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文艺家方以智诞辰410周年,安徽博物院作为方以智文物文献收藏重镇,搜集整理藏品于2021年9月举办了“集千古智——方以智主题文物展”。同时又联系获得国内多家博物馆方以智书画藏品的高清图片授权,于去年9月,由安徽博物院编辑,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方以智文物集萃》,这是国内博物馆所藏方以智书画作品首次比较全面的结集出版,其中部分书画作品是首次公开出版。
方以智(1611—1671),安徽桐城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泽园主人、宓山子等。方以智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被誉为“十七世纪中国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方以智文物集萃》集结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馆等国内十三家馆藏方以智书画作品及高清图片授权,加上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方以智书画、古籍、印章等40余件(套),配以文字释读和延伸解读,确是一部了解方以智书画艺术的难得出版物。
在众多方以智书法作品中,有一件《草书七言诗立轴》似与方以智书风不合,笔者故在此谈点看法。《草书七言诗立轴》纵204厘米,横40.5厘米,首都博物馆藏,刊于《方以智文物集萃》第85页。此诗轴草书为一首七言诗:
闻道皈依善果开,西来清净细无埃。
紫钵汲水朝经座,玉磬传音拜讲台。
道大行行归性海,德弘处处尽禅陔。
如今幸识虚空相,闭户高人学几回。
在《方以智文物集萃》第85页的《草书七言诗立轴》下面有如下描述文字:
款署:“弘智。丙戌初夏,敬赋俚言,书呈珍翁老年伯。”钤:“弘智”朱文方印、“五老一”白文方印,引首钤“思诚堂”朱文椭印,左下角钤:“金氏巩伯”朱文方印、“家在南林”白文方印。
从落款:“丙戌初夏”可知,方以智此书作于清顺治三年(1646)夏。其书法风格宗法“二王”,运笔流畅,潇洒清秀。(以上撰文:首都博物馆 刘轶丹)
著者按:1928年第20期《艺林旬刊》刊出的《明遗民方以智诗迹》正是此幅作品,附文说:“行草气度超迈,洒落有致,颇近二王。珍翁不知何人,观其赋赠之作,亦遗老逃禅者,既已剃染出家,而仍以年谊称,可谓墨名而儒行矣。悲夫。”(图一)
鄙人作为《方以智文物集萃》一书文字编辑,有幸较早赏读到这幅藏品。当时在审读时,已经感觉到这件作品有些问题,最明显的是这件作品作于“丙戌初夏”(1646),此时方以智并没有剃度逃禅,作品却用“弘智”印章,很成问题。现在,再仔细品读诗轴,感觉有以下五处问题。
一是此件作品与方以智书法笔性不合,行笔方式不同,结体也不对。此件草书风格与方以智书法差异较大,方以智书法得益于二王,且草书点画很有厚度、力度,章草意味较浓,具“苍秀”之美。而此件作品书风飘逸“俊秀”,直观上与方以智中年书风不合。本书第98页有方以智《草书张旭诗句册页》(图二),尺寸:横19.3厘米,纵25.8厘米,安徽博物院藏品。册页草书唐代张旭诗句:“春草青青万里余,边城落日见离居。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雁书。张旭。”落款:“浮庐愚者”,下钤“浮庐药地”白文印一方。
可见二者书风直观差异。
二是此书落款时间为“丙戌初夏”(1646),方以智此时正漂泊南粤山水间,与其出家时间不合。方以智是在清顺治十年(1653)在南京由觉浪道盛剃度。觉浪道盛门下弟子是“大”字辈,也有用“弘”字的。所以方以智“大智”“弘智”经常混用。此件诗轴作于“丙戌初夏”,用“弘智”印与方以智行踪履历不符。
三是方以智书画作品及拓片题款与钤印有多种“名”“字”“号”,但皆与方以智行踪有关,绝非无缘无故。此件书轴用印共5方,引首钤“思诚堂”朱文椭印一方,落款钤“弘智”朱文方印和“五老一”白文方印各一方,左下角钤“金氏巩伯”朱文方印和“家在南林”白文方印各一方。其中,左下角钤“金氏巩伯”和“家在南林”,此二印想必是藏家之印,姑且不究。引首“思诚堂”印,落款印“弘智”和“五老一”。既没有听说过方以智用过“思诚堂”堂号,在方以智行踪、交游中也未见有“五老一”名号。方以智估计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春重上庐山,撰有《五老约》之时,匡庐时人称无可大师为“五老”,但也未见有“五老一”之称。从现存方以智书画作品看,题款、钤印用法号“弘智”的作品有两件。桐城市博物馆藏康熙三年(1664)方以智草书偈语轴和安徽博物院藏康熙乙巳嘉平月(1666)青原毗庐阁碑拓片,落款均有“天界弟子 弘智”字样,但那已是方以智晚年的作品。
四是此书落款形式與常理不合。“弘智”二字名号落款和印章不在文末,似有悖书画创作常理,方以智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五是《草书七言诗轴》落款钤“弘智”朱文方印和“五老一”白文方印各一方,因印文太小看不清楚。印文篆刻风貌,其中“弘智”朱文方印篆刻线条稚嫩,布白平淡,与方以智其他作品用印风格差异明显。
由此五点考辨,首都博物馆藏方以智《草书七言诗立轴》当为伪作。
作者简介:夏冬波,安徽庐江人,长期从事地方史、书法理论和历史人物研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社员、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