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信力

  • 江西检察听证工作实践和优化建议
    化解矛盾 司法公信力2020年9月,最高检印发《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检察听证工作。2021年6月,党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引入听证等方式审查办理疑难案件。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对检察听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严格公正司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而不是司法机关和办案人员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23年5期2023-06-12

  • 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路径研究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路径研究  一、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意义2022年1月15日至16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政法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在狠抓落实、科学评估、精准督察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可见,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增强司法公信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公信力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司法公信力是公信力的一个分支,可以认为是“公众对司法的信任”。过去,专家学者们对

    科学导报 2022年55期2022-05-30

  • 论司法的人民性
    公平正义 司法公信力 司法体制改革 智慧司法中图分类号:D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039-(2021)05-0004-20司法的人民性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是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特征。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

    东方法学 2021年5期2021-11-05

  • 网络民意对司法的影响
    一步,维护司法公信力。关键词:网络民意;司法公信力;司法独立;良性互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司法为民”、“司法利民”等观念的提出,司法民主化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成为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推动法律制度切实地向“以人为本”方向发展。它要求在体现程序正义的同时注重反映民意,让民众参与到司法实践中,有效地监督司法。然而,普遍适用的司法民主化并不意味着法官在审判案件时应事事顺从民意,否则只会让司法机关失去中立性,导致最后的判决仍旧违背民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年7期2021-09-02

  • 司法公开与提高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
    司法公开、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司法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对司法公开与司法公信力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明确了司法公开对司法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分析中国司法公开的现状和问题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提出了建设与完善的途径,最后对未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信力提升做出展望。关键词:司法公开;司法公信力;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这对于深化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2020-12-23

  • 论司法公开的效应
    腐败、提升司法公信力,负效应是伴随着舆情下的压力型司法、造成法律思维的隐退并且损害法律的稳定性。基于此,在司法改革中,采取“相对合理主义”的态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积极公开为主,被动公开为辅;协同公开为主,单独公开为辅的态度,以此作为优化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基本准则,增强司法公开的正效应,消解司法公开的负效应。[关键词]司法公开;司法认同;司法公信力;压力型司法;相对合理主义[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

    兵团党校学报 2020年5期2020-11-17

  • 民意与司法的良性关系探究
    意;冲突;司法公信力在探究民意与司法之间的冲突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民意的内涵。关于民意的内涵,长久以来就存在诸多争议。由于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民意在不同学科领域意义不同,学者们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民意的内涵便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理解。法语“opinion publique”被认为是“民意”一词的起源,其为法国学者叶尼凯尔在文章中首次使用。[1]德国学者加尔夫(Christian Garve)认为,“民意,是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公民,每人反省或实际了解某

    青年生活 2020年18期2020-07-10

  • 法治目标下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审视建构
    【摘要】司法公信力是人们对司法活动、司法裁判的信任,对法律的尊重和确信。司法公信力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司法公信力越高,国家的法治越健全,司法才能有效的运作,司法公正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司法公信力的提升,需要司法既要树立司法权威,又要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能够很好地实现司法价值,它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必需具有的法律措施。【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司法体制;

    商情 2020年22期2020-06-11

  • 法律规避之成因及解决路径
    成本,提高司法公信力,积极调和民间法和国家法,以期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使这一问题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关键词]法律规避;成本收益;民间法;调解;司法公信力[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0)10-0017-07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所谓全民守法,从文义解释的角度就是“全体人民遵守法律”。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我国

    党政干部学刊 2020年10期2020-05-11

  • 送达难破解机制研究
    度上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让公民的诉讼权利受到损害,无法保障其相应的权益。对社会而言,送达难不利于实现公平正义。我国当前对送达难这一问题已经做出了相关研究与思考,也一直努力寻求其破解机制。本文将通过对当前送达制度面临的问题进行概述,对送达难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数据和资料,找出其难处所在,并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新的手段,学习地方成功经验等方式来完善我国的送达制度,使司法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充分实现公平与正义,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目的。关键词

    法制博览 2019年9期2019-10-23

  • 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
    牵住“提升司法公信力”这一牛鼻子。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改革的先行者,应积极推进以司法责任制改革委中心的主体工作,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审判权 廉政教育 责任倒查作者简介:王军太,山东海平律师事务所,四级律师,研究方向:司法人员的操守和如何司法、执法方面的问题。中图分类号:D926                                                            文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6期2019-09-25

  • 论网络民意与司法的协调
    ,反映出了司法公信力的不足。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网络民意与司法的关系,正确的看待网络民意,坚持司法独立,维护司法公信力,同时,树立对法的信仰,进而感受每一个案件中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网络民意;司法独立;司法公信力;言论自由 人们的内心有着对正义的朴素的追求,当有事件冒犯到这种追求的时候,很容易就引起人们内心的情感的波动。当一个人以及其恶劣的手段杀人的时候,那么舆论会毫不犹豫的认为应该判处这个人死刑。当一个人以普通的手段杀人的时候,依然会有相当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年9期2019-09-10

  • 对法律人职业伦理的困境与出路探究
    约束,提高司法公信力,构建法治社会和法治中国。关键词:法律职业伦理;法律人共同体;司法公信力一、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适用群体法律职业伦理道德是适用于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家等这类特殊群体——法律人共同体之中的伦理道德,法律职业伦理道德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伦理道德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人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人共同体是由一群掌握法律专业技能的人群组成的,特殊的专业领域需要也就需要特殊的职业伦理道德进行约束。有权力就要受监督受约束,法律人除了

    青年时代 2019年17期2019-07-16

  • 论司法信任的三种类型
    制度信任;司法公信力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751 引言有一个与司法有关的现象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下社会中:轰动性个案引发全民讨论热潮,普通群众与媒体竞相表达审判意见,舆论倒逼司法,法院的正式判决备受质疑。公众对法院判决产生质疑有很多原因,比如朴素正义观与法律职业思维的冲突,比如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偏听偏信,又比如判决结果与公众心理预期之间的巨大落差,但究其根本是公众的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11期2019-07-03

  • 司法中的“塔西佗陷阱”
    大目标下,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成了重要的一环,但我国司法中公信力仍然存在法官独立性缺失及法官职业伦理缺失等问题,阻碍着法官权威的树立,进而影响着司法公信力的加强,为避免司法陷入“塔西佗陷阱”之中,我国司法亟须采取完善法官责任制等措施进行自我救赎,实现民意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塔西佗陷阱”;法官中图分类号:D916.1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6-0017-032014年3月,在河南省蘭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

    求知导刊 2019年6期2019-05-24

  • 司法公信力研究
    【摘 要】司法公信力与法院的审判工作乃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密切相关,但我国目前司法公信力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这其中的既有法院内部队伍的原因,也有目前体制的桎梏;既有当事人的因素,也有媒体报道的问题。因此,也需要对症下药,从维护司法公正、加强队伍建设、正确处理媒体舆论三方面着手,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关键词】司法公信力;法院;公众;媒体舆论一、司法公信力定义在大众认知之中,司法公信力则主要指法院审判的公信力,本文所涉及的司法公信力也是基于法院和法官工作人员。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2019-04-18

  • 以裁量正义提升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
    正义是建构司法公信力的内在基础。以裁量正义提升司法公信力,要求法官合理运用司法技术,强化裁量的说理性;推进案例指导制度和智慧法院建设,强化司法公开;实现司法裁量和社会正义理念的良性互动,强化法官裁量的正当性和权威性。关键词:裁量正义;司法公信力;法律方法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9)12-0062-06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将纸面上的法律运用于具体案件中的司法实践所必需的。法官自由裁量行为的展开是向社会展示法官素养、

    中州学刊 2019年12期2019-01-17

  • 法治语境下的司法核心公信力法理学研究
    正性是保证司法公信力的核心,也是其主要构成内容。法治语境中针对司法公正的要求主要有司法职业化和民主化之间的统一和司法能动与自制之间的统一。关键词:法制语境;司法核心;司法公信力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3-0135-01作者简介:朱凯,淮阴工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基本概念(一)司法公信力司法公信力主要是指司法能够获得社会公众信任以及信赖的能力。司法公信力的主要内涵应包含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法制博览 2018年8期2018-11-07

  • 刍论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要 提高司法公信力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重大任务,而检察机关是司法公信力构建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提升检察机关公信力着手,研究现今时代背景下检察公信力所面临的挑战,分析挑战背后的成因,重点阐述落实司法责任制对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作用、意义及途径。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检察公信力 司法责任制作者简介:方雪,大冶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检察官助理。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8期2018-10-17

  • 论司法的公信力
    ,必然引发司法公信力的衰减,最终危及法律的权威,因此,探求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基础和培育路径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法哲学的视野首先对司法公信力的语义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三者关系的阐述证明了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性。审视司法公信力的培育和制度化的问题,从思考中国的司法问题和推进司法改革的角度出发,以法官职业化为主要途径,以司法实践为背景,阐释司法的操作和运行问题。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司法公正 司法改革 法官 职业化作者简介:脱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5期2018-10-16

  • 司法公信力与法官职业化建设
    媛摘 要 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司法公信力的实质是司法信任,即公众对司法权的信任。在“法治国家”的语境下,司法公信力是法治国家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途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提升司法公信力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法官职业化建设却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内因是法官自身素质的提高,外因是相应制度的保证,只有内外因相结合才能推动法官职业化建设。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法官 职业化 关键 途径作者簡介 :吕建萍,吉林市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1期2018-09-19

  • 论中国司法公信力的建设
    旋摘 要 司法公信力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是我国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法治建设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我国司法公信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变化发展,我们面临着不同的新形势,我国司法公信力领域的总体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本文首先从司法公信力的概念出发,然后结合其现状,并且分析了司法公信力较低的原因,从而提出对于增强我国的司法公信力的合理建议。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建议 公正 监督 公开作者简介:刘伟、張晓旋,河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1期2018-09-19

  • 网络环境下舆论审判出现的原因及对策
    法的缺失与司法公信力的下降,媒体从业者素质过低以及受众的集体无意识与从众心理,并为减少媒介审判的现象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舆论审判 刺死辱母者 司法公信力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9-0081-02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就年龄结构而言,我国网民年龄结构依然偏向年轻,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①网络已然成

    现代交际 2018年9期2018-08-31

  • 法理学角度下的司法公信力建设思考
    渐完善下,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司法公信力的建设进行详细的阐述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能为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发展思路。关键词:法理学;司法公信力;建设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14-0227-01作者简介:刘倩,山东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解释司法公信力通过信用和信任维度是比较全面的,当前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也在进一步的深化,强化司法公信力的建设是推动司法体制

    法制博览 2018年5期2018-07-12

  • 微时代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
    由此,也给司法公信力建设带来了挑战。各级各类司法机关在司法公信力建设中要勇于接受挑战,通过转变观念、设置平台、营造氛围、创新内容与形式等来提升司法公信力,进而提升我国法治化建设的水平。【关键词】微时代 司法公信力 法治化 【中国分类号】D916 【文献标识码】A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征,信息发布者、传播者、接收者的多元化、信息传播形式的新颖性、内容的多样性使得司法案件的类型、案情等有了新的变化,司法与社会大众的生活联系更为密切。面对微时代

    人民论坛 2018年16期2018-07-12

  • 审判中心主义视野下人民陪审员事实审的程序设计
    环,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有力帮助人民群众监督执法者精准实施审判权,防止腐败、促进法律公正、排除行政权干扰的一项法律规范,在许多国家已被采用,成为民主体制的重要象征。本文试图以人民陪审员运行为视角,从运行机理和普遍性认识及其尚待完善之处,初步研讨人民陪审制度对司法公正的实践意义。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程序 司法公信力作者简介:张梦瑜,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法和诉讼法。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3期2018-07-11

  • 公信力视域下侦查阶段见证制度的完善
    轨道,提高司法公信力。关键词:侦查见证制度;司法公信力;程序正义;侦查行为一、引言法制建设离不开公安机关司法公信力,其构建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即公安机关以其制度完善、权利保障、程序规范建立自身信用,又因程序合法、结果公正得到公众信任。刑事见证制度作为一项程序设计,目的是为了规范侦查行为,保障合法权益,防范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中滥用侦查权,完善见证制度,在法制建设的今天尤为重要。二、概述通过见证人参与侦查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侦查行为,但该制度在立法和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年8期2018-05-30

  • 新形势下广西司法改革和司法公信力研究
    司法改革,司法公信力有所提高。但是,司法改革本身以及司法公信力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从深化司法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改善工作作风、补齐案多人少和执行难短板、优化司法运行外部环境入手,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为营造团结和谐的广西社会生态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司法改革;内部建设;外部环境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131-03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的营造,需要通过社会治理的活动和过程来实现

    学理论·下 2017年10期2018-03-28

  • 人民陪审制改革目标的反思与矫正
    度公信度和司法公信力”作为改革目标,更有利于发掘陪审制的价值。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上述三项改革目标过于宏观,不仅难为陪审制改革试点指明方向,而且为法院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目标置换留下了余地。实践中,陪审制改革效果的单一化与立法目标的多元化形成鲜明对比,制度效果与制度目标之间发生背离。有必要从立法层面对陪审制的改革目标宁以矫正,用明确、具体的改革目标替换笼统、抽象的改革目标,从而实质性地引导陪审制改革。关键词:陪审制;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作者简介: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23

  • 论污点证人及其豁免制度
    豁免制度;司法公信力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2-0207-01作者简介:杨卉(1992-),女,汉族,天津人,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诉讼法。一、概述污点证人这一概念,源于域外法律制度。是指适用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同案或非同案共犯,或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人,经检察机关或法院确定对其进行罪行豁免或使用证据豁免,使其身份转化为对法庭作证的证人。与“污点证人”相伴而生的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是

    法制博览 2017年11期2018-03-02

  • 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路径依赖
    然摘 要:司法公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社会公众无缘无故的偏见,而是作为司法主体的法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通过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各种途径影响社会,公众通过所见所感与自己的经验法则以及政策法规进行长期的对比以及从周围人群不断获取有关司法的信息后潜意识地形成的内心认同感、信任感。因此,提升司法公信力不是一朝一夕、依靠某个特定的个体可以发挥作用的,而是需要实行整体推进、综合治理才能凑效。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司法权;司法效率一、提升队伍素质,以公认赢公信(一)提高法官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12期2018-03-01

  • 规范行使检察权 提升司法公信力
    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关键词:规范;检察权;司法公信力一、严以律己,规范行使检察权,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检验严以律己能否达标的关键。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以律己,对党忠诚,不断强化党的意识,与党同心同德,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具体到检察工作,就是要立足检察职能,围绕地方党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教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12期2018-02-26

  • 浅谈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基层法院的实践探索
    审员制度 司法公信力 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2-0-02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包括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在内的我国法治建设的诸多重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规划,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有了顶层设计。2015年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以法〔2015〕100号印发《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提供

    中文信息 2018年12期2018-02-18

  • 借“微传播”之力 提升司法公信力
    开放社会的司法公信力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微传播”时代的来临,为从根本上扭转司法公信力不高的困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用好用足这一机遇,成为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关键词】微传播时代 司法公信力 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随着微信、微博以及基于信息网络平台传播与分享的微电影、微视频等的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我国已在全球范围内较早进入网络时代更加高级的阶段——“微传播”与“微生活”时代。就“微传播”技术水平与“微生活”

    人民论坛 2017年36期2018-01-15

  • 江苏省徐州市法院司法公信力现状实证研究
    徐州市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现状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参考意见通过地方化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实证材料,以此来提升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关键词:司法公信力;信任;现状司法公信力首先体现为司法得到民众的充分信任与尊重,其次体现为法律在整个社会中已经树立起了权威性及尊严性,民众对法律有极大的信任感,公民的法律信仰包括司法信仰得到空前的加强。本文通过在徐州市当地发放调研问卷的方式及徐州市当地法院公布的数据为蓝本分析当地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从公众的角度去评价当地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党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12期2017-10-20

  • 提升司法公信力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通过分析司法公信力缺失现状,以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为抓手,提出了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司法公信力 缺失 提升司法公信力,指人民法院在长期的适用法律定纷止争的过程中,在社会公众中形成的权威性和信任度。它包含以下两层涵义:(一)它是社会公众对司法及其适用具有的信任感。司法公信力的外在表现就是对司法的信任,这就要求法官在履行司法职责时不带任何的歧视和偏袒,公平公正执法。司法只有具备了公正性,才能有效维护社会正义和秩序,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从而时社会公

    消费导刊 2016年11期2017-10-19

  • 论民俗习惯的适用与司法公信力提升
    而大大提升司法公信力。关键词:民俗习惯;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司法公信力;对策一、民俗习惯与司法公信力概念及其关系现状1.民俗习惯的含义所谓民俗,又指民间文化,在我国古代早有“民俗”一词的记载,如《管子·正世》中所提到:“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由此可见,民俗习惯是民俗和习惯的总称,指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区域内的传统风俗,礼节及其道德传统。也是在特定区域内同一集体历代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行为规范。2.司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9期2017-08-25

  • 司法确定力的形成逻辑
    宪法权威 司法公信力 司法权威中图分类号:D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30(2017)03-0150-11司法确定力是司法公信力的终极体现,是法律内在道德性的构成要素,山也是司法权威在纠纷裁判与权利救济方面的充分体现。司法确定力意味着法律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具有形式上的客观性与推定的真实性,案件当事人诉权的消灭、法律关系的变更以及法律后果的确认,司法权的实现以及法院管辖权的消灭,法院生效裁判对相关法律主体产生不可变更的约束力,业已穷尽一

    北方法学 2017年3期2017-08-15

  • 司法公开实践问题的法理研究
    解决,应在司法公信力、司法廉洁、培育法律信仰等方面下功夫。【关键词】司法公开;指导思想;判决执行;司法公信力一、司法公开的基本概念司法公开是现代法治社会普遍遵循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是现代社会司法文明状况的重要判断标准。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司法公开主要指审判公开,而对审判公开的狭义理解是案件开庭审理过程的公开,包括举证公开、质证公开、认证公开,庭审中法官的判决公开(包括判决的理由公开、判决所适用的法律公开、判决的结果公开)以及案件的审判对社会公开。然而,司法公

    资治文摘 2017年3期2017-06-09

  • 以规范人民法官司法礼仪的视角浅谈司法公信力
    ,旨在考量司法公信力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秩序法治的前提,它不仅是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人民法官司法礼仪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内在关键因素,在众多因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公众感受司法公信力最直观的途径,规范人民法官的司法礼仪必须依靠人民法官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法律知识来作支撑,对提升司法公信力尤为重要。关键词 规范 人民法官 司法礼仪 司法公信力作者简介:赵雪东,辽宁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5期2017-06-06

  • 浅谈我国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现实对策
    对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不足的顶层设计。因此,探索落实这一顶层设计的具体制度构建将成为今后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合理怀疑;司法权威一、司法公信力的内涵1.公众对执法活动履行“三公”原则达到内心确信。从制度设计层面看,司法人员运用法律应当履行公平、公正、公开,社会公众应当相信司法人员的执法活动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只有这样,才意味着司法人员的司法活动有公信力。因此,司法公信力是司法人员对社会公众相信其执法活动履行“三公”原则的担当。这种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12期2017-04-14

  • 保定市推进司法改革与司法公信力研究
    的进程,为司法公信力提供保障,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定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就司法改革过程中关于司法公信力问题加大研究力度,本文基于此,着重研究司法公信力方面的研究,积极促进保定市司法改革进程的加快,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成。关键词:司法改革;司法公信力;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会议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于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正对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7期2017-03-17

  • 保定市推进司法改革与司法公信力研究
    的进程,为司法公信力提供保障,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定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就司法改革过程中关于司法公信力问题加大研究力度,本文基于此,着重研究司法公信力方面的研究,积极促进保定市司法改革进程的加快,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成。关键词:司法改革;司法公信力;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会议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于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正对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03-16

  • 人民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路径探索 
    是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之基础,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人民法院应加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司法公正;司法公开;司法文化中图分类号:D9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5-0204-02作者简介:安喜芬(1989-),苗族,贵州道真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人类生活以基本的信任为前提”[1],正是人类之间有了相互信任,家庭和社会成员才能和睦相处,国

    法制博览 2017年2期2017-03-13

  • 浅谈司法公信力的构建
    机关来说,司法公信力是来自社会公众的信心与信赖,司法公信力决定了司法机关法律权威的树立,保证了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建立健全。构建司法公信力可以强化社会控制成效、维护司法权力威严、推动法律公平进程,有助于依法治国政策的实施。目前,我国的司法系统存在公信力不足、法律制度完善度低等特点,应强化司法公信力的宣讲与构建。本文将就司法公信力的内涵解读、现状问题及构建途径入手,浅析相关问题。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司法机关;法律;法治社会近年来,如何有效构建司法公信力,已成

    青年时代 2017年1期2017-02-06

  • 判决的既判力与司法公信力
    的既判力与司法公信力王国龙(陕西师范大学 哲学博士后流动站,陕西西安 710062)摘要:判决的既判力是指法院所作出的确定性和终局性判决所具有的普遍拘束力。在当下转型社会时期,纠纷解决总是面临“社会纠纷的历史延续性和当下解决纠纷的妥协性”之间的内在困境,这一内在困境无疑在制约着司法的公信力。在现代社会治理当中,判决的既判力是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合法性基础,而对判决既判力的尊重,则是现代社会治理展开的逻辑前提,也是实现善治以及建构现代司法的制度性信任与合法性权威

    法学论坛 2016年4期2016-12-17

  • 转型时期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内在张力”
    济”是建构司法公信力的两条基本实践路径。在转型时期,两者各自面对的相关困境和两者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张力,恰恰构成了当下中国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内在困境”和“内在张力”。无论是主张法院应该“严格司法”,还是主张法院应该“对权利有效救济”,就努力克服当前“判决易变性”和“司法非终局性”这一制约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关键性要素而言,无疑是法院需要努力的变革方向。关键词:司法公信力;严格司法;权利救济作者简介:王国龙,男,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

    求是学刊 2016年5期2016-12-10

  • 包拯铡包勉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分析
    人人平等;司法公信力;审判公开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088-02一、案件回顾北宋时,包拯奉皇上旨意即将赶往陈州进行放粮,首相王延龄、司马赵斌来到长亭为包拯饯行。包拯的侄子包勉随后也赶到了长亭,包勉在与赵斌聊天的时侯无意之间告诉了赵斌自己当县令时曾經受贿的事情,随后赵斌就故意把这件事当众告诉了包拯,包拯一开始打算按律铡死包勉。此时,包勉求赵斌为自己求情,并且答应给赵斌三千两黄金。赵斌就替他向包拯求

    法制博览 2016年6期2016-10-21

  • 如何切除司法体制中的“恶性肿瘤”
    而且是反映司法公信力的一个晴雨表。长期以来,对于持续、大量的上访现象,人们都简单地认为这是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反映,很少有人将其与司法公信力相联系。其实,上访现象不但是社会矛盾较突出的反映,更是从深层次反映出司法公信力较低的问题。【关键词】司法公信力 司法体制 科学管理【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识码】 A司法纠结由来已久司法体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些许漏洞。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权力干预,既有上级下级之间的纵向干预,又有关系单位之间的横向干预。二是人情妨碍,

    人民论坛 2016年25期2016-09-28

  • 提升我国司法公信力的途径
    施都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效举措。【关键词】司法公信力 提升 对策当前,我国司法现状与公众需求矛盾比较突出,司法改革和法院审判工作必须着力解决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改变这些状况,就必须以公平、公正为目标树立司法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除了转变观念,提高对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性认识之外,更主要观点认为从法官队伍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司法程序的完善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当代中国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一、法官的职业化建设树立司法公信力,关键还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司法权的

    时代金融 2016年21期2016-09-10

  • 再论审判程序正义的价值与功能
    建设存在着司法公信力程度较低的困境,其原因主要在于当事人将对判决结果的不满归责于纠纷的裁判者,而在一个法治社会中,当事人对决定合理性的怀疑应该限于裁判活动中各项程序的正当性,而审判程序如果满足一定的正当性标准,即使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当事人也会因为对司法的信任和依赖而对决定的合理性予以理解和接受。关键词:审判程序;程序优先;司法公信力0引言从法律的视角来解读“程序”一词的概念,主要可以体现为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式和标准来做出决定的过程,也就是说,为了做出合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6期2016-09-03

  • 浅论“进攻”的新媒体与“防守”的司法
    媒介审判;司法公信力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50-01长期以来,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社会公器的象征,或被当做是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和“无冕之王”,被认为是民意的象征,是公众监督权力实施的有力武器。 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可避免地与司法产生联系,在当前时代,新媒体与司法之間的关系如何值得探讨。微博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微博具有更强的主动性,也就具备了更强的“

    现代交际 2016年5期2016-08-17

  • 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路径思考
    滕菲摘要: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于司法公正性、权威性的评价以及对于司法的总体信服度,是司法机关根据自身对法律和事实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信任的程度,是法律公信力的实现和延伸,它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主观评价、心理反映和价值判断,集中体现了司法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代表司法机关的诚信度和可信赖程度。近年来,我国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央反复强调要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司法公信力还有待增强,本文是以程序公正为视角思考提高我国司法

    商 2016年25期2016-07-29

  •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之初探
    民主,提高司法公信力。关键词:司法民主;司法公信力;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一、历史的变迁——陪审制度的源起陪审制度起源于公元前的西方文明,对公民发生的诉讼纠纷,最初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进行裁决。后来沿革成陪审法庭,陪审法庭没有法官,只设立主持官,由发顶层程序选举出的陪审团成员通过向审判结果投票的方式决定审判,从而体现司法民主。这一制度伴随着西方民主的产生出现,成长厘革,逐渐形成而今的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之一的典型成文法国家德国,

    商 2016年23期2016-07-23

  • 新媒体下司法公信力提升问题探析
    体的勃兴对司法公信力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媒体时代,面对汹涌的司法舆情,司法机关不应再固守传统司法回应模式,而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有为的行为,从司法舆情应对原则的科学性、应对体系的有效性及应对措施的多样性上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关键词:新媒体;司法舆情;回应模式;司法公信力中图分类号:D92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7-0107-03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证据裁判视角下刑事错案防范机制的实证研究

    理论导刊 2016年7期2016-07-23

  • 转型期中国司法公信力的争论、困境与路径选择
    摘 要 司法公信力是一个表征关系的范畴,反映了作为主体的社会公众与作为客体的司法机关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动态、均衡的信任与认同情况。围绕着目前中国司法公信力的状况,学界主要有下降说与提高说。它们分别从社会公众的横向角度与司法机关的纵向角度来考量,实际反映了公众认知与司法实践之间的背离。本文在对此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当下我国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问题及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路径。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司法改革 路径选择作者简介:包有鹏,中国社会科学

    法制与社会 2016年6期2016-07-13

  • 司法公信力视野下如何加强裁判文书说理
    000)司法公信力视野下如何加强裁判文书说理胡雅萍(广东财经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目前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民众认为法院的判决不是公正司法的体现,导致司法公信权威受阻。我国司法判决文书存在固有缺陷,注重形式、论证缺乏逻辑,说理含糊甚至语言不规范等问题,要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必须注意统一性与个性的协调,加强说理的逻辑性、针对性,并使用规范语言。关键词:司法公信力;裁判文书;说理司法公信力建设是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树立

    人间 2016年17期2016-06-28

  • 论人民陪审员制度
    司法正义;司法公信力一、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参考了大陆法系的參审制,充分体现了陪审的制度功能,在司法民主的理念下,将公民吸收为审判人员参与审判活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除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或法律另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人民陪审员制度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该合议庭中人民陪审员所占人数比例应当不少于三分之一①。[①瞿冠科:《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困惑》,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

    今日财富 2016年3期2016-05-30

  • 论199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
    夜间法院;司法公信力;案件管理司法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新加坡的司法改革亦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法院在首席大法官杨邦孝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司法改革,解决了案件积压问题,自此新加坡的司法体制一直在世界排名中处于前列。然而,第一阶段的司法改革同样引发了各种问题,故自2006年以来,新加坡法院进行了新一轮的司法改革,以推动司法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目前,学界关于新加坡司法改革,尤其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研究较少,但其成功经验与改革历程显

    社会科学 2016年7期2016-05-14

  • 论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摘要:“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国家司法权力实施过程及效果的信任与尊重,是一个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基础性制度建设有效运行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本文以冤假错案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从主体、制度、司法效率、司法腐败现象以及公众因素深入分析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冤假错案;缺失原因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141-02作者简介:张宏瑾(1994-),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一

    法制博览 2016年7期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