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敏,1998年开始小说写作。已出版作品《奔月》《六人晚餐》《梦境收割者》《虚构家族》《荷尔蒙夜谈》《墙上的父亲》《取景器》等三十余部。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郁达夫文学奖、《中国作家》奖、中国小说双年奖、《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原创奖、“2007年度青年作家奖”,入选“《人民文学》未来大家TOP20”、台湾联合文学华文小说界“20 under 40”等。有作品译为德、法、日、俄、英、西班牙、意大利、阿拉伯、土耳其文等。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居南京。
鲁敏是当代文坛知名度颇高的青年作家,出版过长、中、短篇小说若干,其作品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等国内外多种奖项,小说《六人晚餐》还被拍成了电影。
我在青春杂志社供职时,曾发过她的短篇小说,通篇的唯美气息直扑人眼。后来她调到南京市文联作协工作,我们虽同在文联系统,却不是一个单位,除了开会搞活动,见面机会极少。再后来,她到江苏省作协任职,偶尔见面还是每年例行一次的理事会,她是副主席坐主席台,我在台下“需仰视才见”。
鲁敏年轻又创作力旺盛,各种报刊常见她的芳名,她的作品我读了不少,直感才气袭人。有次坐地铁去上班,持一本《小说月报》读鲁敏的小说《惹尘埃》,地铁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我靠着扶手眼睛不离《惹尘埃》,直到下地铁仍没有看完,进了办公室继续看。
我与鲁敏曾一起参加一个创作会议,晚上住同一个房间。鲁敏一直侧卧床上看书,待我睡醒一觉,她仍在看着,我打量了一眼时间已是凌晨3点,提醒她该睡觉了,她像未听见,仍凝神看书。她抓紧一切时间阅读,让自己的文学思维总活跃在一个新鲜的高度。当我读完她的散文《以父之名》时,对她的批判勇气由衷钦佩,按我们约定俗成的理念,每个成长中的人对家庭和父母必抱有感恩之情,这使我们写出了大量心灵鸡汤式的平庸文章,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一样的,也会有难言之隐。鲁敏敢于揭开父辈对她心灵成长过程中造成的伤痛,她是勇敢又标新立异的。优秀的作家就是要揭示生活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人性和人生。
近几年,鲁敏发表了许多读书随笔,这些文章颇具深度和新意,每看到一篇我都欣喜不已,还在朋友圈分享过。她把散文和评论揉在一起又间杂着可读的故事介绍,加上她语言创造性的魅力,让人想一口气读下去。都说现在时兴跨界发展,鲁敏真是跨界发展了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鲁敏就不写小说了,写小说仍可能是她的本行,如散文随笔一样写得“一石激起千层浪”。
去年深秋,鲁敏在南京某书店做图书分享会,我欣然前往,在见到她之前先购了她新出版的三本书《时间望着我》《虚构家族》《路人甲或小说家》,待她来时签名。
分享会后,我带着三本书上地铁,坐下后立即翻开鲁敏的书,我读的就是那篇《以父之名》。一个身材高大的小伙子始终站在我身后看,我并不知晓,当我翻页时,他竟情不自禁“哦”了一声,我猛抬头发现他欲罢不能的目光,于是急忙把那页又翻回去,直到他读完。或许小伙子心中也有成长的情结吧,小伙子下车时,向我点头微笑,说了声谢谢。我把书举起来让他看清楚封面的书名,因为我知道他谢的是《时间望着我》这本书。
回到家,我快速阅读,《虚构家族》几乎让我一夜未眠,18篇异质感阅读札记,让我大开读书之眼界。在《虚构家族》的基础上,鲁敏创作的《虚构与非虚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荣获第七届上海《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正如她所言:“阅读即是宁静与自由——这样的宣言也许显得绝对吧,但我不想回避这种偏颇,我一向把精神上的丰满、流量充沛视为生活的最高级。”
雪静:本名高晶,中国作家協会会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曾荣获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及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奖、金陵文学奖等。
编辑 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