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

  • “∴”的思维模式〔*〕 ——方以智“均的哲学”方法论的思维基础
    2488)一、方以智“∴”说及来源方以智哲学思想会通儒释道和易学,内容极为广泛。笔者认为,“∴”说是方以智论述的重要思想,在他所有重要哲学著作中几乎都有阐述,可以看作贯穿其哲学思考的核心概念。其“∴”的思维模式,可以说是方以智“均的哲学”方法论的思维基础。考察方以智的哲学著作,如《东西均·三征》篇末云:“别详∴说”,可知方以智有“∴说”一文,对“∴”应该有详尽的阐述,可惜此文已佚。由此可能让后人无从考察“∴说”全貌,但通过《东西均》《一贯问答》《周易时论合

    学术界 2023年12期2024-01-02

  • 从《溪山松居图》看方以智晚年作品的艺术特点
    末清初遗民画家方以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晚年画作《溪山松居图》的解读,结合他的人生经历与哲学思想,分析其哲学观点“天一我也”“三教归易”“怨怒致中和”对其晚期画作在构图、技法、风格方面的影响,并探析在此影响下方以智晚期画作表现出的兼收并蓄、阴阳平衡、生死与共之特点及其成因。关键词:方以智;三教归易;山水画;溪山松居图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安徽桐城人。其生于明末清初时局动荡之际

    东方收藏 2023年2期2023-03-28

  • 方以智与明清之际“格物致知”论的转向
    末清初桐城文人方以智的思想世界中也表现得较为突出。他认为“格合内外,则心物泯也”(《一贯问答》),提出“格物”之“物”不仅有内在心性之义,也有外在物理之义。如此理解与阐释,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余英时曾管窥方以智晚年思想,较早在《方以智晚节考》中指出晚明理学家之中,“亦有少数杰出之士,于传统格物之说别生新解,而渐扩大其范围至于天地万物。密之即闻此风而起之佼佼者也”。他又认为方以智未囿于家学与师传的影响,提出的“质测之学”实为格物致知的新解,更指出方氏“诚不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2-07

  • “格致”新说:方以智对传统“格物致知”的贯通
    处于明清之际的方以智,面对晚明学术风气崇虚蹈空之流弊,发出“拘者外理于气,而执其名;荡者执一,而荒逞矣”[1]22的感叹。故而方以智试图突破传统宋明理学对“格物致知”解释,寻求新的“格致”说。方以智所言“格致”是对传统“格物致知”说的升华与突破;以往的“格物致知”或是向外格物理、或是向内格本心,然多侧重于心性功夫论层面。而方以智“格致”说则是从“格物”之格的新内涵、“心物互格”的功夫新路向,以及“不落有无”的新指向等三个方面体现对传统心物关系的突破与超越。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2-07

  • 方以智的哲学思想及其内在取向〔*〕
    310058)方以智在中国思想史上、特别在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具有重要地位。学界通常把他看作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事实上,他的思想包含多重维度,其研究领域涉及考据、思想、义理等,在这些方面都有建树。作为哲学家,方以智很有个性,其取向可能与哲学史上的克尔凯郭尔、尼采等有相通之处,具有解构传统思想的特点,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方以智的哲学思想作一个概述。一、以“合”观之在哲学上,方以智以“合而不分”为其代表性的观念之一,这一思想有其内在根据。从形上的

    学术界 2023年12期2023-02-06

  • 方以智“二虚一实”说的现代诠释 ——兼论方以智哲学的古代突破
    1.安徽大学 方以智研究中心, 安徽 合肥 230601;2.苏州大学 哲学系, 江苏 苏州 215006)方以智学术,包容面极广,包容性极强,故无论从哪个层面研究之,都不难自圆其说,作出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可设想一下:假如将方以智学术一切层面的研究成果综合规整把握,那它是否足以进入方以智学术的精神世界,从而把握方以智学术的精神实质与时代价值?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各层面的归纳综合并不等于普遍性的本质抽象。由此可见,要把握方以智学术的精神实质,关键在于正确把握

    学术界 2023年12期2023-02-06

  • 解脱生死大宗师 ——方以智《药地炮庄·大宗师》释义
    3)在药地愚者方以智看来,《大宗师》其实就是庄子为那些身为真人、具有真知、勤于真学、堪为大宗师的人们所谱写的一曲赞歌,他们解脱了生死,超越了好恶、是非等的两端对立,活得很真诚,活成了真正的自己。一、旨趣方以智撰写《药地炮庄·大宗师》的旨趣,即抉择出庄子所说的真人、真知、真学、真正的大宗师具有儒家的血脉和渊源,主要体现在《药地炮庄总论·大宗师总炮》及《药地炮庄·大宗师》的解题之中。在《药地炮庄总论·大宗师总炮》中,方以智将一切相互敌对的现象都视为生死,并对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2022-12-30

  • 至善统善恶:方以智与晚明无善无恶之辨*
    。。明末思想家方以智基于“绝待”与“对待”的形上哲学理论,在《东西均·三征》篇中以“至善统善恶”来阐释性之善恶与至善的关系,试图对晚明思想界的这一论争从学理上做出回应和调适。更为重要的是,方以智对“善”与“无”之间关系的构建也有其社会思想的背景,在阳明后学特别是龙溪“四无”说的影响下,无忌惮之徒日增,晚明社会呈现出走空蹈虚、重本体而轻工夫的风气,崇空疏而废实学。方以智作为明遗民学者,在明清鼎革之际尤感崇实之学的重要性,他反对空谈心性,特别是“无善无恶”说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12-16

  • 方以智《草书七言诗立轴》辨伪
    科学家和文艺家方以智诞辰410周年,安徽博物院作为方以智文物文献收藏重镇,搜集整理藏品于2021年9月举办了“集千古智——方以智主题文物展”。同时又联系获得国内多家博物馆方以智书画藏品的高清图片授权,于去年9月,由安徽博物院编辑,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方以智文物集萃》,这是国内博物馆所藏方以智书画作品首次比较全面的结集出版,其中部分书画作品是首次公开出版。方以智(1611—1671),安徽桐城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泽园主人、宓山子等。方以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6期2022-08-05

  • 方以智的侧面
    陶善才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龙眠愚者,逃禅为僧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药地、浮山愚者、极丸老人等,“明季四公子”之一,是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比肩的杰出思想家。梁启超称方以智“有许多新理解,先乾嘉学者而发明”。侯外庐称方以智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笛卡儿思想的中国版”,并感叹道:“笛卡儿—荷尔巴赫是世界哲学史上的著名大师,然而中国的启蒙哲学家方以智却被埋没了三百年。”庞朴则称方以智“思想的深度,完全可以和黑格尔比翼

    书屋 2022年6期2022-06-21

  • 方以智《草书七言诗立轴》辨伪
    科学家和文艺家方以智诞辰410周年,安徽博物院作为方以智文物文献收藏重镇,搜集整理藏品于2021年9月举办了“集千古智——方以智主题文物展”。同时又联系获得国内多家博物馆方以智书画藏品的高清图片授权,于去年9月,由安徽博物院编辑,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方以智文物集萃》,这是国内博物馆所藏方以智书画作品首次比较全面的结集出版,其中部分书画作品是首次公开出版。方以智(1611—1671),安徽桐城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泽园主人、宓山子等。方以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6期2022-05-30

  • 方以智的“生死观”摭论 ——以《药地炮庄》为中心
    215123)方以智(1611-1671),安徽桐城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在1640年中进士后,他先后历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讲官等职务。崇祯帝死后,方以智先为农民军所俘,后得以逃出并投奔南明政权,但因受排挤又流亡南岭、两广一带。清军入关后,方以智依金陵大报恩寺觉浪道盛和尚(1592—1659)披剃,晚年又因文字狱而被清廷拘捕,在押赴广东途中投江自尽。[1]149-411《药地炮庄》为方以智所撰的《庄子》集注,通过集评的方式系统地表达了以方以智家族为核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3-17

  • 方以智逃禅前行迹及其思想的挖掘与阐择
    021年,适逢方以智诞辰410周年。为此,学界歆然在怀,先后通过多种方式,举办多样活动,隆重纪念这位博采众长、会通中西的伟大先贤。在方以智故里桐城,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纪念方以智诞辰410 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桐城世家文化论坛”;在安徽省会合肥,安徽省博物院举办“集千古智——方以智主题文物展”,并出版发行《方以智文物集萃》,开展“方以智诗词朗诵会”;安徽大学和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方以智学术研讨(2021·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16

  • “十召坚辞一羽毛”:方以智“十辞疏”考论
    246011)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面对易代之际的乱世纷争,在以身殉国未果的情况下,他毅然逃禅,成为明遗民中的代表人物。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方以智的生平事迹一直备受关注,但学界所论多是关于他的逃禅和死节,其南明永历年间长达四年之久的辞官行为,则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实际上,方以智的辞官发生在亡国和逃禅之间,是其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之一,对其自身,乃至整个永历朝所造成的影响都不容忽视①亡国作为最惨烈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16

  • 论晚明方以智诗学思想的双维转向
    摘 要: 方以智是晚明诗学复兴的重要诗人,在明末清初的诗学演变历程中,其诗学思想的转向有其典型性,凸显出易代之际的“沉郁”之诗学特征。在诗学思想的第一次转向中,方以智汲取深厚的家学与师学之素养,主要依据中和与变雅之双维对诗学思想进行调整。沿着中和一维,方以智的调整思路经历了“真情实感,不敢自欺”与“中和内涵之调整”两个阶段,完成了情感规范的重要理论内涵的调整,由温柔敦厚转变为温柔敦厚而不愚;沿着变雅一维,其调整思路经历了“纳入学习范围”与“上升为乱世典范”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期2022-02-03

  • 以公共性为特征的现代伦理学萌芽 ——方以智论道德体用及公私
    导致脱略实修。方以智的道德观在此背景下形成,并有深厚的阳明学传承,经由方学渐、方大镇至方孔炤蓄积,方氏之学至第四代方以智而集大成,指出阳明学的问题在于“私心”“私性”,或是“独心”“独性”。用现代语言来说,阳明学拘囿在“私德”:“良知却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知得良知却是谁?自家痛痒自家知。”(3)王守仁:《答人问良知二首》,《王阳明全集》上册,第791页。要解决阳明学问题,须从“私德”上升至“公德”,以“公心”“公性”对治“私心”“私性”:“杨时乔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1年1期2021-12-27

  • 方以智易学理论之建构
    338000)方以智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由于种种原因其著作长期不能面世,虽有部分著作未遭此“难”,但是难以窥见其思想之全貌,加之用典晦涩,致使许多学者望而却步,相较于对同时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研究较为“落后”。随着方以智著作的整理出版,关于方以智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深,对其研究较为得力者有侯外庐、张岱年、庞朴、余英时、陈来、蒋国保、张昭炜等前辈,他们在方以智著作整理出版、思想研究上付出了大量心血,这也为从根本上来把握其思想提供了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1-28

  • 方以智全书》编纂情况以及文献价值
    费扬摘要:方以智是明代时期安庆府桐城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涉有研究同时在天文物理方面也均有所涉入,其学术作品对后世有着重要的贡献和价值。通过对方以智作品的归纳,使我们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他生平事迹,有助于我们对方以智的了解。就此简单总结《方以智全书》的编纂情况以及对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方以智;编纂;價值;意义方以智,字密之,出自明末著名的文化世家桐城桂林方氏。明崇祯朝进士,曾官翰林院检讨,南明永历朝拜东阁大学士。在2019年9

    锦绣·上旬刊 2021年8期2021-07-16

  • 无执始能逍遥游 ——方以智《药地炮庄·逍遥游》浅析
    韩焕忠[提要]方以智的撰述宗旨在《药地炮庄·逍遥游》中体现得尤为充分。他将《逍遥游》的宗旨概括为“见独”和“寓诸庸”。他赞大而不执大,谅小亦不执小,主张超越大小而又能大能小;有名而不应执名,居实亦不应执实,应当超越名实而又能示现为有名有实;真正的智者不执著于有用,不执著于无用,在超越有用与无用的同时,又能示现为有用,从而实现真正的逍遥游。很显然,方以智在诠释《逍遥游》时,运用中医制药的办法、般若学的无执观念和天台宗的本迹思维,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诠释特色。药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10期2021-04-17

  • 方以智的理一分殊诠释学路径探析
    的理一分殊,在方以智思想中有着完整的运用。方以智将《中庸》《易传》《礼运》结合起来进行论述,以《中庸》之首三句为纲目,对“道”“性”“教”中所蕴含的思维方法、诠释架构等进行了逐层剖析。在对“道”的分析中主要从太极之普遍性,一与二的关系着手,在对“性”解析时紧扣性命、公性独性而发,在关于“教”的阐述中对“以立教为权”之政府、立教之六经进行了深刻剖析,将理一分殊思想原则的普适性、灵活性展现出来,从而为正学、传道指明方向。关键词:理一分殊;道;性;教;方以智中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3-14

  • 儒佛交融与明清之际知识社会的形成 ——以方以智“藏悟于学”为中心
    废学反智之风,方以智拨乱反正,明确提出了具有思想史意义的“藏悟于学”主张。研究可知,方以智“藏悟于学”的主张,其内涵十分丰富,对于“悟”与“学”的关系做了尽可能的整合,在儒佛会通、明清实学的兴起、禅学与科学的对话、知识社会的形态更新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如果再放宽视野,方以智“藏悟于学”主张,在当今社会依然富有现实意义,对于三教关系(尤其是儒释会通)的书写、明清实学的研究乃至东西方文明的对比等话题都能够提供一定的启发。于中国哲学史而言,明清之际是一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以“忧生意识”解读方以智的赋体文 ——举《九将》《七解》为例
    363000)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桐城人,早年是著名的“复社四公子”之一,明亡后出家为僧,驻锡江西青原山。他平生博学多才,在众多领域皆有很深的造诣,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20 世纪以来,学界主要关注其哲学思想,诗文研究寥寥无几,对于散文的研究更加贫乏。方以智有《浮山文集》传世,今人有点校本。整部文集以散文创作为主,赋体文有7 篇,是方以智早年的作品,创作时间皆在甲申以前。这一时期政局动荡,青年方以智关心时事,忧心国家前途,对个人命运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12-19

  • “重知”与“重智”:方以智的智识主义思想探析
    266590)方以智重视知识学问,对人的理智认知活动有独到见解,对智性极为推崇,其智识主义思想是对儒家智识观念的突破。对此,前辈学者早有关注。上世纪七十年代余英时先生曾指出方以智是明季考证学者中智识主义气味最浓的一个;萧箑父先生亦肯定方以智是明末思想家中唯一发展出纯粹认知态度者;韦政通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也介绍了方以智的重智思想;之后蒋国保教授则明确指出方以智对“智”的推崇超越了儒家的传统取向①。但对方以智“重知”与“重智”的智识主义思想及其在儒学史上的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8-17

  • 方以智对“一以贯之”思想的诠释
    0025)引言方以智(1611—1671年),字密之,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一生著述百余种,涉及易学、音韵学、物理、天文、医学等众多学科。方以智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考中进士,明亡后历经流离之苦,隐逸不仕。北归后,由于声名所及,清朝官吏两度逼迫方以智出仕,均遭到其拒绝。后方以智虽闭关高座寺,但仍与新朋旧友往来不绝,赋诗作画,交流学术,沟通甚为频繁。康熙十年(1671年),因“粤难”押赴广东,卒于江西万安县惶恐滩。值得一提的是,其时虽朱学瓦解、王学泛滥,但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2020-03-15

  • 不忘故国的梅下僧人
    摘 要:方以智《梅花诗》 中的遗民情结经历了觉醒、勃发、坚定三个阶段,体现了他明亡之后由伤怀、落寞再到固守忠节的心路变化:在山河破碎、忧愁憔悴之际见梅花盛开,欲借赏梅以销亡国之愁,是遗民情结的觉醒阶段;梅开易谢,虽自然之理而人生难免有情,感物之余,生归隐之思,托心志于佛理,此为遗民意识的勃发阶段;自幼受到忠节思想影响的方以智难忘故国,他以出家为僧的方式对抗清廷的逼仕,最终借“咏梅” 坚定了自己遗民情结。关键词:方以智 梅花诗 遗民情结方以智诗集中共有三十八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3期2020-03-01

  • 简述方以智的《通雅》
    要:本文通过对方以智《通雅》主要内容及特色进行简单的梳理,同时笔者对《通雅》这部雅学著作也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通雅》不是简单的继承《尔雅》,方以智在内容、篇目及体例上都对《尔雅》有所发展,并且其研究方法对清代乃至现在的学术研究仍具有重要影响。关键词:方以智;通雅;研究方法;影响一、作者简介方以智(1611年—167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生于安徽桐城的一个士大夫家庭,明末清初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家学渊源深厚,著作内容涉及哲学、博物学、语言学、文学、医药学等方

    雨露风 2019年3期2019-09-10

  • 论传统儒家诠释学:以方以智为中心
    沈顺福内容提要方以智是明末清初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继承了阳明心学的基本立场,认为心是生存之本。生存首先是气化流行。人的言说即声音便是气的在世方式。声音源自于气,最终表现为文字、语言和经典。其最终本原是心。心是文章之本原,心的活动是思。思与其说是思维活动,毋宁说是一种气化形式。因此,思、意是一种生存形态。文章便是生存活动的结果,而非思维的产物。文本的终极根据是超越之心。理解文本的方式是诵读,一种物理的气息活动。这种活动所依据的原理是同类感应。在阅读中,文本

    人文杂志 2019年3期2019-03-25

  • 明末真公子方以智
    末四公子”中,方以智的名气,不如当时作为文坛领袖的陈贞慧,更远不如侯方域、冒襄二人,侯方域、冒襄因为与“秦淮八艳”中的美女李香君、陈圆圆、董小宛的香艳故事,流传至今。但方以智绝对是最值得一写的,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忠诚——连敌人都佩服的忠诚。“忠孝两全”的极致常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然而在明末清初乱世之中,方以智达到了“忠孝双全”的极致。先说“孝”。晚明内忧外患,天下大乱,方以智的父亲方孔炤任湖广巡抚时,正值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侵入湖北,方孔炤激励将士英

    领导文萃 2019年4期2019-03-11

  • 方以智对《庄子·逍遥游》“小大之辨”的新诠
    主张。晚明遗民方以智在其《药地炮庄》中对“小大之辨”给出了创新的阐释,提供了一种反观大小问题的新态度,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来重新考察庄子的论述。一、鲲鹏之喻鲲化为鹏的故事在《逍遥游》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庄子通过相似的语句反复讲述这个故事,以虚构之真实勾画出逍遥的意境。《逍遥游》开篇鲲化而为鹏,两次所说的“不知其几千里也”,足可见其形容之大,更不用说能容摄此极大之鲲鹏的南冥与北冥。庄子对宏大的描述,引导读者想象从北往南的浩渺空间,从而摆脱自身形体的拘束,寻求精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2-22

  • 他时《谷音》集,未可附遗民 ——方以智五首词赏析
    吉林大学文学院方以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的文人,同时也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曾自诩“长益博览百家。然性好为诗歌,悼挽钟、谭,追复《骚》《雅》,殊自任也。”①朱彝尊曾夸赞其“乐府古诗,磊落崇岭。五律亦无浮响,卓然名家。”②除了诗歌,方以智也染指词作。其词“不仅为清初遗民词的精华,也是有清一代安徽词人足称冠冕的名家。”③方以智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观念让他在清初的词坛独树一帜,甚至影响了之后陈维崧开创的阳羡词派。方以智词的代表作当为其在庐山时手书于一横卷上的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2期2018-10-24

  • 阳明学,有了张昭炜后
    三代,施闰章和方以智为第四代,代代相传,薪火不绝。这在阳明后学的研究中较为奇特。对方以智与阳明学关系的阐发是该书尤为独到的地方。方以智晚年,儒释道烹炮于一炉,又将公案机锋化入《易》中,许多语句读来如打哑谜,颇费猜详,该书多为之疏解。认为方以智的“三冒”:显冒、密冒、统冒,可与阳明后学中的四有、四无之说相关联。“显冒”的优点在实相实学,有制度规矩可循,如罗洪先的收摄保聚、归寂主静。但容易泥于迹象,缺乏超越感。“密冒”的优点在照破名相的拘限,极深研几,达于本体

    博览群书 2018年2期2018-04-11

  • 方以智自然哲学思想探究
    卫红梅摘要:方以智是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哲学家,其受时代以及家传学问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自然哲学思想。论文将从其富于实证色彩的“气一元”的本体论;“物物之生机皆火”的物质运动观;“质测即藏通几”、“通几护质测之穷”的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阐释其自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关键词:自然哲学;质测与通几;方以智方以智(1611-1670),字密之,别称“宓山子”、“宓山氏”。万历三十九年(1611))十月二十七日诞生于安徽桐城县城北白沙岭,为桂林凤仪方氏的第七代。他是明末清

    北方文学 2018年3期2018-03-14

  • 方中通《哀述》诗释读*
    伯,号陪翁,乃方以智(1611—1671)第二子。《哀述》是他在守丧期间所作的一组怀念父亲的诗作。这组诗,除小序外,一共十首。每首诗中,都附有一些解释性的文字。诗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方以智一生的学行和志业,因此大体上可以看作是一篇“盖棺论定”之作。在写作这组诗时,方中通除了正经受丧父之痛外,也才刚刚从牢狱之苦中脱出。他被逮的原因和他父亲一样,都与“粤案”有关*方中通《陪诗》第4卷有数首诗分别题作“辛亥三月二十三日,三弟家邮至自吉州,闻老父粤难作”“三月二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1-19

  • 方以智著作的家传与整理*
    邢益海方以智著作生前已有刻版印行。《博依集》《方子流寓草》等早期诗文集均为单刻本。冠以“此藏轩”名义统一刊刻,始于他“禅游江右(江西)”后,如《物理小识》《药地炮庄》《通雅》等由他的弟子和儿子们陆续编校刊行,但此藏轩《浮山集》(诗集,分前后集)、《浮山文集》(文集,分前后编)的刊刻却迟至其身后。方以智晚年曾遭“粤案”,方氏后人又有卷入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的,方以智诗文集在乾隆间遭禁,故他的著作除被《四库全书》收录的《物理小识》《通雅》较为流行外,即便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1-18

  • 方以智《截断红尘图》《疏树古亭图》真伪考辨
    博物馆分别藏有方以智《截断红尘图》轴和《疏树古亭图》轴,这两幅画虽然画面内容、画风不同,但是画中方以智题跋不仅内容一样,而且书法的用笔、结构和章法如出一辙。通过书风、画风的比对以及题跋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截断红尘图》轴应系伪作,而《疏树古亭图》轴亦有作伪的可能。关键词:方以智;《截断红尘图》轴;《疏树古亭图》轴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3-0097-06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3期2017-05-30

  • 方以智人性论思想探析
    廖璨璨[摘要]方以智的人性论思想以公性、独性、习性的三分架构来论性,强调后天生成之习性,主张“性在习中”的同时又提出“逆习复性”,是对《易·系辞传》中“继善成性”一章的阐释和发挥。在性善性恶的问题上,其主张至善统善恶,认为既有善恶相对待之性,亦有不与善恶相对待的至善之性。方氏的人性论从思想来源上本于对易学中太极和先天、后天关系的重新诠释,其理论结构的基础是圆∴图式所蕴含的公因反因思想。[关键词]方以智 公性 独性 性在习中 至善统善恶[中图分类号]B82-

    道德与文明 2016年6期2017-02-21

  • 试论清人对《通雅》的刊刻
    涛《通雅》是方以智篇幅最长,用力最深,现今影响最广的著作,笔者拟从文献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通雅》在清代的刊刻情况,以期了解《通雅》在清代的传播与影响。《通雅》 文献学 清代 刊刻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鹿起、龙眠愚者,安徽桐城人,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他少习家学,博采众长,贯通百家,举凡文学、历史、哲学、地理、医药、物理、数学、生物、书画等,无所不知,靡不毕精。据侯外庐主编的《方以智全书》[1]介绍,方以智在颠沛流离中仍不废著述

    长江丛刊 2016年33期2016-12-06

  • 方以智《说文》辨正举例
    学之先河,尤以方以智《说文》研究为典型代表。方以智以客观学术史观及实证主义精神对《说文》及《说文》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说文》收字、立字及释字上的失误进行了客观辨正,考证成果多为清人及今人研究所证实,反映了明末《说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对清人辨正求实的《说文》研究风气有积极影响。关键词:方以智;《说文》;收字;立字;释字;辨正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方以智文字训诂学成就与明末清初语言学近代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419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卷宗 2016年7期2016-09-26

  • 《理学杂志》的两篇中国科学史作品探析
    十年前理学大家方以智传》和《中国物理学家墨子传》,这2篇文章以近代西方科学视角审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将方以智和墨子视为理学大家和物理学家,明确提出要建立理学之历史,是日俄战争之后部分中国传统文人反思“中体西用”框架,尝试融合西方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例证,也集中体现了《理学杂志》的办刊宗旨在学术之普及,期望在我国之富强。以往关于方以智与墨子的研究并未提及这两篇。《理学杂志》 方以智 墨子 中国科学史1906—1907年间,《理学杂志》于第2、3期连载薛蜇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6年4期2016-09-07

  • 方以智“三教合一”论之学术旨趣
    蒋国保摘要:方以智在明清之际倡言“三教合一”可谓独具匠心。本文通过对他晚期二十年内倡言“三教合一”之历程与重要观点的系统梳理,以强调:他之倡言“三教合一”,不但是为其恪守“世出世”(入世即出世)之情怀作辩护,而且是为了确立其崇“学”理念以尽其文化学术上的担当。崇“学”非自方以智始,然而方以智崇“学”却有着时代意义,即它体现了明清之际知识主义的兴起,从本质上揭示了中国学术在那个年代如何从“尊德性”转向“道问学”。关键词:方以智;三教合一 ;儒释道;反因公因;

    船山学刊 2016年1期2016-05-26

  • 方以智《药地炮庄》对庄子“逍遥”义的辨析*
    10023)方以智《药地炮庄》对庄子“逍遥”义的辨析*王新宇(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23)“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重要部分,历代注家和研究庄学者都对其有所阐释。方以智及其作品《药地炮庄》可以说是诸多解庄著作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这一点在《逍遥游》中尤其凸显。方以智对《逍遥游》的解读,以《易》《庸》为媒介,通过本体、体用与工夫的架构,将庄子的“逍遥”义贯穿为一个有始有终的整体,这在有别于历代解庄者的同时,也使得《庄子》的义理指向和方以智自身的学术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4-03

  • 风流未损士风骨
    损士风骨刘诚龙方以智可算通才,《清史稿》说他,“以智生有异秉,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打通了文科与理科,贯通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经史子集与理化物生,都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晚明至清初,如此博涉多通者,或一时无两。方以智身份多多,冠带的头衔有哲学家,有科学家,高僧,诗人……这些帽子,或是身份名,或是行业名;此之外,方公还有以气节命名者,谓反清英雄,谓仁人志士

    文存阅刊 2016年5期2016-03-17

  • 方以智的知识观探微
    100049)方以智的知识观探微杨爱东1,2(1.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2.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方以智的知识观相较于前代儒者来说,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表现为:在知识分类中,他将自然知识与技术视为独立的专门学问;对于知识的地位,他提出了“智统一切”、“三德首知”这一与儒家仁智关系相反的命题;对于知识的性质,他则强调其准确性与可验证性。因此,方以智是明末清初能够洞见儒家知识观的弊端且在理论与实践上对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3-06

  • 长路招魂栖芷水,三更风雨读《离骚》——论方以智人生中的屈子情结
    《离骚》——论方以智人生中的屈子情结李智福(中山大学 哲学系, 广州 广东510275)摘要:方以智质性过人,早岁即熟谙《楚辞》,曾拟写过《九将》《激楚》等骚体文,他少年时代即有深刻的屈子情结;明亡之后,他曾流落湖湘大地,这期间他大量诗词典出《楚辞》,家破国亡的经历与屈子产生强烈的共鸣,表现出惺惺相惜的情怀,这期间他完成《屈子论》,力排古今之见,为屈子之死正名;晚年,他自沉惶恐滩头,以死全节,从某种意义上正与屈子之死遥相呼应,他以自己之死证成屈子之死,可见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4-02

  • 方以智对传统“格物致知”论的突破
    直觉体认”,是方以智对传统“格物致知”论的突破,因此,方以智在传统“格物致知”去道德化的进程中有重要贡献。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5)02-0115-03作者简介:杨爱东(1975—),女,哲学博士,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3DZXZ01)。自汉迄明,作为儒学的核心概念,“格物致知”虽然包含认识论的内容,但基本上是一个道德工夫论意义上的概念。但至明末清初,情况陡变:出现了“格物致知”的道德论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2期2015-03-26

  • 方以智家族之家学传承与望族之生成
    46133)方以智家族之家学传承与望族之生成宋 豪 飞(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安庆246133)摘要:明清时期桐城桂林方氏家族乃江南望族,数代家传之易学、理学等学术思想与文化传承最为显著,构成方氏家学的重要内容。方学渐开创方氏易学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据有一席之地;其理学思想表现为阐扬心学,倡导性善说,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冀图补救时弊。方氏子孙方大镇、方孔炤皆自觉承传家学且有所发扬,至方以智则成为集大成之大学者。桂林方氏家族家学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家族文化,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3-20

  • 方以智的“错综”思想探析
    张业康方以智的著作艰深晦涩,素称难读。庞朴先生称《东西均》“博采三教,烹庖百子,用典晦涩,陈义玄奥”[1]395。 钱澄之(1612-1693)是方以智的同时代人,他也说方以智的文章“学者骤读之,多不可解”(《田间文集》)。因此,探讨其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方以智对“体用观”的发展“错”与“综”来自对《周易》卦象关系的解读。“错”指的是左右相错,比如“乾”和“坤”、“坎”和“离”等卦;“综”指的是上下颠倒,比如“屯”和“蒙”、“需”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0期2015-03-18

  • 方以智为什么说西学“拙于言通几”?
    于言通几”,是方以智比较中西哲学提出的一个独到见解。其理由在于:第一,从哲学学科的独立性来看,当时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尚未分离,纯粹的哲学并未成为卓然独立的学科,故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的“通几”之学才是真正思辨的哲学;第二,从哲学的内容来看,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哲学关注的主要是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不是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故与此相比,中国的“通几”之学更有助于“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第三,从方法论上来看,研究“通几”不仅需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方

    江淮论坛 2014年5期2014-09-23

  • “舍”“摄”“入”“夺”“即” ——方以智的“十错”观
    ”“即” ——方以智的“十错”观张 业 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100875)在对一多关系的阐发中,方以智提出了“十错”,“此十错者,实五对也”,它们分别是一多之间的对舍、对摄、对入、对夺、对即。“一”是收摄之际放藏着的吾心,“多”是放藏之际收摄着的万物。一多在相错中透显出五重情境:“对舍”是心物之间、天人之间的断裂与坎陷,“舍”境其实是生命中的险境;“夺”境是在坎陷之“舍”境中催逼出来的,一多在“对夺”中走进对方,达及“入”境。“入”境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21

  • 方以智以《易》释逍遥析论
    蓓卿摘要:明末方以智继承宋代王雱等以易解庄传统,并进一步发扬其师觉浪道盛以儒解庄的思路,贯通《庄》《易》,以“公因反因”说为理论基础,以“乾”卦为参准,以“象数取证”的方法释读庄子逍遥义。方以智将“有待”视作反因,将“无待”视作公因,从“一在二中,用二即一”的角度对两者加以融通,从而有效突破了前人释读庄子逍遥义时局限在“有待”、“无待”问题上的对立争执。关键词:方以智;逍遥义;以易解庄;象数取证;用二即一中图分类号:B248.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江淮论坛 2014年1期2014-02-20

  • 方以智“以数明理”的思想及文化意义——以“一在二中”为中心
    435002)方以智善于用数字表达哲学道理,这不仅体现在早期的《物理小识》和《通雅》等著作中,而且集中表现于中后期的《东西均》、《易余》和《一贯问答》等哲学论著中。他对天道、性命的体悟,以及对当时“悬道于器外”而荒废“研极实学”之学风的批驳,皆藉“数”托出。如果不确解其数字内涵,难免最终落入方以智所谓“偏言迹,其神失”[1]152的境况。自从侯外庐先生在《东西均》“序言”中将“一”、“二”关系诠释为“方以智的朴素的辩证法在形式上观察到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夺魂孟婆汤
    翰林院五品检讨方以智,被外放清潭做知县,昨天才与前任知县办理完交割事宜。清晨,方以智刚刚起床,就听堂鼓震天动地响起来。方以智不敢怠慢,立即聚齐衙役升堂问案。告状者是个须眉皆白的儒雅老汉,定定地立在堂上。方以智拿起惊堂木刚要击下喝问,师爷吕子明忙摇手阻拦,并悄声告知,击鼓之人姓叶名文卿,是清潭县有名的饱学鸿儒、有功名在身的员外。方以智便令衙役看座,温言问他有何冤屈?叶文卿人未开言泪先流,状告亲家钱牧斋昨天将他女儿迎娶到家,就处死为他儿子殉葬。方以智吓了一跳。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3年2期2013-04-24

  • 方以智“质测”与“通几”之学研究述评 ——一种方法论的视角
    )【哲学阐赜】方以智“质测”与“通几”之学研究述评 ——一种方法论的视角张世亮(中国矿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由梁启超肇其端,中经侯外庐先生大力抉发,方以智的思想在近60余年的时间内被学界进行了深入而多元的挖掘。而这之中,其“质测”与“通几”之学则是被研究的主要方面。综合分析学界关于此问题的诸多研究,并征诸方以智的具体原典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方法论层面的立意与考察才是理解方以智“质测”与“通几”之学内核的关键所在。方以智;质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4-07

  • 方以智对“天人合一”的解释
    241000)方以智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刘 伟(安徽工程大学思政部,安徽芜湖 241000)在易学著述中,方以智耗费了大量篇幅论证“天人合一”的合理性,试图证明这样一种观点:人不能胜天,天也不能胜人,二者必须和谐共存。方以智认为“天人合一”的“一”是“贞一”,而不是“混一”。“贞一”统摄于“心”。方以智;天人合一;贞一;心儒家对于人类社会有着乐观的态度,认为君子有信心并且有能力改善群体的生存状况。君子富有德性与聪慧,更是至诚不息的呈现。刚健有为,领袖群伦,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4-13

  • 由《生死格》论方以智的生死观
    由《生死格》论方以智的生死观李元旭,刘 敏(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大生死之事”、真知生死、“通变化而知危微交轮之机”和“不虚生,不浪死”是方以智生死观的基本内涵。方以智生死观具有鲜明的无神论色彩、突出的集大成愿望和儒家的基本价值取向等特色,至今仍不无现实意义。方以智;生死观;内涵;特点;意义作为伦理价值观的核心,生死观是哲学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来的哲学家,系统直言生死者寥寥。方以智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东西均》则专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方以智《东西均》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
    36041)论方以智《东西均》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李元旭 刘 敏(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东西均》是方以智的哲学代表作,形成了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并具有完整性、集大成倾向和鲜明的经世色彩。《东西均》代表着方以智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度总结,对中国近代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方以智;《东西均》;哲学思想体系方以智是明末清初“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他不仅精于各种“质测”之学,更是一位曾被历史一时埋没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9期2011-08-15

  • 方以智:被埋没的大宗师
    四公子 之一的方以智方以智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辟疆组成 复社 ,平日吟诗作赋,对酒当歌,风流倜傥,冠绝一时,并称 明末四公子 ,风头直追一百多年前的 江南四大才子。可惜生逢乱世,容不得风花雪月,四公子 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崇祯皇帝用一根绳子自我了断之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权,打出了 复国 的招牌。立志反清复明的方以智找到了组织,可惜这个组织并不是他想要的,在马士英、阮大铖等奸佞官员的把持下,弘光政权没几天就土崩瓦解了。方以智

    读者·原创版 2011年11期2011-06-26

  • 《青原志略》成书考*
    及正文,实成于方以智之手。此书关乎方氏晚年生活、清初儒佛交涉等处颇多,其学术意义并不仅限于所收密之诗文数十篇也①由于方以智曾主青原法席,故考究其晚年思想者,多重视《青原志略》一书。不过,因此书编纂刊刻不明而导致的误解也不少。余英时先生曾指出过任道斌《方以智年谱》引用《志略》的错误(《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195页),而余著本身从《志略》所辑录的方以智诗文,也有失收和张冠李戴之处。。故略为考其成书之过程,以供研究方氏学行者参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2-10

  • 方以智的三教融通论
    等方面都能看出方以智哲学的融通特性;方以智“参自己本分禅”的禅心观认为,大道本来无常,无需劳神外求,唯心为三教融通的根本;他提倡的三教融通思想,主要指“体无内外,道无彼此”与一二合一的本体融通和“三即一,一即三”与“随”、“泯”、“统”的方法融通;其思想源于儒佛道三家相互融合的悠久历史、家学渊源和“归异于同”的方法等。关键词:方以智三教融通“随”“泯”“统”作者:施保国,1970年生,哲学博士,广东省嘉应学院社科部讲师。一、方以智哲学的特性方以智(1611

    世界宗教研究 2010年4期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