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 王双梅
摘 要:近年群文阅读越来越受到一线语文教师关注,本文对高一必修课文《阿房宫赋》《六国论》作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期在单元主题框架的学习下,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做一点探索。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阿房宫赋》《六国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9-014-003
古文名篇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出自部编本高一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本文对这两篇作品做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思考等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以期对主题单元学习下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做一点探索。
一、主题单元框架下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说明
群文阅读教学法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以及一组文本,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集体的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因此,围绕“议题”,需要我们注重群文主题的聚焦性;将文本进行组群,着意于整体感知、对比深研;在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学生的集体构建。
第一,关于群文阅读教学之“群”的设计思考。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两篇文章组成群文的依据:一是两篇文章都是论说文,思辨性、说理性都很强,二是在创作意图上都是借古鉴今、针砭时弊,体现了作者的现实关怀和家国精神。三是两篇文章在主题单元中有同等的重要地位,都要求背诵。四是虽然“群”也很重视阅读数量,两篇文章组成群文,看似数量不够,但古文与古诗词等篇幅短小特征不同,这两篇古文篇幅适中,在论证方法、内容解读上都较有难度,如果篇幅增加,会增大学生的负担,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惧。
第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议题”有三:(1)创作主旨、创作意图,二文都是立足现实,评说历史,借古讽今,针砭时弊,表现了作者的现实关怀。(2)论说方式、论说方法。(3)文体、论证效果。一为辞赋,一为史论,由文体不同,而在语言、情感以及文章的气势上,又呈现不同的文学风格。
第三,群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集体构建,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参与。
第四,群文阅读教学需在单元主题框架下,以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群为引领的设计和实施。因此,对两文的学习用时3课时。
二、《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古文阅读相比于古诗词、小说等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更高,如对数量不少的文言文特殊词汇、特殊句式的学习和积累,是能够把握文章主旨、学会论说方法、感受作者精神的前提,但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文体上,此前学生已学过苏轼《赤壁赋》、贾谊《过秦论》、李斯《谏逐客书》等文言文,对论说文、赋体文章不陌生。但是《阿房宫赋》《六国论》在论说方式方法、情感气势、以古鉴今等方面是需要学生深度学习才能够理解和把握的。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是“倾听理性的声音”,由4篇古文构成,即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这4篇文章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文体多样,有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据理辩争、剖白心迹的书信,有立足现实、评说盛衰的辞赋,有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的史论。二是都属于论说文,善于思辨,论述严密,为古文名篇。三是作家都立足现实,针砭时弊提出解决方略,具有文人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本单元主题的学习对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1]。单元学习目标为:“领会作者观点及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2]。
教学目标:在单元学习目标、新课标对应的学习任务群的框架规定下,《阿房宫赋》《六国论》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和归纳文中特殊词汇、句式,避免用现代意义去理解古义,做到对文本内容的精准理解,能够背诵两篇古文。
2.能够结合杜牧、苏洵文章创作的社会政治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把握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体悟杜牧、苏洵的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精神。
3.理解和把握辞赋的铺排扬厉等手法,感受《阿旁宫赋》震撼人心的感染力。理解和把握史论文体的主要特点,如阐发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体会《六国论》富于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4.能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考、思辨能力,能够分析质疑,撰写时评或历史、文化现象类短评。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疏通文意,能夠背诵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掌握《阿旁宫赋》赋体“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文体特点,掌握史论的文体特点,体悟《六国论》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3.具备客观、深刻地评析历史、社会热点、身边的现象等,能够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能够将自己的见解运用适当的论说方式、方法表述出来,能够撰写短评。
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
限于篇幅,第一课时设计概述如下: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解决疑难字词、特殊句式,疏通文意、翻译全文,能够熟读、背诵全文。具体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借助常用工具书、网络信息解决两篇古文的疑难字、词、句等,为梳理全文脉络、把握文章主旨清除障碍,做好笔记。
第二,教师课上检查学生的疑难字词句,以及课文的阅读背诵情况。教师进行指正、解析、总结,并多用事例加以说明。
第三,要解决的词汇、句式,力求典型、重要、全面。力求在句子中解读特殊字、词。多举例、多练习,在练习和在例子中不断加深认知。
第二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杜牧、苏洵创作的社会政治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把握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体悟两位作者所代表的古代士人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精神。
2.理解和把握辞赋铺排扬厉的描写手法,感受《阿旁宫赋》震撼人心的感染力。理解和把握史论要求阐发观点、逻辑严密的文体特点,体会《六国论》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3分钟)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生有对比地朗读《阿房宫赋》《六国论》各一遍,然后齐背一遍。
【设计意图】
第一,在第一课时学生已完成背诵,在新课开始做好衔接,让学生快速进入历史语境。
第二,齐背一遍,是对上一课时学习目标的检验。
第三,有对比意识地阅读,是为了更好解决学习任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思维和能力。
三、学习的集体构建
(一)针对第一个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的集体构建
教师展示学习任务群:
1.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分别探讨了强大的秦国速亡、六国先后破灭的历史事件,作者认为秦亡、六国灭的主要缘由是什么?
2.结合杜牧、苏洵创作的社会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3.你认为杜牧、苏洵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哪些精神?请谈一谈这种精神对当下文人知识分子、青年学子等的启示。
教学活动1:
学生对比阅读两篇文言文,在原文中标出相关语句。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
教学活动2:
小组讨论:杜牧、苏洵的创作意图;杜牧、苏洵体现的文人士大夫的现实关怀与责任、担当精神,并联系当下、自己,发表看法。
(二)针对第二个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的集体构建
展示学习任务群。
1.你是否同意两篇文章提出的观点?其论述是否充分,逻辑是否严密?
2.《阿房宫赋》《六国论》两篇文章历来被誉为古文典范,请说出两篇文章在情感、语言、手法、气势、说服力等方面的特色,两篇文章的审美风格、论说效果如何?
教学活动3:
请用思维导图将两篇古文的论证思路、文章结构梳理出来,并对比二者。
教学活动4: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并说出两篇文章分别使用的论证方式、论证方法,指出对应的论点、论据。
教学活动5:
两篇文章在情感、语言、手法、气势、说服力等方面的特色是什么?并谈谈其对文章说服力的效果,以及文学风格的影响。
【设计意图】
第一,学习任务群是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通过任务驱动在反复阅读中独立思考,通过小组讨论等集体构建方式,完成目标学习任务。
第二,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回答情况,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6:
教师展示群文阅读结果检测的表格,要求学生填写。然后进行问题总结、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
第一,针对第二个学习任务群,教师对学习结果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作测评。
第二,要求学生梳理上述问题的讨论、解决结果,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布置作业
有“问题意识”,独立思考,才有可能提高思辨力。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题完成,并交流修改。注意交流时要畅所欲言,质疑论辩要有风度,尊重不同意见,认真记录不同观点及其依据。
1.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设计意图】
1.这是本单元学习任务六“如何论证”的内容,这样的选题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锻炼学生的论说能力。
2.这个作業符合单元学习任务群要求,“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述方法(如比喻和类比)等。选取本单元一篇课文,从理性表达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写一篇短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身边的事件等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撰写议论文。
2.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意见修改出一篇符合要求,乃至高质量的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
1.议论文的写作具备一定的说服力、感染力,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
2.学生克服困难,通过不断修改,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与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阅读点评、推荐优秀习作
教学活动1:
1.小组内学生交流阅读习作,并选择一篇写出评语。
2.每组推荐一至二篇优秀论文,并说出优秀及不足之处。
第二环节:教师评论、指导
教学活动2:
1.教师对习作进行总体性点评,指出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表现较好之处。
2.教师选择2篇典型习作,让作者读出以作示范。
3.学生集体讨论,这2篇优秀习作的优点、缺点,以及如何改进才能更加提高文章的水平。
【设计意图】
第一,要求学生在第2课时学习后,
课余完成初稿写作,为第3课时的交流、点评做准备,充分做好课上、课下的结合。 (下转第18页)
(上接第15页)
第二,要在讲评习作前,给教师预留出较多的阅读习作的时间,为教师讲评习作做充分的准备。
第三环节:学生根据学生、教师的意见,以及自己的思考,修改习作。
教学活动3:
1.学生在课堂修改习作。
2.教师对完成修改的习作二稿一对一指导。在这个过程中,等待其他学生完成修改。
3.完成修改稿的同学,下课时提交。未完成修改的同学,可在自习时间写完、提交。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9,“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2]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