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乐

  • 清代江西琴乐发展三阶段
    域文化。 而江西琴乐文化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宋代时出现了 “江西谱” 这一琴派,影响广泛。 到了明代, 江西的琴乐发展鼎盛, 出现了许多文人琴家及藩王琴家, 他们在琴学方面的成果丰硕,这一切都为清代江西琴乐奠定了坚实基础。一、 初步发展期明清之际国家战乱不断, 动荡不安, 人们流离失所。 清朝政权稳固后, 随着明末商品经济的萌芽, 清初期的经济逐步发展。 国内形势逐渐稳定后, 城市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 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清初,

    轻音乐 2024年1期2024-04-15

  • “琴僧”对琴学思想发展影响述略*
    早在唐代就有从事琴乐活动的僧人的记录,但在传统的琴学思想中,琴人群体长期对佛教及“出家二众”(主要指“琴僧”)持明确排斥态度,如田芝翁《太古遗音》有云:“琴本中国贤人君子养性修身之乐,非蛮貊之邦而有也,故丧门不宜于琴。”[2]84-86但从琴学思想发展史来看,佛教思想一直以来都对琴学思想有所渗透,可见“琴”“佛教”与“僧”之关系源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关于古代琴僧的历史述略,司冰琳在其《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一文中已有清晰的论述[3]15-17,本文

    大众文艺 2023年18期2023-10-13

  • 古琴音乐自娱传统的生态美学阐释①
    在意识的张扬,对琴乐进行生态审美的解读就与当今生态美学理论的启发有关。中国儒、释、道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审美思想,这些思想为生态美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美学理论也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原生文化色彩的美学理论,这也是何以将其与古琴音乐传统相关联的原因。立足生态美学的基本理念来看,自娱性传统中的琴乐体现出一种基于生命整体实践的生态化存在方式,而非以作品为实体的抽象的客体化存在方式。与此相应,人琴关系也并非是一种单向度的主客体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3年2期2023-09-05

  • 研究气与琴乐相关问题的几点缘故(下)
    文化和精神内涵。琴乐演奏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一部分,它受到了各个时期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它又“回授”整个艺术传统,给中国传统美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必须认识到,琴乐演奏艺术与中国古典美学、当代传统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周易·系辞上》云:“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正如陇菲所言:“中国先哲早已觉悟:旁通,旁求,必须触其类形,循其象形,会其意形,想其虚形,必须以类形、象形、意形、虚形为其标的。”音乐根植于文化中,所以音乐与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乐器 2023年7期2023-08-07

  • 论古琴音乐之“淡美”①
    论层面,并没有对琴乐演奏美学和演奏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淡”的文艺美学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浮沉,唯独在古琴音乐美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却从未改变过。自古以来,琴人倾心于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在悠远冲淡的琴音中表达淡泊宁静之心意,塑造理想的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随着“淡”的审美内涵的不断延伸和古琴演奏论的兴起,琴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从“淡”的美学思想转向“淡美”的生成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古琴演奏美学的发展。三、古琴音乐之“淡”及其生成方式徐上瀛在《溪山琴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3年2期2023-07-11

  • 研究气与琴乐相关问题的几点缘故(上)
    密学之中。那么,琴乐就是其一,因此,气也是阐释琴乐的一个问题。在中国,历代的哲学家无一不谈“气”。中国艺术家们向来喜欢活泼的艺术,死气沉沉的艺术必然受到他们的排斥。琴乐要体现气韵生动,这是琴家毕生所追求的。琴乐要表现生气,而非死气;要表现清气,而非浊气;要表现正气,而非邪气。那么,气,它到底是什么(What)?它为什么可以成为琴乐的灵魂(Why)?它是如何影响琴乐的(How)?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解答的。近代,西学东渐对中学构成了实质性的挑战。中国人似乎放弃了

    乐器 2023年6期2023-07-10

  • 北宋理学思潮下的琴论探究
    行规定,由此给予琴乐的内涵以合理的道德界定,以逻辑、系统的方式为琴完成教化功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最终和理学的指向一致,成就理想的道德人格境界。首先,朱长文认为琴乐“出于情”,“情发于中”,肯定情的已发状态,并对情进行规定。在《琴史》中,他说“情发于中,声发于指,表里均也”,将“情”与未发的“中”进行区别,并且,情可以“宣”“移”“寓”,达到传达的效果,也是已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他对情的类别进行讨论,“音之生,本于人情而已矣。夫遇世之治,则安以乐;逢政之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4-27

  • 广陵琴派的历史沿革与艺术特征
    与同道切磋为主的琴乐活动方式,为琴人交流琴艺、共享经验创设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机制,也为广陵琴派的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孙绍陶最为杰出的两位学生,即第十代传人刘少椿与张子谦,几乎成为现代琴史上广陵琴派的化身,从他们的身上可以见证琴派的繁盛与复兴。刘少椿年近三十才正式拜师学琴,弹琴时能够巧用气息,琴艺指法细腻、吟猱分明,音色跌宕多变,刚柔相济,深受广大古琴学者推崇。与刘少椿先生的“守正”相对比,张子谦先生的“新变”则厥功之伟。张子谦于十三岁时正式拜师孙绍陶学习

    乐器 2023年1期2023-03-05

  • 主情尚趣 技道合一 ——明代琴乐艺术美学思想的当代观照
    ,反对“师物”。琴乐艺术的审美思想不免受其影响,开始尤为注重自然、本真的精神体验。一、主情尚趣,由乎自然——重视审美愉悦明代,琴乐流派繁荣,普及广泛,产生了许多异彩纷呈的琴乐美学思想。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李贽的“发于情性,由乎自然”,萧鸾的“以迹会神、以声致趣”,严徵的“琴之妙,不尽在文而在声”以及杨明的“和人心、乐其趣”等审美思想,均从不同层面论述了琴乐“主情”的音乐美学思想。首先,李贽提出“发于情性,由乎自然”的审美观点。他在《征途与共后语》中认为学

    轻音乐 2022年9期2022-12-29

  • 《溪山琴况》琴乐审美之“大雅”及其溯源
    乐美学文献来看,琴乐的雅俗观念由来已久。明末清初虞山琴派的代表人物徐上瀛(号青山)所著《溪山琴况》被后世认为是古琴演奏美学集大成之作,黜俗归雅是贯穿其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基本原则。其所倡导的“大雅”之音带有复古主义的审美倾向,体现了对时代思潮影响下琴坛风气的思考和判断,以及对前辈琴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追慕和指向着自孔子时代而来的“空谷之响”。1 明末艺术审美的雅俗之辨明代美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是以李贽等人为代表的任心美学[1]。李贽突破儒家礼教思想的束缚,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7期2022-12-06

  • 虞山琴家吴景略古琴艺术研究*
    照、以锐意进取的琴乐实践为依托,在琴乐演奏、打谱创曲、琴器改良、琴学研究等方面,为我国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形成了融时代性、独创性、辩证性于一体的“吴氏”琴乐特质。吴景略(1907—1987),名韬,字景略,晚号缦叟,江苏常熟人。作为明清之际最具影响的古琴流派——虞山琴派于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琴家吴景略以其深厚的江南民间音乐为根基、以兼容并蓄的琴学思想为观照、以锐意进取的琴乐实践为依托,在琴乐演奏、打谱创曲、琴器改良、琴学研

    艺术品鉴 2022年20期2022-11-16

  • 琴乐之“情”的当代阐释与建构①
    情”是指听者受到琴乐之“情”影响后的表现。查文理解的“移情”可以从心理学研究成果中找到依据。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听者来说,音乐不仅可以诱发简单的基本情绪,还可以诱发复杂的情绪。值得补充的是,尽管音乐的结构运动方式与人类情绪变化存在相似性,但二者毕竟是不同质的,音乐可能无法表现人类情绪的所有类型。”但诸如《听颖师弹琴》中描述的悲伤情绪属于人类基本情绪,音乐完全能够表现这种情绪。通过演奏琴曲诱发出听者的情绪,就是查阜西所理解的“移情”。而当代古琴艺术的传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2年3期2022-09-28

  • 古琴无俗韵 ——论唐诗中的琴诗
    诗从侧面展现唐代琴乐的演奏风格和审美意识的趋势。通过琴诗我们可以窥探唐代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生活,也为我们研究音乐史提供翔实的文字资料。本文以唐诗中的琴诗为研究对象,对唐代琴诗中所记载的琴乐资料简单梳理,以求进一步了解唐代琴乐的发展。一、“琴”之界说《新论·琴道》载:“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古人圣贤玩琴以养心。”从远古时期到唐代,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唐朝出现“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等繁荣昌盛的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发展,思想开明,多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为多元丰富的

    艺术品鉴 2022年17期2022-07-05

  • 惠音遗响 共扶大雅之轮
    心境,通过个人对琴乐流动的乐感,即兴创造出一段抒怀的音乐瞬间,其中蕴含着三两知音好友雅聚之愉,因而即兴演奏在古琴雅集中算是屡见不鲜,但在“琴会龙华”如此大型的音乐会中却并不多见。音乐会第七首曲目是巫娜的即兴版《酒狂》,此曲通过对原曲主题的变奏,展现了演奏家个人理解下的酣歌醉态。“酒狂”并非一具无感的躯壳,相反,“酒狂”懂得了通感之道,因此音乐的表达是沉静而稳重的。通过这首作品,我们不仅能看到演奏家的个人思想与风格,也能体会出即兴演奏带给听众的新颖感受。琴瑟

    音乐生活 2022年4期2022-06-14

  • 徽州琴乐发展述论
    化内涵。针对徽州琴乐的研究,目前学界已有成果主要是在对历代古琴遗产资料整理中涉及徽州琴人琴谱的部分,以及对徽州文人琴家琴律思想的专门研究。民国琴家查阜西曾对古琴遗产资料进行较为系统的编辑整理,其中《历代琴人传》以“人传”形式记琴史,收载了自先秦到民国的相关琴人琴事[1]。当代琴家刘承华等人著有《江南文化中的古琴艺术——江苏地区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介绍了江苏地区三大琴派的兴替,其中在金陵琴派的形成发展中涉及了徽州琴人的琴歌贡献[2]。但是以徽州琴家为对象的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7

  • 从“古雅”到“无弦”:历史语境中苏轼琴学思想的变迁
    他在谪居黄州时为琴乐《瑶池燕》填新词以表达“闺怨”之情,却在《听僧昭素琴》中强调琴乐“至和”“至平”的审美特性;他追求古琴演奏的“指法之妙”(《文与可琴铭》),却屡次三番作应和陶渊明的诗词,表达自己对无弦曲意的向往。上述矛盾,仅从苏轼音乐美学角度考量,显得错综复杂,很难找到强有力的阐释方案。近年来,宋代音乐史研究出现了以“新史学”为范式的崭新思路。在方法论上,诚如余英时先生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中所强调的,要采取“政治史与文化史交互为用的研究方法”,将个人的

    美育学刊 2022年6期2022-03-07

  • 清初庄臻凤及其《琴学心声谐谱》研究
    广集古曲,并进行琴乐创作,所编纂的《琴学心声谐谱》对清代琴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有关庄臻凤及其琴谱并不为学界所关注。有鉴于此,本文将对庄臻凤的生平和交游,《琴学心声谐谱》的成书、指法特征、琴乐创作等进行探讨与分析。一、庄臻凤的生平和交游(一)生平庄臻凤,字蝶庵,一字羽存①此字并不常用。《琴学心声谐谱》卷下《听琴诗》部分韩畕诗序记“蝶庵,一字羽存”。见《琴曲集成》第12册,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129页。,三山(今扬州)人。他自称庄子后人,

    中国音乐 2022年1期2022-02-25

  • 琴乐之“意趣”及其历史形成
    皆说明了“意”在琴乐演奏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何为“意”?《说文解字》曰:“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琴乐之“意”是审美主体的主观精神“心”从审美客体的“音”中获得的感受。从古琴发展的历史来看,琴乐之“意”的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先秦两汉时期,琴人受儒家礼乐教化思想的影响,认为弹琴当“立象以尽意”。通过歌颂圣君、忠臣、贤士“合乎礼”的事迹和高尚的品德,一方面要求统治者向伏羲、神农、舜帝等上古圣王学习,臻于“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表率天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1年3期2021-12-05

  • 清代琴乐游艺传统研究①
    艺。社会学视角下琴乐游艺传统研究,其所指为物理意义上的移动,即指琴人四处游历,从事古琴艺术活动;而非精神上的“神游”或“心游”。梳理琴学文献发现,历史上很多著名琴家均有游艺经历。例如南宋琴家徐天民,曾做过国史实录院校勘官等。辞官后他游艺至杭州做了名士杨缵的门下清客,与南宋著名琴家毛敏仲共订《紫霞洞谱》,以琴为乐。可见,对于琴家而言,游艺既是一种生活需要,更是一种“远游求道,适彼乐土”的精神诉求。清代琴家的游艺生活更为普遍,清代文献记录下的重要琴家几乎都有游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1年4期2021-12-01

  • 浅析中国古琴技法及教学研究
    长,这众多传承的琴乐文化中,浙派琴乐由于其自身固有的文化特色以及丰厚文学底蕴,经过了时间的见证以及历史的沉淀,借助一系列文学书籍以及民间艺人的口耳相传,可以了解到历代琴学都是通过师徒之间以及曲谱进行学习,并在历史中沉淀,在古代得到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关注以及欣赏,琴乐所含有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感染力早已超越了琴乐艺术的本身,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特点从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适当的文化思想以及教育理念,让传统的琴乐教育观念为学生学习做好铺垫,以下就对民间古琴文化学习以及流传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3期2021-11-27

  • 中国音乐有“大分野”吗?
    ,p. 430.琴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之间的断裂,也完全可以称得上“大分野”,不过这是一种非常不同的“大分野”。戈尔和基维所谓的那种“大分野”,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断裂,是历时的;琴乐与其他音乐的“大分野”,是雅乐与俗乐之间的断裂,是共时的。历时的“大分野”发生之后,现代就取代了传统。共时的“大分野”发生之后,雅乐并没有取代俗乐,二者可以同时存在,相安无事。在高罗佩看来,中国音乐中的这种共时的“大分野”是古已有之,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高罗佩提到

    音乐研究 2021年2期2021-11-26

  • 论两汉琴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73061)两汉琴乐发达,琴家辈出,琴论增多,在民俗色彩浓厚的汉画乐舞画像上刻画有大量古琴图像。在汉代,琴的表现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姿态,既有大气磅礴的集体演奏,也有精巧细致的琴歌琴舞,更有情怀独居的独奏。笔者以汉代古琴为载体,曾对丰富的汉代古琴文献进行了分析比较[1],对汉代民间不同质别的弹琴类画像文物进行了甄别[2],对汉画中琴的丰富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类[3],在此基础上,也对两汉古琴文化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进行了总结[4]。那么,两汉琴乐文化除了上述所研究的特

    南都学坛 2021年6期2021-11-26

  • “直白含蓄”并及中国音乐美学问题讨论
    。因而,本文拟以琴乐及其演奏理论为具体实例,探讨古典范式中国音乐美学理念如何“直白”又“含蓄”地长期活态运作。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领域、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在鼓琴、听琴过程中,文人士大夫依托琴乐,将自己个体生命感悟、生命体验、生命觉醒与具体琴乐构成天然的契合,指向抽象的审美意旨归属,从而卸去生活的重负。可以说,琴乐是中国古代文人士人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志之士通过这一特殊的乐器来言志、抒怀。嵇康在《琴赋》中对琴乐、琴学的参与

    音乐研究 2021年5期2021-11-08

  • 论琴曲山水意象的生命精神①
    这一套特色鲜明的琴乐生态模式都离不开“意象”的表述方式。琴人通过参悟指法、琴论的精妙之处,运用琴器传达琴乐“意象”,借以表达琴人主体的生命精神。因此,本文借用在古代琴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山水意象,阐述古琴指法、琴乐、琴人生命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凸显“意象”在琴乐的发生、传播、接受等环节起到的中介作用。一、琴曲意象的内在结构“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叶朗在《美学原理》[3]一书中曾提出:“美在意象”的观点。“意象”最早来源于《易经》的“立象以尽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1年3期2021-09-17

  • 化剑为琴 琴剑合一
    理论、琴人修行、琴乐养生、琴乐美学等内容的著作。前不久,记者专访了一身儒雅之气的琴人朱慧鹏,他就是《听琴经》的作者。朱慧鹏出生在河南温县,乃朱子后裔。他自幼在陈家沟习练陈氏太极拳,后被特招入伍到特种部队从军13年,擢至上尉,转业后隐于北京某大学任图书管理员。浸淫于浩瀚书海,朱慧鹏潜心于古琴哲学、美学思想的研究且成就不凡。凝聚其琴学思想的代表著作有《听琴经》《斫琴法式》,在琴界影响很大。他以传统哲学为纲宗,在古琴哲学、美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华,其对琴道、琴

    乐器 2021年2期2021-09-10

  • 古琴音乐的多重文化意蕴探析 ——从《笑傲江湖》说起
    重在音乐,尤其是琴乐的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功效以及音乐的独立审美。阮籍、阮瞻、戴逵、陶渊明等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琴人,《广陵散》《酒狂》《归去来兮辞》等琴曲及相关故事也流传广泛。后世文人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习琴、爱琴、弹琴大多认同以上所言的古琴理论,把古琴及琴乐当作可以载道之工具,认为其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怡心养性,更具有经世致用之功能。如欧阳修在《江上弹琴》中强调琴为“有道器”:“江水深无声,江云夜不明。抱琴舟上弹,栖鸟林中惊。游鱼为跳跃,山风助清泠。境寂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5-19

  • 汉代琴乐繁荣的社会文化因素
    ●季 伟汉代琴乐繁荣的社会文化因素●季 伟(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汉代琴乐繁荣与尚乐风气、乐舞转型、儒家统一思想,及琴本身所具备的社会功用等社会文化因素紧密关联。在汉代崇尚的礼乐和娱乐两种观念,也集中体现在琴乐实践及琴论上,其中,儒家的礼乐观为外在形式,而以俗以悲为美的道家娱乐为实践主体;这也高度契合了汉 代以俗为美的乐舞转型需要和儒家统一思想的要求;汉琴融乐教、礼教和娱乐等为一体,助力了其在汉代社会的繁荣发展。雅乐;俗乐;礼乐;观念;娱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12-07

  • 游艺视角下清代琴乐文化生态发展与演变
    清代琴乐文献中常见“游”“历”“走”“出游”“从游”“游幕”“馆于”“设帐”“访”“寻”等字眼,游艺①吴安宇:《游艺:清代琴人生存的重要手段》,《中国音乐学》,2014年,第1期,第31-37页。参见吴安宇:《清代琴人游艺现象分析》,《音乐研究》,2014年,第4期。参见吴安宇:《游艺:清代琴乐传播主体及其特征》,《音乐研究》,2019年,第6期。是清代琴家的一种常态生活方式,游艺琴人群体十分庞大,这使得游艺成为音乐史学层面的主体史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史料

    中国音乐 2020年6期2020-11-18

  • 古琴东传史实与日本琴乐现状①
    安时代前期,琴与琴乐得以从大陆跨海东传扶桑,并一直绵延流传至今。本演讲文稿按照历史的进程对珍贵的古乐器、古乐谱、古文献进行梳理解析,描摹出日本不同历史时期琴乐盛衰起伏的文化风貌;并据理推断,日本的琴与琴乐研究对中国的琴与琴乐研究,未来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我是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日本传统音乐研究中心的武内惠美子。今天我主要谈谈琴的东传和日本接纳琴乐的史实,以及当下日本关于琴乐之研究的特点。其中部分内容涉及明天的日本传统音乐导赏演奏会上京都艺术大学乐团要特别演奏的

    音乐文化研究 2020年2期2020-08-30

  • 雅正与自然 ——中国传统琴乐思想的审美维度
    晶 赵书至伴随着琴乐实践而生的,还有琴乐思想,它包含了对琴乐的审美观照、对琴曲的理解诠释以及对琴乐价值意义的判断。中国传统琴乐思想,有着两个非常重要的审美维度,一个是以儒家乐教为核心的“雅正”,而另一个则是以道家思想为根基的“自然”,本文试图探讨这两个审美维度是如何形成并且塑造中国传统琴乐的美学品格的。一、 “雅正”——琴乐与道德政教的联结“雅正”开始是运用在诗歌解释的领域当中的,是儒家诗论的重要观念,《毛诗序》云: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

    文艺理论研究 2020年2期2020-05-27

  • 光明,就在前头
    声,伴随着明快的琴乐,映入耳畔。仿佛看见,摄像头前,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唱着国歌,凝望五星红旗,挥手告别记忆深处这个难忘的假期!仿佛听见,中华民族每一寸土地上,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交响曲浩然奏響,那是与病毒抗争的深刻体悟,那是一种坚如磐石的凝聚力!早春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普照大地,心中的希望,如同太阳一般高高升起。可敬的医护人员啊,披荆斩棘前线抗疫,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这场特殊战争中的一分子!那些肆虐人心的数字会慢慢减少,这场始料未及的灾难一定会过去!所以,人们啊

    参花(下) 2020年3期2020-04-09

  • 浅述古琴音乐的悠久历史及传承
    只有汤莲。二、“琴乐”在古人精神世界的地位自《诗经》以后,诗歌的创作自觉地结合了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后来形成诗歌的固定的写作格律,使“诗能歌”、“诗能诵”。“琴乐”也因为有了“诗歌”这个丰富的歌词宝库,创作和演奏更为成熟和活跃。西晋的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记载,尧帝时代所作《大章》是中国最早的琴曲雅乐舞蹈。《帝王世纪》曰:“尧作《大章》,使无句作五弦琴,天下大和。于是景星耀于天,甘露晞于地,朱草生于郊,凤凰止于庭,嘉禾孳于亩”。内容是歌颂尧帝领导时期“仁德如

    黄河之声 2019年19期2019-12-16

  • 浅论《溪山琴况》之“静”对生命的关照
    二况,也是徐上瀛琴乐理论中道家思想的体现。“静”作为道家思想中重要的概念,是人的生命本原状态,因此琴乐追求的“声中求静”亦是对生命本原的关照。论文试从“静”况中琴乐之旨“声中求静”的角度,以及“静”所体现的生命本原意义,对此一况进行解读,以剖析琴乐中追求的“静”所体现出对生命的关照。【关键词】溪山琴况;静况;生命本原;琴乐【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溪山琴况》是古琴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著作,作者徐上瀛(约1582—1662)在《溪山琴况》中,根据琴

    北方音乐 2019年11期2019-08-12

  • 游艺:清代琴乐传播主体及其特征
    的?换言之,清代琴乐艺术的传播方式是什么?一、发生:游艺与播迁游艺是清代琴家的一种常态生活方式,文献中的琴人常见有“游”“历”“走”“出游”“从游”“游幕”“馆于”“设帐”“访”和“寻”等事迹。另外,游艺也是中下层琴人的一种谋生方式,琴家们以琴技曳裾王门谋取生活资费,游艺成为清代文人的一种新型职业。②参见吴安宇《游艺:清代琴人生存的重要手段》,《中国音乐学》2014 年1 期;《清代琴人游艺现象分析》,《音乐研究》2014 年第4 期。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

    音乐研究 2019年6期2019-07-21

  • 《东皋琴谱》研究成果及音乐特征①
    师与江户时代日本琴乐的复兴——日本江户时代琴乐资料初考》、吴文光《东皋琴谱打谱研究》和陈长林《东皋琴谱初探之一》等。外方有稗田浩雄《东皋心越琴派略述》、斋藤佳郎《东皋心越在茨城县的活动》和小野美纪子《现存于日本的“琴用指法”卷子本初谈》等。打谱演奏有吴文光《竹枝词》《浪淘沙》《醉翁操》、陈长林《归去来辞》《渔樵问答》、稗田浩雄《幽涧操》、伏见靖《归去来辞》《思亲引》、拇尾亮子《沧浪歌》、小野美纪子《富士》等。2000年11月4日在杭州心源茶楼还举办了“20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4-16

  • 对《溪山琴况》之“丽”况的解读
    之“丽”的追求是琴乐对大雅、超脱自由、道之所在的追求,“丽”况中对琴之“美音”的追求也即是对一种超脱凡尘的琴音的追求。关键词:《溪山琴况》 丽况 琴乐 美音丽者,美也。于清静中发为美音。丽从古澹出,非从妖冶出也。若音韵不雅,指法不隽,徒以繁声促调,触人之耳,而不能感人之心,此媚也,非丽也。譬如西子,天下之至美,而具有冰雪之姿,岂效颦者可与同日语哉!美与媚,判若秦越,而辩在深微,审音者当自知之。[1]309——《溪山琴况·一曰丽》《溪山琴况》,简称《琴况》,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3期2019-04-01

  • 欧阳修琴学思想述论
    读,从音乐观念、琴乐的功能价值及审美情趣等诸方面探讨欧阳修的琴学思想,以就正于方家学人。一、音乐观念:音由中出与治民之具欧阳修的琴学思想是其音乐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音乐观念集中体现在《国学试策三道并问目二》(天圣七年1029)一文。这一年欧阳修23岁,问中通篇以《礼记·乐论》中的儒家音乐思想立论,既然音乐可以“感畅神灵”,沟通天人,但为何有些曲子可以导志,有些却不足以感动人心?欧阳修从“先王立乐之方,君子审音之旨”来回答这一问题,并述及音乐的起源、本质及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1-13

  • 魏晋时期文人琴的琴格追求
    和辞赋家,而且在琴乐思想的推动上起到过很大的作用。他所创作《归去来辞》直至今日还吸引着无数琴人。此外,魏晋时期的戴颙还先后创作了十六首琴曲,改编了《游弦》、《广陵》、《止息》等琴曲。是一流的琴家。魏晋时期,由于文人琴家的修养全面、个性彰显,所以他们在琴格的追求上也自立新标。当然由于魏晋时期历史的复杂性,这一时期的琴人琴格的追求也和时代一样具有多样性:1 任情恣性嵇康是这一琴格的代表。这些琴人是任情的,他们的任情往往是内心真性的体现,从表象来看有些违理、狂放

    卷宗 2017年7期2017-08-02

  • 魏晋时期文人琴的琴格追求
    和辞赋家,而且在琴乐思想的推动上起到过很大的作用。他所创作《归去来辞》直至今日还吸引着无数琴人。此外,魏晋时期的戴颙还先后创作了十六首琴曲,改编了《游弦》、《广陵》、《止息》等琴曲。是一流的琴家。魏晋时期,由于文人琴家的修养全面、个性彰显,所以他们在琴格的追求上也自立新标。当然由于魏晋时期历史的复杂性,这一时期的琴人琴格的追求也和时代一样具有多样性:1 任情恣性嵇康是这一琴格的代表。这些琴人是任情的,他们的任情往往是内心真性的体现,从表象来看有些违理、狂放

    卷宗 2017年5期2017-06-06

  • 浅说“姚门”
    一次公开对姚丙炎琴乐风格的总结。胡丙堃指出,“姚丙炎同志的打谱优点,在于能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很好地吸取各家的技法,特别能很好地继承发扬他老师徐元白先生的风格和技法特点。在节奏处理方面,不受一般已打出琴谱的节拍所拘,而能大胆地运用各种切分音,以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最先提出“姚门”这名称的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林友仁先生,他以此为香港雨果唱片公司于1991年出版的姚丙炎、姚公白、姚公敬父子三人的古琴音乐光盘命名。之后“姚门”这一称谓在琴界逐渐传播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2017-05-22

  • 清代浙地琴乐流布与新浙派古琴的生成
    ,浙地就成为我国琴乐文化流布的一个核心区域,至明代浙派古琴的兴盛,更构筑了浙地琴乐文化的辉煌景象。在相关琴学史料中,对浙派古琴盛况之描述也可见一斑:“近世所习琴操有三:曰江、曰浙、曰闽。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据二操观之:浙操为上,其江操声多烦琐;浙操多疏畅,比江操更觉清越也。”①由浙派琴家徐天民开创的“浙派徐门”琴学更是盛极一时:“观自师友渊源所自,盖‘徐门正传”。②“迄今上自庙堂,下逮山林,递相教学,无不宗之”。③得益于

    人民音乐 2017年2期2017-03-13

  • 琴乐之“道”的潜心追求—— 成公亮古琴演奏艺术及其美学理路
    210013)对琴乐之“道”的潜心追求—— 成公亮古琴演奏艺术及其美学理路刘承华(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成公亮先生演奏的琴乐,细腻、婉转,气韵生动,富于变化,有很强的音乐感和感染力,艺术性和可听性均极强,呈现出他琴乐演奏独特的风格和气象。这样一种艺术风格源于他多年来对琴乐演奏的潜心追求,亦得力于他在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美学理路。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选择以“语气”为“抓手”,以“句”为单元,重视把握音乐的内在逻辑,强调以个人的真切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6年3期2016-04-04

  • 当代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琴乐传播 ——西湖琴社个案研究
    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琴乐传播 ——西湖琴社个案研究王姿妮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 310000)在传统文化不断转型发展过程中,古琴所代表的传统文人文化,也逐渐放下高贵的身段,走向社会大众。从当代琴乐社会化、大众化过程中的诸多琴乐细节中,我们可以了解并感受到其日益鲜明的大众化趋向及社会化属性,琴乐社会化、大众化与大众文化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紧密联系。本文以浙地古琴社团——“西湖琴社”为个案对象,由“大众传媒视野中的琴人琴家”、“琴乐传播活动个案解析”两个具体琴乐

    大众文艺 2016年24期2016-03-02

  • 浅谈北宋琴乐事象
    106)浅谈北宋琴乐事象刘力源(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古琴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其具有深刻影响力和顽强生命力并一直延续至今。由古琴音乐而来的琴乐文化不是简单的音乐现象,而是融合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因素发展而来的综合文化现象。北宋是我国琴乐发展历史中一个鼎盛时期,和唐代琴乐被削弱相比较,北宋重文抑武的统治方式使大批文人阶层入仕,琴乐作为文人士大夫身份的象征得到了更多关注,也使得北宋充满了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2016-02-05

  • 浙地琴学研究文献综述*
    育和滋养下,浙地琴乐文化同样历史久远、传统深厚。在漫长而凝重的封建社会文化背景中,浙地琴乐随着时政洪流激荡,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琴乐历史文化图景。浙地琴乐历史流变中,凝结了大量传统琴乐历史文化信息,为探寻、把握我国琴乐文化命脉提供了一个特定对象。因而,浙地琴学的探析与研究,历来是琴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焦点话题,相关学术成就也颇为丰厚。通过对浙地琴学相关研究文献的初步查阅与统计,共收集琴学文论、著作共计56 篇(部),本文的写作即建立在对这些研究成果之收集、整理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1-30

  • 解读《溪山琴况》中以“和”为主题的儒家音乐思想
    明确指出应该“为琴乐之”,将古琴的音乐思想与“以和为重”的概念紧密结合,并将创造古琴的目的在“诸位先贤”的基础上加以提升,认为在安抚天下人性情的同时,应使之归于“和”。“二十四况”中也明确提出应以“和”为“首重者”,也正是对其美学价值的一种规范,这也恰恰是《溪山琴况》最具价值的地方。此外,《溪山琴况》中提到的“和”是指适中、平稳、恰如其分,这也正是古琴弹奏中的“细辨其吟猱以叶之,绰注以适之,轻重缓急以节之”,“弦欲重而不虐,轻而不鄙,疾而不促,缓而不驰。”

    艺术评鉴 2014年16期2014-09-21

  • 浅析中国古琴音乐所蕴涵的文化元素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一把古琴端放面前,油然而生的便是一种深沉的中国文化情愫。古琴既是一种娱乐个体身心的工具,同时还有着更为内在的文化意蕴。关键词:古琴 文化元素一、古琴所蕴涵的音乐元素琴乐,指古琴音乐。它包括琴歌和琴曲。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一直被看作是知识分子的象征。琴乐它被誉

    艺术评鉴 2014年11期2014-08-0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琴学研究的主要面向(一)
    认知。【关键词】琴乐;琴学研究;琴论研究面向;古琴文化琴学是关于古琴的学问,包括理论与实践。对琴学传统的挖掘与关注,自古有之,其萌芽可以“上溯至先秦时期”。不论是从“《诗经》《左传》及诸子百家有关著作中”所涉及的古琴论断,到“汉蔡邕《琴操》、唐薛易简《琴诀》、宋朱长文《琴史》、元陈敏子《琴律发微》”、明徐上瀛《谿山琴况》等“古琴专著的出现”,还是再到20世纪中叶以来对全国琴人进行的大范围调访、录音和《琴曲集成》《琴史初编》《古指法考》《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北方音乐 2014年16期2014-04-29

  • 中国历史上“和”的音乐审美观念的形式
    送杨置序》文中以琴乐时间为例,说明琴音对人心身的影响,此正是“音之移人”的别种论说。欧阳修以“和”为琴音的审美特征,认为琴音不仅于审美情感体验过程中能“动人心深”,“道其堙郁,写其忧思”,甚至具有“平其心以养其疾”的心理功能,充分肯定了琴乐对调养人之身心、愉悦情感的作用。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的思想。他提出“谈而不伤,和而不淫”的音乐审美观,以“五音令人耳聋”为“生之害”,而“道”则“淡乎其无味”使人“往而不害”,故周敦颐以乐声恬淡而不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4年3期2014-04-29

  • 当代琴乐体系与述作阐释之刍议
    调整。目下存在的琴乐社会组织形式基本可以归纳为:琴社、琴馆和职业古琴教研演机构三种。以笔者的看法,此种模式也可算全面了。试想若要获得一般琴乐之传统文化体验和演奏实践,琴馆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如要团结同道、探讨琴理、规范活动,琴会正是职能所在;而希望得到当代专业琴家所需知识结构之训练则可求助于职业古琴教研演机构。然而,从根本上讲,为了达到时代的琴乐期求,对于上述模式的措置和调控确是关键。首先,这个时代的琴乐期求究竟应该如何来界定呢?我们知道,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

    艺术评论 2013年9期2013-11-16

  • 王邦直琴乐文化内涵探析
    的自然环境决定着琴乐的品质,更进一步关系到琴乐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交流,最终达到天地、音乐、神灵融为一体。(二)弹琴环境之自然境界我国乐器种类繁多,各种乐器都有自己的风格特征,在演奏环境方面并没有极特殊的要求,高堂大厦、小阁密室皆可,然而古琴的演奏环境却有着独特的要求,即追求自然境界。在第五部分“成宪”中,王邦直分别从演奏古琴时的室、景、容之自然天性入手,对古琴的演奏环境进行了阐述。“弹琴之室,宜实不宜虚,最宜重楼之下。盖上有楼板,则声不散;其下空旷清幽,则声

    潍坊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当代古琴音乐大众传播论——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十
    产名录后,当今的琴乐传播主要以近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各地的古琴社团为阵地,通过雅集、培训、讲座、音乐会等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传承与传播,其所面向的受众对象在职业、学历、性别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包罗了白领、公务员、教师、学生、企业家、工人等众多的职业。但在具体的琴乐传承实践中,在古代社会浸润了几千年而形成其特殊审美品格和艺术风格的古琴,在遭遇现当代社会文化语境时,是否需要做出应对时代发展的改变?古琴艺术如何与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相接通?针对不同职业、学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2-20

  • 论白居易的文人琴思想
    同于艺人琴的一种琴乐形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显性特征:其一,琴家身份为文人;其二,琴者弹琴属于业余爱好而非职业。最重要的是,与以弹琴为职业、为专业的艺人琴比较,它具有自娱、怡情、修身养性等隐性特征。这两种琴乐形态在春秋以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既分且合,既各自独立发展、演变,又互相促进、融合。唐代艺人琴得到高度发展,涌现出了陈拙、薛易简、赵耶利、董庭兰、陈康士等著名艺人琴家,与之相应的文人琴则较为沉寂。白居易在其诗作中就曾流露出无限哀叹的情绪。在汉晋时倍受尊崇的文人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8-15

  • 中国古代琴乐艺术中“和”之理念研究
    061)中国古代琴乐艺术中“和”之理念研究王 娟(西安文理学院音乐表演系,陕西西安 710061)古琴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国古代音乐教育而发展,同时,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刻地反映了儒家“中正平和”的音乐理念,文章通过对琴乐教育历史的总结和对古琴琴体寓意、制作工艺、音色与演奏方法、曲目的审美标准以及古琴音乐的功能指向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古琴艺术中体现的“和”之理念。儒家思想;中正平和;古琴艺术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从各种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古琴是中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5期2010-04-13

  • 流动的传统——《秋籁居琴话》阅读手记
    的得失,继而窥见琴乐历史发展中的纠结困惑之处,并试提出解决之道。清末杨时百(1865-1931)撰《琴学丛书》,反复致意于此;近人张子谦(1899-1991)撰《操缦琐记》,有关民国琴事者,忧心中时见失望和困惑;姚丙炎(1921-1983)一生操缦实践,凝结为《琴曲钩沉》,长路漫漫而上下求索,感人至深……以上略举著述之大者二三。而三联书店出版的成公亮先生《秋籁居琴话》,则以独特的视野和生动的体裁,展示了当代琴家的求索历程。严谨而不乏灵动的笔触,本色自然的音

    博览群书 2010年3期2010-03-02

  • 西湖琴社琴乐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一
    施 咏西湖琴社琴乐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一施 咏西湖琴社以其较大的规模影响成为当代浙派古琴传承的重要基地之一,琴社的活动主要表现为家族与琴社传承相一体、雅集与传统节庆相结合、大众传媒推出新亮点、琴乐传承中探索产业化、琴社管理中组织制度化五个特点。西湖琴社在古琴的传播、教学、展示,现代琴社的管理、经营,特别是在探索琴乐产业化、传统琴人现代化转型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值得推广借鉴的宝贵经验,也为古琴在当代的保护发展探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1-16

  • 高山流水享闲情
    古老的乐器之一,琴乐是中华民族本土音乐的代表。中国的琴风,不求乐器本身宏大音量和演奏者自身的高超的演奏技巧,而是以其独特的音色、纯浓的韵味及深刻的内涵博得人心,求得内心世界的满足。它最能体现出古人的精神世界和民族性格。关于古琴历史的长短众说不一,有说伏羲神农削桐为琴,绳丝为弦;有说起源于更早的巴比伦文化,但都无从定论。从汉代开始已经有文献记载琴的创制者分别为伏羲(汉《秦操》、《宋史——乐志》)、神农(汉桓谭《新论》、汉《说文解字》、汉《风俗通义》)及帝舜(

    学理论·下 2009年12期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