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部

  • 肖邦《g 小调叙事曲》横向织体规律与演奏分析
    反而在展开部和再现部结构都较呈示部中有明显紧缩。而副部主题是横向织体变形的重头戏,作品在不改变副部主题旋律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织体形态使副主题每次出现都和之前迥然不同。经研究可见三类变化:(一)力度发展变化主部主题在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的力度发展分别为p 到pp 到pp;而副部为pp 到ff 到ff。可见主题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的力度明显变得越来越隐忍,而副部主题却越发雄壮。(二)结构发展变化主部在呈示部中共28 小节,在展开部共12 小节,在再现部共14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2023-06-03

  • 《送郎当红军》
    征,第一部分与再现部采用江西革命历史民歌《送郎当红军》作为主题,中部主题则源于另一首江西革命历史民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第一部分主题A为升F徵五声调式,在低、中、高音区上逐一呈现;中部主题B从A徵六声调式转入D徵六声调式;再现部主题A在极高音区上从G徵五声调式转入A徵五声调式,随着主题A最后转回主调—升F徵五声调式。朱培宾 音乐学与音乐艺术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理事,天津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天津音乐学院副教授,九拍教育科技集团特聘教授,“

    钢琴艺术 2023年2期2023-05-30

  • 二胡与乐队《绿色的思念》乐曲风格及演奏特点分析
    为主部、中部、再现部三个部分,是三部性曲式结构。其调式调性布局为A 羽—E羽—A 宫—E 羽—A 羽,民族五声调式也体现了该曲浓郁的民族音乐特点。(二)节奏特点分析1.抒情、柔美的慢板主部A 段节奏为4/4 拍,多以大附点、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合而成,速度为慢速。附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表现得更为舒缓,通过演奏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情。刚开始演奏时,要注意起弓时的音量,以弱拍进曲,不能带生硬的重音,节奏速度要稳住,不可忽快忽慢。主部A 段旋律抒情而柔美,大

    戏剧之家 2022年17期2022-11-12

  • 试析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曲式结构
    第二再现出现在再现部副部之后。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对于该乐章的曲式划分有着不同的观点。首先是魏纳·莱奥的《器乐曲式学》中把该乐章的曲式划分为较低级的回旋曲式,是回旋曲式的一种。钱仁平在《一个被误会了的回旋奏鸣曲式乐章》一文中认为该乐章应该划分为回旋奏鸣曲式。在范乃信《贝多芬密码》一书中,提到该乐章的再现部是典型的回旋奏鸣曲式结构样式,整体上具备回旋性的结构特征。考虑到奏鸣原则在前,回旋原则在后,故命名为“奏鸣回旋曲”。为此还特别强调,“名称位置的改换,并没

    音乐生活 2021年11期2021-12-31

  • 肖邦《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创作特征
    的优势,这便为再现部直接再现副部埋下伏笔。同时连续展开主部主题,再现部从副部再现,也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审美观念,同时也是作曲家使曲式结构更为紧凑的处理方式。再现部应是本乐章的点睛之笔。由于展开部大量展开了主部主题,再现部直接在主调上再现副部,充分发挥副部的优势。《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是一部无标题器乐作品,其在意义内涵上并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从作品中音乐语言的形式要素来看,不管是作品结构的处理,还是音乐语言的特征,都体现了肖邦的个人风格及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念。

    参花(下) 2021年1期2021-12-26

  • 简析德沃夏克《幽默曲OP.101 NO.7》创作特征
    部分为此作品的再现部,主体材料、旋律和首部完全一样,和声也相同,结构同样是方整性。唯一不同的是,再现部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与首部相比,再现部省略了再现乐段,次级曲式结构形成了一个并列单二部,所以,再现部是一个缩减再现。从总体上看,此作品的曲式结构非常规整有序,同时,这也是八首幽默曲中唯一一首没有尾声和扩充的。(二)节奏、和声、织体本首作品的节奏较为规整、统一,全曲都为2/4 拍子,没有明显变化。谱例1谱例2主题部分中大量地运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加一个三十二分休

    艺术品鉴 2021年32期2021-12-02

  • 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融入
    212 小节为再现部,尾声是第213~228 小节,变化性的结尾使人意犹未尽。二、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融入及演奏特点分析《春舞》这一作品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演奏者们的广泛传播与喜爱。本文通过对孙以强先生、郎朗先生、元杰先生的演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些结论。(一)孙以强版本演奏特点分析孙以强先生在引子部分更为平静,缓缓进入。作为核心的呈示部,一开始就加大了左手旋律性的力度,右手装饰音弱化,突出表现了新疆手鼓舞的音乐特点。第71 小节开始双手交替演奏

    艺术家 2021年5期2021-11-26

  • 浅析莫扎特《A大调第五协奏曲》第一乐章
    部)、展开部、再现部、华彩和尾声,一共226小节。乐队呈示部:从以上曲式结构图可看出,第一乐章由乐队的呈示部首先开始,其中主副部调性一致,都为A大调,具有稳定性。乐队一开始由强劲有力的主和弦进入之后力度马上减弱并进行分解主和弦的跳弓技法,旋律一直上行到最高音D,前五小节塑造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形象。在乐队呈示部的最后属七接分解主和弦完全终止。而且最后的分解主和弦中音与音的持续上行仿佛在歌剧情节里主角给了问句等待之后的回答,给人一种好奇感,让听者对独奏呈示部的

    黄河之声 2021年6期2021-11-26

  •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e小调)演奏分析
    充性模进乐段,再现部A1是主部A的变化再现。在这相对简单的单三部曲式中,融合多种创作契机,全曲主题都基于一个简单的由左手构成的分解和弦跑动,且自始至终穿插在全曲的各个部分,各个渺小的创作动机在作曲家的笔下被扩大、夸张,变得丰富多彩,即使在作品进入连接部和扩充性模进乐段时,主题也会变成相当于伴奏声部的角色持续进行,而进入变化再现部,则将全曲推向了高潮,“在整个钢琴上构造出了让人难忘的音乐形象,然后终结于一个极其强烈而突然的结束”。二、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

    名家名作 2021年8期2021-11-12

  •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音乐分析*
    贯穿全曲,只在再现部之前以及全曲结束处,有些演奏者的音乐处理会有稍许渐慢。节拍。作品采用了2/4及3/4的混合拍子。由于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本身是2/4及3/4的混合拍子,因此本曲凡是出现该主题的地方,作者都是按照这一节拍来安排,其余均为统一的2/4拍。旋律节奏。作品的旋律节奏整体平稳舒缓。旋律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最长音是句尾的三拍音(除结束音外),最短音是类似装饰音性的64分音符。织体节奏。作品的织体节奏包括三种类型:(1)是与旋律性格一致的、

    艺术品鉴 2021年15期2021-06-22

  • 奏鸣曲式再现的多种可能性
    呈示部中对比,再现部中统一)。其二即是呈示部中对比的双主题呈示,然后在展开部中展开。在划分一部作品的结构时双主题对比,调性的对比与统一这些就有着重要的划分依据。然而一些奏鸣曲式的作品结构并不完全按照我们通常所认知的结构原则,这样在分析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近代奏鸣曲式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发展才因此确立。同时奏鸣曲式还存在着各种变体形式,如: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插部代替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倒装再现的奏鸣曲式、主部在其他调上再现/副部不回归主调的奏鸣曲式、省略主

    黄河之声 2021年19期2021-02-24

  • 肖邦《第一叙事曲》演奏分析
    度,以便过渡至再现部。(4)再现部(166-207小节)。开始左手部分承接着展开部插部末尾的四个强音,sf的力度加深了第二主题内容的表达。在演奏再现部的副部主题时,应具有饱满的情绪并丰富音响效果。在170-172三小节中,肖邦通过大胆的三组五连音更是把情绪推向了制高点。演奏时既要清晰,又要力度十足,从而满足音色的需要。再现部的主部回到g小调,在力度强弱与旋律进行上与再现部副部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即将听到胜利号角声的人们随着旋律的逐渐低沉而叹息、迷茫,营造了

    艺术家 2020年1期2020-12-08

  • 浅谈《十一月—在马车上》的演奏技巧在情感中的运用
    是乐段的反复,再现部(41-73小节)为首部的变化再现。(一)首部演奏技巧分析(1-27小节)首部中的A段(1-8小节)此段为两个同头异尾的4+4方整乐句,双手以八度音程开始主题陈述,织体明朗简洁,旋律热情欢快,奠定了小调的气质,并且使这种气质贯穿全曲。第4小节到第8小节重复了一次主题,加深印象。这段需要演奏者弹性且集中地触键,同时不要机械的跳音,以防止音乐变得干涩而不亲切。演奏方向上要根据音乐方向将情绪向上推或是向下落。第8小节的乐句转折处带上了询问的语

    黄河之声 2020年21期2020-12-07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No.3第一乐章曲式特征比较研究
    开的动机发展。再现部(184-294),调性转为e小调,即第一副主题的调性,半终止延伸了四个小节(201-204),呈示部中调性从b小调替代了A大调,在这个部分中,e小调与D大调的关系正是如此,因此,第一副主题以后的材料可以经过准确的移调至此,由此看来,这是贝多芬的有意而为之。第一副主题(205)是所有呈示部材料的再现。294小节接入一个连接段(294-297),通过转调模进,进入G大调。尾声(298-344),用一个全新的结束主题开始,调性为G—g—bE

    大众文艺 2020年15期2020-09-11

  • 写在分析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之后
    (一)呈示部与再现部曲式结构几种不同划分方式的探讨《G大调》的第一乐章是传统的奏鸣曲式,在查阅了《G大调》的相关研究成果之后,笔者发现《G大调》的曲式结构存在两种不同的划分方式,而这两种不同的划分又都与本文的划分方式不一样,主要的分歧点在副部主题。由于呈示部和再现部的段落结构相同,以下以呈示部为例,分别把呈示部的三种划分方式列出:方式一:主部2-36 连接部36-43 副部一44-52 副部二52-74 副部三75-106方式二:主部1-43 连接部44-

    黄河之声 2020年11期2020-07-16

  • 欧美少儿钢琴教学法(七)
    示部、发展部、再现部和尾声(可选择)。引子(Introduction)的作用是什么?在钢琴奏鸣曲里,作曲家经常会省略引子,但是简单浏览一下交响乐就会发现,引子就像一首序曲,起到提前渲染情绪的作用,让听众做好迎接呈示部到来的心理准备,而不是突兀地响起,让观众懵懵懂懂。从功能性角度来看,引子就像一顿饭的前菜或一个电影的开场。那么,在音乐中,这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弹奏法呢?就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3)第一乐章而言,引子作为整首奏鸣曲的情绪铺垫是非常重要的

    钢琴艺术 2020年4期2020-06-09

  •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来论述奏鸣曲式的戏剧性,以便演奏者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关键词】奏鸣曲式;戏剧性;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051-01奏鸣曲式是古典音乐作品的一种基本曲式结构,在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重奏曲中的重要乐章,或者是交响诗和大多数歌剧序曲和音乐会序曲,都会应用到这种结构。我们通常所指的奏鸣曲式,是指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由三部分

    戏剧之家 2020年12期2020-06-01

  • 勃拉姆斯四大交响曲第一乐章分析与比较研究
    个含有第二展开再现部的四部分的奏鸣曲式。整个乐章以“英雄动机F- A-F”及其变化形式贯穿始终,而其调式调性则形成了主调为F大调,副部主题为A大调的三度关系,最终音乐做了再次回到F大调之上的精心安排,总结起来即“F-A-F”。如此可以将调性关系与英雄动机之间理解成是隐藏的A与A的冲突,而作曲家正是以这种微妙的方式,变相地对“英雄动机”进行了再次的强调,并善用A与A的冲突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是一个含有大型尾声部的四部分的奏鸣曲式,整个

    黄河之声 2020年2期2020-04-27

  • 风格迥异的诉说 ——李斯特《爱之梦》三种演奏版本分析
    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曲式分析图如下:乐曲曲式分析图二、钢琴家简介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是1987年出生第比利斯的格鲁吉亚钢琴家。三岁开始学钢琴,六岁就已经有和乐团合作的经历了。她才华横溢、美丽大方,是世界上最受好评的美女钢琴家之一。她从战争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特经历,她无法不令人瞩目的美好外型,都令她成为音乐厅舞台上备受关注的焦点。辻井伸行,是1988年出生在日本的钢琴家,出生后就全盲,好在辻井伸行的妈妈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发现了他对钢琴有特殊才能,于是四岁

    黄河之声 2020年19期2020-03-15

  • 钢琴曲《春舞》的节奏形态分析
    、首部、中部、再现部,还是每一个能划分的小部分,即在首部、中部、再现部中划分出的次级结构,都是以弱起开始。(一)从弱拍的弱位进入整首乐曲都采用了2/4拍,引子、首部、再现部以及首部中各个次级结构,均是以第二拍的后半拍即弱拍的弱位开始。引子以两个十六分音符弱起至附点四分音符(XX│X. X│),在突出了后面附点四分音符的强拍重音感的同时,也使旋律的向前推进更加流畅,表现春天来了万物逐渐苏醒的过程。在首部、再现部以及首部中各个次级结构中,十六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弱

    黄河之声 2020年19期2020-03-15

  • 浅析奏鸣曲式结构中呈示部副部调性的一般规律
    极的变化发展。再现部:呈示部中的两个主题做调性上的靠拢附合。奏鸣曲式诞生于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传统的古典奏鸣曲式在结构,调性布局及其旋律材料等方面在当时特定的时期都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在调性方面,奏鸣曲式最大的特点是,主副部的两个主题在不同的调性上进行陈述,而再现时它们在调性上靠拢附和起来。主副部作为两个矛盾对立的主题,在旋律材料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但是,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奏鸣曲式被发展变化,在风格上更偏浪漫;再现时不再是“原文再现”,而是动力化的再现;引

    黄河之声 2019年18期2019-12-17

  • 试论复三部曲式创作特点
    方式引入曲式的再现部分。三、插部1.材料:主题用材表现出多样化的可能性,很少用单一主题,不断出现新的主题材料,零碎、多样化,甚至没有固定的主题,互相间的关系为“对比性一致”,与两端完全不同(单三部曲式的中部通常为单一主题)。其与两端的对比程度与三声中部相似,但音乐材料的选择自由得多。2.和声与调性布局:和声常表现为转调过程,展开性是其基本特征。3.内部结构:细分结构多样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和声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离调等展开性写法

    黄河之声 2019年16期2019-12-16

  • 浅析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
    鸣曲;呈示部;再现部斯卡拉蒂作为巴洛克晚期向古典主义时期过渡的作曲家,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这也使他的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斯卡拉蒂在键盘奏鸣曲创作时的创作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功能特点、各部分材料的选择以及他超脱当时曲式结构框架的大胆创新,使读者对键盘奏鸣曲有较好的了解。本人将在下文中對其作品K9,L413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对作品的剖析,加深对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的研究。一、呈示部的探究该作品的主部主题(第一主题)共4小节( 第1-4小节),由

    美与时代·下 2019年7期2019-09-10

  • 结构精致的“小”奏鸣曲
    调性的对置以及再现部的回归逐一进行分析。奏鸣曲这一体裁一般适合表达强烈的戏剧性矛盾的冲突与对比的音乐形象,那么奏鸣曲式就是适合于表现这一内容和交响戏剧性构思的曲式结构。很多奏鸣曲中都有较大的音乐形象与音乐主题的对比和调性的对比,而这也成为了奏鸣曲式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结构,因为此作品正如作曲家所写的标题,具有幻想曲般的奏鸣曲,一直以来对这一乐章的结构有很大分歧,从不同角度分析结果都不统一,笔者主要想从奏鸣原则在这一作品

    经济·艺术商业 2019年9期2019-09-10

  • 贝多芬奏鸣曲Opus2Nr1——和声风格分析
    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一、呈示部(1~48小节)1、主部(1~8小节)。主题采用的织体为主调织体,调性为f小调的旋律上,由分解音型连续上行的射线型跳进、隐伏的与具有回音特点的下行级进,附点四分音符、十六音符组成的三连音、一个四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构成的两种动机,这两种动机不断交替延续,由p至sf/ff,层层递进,坚毅的形象映入眼帘,命运主题的连接使得这一主部成为不可分句的乐段,由一个8小节连贯的乐句组成,结构规整,最后结束于属和弦上。第1小节由直线向

    都市生活 2019年3期2019-07-15

  •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的作品分析
    ,首部、中部、再现部均为单三部曲式,在中部结束之后运用连接的手法完美过渡到再现部。随后,再现部是对首部的扩展变化再现,紧接尾声,完美结束全曲。(一)首部(1-29)作品首部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B段为发展型中段,A'是对A段的减缩再现。A段分为a和a'两个平行乐句,为4+6的非方整型结构。a句运用前八后十六加二八的节奏型搭配上行旋律线条的材料,为全曲的主题动机,同时又可以分为2个对称的乐节,并运用顶针的手法连接起来。a'句在a句的基础上进行模仿、重复的手法

    黄河之声 2019年8期2019-07-10

  • 贝多芬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及演奏分析
    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呈示部(1-90)主要主题是音乐的关键,乐曲由d小调开始这里贝多芬把一个乐句中分别以三种不同速度安排再其中,呈示部作为乐曲的开始,体现了独特的幻想性。展开部(97-146)是呈示部的继续和发展,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戏剧性。这首曲子的再现部(146-232)的重点在变换了浮夸的连接部,尾声(221-232)调式回到d小调,音乐逐渐消失,结束回到主调,给人留下一种哀怨悲伤的情绪。三、奏鸣曲《暴风雨》的演奏分析(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2019-06-05

  •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风格特点研究
    中部是二段体,再现部为变化再现,并缩减为二段体。呈示部(第1小节—第50小节)为开放型乐部,A段是两句体结构,乐段反复一次,B段是A段的变奏,乐句的材料来自呈示部前两小节,但无重复。连接部分有9小节,使乐曲平稳过渡到再现段,再现段是完全再现。连接部分(第50小节—第55小节)力度减弱,为中部做准备。中部(第56小节—第87小节)为方整型乐部,C'的材料来源于C,这个部分与呈示部相比,半音下行的固定音型持续了26小节,情绪更加激动。10个小节的连接中使用的材

    艺术家 2019年12期2019-02-20

  • 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属和声准备
    小节是展开部到再现部的连接过渡,这一小节之后是再现部的主部主题。再现部前的连接过渡是以主调c小调的终止四六和弦—属七和弦的半终止式作再现部前的和声准备的。这个正格半终止式的和声准备结束了展开部的段落,同时也形成了与再现部主部主题的连接和对比。二、属持续音准备属持续音是属准备各种形式中的又一种典型形式。属持续音在持续时,其他声部构成的和声运动与属持续音会产生不协和音响的功能复合,从而形成色彩和动力上的特殊效果。持续音大多出现在低声部,有时也会出现在其他声部中

    黄河之声 2019年3期2019-01-25

  • 扬琴曲《樱花》的演奏分析
    呈示部、中部、再现部构成。整首曲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主题清晰。全曲结构图如下:结构 引子 呈示部 中部 再现部二级结构 A 连接 B A’ 连接 A B A’起止小节 1-10 11-14 15-24 25-36 37-41 42-47 48-58 59-73调式 G调复三部曲式一级(一)引子部分在乐曲引子乐段节奏比较自由,开始部分以la xi do的八度演奏进入乐曲的主题,呈现出鲜明的日本民族音乐特点,在力度上做了鲜明的对比,在主题第一次出现时是“ff

    黄河之声 2018年17期2018-11-20

  • 解析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二重赋格的创作特征 ——以BWV887与BWV892为例
    构平衡;其综合再现部因为要总结之前的各部分,所以篇幅较长,相当于S1呈示部与S2呈示部之和。此外,II 18的第一主题部在结束时的中,有K46-V6-I的正格终止,其作为段落界限将两个主题部明显地分开,所以这首作品具有“套曲的曲式原则”。[3]II 23在S1的单独呈示部之后,两个主题的综合副呈示部、综合中间部、综合再现部的篇幅都相差无几,其小节数依次为28、26、29。值得一提的是,典型的重叠式二重赋格是两个主题重叠呈现,而巴赫在此基础上加了一个单主题的

    黄河之声 2018年13期2018-09-19

  • 肖邦《降A大调夜曲》Op32.No2音乐分析
    止的一部曲式,再现部为完全再现。图示如下:1引子:开始的两小节引子是由琶音式的柱式和弦的织体构成,和声上形成一个变格进行,由此开始整首乐曲。2首部:A段是一个方正性乐段,由四加四的两个乐句组成,并且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同头变尾。第一句的和声主要是由主调降A大调的属七和弦与主和弦支撑起整个乐句的框架,低音进行也是主、属交替的持续。在第一小节的中间穿插了一个重属导七和弦作为辅助和弦。第二句开始的第一小节与第一句相同,第二小节开始变化,和声上开始向六级离调形成了Ⅴ

    黄河之声 2018年13期2018-09-19

  • 钢琴曲《春舞》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指导
    。1.2.4 再现部结合复三部曲式的定义来说,再现部是全曲首部的变化再现。在《春舞》之中,整体的变化再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将第一乐段的主旋律移动到低声部;第三、四乐句变为三声部;在高声部加花呼应;最后,音乐从高到低模进,逐渐的趋于平缓,宛如手鼓声、铃声慢慢远去。2 《春舞》演奏指导对于钢琴曲《春舞》的演奏来说,我们依然将其分为首部、中部、再现部三部分来进行说明。结合上文中的分析,这一乐曲的首部在旋律和节奏上都是比较轻快的,因此,我们在演奏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1期2018-09-01

  •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上图中可得知,再现部中省略了主部主题及其附属的连接部,再现部及尾声部分整体的调性转移到了与呈示部中主部主题同主音的升F大调上。例1:Op.19 No.5 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此作品未使用引子,初始的主部主题由平行的两乐句构成,且均由主调的K四六到属构成开放性半终止,主题动机为升f小调上行分解和弦构成,弱起的属音上行四度跳至主音而后再三度小跳至三级音。连接部从旋律层面看实则与主部第二句连为一体,承接了第二句中反复强调的升a至b音而后转移至关系大调A大调,之后在

    黄河之声 2018年9期2018-07-14

  • 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美学思想探析
    部、展开部以及再现部进行相应的完善,这也很好的预示着日后古典奏鸣曲式的创作结构形式。D·斯卡拉蒂在完善奏鸣曲的呈示部时,主要是采用了两个相互对比的音乐形象,这样就能够让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逐步成型。在D·斯卡拉蒂创作的作品K29中,在呈示部中,此部分的主部主题以右手的快速跑动伊始,“速度极快的音乐旋律急速推进,彰显出坚定和果断的情绪,D大调额音乐旋律呈现出的是明亮辉煌的音响效果”。此时的副部主题无论是在掉是调性上还是织体节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

    知识文库 2018年13期2018-05-14

  • 试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的风格及特点
    经由四小节,至再现部。3.再现部再现部中出现断断续续的和弦声,琶音跑动后,接着步入激动和“气喘吁吁”,呈示部中各材料进行了合适的移调,无变化的出现。第一乐章终点,低声部八分音符主的表情丰富,仅有回响的安静。奏鸣曲op 31.No2第一乐章出现了具体深刻的感情斗争,展现了刚毅而不失激情的戏剧冲突的画面;乐章末尾,全音符结束中的斗争无生机的消失,留给人们思考后续如何。(二)第二乐章1.呈示部。主部主音调顺畅,不喧闹,一些时候振奋人心,时刻均处在控制中;连接段

    黄河之声 2018年3期2018-01-26

  • 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
    上和呈示部分、再现部仍有某种统一性。需要强调的是:正因为需要进行新的主题呈示,所以,对比中部一般是呈示性写法。四、再现部(简单再现)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情况:原样再现、简单再现与动力化再现。所谓再现,实际上是音乐经过了不同内容的间隔之后再次重复呈示的内容,这一点需要和重复的定义区分清楚。就单三部曲式而言,发展中部或对比中部就是其间隔的中间部分。原样再现是在再现部位置原样重复曲式的第一部分,在音乐作品中,常常通过反复记号来标记,也可能

    黄河之声 2018年14期2018-01-23

  • 贝多芬第二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op78)曲式和演奏分析
    准备是展开部与再现部的准备部分,在奏鸣曲中非常常见,长度自由,一定是奏鸣曲式的主调,通常是呈示部主部的属做准备,也有可能是导和弦,主和弦。回归主调#F大调,左右手的织体都是十六分音符跑动,注意56小节的ff音量,要十分肯定而强烈。四、再现部(58-106小节)1.主部(58-79小节)再现呈示部主题,最大的特点是在再现部对应的位置没有找到全中止,因此此处的主部为变连接部。力度的变化是再现部的另一个特点。再现部的主部主题力度更强。变连接部中间转调进入#g小调

    黄河之声 2018年6期2018-01-23

  • 论喜歌剧序曲音乐结构的“不完整性” ——以罗西尼喜歌剧《灰姑娘》为例
    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构成,在呈示部之前一般有引子,再现部之后有结尾。呈示部是这一结构形式的基础,分为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在主调上发展,第二主题通常在属调上,两个主题在情感和调性上产生对比,展开部通过各种手法充分发挥呈示部两个主题中具有特征的因素,再现部再现呈示部的音乐,但第二主题必须回到主调上,使两个主题在调性上获得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使主题形象更加完美、突出。到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尤其是作曲家在写喜歌剧序曲时也是按照奏鸣曲式结构进

    黄河之声 2018年23期2018-01-23

  • 古典根茎上开出的浪漫之花 ——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的研究综述与思考
    科恩的《舒伯特再现部中的模棱两可》[8](1974)等;已出版的专著有:《剑桥音乐指南之舒伯特》、《舒伯特研究——评论与说明》和《舒伯特的革新:历史,演奏实践,分析》,这三本文集汇聚了世纪之交出现的有关舒伯特的新的研究成果。2016年,又出版了两本新的文集:《舒伯特的晚期音乐:历史、理论与风格》和《反思舒伯特》,其中包括论及钢琴奏鸣曲——尤其是最后三部钢琴奏鸣曲的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舒伯特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找到了一种与贝多芬式的“戏剧-辨证”

    黄河之声 2017年21期2018-01-09

  • 浅析 《牧童短笛》艺术魅力
    使之平缓结束。再现部。此部在结构、调式上与首部完全相同,最大的不同是旋律进行了“加音”的加花变奏,使旋律更加热闹。此部再现的出现有突出强调、耳目一新之感。综上所述,此曲为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三、创作手法重复。本曲的重复主要有小片段的重复及整个部分的变化重复(再现)。本曲第3-4小节是第1-2小节的完全重复,起到了加深主题印象的作用。第5小节是第4小节的变化重复,既有加深印象的作用,又有突出对比的作用。 再现部是首部的变化再现,变化主要在“加音”上,再现有

    北方音乐 2017年22期2018-01-05

  •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OP.18)》音乐探究
    曲,第一部分和再现部分均属于常规性结构。它们分别为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结构。”可以从中推断出来李吉提先生对该曲所给出的结论——不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昆明学院音乐教育系讲师肖栎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带有组曲性的复三部曲式,如图示2所示。图示2从图示不难看出,肖栎所给出的结论同样为不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而笔者在翻阅相关资料后,对该曲的结构有了一个新的看法,即该曲的曲式结构为具有组曲性质的、综合性或集成性中部的、新型的简缩再现的、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下面笔者就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6期2017-08-08

  • 贝多芬《降E大调“告别”钢琴奏鸣曲》(op.81)分析
    织体,并延续至再现部。对于再现部,其主部主题与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相比几乎无异,仅将副部的“告别”动机转回到原来的bE大调上。第一乐章有着长大的尾声,“告别”动机贯穿整个尾声部分,主要通过改变节奏、音高、时值等方法将其变型,但辅助动机时隐时现,并没有始终跟随。在结束部接近尾声的部分中,“告别”动机在bE大调上展开,左手声部与右手声部形成了模仿复调的关系,两个声部相互呼应,同时这部分的和声始终从前一小节不协和的属七和弦解决到下一小节的主和弦上,“告别”动机在这一

    黄河之声 2017年7期2017-07-01

  •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g小调前奏曲》
    的强奏像是引出再现部,但没有直接再现,这是在属音上进行的特殊处理。而在G大调上出现了假再现片断。随后通过主调的属和声的过渡引出真正的再现部。中部的展开性处理,是针对其音乐进程的推动,模糊界限,从而强化结构内部的融合性。(三)再现部假再现的主题片断是从属调性上的先现,结构不完整。再现是在从属调开始,但它是属于再现部的完整结构中,因此,它的调性回归是在结构内完成。再现部是首部主题的变化再现。利用和声改变音乐性格,将乐曲推至高潮。调性上的流连及主题节奏型的综合,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2016-11-16

  • 肖斯塔科维奇赋格曲的曲式结构特征
    它调性上发展,再现部的调性又回归到了主调,并以主调结束,充分地体现了主题呈示、对比最后达到统一的运动过程。第一首C大调赋格曲是一首特殊的赋格曲,全曲都在白键上演奏。第1-40小节是赋格曲的呈示部,主题采用大调式色彩,依次在C伊奥尼亚和G混合利底亚上进行呈示。第40小节第三拍开始进入展开部,主题集中使用小调式色彩,依次在e弗里几亚、b洛克里亚、a爱奥尼亚以及d多利亚上进行展开,与呈示部大调式主题形成鲜明的调式对比。第79小节开始进入再现部,主题又回到了大调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6年2期2016-09-23

  • 古典舞《桃夭》作品分析
    、首部、中部和再现部四个部分。其中引子是一个舞段结构,由两个舞句组成(a+b)。舞句a展现了两个舞群在动作上的对比,一是三人造型的舞群,二是横向出场的群舞舞群。三人造型所展现的少女婀娜多姿的静态形象与群舞抛袖出场的动态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舞句b则主要通过队形的聚拢、闪出和分队对比构图来结构,且在动态上有所增强。首部是一个两段体结构,即由两个舞段组成(A+B)。但在基本部分之前加了一个导入结构,即由群体聚拢做高位垂袖、折腰以及弹腿等动作组成。舞蹈风格较

    大众文艺 2016年22期2016-07-13

  • 基于三部性结构形态的曲式简述
    和“变化再现”再现部分的两种形式:(1)“完全再现”是对呈示段完全或基本完全的重复。在谱面上,这部分乐谱不再出现,而是用“D.C”(从头反复记号)注明,演奏(唱)至“Fine”或者“双纵线”处结束。“完全再现”要求前后乐思情绪、节奏在形式上要统一,这种曲式常用于进行曲、舞曲和一些声乐作品中,这种体裁的音乐较简单,为方整性结构。(2)“变化再现”:此部分是在保留了呈示段主要主题旋律和基本的结构比例时,对上述材料进行适当或较大变化,这些音乐元素的变化,将为音乐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2016-06-30

  • 音乐知识竞答(五十二)
    。A.呈示部、再现部、展开部B.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C.呈示部、变化部、展开部D.主题部、展开部、再现部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以9部交响曲最为著名。以下哪首乐曲是《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的主题? ( )A.《祖国颂》 B.《致爱丽丝》C.《欢乐颂》 D.《我的祖国》“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我国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音乐,所用的乐器主要由“丝”“竹”两大类组成的,你知道“丝”和“竹”分别指什么乐器吗?( )A.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 B.葫芦丝和竹笛

    琴童 2016年4期2016-05-14

  •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属音上,先现了再现部的调性。左手八度震音表现了不稳定的冲动不安的情绪特点,右手单音下行的二度叹息音调表现了作曲家忧郁失落的情感,100小节,旋律高八度重复出现,并运用了柱式和弦,丰满了和声效果,出现了主部主题强有力的断奏动机,94-101小节反复运用二度,现出心里犹豫不决的情绪,向命运发出疑问。三、再现部(102-158小节)再现部的调式和调性都要服从于主调,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再现部回到呈示部#c小调,再现部有着比较大的动力,推动冲突进一步加剧,在冲突中

    北方音乐 2016年19期2016-02-04

  • 斯克里亚宾练习曲op8no5结构与演奏简析
    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呈示部由四个乐句组成,每句四小节。第一句由三小句组成,每句都跨过了小节线向前推动,旋律向上发展。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动机再现,就像是语文上的排比句式。第三句是两个动机相同的下行的旋律。第四句是第一句的再现。呈示部开始给人简单的感觉,乐曲的注释是semplice,表示朴素地、单纯地。所以这部分的音一定要弹得清楚干净。从第一句到第二句是向前推动的,到第三句的前半句情绪推到最高,后半句开始减弱到最后一句情绪收起,弱结束这一部分。在弹奏方面,这部

    北方音乐 2016年14期2016-02-04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艺术风格的简述
    奏的技巧。3.再现部 [ 147-232]再现部虽然在力度方面作了一定的改变, 还是不难看出和呈示部是遥相呼应的, 这也使得呈示部和再现部形成了统一而又具有变化的特点。尤其在第[147]小节再现的地方, 作者在此处特别备注了一句演奏提示:要有表情地、纯朴地延长快板的出现。而在第[163]小节的快板中,就可以适当地提速。(二)曲式结构以及分析A A’ 尾声(1-38) (43-80) (80-103)1.呈示部 [1-38]整个呈示部有限度地表现出了一种音乐

    北方音乐 2016年13期2016-02-02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式中连接部在再现部中的改写特点
    曲式中连接部在再现部中的改写特点刘伟明 (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湖南长沙413000)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奏鸣曲在他的笔下达到巅峰。他所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深刻体现了贝多芬风格的发展和演变。贝多芬;再现部;连接部;改写特点奏鸣曲式的再现部除了具有一般曲式再现部分的作用,还具有奏鸣曲式所特有的表现和功能意义,奏鸣曲式中再现部具有强调主调的统治作用,从呈示部中的连接部开始一直到展开部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8期2015-10-28

  • 浅析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奏鸣曲式原则分析
    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奏鸣曲式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呈示部中主部与副部的矛盾冲突和再现部中副部的调性回归,让奏鸣曲式区别于很多曲式原则。三、《无词歌》中的三首奏鸣曲式乐曲分析《无词歌》中作品85之3、作品19之5以及作品30之4这三首乐曲,在奏鸣原则的基础上,使用调性思维的原则,让乐曲变得更加饱满。在《无词歌》中还有一些乐曲是结合了其他曲式原则和奏鸣曲式原则,传统上,由于奏鸣曲式自己的特点,奏鸣曲式原则大部分用于大型乐曲,而门德尔松把奏鸣曲式运用到小型

    戏剧之家 2015年17期2015-09-28

  • 贝多芬《告别》奏鸣曲的分析与演奏
    降A音上,接着再现部开始了。再现部与呈现部的区别并不大,通过四个连接小节(来自“告别动机”的全分音符的级进),转入庞大的尾声。尾声最初以主部主题为基础(19小节),在f小调和降e小调上。尾声的其余部分(75小节)以引子的动机(“告别动机”)为基础,并且牢牢地守在降E大调上。2第二乐章:《别后》富有表情的行板,c小调,2/4拍子第二乐章的性质是富于表现力的悲伤的,但丝毫不多愁善感。它从8小节的乐段开始,这一乐段在主调(c小调)上以不完全终止结束。新段落在f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7-24

  • 浅析奏鸣曲式的音乐表达形态
    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这个典型的大结构框架,实际上代表了事物发展和人类情感或情绪发展的一般规律,例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Op.2 No.1的第一乐章,在这部作品中呈示部的音乐材料,在展开部可以找到形式近似的或者说是与展开部在音高和节奏上有类似模进关系的开头,节奏型相同且音高向上相差一个小三度,其实就是运用了主部主题的材料在展开部做了一个引入,并且在调性关系上是平行关系的,呈示部的主调是f小调,而展开部的调性是降A大调,虽说是主音和调式结构不同

    大众文艺 2014年22期2014-07-14

  •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奏鸣曲式中的体现
    去的必要。三、再现部——否定之否定1.再现部的思辨性分析在许多三部性甚至二部性的曲式结构中都是有再现的,奏鸣曲式也毫不例外。奏鸣曲式的再现部不同于其他曲式结构在于调性调式上的服从,这种服从首先就把音乐的主题归为统一,继而对呈示部所提出的矛盾进行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总结作用。再现部把先前音乐发展中的对立因素进行总结又完善了整个乐章的统一性。仅就美学意义来讲再现部就绝不是呈示部的重演,它要把先前展开部的不稳定性和感性的茫然收束,又要回复呈示部的稳定与理性,因此它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2014-07-12

  • 肖邦《c小调夜曲》的悲剧性因素及其演奏要点
    有插部性写法,再现部动力化完整再现。图示如下:一级曲式结构首部 三声中部 再现部二级曲式结构A BA CD D1 A BA 49-56 57-64 65-77调式调性 c-bE-g—bD-c-bE-c C c-bE-g—bD-c-b小节数1-8 9-16 17-24 25-32 33-40 41-48 E-cA段(1—8)为4+4方正型的转调乐段,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建立在主调c小调上,主题旋律在4/4拍的慢板上开始。在静穆的柱式和弦的衬托下,主题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9期2013-09-06

  •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写作特征
    题素材的发展、再现部的调性回归的是奏鸣曲式的特点。但是学习奏鸣曲式的过程中,展开部往往成为学习的难点。作曲家在展开部中充分展现自身作曲技巧,采用各种手段来发展、变形主题材料,并且调性出现明显的对比,所有这些给学习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一、展开部中的三阶段划分是固定不变的模式吗?为了使学习者找到展开部学习的捷径,人们总结了展开部中一些潜在的规则,从而得出展开部分为三阶段的原则。这里所谓常规的三阶段是指在展开部中分为引入、中心发展、再现(属准备)三个阶段。应当说

    大众文艺 2011年4期2011-10-14

  • 拉威尔《水的嬉戏》特色分析
    -61小节)+再现部(62-84小节)从上述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作品结构明确,框架轮廓清晰,借鉴了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态,但内部结构安排却含有不合乎古典奏鸣曲式规律要求的印象主义的因素。从布局上看,呈示部有37小节,而再现部却只有22小节,大大少于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小节数接近相等,这在古典主义曲式中一般是不会出现的。由此可见,拉威尔既遵循着古典传统的曲式特征,又具备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二)旋律特色印象主义音乐不依靠旋律,而是通过和声与音色唤起人们的感

    飞天 2011年22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