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德沃夏克《幽默曲OP.101 NO.7》创作特征

2021-12-02 07:24王权
艺术品鉴 2021年32期
关键词:曲式乐段乐句

王权

一、作者简介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著名作曲家,是捷克民族乐派主要代表人物,其创作风格平易、朴实、富有民族特色,极具多元性。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多种体裁的著名音乐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诗《水妖》、歌剧《水仙女》、合唱曲《赞歌》、钢琴小品《幽默曲》等。

二、创作背景

德沃夏克的《幽默曲》于1894 年所创作,共有八首,皆为钢琴独奏小品,其幽默风趣、朴实恬淡、欢快活泼、明朗愉快的音乐风格,深受当代人们的喜爱。其中第七首《降G 大调幽默曲》是最具代表性的,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更加深入人心,它犹如一首小夜曲,朴实、亲切,富有着民族特色。

三、作品分析

(一)曲式结构

本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三声中部的再现复三部曲式。

表1 《幽默曲op.101 no.7》曲式结构图

第1——24 小节为此作品的首部,它的次级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A 段的两个乐句音乐材料相同,旋律一致,长度都为4 小节;B 段中运用了新材料,与A 段形成对比,同样,它的两个乐句音乐材料和旋律也是一致的,长度也都是4 小节;第三乐段为A 段的再现,与A 段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通过上述分析,由此可见,每个乐段的两个乐句都是相同的、长度也都一致,所以,首部的三个乐段都是并列的、方整性乐段。

第25——40 小节为此作品的中部,是由四个主题材料相等的乐句组成的单一部曲式,每个乐句长度都为四小节,也是方整性结构。中部的调式调性,由原来的降G 大调转为升f 小调,运用了全新的主题材料,演奏的力度、速度、音乐情绪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首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41——结束部分为此作品的再现部,主体材料、旋律和首部完全一样,和声也相同,结构同样是方整性。唯一不同的是,再现部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与首部相比,再现部省略了再现乐段,次级曲式结构形成了一个并列单二部,所以,再现部是一个缩减再现。

从总体上看,此作品的曲式结构非常规整有序,同时,这也是八首幽默曲中唯一一首没有尾声和扩充的。

(二)节奏、和声、织体

本首作品的节奏较为规整、统一,全曲都为2/4 拍子,没有明显变化。

谱例1

谱例2

主题部分中大量地运用了一个十六分音符加一个三十二分休止符,再加一个三十二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型。

这样的节奏型听上去与前附点十六分后三十二分音符的节奏型,有几分相似,但是与之相比,这样的节奏型由于中间的休止符,使得旋律有一种时而断开的感觉,增加了一定的跳跃性,犹如几个孩童之间嬉戏打闹一般,此节奏型再配合左手断奏的八分音符双音伴奏织体,为音乐的风格增添了几分诙谐、幽默的色彩。

此作品和声的运用也比较规矩,调式调性变化相对较少,主要为主、下属、属和弦之间的穿插,和声进行也是以最为古典的I-IV-V-I为主,除此之外,本作品也有少量离调和弦的运用。

其中,在首部B 段两个乐句第10 小节和第14 小节中,运用了二级方向的离调和弦,使得和声色彩有了对比,音色变得更加明亮。同时,首部B 段结尾部分,还运用了六级方向的离调,犹如在期待再现乐段旋律的出现。

首部再现A 乐段结尾23 小节运用了以及再现部47 小节,运用了重属七和弦,这样就与首部A 段的结尾产生一定变化,避免了审美疲劳。

中部中的第1、3个乐句结尾落在了三级上,实际上就是其平行大调的一级,其明亮的和声效果与小调式的风格形成了对比;其中,第4月句虽然主题旋律没有改变,但是,通过用柱式和弦的形式,加厚了音乐织体,再加上“ff”的力度、重音记号以及速度的渐慢,把音乐推向了一个高潮,而中部的结尾,并没有回到主和弦上,而是落在了属七上,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结尾,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此外,作品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倚音、颤音、琶音等装饰音,使得本首作品音乐风格更加丰富多彩、诙谐幽默。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德沃夏克的简单介绍,对《幽默曲》(OP.101 NO.7)音乐本体的简要分析,使得本人对该作品及其作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其音乐创作风格、作曲技法有了一定的学习和领悟,为本人今后在钢琴演奏、音乐鉴赏、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学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
曲式乐段乐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视唱练耳与钢琴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
浅析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