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国论》为例学写议论文

2017-06-05 22:03姜有荣
同学少年·作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六国论立论六国

姜有荣

写议论文时,有些同学总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不知道具体该如何立论,如何展开论述。针对这个问题,一个最切实的做法就是回归课本,悉心研读课文,从中汲取营养,以读导写,以写促读。下面就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做法的要义。

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

立论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视角独特新颖的己见、锐评。而《六国论》立论如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所灭?世人都认为“兵不利(军事实力差)、战不善(作战不得法)”,而苏洵却“惟陈言之务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弊在赂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阐发论点要切割分解

阐发中心论点时,很多同学的问题出在“整吞整咽”,不能横向联系、纵向开掘,不会将中心论点正确地分解成两至三个分论点,使论述更为深入具体。而《六国论》是这样阐发中心论点的:

①(赂秦)破灭之道也。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并没有都去“赂秦”,所以苏洵对中心论点“弊在赂秦”的论证没有一概而论,而是将它一分为二,把六国分成“赂者”和“不赂者”两大阵营,并就此提出了两个分论点,指出二者虽“同归”但“殊途”,鞭辟入里,将认识引向深入。

三、剖析事理要分步推进

剖析事理时,常见的问题是“一步跨过”,即直接从起点跨向终点,而不能“多走两步”,将推进过程详细展示出来。而《六国论》在剖析问题时给出了如下两个分论点: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①的推进过程是“赂秦-力亏-破灭”,②的推进过程是“赂者丧-(不赂者)失强援-(不赂者)不能独完而丧”。分步推进,事理明晰透彻。

四、分析问题要眼光放远

目光浅显、眼界狭窄,往往会造成分析问题不透彻;眼光开阔,方能看得深刻、长远,那么,《六国论》中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呢?

①燕、趙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作者在①中用联系的眼光,指出燕、赵之所以会陷于“智力孤危”的境地,最终“战败而亡”,是因为“秦革灭(韩、魏、楚)殆尽”,燕、赵失去了“强援”;在②中用发展的眼光,指出地有限,越“赂”越少;欲无限,越“赂”越大。以“赂”求和,只能苟安一时,久必“颠覆”,高瞻远瞩,入木三分。

五、解决问题要亮出实招

问题分析清楚之后,需要给出解决方案,很多同学完成这一步时容易“空喊口号”,而无切实的解决办法。请看苏洵如何为六国出谋划策:

①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并力西向。

苏洵为六国设计的图存之道有三:一是重用谋臣,二是礼贤下土,三是六国联合。此三策。可谓至论”,有的放矢,能够真正消除困难,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 张毓春)

猜你喜欢
六国论立论六国
鲁迅《立论》于中学作文课之启发
秦史论
秦之胜,时运使之耶?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
伊朗核问题六国和伊朗发表共同声明,决定谈判延期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