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奏鸣曲式中的体现

2014-07-12 08:48王索尼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呈示部调性乐章

王索尼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奏鸣曲式中的体现

王索尼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奏鸣曲式是音乐曲式结构中高级别的音乐组织形式,常常应用于富于表现戏剧性矛盾冲突和交响性构思的音乐作品中。奏鸣曲式的段落结构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充分反映着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文章通过对奏鸣曲式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表现内容的哲学性思辨,阐释出奏鸣曲式中所体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奏鸣曲式;否定之否定规律;矛盾冲突

奏鸣曲式作为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音乐曲式结构之一,它的发展与形成不仅仅反映出西方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思维逻辑,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受到西方社会在启蒙运动时期发生巨大变革的社会思潮的影响,故在奏鸣曲式中所凝聚的美学内涵必将与西方社会整体思想内涵平行。在奏鸣曲式中能够最鲜明地表现音乐思维的辩证关系,这些都是在与主题的对比、发展及统一相联系的。1

一、呈示部——初步肯定

1.主部与副部的对抗

奏鸣曲式中主部是最基本的形象,通过建立主要的调式调性确立整个奏鸣曲式乐章的主调,建立起基本的音乐性格,它通常是方正的能划分出明晰的乐句或乐段的结构。在音乐性格与情绪上,主部多是明朗的、刚毅的、热烈的、生气蓬勃的。主部主题必须具有足够的特征和吸引力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激起人们对它的兴趣。2主部中建立在主调上的音乐主题往往凝聚着整个乐章中的核心乐思,在贝多芬的奏鸣曲式乐章中更是加强了主部在整个乐章中运作动因的作用。

副部通常作为奏鸣曲式中与主部进行强烈对比的段落建立在主部的属调上(如果主部调式是小调则建立在关系大调上),段落的规模也为了能够与主部对抗而较大,副部主题更多是抒情性的,或者是一个含有抒情情绪的对比主题。第二主题(副部主题)的名称是由于它在主题出现的次序上而由来的,但两个主题具有同样的重要的意义。主部与副部的对抗首先表现在调性上,当副部的具有稳定性的调性不同于主部调性时,呈示部的对抗特征便显露出来。但是副部的调性又不是完全地与主调没有联系,无论是主属调关系还是关系大小调,主副部都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使奏鸣曲式乐章保持着一种美学上的对立与统一。在副部写作上,贝多芬更是一改海顿只是将主部主题在属调上进行重复的副部写作传统,他在音乐材料、主题构建、旋律走向、和声、节奏上都做了与主部产生更多对比因素的改动,主副部之间充分的对比在他的第一首钢琴奏鸣曲中已经推进到结构布局的第一位。3

2.初步肯定

如上文所述,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性格、调性以及写作上的技术处理上的对抗,充分展示了奏鸣曲式在表现戏剧性内容上的张力。奏鸣曲式的动力主要就是来源于这个被呈示部的调性倾向所统治的、由两部分构成的结构。4这种对抗在哲学意义上说具有矛盾的主要特征,所谓呈示部亦即是在作曲技术上呈示两个主题,在哲学上呈示主要矛盾。呈示部中副部出现的不同于主部的新调、新的音乐特征、新的情绪都是确立副部的意义使其能够与主部的核心主题对抗,以此让呈示部产生美学意义上“运动”。这种“运动”使得音乐有了发展下去的目的和动机,是对整个乐章自身进行的一次肯定。

二、展开部——辩证性的自身否定

1.矛盾在展开部中的“洗礼”

根据事物发展的原则,在规整的奏鸣曲式乐章中,展开部继续对音乐的核心主题进行揭示,但这次揭示在作曲技术和美学意义上完全不同于呈示部。展开部是音乐形象矛盾冲突的中心,通常分为:导入部分、中心部分和准备局。5导入部分通常采用呈示部中结束部的材料进行,有调性上的变化。在作曲技术和美学意义上可被视作是对原有材料的继续引用,连接呈示部与展开部,表现出统一乐章中两者的逻辑关系。而呈示部中的矛盾则延续到了展开部中,并且在展开部中准备作进一步的分裂。中心部分则是整个展开部对于矛盾地揭示、阐述、发展最为激烈的一个部分。在中心部分中的调性安排上是自由的,但通常需要跟主部的调性产生一定的逻辑关系。材料选择上可以自由选取呈示部中各部的材料展开且由于这种无束缚性导致了展开顺序的自由化。展开手法上通常将呈示部中的主题动机更加细化形成更小的因素而组织起来形成新的形态但通常含有呈示部中的因素。从海顿晚期作品中的展开部开始对原有主题进行陈述并且出现新的曙光到奏鸣曲式定型于贝多芬的创作时期,呈示部中呈示的矛盾在展开部中的分裂进一步得到强化与发展,展开部为矛盾的戏剧性展开与强烈的冲突提供了平台。在最后的准备句中,需要出现具有提示出主调调性的属和弦进行、属音持续或者是属功能组的音乐特征。准备句开始缓和中心部分中激烈的音乐情绪,为最后的音乐的总结、矛盾的解决做好准备。

2.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

在展开部的中心部分,调性开始变得复杂而不同于主调,旋律构成中材料选择的无束缚性,展开顺序的无规律,以及对于织体、和声、节奏等音乐创作手段地不断变化,都与呈示部产生了强烈地对比。在成熟的奏鸣曲式中,展开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片段,不完整不确定和恍惚和动荡所造成的感性迷乱。6目的在于,把呈示部中建立起理性的稳定的中心感性化与模糊化。而随着矛盾地展开,音乐材料愈加地零碎使得展开部的不稳定性逐渐加强,最终达到了最高强度能够与呈示部所建立起的稳定性相抗衡。这种在统一乐章中构建出稳定——不稳定的模式则对应着辩证法原理中的肯定——否定。展开部通过对音乐核心思想的否定实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而又造成了期待,使得音乐有了进一步发展下去的必要。

三、再现部——否定之否定

1.再现部的思辨性分析

在许多三部性甚至二部性的曲式结构中都是有再现的,奏鸣曲式也毫不例外。奏鸣曲式的再现部不同于其他曲式结构在于调性调式上的服从,这种服从首先就把音乐的主题归为统一,继而对呈示部所提出的矛盾进行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总结作用。再现部把先前音乐发展中的对立因素进行总结又完善了整个乐章的统一性。仅就美学意义来讲再现部就绝不是呈示部的重演,它要把先前展开部的不稳定性和感性的茫然收束,又要回复呈示部的稳定与理性,因此它也就具有了双重的美学作用。

2.通过否定之否定实现整体升华

通过再现部所具有的的双重美学作用可以看到,再现部把先前那种迷乱与零乱进行整理,又再现了呈示部中的材料与乐思,体现出对否定因素的某种延续以及对肯定因素的再现。正是有了那一段不稳定段落地强烈表现,增加了再现部一个甚至多个的作用,从而变得更加深邃。再现部所包含的美学元素既不是单纯的原有的肯定又不是延续下来的否定,而是具有双重性质的否定之否定。它是音乐发展的最后目的,是整个音乐作品思想感情的整体升华。

四、结语

奏鸣曲式三个乐章对于否定之否定关系的揭示是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本文结合规整奏鸣曲式三个乐章的曲式特征、表现特征等作曲技术,并通过思辨性的分析阐述这三个环节发展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到在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结构安排中对应着辩证法原理中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对于曲式结构中的美学意义分析与阐述不仅仅有助于音乐创作中思想内涵的凝聚与表达,也同样反作用于美学研究中的实践指导,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注释:

1.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下).第2页.

2.[美]柏西.该丘斯著.许勇三译.《大型曲式学》.第187页.

3.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第266页.

4.郑中译稿.《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奏鸣曲式”条目,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56页.

5.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下),第3页.

6.参见姚亚平:《西方音乐的观念》,第97页.

[1]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

[2][美]柏西.该丘斯.许勇三译.大型曲式学[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3]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4]姚亚平.西方音乐的观念——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的二元冲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郑中译.《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奏鸣曲式”条目[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4期.

[6][意]恩里科.福比尼著.修子建译.西方音乐美学史[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7][匈]魏纳.莱奥著.张瑞译.器乐曲式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8]丁旭东.哲学辩证观念在奏鸣曲式发展中的体现[J].黄钟.2010年01期.

王索尼: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方向:音乐作品赏析;曲式;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史。

猜你喜欢
呈示部调性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传承与引领
谈“调性”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