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
- 论《九歌》中由神职不同引起的书写差异
《九歌》十一篇作为祭祀神灵之歌,描写的对象皆非凡人,其中又以天神为主。天神皆有自己的神职,掌管着不同的事物,在《九歌》中,《大司命》与《少司命》两篇皆言及“司命”,但二位“司命”的神职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大司命掌寿夭,少司命掌幼艾,二者不同的神职,也在《九歌》对其书写的巨大差异上得到体现。本文将从环境描写、二司命外在形象、神巫互动及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对此展开分析,兼及少司命性别讨论。一、“二司命”神职为何汤炳正《楚辞今注》言:“以《九歌》二篇内容求之,则大司命
雨露风 2023年11期2024-01-28
- 论《九歌》中“玉” 部字的用法及其内涵
也更加世俗化,《九歌》的创作与楚地的巫风巫俗息息相关,文本中的玉部字和巫文化的关系密切,纵观许慎的《说文解字》的玉部字,不难看出在玉部字中大多数的字都和玉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灵”字的收录就显得耐人寻味,灵即巫,这个概念的包涵内容丰富,细致厘清这一概念可以初步探索灵与巫文化之间的关系。【关键词】九歌;玉部字;巫文化【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5-0007-03
今古文创 2023年45期2023-12-25
- 《九歌》篇数之谜考辨
刘生良传世《九歌》是《楚辞》中一组体制独特的诗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十一篇。它何以题名九而篇为十一,在学术界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各种旧说皆莫衷一是。鉴于此,《九歌》篇数之谜这一疑难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提出,进行深入探究,使之得到尽可能合理的解答。一、“九”为虚数之通行说法并非确解关于《九歌》篇数问题,古今学者作了种种解释,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九”为虚数和“九
学术研究 2023年10期2023-12-18
- 爱神的祭歌
人对《红楼梦》《九歌》的相关研究,探讨了《红楼梦》对《九歌》的借鉴: 1.《红楼梦》中死后化神的女子与《九歌》的湘夫人、云中君等女神有形象和气质上的类似之处;2.《红楼梦》中红楼梦曲、葬花辞、芙蓉女儿诔和《九歌》的祭歌形式类似;3.《九歌》中祭神的香草仙花意象在《红楼梦》中频繁出现;4. 《红楼梦》《九歌》都描写了人神之间的悲调爱情。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红楼梦》对《九歌》神人关系的发展:1.《九歌》的神与人通过巫进行了短暂的情感沟通,但祭祀完毕后,神人各
荆楚学刊 2023年5期2023-11-05
- 论《九歌》中神灵的人格化
高度,其中当属《九歌》最为典型。当今学界对楚辞神灵描写的研究,普遍以神话传说角度来分析,而神灵的人格化表现及其背后的缘由、意义方面还有较大的发掘空间。一、《九歌》中的神灵类型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屈原笔下的神灵无非两类:自然神与人神。《九歌》中《东皇太一》至《山鬼》塑造的是自然之神,《国殇》是楚军所化人神,《礼魂》则是描写祭祀九神的仪式。但就人格化的角度而言,要重新考量《九歌》众神的分类。首先是自然神。《九歌》视野下,自然神被分为多个子集。第一是天
名作欣赏 2023年12期2023-09-28
- 论《山鬼》女性形象的生成原因
性形象;《楚辞·九歌》;屈原;山神崇拜【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2-0011-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2.003《山鬼》是屈原抒情组诗《九歌》中的名篇,在古代鬼神两个概念往往彼此相连,故“山鬼”即“山神”。山神崇拜自古有之并在我国早期的自然崇拜中占有极高地位。但无论是魑魅魍魉式的山中鬼怪还是《山海经
今古文创 2023年22期2023-06-25
- “神性之身”与“主体之身”
陈妍摘要:《九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代中国编舞家林怀民用现代的眼光对其进行加工与编创,并以舞蹈的形式将其呈现在舞台上,围绕“身体回归”这一哲学命题展开思考,同尼采的“上帝之死”一般,让人们直面身体的价值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借古喻今,描绘了一场盛大的身体觉醒,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歌颂,更赋予了其现实性意义,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的英雄观。基于此,文章分析林怀民舞蹈作品《九歌》中的身体觉醒,揭示其
艺术科技 2023年1期2023-06-22
- 感性与理性
【摘要】屈原的《九歌》和《天问》都涉及了对爱情、对婚姻的描写,但由于屈原不仅受到了巫文化的熏陶,而且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浸染,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使得屈原笔下的作品也表现出感性与理性,自由与规范,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等差异,从中也可以看出屈原本人对理想爱情的要求:忠贞不渝,专一执着。【关键词】《九歌》;《天问》;爱情;感性与理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1-003
今古文创 2023年1期2023-05-30
- 霍译《九歌》的审美再现
传统。”[2]《九歌》系《楚辞》一组祭神诗歌,战国时期屈原融汇楚地的民间祭歌创作而成。学者何长文(2001)指出《九歌》于巫与圣两种文化因子的并存互渗、相摩相荡之下,体现出迷狂与理智相融并存的独特审美趋向[3]。无论是在内容、风格、或是艺术境界上都打上了巫风的鲜明烙印,巫风是促成屈原作品“深广的审美空间”“最有价值的元素”[4],是屈原文学创作灵感的来源所在。全诗审美意识深刻,主要审美特征包括:(诗歌)节奏之美,背景之美,意象之美,境界之美,抒情之美。通过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3期2023-03-16
- 洪兴祖《九歌》补注的阐释成就
对《楚辞补注·九歌》的阐释成就具体考察,可以更为切实地理解洪兴祖的楚辞阐释。洪兴祖利用了“补注”的形式,注意对文本背景知识的考察,尤其是在地理、名物等方面的考证,以考据为名发挥己见。洪兴祖之“集大成”,不仅表现在对各家说法的汇总,更在于对已有的阐释思路的接受与发展。洪兴祖较前人注家拥有更广阔的文学史视野,并对字音研究有所贡献。[关键词] 洪兴祖 《楚辞补注》 《九歌》[作者简介] 董方伯,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DOI编号] 10
北方论丛 2023年2期2023-03-15
- 《九歌》人称辨疑
雅内容提要:《九歌》所述乃楚国神灵祭祀仪式,对此研究者并无异辞,但《九歌》究竟是祭祀仪式专用的祭歌,还只是屈原以个人视角叙述观感、铺陈想象并借以抒写情志的诗作,迄今仍然存在分歧。而所以如此,即与《九歌》文本中宾主彼我之辞的复杂难辨有关。因此,与诗歌主旨的整体判断同等重要的,是对不同篇章中人称的分布特征与情节脉络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考辨。朱熹指出:“《九歌》诸篇,宾主彼我之词,最为难辨。”(《楚辞辩证》)纵观《九歌》诸篇,其中自称如吾、余、予,对称如子、汝
文学与文化 2022年2期2022-08-03
- 论沅湘苗族傩戏与《九歌》的渊源关系
100048)《九歌》共十一篇,目前学界普遍认同其为屈原在南楚沅湘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润饰而成。《涉江》言诗人“朝发枉陼”“夕宿辰阳”“入溆浦儃佪”,其中,枉陼(今湖南常德)、辰阳(今湖南辰溪)、溆浦(今湖南溆浦)在南楚故地、沅水流域,正是苗族巫傩文化流行的区域。楚人自古“信巫鬼,重淫祀”,多保留夏商巫文化遗习,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信仰盛行,这为《九歌》创作提供了文化土壤,从现今沅湘苗族傩戏傩俗中,我们亦能窥得古楚地的巫傩文化遗存。一、从祭祀程式看
戏剧之家 2022年20期2022-07-16
- 论《文选》对《九歌》的选录
龙》的影响。从《九歌》六篇具体来看,萧统认为这六首符合骚体的整体风格,作为典型的代表以明“骚”“赋”之别,同时出于对“翰藻”理想的追求,从艺术水平的角度做出了自己的筛选和取舍。关键词:文选;九歌;萧统《文选》由南朝梁的萧统组织文人编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文选集,收录周代至六朝梁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如此规模的整理、选录、保存,可谓文学史上的盛事。萧统既是南朝梁的储君(梁武帝的长子,天监元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又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梁书》记载
美与时代·下 2022年5期2022-07-14
- 傅雪漪古诗词艺术歌曲《湘君》的审美思考
:《湘君》 《九歌》体 曲式结构 和弦织体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3-056-03 傅雪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昆曲艺术家、作曲家,有极其深厚的文学底蕴,深谙词曲关系,创作出大量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湘君》是《楚辭》《九歌》中“神”的形象,生动描写了湘夫人因思慕湘君而与之约定相会,但对方迟迟未见,湘夫人只好沿江北上,辗转寻觅恋人的心路历程。傅雪漪作曲的《湘君》,由胡廷江编配伴奏,紧紧围绕诗词的
艺术评鉴 2022年3期2022-03-02
- 《九歌》候人母题研究
战国后期,屈原《九歌》的诞生,标志着具有候人母题的系列组诗横空出世。同时,它也为诗人悲愁情感的抒发,提供了较大的话语空间和抒写依据,不但在候人母题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有力推动了后代诗歌候人母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诗学史意义。本文尝试以多种研究视角,阐述关于《九歌》候人母题的构建因素、凄美美学特色的表现与精神实质的内涵等问题。一、《九歌》候人母题的构建屈原对《九歌》候人母题的构建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继承与发展,即通过对楚地候人诗歌传统与《诗经》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1-29
- 《九歌》巫舞产生的环境因素
经典之作《楚辞·九歌》来入手;《九歌》是屈原笔下充满神秘色彩的篇章,《九歌》中的每一位神灵都有着它们不同的身份和责任,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楚辞》是楚国八百年历史中最为经典和最有价值的文本,在参考和研究很多文献和历史材料以后,笔者推断出并且认为《九歌》实际上就是楚国祭祀活动中,巫舞的真实场景再现。而楚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生活环境,都给楚人带来了不管是经济还是物质上极大的满足,也正是因为如此优越的生活条件,才使楚人有更多的时间来信奉神灵,实现自己的飞升
文学天地 2021年8期2021-11-12
- 浅析云门舞集·《九歌》
民·云门舞集·《九歌》的浅析。关键词:《九歌》、云门舞集、林怀民、现代舞第一章 文学作品《九歌》与云门舞集舞剧《九歌》一、文学作品《九歌》文学作品《九歌》本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加工而成。共十一篇。其多数篇章,都是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王逸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所以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3期2021-11-10
- 轮椅上博士的“九歌”与远方
能机器人,名曰“九歌”。这位古诗界的“最强大脑”,诞生于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其主要研发者矣晓沅,是清华园里一位轮椅上的博士。九歌,寄托了他的志向,也带领他抵达诗意的远方。轮椅上的人生,能走多远?6岁起,矣晓沅身体就被类风湿性关节炎纠缠。无法自由行走的晓沅,多了思考的时间,他是中学里名副其实的学霸。2012年高考,晓沅以云南省理科第16名的成绩考入清华计算机系。2016年8月,成绩优异的晓沅开始读研究生。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人工
华声文萃 2021年4期2021-04-29
- 《九歌》的音乐学研究述评
音乐艺术发达,《九歌》是一部具有楚地独特魅力的祭祀乐舞。其歌词流传为后世楚辞体诗歌,对后世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学术界对《九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戏剧、诗歌、语音学、辞体及绘画等领域。近年来音乐学界对《九歌》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梳理音乐学界对《九歌》研究的现状,包括对《九歌》名称的探讨、《九歌》与夏代韶乐的关系、《九歌》的音乐语言、乐器规模及其与后世音乐发展的联系,及“东皇太一”乐章体现的音乐美学思想等方面,以期对《九歌》中的音乐内容进一步归纳总结。关
艺术评鉴 2021年4期2021-04-02
- 人神恋歌:《九歌》祭祀主题的心理诠释
学界目前并未对《九歌》的祭祀性质达成共识:多数学者以王逸为准,认为《九歌》是屈原被放逐沅湘时的抒怀之作;闻一多、汤炳正等人认为《九歌》是屈原为宫廷所作的祭祀乐歌;姜亮夫等人认为《九歌》乃屈原对楚地民间祭歌的雅正之作。本文对以上争论存而不辨,立论则采用《九歌》是屈原改作的楚地祭祀乐歌之说。鉴于祭祀活动是人神关系集中展现的载体,本文试图从文本分析入手,对《九歌》中所展现的楚地先民祭祀活动的心理进行诠释,以期一探先民人神关系中的巫文化基因。需要说明的是,《楚辞》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1-01-08
- 论洞庭湖区打倡巫舞与《九歌》的文化渊源*
浪漫主义色彩的《九歌》学界对其属于巫觋祀神之歌的文体属性,认为其真实地反映了楚国社会巫风盛行的实际状况,已显而易见。林河在其著作《〈九歌〉与沅湘民俗》(1986)中说道:“从《九歌》对楚国南郢民间舞蹈的描绘中,可以间接地看到两千年前沅湘之间民间巫舞的某些面貌;将《九歌》与沅湘民间巫舞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探讨《九歌》这一不朽巨著中许多悬而未决的‘谜’,寻找沅湘民间舞蹈的‘根’”。一、以民间传说为“引”探索两者的生发渊源民间传说或称民间口头叙事文学。民间传说由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2021-01-04
- 屈原对楚国宗教文化的理性重构
——以《九歌》为中心的研究
逸《楚辞章句·注九歌》中亦云:“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可见楚国人对人死后世界的重视程度非常地高,而且认为需要通过巫师与神灵搞好关系,促使神灵关照逝去祖先的灵魂。在汉代的马王堆墓葬中,出土了5幅帛画,其中亦鲜明地描绘了楚人对于人死后世界的想象,其中1号墓帛画表现的内容中有人首蛇身的大神烛龙形象,有独脚立于太阳之中的金乌形象,有月牙拱围着的蟾蜍与玉兔形象,有各种翼龙形象,另外还有文豹、仙鹤、扶桑等各种神异之物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12-23
- 不朽的民族精神
——云门《九歌》作品分析
大学一、林怀民《九歌》(一)内容屈原《九歌》,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编与加工写成诗歌的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林怀民的《九歌》首演于1993年,用一场具有现代意义的祭祀歌舞去赋予《九歌》这个经典文学著作以新的社会文明意义。在这个庄重的舞台上,舞者融合东西方的身体技巧和舞蹈语言,呈现出具有中国意识形态的舞蹈内容,便有了《东君》《司命》《湘夫人》《云中君》《山鬼》《国殇》等舞作,并利用情欲、操控、孤独、抗争、死亡与复活来讲述戏剧情节,使我们更真切地了解“云门·
艺术家 2020年6期2020-12-06
- 针对屈原作品《九歌》在民间影响的研究
作了《离骚》、《九歌》、《天问》等诸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巴楚文化精神内涵,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经典。然而,受到这一层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研究者的重点都在作品文化方面,较少会有专注于音乐创作方面的研究。因此,结合具体作品对屈原作品《九歌》在民间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屈原及作品《九歌》介绍(一)屈原介绍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在少年时期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拥有远大的志向,博闻强识,
黄河之声 2020年16期2020-12-05
- 《楚辞?九歌》香草意象的视觉图像转化研究
孙蓝蝶摘 要:《九歌》作为《楚辞》中最富魅力的诗篇,为历代画家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来源和画面参照,其中,对于香草的出现十分频繁,是为衬托人物或烘托气氛所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屈原细腻的文字描写,我们能清晰地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壮丽景象,甚至那些玲珑精致的香草都能以活灵活现的形态绽放于画面之中。本文以《楚辞·九歌》中的香草意象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它们在图案上的表达方式,使之能够同时做到切合文章情感表达以及融入画面而不显突兀。关键词:楚辞;九歌;香草;图像楚地俊秀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期2020-10-21
- 《湘君湘夫人图》的创作原型及身份确认
君湘夫人图》;《九歌》;文徵明;高古一、《湘君湘夫人图》创作的理论依据《湘君湘夫人图》是文徵明所绘的少有的人物画,以屈原作品《湘君》和《湘夫人》中的人物形象为原型。《湘君湘夫人图》为长条形立轴,画幅长约100.8cm,宽度约为35cm,下部是画,上幅三分之一处是书法小楷,抄写屈原《湘君》《湘夫人》的两章内容,后署“正德十二年丁二月已未停云馆中书”,画幅的底部有文徵明、文嘉、王穉登等的题跋。《湘君湘夫人图》中的人物形象源自屈原的《九歌》当中的《湘君》《湘夫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7期2020-10-13
- 《九歌》中的巫祭文化
汤思雨摘要:《九歌》作为“楚辞”及屈原一生之代表作,其用富丽的语言,描绘活泼而亲切的宫廷巫祭场面。《九歌》来源于楚地民间的祭祀歌舞,其由屈原整理加工后用于宫廷祭祀并成为楚人巫文化的歌舞组曲形式的代表。本文中,将不再拘泥于《九歌》是否由屈原在客观状态下或是参杂个人政治仕途情感加工创作而来,仅对屈原《九歌》本身以及其作为楚地歌舞组曲所体现的巫祭文化问题进行再探讨。关键词:《九歌》;巫祭;“楚辞”;屈原“楚音乐文化的特点,在于它在‘巫与‘史两大文化源流中属于‘巫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2020-07-06
- 《九歌》女神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在其代表作品《九歌》中塑造了湘夫人、少司命和山鬼三位女神形象,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女神形象,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她们地位相对较低,但重视内修外美;她们兼有神性和人性,并且充满悲剧性。这种形象特征的形成不仅与楚地的巫风、女神崇拜有联系,也与屈原的个人经历及其审美追求有关。关键词:《九歌》 女神形象 悲剧性《九歌》是一组祭歌。与《诗经》中单纯描写祭祀活动的祭祀诗不同,屈原在《九歌》中用充满诗意的笔触塑造了众多神灵形象,展现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神灵群像。其中,女神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2020-07-04
- “本义与转义”:现代设计的互文性探析
——以现代汉服设计《九歌》为例
动关联。图1 《九歌》系列汉服设计(一)“组合”与“转化”互文性呈现在当代设计中最普遍的方式是“组合”与“转化”:“组合”体现的是文本间多元素交织、融合的互文关系,主要表现为艺术形式之间的意义关联;“转化”体现的是文本间的借鉴和重新改造。建筑设计师丹尼尔·李布斯金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就呈现了多层次的“组合”与“转化”的互文方式。不同于安森·基弗,他并没有直接借鉴某些文本来唤醒人们的记忆,而是通过建筑语言与城市记忆、文化符号、历史事件进行相互指涉,当观者漫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6期2020-06-23
- 民俗文化名片之《九歌》打倡巫舞
千古的精品大作《九歌》。二、屈原之《九歌》由古到今,民间的巫术祭祀活动少不了歌舞活动,它代表人类和神灵之间沟通的重要手段,也由此产生了许多诗词歌谣和神话传说并流传至今。《楚辞·九歌》是一篇典型的祭神著作,它共有十一篇,除《国殇》是祭祀为国捐躯的楚国战士,《礼魂》为送神曲外,其他九篇是祭祀当时汨罗江畔人民心中最重要的九位神。《东皇太一》应该是汨罗江民俗神祭打倡的太一善人神;《云中君》指云神,即雷神,古人对于云来雨来,电闪雷鸣的自然现象并不理解,它会把庄稼、房
河北画报 2020年22期2020-06-16
- 屈原《九歌》对楚巫文化的传承
文化,特别是在《九歌》这一作品中。其洋溢着非常浓厚的楚巫文化,而且不论是楚巫文化的形成,还是到后续的发展,都受到了殷商巫文化、江汉的土著文化以及“戎”“祀”文化的相应影响。而楚巫文化之所以形成,其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殷商巫文化,其不但对屈原《九歌》的精神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决定了其文化的特质;而《九歌》产生的重要土壤就是江汉土著盛行的巫风文化传统,其对《九歌》的不同艺术特点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对祀文化非常重视,进而使屈原对于《九歌》
雨露风 2020年1期2020-04-01
- 石川三佐男的《九歌》与《九章》关系研究
第五章,主要对《九歌》11篇的主题以及作品中出现的神的形象、职能、使命等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以往研究者关于诸篇的解读进行了分析和评判。第六章主要对楚辞各作品的作成时间进行了考证,提出《九歌》11篇的写成时间是前汉初期,是自文帝以来“魂魄二元论”与“宇宙论”盛行的那一段时期。第七章到第十章,作者套用《九歌》的研究思路对《九章》和《离骚》等作品进行了分析论述。第十一章到十三章主要对汉代葬送文化和出土文物资料进行了考察分析。石川先生楚辞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九歌》。他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3-03
- 《九歌》名称的二十四种解释
316021)《九歌》有十一篇,其何以称为“九”?这个问题在汉代就有人注意到,例如王逸在《礼魂》“成礼”后注道:“言祠祀九神。”①宋以后开始了讨论,朱熹曾说:“篇名《九歌》,而实十有一章,盖不可晓。”②姚宽也说:“名曰‘九’,而载十一篇何也?曰‘九’以数名之,如《七启》《七发》,非以章名。”③明清以降,则更加众说纷纭,分歧甚大。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九歌》内容、成因以及屈原思想和艺术的理解,不乏意义,故试做排比前说的工作,以期较前人有更简明全面的介绍。④若干学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1-06
- 《楚辞·九歌》与楚文化的关系研究
以屈原的《楚辞·九歌》为例,从文学形式、创作内容及与楚地民间诗歌的比较中,阐述《楚辞·九歌》与楚文化的关系,展现我国古代独具楚文化色彩的千古传诵的优秀诗歌创作。关键词:楚辞;九歌;楚文化作者简介:张蕊(1984-),本溪市卫生学校, 讲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01楚文化在地理、物产、风俗、民情、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9期2019-11-16
- 《离骚》与《西风颂》的“风”意象对比研究
“风”;意向;《九歌》;对比;《西风颂》一、引言《西风颂》是公认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诗作中,诗人雪莱着力描写了西风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笔下,西风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毁灭旧事物,催生新事物。比照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中国古代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所写的《离骚》也是一篇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离骚》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抒發了诗人屈原因为理想遭到破坏、祖国命运岌岌可危而产生满腔悲愤的心情及对腐朽反动势力的憎恨。同时《楚辞》中也出现了有关“
神州·下旬刊 2019年9期2019-10-30
- 从《九歌》看楚辞祭祀舞中的身体语言
例如:楚辞中《九歌》作为整幅篇章的题目,从祭祀开始到舞蹈结束就是一场完整的舞剧。中,诸位神灵都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或者同时出现,有领舞的形式却又不能称是独舞。从诗歌“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这一局部描写说明是以群舞的形式出现,表现了群舞的结构。《湘君》《湘夫人》每篇都是只有一位主神登场,他们彼此虽互相寻找,然而却始终不得会面。而《大司命》篇中两神同时出现,因此是一种合舞的表演形式,这也是我国古代乐舞的又一表演形式.......”在这里汤漳平先生认为《湘
视界观·上半月 2019年11期2019-10-21
- 关于《九歌》主题性质的探讨
黄兰清关键词:《九歌》;主题性质;爱国情怀《九歌》是屈原的有名的代表作之一,它和《离骚》一样,散发着独特而灿烂的精神魅力,是中国文学史上瑰丽的珍宝。然而它和《离骚》又不一样,由于《九歌》主题的模糊性,采用的不是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文章的篇目与题目“九歌”似乎有冲突,因此导致众多学者对《九歌》提出了诸多质疑。庆幸的是,众多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后人的研究提供指引,同时激发后来的研究者以思辨的思维提出更具说服力的观点。然而在众多的问题中,最紧要的就是正确把握《九歌》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期2019-10-21
- 论屈原《九歌》的柔美特质
摘 要: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组具有柔美特质的诗歌。这种柔美特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女性鬼神形象的塑造、大量柔美意象的出现以及婉转曲折的情感表现方式。关键词:屈原《九歌》;柔美特质一、女性鬼神形象的塑造所谓“柔美”、“阴柔”,多指女性女人味十足,十分柔媚;与阳刚相反。女人如水,阴柔是女性美的最基本特征。《九歌》11篇中,云中君、少司命、湘夫人、山鬼均为女性形象,女性形象几乎占据了一半的比重。大量女性的鬼神形象是《九歌》之所以有柔美特
新一代 2019年14期2019-10-08
- 《楚辞集注·九歌》所录古今字研究
研究《楚辞集注·九歌》所录古今字,除对朱熹罗列的古今字进行考证之外,还对《楚辞集注·九歌》中分类不明确或者分类错误的异文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古今字。不仅有助于探索《九歌》原貌,还有助于文本理解。关键词: 《楚辞集注》 九歌 古今字南宋的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创立了庞大又精深的理学体系之外,还以独特的风格注释了大量古代典籍,《楚辞集注》便是其研究楚辞学的结晶之作。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全面整理和总结了以往的楚辞研究成果,并汲其所长,破迂滞、
文教资料 2019年12期2019-10-08
- 《九歌》复音词研究
梦蝶摘 要:《九歌》共有11篇,既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词汇的重要材料。以《九歌》为语料,从词性、语义等角度对其中的复音词作系统、全面的定量、定性分析,找出其中的特征和规律,从而管窥上古时期汉语复音词的特征。关键词:《九歌》;复音词;构词方式语言的產生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飞跃,汉语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汉语学界习惯将汉语史分为上古期、中古期、近代期和现代期,而在上古期也就是商、周、秦、汉时期,汉语迈出了词汇复音化的第一步,出现
现代语文 2019年6期2019-10-06
- 说《九歌》与《东皇太一》
太一》是《楚辞·九歌》的第一篇。《九歌》共十一篇。旧说多以为是屈原流放于沅湘流域(即当时所谓“江南之野”)以后见到民间祭祀歌舞,以其辞鄙陋而更定其辞作成。王逸《九歌序》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其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弗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此言《九歌》之作受沅湘一带民间祭祀舞词的影响,但为屈原的独立
名作欣赏 2019年19期2019-09-26
- 论屈原《九歌》中爱情的悲剧美
苏嘉琦摘 要:《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祀乐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具有悲剧美的组诗。这种悲剧美主要源于对爱情悲剧的塑造。关键词:屈原《九歌》;悲剧美;爱情悲剧1.1求而不得的悲剧《九歌》中的爱情悲剧高超的一点就在于,屈原不仅仅描述了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悲剧,还描述了属于一个人的爱情悲剧,即注定没有结局的单恋悲剧。明知不可能,却舍不得放弃,为了那奢望的一丝希望而坚持,这种仅存在于单恋中的痛苦和悲哀,是《九歌》苦恋的重要一环。以《山鬼》最为典型。不同于《湘夫人》、《湘君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2019-09-10
- 从民族舞蹈编导的角度看现代舞创作
要:云门舞集《九歌》作为具有原始音乐元素的现代舞剧,在当时对社会的影响重大并对现代舞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意义。作为多民族国家,以民族民间舞蹈编导者的身份,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角度对《九歌》进行分析,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与现代舞的相通性和矛盾性,了解云门舞集《九歌》的原始意义和现实意义,体会林怀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现代舞编导家在创作上的用心和对社会的影响。关键词:九歌;舞蹈编导;编创手法一、云门舞集《九歌》(一)现代舞与祭祀性舞蹈现代舞起源于西方,是与古典芭蕾相
大观 2019年1期2019-06-28
- 浅谈屈原《九歌》的艺术审美价值
周雅昀《九歌》堪称我国古代祠神歌舞的一绝,以奇异的想象、真挚的情感、精美的语言、流畅的节奏和优美的舞蹈而流芳百世。其审美价值也随之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审美延续。通过探索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楚国最具代表性的祠神歌舞——屈原的《九歌》,本文分别从审美价值的可识别性特征,其审美价值在《九歌》中通过人物的形象、情感的表达和丰富的想象三方面的表现,以及其审美价值与其他价值的相关联系切入,对其艺术审美价值进行分析和思考。一、《九歌》审美价值的可识别性(一)不
牡丹 2018年26期2018-11-22
- 《九歌》“司命”考
周志颖《九歌》“司命”考周志颖(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九歌》中的“大司命”“少司命”,皆属举祷、赛祷的对象,楚国行槱燎之礼以祭祀之,而并非王逸提出的星宿。大司命掌人之寿夭,少司命主人之子嗣,两者是主属关系。后因灶神祭祀的盛行,其职责逐渐被灶神取代和掩盖,遂被民间所淡忘。《九歌》;司命;楚简据《史记》《汉书》记载,司命既指“主老幼”“主丧送”的星宿,又可指巫佐之士,还可指军中一职①。《九歌》中的“司命”,王逸释为“星宿”,李善注
天中学刊 2018年4期2018-09-07
- 《九歌》在阴阳观影响下的审美表现
750021]《九歌》是《楚辞》的重要篇章,它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楚文化的风貌,并且鲜明地体现出了楚文化的宗教色彩。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楚地祭祀文化、宗教、文学和屈原思想的重要文本,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关于《九歌》的研究有很多,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九歌》写作目的看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以王逸、洪兴祖和朱熹为代表的忠君爱国说;二是闻一多、游国恩支持的国家祭奠说;三是陆侃如、胡适等认为的民间祭歌说。不管屈原作《九歌》是什么样的目的,从《九歌》的内容
名作欣赏 2018年11期2018-07-13
- 从屈原诗歌看楚风舞韵
浪漫主义;巫舞;九歌;细腰长袖【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屈原所创作的骚体是带有浓郁的南楚地域色彩的新体裁,其中充满了各种缤纷神奇的想象。由于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中,诗、乐、舞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发展,因此,屈原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特点在乐舞上同样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一、屈原诗歌中的楚舞元素(一)绮丽的浪漫风格《九歌》最初本是夏代乐歌,但经过屈原的改编创作,表现出了富于人性色彩的神话气息。楚国的祭祀多以娱神、祭神为主,因楚地人民自由浪漫的个性,神与人、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9期2018-05-14
- 《九歌》在阴阳观影响下的审美表现
摘 要:屈原的《九歌》体现了楚国人民的宗教文化、宗教情感和审美表现。阴阳观则是先秦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律。本文试从阴阳观角度出发,探讨《九歌》在阴阳观影响下的审美表现。关键词:《九歌》 阴阳观 阴柔 阳刚《九歌》是《楚辞》的重要篇章,它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楚文化的风貌,并且鲜明地体现出了楚文化的宗教色彩。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楚地祭祀文化、宗教、文学和屈原思想的重要文本,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关于《九歌》的研究有很多,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九歌》写作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4期2018-05-08
- 屈原《九歌》的礼乐属性和韶舞
0)比较起来,《九歌》和《天问》是楚辞中最难疏解把握的篇章,原因是《天问》涉及天地自然、人文历史的时空过长,难以和其他材料印证;屈原又以带有思索性的语言反问,所以要具体落实其诗义十分困难,争论也就不可避免。《九歌》在学界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愉神之作,纪念为国阵亡的将士,由此引发出多种推测。愉神之说是一个俗语推测,是对作品系统表现的状态的描绘,或者说文心指向,不是一个学术的表达。组诗《九歌》将帝女湘君湘夫人和东皇与“国殇”放在一个平面上,问题就出来了:这些阵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2-25
- 论闻一多的《九歌》再创作
带,其间创作出《九歌》和《九章》部分。1937年抗战爆发后,闻一多经历流离的生活,从北平辗转天津、南京、武汉等地,经过湘、黔、滇跋涉三千里,最终到达昆明,流离不定的生活经历促使闻一多倾心屈原,醉恋楚辞。期间他一直勤读《楚辞》并在西南联大开设《楚辞》选修课。可以说闻一多楚辞研究成果不仅受到时代大环境的影响,而且因其个人经历与屈原人生轨迹有诸多相似,促使其在研究楚辞过程中,思想情感更贴近屈原饱满丰富的内心世界。闻一多自1930年起集中精力研究中国文学,1932
南都学坛 2018年1期2018-01-23
- 浅析《九歌》与原始宗教巫术几点关系
何斓摘要:《九歌》是楚国宗教祭祀神灵时所用的巫歌,已是自古到今研究《楚辞》学者的一致观点。其创作与楚国原始的巫术宗教有密切关系。《九歌》从篇章的结构上看是古代楚国在祭祀神灵中娱神时所唱的一种祭歌形式;从创作动机上看,是为楚国国家祭典神明的需要而创作的;《九歌》的人物与形式都充满神秘的宗教色彩。关键词:《九歌》;宗教;巫术《九歌》的创作与楚国原始的巫术宗教有密切关系。《九歌》乃祖述“巫音”(《吕览·侈乐篇》,为“巫舞”歌曲(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清代陈本礼
北方文学 2018年35期2018-01-18
- 《九歌》中楚巫文化的考辨
林琅《九歌》全诗共十一篇,由祭祀天神的《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祭祀地袛的《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祭祀人灵的《国殇》和散神赐《礼魂》构成一幅二千三百多年前的沅湘民俗风情画,不仅在《楚辞》中散发着熠熠光彩,而且在中华民族文学长河中也有别样特色。一、《九歌》写作的目的《九歌》中祭祀的天神、地袛为天子祭祀的对象,故《九歌》应为国家祭典。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
师道·教研 2017年12期2018-01-10
- 語氣詞兮、乎對楚文學語體的建構作用
——《老子》《莊子》《九歌》兮、乎内置句式的對比分析
功能得到強化。《九歌》基本是兮字内置單句構成的詩篇。由於兮字的間隔,前後兩部分形成2+2、3+2、3+3三種形態,兮字前後基本整齊均衡對應。《九歌》和《莊子》對這種句式的變化運用,反映出詩歌和散文在句法上的差異,以及作者的不同審美取向。《九歌》兮字内置句式的三種形態,具有不同的功能;三類形態的兼用,使《九歌》的章句結構呈現錯雜之美,這一點與《莊子》乎字居中句式的不均衡性相契,是古代“物相雜以成文”審美理念的體現。關鍵詞 老子 莊子 九歌 乎 兮 結構功能文
诸子学刊 2017年2期2017-11-12
- 《九歌》双重性质初探
刘圆婧摘要:《九歌》包罗万象,对其性质的把握是解开《九歌》之谜的第一把钥匙。简要梳理《九歌》起源,对历史上有关《九歌》性质研究的争论略作分析,最后对《九歌》所具有的双重性质加以较为明确的界定,认为它具有赋典和咏怀的双重性质。关键词:《九歌》 ;屈原; 双重性质; 祭歌 ;赋典 ;咏怀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2-0047-05Abstract:Nine Odes, one of the greatest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9-12
- 《九歌》中人与神关系探究
玲摘要:屈原的《九歌》将楚地文化的美感与独特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意境上神秘深婉,人神关系常常缠绵缥缈,充满神奇的想象。本文以分析神的形象及人与神的关系为起点,根据作品浅析人神关系的演变,从而分析出《九歌》中人和神关系的寓意。关键词:人神关系;演变;寓意《九歌》作为祭祀诗歌,在屈原之前便已存在。《九歌》中的众篇章不仅仅是用华美的器物和热烈的歌舞去娱神以表达人对神的敬仰,其中人神之间的来往关系更是彰显了楚民对神的情感。经过屈原的改写过的《九歌》具有了新的精神风貌
神州·上旬刊 2017年6期2017-08-04
- 论汉代骚体赋对楚辞文体的接受
骚体赋,楚辞,《九歌》体,《离骚》体〔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3-0083-07骚体赋和散体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两种最重要体式,在汉代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骚体赋与散体赋又交互影响、互相浸染。《文心雕龙 诠赋》:“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1](77)骚体赋承楚辞而来,在多方面受到了楚辞的影响。今人对二者之间研究是比较多的。张啸龙先生《汉人骚赋与楚辞传统》、吴贤哲先生《楚辞文体在汉代的流变》可以看作是探讨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7-04
- 从原型批评角度解读《云门舞集·九歌》的红色意象
要:《云门舞集·九歌》是林怀民先生以屈原《九歌》为想象力跳板创作出的一部现代舞剧,全剧精心营造了一场围绕远古神祗的当代剧场祭典。整场舞剧一共出现了三次有意味的红色意象,分别出现在女巫的红衣、湘夫人的红妆、油灯的火光上。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具体解读这些意象,进一步理解红色意象与舞剧所模仿的原始巫术礼仪之间的联系,明确它对剧中湘夫人形象塑造的作用以及这部舞剧所要表达的“人——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传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关键词:原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2017-05-21
- 《九歌》中楚巫文化的考辨
艺术中学 林琅《九歌》中楚巫文化的考辨文/广州市白云艺术中学 林琅《九歌》全诗共十一篇,由祭祀天神的《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祭祀地袛的《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祭祀人灵的《国殇》和散神赐《礼魂》构成一幅二千三百多年前的沅湘民俗风情画,不仅在《楚辞》中散发着熠熠光彩,而且在中华民族文学长河中也有别样特色。一、《九歌》写作的目的《九歌》中祭祀的天神、地袛为天子祭祀的对象,故《九歌》应为国家祭典。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
师道(教研) 2017年12期2017-04-12
- 《九歌》中的文化符号观
文化是相通的,《九歌》中许多道具的使用表明了具有传统文化特质的事物可以有一般意义下要表明的意味,也可以推翻其传统意义,而表现出更深层的含义。文化是由多种形态的符合组合贯穿而成的,文化以特殊的形态表现世界。关键词:符号;文化中图分类号:J542;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101-01林怀民,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现代舞蹈的代表。他的《云门舞集》在他的呵护下已走过四十的春秋。《九歌》又算是他《云门舞集》中经典中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2期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