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智慧思考——以苏洵《六国论》为例谈高中议论文写作

2019-03-05 04:57
语文天地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六国论微结构秦国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以及缜密的论证被视作议论文的三大要素。很多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虽然抓住了以上三个要素,但整体水平仍然欠佳。学生如何才能真正写好一篇议论文呢?下面笔者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来谈一谈。

一、树立正确意识

写作一篇议论文通常包括三种意识,其一是作者的意识,其二是读者的意识,其三是论敌的意识。作者的意识,即作者自己的观点以及进行写作的动机。写作议论文的目的在于说服读者,因此读者意识的参与也十分重要。作者在说理时,通常会遇到三类读者,一类是支持者,一类是反对者,还有一类是中立者,而与作者持不同观点者,也即论敌,在写作议论文时,作者不仅需要站在自己和读者的角度去考虑,同时,还要兼顾论敌的观点。

《六国论》不仅具备以上三种意识,同时恰到好处地将三种意识融为一体。以文章的开篇为例,作者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其中”兵不利,战不善”是论敌的观点,但作者却以“非”字给予否决,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开宗明义,简阳扼要,既引用了论敌的观点,也旗帜鲜明地道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引起读者注意。接着,作者以简明扼要的话语道出赂秦带来的坏处,进一步分析六国败亡的根由,在进行论述时,作者并没有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也没有完全否定论敌的观点,而是在充分尊重论敌和读者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呈现自己的观点,让读者和论敌心悦诚服,从而实现写作的目的。

在苏洵《六国论》一文中,作者意识、读者意识和论敌意识兼而有之,彼此互为依存,高度融合,正是因为同时具备了以上三种意识,使得全文的论点更加鲜明,论据更为充分,论证也更加严密,从而使无数读者信服。

二、运用批判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中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看待问题,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

《六国论》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批判性思维。特别是在对“六国亡于赂秦”进行论述后,作者将论述重点转至“不赂者以赂者丧”。作者所提出的观点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智慧,同时也是作者对自我的审视,进而提醒读者进行思考:齐国原本国力强大,为何在面对秦国时却无力自保?接着,作者进行了回答,齐国之亡,亡于不助五国。从表面上看,齐国与秦国结成同盟,并且依附于秦国,坐视五国灭亡实乃自保之策,其实却是自取灭亡,因为秦国灭掉五国之后,齐国将失去所有外援,自然也会灭亡。在作者看来,齐国看似十分聪明,其实是在自掘坟墓,作者的论述可谓是有理有据,一针见血。此外,作者还认真审视了诸国在面对强秦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燕国为抗强秦,派遣刺客暗杀秦王,赵国与秦军大战,却屈杀将领,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若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不遣刺客,赵国不屈杀良将,六国或能与秦国相抗衡。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六国覆灭的原因,作者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然后才提笔行文,一气呵成,这也是议论文写作的要诀。

《六国论》一文中的批判性思维,不仅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看问题的深度,不仅能够让读者充分体会到议论文的强大魅力,同时还能令论敌进行自我审视。

三、结构严谨缜密

在议论文当中,微结构通常由短小的句子构成。议论文当中的微结构通常不止一个,好的议论文不仅要注重全篇的布局,同时微结构也必须严谨,行文缜密。

比如《六国论》的第一段。“六国破灭”为因,“弊在赂秦”为果,第一自然段从结果追溯原因。“非兵不利”是一重否定,“战不善”又是一重否定,两者均属于论辩,从而对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强化。文章的开篇不仅紧扣题目,观点也十分鲜明,在表述时采用传统的句子结构,看上去十分简短,但却铿锵有力,完全符合传统文章的要求,同时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二句则是运用判断句点明“赂秦”所导致的后果,即诸国因赂秦而力亏,因力亏而导致亡国,同时也是文章所提出的第一个分论点。第三句为虚拟设问,第四句则是直接作答,同时提出第二个分论点。第五句则是点明结论,同时又与开头相照应。从整体结构而言,五句话大致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提出全篇论点,第二层提出两个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第三层为结论。由此可见,《六国论》一文在结构安排上十分缜密,即使是其中的微结构,也堪称典范,符合议论文对于结构的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掌握,并且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写作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整篇的布局与逻辑,同时微结构的安排也必须严谨。《六国论》也是如此,不仅全篇观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在微结构的安排方面也十分讲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思考,汲取作者的写作智慧,进而掌握写作议论文的诀窍。

四、表达情理交融

议论文不仅要有理,而且还要有情。但议论文的情感表达与其他文体不同,并不刻意张扬,而是深敛于词句之中,随着作者论证的推进才越来越明朗。还有些议论文则是选择修辞手法表达情感,比如采用一些情感丰富的词语或者特殊的句式等。出色的议论文非常重视情感的处理,讲求从理入情,情理交融,情通理达。

《六国论》属于史论,作者写作的目的不仅在于论史,更在于喻今。《六国论》通过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来抨击当时宋朝对于辽国和西夏所采取的政策,告诫统治者要借鉴历史的教训,避免涉六国之后尘,由此可见,作者写作本文时内心深处的悲愤与抑郁。作者认为六国破灭是一场悲剧,如果宋朝不引以为鉴,很有可能导致山河动荡,天下不宁。在写本文时,作者心中怀着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但并没有采取情绪化的方式进行表达,而是采用说理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情深藏于文字之中。作者在前四段提出论点并进行论述,行文之间以理为重,当论理达到一个高潮时,作者不由得从内心深处发出深深的感慨,用“呜呼”、“悲夫”、“哉”等感叹词,叹息六国之败亡,同时反复重申自己提出的观点,希望可以借此引起读者的注意。

作者的抒情并非随意为之,而是随着论理的推进,情感表达也越来越明朗,及至最后两段,已是字字含情,句句带悲,论理则理壮,表情则情浓,情与理相互辉映,发人深省,让人读后油然生出叹服之意,而作者写作的目的也水到渠成。

写作是一种灵性的表达,同时也是个体智慧的结晶,写作的过程所体现的是一种创造的精神和审美的灵性,进而充分展示写作者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六国论》是作者智慧思考的结晶,同时也是灵性表达的经典,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进行细读,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汲取作者的智慧,从而提升写作议论文的水平。

猜你喜欢
六国论微结构秦国
ZnO对莫来石多孔陶瓷成相及微结构的影响研究
五张羊皮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文言文阅读测试命题设计
——以苏洵《六国论》的形成性阅读评价为例
瞒天过海
圆柱表面微结构超精密车削加工技术研究
加工轨迹对薄壁件微结构电解铣削的影响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粘结型La0.8Sr0.2MnO3/石墨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电输运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