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大鼓《双锁山》艺术特点研究

2023-06-03 01:58刘香玉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乐亭儿化大鼓

刘香玉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41000)

20 世纪50 年代,乐亭大鼓形成了以靳文然为代表的“靳派”(也称西路)和以韩香圃为代表的“韩派”(也称东路)。自此,两支乐亭大鼓队伍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双锁山》书段在乐亭大鼓西路曲目中最具代表性,该书段也是靳文然的代表曲目之一。1958 年,在河北保定举行的曲艺汇演中,靳文然以一曲《双锁山》一鸣惊人。该选段讲述了赵匡胤被困在寿州时,高怀德的儿子高君保前往救援的途中,经过了双锁山,占山为王的刘金定运用一定的计策,将高君保擒获,逼其成亲的故事。该书段故事情节十分曲折,但又很搞笑,语言十分讲究,既显得活泼,又具有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

一、唱腔音乐的结构组成特点

乐亭大鼓的唱腔音乐由道白、唱词和唱腔三部分组成。其演唱特色为“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就是唱,唱就是说。”只有“说”与“唱”高度融合,才能展现鼓书的独特魅力。

(一)道白——地域性特点“老呔儿”话

乐亭大鼓中的道白包括单纯说与说唱结合两种形式。乐亭方言的运用不仅体现了鲜明的地方性特点,甚至字调走向、习惯性语调等都影响了乐亭大鼓的唱腔旋律。乐亭方言中儿化音较多,其语言特点是:四个声调中的二声和三声是颠倒的,普通话中的二声在乐亭方言中说成三声,普通话中的三声在乐亭方言中说成二声,语言中的拐弯较多,加上儿化音的存在,在外地人耳中,乐亭话听起来像唱歌一样。乐亭方言独具特色,2016 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已经将乐亭方言以数字化方式纳入其中,其成为有声数据库当中的重要一员。

《双锁山》鼓词中有一句“你怪不得说话带个山东味儿啊,侉了吧唧儿那么好听”,运用了当地方言“侉了吧唧”,意思是这个人说话口音不纯正,有外地口音。这把占山女王刘金定爽朗的性格表现得十分到位,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假如换掉这四个字,效果就差很多,失去它应有的味道。另外,儿化音的运用也体现了其地域性特点,使唱腔变得更加圆润有韵味。假如将儿化音去掉,那么整段唱腔将有所改变。原来的书段因为句句后面有儿化音,所以拖腔比较明显,这也是乐亭大鼓的一大特色。

(二)唱词——自由无拘束

乐亭大鼓的书段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篇四种。其中长、中篇俗称“书”,短篇俗称“段”,微型篇则称之为“接纲段儿”或“书帽儿”。其中,书段只有唱,没有念白,而接纲段则多为小笑话或故事,引起观众的兴趣后,再接唱正书,如《双锁山》开头:

君保南唐报号,路过双锁高山,扯旗砸牌惹祸端,山下一场征战。

金定爱慕君保,飞抓擒拿上山,真情连志蒂姻缘,夫妻同把功建。

乐亭大鼓的唱词相对比较自由,句式种类繁多,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加以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八言、九言甚至多达十几个字等,不受约束,这也为其形成丰富的唱腔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唱腔音乐的艺术特点

乐亭大鼓的唱腔是在乐亭俚曲《清平歌》和《悠悠调》的基础上,吸收当地民歌、皮影、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及一些戏曲(如京剧、昆曲)音乐的营养而逐步发展完善的。其不仅有板腔体结构复杂的各种板式,还有两种不同的调性体系,这两种调性体系分别是上字腔和凡字腔,指在“上”“凡”二音上构成两个近关系调。在上字腔体系中有宫调式、商调式和它们的调式交替变换结构;在凡字腔体系中有宫调式、角调式、徵调式和宫徵交替变换等结构。

西路乐亭大鼓的唱腔源于东路,它不但保留了东路唱腔的调式、调性、板式及一些主要的唱腔原则,且在此基础上大胆地推陈出新,多用闪板、掏板、抢板等技法,使得西路唱腔更富有表现力,旋律流畅优美,易于传唱。其上字腔中包括[四大口][八大句][十字紧][上字紧流水];凡字腔包括[四平调][凄凉调][大悲调][学舌][二六板][二六板反调][凡字紧流水][双板反调][紧悲调]。

1.拖腔

乐亭大鼓的唱腔结构差异较大,大多数唱腔是由上、下两句构成的二句体,但也有少数是由四句和八句构成的。这些唱腔大多数带有几小节甚至更长的拖腔,是乐亭大鼓的特色。这些拖腔按功能分为开头腔、帮衬腔、连接腔和尾子腔;按性质分为专用腔和共用腔;按作用分为单拉腔(有上、下拉腔之别)和双拉腔。(见谱例1)

“四大口”属上字调。由四句组成,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一句落5 音,二句落1 音,三句落2 音,四句落1 音,为雅乐音阶宫调式。它节奏宽广,有宽长的拖腔,乐句多在10 小节左右,各句间均有较长的继腔间奏。它只用于书段的开篇,描写环境,交代故事背景。通过靳文然演唱的《双锁山》乐谱不难看出,它在书段的开头运用了“四大口”,非常具有代表性。

《双锁山》的拖腔中常用到同音重复,这也是乐亭大鼓唱腔音乐中的又一行腔规律。同音重复,顾名思义,是指相同的音反复出现,有时是一个音,有时是两个音,反复出现,常用于[三性板][散板]和拖腔当中,(见谱例2)

谱例1:选自乐亭大鼓《双锁山》唱段[四大口](靳文然演唱,王树彬记谱)

谱例2:选自乐亭大鼓《双锁山》唱段[二六板](靳文然演唱,王树彬记谱)

2.无衬字

乐亭大鼓前期处于曲牌体阶段,当地民歌、南北俚曲都是当时使用较多的牌子曲。乐亭民歌《清平歌》和《悠悠调》是当时民间最流行的曲调,也是牌子曲的核心。随着乐亭大鼓的不断改革,根据说唱音乐的特点,去掉了《清平歌》有衬词的分句,使其具有说唱音乐的功能和结构。所以,之后乐亭大鼓就有了不成文的禁忌,在演唱中要板腔规范、韵白严谨,不准夹带任何不严肃的成分,尤其是不礼貌的词语,甚至包括不能随意衬垫虚词,如啊、呀、啦等。无衬字禁忌由此得来。

3.#4——关键性风味音

三、伴奏乐器特点

鼓曲书段《双锁山》的伴奏形式并不复杂,所谓一鼓、一板、一弦,演唱者操鼓、打板,伴奏者拉弦。

(一)一板

一板就是所谓的铜板(也有钢制),它的形状如同月牙一般,长四寸五分,宽一寸三分,厚一分,两片铜板调高是不一致的,所以又称“阴阳板”。它还被叫做“梨花板”,敲击的声音悦耳清脆,取代了之前的木板,使鼓书的伴奏和演唱相辅相成。男演员和女演员在持板方式上各有不同,女演员一般都是握板,铜板分上下两片,大拇指和食指夹住上方铜板,用小拇指、无名指和中指握住下方铜板,食指伸直在两片铜板间作轴,用腕部发力,使上下板发生碰击;而男演员由于手普遍稍大,常常把小指伸到下板上方,抵住下板以便发力。在演唱过程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打板就会有明显的节奏变化。《双锁山》使用的快板节奏是XX XX,表现得十分均匀,而在唱句间隔中使用的快板节奏是0X XX。这时,演唱者必须手持铜板,一方面要掌握好速度的快慢,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打板的力度变化,使其与自身演唱很好地融为一体。

(二)一鼓

乐亭大鼓中用的鼓,以中空的圆形硬木,上下用牛皮蒙面制成,鼓放于鼓架之上,由演唱者敲击。在演唱之前,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演员基本会单独打上一段“鼓套”,并且有着固定的鼓谱和套路。

(三)一弦

一弦指的是大三弦。大三弦的音色接近演唱者的音色,两者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三弦用于伴奏时,主要依据是演唱曲目的固定曲牌,所以伴奏旋律比较接近演唱的主旋律,同时,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求演奏者加花和变奏。无论是演唱曲目前,还是间奏过程中,都不存在现成的伴奏乐谱。这对三弦演奏者来讲,难度极大,他必须拥有高超的演奏水平,而且要有非常好的乐感,同时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即兴发挥,做到自然流畅。三弦伴奏的同时,必须与演唱者在速度等方面保持一致,配合要十分默契,因此,知名的鼓书艺人的三弦伴奏往往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四、结语

当谈到乐亭大鼓音乐时,自然会涉及乐曲的结构、腔调的结构、乐曲和腔调的使用等一系列问题。这是乐亭大鼓音乐研究的难点。根据老艺术家的说法,在20 世纪50 年代,乐亭大鼓腔调多达30 种。然而,其中有些因不常用,逐渐消失了;有些没有被继承;也有些被融合而自然消失了。

综上所述,乐亭大鼓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我们应做好保护工作,努力挖掘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乐亭儿化大鼓
有趣的乐亭话
有趣的“儿化”
大鼓声声
大鼓
灵石县马和村晋祠庙及其乐亭考
王安石两首“众乐亭”诗考
简述乐亭大鼓
大鼓敲响基诺山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