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水的嬉戏》特色分析

2011-08-15 00:42张蕾蕾
飞天 2011年22期
关键词:拉威尔调性和弦

张蕾蕾

拉威尔是20世纪初法国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和配齐大师。作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音乐相比德彪西更为洗练典雅,且富于睿智更具现代感。在音乐的风格与构思上,注重体现音乐会的演奏效果,把钢琴当做名匠表达绝技的乐器,因此在精神上与李斯特的作曲风格有一脉相承之感。《水的嬉戏》是拉威尔早期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在众多以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中较为出彩的一首佳作。本文就该作品的创作特征和演奏方面的特色做一个初步的探究。

一、创作特征

(一)结构特点

此曲采用单乐章奏鸣曲式,有较为鲜明的结构框架:呈示部(1-37小节)+展开部(38-61小节)+再现部(62-84小节)从上述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作品结构明确,框架轮廓清晰,借鉴了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态,但内部结构安排却含有不合乎古典奏鸣曲式规律要求的印象主义的因素。从布局上看,呈示部有37小节,而再现部却只有22小节,大大少于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小节数接近相等,这在古典主义曲式中一般是不会出现的。由此可见,拉威尔既遵循着古典传统的曲式特征,又具备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

(二)旋律特色

印象主义音乐不依靠旋律,而是通过和声与音色唤起人们的感官印象,创造出一种意境。因此传统音乐中常见的反复,模进等手法运用较少,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的,不连贯的音乐语汇,而旋律就由这些不同的动机组合而成。如《水的嬉戏》呈示部第一主题(1-18小节),右手是分解和弦的流动,左手是空五度音程,没有以常见的旋律线条出现,而只是以似有似无的音响色彩体现了乐曲的基本色彩和氛围。到了展开部的第38-47小节,右手小拇指的高音把隐伏在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中的旋律勾勒了出来。不过拉威尔相对于同一时期的德彪西及其他作曲家,要更重视旋律些,因此,拉威尔会利用主题的贯穿来强化旋律的清晰度。如呈示部的第二主题(19-37小节),旋律先是通过两小节左手的八度似连非连得弹奏中体现出来,后交替到右手的八度和弦中。当这一主题在再现部再现时,仍以左手八度平行进行出现,右手在音型不变的情况下,只是在节奏上稍作变化,加强了旋律的律动性,保持了主题形象的统一。

(三)和声特色

拉威尔在和声运用方面,偏爱大七和弦与二级音上的九和弦。比德彪西的和声运用显得更有力,外向。《水的嬉戏》在和声创作上有三种特色:

1.空五度和弦。呈示部第一主题(1-18小节)及再现部第一主题(62-65小节)左手部分运用大量空五度和弦,制造出富有东方韵味的一种音响效果,这在古典创作中是要尽量避免的,因为空五度会造成空洞乏味的效果。

2.五声调和弦。第二主题(19-37小节)右手部分中的二度音程由一个不完全五声调式中的四个音构成(E、升F、A、B),左手旋律部分由另一个不完全五声调式中的四个音构成(升C、升D,升F,升G),当左右手结合,两个不完全五声调式互补就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五声体音响,从而创作出个性化富有东方韵味的和声色彩。

3.完全九和弦。在第31小节处,左右手上下两个声部形成的第一个和弦,即是一个完整的G九和弦(升G、升B、升D、升F、升A)。这种九和弦的运用,具有独立的音响,赋予了和声主功能的性质。

(四)调性特色

在调性的布局上,这首作品将古典意义上的调性布局给淡化了,调被一些长音,类似调中心音的现象所代替。

1.全音调式的运用。在呈示部的第4和第6小节处,三十二分音符及六十四分音符组成的全音音阶,使主部和主部再现直接的连接过渡的自然巧妙,增加了乐曲的流动性和色彩性。

2.五声调式的运用。五声调式,是典型的中国古典传统调式,但在法国作曲家的手里,也能被巧妙的运用,赋予了音乐东方的神韵。在19-23小节及81-82小节处,副部主题左右手两个声部都形成未完成五声调式,再伴以二度音程织体,把东方的色彩恰到好处的渲染出来。

3.双重调性的使用。双调性,顾名思义,即运用两个调性构成的多调性音乐。拉威尔大胆尝试了多调性的创作,在乐曲19-23及81-82小节处,高声部采用升f小调,低声部采用升c小调,两调同时进行,把印象主义音乐朦胧的意境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二、演奏特色

拉威尔《水的嬉戏》的问世,把钢琴的表演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演奏难度上可与李斯特的作品媲美。乐曲中采用了大量高难度的技术手法,如开始就在黑键上的大跨度分解和弦弹奏,要求手指既要伸展又要平稳,能弹出均匀透明流畅的声音。清澈、透明、柔和、朦胧、飘逸正是印象派钢琴音乐的基本风格,演奏者掌握了对声音的要求,结合对作品的审美分析,进而了解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才能真正演奏好这首艺术佳作。

乐曲的力度基调还是以弱奏为主。如呈示部第一主题及主题展开,呈示部结尾,再现部主题,尾声处都在pp上奏出。不过在此基础上,作曲家另外又作出了大胆丰富的强力度运用。如13-15小节,25-26小节,从pp到ff的渐强变化,展开部38-50小节,从 p-mp-f-ff-fff-p-pp。再现部 71-72,ppp-fff-f-mf-p,这些奇妙的音响效果时而遥远神秘,时而汹涌奔腾,时而清净典雅,时而辉煌灿烂,如此变化多端的音效表达出一种魔幻般变幻无穷的音乐形象。这些都需要演奏者调节好手臂与全身的力量运用,在大幅度的力度变化中寻求色彩的变化运用。音乐处理要布局周密准确,拿捏好分寸。

演奏印象派作品,需注意节奏的掌握,不应像浪漫派作品那样奔放自由,应忠于原作中的术语标注。乐曲呈示部第一主题,及主题展开都不要太快,平稳表现。展开部38小节开始,对位化的节奏从2对4,3对8,到6对8,增添了音乐的紧张度和动力性,音量渐强,速度随之加快,将全曲推向高潮,经由一组和弦震音,运用刮奏将音从高拉到低,仿佛四面八方的溪水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水流,从高山顶峰形成一道气势磅礴的瀑布倾泻而下,水花迸射开来。再现部第二主题由原来的十六分音符变为三十二分音符,再变为六十四分音符,出现了节奏紧缩的现象,音乐动力性明显增强,要求演奏者力度控制均匀,右手双音干净整齐,左手旋律清晰连贯。尾声的处理,学术界存在争论,不少钢琴家把结尾的分解和弦渐慢弹奏,像水慢慢地逐渐流逝,但拉威尔还是坚持不渐慢,只用色彩的渐淡处理来结束全曲。

踏板对于印象派作品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它是除了触键之外,实现印象主义的音响目标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踏板的使用应遵循共同的原则,既要根据低音和声和节奏来变换踏板;要控制延音踏板的深浅程度,尽量多用踏板;频繁使用弱音踏板,对于长时值的延续低音,可使用持续音踏板。

综上所述,生动个性化的音乐形象,既继承古典又具备印象主义特征的曲式特点,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变幻莫测的音响效果,造就了拉威尔独有的创作特征。探究这首作品的创作特征与演绎手法对于研究印象派钢琴作品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拉威尔调性和弦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谈“调性”
名师不收高徒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