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在阴阳观影响下的审美表现

2018-05-08 09:09覃凯梨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阳刚

覃凯梨

摘 要:屈原的《九歌》体现了楚国人民的宗教文化、宗教情感和审美表现。阴阳观则是先秦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律。本文试从阴阳观角度出发,探讨《九歌》在阴阳观影响下的审美表现。

关键词:《九歌》 阴阳观 阴柔 阳刚

《九歌》是《楚辞》的重要篇章,它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楚文化的风貌,并且鲜明地体现出了楚文化的宗教色彩。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楚地祭祀文化、宗教、文学和屈原思想的重要文本,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关于《九歌》的研究有很多,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九歌》写作目的看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以王逸、洪兴祖和朱熹为代表的忠君爱国说;二是闻一多、游国恩支持的国家祭奠说;三是陆侃如、胡适等认为的民间祭歌说。不管屈原作《九歌》是什么样的目的,从《九歌》的内容与形式看来,都与宗教、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先秦宗教中的阴阳观

阴阳属于我国古代哲学的范畴,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古人发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面,阴阳的观念可以用来解释世界上两种对立的、此消彼长的物质力量。于是,气候的寒暖、人类男女、鸟类雌雄、兽类的牝牡、天与地、日与月等诸多事物都可以按阴阳分类。《老子》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肯定了事物的两种矛盾势力的存在。战国时期成书的《易传》中出现了这样的说法:“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提出卦爻不仅有阴阳之分,还有刚柔之别。进一步丰富了阴阳的范畴,阴阳观发端于殷周时期。时至春秋战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思维框架,并渗透到思想的各个方面。凡有文化,必有宗教;宗教文化,伴随着人类文化的“生命进程”,阴阳的思想也逐渐运用到宗教文化之中。在宗教观念中的阴阳观的统摄下,《九歌》作为祭歌,其中所提及的意象自然也会被阴阳观所辐射。《九歌》体现出了楚地楚人的宗教崇拜以及审美表现。

二、《九歌》中的阴阳表现

《九歌》共有十一篇,却取名为《九歌》。是因为“九”在周易的体系中是阳的代表,《周易集解》中李鼎祚表述道:“九者,老阳之数。”《九歌》以“九”为名也是体合九阳之道。《九歌》的祭祀特色还有“或以阴巫下阳神,以阳主接阴鬼”的人神恋爱模式,对应神灵的性别选择巫或觋来进行迎神;还有对偶神的出现。这些都说明在《九歌》中的祭祀是讲究阴阳调和的,在原始的宗教里这样的阴阳人鬼之间的两性的结合象征着繁衍生殖和丰收。《九歌》在时间上的阴阳表现,《东君》篇中的“暾将出兮东方”“夜皎皎兮既明”“操余弧兮反沦降”“杳冥冥兮以东行”四句,表现出了日神“东君”完成了一个太阳运动的过程,时间上选择了阴气重的夜晚,到阳气升起的日明,日神渐渐西行沉落又到了主阴气的晚上,幽幽暗夜中奔向东方也象征着日出即将到来。这段描述,暗含了阴阳二气潜在的消长,阴阳天象的转变也成为主人公情感的表现。《山鬼》之中“东风飘兮神灵雨”这一句,王逸于《章句》中注释道:“言东风飘然而起,则神灵应之而雨,以言阴阳相感,风雨相合,屈原自伤独无和也。”风雨相合之中以见阴阳相感,屈原是臣,属阴,没有找到应和自己的人。回归《山鬼》本身看来,这一句诗或许并没有那么多的政治内涵。然东风在阴阳体系中属于木气,为少阳属性;雨属于水,水是少阴属性。选择风雨相合的意象,也是阴阳相感的表现。

三、《九歌》在阴阳观影响下的审美表现

(一)对偶神与人神相恋

《九歌》中的篇目,比较少见严肃的祷词,但是却有很多描写对偶神和人与神恋情的句子,这样的句子,散见于《河伯》《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山鬼》等篇目中。原始宗教中,由于对生殖的崇拜和对阴阳调和、作物丰收的追求,会在祭典之中表演和表达爱情和生殖。《九歌》中涉及对偶神与人神相恋篇目的神灵有河神、水神、日神、山神、司命神、司子神等,这些神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九歌》篇目中的对应神灵的性别选择巫或觋来进行迎神,还有对偶神的描写体现了屈原“阴阳人鬼”的廟会中力图展现出一种和谐美。

(二)《九歌》中的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

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这两个审美范畴在我国古典文艺理论中极为常见,他们表示了美的两种不同形态,是艺术创作中两种对立的风格。美的阴柔、阳刚之分,用在文艺作品上,就表现为艺术风格的差异,在同一位作家的作品中,也可以表现出刚与柔的不同风格。

用阴柔和阳刚来作为美的区分标志,显然是受我国古代的阴阳观影响。也是阴阳观在审美领域具体运用的标志,也形成了阴柔、阳刚的观念。阴柔与阳刚这对范畴的运用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发展到用于艺术领域之时,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美的不同形态划分的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差异。

姚鼐用一段文字对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进行了描述:“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这说明了,阴柔之美的外在形式呈现出来的是柔和、秀丽、淡雅、轻缓、纤巧的美,给人的审美感受则是平静、和谐、舒畅。阳刚之美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是雄浑、刚硬、壮观、疾迅、巨大的特点,给予人的审美感受是精神振奋、惊心动魄、激情荡漾。从审美上看,《九歌》的内容里阴柔之美的审美感受所占比例更多。体现出阳刚之美的审美感受的篇目主要是《九歌·东皇太一》和《九歌·国殇》。东皇太一是楚人所尊神中最尊贵的一个,因居东方,故称为东皇太一。东皇太一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所以被视为最尊贵的神。《东皇太一》的篇目中所描绘的祭祀场面,给人一种欢快、庄重的感受。祭祀中舞乐嘹亮,气氛热烈,篇目虽短却展现出了阳刚之美。《九歌·国殇》篇中突出的是有着悲壮色彩的阳刚之美。《国殇》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这首诗分为两节,第一节描写一场激烈的战斗:“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兮击鸣鼓。”然后是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第二节颂悼楚国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描述了将士们非凡的勇气、坚强的心志:“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结尾的句子“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则对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进行了礼赞。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屈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九歌》篇目中,形象极为壮美的神灵有东君和云中君,例如《东君》中的:“驾龙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而司命掌管寿夭,楚人祭祀唯谨,大司命降神之时的充满气势的描写:“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也充满了阳刚之美。

《九歌》所创造的审美形象,相对于《诗经》的祭祀诗歌来说,是走向平凡和世俗的。大多数的神灵都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富有生气,这些祭祀对象大多都让人备感亲切,因为神灵的性格行动与人的形象十分接近,所以人神的交流也就显得深情脉脉、缠绵悱恻。再加上楚地秀丽的自然山水和丰茂的植被,就体现出了阴柔之美。由此《九歌》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的《九歌·湘夫人》的开头写道:“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短短四句,就描绘出了一个优美的降神场景,飘然而至的女神眉目含愁,伴随着拨动着水波,荡漾着落叶的秋风,降在湖心的小洲,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多么优美的图画,给人以平和、柔美的审美感受。再如《九歌·少司命》中的这一段歌舞描写:“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这里描写了秋兰、绿叶、紫茎的和谐色彩,搭配着满堂轻歌曼舞的美人,美人们眉目之间顾盼生辉、含情脉脉、缠绵悱恻。场景优美动人。《九歌·山鬼》中徐徐而来的披薜荔兮带女萝的山鬼,温柔秀丽,装扮芳洁。她的形象哀怨而又美丽、坚韧而且执着,也为幽暗的场景增添了一抹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色彩。

楚人重视美的多样与和谐,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虽然是艺术创作中两种不同的对立风格,但在《九歌》之中,这两种美并不冲突,而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结合也让我们从这组祭祀诗歌中领略到了楚地灵动、浪漫而又刚毅豪迈之美。

四、結语

《九歌》在内容上表达了对于神灵和楚国战士亡灵的祭祀,它表现出了楚国人的宗教意识和审美意识。楚文化有着博大的体系和多元的文化,其中就有阴阳观文化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了阴阳和谐的阴阳观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 张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 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李泽厚.美的历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潘世东.论九歌壮美及其文化底蕴[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4).

[5] 褚斌杰.论《九歌》的性质和作意[J].云梦学刊,1995(1).

[6] 沈传河.屈原赋及美学透视[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 林红,孟丽君.《九歌》宗教意识的审美表现[J].长春大学学报,2006(2).

猜你喜欢
阳刚
趣味绅士
一个人比往常更早醒来
觉醒
“阳刚”“阴柔”艺术风格的流变及现代性意义辨析
论祝嘉“阳刚”书法美学观
“硬汉子”和“弱妹子”更易得癌
让男孩“man”起来
浅谈魏晋时期男性的脂粉气
诱人的共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