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敏

  • 摆渡:在文学文本和社会学文本之间※ ——读鲁敏《金色河流》
    何 平内容提要:鲁敏长篇小说《金色河流》是一部改革开放时代的个人编年史和生命诗篇,是一部在文学文本和社会学文本之间“摆渡”的特殊文本。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时间节点定义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时代主题反身规定了个人意义,从而构成了所谓大时代和时代之子的命运耦合。《金色河流》与其说是写改革开放时代新富阶层的财富故事,不如说是反思这一阶层的财富故事。小说家鲁敏摆脱书写英雄末路可能的感伤主义抒情,在中国当代文学反思文学的延长线上扩张了文学空间和审美可能。鲁敏在长篇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3年2期2023-10-06

  • 鲁敏小说集《镜中姐妹》中的婚姻书写
    社会文化的变迁。鲁敏的小说涉及很多婚姻书写,揭示了现社会中婚姻的真实状态。对鲁敏笔下婚姻的探讨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有助于人们了解把握婚姻关系在现代化侵蚀下受到的冲击。《镜中姐妹》以小家庭为单位,讲述了多对夫妻的婚姻状态。本文试图对其中呈现出的悲欢离合的婚姻状态进行研究,引发人们对婚姻夫妻伦理的思考。【关键词】鲁敏;《镜中姐妹》;婚姻书写【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

    今古文创 2023年30期2023-08-22

  • 鲁敏“东坝”系列小说的三副面孔
    王 立引言鲁敏是“小说之都”南京颇有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江苏文坛的一面旗帜。 作为“70 后”作家在南方的领军人物(“70 后”作家的北方领军人物是徐则臣)正以其创作实绩,悄悄改变着文坛的版图。 新世纪伊始,自鲁敏发表短篇小说«转瞬即逝»以来,她先后发表了九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出版长篇小说八部,散文、随笔集两部,总字数超过了二百万。 鲁敏是“70 后”作家中,名副其实的实力派人物。 鲁敏的“东坝”小说为其赢得了文坛的多项大奖,奠定了鲁敏实力派作家的地位。从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8

  • 时间的积淀与救赎
    文|谷立立鲁敏 著译林出版社出版:2022年3月定价:78.00元想来,作家鲁敏对时间必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情感。在谈论自己的作品时,她出人意料地提到了“时间”的概念。在她看来,她的写作就是时间“凝望”“浇灌”“带领”的成果。就像她所说,“时间的舞步带我走到了这一片开阔地带,丝丝缕缕的光影中都是日华与月辉的投射”。毫无疑问,《金色河流》就是“日华与月辉”投射的结果。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商战小说。好在,鲁敏从来不曾落入类型写作的窠臼。她写40 年来时代的嬗变,更着

    出版人 2022年7期2022-07-14

  • 鲁敏《风月剪》中自我阉割的人情伦理
    要:《风月剪》是鲁敏的一部悲剧结尾的世情小说,她用理性而冷峻的笔,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东坝的另类情感故事。主人公—宋师傅在儒家“克己复礼”“为仁由己”以及“崇德尚贤”的伦理围攻下,以“自我阉割”的惨烈行为,呈现出自己对儒家人情伦理的妥协与退让。此文在探寻宋师傅在反叛与归顺之间,自私且虚伪的“骑墙派”的背后因原时,反观人情伦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传播几千年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鲁敏 《风月剪》 “自我阉割” 人情伦理鲁敏1999年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颠倒

    文学教育 2022年9期2022-05-30

  • 现代社会的多棱镜
    :“70后”作家鲁敏在2017年出版的小说集《荷尔蒙夜谈》中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开拓了小说集主题的阐释空间。一方面,符号化的书写方式突出了现代社会的症候。小说启示现代人在符号化进程中重新关注身体的感受与欲望,审视自己庸常的生活并理解符号世界的存在法则;另一方面,小说集以独特的叙述模式表现了现代社会的生存经验。《大宴》的情节模式可视作现代社会去中心化传播的表征,隐喻了语言改写现实的力量;《荷尔蒙夜谈》等关涉爱欲的作品则复现了社会生活中爱欲缺位的特质。这种书写表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5期2022-05-12

  • 鲁敏论(评论)
    樊迎春鲁敏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苏北农村,她家虽然并非大富大贵之家,却也是当地引人羡慕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南京工作,年节回乡也是全村人尊敬爱护的“先生”;母亲是当地小学的老师,温柔明理。家中生活并不局促,老少三代其乐融融。然而关于父亲的流言蜚语以及他的突然病故打碎了这一梦境,也给少女的青春期留下沉重的阴影,成绩优异却没能读大学的阴差阳错也成为终生的遗憾。如果家庭的变故仍然只是个人的记忆,那么“成绩好要读中专”的时代特色便不只是简单的“身份

    作品 2022年3期2022-04-27

  • 暖瓶
    刘向阳 鲁敏和周暄走得近,谁都看得出。周暄个子挺拔,下巴溜尖,头上翘小尾巴,红发箍束缚,绰号“小辣椒”。六年级407室住了六个女生,周暄是头儿。鲁敏蓄短发,体弱如葱,两眼水汪汪,怎么看都像只小花猫,没想到却跟周暄处成了朋友。周四下午,每次跑步都落个末位的鲁敏箭一般冲出教室,跑到食堂排队替周暄打好了热水。周暄鹤立鸡群,一帮人簇拥着,像电影中尊贵的公主。鲁敏提着绿壳子暖瓶,紧随其后。刚迈上四楼走廊,就听到楼下有人喊:“周暄,你妈送鸡汤来了。”周暄应答一声,扭

    新少年 2021年9期2021-09-22

  • 鲁敏的标新立异
    鲁敏,1998年开始小说写作。已出版作品《奔月》《六人晚餐》《梦境收割者》《虚构家族》《荷尔蒙夜谈》《墙上的父亲》《取景器》等三十余部。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郁达夫文学奖、《中国作家》奖、中国小说双年奖、《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原创奖、“2007年度青年作家奖”,入选“《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台湾联合文学华文小说界“20 under 40”等。有作品译为德、法、日、俄、英、西班牙、意大利、阿

    莫愁·小作家 2021年3期2021-03-24

  • 孤独与疏离 ——论鲁敏小说集《铁血信鸽》的暗疾书写
    ”女作家的代表,鲁敏近些年的创作日趋成熟。长篇小说《伴宴》《六人晚餐》《奔月》等佳作的问世,逐渐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爱好者的关注。2020年小说集《铁血信鸽》出版,该小说集收录的作品经作家精心挑选,八篇小说,带着鲁敏清醒锐利的目光。生存困境、精神困境,都市人内心深处的荒凉与苦涩,从中可看到作者对时代更替下世态人心的揭示以及对都市暗疾的审视与展现。一、从“乡村”到“都市”的焦点转移鲁敏早年的作品多以故乡东坝为题材,创作几年之后,把视角转移到了都市,这其实和鲁敏

    文化学刊 2021年3期2021-03-07

  • 鲁敏小说的“轻”与“重”
    灵与肉的展现,是鲁敏小说的两个重要维度。鲁敏通过故乡与异乡的差异,表现文学中的“轻”与“重”,以轻盈的意象承载沉重的乡愁,以故乡之“轻”对比异乡之“重”,以农耕文明之“轻”对比城市文明之“重”。靈与肉的矛盾是鲁敏小说的另一个主题。她笔下的人物以逃离的方式证明自身存在,对抗现实与欲望之间的矛盾。灵与肉的撕裂产生了扭曲的情感与欲望,这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敏的叙事在轻与重、灵与肉之间游刃有余,通过小说中的速度感与对时间、叙事节奏的掌控,鲁敏的小说表现出了一种举

    百家评论 2020年6期2020-09-10

  • 投食者、饥饿类型与代际传播
    摘要:鲁敏的小说《饥饿的拥抱》通过讲述退休老干部“我”与少女Sophia交往的故事,进而展开饥饿叙事。小说通过“我”的倾诉串联过去与当下,塑造出不同时空下两对饥饿的投食者与被投食者。物质匮乏时代的身体饥饿与物质泛滥时代的精神饥饿形成对照,共同建构起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饥饿类型书写。从“我”到Sophia,从“我”到儿子,饥饿情结在非血缘和血缘关系中实现代际传播,也唤醒和加深了“我”的双重饥饿。小说对饥饿类型的书写、对饥饿本质的追问和对情感抚慰的寻觅具有启发性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2020-05-21

  • 叶兆言与苏童等作家作品推出土耳其文版
    、叶兆言、苏童、鲁敏作品的土耳其文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译林社社长葛庆文首先介绍了该项目的情况,并阐释了译林“走出去”的工作理念和举措。据介绍,该项目历时四年,呈现八部力作:《在细雨中呼喊》(余华)、《花影》(叶兆言)、《别人的爱情》(叶兆言)、《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叶兆言)、《另一种妇女生活》(苏童)、《六人晚餐》(鲁敏)、《墙上的父亲》(鲁敏)、《此情无法投递》(鲁敏)。对这套书的出版,出版社方面表示,2016年初,土耳其卡努特国际出版公司的社长克齐泽

    文学教育 2019年11期2019-11-26

  • 消失的父亲
    -21-0-03鲁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基本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一是早逝,二是出轨。她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风格相近却不雷同的父亲,《白围脖》与《墙上的父亲》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通过讲述父亲的故事,讲述自己;通过审视父亲,进行自我审视;通过分析父亲,进行自我的精神分析。”[1]一、父亲形象原型“消失的父亲”是鲁敏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类人物形象,《戒指》、《白围脖》、《墙上的父亲》、《逝者的恩泽》等多篇小说中均有一位正值壮年却猝然离世的父亲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鲁敏:如何成为小说家?
    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鲁敏以自身创作体会为切入点,全面阐释“如何成为小说家”,带给现场观众醍醐灌顶的小说创作新思维、新境界。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鲁迅文学院部分学员、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300余人现场聆听。讲座由杜东彦主持。鲁敏,70后,当代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98年开始小说写作。已出版《奔月》、《六人晚餐》、《九种忧伤》《荷尔蒙夜谈》、《墙上

    中关村 2019年8期2019-08-26

  • 鲁敏:我与写作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简洁在对鲁敏的简介中,往往跟着的第一个描述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她在2010年获得这个奖项时,距她2005年10月从邮局辞职不过五年的时间——在邮局工作的第15年,在她33岁时决定彻底进入写作这个行当。在此之后,她又相继获得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重要奖项。作为一个不到40岁就获得重量级文学奖项的作家,鲁敏回忆起自己得鲁迅文学奖的时候,“虽然得奖时看起来比较年轻,但于我本人的写作经历来说,也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默默无闻的数量和质量的积累,外界的判断和作者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9年4期2019-05-06

  • 太虚宫
    子的《道德经》,鲁敏给他讲过,所以他只在门下稍一停留,便穿门而入。迎面是一片开阔地,开阔地的中央矗立着一幅巨大的黑理石材质的雕像:长春子西行记。这个故事鲁敏也给他说过,所以路可新仍然没有驻足,而是架起双拐紧走几步,绕过雕像,他就看见了湖后那群错落巍峨的灰色道观。道观的四周长满了参天的古木,虽是深秋,却仍枝叶繁茂,巨大的树冠掩住了观顶的青砖绿瓦,也遮住了原本就已微弱的光亮,通往道观的路面上显得阴暗且萧瑟。路可新不由得放慢脚步,他嗅到空气中飘荡着一股香气,路可

    辽河 2019年1期2019-04-01

  • 魏微与鲁敏小说叙事比较
    内容摘要:魏微和鲁敏,都是江苏籍的70后作家的中坚力量,她们都热爱写作,在创作上都成绩不俗。但是,她们的小说的叙事风格却又显著不同,各有千秋。魏微在创作上迥异于书写情欲与物质的特征,叙述从成长到漂泊的主题,漂泊中情感的疼痛和困惑、迷失,以及旧时光的美好与伤痛。鲁敏,以她的东坝系列小说令人瞩目,她对人性之善、对一种温暖诚挚的生活作出了大胆的、颇具说服力的书写。同时,她对城市地带喧嚣浮世中的幽微经验和零散的、难以确认的价值,作了富于想象力的表达。魏微和鲁敏小说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2期2018-11-29

  • 魏微与鲁敏小说叙事比较
    为穷带来的自卑。鲁敏小说主题第一是都市的无爱与无奈,《白围脖》中,忆宁与田刚的婚姻已经到了“昨天看电视时,忆宁的腿无意中搁到王刚的腿上,后者马上亳无掩饰地用手推开”[2]的地步;《转瞬即逝》中田荷识时务地以“速配秀”的方式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六岁、事业有成的钱永宏,而初入机关的林海也已经将“各方面的轻重缓急拎得很清”;即使是《我是飞鸟我是箭》中处于恋人状态的艺术青年“我”与“小珂”也只是默契地“维持着亲密状态又不疯狂投入”的关系。但这些在现定的婚姻或恋爱关系中

    文学教育 2018年35期2018-11-28

  • 最大的变革和最小的反应 ——由鲁敏《奔月》兼及其他
    来有点蠢的行为?鲁敏几乎是立即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在第二章她就明确地告诉读者,小六并没有死,她是借助这样一个事故实施了蓄谋已久的一次“逃离”:小六简单地考虑了一下,随即最大限度地拉开双肩包的拉链,粗手粗脚地从里头翻捞出她常年随身带着的一只小蓝包……然后紧跑几步,掷铁饼般牵动腰臀使劲儿轮圆手臂,顺着一个处心积虑的弧线,双肩包飘入半空……管它呢,啊哈,别了。这真是一个漂亮的抛掷!鲁敏从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她并非仅仅要讲述一个关于“爱与死”的通俗故事,不是,她

    当代作家评论 2018年6期2018-11-12

  • 以“逃离”抵达经验深处 ——论鲁敏《奔月》兼及“70后”写作
    ◎李 强鲁敏的《奔月》讲的是都市女性小六在一次车祸之后逃离了原来的生活,最后又回归的故事。在鲁敏的多数小说里,“逃离”实际上是深度介入现实,重新发现生活的方法。在中外小说中,“逃离”的命题能够揭示现代人的复杂生存境遇,也是审美现代性的呈现方式。鲁敏则将这些复杂的资源转化成了可以抵达一代人的经验深处的可靠路径。她对乡土小说传统的有意“逃离”,对个人经验的不懈发掘,对思考现在“70后”作家的创作,有着重要启发意义。一、作为方法的“逃离”对“逃离”主题的深度开掘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6期2018-11-12

  • 舍身迎向不知所踪的旅程 ——对鲁敏中短篇创作脉络的一种理解
    金 理一在鲁敏的中短篇中,《取景器》是广受关注的作品。作家自述该篇“表达我对‘爱’的理解,对各种情境或关系的思考与理解,诸如‘爱’的存在样式与可能性,‘爱’的无疾而终,‘爱’的虚无与归零,对所爱的诀别与告白”。评论家的意见似乎都被上述作家的自我说法所笼罩。我想冒着被鲁敏讥讽为“正当的外部势力”的风险,重读《取景器》。一来不想重复同一种阐释;二来诚如雪莱所说“流传世间的最灿烂的诗也恐怕不过是诗人原来构想的一个微弱的影子而已”,我尝试通过“影子”来敞亮其“原来

    当代作家评论 2018年6期2018-11-12

  • 路径选择·经验边界·精神胜利法 ——关于鲁敏长篇小说《奔月》
    》封底,印有作者鲁敏写的一段话:“最近写的几篇作品中,我对肉体本能的暴动有种特别热衷的欢呼……我正想以这样的方式,对身体的六十万亿细胞表达迟到的尊重与重视。这些,不见得正确,更谈不上深刻,说局限或也差不离。这只是事实,我最近真的就是这么理解和看待世界的。”而在另一篇有关《荷尔蒙夜谈》的创作谈里,鲁敏更是坦言“我接连抵押上了好几篇小说,不排除还会继续,以成为其(荷尔蒙)无条件的背书者”。对于《奔月》的阐释,《荷尔蒙夜谈》或许是不错的开启方式。诚如鲁敏自述,《

    长江文艺评论 2018年3期2018-11-12

  • 鲁敏,在嘈杂的世界传递安静力量
    陆艾涢鲁敏,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写作20年,出版作品20部,获得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我们实践着也见证着,文学在以貌似弱小和无形的方式,在嘈杂的狂飙的世界中耐心传递着安静的力量。1998年,一个秋日黄昏,25岁的鲁敏即将下班,她像往常一样,从南京邮政大楼十七层的办公室窗户望出去,小半个南京城尽收眼底,城市上空风起云涌,阴云笼罩的地面上,则是无数看不见脸庞的头顶,人们像奔流不息的水在街道上起伏、涌动……鲁敏一下被击中了,她

    莫愁·时代人物 2018年7期2018-09-12

  • 鲁敏,在嘈杂的世界传递安静力量
    本刊记者 陆艾涢鲁敏,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写作20年,出版作品20部,获得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鲁敏1998年,一个秋日黄昏,25岁的鲁敏即将下班,她像往常一样,从南京邮政大楼十七层的办公室窗户望出去,小半个南京城尽收眼底,城市上空风起云涌,阴云笼罩的地面上,则是无数看不见脸庞的头顶,人们像奔流不息的水在街道上起伏、涌动……鲁敏一下被击中了,她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情和故事,每个人都有一团影子那样黑乎乎的秘密。她迫切

    莫愁 2018年20期2018-07-19

  • “逃离”症候及其诊疗 ——读鲁敏的长篇小说《奔月》
    天津 刘卫东鲁敏新作《奔月》关注的是日益噬心的问题:“你是否过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如果不是,你该怎么办?这与其说是个人对自我精神的主动审理,不如说是现代人被时代催生的必然症候。对于作家来说,这是一个带有自虐性的选题,很少有人能从中获得“快感”。鲁敏此前的作品已经不断接触这个问题,终于在《奔月》中爆发。鲁敏是个偏执的作家,越是艰难越要挑战,绝不讨巧。应该说,上述问题是现代人普遍遇到的,带有“我们”的普遍性,而如何解决,则各有不同。鲁敏以自己的方式,给出

    名作欣赏 2018年31期2018-07-13

  • 俗世欢愉与戏剧化变异
    课这次特别请到了鲁敏。她最近出了一本我个人认为特别好的小说集——《荷尔蒙夜谈》,里面的故事很有趣,今天的讨论就主要围绕这本书。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出席活动的朋友。鲁敏,著名作家,今天的研讨对象。她旁边是乔叶,著名作家。然后是十月文艺出版社的韩敬群老师,章德宁老师、胡晓舟老师和陈玉成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徐刚,中国人民大学梁鸿老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华积老师,鲁迅文学院李蔚超老师,中国作协创研部李壮,中国人民大学赵天成博士,北京大

    西湖 2018年4期2018-04-12

  • 作家鲁敏:中年“出格”
    李行写作是作家鲁敏对抗虚妄的一种方式,当年把她从枯燥的邮局工作中拯救出来,如今,她更愿意“以小说之虚妄抵抗生活之虚妄”。她企图收藏人心与人性,观看人的攀升与跌落,并把一切纳入文学长篇新作《奔月》出版之后,作家鲁敏去清华大学演讲,演讲题目原定为:我以虚妄为业。有学生反映题目太灰色,遂改为:虚构花朵,人间颜色——鲁敏创作分享会。改了6稿的《奔月》出版后,登上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图书评论协会等各大好书排行榜。故事的主线是一位城市中产企图逃离虚妄生活的尝试与失败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5期2018-02-09

  • 鲁敏的“繁荣型饥饿”及救赎
    生的一种饥饿感。鲁敏在写作过程中开始关注到这一饥饿状态并试图寻找解决之法。二、饥饿类型小康时代的饥饿主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心,人们开始意识到物质泛滥的时代里,饥饿的形态已经从胃上升到头脑。这个时代的病态已经初现端倪,诚如林潇在诗中所写的:“他患病了,一种奇怪的病。走入琳琅满目的超市,竟然找不到一种可以充饥的食物。”2这种病症是时代进步的副作用,也是人类进化所必需经历的过程。在鲁敏笔下,她通过咀嚼母辈的饥饿,自己的饥饿,进一步到谈论这个时代的饥饿,使这种“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2018-01-29

  • 漫漫长路
    鲁敏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乐观强大的人,每一个与写作相关的夜晚,都是艰难的,结结巴巴的。这件事命中注定、永远达不到心满意足。但有时我也会这样想。第一:我们现在读到的所有不朽之作,其在诞生之初,一定也曾饱受折磨、满身的血水與泥泞,甚至命悬一线。第二:多少出色的令人悸动的作品,所得到的也只是黯淡的小簇光线,或者说,在通往经典化的路上,它们只是两侧的林阴大道,但它们所贡献的那种姿态与养分,某种意义上,更为尊贵,饱含文学之路的沧桑与世故。那就这样吧。漫漫长路,我算不上最

    长江文艺·好小说 2017年11期2017-11-14

  • 从叙事批评看《墙上的父亲》对人物暗疾揭示的完成程度
    的距离。关键词:鲁敏 《墙上的父亲》 叙事批评作为写作者的鲁敏,以中国现实生活百态为写作的主要题材进行了大量创作。她的作品大多触及了人物内心的痛苦,一部分主要内容为揭示暗疾,表现其强烈现实性;另一部分则用于表现没有暗疾的人物的善良。描绘人心处于健康时的人与人关系的美好。《墙上的父亲》属于前一种分类。一、企图揭示的暗疾年幼丧父谓之孤,妇女丧偶谓之寡。《墙上的父亲》讲述的是父亲车祸死后。一个寡母带着两个孤女面对生活的重压努力生存的故事。贫困是母女三人最大的敌人

    文教资料 2017年35期2017-09-25

  • 未知死,焉知生
    岳雯在鲁敏的小说里,我辨认出死亡。有时候,死亡被每个汉字、每个语词、每句话浓墨重彩地渲染着,声势浩大地宣誓着它对文本主题的所有权;有时候,它静静地趴在小说的空白处,像一个庞然巨兽,发出咻咻的气息;有时候,你以为摆脱了它,却在猝不及防的时候与它迎面相逢,并奇异地踏上了另外一条小路。可以说,死亡是鲁敏小说显在或潜在的主题、结构甚至信念。我有一种预感——如果不谈论死亡,我们可能对鲁敏一无所知。1死亡是在什么时候被意识到的?它是如何由一团薄雾般的思绪中并不分明的存

    南方文坛 2017年4期2017-09-22

  • 把她当妹妹
    忐忑,希望能听到鲁敏的名字。有她在,可去可不去的笔会我就觉得非去不可了。有一次会议最为典型:她原本打算去参加的,我听说她去就决定去了。后来她因事没去了,但听说我去就又想去,可不好意思再去跟主办方说。我知道后,厚着脸皮去跟主办方说了,就这么一波三折,我们终于一起參加了那个笔会。和她在一起,我们肆无忌惮地逛街、傻笑、玩闹、狂拍照,还肆无忌惮地聊天:聊小说、聊家人、聊读书、聊自己,所有的聊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最深层面,都是我们最无遮拦或者说遮拦最少的真心话。我们也

    爱你·健康读本 2017年2期2017-09-18

  • 不只肉身,更是灵魂
    短篇小说,勤勉的鲁敏不断地带给文坛惊喜与新鲜感。如果说此前她的笔墨一直游走在乡土图景或都市生活的世道艰辛与伦理纠葛中,那么2017年1月出版小说集《荷尔蒙夜谈》则预示着人到中年的她创作中的某种转向。在这部小说集中,她不再逡巡于纯粹的人物精神世界,而是迷恋上基于非理性的肉体本能的暴动。她仿佛拿起了显微镜,洞察的是身体的六十万亿细胞,是精神分析学派所谓的主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性欲。当然,她也不仅仅止步于身体的书写,而是像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中所言的:“身体有

    扬子江评论 2017年4期2017-09-09

  • 鲁敏的精神景深 ——《荷尔蒙夜谈》及其他
    北京 杨庆祥鲁敏的精神景深 ——《荷尔蒙夜谈》及其他北京 杨庆祥鲁敏的作品有一种亲切的亲和力,她几乎不炫技,但在朴实的叙述下面,又不时有惊心动魄的惊艳。鲁敏的风景属于这样一种:万水千山总关情,而那情,却藏在曲径通幽之处。只有那些心有灵犀的人,才可以发现这超越庸常的美。鲁敏 《荷尔蒙夜谈》 精神景深1在我家庭的阅读体系里,鲁敏一直处于极高的地位。原因在于我妻子还是我女朋友身份的时候就开始阅读鲁敏,并曾经向我鼎力推荐,她当时的推荐语是,有点沈从文的味道。其时我

    名作欣赏 2017年13期2017-07-22

  • “对听力不足的人,我必须粗声叫嚷” ——散说鲁敏的《荷尔蒙夜谈》
    叫嚷” ——散说鲁敏的《荷尔蒙夜谈》江苏 何平鲁敏的《荷尔蒙夜谈》一如她的《九种忧伤》,类似于一部“主题小说集”,每篇形成了复调的对话关系,在这种复调书写中,身体可以是美学的、医学的、象征的、被征用和收编的、被文化赋义的。怎样的“身体”到场,就会生成怎样的故事。鲁敏 《荷尔蒙夜谈》 身体美学《荷尔蒙夜谈》收录的小说有的在发表的时候就和鲁敏深入地交流过,比如我就曾经很喜欢发表于《文艺风赏》的《西天寺》,对发表于《收获》的《三人二足》也曾经激赏其肆意书写的“恋

    名作欣赏 2017年13期2017-07-22

  • 谈论的美学 ——评鲁敏的《荷尔蒙夜谈》
    论的美学 ——评鲁敏的《荷尔蒙夜谈》北京 岳雯鲁敏所书写的荷尔蒙,不是鲜活的、欢愉的,她不挑动你的感官,更不让你真的无条件承认身体的胜利;相反,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带着几分冷感,像一泊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翻江腾海的水域。鲁敏 《荷尔蒙夜谈》 美学鲁敏的中短篇小说近作结集为《荷尔蒙夜谈》,作者之意呼之欲出。似乎是为了让自己的意图更为显豁,鲁敏在封底特意有一段说明——“最近写的几篇作品中,我对肉体本能的暴动有种特别热衷的欢呼。《三人二足》《坠落美学》《万有引力》《

    名作欣赏 2017年13期2017-07-22

  • 鲁敏教授被推选为华东编协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新闻动态鲁敏教授被推选为华东编协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近日,华东地区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华东编协)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十届一次理事会在江苏省徐州隆重召开,来自华东地区六省一市高校科技期刊的25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审议了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组织情况报告、财务情况报告。鲁敏教授系《山东建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编委会副主任,被推选并聘任为华东地区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此次常务理事会的当选,将进一步加强我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4-02

  • “我喜欢来自偏冷国度或地域的作家”
    鲁敏,1973年生于江苏东台,短篇小说《伴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六人晚餐》获2012年度人民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博情书》、《方向盘》等,另有《白围脖》、《风月剪》、《逝者的恩泽》等。陈云昭:最近在读什么书?鲁敏:废名的《桥·桃园》,以前没认真读过,这次读发现我不大喜欢。他浸满爱与哀伤,但文风不够自然,是有姿态的、有点过头的文人感。德语剧作家彼得·汉德克的《无欲的悲歌》,他以创意剧本《骂观众》等闻名,但我更喜歡他的小说。还有《史记》,这是一直没

    读读书 2016年4期2017-03-27

  • 把她当妹妹
    忐忑,希望能听到鲁敏的名字。有她在,可去可不去的笔会我就觉得非去不可了。有一次会议最为典型:她原本打算去参加的,我听说她去就决定去了。后来她因事没去了,但听说我去就又想去,可不好意思再去跟主办方说。我知道后,厚着脸皮去跟主办方说了,就这么一波三折,我们终于一起参加了那个笔会。和她在一起,我们肆无忌惮地逛街、傻笑、玩闹、狂拍照,还肆无忌惮地聊天:聊小说、聊家人、聊读书、聊自己,所有的聊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最深层面,都是我们最无遮拦或者说遮拦最少的真心话。我们也

    爱你 2017年5期2017-02-23

  • 网上招亲
    玉拐鲁”的真名叫鲁敏,他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问“香香”为何失约?“香香”指责“玉拐鲁”不该隐瞒瘸子这个缺陷。鲁敏解释道:我用网名“玉拐鲁”,就已经告诉你是瘸子了。中国民间流传的“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不就是个瘸子吗?铁拐李神通广大,我玉拐鲁也是知识广博。既然你不看中我的内在,我们还是就此结束吧。李梦莲呆滞在显示屏前,脑子里一片乱哄哄。真没劲!花了这么久时间上网,结果得到了个肥皂泡。女儿姣姣下班回家。李梦莲想到为女儿白操了一番心思,不禁鼻子一酸,眼

    上海故事 2016年7期2016-07-06

  • 解读鲁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10000)解读鲁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张涵(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本文通过解读鲁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分析“父亲”这一文化原型是如何在小说环境中“被反抗”的,就“被反抗的父亲”进行审视与反思,展示父亲形象的独特审美意义与文化意义。鲁敏小说 父亲形象 审父长期以来“父亲”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大多时候是以掌权人的形象出现,他们或以威严压制整个家族,或以刚毅支撑族人,而颇受敬仰,比如陈忠实笔下的白嘉轩就属于被歌颂的父亲类型,他既是反对给爱

    文教资料 2016年14期2016-03-16

  • 鲁敏:一次不成功的“跳槽”
    张耘梅鲁敏:一次不成功的“跳槽”张耘梅在70后女作家中,鲁敏的小说尽管未曾篇篇赢得好评如潮,但是诚如评论家汪政所言,其作品“虽然没有大的波澜,也没有技巧上的花头,油米酱醋茶,就那么生活流地讲过去,却自有让人牵肠挂肚一路看下去的力量。”(《只要信,善就是真的》)例如2007年的《颠倒的时光》和《逝者的恩泽》以及2008年的《纸醉》和《墙上的父亲》等多部中篇小说,都充满了乡村的诗意,作者笔下的人物朴实、淳厚,胸怀磊落,个性鲜明,留给读者难忘的记忆。但是近读鲁

    文学自由谈 2016年1期2016-03-16

  • 个体困境的探究与揭示
    何言宏鲁敏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中出现的一位很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好评,也曾经被很多学者和批评家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做过讨论,我这里想关注的,是鲁敏笔下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作为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鲁敏的作品、在鲁敏为他们所设置的当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中,怎样生活与挣扎,复又具有深深的关联?在我所读过的关于当代中国的精神与生存的文学书写中,鲁敏的作品颇为独特,鲁敏的关切、鲁敏的叙事和鲁敏的精神立场,都与大家颇为不同,

    扬子江评论 2015年5期2015-10-20

  • 鲁敏之痛
    那个时刻,少年的鲁敏站在父亲身边,那个神一般的、只在春节光临的男性,她以全部的身心感受他。父亲。那是一个令她紧张的、无法理解的称呼。有一次,写到“春风和煦×××”,他问前来取对联的小个子男人,指着第四个字:“认得?”“不,怎么可能认识呢。”矮小的邻居高高兴兴地摇头。“你呢?”父亲问我。三年级的我紧张起来,父亲从来没问我的成绩,我考的许多一百分他从不知道,三好生等许多的荣誉……我常常感到分享的人很少。可是,这个字偏巧我不认识。父亲没作声,继续写,也不教我,邻

    扬子江评论 2015年5期2015-10-20

  • 情爱·窥视·话语 ———关于鲁敏都市书写的三个关键词
    话语 ———关于鲁敏都市书写的三个关键词◆ 张光芒 杨有楠鲁敏曾多次表达自己欲以“小说之虚妄”来抵抗“生活之虚妄”,这似乎是在表明,本性即为虚构或者天生就在撒谎的小说是虚妄的,另一方面,外表真实的生活其实亦是虚妄的,而鲁敏的写作就产生于两者的博弈之中。这种类似于“负负得正”的欲念是否已经实现,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但鲁敏创作文本及其话语流程所流露出的审美旨趣已然显示出,两种“虚妄”在剧烈的对抗中所产生和积聚的能量的确赋予了鲁敏巨大的创作热情。自1998年开始

    新文学评论 2015年4期2015-09-06

  • 鲁敏的“记忆”叙述和“70后”的文化语境
    ◆ 王 军鲁敏的“记忆”叙述和“70后”的文化语境◆ 王军集体记忆,是留存一个时代独特性的重要方式,类似的经历、情感和价值把一代人捆绑在一起,并塑造出他们的存在形态共同体。在文学领域,集体记忆是很多作家共有的思想资源和生活积累,正是在集体记忆的旗帜下,我们区分出了作家不同的代际和群体。但是,一个代、群的集体记忆,必须也只能通过个体来呈现,而个人的记忆和叙述,却与集体记忆形成了错位关系,它至少表现为两种不对称现象:首先,集体记忆不是由个人记忆按照简单的加总原

    新文学评论 2015年4期2015-09-06

  • 浅谈鲁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读鲁敏《墙上的父亲》
    10097)浅谈鲁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读鲁敏《墙上的父亲》陈倩(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本文通过对鲁敏小说中父亲形象的探究,从人物刻画方式、人物塑造与作家经历间的关联、人物塑造的时代背景等角度分析父亲形象所蕴含的个人、社会的影子,从个别形象的塑造揭露出处于迷茫和变革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的一般化社会暗疾。父亲形象70年代婚姻作家生平创作心理父亲形象的塑造贯穿于整个文学史,但是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推进,父亲形象的塑造涌现出与传统形象越来越不同的

    文教资料 2015年36期2015-03-21

  • 鲁敏小说创作“隔”形式的探究
    师范大学文学院)鲁敏小说创作“隔”形式的探究梁春婵(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70后”作家鲁敏在十五年的创作过程中一直探究永无定式的写作手法,鲁敏提出以“隔”的写作方式处理当下的写作素材,并在其东坝系列以及都市系列中以时间间隔、小切入点新视角间隔方式介入文本,带给读者“隔岸观火”的全新情感体验,更有力地挖掘了人性褶皱下的灰暗与明亮。间隔效应 时空隔离 切入视角 人性深处鲁敏,江苏东台当代女作家。目前是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自1998年发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3期2014-12-12

  • 《爱战无赢》恋母情结原因探析
    无赢》是江苏作家鲁敏的长篇小说,此篇小说通过描述母子情错的四人情感游戏揭示批判社会现象中的人性暗疾,而在纠结错乱的各种暗疾书写中,王宣与其母亲姚一红之间的恋母情结往往被掩盖在病态人性的大症结之下。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恋母情结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解析王宣对母亲隐秘情感产生的原因。关键词:鲁敏 《爱战无赢》 恋母情结自20世纪20年代初弗洛伊德学说被翻译并引进中国以来,运用其精神分析理论批评剖析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无论中外古今,文学作品在精神分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0期2014-11-22

  • 鲁敏的长篇小说创作 ——以《六人晚餐》为例
    纪70年代生作家鲁敏的中短篇小说是引人注目的,无论是诸如《镜中姐妹》《方向盘》《白围脖》《小径分叉的死亡》等一批以市井生存及伪中产者苦闷为主题的小说,还是诸如《思无邪》《离歌》《风月剪》《逝者的恩泽》《纸醉》等以乡野东坝为背景、亦是为主角的小说,以及诸如《暗疾》《伴宴》《铁血信鸽》《惹尘埃》等凸显城市“暗疾”的小说,均不断给读者和评论者带来惊喜。然而,鲁敏的长篇小说是相对沉寂且是屈指可数的,从长篇小说处女作《戒指》开始,她创作的《爱战无赢》《博情书》《机关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04

  • 疾病、伦理与宿命——论鲁敏的《六人晚餐》
    真《六人晚餐》是鲁敏潜心三年奉献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两个单亲家庭六个人的平凡故事,他们曾经相互靠近,每周三两家父母秘密约会一次,每周六两家六人共同享受一次丰盛的晚餐。然而这种非同寻常的关系在两年后中断,从此六个人开始了各自艰难的人生,他们偶然同行,却必然离散,藕断丝连的复杂感情使他们疲劳地挣扎于彼此的世界而无法逃遁。“爱的能力在鲁敏的小说中一直是判断人的本性的一个指标”①,《六人晚餐》中爱依然是鲁敏所着重描绘的主题,在这部小说中,因爱的匮乏六人

    扬子江评论 2012年6期2012-08-15

  • 鲁敏:我得忘掉原有的技艺
    鲁迅文学奖之后,鲁敏说,她要在“东坝故事”的叙述上按下暂停键了。真的按下了暂停键吗?是的,在《超人中国造》、《正午的美德》、《墙上的父亲》、《男人是水,女人是油》等作品中,她由东坝走向了都市,从小说中的玄武湖、紫金山,隐约可见南京或中国当下城市的“暗疾”。但是,恍惚真的只暂停了一下,她又接续了在东坝早已形成且根深蒂固的风格,惯性前移。她发掘和建树“邮票大小的故乡”时所用的笔力,在新作《六人晚餐》里留下了同样的印迹:一双敏锐的善于把握时代的眼睛,一颗善良宽厚

    文学自由谈 2012年6期2012-03-20

  • 鲁敏:用最好的时光伺奉文学
    波第一次见到作家鲁敏是在2006年,台湾畅销书作家九把刀在南京先锋书店举办新书研讨会,鲁敏是受邀参会的本地作家之一,我至今还记得发言时她谦和的笑容。几年过去了,前阵子和她提及此事,发现那谦和的笑容依旧。25岁那年,一个“平淡而致命的黄昏”,在南京城北一幢三十层的高楼上,鲁敏写下了平生第一篇小说,并从此决意“以小说之虚妄来抵抗生活之虚妄”。在13年的时间里,她以惊人的高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有长篇小说五部、中短篇小说集四部,以强劲的写作实力成为近年

    市场周刊 2011年6期2011-09-06

  • 暗疾:精神上的一种残蚀——论鲁敏的《博情书》等
    态与异化的方法。鲁敏以一种非常冷静而又客观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图景,看起来亲切自然,但我们从作者时常跳出来大发的议论中,可以时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那份不安与急于向读者传达信息的迫切。一、现代文明:物质与精神的倒错现代文明是一个大而笼统的概念,通常来讲,人们一想到现代文明头脑中似乎自然地就会浮现各种丰富的物质生活,如霓虹灯、广告牌等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符号。而究竟何为现代,这却是一个模糊而又繁杂的问题。如按福柯的理解将“现代”看作一种 “态度”的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8-15

  • 鲁敏:持取景器者
    张 莉在我眼里,鲁敏是一位获得了特殊的“取景器”的书写者,称她为“持取景器者”大约是不错的——她使生活中细微不可察的人和事成为可书写与可思索,使其成为书写的“风景”。读她的小说,你会感受到一种没来由的兴致,她对人和事的热情会感召你——鲁敏有特别的调动能力。这可能因为她对自己的人物有情感,而大多数时候她又是善意的、理解的。她不像上世纪六十年代小说家那样对世界抱有明显的敌意与对抗,她与世界的关系是和解的、协商的,即使不满意,她也是温婉表达,绝不口出妄言。她尽最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26期2009-07-01

  • 鲁敏小说论
    王彬彬内容提要鲁敏的相当一部分小说,在叙述上十分用心、讲究,能够以鲜活、灵动的口语,精细地描绘事物。鲁敏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小说以城市为背景,揭示人们精神上的“暗疾”,这类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另一类小说则往往以苏北乡镇为背景,表现没有“暗疾”的人是如何善良;当人们都没有“暗疾”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美好。这一类小说其实具有强烈的传奇性。这类以“东坝”为背景的小说,往往叙述得更有神韵。这类小说有时叙述的是“荒诞不经”的故事。如果没有叙述上的精心、精

    文学评论 2009年3期2009-06-11

  • 悠悠天宇旷 切切故乡情
    岁的少年”。作家鲁敏也不例外,在她的“东坝系列”小说中,她以故乡东台为原型,虚构了“东坝”这一舞台,上演了各种人物与故事,用艺术的方式呈现着对传统与乡土的多重理解,带给读者丰富的意蕴与思考。“东坝”作为江苏盐城东台的艺名,既是鲁敏的现实故乡,又是她精神上的故土,是“虚构的理想之地,最为沉湎的乡土之所”。“在那里”,有她“一切关于人世间的记忆”。小说《纸醉》叙写的是东坝哑女开音与大元小元兄弟二人的旧式情感故事。故事简单而传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沈从文先生的《边

    山花 2009年10期20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