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 SOLO分类评价法在思辨阅读中的应用
的有效教学。《六国论》作为思辨性阅读的典范,在SOLO分类理论的应用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学价值。关键词:SOLO评价理论 思辨性阅读 《六国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学习任务群6提出,该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分析推理与批判质疑,注重思维逻辑,提升思维深度,最终实现到达理性思维水平的目的。[1]SOLO分层评价理论作为划分思维阶段的理论,在评价学生思维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尝试以《六国论》为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2期2023-06-10
- 指向核心素养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
——以统编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为例
《阿房宫赋》《六国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责任与担当”,所属的学习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任务为“倾听理性的声音”。一、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文言文群文提供给学生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可以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把握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辨析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结合第八单元的四篇文言文,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设计尝试如下:群文文本:《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学习任务:打
中学语文 2023年2期2023-02-22
- 情感错位逻辑审视下的经典之作
——《六国论》
章中,苏洵的《六国论》流传度最广,颇受后世推崇。也正因如此,《六国论》一直作为经典论述文进入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也将其收录其中。那么,作为教学文本的《六国论》,其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哪?据笔者观察,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依体而教,从论点的确立到材料的选择再到如何进行论证。一言以蔽之,将《六国论》视为严谨的论述文进行教学。持这种教学策略的教师往往认为《六国论》“很有逻辑力量和说服力”,正如《古文鉴赏辞典》所言“行文纵横恣肆,论断斩钉截铁
中学语文 2022年22期2023-01-11
- 再论《六国论》作为议论文的典范性
史论,苏洵的《六国论》备受各种版本教材的青睐。无论是人教版教材,还是部编版新教材,都将之收录其中。关于本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编者评价:“文章脉络非常清楚,始终围绕六国之亡‘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层层展开,反复论证,透彻严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基于教材的解读,一线教师在教学之时,往往将《六国论》作为“议论文典范之作”开展教学。然而,近代文学家林纾先生早就对此有过质疑:“苏家文字骤读之,无不点首称可;及详按事理,则又多罅漏可疑处。”孰是孰非,有待深思
中学语文 2022年16期2023-01-11
- 再论《六国论》作为议论文的典范性
勤云摘 要 《六国论》向来被认为是“议论文的典范之作”,然而,通过详按事理,本文发现《六国论》论据部分或与史实有悖,或仅具片面 性,或无法得到史实验证,论据缺乏足够的可信度;其论证过程也存在前后矛盾、强加因果等逻辑谬误,论证过程不够严密;论点 未触及问题根本,以次为主,本末倒置。因此,本文认为,不可轻言其为议论文的典范之作。对此,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不慎。关键词 六国论 论点 论据 论证过程作为经典史论,苏洵的《六国论》备受各种版本教材的青睐。无论是人教版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6期2022-07-18
- 《六国论》的论证艺术赏析
张庆萍《六国论》是宋代文学家苏洵的一篇议论文。作者结合六国覆灭的史实,探讨了六国由盛到衰的根本原因,最后得出“赂秦而亡”的结论。苏洵创作《六国论》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着极深的历史根由。北宋年间,内忧外患,契丹一族逐渐强大起来,屡次发兵侵犯宋朝的疆土。北宋的统治者不仅不反思,反而处处委曲求全,屡次答应金人的无理要求,以求一时苟安。看到统治者如此的软弱无能,苏洵痛心不已,写下了《六国论》一文,针砭时弊,希望引起统治者的注意。接下来,笔者就赏析一下《六国论》的论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8期2022-05-31
- 试论在苏洵的《六国论》群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深度学习
下面我以苏洵《六国论》的群文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教材中苏洵的《六国论》开篇就提出了观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六国灭亡的原因全在此,仅在此吗?我们从文中字面感知到的客观、全面吗?老师在讲述本文的观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类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六国灭亡的原因进行深度思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探究,可以告诉学生:历史上以“六国论”为题总结“六国”灭亡教训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说宋代的苏轼、苏辙和清代的李桢都写过。我们不妨将这些针对此问题的议论文搜集起来并适当分类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1期2022-05-30
- 质实且多姿:《六国论》语言探析
曹静《六国论》是苏洵的典范之作,其价值体现在文章的论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文章应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及灵活的句式,具有别具一格的语言艺术魅力。综合而言,《六国论》的语言强劲与温淳相契合,凝练与生动相统一,是为“质实且多姿”。一、修辞手法《六国论》属于政论文,写作难度在于不仅要进行理论的辩驳,而且要避免言辞浮夸。《六国论》应用了大量的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提升了文章的整体气势和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语言的力量和感染力,使语言直击读者之心。苏洵通过设譬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质实且多姿:《六国论》语言探析
曹 静《六国论》是苏洵的典范之作,其价值体现在文章的论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文章应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及灵活的句式,具有别具一格的语言艺术魅力。综合而言,《六国论》的语言强劲与温淳相契合,凝练与生动相统一,是为“质实且多姿”。一、修辞手法《六国论》属于政论文,写作难度在于不仅要进行理论的辩驳,而且要避免言辞浮夸。《六国论》应用了大量的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提升了文章的整体气势和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语言的力量和感染力,使语言直击读者之心。苏洵通过设
语文天地 2022年10期2022-03-17
- 再向经典学议论
摘要:苏洵的《六国论》有着自洽的逻辑。比较“三苏”的《六国论》,苏洵的此篇胜出,是因为他对作者、读者、论述假想敌做了准确的定位。不少学生作文时,没有思想或者主题大而空,通篇在讲正确的废话,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三种角色的定位意识,自然就找不到写作的契合点和切入点。教师应带领学生向经典学议论。关键词:《六国论》;逻辑;角色定位;写作契合点一、商榷:《六国论》的逻辑再备《六国论》,读徐德琳老师发表在《语文建设》2018年第8期的《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文本价值——以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2年1期2022-02-20
- 品读《六国论》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鲜明地主战。《六国论》是他最擅长的策论代表作之一,语言明畅,纵横捭阖,笔力雄健,全文弥漫着一种浓郁的忧国忧民情怀。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历来是许多文史家研究的话题。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实行“守内虚外”的策略,结果致使边关积弱,屡受辽国侵扰。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大兵压境,宋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答应向辽输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辽再次要挟,宋只得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宋仁宗
考试与招生 2022年12期2022-02-14
- 例谈《六国论》写作教学的师古启示
域。现以苏洵《六国论》教学为例,指导学从借鉴与质疑两个角度进入到臻于理想的学习状态。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六国论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即只纠结于具体的字词释义,而忽略了从宏观上观照一篇文章的美感于教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学的遗憾,特别是个别教师信誓旦旦地打着“堂堂清”的招牌,将目光的关注点置于易出考点上,只要求学生认识考点、熟记考点,而实际上只达到了知识的灌输要求,却未能让学生受到有效的实战训练,难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11期2021-11-21
- 慷慨以任气 磊落以使才
:《过秦论》《六国论》是中职语文教材拓展模块中的两篇政论文,教材导读明确指出学习重点是:要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气势。《过秦论》的文势是靠铺陈夸张的辞赋手法和对比手法来表现的;而《六国论》的文势形成则源于论断的斩钉截铁,行文的纵横恣肆,极力地蓄势以至卒章显志,水到而渠成。两篇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切中时弊,语言简练典雅,是古代政论文的典范之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担当的家国情怀,并通过朗读、背诵、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
新校园 2021年3期2021-09-26
- 《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材《六国论》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群文阅读教学关键词的理解“群文阅读教学”,简称“群文阅读”,它是近几年兴起的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通常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教师和学生展开阅读并围绕这些议题建立共识的过程。特级教师蒋军晶在《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一书中提出:“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2]首先,“较短时间”指采用固定的一两个课时。关于高中统编教材中的《六国论》阅读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8期2021-09-26
- 《六国论》研究综述及教学举隅
红摘 要:《六国论》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篇目。本文首先对《六国论》已有研究资料加以整理,做一点文献综述,次则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教法作评述,最后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以丰富该文的教学研究。关键词:《六国论》;研究综述;教学举隅《六国论》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篇目,不同的教材版本,均有选用。先是2005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后来新课程改革最新教材在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选编了此文。对这篇经典散文的研究文献资料非常丰富。笔者在知网中输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8期2021-09-10
- 单元主题学习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阿房宫赋》《六国论》作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期在单元主题框架的学习下,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做一点探索。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阿房宫赋》《六国论》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014-003古文名篇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出自部编本高一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本文对这两篇作品做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思考等学习过程和学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9期2021-09-05
- 质而实绮 简而多姿
李彬【摘要】《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典范之作,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缜密严谨的论证结构上,而且体现在“质而实绮,简而多姿”的语言艺术上。通过文本中比喻、对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言约义丰的语言运用,以及承转灵活的句式,可以深刻地体会《六国论》一气呵成的气势和理定而辞畅的政论文特征。【关键词】《六国论》,修辞手法,言约义丰,开合有度,语言艺术苏洵《六国论》《审势》等作品问世以后好评如潮,“名动天下,士争传诵其文,时文为之一变,称为老苏”。作品的成功固然得益于“议
语文建设 2021年6期2021-07-22
- 质而实绮 简而多姿
李彬【摘要】《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典范之作,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缜密严谨的论证结构上,而且体现在“质而实绮,简而多姿”的语言艺术上。通过文本中比喻、对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言约义丰的语言运用,以及承转灵活的句式,可以深刻地体会《六国论》一气呵成的气势和理定而辞畅的政论文特征。【关键词】《六国论》,修辞手法,言约义丰,开合有度,语言艺术苏洵《六国论》《审势》等作品问世以后好评如潮,“名动天下,士争传诵其文,时文为之一变,称为老苏”。作品的成功固然得益于“议
语文建设·上 2021年6期2021-05-30
- 苏洵《六国论》的论述艺术风格
于世,其作品《六国论》具有丰富的美学特质与精深的精神内核值得后世进行深刻发掘并进一步吸取营养。 一、作品有《战国策》之纵横捭阖之风 赵匡胤深刻吸取唐及五代时期的藩镇割据历史教训,因此北宋建国初期便制定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战略。宋代对于武将的管控与压制的代表性事件为两次“杯酒释兵权”,对文人的重视和对武将的压制超越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宋太祖建隆三年所立的“戒碑”明确要求“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延之”。[2]宋代君主治国理政重用文臣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2期2021-01-03
- 弊在赂秦论六国 讽喻当朝见远谋
在心中。他著《六国论》看起来是在探究六国灭亡之原因,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意在彼。从文末所生发的感慨议论文字来看,其忧国之情却是显而易见的。苏洵于《六国论》中提出了六国灭亡之原因,是“弊在赂秦”。对此,贾谊在《过秦论》中也略有提及——“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看来“赂秦”却是不争的史实。苏洵的议论并非空穴来风,只是此类话题无人详论自然能博人眼球,颇有看点,但却为苏洵讽喻当朝所巧妙利用。六国为秦所灭,从历史视觉上看,并不在于“赂秦”,而是六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51期2020-12-04
- 《过秦论》与《六国论》相关研究
学家苏洵所著《六国论》在行文上则呈现非常鲜明的对比,且内容上跌宕起伏,生动阐述内在道理,令人为之动容。二者均在结构和主旨上有各自的特色,一些细节写作手法上却又呈现出一定的异曲同工,对二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有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展开。【关键词】语文研究;《六国论》;《过秦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0-0014-02【本文著录格式】田淑娟.《过秦
课外语文·下 2020年10期2020-11-23
- 苏洵《六国论》对高中论述文写作技巧的启示
教版第二册的《六国论》,对高中论述文写作技巧的提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观点鲜明论述文的规范写作最基本三要素是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论述文,按照胡勤先生的观点,是指“以阐释、议论、论辩为主的文章”,其目的在于“闡述事理,论述主张,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与人”。①观点是议论文的眼睛。“阐明事理,论述主张”就是要观点鲜明,观点鲜明就是要开门见山,全文更要中心辐辏。开头就是体现观点最鲜明最显眼的地方,所以开头对作文的好坏以及得分多少具有关键作用。北宋苏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0期2020-10-21
- 一篇带多篇妙“比”更生花
三苏”的三篇《六国论》组成群文,通过精读苏洵的《六国论》、比较阅读三篇《六国论》、拓展写作“我的六国破灭观”,能帮助学生理解论说文的观点表达,并学习用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逐渐发展自己的辩证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六国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20年8期2020-09-02
-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文言文阅读测试命题设计
——以苏洵《六国论》的形成性阅读评价为例
1],以苏洵《六国论》的形成性阅读评价为例,具体讨论文言文阅读测试的命题设计,期待能为其他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价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为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学习的效益发挥积极作用。一、高考评价体系概述高考评价体系[1]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指的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四层”指的是“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高考内容;“四翼”指的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高考要求。其模型如图1 所示。图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0年3期2020-03-31
- 《六国论》教学设计
用一课时完成《六国论》的教学任务。而《六国论》这篇课文无论从字词句这些“言”的角度,还是内容章法这些“文”的角度来看,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都有不小的难度。同时作为一堂市级研究课,如果将教学内容仅仅定位在字句串讲和内容疏通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该教学设计将以读促写、训练思维,学习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就会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另外熟课如何新教?如何避免教者与听者的审美疲劳?这些都需要教学设计时创设课堂教学的亮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1期2020-02-14
- 《过秦论》与《六国论》相关研究
过秦论》以及《六国论》均有入选,而且也是中职语文教学高考考纲中明确指定的阅读篇目,二者均属文言文议论文,而且论著的问题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过秦论》为中国进入到封建社会阶段之初,由西汉文帝时期思想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贾谊所著,《六国论》则由北宋时期文学家苏洵所著,二者相距千年,且篇幅有差异,论点也不一致,不过,从整体上来看二者均属时事评论,且均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上书当朝掌权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很多语文老师都会采取比较法来完成类似文章的教学任务,能够较好地
课外语文 2020年30期2020-01-08
- 探析核心素养关照下的文言文教学
合高中文言文《六国论》具体教学实践,探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讲解汉字“字理”,巩固“语言建构与运用”基础;分析行文逻辑,完成“思维发展与提升”训练;指导阅读写作,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引导主旨探讨,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关键词:六国论;高中文言文;核心素养近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者们越来越积极发现问题并寻找处理问题的有效措施。高中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学生兴趣不足、有畏难情绪、依赖老师翻译、自
考试周刊 2019年87期2019-12-17
- 在《六国论》对比阅读中学写议论文
借助不同版本《六国论》的对比阅读,能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到自己在以往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便于他们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学习规范的议论文写作。关键词:对比阅读;同中求异;论点;论据;论证在学生看来,议论文写作较记叙文相对容易,但呈现的结果并不如他们所想的乐观。不会确立论点,错误地使用论据,论证方法单一……在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懂得议论文写作常识,而是无法将生硬的写作理论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有对比,有分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议论文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期2019-09-10
- 《六国论》中的同义复词注释商补
。”其二即为《六国论》中的此句。此外,同义复词还常有字序颠倒使用的现象,如“革灭”也可作“灭革”,《通典·选举》:“有司不能详求故实,灭革其弊,而乃繁设等级,递立选防,苟以抑之。”这里的“灭革”即是“革灭”的倒序词,显然也是“除去、消灭”的意思。综上,笔者认为教材注释应更正为:“革灭:消除,消灭。”二、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教版教材注释“向使”:“以前假使。”似乎把“向”理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4期2019-04-27
- 引经据典,智慧思考——以苏洵《六国论》为例谈高中议论文写作
笔者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来谈一谈。一、树立正确意识写作一篇议论文通常包括三种意识,其一是作者的意识,其二是读者的意识,其三是论敌的意识。作者的意识,即作者自己的观点以及进行写作的动机。写作议论文的目的在于说服读者,因此读者意识的参与也十分重要。作者在说理时,通常会遇到三类读者,一类是支持者,一类是反对者,还有一类是中立者,而与作者持不同观点者,也即论敌,在写作议论文时,作者不仅需要站在自己和读者的角度去考虑,同时,还要兼顾论敌的观点。《六国论》不仅具备以
语文天地 2019年16期2019-03-05
-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三苏《六国论》之异同
子同时有同题《六国论》传世,自是千百年来文坛佳话,然而,这三篇佳作不论从立论、阐释,还是从史料分析、观点传达上,都有着独立的态度、独特的表达、独有的风格。这恐怕是后世学者更感兴趣、也更多谈及的话题。关于秦灭六国史实的论述可以说是代有佳篇,学者通常认为汉代贾谊的《过秦论》为开其先河者。《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共分上中下三篇。其中写得最好、影响最大、被后代选本引录最多的是上篇。它最早附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篇末,列为第二篇;后来褚少孙补《史记》,又把它单独附在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9年3期2019-02-19
- 《六国论》中的同义复词注释商补
。”其二即为《六国论》中的此句。此外,同义复词还常有字序颠倒使用的现象,如“革灭”也可作“灭革”,《通典·选举》:“有司不能详求故实,灭革其弊,而乃繁设等级,递立选防,苟以抑之。”这里的“灭革”即是“革灭”的倒序词,显然也是“除去、消灭”的意思。综上,笔者认为教材注释应更正为:“革灭:消除,消灭。”二、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教版教材注释 “向使”:“以前假使。”似乎把“向”
中学语文 2019年10期2019-01-30
- 《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之比较
阿房宫赋》和《六国论》三篇文章从背景、文体、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全面的比较,较为深入地剖析了三篇文章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关键词】《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比较《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这三篇文章,出自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朝代,虽然描述的都是战国至秦的这一段史实,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中国古代史评类型的文章中各领风骚,独树一帜。以下试从几个方面对三篇文章做简要的对比分析。一、写作背景《过秦论》描述的是战国到秦朝灭亡的这一历史阶段。春秋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1期2018-12-19
- 勿赂5国之患果不在费5赂以制胜:三苏《六国论》探赜
)三苏均著有《六国论》。[1]62—66[2]139—141[3]1247—1248①苏洵六国文原题《六国》,“论”为后人所加。苏轼六国文《苏轼文集》篇名作《论养士》,郎晔本作《六国论》,见郎晔选注、庞石帚校订:《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第193—196页。学界对苏洵《六国论》布局谋篇、议论特色及其“末影宋事”[4]引袁宏道评苏洵,204已有详论,也有若干比较三篇《六国论》笔法、观点的著作。*如陈忠义:《三苏〈六国论〉比较》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8-13
- 《六国论》课例赏析
138-01《六国论》是高中语文课本上非常著名的一篇文章,以七雄争霸作为背景,写出了安邦定国的方法策略。文章气势宏伟,朗朗上口,流传至今,是学生诵读的佳作。一、《六国论》 的创作背景《六国论》主要写战国时期除了秦国以外的六个国家。当时的历史背景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步变得强大,而其他的国家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自己,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方面都比秦国弱很多。秦国的强大给后来秦国侵略其他六国创造了条件。于是秦国不断夺取六国的土地,不断扩张。六国不能忍受秦国的嚣张
名家名作 2018年5期2018-05-14
- 以《六国论》为例学写议论文
苏 姜有荣以《六国论》为例学写议论文江苏 姜有荣写议论文时,有些同学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不知道具体该如何立论,如何展开论述。针对这个问题,一个最切实的做法就是回归课本,悉心研读课文,从中汲取营养,以读导写,以写促读。下面就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做法的要义。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立论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视角独特新颖的己见、锐评。而《六国论》立论如下:六国破灭,非兵不
同学少年 2017年1期2017-06-24
- 以《六国论》为例学写议论文
面就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做法的要义。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立论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视角独特新颖的己见、锐评。而《六国论》立论如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所灭?世人都认为“兵不利(军事实力差)、战不善(作战不得法)”,而苏洵却“惟陈言之务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弊在赂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二、阐发论点要切割分解阐发中心论点时,很多同学
同学少年·作文 2017年1期2017-06-05
-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以《六国论》这节课的教学为例,对“读议练讲”模式应用于该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从而促进高中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关键词】 读议练讲 高中语文 教学效果 《六国论》【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4-089-01“读议练讲”顾明思议,教学结构是先读、再议、再到练习应用、最后是解疑,本质目的是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即营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 2017年4期2017-05-16
-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务。关键词:《六国论》;抱薪救火;异文;训诂G633.3【课堂片段】《六国论》为老泉史论散文名篇,苏教版将其编入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聲”中。文章第三段引用古人之言,证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可谓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说服力极强。课上,我请了一位学生翻译引文“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却引发了学生的争论,现实录如下。师:请一个同学将“古人”所说的一段话翻译成现代文。生1: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如同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断,火就不灭。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9期2017-04-12
- 以《六国论》为例教写议论文
姜有荣以《六国论》为例教写议论文姜有荣高中生限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既有的认知水平,写作议论文还有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处。怎么给力?一个最切实的做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悉心研磨课文,从中汲取营养,以读促写,以写化读。下面就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做法的要义: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高中生立论的缺陷是什么?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我认为”的己见、锐评、新视角。苏洵是如何来立论的呢?请看:六国破灭,非
中学语文 2016年13期2016-07-07
- 策论《六国论》的文本内涵
《六国论》是篇策论,“策”指的是策问,“论”指的是议论之文,大体以政论和史论为主。从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以及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开始,策论的框架就已经基本搭建好了。但直到宋朝,才确立了以策论取士的制度。苏轼在《拟进士对御试策(并引状问)》中说:“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工,曲尽其巧。自嘉佑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而诗赋几至于熄。”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根源上看,策论文章的形成,与策士传统的流行大有关联。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3期2016-05-30
- 并不完美的《六国论》议论结构
吴云辉《六国论》为苏洵名篇,也一直是高中教材入选篇章,其文被认为论证谨严,脉络清楚,甚至有一线教师将《六国论》议论结构当成写作范式讲授给学生,将之奉为议论文写作圭臬。《六国论》议论结构果真如此完美吗?细究起来,并不然也。概而言之,似有三点值得商榷之处:一、有果无因,结论突兀文章议论结构是采用分论点形式,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分别对分论点加以论证。《六国论》总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分论点其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其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6年3期2016-05-30
- 以《六国论》为例教写议论文
面就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做法的要义: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高中生立论的缺陷是什么?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我认为”的己见、锐评、新视角。苏洵是如何来立论的呢?请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所灭?世人都认为“兵不利(军事实力差)”“战不善(作战不得法)”,而苏洵却“惟陈言之务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弊在赂秦”。它启示我们:众口一词,只会让人大倒胃口;见解独到,方能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以《六国论》为例谈高考议论文的写作
【关键词】 《六国论》;议论文;层次;结构【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121—01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现选入人教新课标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是篇十分典范的议论文,对高考应试议论文的写作具有许多示范作用。下面以《六国论》为例,来谈谈高考议论文的写作。一 、精彩的开头是议论文成功的一半《六国论》的开头十分出彩。文章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第一句话仅用15个字便摆
甘肃教育 2016年4期2016-05-14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方式简谈
二、初步了解《六国论》内容在学习《六国论》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多次朗读文章。文言文的阅读学习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难度,不仅是因为文章拗口难读,而且文中很多词的意义已经与现在的词义有了很大的差别。因此,学生需要多读几遍,在熟读的前提下尝试对文章进行理解。通过了解《六国论》的创作背景,学生大致了解了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的心情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地把握住这条主线:通过作者对七雄争霸的历史时代的描述过渡至北宋面临的外敌入侵时采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4期2016-05-14
- 并不完美的《六国论》议论结构
并不完美的《六国论》议论结构吴云辉《六国论》为苏洵名篇,也一直是高中教材入选篇章,其文被认为论证谨严,脉络清楚,甚至有一线教师将《六国论》议论结构当成写作范式讲授给学生,将之奉为议论文写作圭臬。《六国论》议论结构果真如此完美吗?细究起来,并不然也。概而言之,似有三点值得商榷之处:一、有果无因,结论突兀文章议论结构是采用分论点形式,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分别对分论点加以论证。《六国论》总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分论点其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其
中学语文 2016年7期2016-02-15
-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
要】苏洵的《六国论》立论偏颇、牵强,缺乏说服力;论证远离真理,谔谔强辩;观点片面。借古鉴今,深思慎取。【关键词】《六国论》 立论偏颇 论证诡辩 深思慎取【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50-01苏洵善文章,古称大家,尤长策论,至今称奇。但细读他的一些议论文,常觉新奇倒是新奇,而议论并不严密科学。多为穿凿附会,强词夺理,深感不值得模仿效法。试看他的名文《辨奸论》,他先说王衍、卢杞,随后便“讽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5年1期2015-08-21
- 浅谈《六国论》中的观点与材料
摘要:苏洵的《六国论》在关于第二个分论点的论证中,存在着观点与材料不统一的问题,本文作了简要的说明,并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活学活用。关键词:观点 材料 统一 论证苏洵的《六国论》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重点篇目,一直被作为学生写议论文的样板,这当然是因为其的确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就议论文观点与材料统一而言,该文中却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文中在论及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原因时指出,齐国结交秦国,对其它国家遭受的侵略不管不问,最终继五国灭亡之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7期2015-05-30
- 被忽略了的“仁、义、礼、智、信”——《六国论》教学案例分析
格”。以这堂《六国论》教学为例,在现代环境下,对字、词、句的解释当然是要做的,对内容的分析归纳也必不可少,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课堂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人文的教育,就是一堂典型的应试教育课,“教育的实质是人的教育,而应试教育的实质是非人的教育,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应试教育的报应来了》)。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作一些扩展,融入“仁、义、礼、智、信”的教育,效果将大不相同。“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即为仁;易也,凡事不能光想
中学语文 2015年6期2015-03-16
- 大情怀写就的史论经典
——以《六国论》为例谈史论的情感表达
经典 ——以《六国论》为例谈史论的情感表达⊙蔡焕杰[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温州325014]《六国论》虽是一篇史论,但它不是一般地评说旧事,而是写得情深意浓。读《六国论》,我们要关注作者的抒情以及何以这样抒情,进而体察他忧世的沉重与焦灼。在破题与承题部分,显示了“真理在我”的自信;在全文情感表达上,体现出从节制到爆发的脉络;在议论与抒情之间,尖锐、犀利的观点与婉转、含蓄的情感表达形成强大的张力,相反而相成;在作品成因方面,有识见,有抱负,有担当,有大情怀,才
名作欣赏 2015年24期2015-01-28
- “张冠李戴”与同文异名——谈几部辞书“椎”、“椎鲁”条引文出处
钝”,引苏洵《六国论》:“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2004)“椎”字条义项④为“迟钝”,引苏洵《六国论》:“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古代汉语词典》(2003)“椎鲁”条引苏轼《六国论》:“其力耕以奉上者,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辞海》(1936,以下简称旧《辞海》)“椎鲁”条引苏轼《战国任侠论》:“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畔,而莫为之先。”又《辞海》(1980,
辞书研究 2012年2期2012-04-01
- 运用比较法 学习文言文
《过秦论》;《六国论》〔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0(B)—0042—01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和北宋苏洵的《六国论》,这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文,且所论问题不无关联。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一、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不同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甘肃教育 2009年20期2009-12-15
- 《六国论》导学设计
摘要:作者以《六国论》为教学实例,通过设立教学目标,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具体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关键词:《六国论》;教学;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9-0097-021课标·教材·学情笔者所教的是职业高中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他们有的学习基础差,有的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多数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和无奈。因此,笔者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切实做到目标
科学之友 2009年29期2009-12-10
- 温故而知新例谈
也不易深透。《六国论》、《过秦论》等文章的时代背景都涉及战国时代的历史史实,这两篇课文的作者对六国和秦的盛衰也各有评论。我在讲授《六国论》时曾提供一些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战国形势概况,后来学《过秦论》时,就让学生先回忆《六国论》,再读《过秦论》。因为《六国论》中的有些史实和观点是已经学过的;而《过秦论》中的有些史实和观点和《六国论》也有相通之处,所以联系《六国论》来学《过秦论》,有许多地方可以相互印证,可以收到“温故而知新”之效。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
黑河教育 2009年5期2009-11-24
- 苏教版《六国论》注释商榷二则
宋苏洵的名篇《六国论》一文,课文一处注释存在着一些瑕疵,值得商榷。现酌举一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指代有误《六国论》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课文注:“送给他东西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的各国。”编者把文中“奉之弥繁”句中的“之”字注释为“奉秦之物”,细细琢磨,这个注释显得不是很妥当,值得商榷。对此,我们不妨参照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2003年12月第1版)对该句的注释:“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前一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9期2009-10-22
- 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推介
秦耶?(苏洵《六国论》)10、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_______,_______,其实亦百倍。_______,_______,固不在战矣。(苏洵《六国论》)11、洎牧以谗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12、呜呼!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悲夫!(苏洵《六国论》)(责任编校肖雄杰)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09年7期2009-06-20
- 《六国论》翻译辨难
要】本文抓住《六国论》中两处翻译的疑难,抽丝剥茧,层层剖析,以充分的理由阐述了自己独到的理解,考证繁复,很有说服力。【关键词】《六国论》 散文 翻译 训诂《六国论》中有这么一个句子:“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在翻译时,有两个地方常见一些教学参考书这样处理:(1)“并力西向”中的“西向”,即向西之意,“西”,宾语前置。(2)“秦人食之不得下咽”翻译为“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之”,代指饭。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3期2009-05-04
- 《过秦论》与《六国论》比较谈
论》和苏洵的《六国论》,堪称“史论双壁”,虽相隔千载,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文写作背景相似,都写于封建统治潜伏着严重危机的关头。先看《过秦论》。贾谊写本文时,正是文帝当政时代,西汉王朝虽已历高帝、惠帝、高后三代的恢复发展,但因整个社会“元气大伤”,仍旧没有从困境中摆脱出来,故而当时的社会情形是:土地荒芜,人口流亡,经济凋弊,民不聊生。据史料记载,西汉初建时,连皇帝坐的马车都选不出纯一色的四匹马,宰相只能坐牛车,当时的社会情形于此可见一斑。贾谊作为先知先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4期200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