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

  • 因数与倍数』重点归纳
    、知识要点(一)因数与倍数的关系1.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2.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因数与倍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又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二)找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1.找一个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因数:有序写出两个整数乘积是这个数的数,所有乘法算式的每个乘数都是该数的因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23年6期2023-09-11

  • 因数与倍数” 重点归纳
    倍数的关系1. 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如果a×b=c (a、b、c 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 就是c 的因数,c 就是a、b 的倍数。2. 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因数与倍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又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二) 找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1. 找一个因数的方法。(1) 列乘法算式找因数:有序写出两个整数乘积是这个数的数,所有乘法算式的每个乘数都是该数的因数。(2)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23年6期2023-09-11

  • 打破认知,让学生“下定义” ——特级教师吴正宪“因数与倍数”教学片段赏析
    50) 林鼎奇“因数”的定义是a×b=c,a和b称为乘数,乘数也称为因数。“倍数”的定义是已知两个数a,b(a是整数,b是正整数),要求两个整数q,r,使q,r满足以下条件:a=bq+r(0≤r<b),a称为被除数,b称为除数,q称为不完全商(简称商),r称为余数;当r=0时,称a被b整除,此时b为a的因数,a为b的倍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由两排飞机的数量引出乘法算式2×6=12,说明2和6 是12 的因数,12 是2 的倍数,也是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14期2023-08-14

  • 奥数点拨
    数的题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4错当作1,乘得的结果是525,实际应为600。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思路导航】一个因数的个位4错当作1,所得的结果比原来少了(4-1)个另一个因数;实际的结果与错误的结果相差600-525=75,75÷3=25,600÷25=24。所以一个因数是24,另一个因数是25。【练一练】1.小锋在计算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8错当作3,得345,实际应为420。这两个因数各是多少?2.小菊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个

    科普童话·学霸日记 2023年5期2023-06-21

  • 抓住核心概念 整合教学内容
    级下册第2單元《因数与倍数》中,出现的概念特别多: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有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互质数、最简分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通分。在小学数学中,集中出现这么多数学概念的单元是相当少的,稍不留心,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将这些概念混淆。为此,笔者经过对这些概念的研究,建立了以因数概念作基础,演绎出这2个单元的其他概念。在复习时,重构概念,关注联系,辨析差异,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好。一、用因数重构其他概念数

    科教新报 2021年41期2021-11-04

  • 整体把握教材 突出概念本质
    中朱国荣老师的“因数与倍数”这节课,在整体把握单元教材的基础上,合理重组教材,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段一】激趣导入,把握课堂教学的基准点师:老师给每人发了一张百数表,从1开始到100的连续自然数,今天要研究这些自然数。请同学们在1~100的自然数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圈起来,作为这节课上你的幸运数。先想一想,然后把它圈起来。(学生动手圈一圈)师:老师课前也圈了一个,想看看吗?在百数表上老师圈的幸运数是12,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老师的幸

    江西教育B 2021年4期2021-05-06

  • 怎么做才能快速找到最大公因数
    □吴 霞最大公因数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快速找到最大公因数?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教师依次出示5 张数字卡片:3,4,6,8,16。男、女生各推荐一人,男生抢12 的因数,女生抢16的因数,抢卡片多的一方获胜。引导思考:你们知道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吗?为什么?二、自主学习,抽象概念(一)自主研究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12 和16 的因数。(二)展示重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抽象出公因数和最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8期2021-04-06

  • 乘法的巧算
    同学因相乘的两个因数位数多,计算繁,感到枯燥乏味。其实,我们如果能根据数据特点,拓宽思路,采取一些灵活而又巧妙的计算方法,则可化繁为简。下面以“125×32”的计算为例,介绍几种计算方法。一、竖式法。用竖式计算“125×32”的积,先用第二个因数32中个位上的“2”与第一个因数125个位上的“5”对齐,用第二个因数32中十位上的“3”与第一个因数125十位上的“2”对齐列出竖式;再用因数2×125,得250,3×125,得375,这里的“3”表示3个十,所

    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 2020年9期2020-10-24

  • 分层引导,深挖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马小燕摘 要:“因数与倍数”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点多、概念多,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与知识点,笔者首先采取分段学习、分层引导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适当降低知识难度;再次,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发现的教学方式。关键词: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72-2片段一、复习导入,铺垫新授首先,笔者给学生出示课件中的乘法与除法口算题,让学生再次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2020年11期2020-07-26

  • 借助几何直观,理解概念本质
    元表征,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含义。2. 通过讨论、交流、比较等探索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求法,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有序性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3.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和运算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维。【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有序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及倍数的方法,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点。【教学难点】能有序列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一、 想象操作,初识概念1. 寻求模型师: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0年4期2020-04-28

  • 巧设任务 提升数学学习力 ——《因数和倍数》教学实践与思考
    ,那就要先来研究因数和倍数。【思考:因数和倍数是一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为此,在课首设计了“完美数”的问题任务。先出示“完美数”这一名称,并告诉学生“6”就是一个完美数,此时学生被这个名称所吸引,便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完美数?”“为什么6 是完美数?”“除了6 以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完美数?”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来明确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先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起。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发产生了对所学知识的需求,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设计操作任务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0年3期2020-04-15

  •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保一、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为之后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本节课包含了因数倍数的意义、二三五倍数的特征、质数、合数等多个知识点,需要教师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清晰了解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思考、推理和探究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二、教学目标知识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2期2019-10-21

  • 论单位分数两项分拆的方法
    法:搜索法、平方因数法和互素因数法[2],并给出了单位分数所有两项分拆组数的计算公式,即若则单位分数所有两项分拆组数为。互素因数法明显缩小了搜索范围,故当很大时优于搜索法和平方因数法, 但仍有不足, 当n 或ej较大时,n 的互素因数较多,容易遗漏或重复且计算量仍较大,所以仍需加以改进。 为此,本文提出单位分数的两项分拆的新方法——对偶因数法。1 对偶因数法为叙述方便,先对“两项分拆”、 “对偶因数”等给以数学定义,并设置一些记号.文中出现的字母都是整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10-11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刘佩1认识因数和倍数1.1情景导入:认识因数和倍数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在忙着设计班级文化墙,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你想不想帮老师解决。生:想。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情景图,找同学读一下要求)要将这1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画贴在教室的墙上。如果要贴成长方形,有哪些贴法?我们用学具袋里的12个小正方形学具代表12张画,动手来摆一摆行吗?老师有两个要求:(1)看一共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2)想一想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学生动手用

    赢未来 2019年17期2019-09-26

  •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和因数。2.体会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3.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并能结合算式判断倍数和因数。教学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图式结合,认识倍数和因数。运动会上体操队和田径队分别排出下面两种队形,算一算两队各有多少人?1.体操队先看体操队,同学们列出的算式是3×4=12,我们就说12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倍数和因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8期2019-09-10

  • 积累学习经验,体会概念生成
    反映的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的特征,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基础上进行的。借助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对数据进行分类。从而认识质数和合数。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经历概念生成的过程,体会为概念下定义的乐趣。特设计一下教学活动。二、实录与评析1.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找因数。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找出12的因数有哪些方法。生:拼长方形的方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3期2019-09-10

  • 错中求解
    题时,把其中一个因数21看成了12,结果积少了1107。请问正确的积是多少?【伙伴出手】晶晶说:“由题意可知原来的乘法算式是□×21,实际计算的是□×12,这样一对比就发现积少了1107,其实是□×9的结果。”欢欢说:“那么,我就可以求出另一个因数,也就是这个□是多少,1107÷9=123。”迎迎说:“正确的乘法式子应该是123×21=2583。”【我显身手】1.小马虎做乘法计算题时,把其中一个因数6看成了9,结果积多了36。请问正确的积是多少?2.计算两

    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 2019年9期2019-09-09

  •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时,你一定知道:因数×因数=积。对于乘法的计算,相信你也能做得很熟练!但你知道“因数”“积”用英语怎么表达吗?你知道一道乘法计算文字题如何用英语表达吗?和小灵通一起来学习一下吧!Write the number sentences and then calculate.(1)Two factors are 36 and 12.Find their product.(2)The sum of 30 and 20 is multiplied by 22.Wha

    数学小灵通·3-4年级 2019年4期2019-05-05

  • 分层推进感悟思想 ———《因数与倍数》教学
    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因数与倍数。(板书课题)二、借助素材,建构意义1.出示例1。师:用12 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挑战一下自己,在头脑中想象着拼一拼,并用一道乘法表示你的拼法呢?(学生说如何拼,教师结合课件随机演示这三种拼法)2.结合乘法算式,初识因数和倍数。师:刚刚同学们用12 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了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还得到了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那么,在这些乘法算式中蕴藏着怎样的数学知识呢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3期2019-03-27

  • 因数和倍数
    ◎相 辉1.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例1】判断:6 是因数,12 是倍数是否正确?【分析与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6=2,我们就说12 是6 的倍数,6 是12 的因数。30÷5=6,所以30 是5 的倍数,5是30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因数,或者说某个数是倍数,一定要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所以上面题目里的结论是错误的。2.因数的找法【例2】36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19年6期2019-01-11

  • 积的变化规律
    ,如果相乘的两个因数发生变化,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虎虎一字一句,拉长声音说,“也就是说,积有什么规律?”“积有什么规律?”方方、圆圆、正正凑在一起,议论纷纷。“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要乘几。”方方第一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什么意思?”圆圆、正正的脖子伸得长长的,皱着眉头。“你们看,23×500,积是11500。如果23不变,500乘2,积也要乘2,即11500×2=23000,也就是说23×(500×2)=11500×2=23000。”方方拍了

    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 2018年9期2018-11-29

  • 因数和倍数的多种关系
    ◎相 辉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例1】判断:4是因数,24是倍数是否正确?【分析与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24÷4=6,我们就说24是4的倍数,4是24的因数。24÷6=4,所以24是6的倍数,6是24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因数,或者说某个数是倍数,一定要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所以上面的结论是错误的。二、因数的找法【例2】24的因数有哪些?【分析与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18年3期2018-11-29

  • 因数、倍数、公因数和公倍数有何不同
    一、意义不同因数和倍数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当整数a除以整数b(b不为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时,我们就说整数a是整数b的倍数,整数b是整数a的因数。例如12÷3=4,12就是3和4的倍数,3和4就是12的因数。但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一定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公因数和公倍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因数或倍数,那么这些因数或倍数就叫作它们的公因数或公倍数。其中最大一个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其中最小一个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18年6期2018-11-29

  • 在探究中感悟 在理解中建模
    除法算式初步认识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思考水平。3.进一步培养对数和运算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自然数的特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一、认识因数和倍数1.操作引入例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

    教育界·中旬 2018年4期2018-08-07

  • 重视自主学习 渗透思想方法 ——五年级《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式,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将共同研究“不为0的自然数之间数与数的一种关系。”——《因数和倍数》二、概念学习探究活动一1、出示例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

    小学生 2018年8期2018-07-25

  • 顺应学生思维发展方向 促进学生思维拔节生长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 【案例背景】因数和倍数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数与代数部分重要的知识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因数和倍数单元的第一课时,所以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做铺垫。2017年4月我第一次执教,课堂教学环环紧扣且滴水不漏,精致的课堂,精心的设计,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我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反思后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较好地掌握了新知,但是思维却被关在笼子里。所谓的环环紧扣,紧紧地束缚了学生思维,充满了暗示的设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7期2018-06-22

  • 在探究中感悟、明晰和深化 ——《因数与倍数》课堂实录与反思
    预习获得,提高对因数与倍数的认识师:关于因数与倍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说)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体会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看看我们还能有哪些收获?1.摆长方形。师:一起看大屏幕,这里是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用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稍后)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拼法?(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算式,写出算式后屏幕出示拼法)2.因数和倍数概念。(1)例题。师:我们看这表示不同拼法的三个乘法算式,第一个,4×3=12,在数学上我们也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3期2018-04-09

  • 数学教学中的哲学味 ——以“因数与倍数”教学为例
    养。笔者通过 “因数与倍数”一课想表达一点哲学数学的思考。一、从哪里来师:数学要研究 “数”,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学习自然数,自然数包括哪些数?生: 0, 1, 2, 3, 4……师:今天研究的数指不是0的自然数,叫非0自然数。1.除法运算师:数学要研究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老师用两个自然数做了几道除法算式。依次出示: 12÷2=6 8÷3=2……2 36÷9=4 19÷7=2……5 15÷15=1 1÷2=0.5师:仔细观察思考,谁来把这些算式分类?学生尝试分

    新课程研究 2018年4期2018-03-21

  • 巧用直观 建构概念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认识因数”例谈
    们被统称为12的因数因数本义指的是乘法计算中的乘数和被乘数,后来引申为能够整除某个数的数。因此,因数必须在整数的范围内讨论。(板书课题:认识因数)在“数钢珠”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将“钢珠总数”作为目标数,“每次数的颗数”设置为“目标数的因数”,“以该因数为标准去数,能否在若干次后刚好数完”是判定“每次数的颗数”是否是目标数的因数的准则,“每次数的颗数”能有多少种设置,目标数的因数就有多少个。将数学概念与数数的关键环节一一对应起来,降低了新知的难度,使抽象的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期2018-02-26

  • 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使学生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能举例说明。2.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3.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4.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人与人之间有很多种关系,例如你与爸爸之间是什么关系?你们与老师是什么关系呢?数与数之间也有多种关系,你们想知道吗?(板书:因数与倍数的认识)评析:通过父子关系、父女关系、师生关系引入,为学习因数与倍数的认识做铺垫,暗示因数与倍数不是一个数,而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二、小组合作,

    新课程 2018年10期2018-02-24

  • 意义不同算法有别
    9”的笔算,先用因数“39”个位上的数字“9”去乘22,2×9=18,在39的个位下面写8,向前一位进1。2×9=18,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得19,在39的十位下面写9,然后在百位下面写1,即198;再用因数“39”十位上的数字“3”去乘22,22×3=66。在这里,“39”中的“3”表示3个十,22×3=66实际上就是22×30=660,所以“66”表示66个十,即660;最后把因数“39”个位、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22的积198和660加起来,即858。

    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 2018年3期2018-01-25

  • 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使学生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能举例说明。2.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3.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4.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人与人之间有很多种关系,例如你与爸爸之间是什么关系?你们与老师是什么关系呢?数与数之间也有多种关系,你们想知道吗?(板书:因数与倍数的认识)评析:通过父子关系、父女关系、师生关系引入,为学习因数与倍数的认识做铺垫,暗示因数与倍数不是一个数,而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二、小组合作,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0期2018-01-22

  •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观察发现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30期2017-08-13

  • 都是“0”惹的祸
    身子,思考着。“因数都有‘0’。”“是啊,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怎样计算呢?你出错的原因,都是‘0’惹的祸。”虎虎撇着小嘴,闪烁着水灵灵的眼睛,指着竖式说,“计算408×23时,‘3’不但要和408的‘8’‘4’相乘,还要和中间的‘0’相乘,所以积是1224,而不是144;‘2’也要和408中间的‘0’相乘,积是816,而不是96。”圆圆听完虎虎的想法,不停地点头。“340×20呢?”“340×20,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算出34×2的积68后,

    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 2017年9期2017-07-19

  • 《约分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观察发现教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4期2017-06-26

  • 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肖福女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肖福女同学们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知道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就是:“如果a×b=c (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又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那么,如何快速地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呢?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几招。一、用乘法算式找因数。例1:24的因数有()。思路点睛:只要能写出两个数的乘积是24的所有乘法算式,就可以找出24的所有因数了。什么数相乘等于24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17年3期2017-02-17

  • 说好“因数”与“倍数”
    ◎刘玲说好“因数”与“倍数”◎刘玲敏敏:4是20的倍数,还是20的因数,我总是说错。娟娟:因数来源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例如,3×5=15,3和5叫因数,15叫倍数,所以说3和5是15的因数。敏敏:那倍数呢?娟娟:倍数来源于乘法算式的意义,例如,3×5=15的意义是3的5倍是15。把“5”倍说成“倍数”,“是”的前后两个词再对换一下,就变成了15是5的倍数。同理,15也是3的倍数。敏敏:我来试一试,3×4=12,那么3和4是12的因数;3的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17年3期2017-02-17

  • 经历过程沟通联系促进发展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
    .同一乘法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1)导入:同学们,20×3的积是多少?揭示:在20×3=60这个乘法算式中,20是一个因数,3是另一个因数,60是积。课件: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20 3 60(2)课件: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20 3 60 20 3×2提问:现在20和3这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所得的积?)所得的积等于多少呢?你能很快地算出来吗?汇报:你是怎么算的?方法一:20×(3×2)=120;方法二:6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1期2016-12-21

  • 把握生成资源,绽放学生精彩
    ,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全班交流。师:从刚才的结果中,有没有发现有什么比较特殊的?生1:每个数的因数最大的都是它本身。生2:每组数都有因数1。师:为什么?生2:嗯……(不知该如何回答)生3:因为每个整数都能被1整除。生4:不对,因为每个自然数(0除外)都能被1整除。师:你想的真周全,思维也很严密,那还有什么发现吗?生5:有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因数也是1。生6:偶数的因数比奇数的因数多。师:有点道理,还有其他发现吗?【反思】学生的回答出乎

    新课程·小学 2016年8期2016-05-14

  • 《倍数和因数》教学
    数;()是()的因数,()也是()的因数。(预习课本第30页)3.找一找:(说说你是怎样找3的倍数和36的因数的?自学课本第31页)(1)3的倍数有_________:(2)36的因数有_______:【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新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倍数和因数。(学生齐说)二、认识倍数和因数1.交流预习作业第 1、2题。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那大家预习得怎么样呢?请先在小组里交流预习作业第1题。师:好了吗?谁愿意带上预习作业纸到前面说说?生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1期2016-04-08

  • 在比较和发现中探寻数学本质 ——《倍数和因数》教学新设计
    自主完成“倍数和因数”研究学习。(材料单类似于教材第30至31的内容,只是在找出36的所有因数时,材料中仅提供了一种“列举除法算式”的方法,另外材料中也没有直接呈现出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有什么特点。材料单的最后,还精心设计了三个阅读提示:1.学习材料中有三道例题,每一道例题讲的是什么?2.如有兴趣,可以尝试完成例题和“试一试”。3.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有发现可以写在相应的地方)二、汇报师:课前,我们已就“倍数和因数”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深入阅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2期2016-04-08

  •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概念是根据一个数因数的个数,为自然数分类而产生的。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或其他的)因数的数叫合数。因此,根据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把自然数分为三类:(1)0和1;(2)质数;(3)合数。二、能够快速找到一个数的第三个因数,才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实质就是判断这个数有几个因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即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一个因数,那么

    新课程 2016年1期2016-03-02

  • 因数与倍数问题常见错例
    8÷4=2,4是因数,8是倍数。(√)【错因分析】学生没有理解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纯说谁是倍数或谁是因数,而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应该说4是8的因数,8是4的倍数。【正确答案】(×)【错例3】判断: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它的因数。(√)【错因分析】学生在研究问题时,只看到一般现象,忽视了特殊现象,对倍数和因数理解得比较片面。如:8的因数有1、2、4、8,8的倍数有8、16、24……从中可看出,8即是8的倍数,也是8的因数。【正确答案】(×)【错

    读写算·高年级 2015年1期2015-07-25

  • 我们班的学号奥妙多
    3.司令与小兵由因数可以判断出质数和合数。合数的因数肯定要比质数的因数多啦!说到因数的多少——我们还进行了一次因数比赛呢——看谁的因数最多。首先是四人小组作比较。我36号,因数有:1,36,2,18,3,12,4,9,6这九个。小明18号,因数有:1,18,2,9,3,6这六个。小红14号,因数有:1,14,2,7这四个。小刚32号,因数有:1,32,2,16,4,8这六个。所以,在四人小组里我的因数最多。老师问:“还有谁的因数比36号还多?”几秒钟没人回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5年3期2015-04-20

  • 借助直观 建构概念
    五年级下册“认识因数”。【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建立因数的概念,学会找出全部因数的方法,发现因数的特点。2.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3.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教学过程与评析】一、引入课题,初步感知因数是“表示1份”的数(一)借助数球,找出12的因数师:这有一串小球,如果请你这样数:1份1份地数,数到最后1份恰好数完,每份几个?生:每份1个。生:每份1个最保险,无论这串小球有多少个,都可以恰好数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4年4期2014-06-25

  • 巧玩“24点”游戏
    成积是24的两个因数。可以先确定一个因数,再把其他三个数凑成另一个因数来计算。比如,可以先确定一个因数是6,再把4、6、8凑成另一个因数4,便可以得到(6-8÷4)×6=24。也可以分别把两个数凑成积是24的两个因数再计算,如(6+6)×(8÷4)=24。方法二选择最后一步运算是除法,把四个数分别凑成被除数和除数,使它们的商为24。可以先确定除数,如确定4为除数,那么被除数就是24×4=96,于是就可以得到(6+6)×8÷4=24;也可以先确定被除数,如把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4年3期2014-03-21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使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2.引导学生经历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100以内)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基本特征。3.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积累经验师:你能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试试看。师:每排摆几个,摆几排?你能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吗?(生汇报,师板书:1×12=12、2×6=12、3×4=12……)【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形结合,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3期2014-03-03

  • 根据乘法的意义来思考
    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因数6,因此可以把左边的5×6看成5个6,右边的6×6看成6个6,6个6比5个6多1个6,右边就减去1个6,这样等号两边就相等了。为了不看错,还可以先把等号两边相同的因数6标出来,即5×6=6×6____;再看它们的另一个因数因数5比6少1,说明5×6比6×6少1个6,所以就在右边补上“-6”。这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思考的,简便多了。练一练 请用简便方法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5×8=6×8____ 9×9=9×8____10×8=10×9_

    读写算(上) 2013年10期2013-08-15

  • 观察比较 触类旁通
    ,发现A的第一个因数比B的第一个因数大1,而第二个因数比B的第二个因数少1,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变形后再解答:A=123456789×987654321=(123456788+1)×987654321=123456788×987654321+987654321B=123456788×987654322=123456788×(987654321+1)=123456788×987654321+123456788所以,A>B。小华这样想:在三年级学习用同样长的铁丝

    读写算(下) 2013年6期2013-08-15

  • 完美的完全数Tea Lee
    美”的数,与它的因数之间有着非常奇妙的联系。6的因数共有4个:1、2、3、6,除了6自身这个因数以外。其他3个因数都是它的真因数,而且把6的所有真因数加起来,正好等于6这个自然数本身!数学上,具有这种性质的自然数叫做完全数。例如。28也是一个完全数,它的真因数有1、2、4、7、14,而把所有的真因数加起来正好等于28,即“1+2+4+7+14=28”。在自然数里,完全数非常少,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发现了一个计算完全数的公

    知识窗 2013年2期2013-05-14

  • 用联系的方法解决问题
    -72页“倍数和因数”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倍数与因数关系,进一步丰富自然数的知识。2.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同时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教学难点】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铺垫激趣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2年11期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