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g 小调叙事曲》横向织体规律与演奏分析

2023-06-03 01:58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再现部展开部呈示部

薛 锋

(重庆开放大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0000)

一、横向织体材料发展情况的对比

在这首作品中,肖邦主部主题的横向织体发展程度并不是很大,反而在展开部和再现部结构都较呈示部中有明显紧缩。而副部主题是横向织体变形的重头戏,作品在不改变副部主题旋律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织体形态使副主题每次出现都和之前迥然不同。经研究可见三类变化:

(一)力度发展变化

主部主题在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的力度发展分别为p 到pp 到pp;而副部为pp 到ff 到ff。可见主题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的力度明显变得越来越隐忍,而副部主题却越发雄壮。

(二)结构发展变化

主部在呈示部中共28 小节,在展开部共12 小节,在再现部共14 小节,可见主部主题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的结构明显紧缩。而副部在呈示部中共26 小节,在展开部共20 小节,在再现部共28 小节,副部每次出现在篇幅方面并无太大变化。

(三)织体发展变化

呈示部主部的旋律动机是以一个弱起的六个八分音符为一组构成的富有流动感的固定音型。紧接着是三个结构较为松散的、力度有所减弱的、带有叹息性质的二分附点音符,而下方由柱式和弦填充弱拍弱位。在21 小节之后,旋律开始伸展,结构也得到扩充。而主部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也继承了这一特征,只是结构紧缩了。

副部主题横向织体起初在呈示部中较为松散,低音部始终保持四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以缓速横跨两个八度迂回伸展。而在展开部中,却被替换成柱式和弦和强力度八度;低音部原本缓慢的四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在此处改成低音部稳健的八度根音,中音部为三和弦连续转位,音响效果丰满。而在再现部中,旋律依旧是柱式和弦和强音量八度音,低音部则变为一个以六个八分音符为一组的扇形分解和弦,节奏比呈示部和展开部更加密集。

通过上述归纳可见,主、副两部的横向织体一个稳定紧缩,一个拓展变形。主部主题是戏剧性的铺垫,而副部主题的横向织体变化决定了它才是戏剧性的动力。

二、核心动机发展的特点及功能

该作品引子的织体形态极具概括特点,整首作品的横向织体几乎都是由此引子的动机发展而来的,包括二度半音下行、三连音等。尤其是第3 小节的动机音程为下行4 度再上行3 度,且通常之后还会再下行二度。钱仁康在《肖邦叙事曲解读》一书中把这个横向织体定义为肖邦典型的表现浪漫主义伤感的音调。见谱例1:

谱例1 引子(3 小节)

这个横向织体的功能是过渡和连接,是全曲过渡性织体的主要材料,而且旋律性织体也有所包含,我们亦可以称之为全曲的核心动机。它广泛而多样地出现在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甚至结束部,并以不同的发展手法展开。这些核心动机的再现和变体再现与引子中的样本比较起来,有些旋律节奏被拉长,但音程关系变化较小,而有些节奏均匀紧凑,但音程变化较大。

在功能方面,那些节奏被拉长、音程关系变化小的织体一般为旋律性功能,而那些节奏均匀紧凑、音程变化较大的织体一般为连接、过渡性功能。如表1所示:

表1 核心动机变化发展描述列表

以下有两处意外情况:织体节奏均匀紧凑、音程变化较小,如谱例8—9,这两处意外情况在曲中所处的位置本来就是连接部和插部,故不影响上述结论。如表2 所示:

表2 核心动机变化发展描述列表

通过对核心动机这一横向织体的功能性研究,把这些动机的原体和变体归纳为旋律性和过渡性两种功能,以便进行侧重分析,把握作品各部分的演奏方式。

三、核心动机演奏分析

谱例1 为核心动机样本,演奏应参考以下几点原则:力度方面,音高决定音量强弱。由于核心动机音高基本是由高至低排列的,所以弹奏强弱变化规律为渐弱的方式。期间有起伏,第三个音符降b就高于第二音符g,故在强弱方面可把核心动机弹奏为相对c 强——g 次弱——降b 次强——降a 弱;速度方面,核心动机横向织体并无四度以上跳跃,节奏型均为八分音符,所以需保持节奏的平稳,但非完全死板节奏。由于连音线在首音c 到g 之间做了一个呼吸,故首音c 上需多停留少许,且不能破坏整体节奏的平稳。

核心动机的织体已知在全曲的横向织体中有诸多变体和发展,以上演奏提示也并非一成不变,具体的变体需置于各个变体织体的乐句中。

引子(1—4 小节)可见:引子横向形态是双手同向八度的单声部织体。前两小节是长达三个八度的琶音上行,速度lento,所以演奏情绪需稳健进行。第二句以第一句末尾#f 承接第一句,由半音和全音进行为主,力度为p,织体和情绪均见明显变化。核心动机在第一句句尾,功能是第一、二句力度和情绪的过渡,在弹奏核心动机时做力度和情绪的转变,递减力度,弹奏到第三小节的首音c 时可稍微多做停留。弹奏到第三小节时的#f 处,情绪上应忽略之后的两个八分休止符。演奏第二句时承接上一句末尾的#f,依然不宜放太多重力,以体现核心动机的连接功能。

引子至呈示部(5—10 小节)副主题中,6—7小节的核心动机的再现不是一个单纯的过渡,而是具有旋律性质,为了引出主部旋律。节奏拉伸而变成了附点,并出现了柱式和弦并改变了和声,为g小调的K46 和弦。核心动机低音部由原来的八度同音改为了三和弦,这个突然的纵向织体变化与之前引子的八度单音织体和弱音量以及收拢的情绪相比较来看,右手小字二组的c 应该随之演奏得突出一些,且下键速度要稍稍快于左手的和弦,但是不能过分。左手的第一个和弦音量应该遵照引子第二句的弱音量,以求情绪的突然而避免唐突的音响加厚。由于《g 小调叙事曲》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整个引子的节奏应该是带有弹性而非刻板地按照谱面上进行,这个核心动机的速度在三拍休止之后,故应该拉伸节奏。第七小节,原本的和弦音域较之前拉宽了,由于有渐强标记,左手应该与右手一起做渐强处理。这两小节的横向织体变得松散了,虽然音量上是渐强的,速度上却要做渐慢处理。对于波音的三个音符,手臂要缓推并保持四拍。

呈示部主部中(31—33 小节):核心动机织体横向再现于一个即兴的华彩乐句(33 小节)之后和连接部之前,由一个带有突出音量的力度标记D 带出。35小节第一拍高音部的降B 位于强拍强位,音值被拉长数倍。音程对比方面,34 小节的D 对比C 只相差大二度下行,而35 小节的降B 比之前的G 相差小三度并且是上行的,所以这个核心动机的音量上面应该强调降35 小节B,而非34 小节的C。由于是主题末尾,下一小节织体形态已改变,故在速度方面也要做渐慢,以求过渡。

连接部中,高音部横向旋律以四个音一组的排列方式进行,依然采用切分节奏,织体连续模进下行6 度再上行3 度再下行2 度的核心动机的变体,在弹奏此处时重心应放于小指以突出动机首音,即八度高音。

呈示部副部(72—75 小节):副部的核心动机在旋律中连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原体的低三度和低四度模进。节奏被拉长,伴奏织体较为松散,始终保持四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以缓慢的速度横跨两个八度向上迂回伸展。力度是轻柔的pp,速度始终保持meno mosso,力度和速度在副部十分稳定。在弹奏这个部分时要重点注意乐句的线条。当旋律横向进行至核心动机之前的音G 时,注意乐句连线末尾的G 要做小幅度渐弱。bA 的音量要与G 的音量保持一致,之后再做小幅度渐强。两次动机的出现处理方式基本一致。

四、结语

基于肖邦《g 小调叙事曲》横向织体规律的归纳和演奏分析可知,演奏者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副部主题而非主部主题上,在不同的乐部应结合核心动机在各音部横向织体及变体特征奏出相应的音响效果和音乐情绪,根据演奏提示部分内容尝试调整练习重点,系统地规划自己的演奏处理方式。

猜你喜欢
再现部展开部呈示部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展开部和声特点的相关研究
莫扎特早期钢琴奏鸣曲中的展开部研究
浅析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研究
传承与引领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式中连接部在再现部中的改写特点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