适身心研究
    问题,结合“脑—肠轴”学说的相关理论,分析学生考试焦虑并伴有肠胃不适的症状,以缓解学生考试焦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旨。通过实地调研,调查学生考试焦虑与身体症状。调查结果发现高校学生考试焦虑与肠胃不适症状具有较强相关性,从身心一致的角度提出心理辅导、中医食疗、运动免疫以及家长支持的可行性建议,以缓解学生考试焦虑及肠胃不适的不良状况。关键词:考试焦虑;肠胃不适;脑—肠轴一、 引言考试是学生时代不可避免的任务之一。在国内,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应试能力,

    考试周刊 2018年60期2018-07-24

  • 基于5—羟色胺研究“脑—肠轴”在慢性便秘发病中的作用
    因素能够通过脑-肠轴与慢性便秘互为影响,5-HT作为一种脑肠肽,与慢性便秘密切相关。【关键词】 5-羟色胺;脑-肠轴;慢性便秘;作用【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38-02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大量研究表明,便秘病人较正常人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以焦虑和抑郁更为突出,反之,焦虑和抑郁亦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便秘症状[1]。因此,精神心理因素与便秘互为影响。本研究从一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2018-02-15

  • 基于脑-肠轴理论谈“胃不和则卧不安”
    现代医学提出脑-肠轴理论,将脑与肠之间的关系做了更加具体的解释。而且脑-肠轴理论是对“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一中医理论的深化。基于脑-肠轴理论谈“胃不和则卧不安”,让现代医学补充说明中医理论,将其更加具体化,也让更多的人对这一中医理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1 概 念胃肠运动的调控由肠神经系统(ENS)、椎前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相互协调作用来实现。通过脑的各级中枢和脊髓接受并整合内外环境变化时传入的各种信息,经植物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将调控信息传送到

    中医研究 2018年1期2018-01-19

  • 用“心药”医胃病
    用,其机制与脑-肠轴活动密切相关。整个胃肠道分布着极为丰富的神经细胞,其总数仅次于大脑,故有“肠脑”(gut-brain)的美名。胃肠道功能正常发挥,有赖于肠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与整合,这个整合就是脑-肠轴,脑-肠轴这个纵向联系又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横向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上下纵横的立体网络。更重要的是,这个纵向联系是双向“两车道”。视觉、听觉、嗅觉等收集到的外来刺激,大脑内生的高级活动,如思想、情感、愿望等信息,通过中枢的传出神经(下行道

    家庭用药 2017年10期2017-10-28

  • 肠道微生态参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机制
    肠动力和影响脑-肠轴等参与IBS发病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通透性; 免疫; 胃肠活动; 微生物-脑-肠轴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西方国家IBS的患病率为7%~21%[1],亚洲国家为5%~10%[2]。IBS的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目前IBS的病因尚未明了,发病机制

    胃肠病学 2017年3期2017-03-09

  •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及脑-肠轴关系的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态及脑-肠轴关系的研究进展陈立亚, 刘 畅, 汪芳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2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其以反复发作腹痛和腹部不适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但又缺乏诊断器质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依据。尽管其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最新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态紊乱、脑肠轴调控失常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及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03-08

  • 肠道微生物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要环境因素。脑-肠轴是联系大脑和胃肠功能的双向信息调节系统,肠道微生物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均能参与脑-肠轴活动,影响大脑功能和某些关联行为。最新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与AD关系密切,两者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以及迷走神经途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关系网。许多文献报道,通过益生菌或中药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状态,改善AD症状。因此,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中药与AD的相互作用,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个性化中药制剂,能够为AD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7年7期2017-01-16

  • 肠道菌群与帕金森病
    内沉积,且沿脑-肠轴上升迁移至脑内并沉积,最后导致PD发生,故有学者推测PD的早期发病可能在肠道,是由菌群失调所致。因此,探索脑-肠道-微生物轴的相互作用关系,明确肠道菌群改变与PD发病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深刻理解PD的发病机制,并可能为PD的预防和未来治疗提供新的证据。帕金森病;脑-肠轴;肠道菌群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多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部分非运动症状,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7年2期2017-01-13

  •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思路
    002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思路周 佳1安祯祥21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2 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2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以腹痛或者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该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炎症、感染、神经-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被认为是IBS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7期2016-04-14

  • 痛泻要方抑木组分缓解IBS-D高敏中医机理探讨及研究进展*
    易激综合征;脑-肠轴;内脏高敏1 IBS-D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而引发的疾病,具体表现为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异常,没有明显形态学或生化异常改变的症候群。根据不同症状,临床上将IBS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0期2016-04-04

  • 幽门螺杆菌在肠易激综合征中对脑-肠轴的作用机制
    激综合征中对脑-肠轴的作用机制熊锋马宗辉刘思德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脑-肠轴功能紊乱、遗传、肠道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多个因素相关。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脑-肠轴功能紊乱是IBS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Hp)是否参与了IBS的发生仍存在争议。有些研究提示Hp可能通过影响脑-肠轴的功能而导致IBS的发生。此文就Hp对IBS患者脑-肠轴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肠易激综合征;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6年4期2016-03-10

  • 细菌-脑-肠轴理论体系的建立
    述·细菌-脑-肠轴理论体系的建立白宇1,胡云霞1,陈俊伟1,于希忠2,方南元2(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肠道菌群可以经脑-肠轴对大脑产生影响,因而形成了细菌-脑-肠轴这一概念。细菌-脑-肠轴的作用在代谢性疾病、精神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中均有体现,所涉及的途径包括肠黏膜屏障、神经信号通路、5-羟色胺和色氨酸代谢通路、免疫应答反应、胃肠激素、细菌代谢产物、基因调控、HP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5期2016-03-07

  • 微生物群-脑-肠轴与肠易激综合征
    微生物群-脑-肠轴与肠易激综合征郭晨希1,孙志广2,严晶1(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2.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肠道菌群;微生物群-脑-肠轴;肠易激综合征;益生菌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占全球人口的7%~10%[1],因参考的诊断标准(曼宁,罗马二,罗马三,自我诊断)、所选择的对象、接受治疗情况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患病率也不同[2]。利用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可根据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将IBS分为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7期2016-02-21

  • 基于脑-肠轴浅探“脑病治肠”论治中风的科学内涵*
    023)基于脑-肠轴浅探“脑病治肠”论治中风的科学内涵*袁梦果 李建香 过伟峰△(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脑和肠在生理、病理上联系紧密,“脑病治肠”治疗中风病是中医整体观念和上病下取治则的重要体现,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论治中风卓有成效。脑-肠轴学说的深入研究,发现胃肠道介导的脑-肠轴上行通路:免疫、神经、内分泌、肠道菌群等对大脑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调节胃肠道稳态是治疗中风等脑病的潜在途径。故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0期2016-01-30

  • 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神心理因素;脑-肠轴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经相关检查提示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肠病。IBS在全球发病率极高[1],在各地区的患病率也不尽相同,西方国家为8%~23%[2],高于亚洲国家的5%~10%[3],且多见于女性[4]。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观点认为其与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敏感性增加、肠道菌群失调、胃肠道激素、脑-肠轴学说、精神心理障碍及

    医学综述 2015年21期2015-12-09

  • 脑-肠轴及其在动物摄食调控中的作用
    30118)脑-肠轴及其在动物摄食调控中的作用刘飞飞1,2,秦贵信1,2*,姜海龙1,孙泽威1(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春 130118; 2.动物生产与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118)摄食是动物的一种反射性活动,动物摄食行为的调节与脑-肠轴密切相关。动物摄食后,营养物质接触胃肠道从而刺激脑肠肽的释放,通过迷走传入神经元将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将信号整合后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官以促进或抑制摄食。脑-肠肽是参与食物摄取

    畜牧兽医学报 2015年7期2015-03-27

  • 伴焦虑抑郁肠易激综合征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能[31]。脑-肠轴参与介导了精神心理因素对肠道的作用[32],其将CNS、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轴)、自主神经系统与肠神经系统(ENS)联系起来,在调节胃肠道运动功能、内脏敏感性、脑肠肽分泌、机体对应激的反应性、脑认知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激过程中,下丘脑和中枢其他部位如垂体、海马、蓝斑等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内脏高敏感[33],同时CRF释放增加可引起焦虑[34]。此外,异常的

    胃肠病学 2015年6期2015-03-18

  • 脑-肠轴及其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脏感知异常、脑-肠轴功能失调、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它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又消耗大量的公共卫生资源。近年来,人们对IBS的认识逐渐从单一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越来越多的研究把胃肠道与中枢通过脑-肠轴相联系,将IBS发病的相关因素都放在脑-肠互动的框架中研究。从脑-肠互动异常的角度去认识IBS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一种更为系统化和整体化的认识方式,本文就脑-肠轴及其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1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3-26

  • 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功能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用于大脑,脑-肠轴是两者相互作用的桥梁。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脑-肠轴可相互影响。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功能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脑-肠轴对胃肠道功能的调控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功能相互作用的双向调节轴,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肠道内神经系统(ENS)等结构,各部分功能相互协调。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参与对胃肠道和情绪的调节,因此内脏不适常伴有情绪反应,而情绪变化也常影响内脏功能。

    胃肠病学 2014年9期2014-03-20

  • 肠易激综合征(IBS)动物模型研究综述
    联系,称之为脑-肠轴(brain-gut axis)。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肠轴失调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如IBS[4],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等脑肠肽与之相关。心理应激时,脑-肠轴的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及其受体水平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内脏敏感性的升高。其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CRF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10期2013-04-07

  • 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因素等有关。脑-肠轴(brain-gut axis)将中枢神经系统(CNS)与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连接起来,形成双向交通通路,在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内脏敏感性、脑肠肽分泌、机体对应激的反应性、中枢认知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良的情绪体验会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道,引发或加重IBS。研究与阐明脑-肠互动(brain-gut interaction)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对寻找治疗IBS的有效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年2期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