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中的同义复词注释商补

2019-04-27 14:18宫瑜浍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六国论综上同义

宫瑜浍

一、革灭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教版课本注解:“燕、赵同时为秦所灭,此时韩、魏、楚皆已灭亡,故称‘革灭殆尽之际。革,改变,除去。”首先,此句的解释并不准确,“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所表述的是燕、赵处在将要被秦所灭的危险关头,而不是注释中所说“燕、赵同时为秦所灭”的结果。其次,“革,改变,除去”这个注解也不准确。“革”本义为去了毛并且加过工的兽皮,引申为动词时虽有“变革、更改”之常用义,但也有“除去、消灭”的意思。《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蒋骥注:“革,除。”柳宗元《道州毁鼻亭神记》:“河东薛公,由刑部郎中刺道州,除秽革邪,敷和于下。”“革”跟“除”相对为文,显然是“除去”的意思。当表示除去、消灭义的“革”跟“灭”组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同义复词“革灭”,《汉语大词典》收录有“革灭”一词,即释为“消灭,灭亡”。所引例证有二,其一为《文选·班固〈典引〉》:“虎螭其师,革灭天邑。”吕延济注:“用虎龙之兵攻灭桀纣,以升天子之位也。”其二即为《六国论》中的此句。此外,同义复词还常有字序颠倒使用的现象,如“革灭”也可作“灭革”,《通典·选举》:“有司不能详求故实,灭革其弊,而乃繁设等级,递立选防,苟以抑之。”这里的“灭革”即是“革灭”的倒序词,显然也是“除去、消灭”的意思。综上,笔者认为教材注释应更正为:“革灭:消除,消灭。”

二、向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教版教材注释“向使”:“以前假使。”似乎把“向”理解为“以前、从前”的意思了。虽然“向”确实经常采用其“当初”之义,但是在解釋“向使”这个词时,应当注意到“向”还有“假如、如果”的意思,“向使”是一个同义复词,应解释为“假使”。

首先,“向”有如果、假使的意思,《汉语大词典》就收有这个义项:“连词。表示假设。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二:‘向非城西索水之北有新筑堤,初架水之通宫苑者,偶横阻得且止,微此,一夕灌城,悉为鱼鳖矣。参见‘向使。”王若虚《诸史辨惑》:“一段之文而错杂如是。向无注释,读者孰知其为一人邪?”叶盛《水东日记·翰林文字润笔》:“向非吾弟贸易以资我,我何以至今日耶?”这两句中的“向”也都是“如果”的意思。

其次, “向”既有“如果”义,故能与同样具有此义的“令”“若”“使”等组合成同义复词,表示“假设”。《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军之败也,土崩奔北,师徒略尽,军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丰在此,不至于是也。”赵璘《因话录》卷六:“嗟夫!向若杨君不遇,……安得秉钧入辅,为帝股肱?”《世说新语·赏誉》:“桓公语嘉宾:‘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显然,上述三例中的“向令”“向若”“向使”都是“假如、假使”的意思。

再次,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也收有《六国论》一文,教材对“向使三国”的注释是:“假使韩、魏、楚三国。”可谓正确无误。

综上,苏教版《六国论》“向使”的注解应予以修正。

猜你喜欢
六国论综上同义
Dale Carnegie
多角度求解山东省高考21题
具有非齐次泊松到达的队列 模型的稳态分布
集合测试题B卷参考答案
Value of Texture Analysis on Gadoxetic Acid-enhanced MR for Detecting Liver Fibrosis in a Rat Model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开门见山,明明白白亮观点——从《六国论》学写议论文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