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截断红尘图》《疏树古亭图》真伪考辨

2017-05-30 11:44熊言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3期

熊言安

摘要:香港何氏至乐楼、安徽省博物馆分别藏有方以智《截断红尘图》轴和《疏树古亭图》轴,这两幅画虽然画面内容、画风不同,但是画中方以智题跋不仅内容一样,而且书法的用笔、结构和章法如出一辙。通过书风、画风的比对以及题跋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截断红尘图》轴应系伪作,而《疏树古亭图》轴亦有作伪的可能。

关键词:方以智;《截断红尘图》轴;《疏树古亭图》轴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3-0097-06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7.03.017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为僧后更名弘智,号无可,又称浮山愚者、药地等,安徽桐城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明清易代之际,方以智命途多舛,或流寓岭表,卖药为生,或披缁为僧,固守士节。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逮,十月,押解至江西万安惶恐滩,病卒(一说投水死)。著有《通雅》《东西均》《物理小识》《浮山文集》《药地炮庄》等,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方氏亦擅书画,画宗元黄公望、倪瓒等,并与同时画家杨文骢、郑元勋、魏学濂等相切磋,自成一家。书学二王,参以章草笔意,风格拙朴高古。明姜绍书《无声诗史》评曰:“山水得元人派,淡烟点染,笔入三昧。”[1]165清周亮工《读画录》评曰:“自诗文词曲、声歌书画、双钩填白、五木六博以及吹箫挝鼓、优俳评话之技,无不极其精妙。”[2]77-78清秦祖永《桐阴论画》评曰:“无可大师方以智,山水纯用秃笔,意兴所到,不求甚似。余见小册二帧,极有神韵。盖画家用秃笔,多无生趣,无道人细笔钩皴,不事渲染,而生趣天然,令人爱玩不置。真白描高手。”[3]14-15

香港何氏至乐楼、安徽省博物馆分别藏有方以智《截断红尘图》轴[4]65和《疏树古亭图》轴[5]102,这两幅画虽然尺寸不同,画面内容、画风、题跋位置亦不同,但题跋内容皆为:“截断红尘石万寻,冲开碧落松千尺。特地为中峰拈出,拈个甚么?可惜!可惜!无可道人。”且其笔法、结构和章法如出一轍,后皆钤有“无可道”阴文方印。(图1-4)

通过书风、画风的比对以及题跋内容的分析,笔者认为:香港何氏至乐楼藏《截断红尘图》轴应系伪作,安徽省博物馆藏《疏树古亭图》轴中的方以智题跋可能是《截断红尘图》轴中方氏题跋的母本或接近于母本,然而《疏树古亭图》轴本身亦有作伪的可能。

一、方以智《截断红尘图》轴应系伪作

香港何氏至乐楼藏方以智《截断红尘图》轴,浅绛纸本立轴,59×335cm。饶宗颐认为此幅乃方以智为白云先生张怡而作,其《方以智之画论》曰:“密之画迹,流传不多。……何耀光先生至乐楼藏立轴,题记云:‘截断红尘十万寻,冲开碧落松千尺。……无可道人。此类即周栎园所谓‘禅语者。是图有康熙壬午(四十一年)族孙方苞题识,谓‘此幅乃为摄山中峰张白云先生作也。盖为张怡所作。”[6]33以饶先生学问之淹博精深,海内鲜有疑者,然笔者进一步研究发现,所谓的方以智《截断红尘图》轴应系托名之作,而非方氏真迹。

(一)方苞题识有两大疑点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的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与刘大櫆、姚鼐合称“桐城三祖”,著有《望溪先生文集》等。《截断红尘图》轴下附有方苞题识一则,全文如下:

先叔祖文忠公讳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前明崇祯庚辰(1640)进士。弱冠负盛名,与云间陈子龙投分最久,复社诸公皆以声气名节相推尚。释褐时,贞述公抚楚忤时相,被逮下狱,具疏请代,上称其孝,冤明白。甲申南奔,仇憝柄国,遂流离岭表,出世外。尝被絷,环以白刃,终不屈。晚乃遁迹匡庐、青原间,从游士称无可大师,更号药地。叠逢患难,谈笑自如。卒于万安,归葬浮渡。所著有《通雅》《炮庄》《物理小识》《鼎薪》《浮山诗文集》数十种行世,谥文忠。江子长先生尝称为“四真子”云。盖谓真孝子、真忠臣、真才子、真佛祖也。此幅乃为摄山中峰张白云先生作也。笔墨高古绝伦,藏之名山,得垂不朽,亦幸矣哉!康熙壬午(1702)秋日。族孙苞谨志。(图5)

首先,作伪者误解了画中方以智题跋的内容。题跋中的“中峰”是指中峰明本禅师。禅师讳明本,号中峰,俗姓孙,钱塘人,元代高僧。中峰禅师有《自赞》诗曰:“截断红尘石万寻,冲开碧落松千尺。岩花朵朵水泠泠,杨柳一瓶甘露滴。”[7]1369可见这幅画题跋的前两句是从中峰禅师《自赞》诗中拈出来的,而方苞题识却说“此画为摄山中峰张白云先生作也”。“摄山”又名栖霞山,在今南京东北约四十里,山有三峰,中峰独秀,东西拱抱。“张白云先生”即张怡(1608-1695),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今南京)人。晚明诸生,官至锦衣卫千户。明亡归里,寄居摄山僧舍,潜心著述,乡人称“白云先生”,方苞有《白云先生传》一文。显然,所谓的方苞题识将方以智题跋中人物之“中峰”误解为地理之“摄山中峰”,而凭方苞与方以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文才,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因此,这则题识不可能出自方苞之手。

其次,所谓方苞题识的书法与方苞书风不合。方苞不仅以桐城派创始人著称,而且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从传世作品看,其行楷书受馆阁体影响较大,以欧体为底而稍加变化,用笔以方笔为主,线条厚重,中宫收紧,笔阵森严。(图6-7)而伪作捺笔和戈笔向右延展幅度较大,横折钩多用圆笔,笔力较怯弱,与方苞书法的笔画和结构特征完全不同。

(二)方以智题跋有摹仿痕迹

画中所谓的方以智题跋摹仿的痕迹比较明显。细察《截断红尘图》轴中题跋的书法,或用笔迟疑,或刻意描摹,或草法不正确,皆显露出作伪的迹象。如“截”的“戈”旁一撇、“断”的“斤”旁、“红”的“纟”旁、“尺”的捺笔等,用笔不流畅,不果断,应系刻意摹仿所致。还有“特”字右边的一竖、“地”的横折、“甚”字左边的一竖,皆有败笔之嫌。尤其是“峰”字,写法较为突兀,行笔不流畅。若将此跋与《疏树古亭图》轴中的方以智题跋进行对比,其仿写的特点就更加明显了。(图8-11)

二、方以智《疏树古亭图》轴亦有作伪的可能

安徽省博物馆藏方以智《疏树古亭图》轴,纸本墨笔,524×303cm,卷中钤有“如愿”、“靖侯之印”、“方苞之印”、“灵皋”、“朱爵长寿”等收藏印。1987年5月27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专家对此件作品进行了鉴定,结论为“真迹”。[8]2803从书法特征看,《疏树古亭图》轴中的方以智题跋用笔比较流畅自然,无滞笔,无明显的摹仿痕迹,可能是《截断红尘图》轴中方以智题跋的母本或接近母本。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一者,此画中方以智题跋章法比较局促,书法风格偏于秀润,与常见的方以智拙朴高古的书风相去甚远。二者,此画与方以智代表画风不符合,故而此画也有作伪的可能。

(一)方以智题跋与其书风不合

方以智于南明永历七年(顺治十年,1653)至金陵,闭关高座寺看竹轩,得法于天界觉浪盛,遂更名弘智,号无可道人。[9]234从署名“无可道人”看,《疏树古亭图》轴的创作时间不会晚于顺治十年(1653)。但是,若将此画中的方以智题跋与方以智顺治九年(壬辰,1652)所作的《行书词》横披(图12)以及康熙九年(庚戌,1670)所作的《画石》册页题跋[10]227(图13)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前幅与后两幅不仅笔法、结构、章法迥然不同,而且书法风格上没有承继关系,特别是图12第9行的“断”字,与“截断红尘”的“断”字的写法差别非常明显。相反,后两幅的书写时间尽管相隔十八年,但其书法风格却一脉相承,说明《疏树古亭图》轴中所谓的方以智题跋可能不是方氏真迹。

(二)此画与方以智的画风不合且图文不一

方以智的绘画,取法黄公望和倪瓒,追求苍秀古拙的旨趣,如其题张尔唯画曰:“虽有六法,而写意本无一法,妙处无他,不落有无而已。……然后青山白云,得大自在。一种苍秀,非人非天。不然者,境界虽奇,作家正未肯尔。”[2]103-104又如题杨文骢画曰:“同辈墨妙推龙友、超宗、子一,皆以苍秀出入古法,非复仿云间、毗陵,以濡弱为文澹也。”[2]117在绘画技法上,方以智讲究“干”与“埃”的辩证统一,其《题仿古册后》曰:“夫中锋之‘干,积颖之‘埃,苍干之入有无,烟润之藏烘染,惟成乃化,顿在渐中。”[11]713如其代表作《溪山松屋图》轴,用笔简淡苍劲,意境萧散空寂,颇得倪瓒“以天真幽淡为宗”的意趣。(图14)又如《树下骑驴图》轴,淡墨点染,取景疏简,颇具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超逸之氣(图15)。然细观《疏树古亭图》轴,既无苍秀之色和简淡疏远之境,也未能做到“干”与“埃”的辩证统一,与方以智山水画的审美情趣相去甚远。此外,方以智题跋云“截断红尘石万寻,冲开碧落松千尺”,然细察此画,既未见“石万寻”,也未见“松千尺”,甚至连一棵松树都找不到,只有几座较为普通的山丘和几棵枝繁叶茂的杂树,画面内容与题跋文字明显不相符,故而此画亦有作伪之嫌。

结语

从书风、画风和题跋内容看,香港何氏至乐楼藏《截断红尘图》轴应系伪作,《疏树古亭图》轴中的方以智题跋可能是《截断红尘图》中方氏题跋的母本或接近于母本,然而《疏树古亭图》轴本身也存在一些疑点,可能是伪作。饶宗颐先生没有发现《截断红尘图》轴的破绽,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专家没有对《疏树古亭图》轴产生质疑,可能是因为方以智存世书画墨迹数量较少,缺乏充足的对照范本,也可能是先生们一时疏忽。然而,如果将这两幅题跋相同的画作放在一起加以比对,则不难发现问题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姜绍书无声诗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周亮工周亮工全集(第5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3]秦祖永桐阴论画[M]北京:中国书店,1983

[4]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至乐楼藏明遗民书画[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

[5]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藏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6]饶宗颐方以智之画论[M]邢益海冬炼三时传旧火——港台学人论方以智[C]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7]顾嗣立元诗选二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2

[8]劳继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

[9]方鸿寿方以智年谱[A]艺文志编委会艺文志(第二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10]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2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11]方以智浮山此藏轩别集(卷二)[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3册[Z]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