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 以“意”带“象”以“象”领“意”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教学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古典散文,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 年),此时正值苏轼被贬黄州。整篇诗文刻画了月夜下的多个意象,描绘了一幅幽静、梦幻的画卷。在此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意象作为探究和研读的重点,让学生以意象为中心开启鉴赏和品读活动。一、设定目标,引领阅读方向在《记承天寺夜游》阅读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领会意象的深意,教师要设定恰当的目标,于目标中体现意象的价值,以此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向。[1]综合《记承天寺夜游》的文体特征和意象赏析的
中学语文 2023年29期2023-11-30
- “欣然”与“积水”背后的生命超越
:对于《记承天寺夜游》,很多教师往往只抓住“闲”来解读,仅从单字的角度来解读这篇意蕴丰富的文章易浮于表面,也难以使学生真正感悟苏轼的特殊心境。本文借助孙绍振“比较还原法”进入文本,以“空明”作为理解苏轼的切入点,通过解读苏轼“欣然”之喜的三个来源及其笔下月如“积水”的特别之处,探寻苏轼在“欣然”和“积水”之中完成的生命超越。“空明”不仅指月色的空旷澄澈,更指向苏轼完成生命超越后走向纯然“真我”的洞彻灵明之境。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空明 欣然 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9期2023-10-15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境界
摘要:《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作品中的名篇,全文短小精悍,情感抒发水到渠成、流畅自然。作者情感集中表达落在一个“闲”字,《记承天寺夜游》中“闲”有三个层次即人、境、情,它包含了诗人对世人耽于功名的讽刺、对仕途不顺的自嘲和在逆境中自洽等多重丰富意蕴,同时也是苏轼自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闲” 自适《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第四年创作的小品文,与初到黄州的失意孤寂不同,这一时期的苏轼已渐渐地从失意中调节出来,逐渐发现生活的闲趣
文学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记承天寺夜游》名师课例比较分析
摘要:《记承天寺夜游》作为初中语文的经典篇目,具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王崧舟、余映潮、罗豫三位名师执教此课的案例,在“诗意语文”“板块教学”和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化教学特色。通过比较,我们在文言文“教什么”和“怎么教”得到启示,应从解读教材、重视诵读、任务驱动三方面进行核心素养导向的文言文教学,引导学生在积累中建构语言、在训练和品鉴中提升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并传承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词:核心素养
文学教育 2023年6期2023-06-22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为例,通过品味文章语言美、结构美和景物形象美,以对初中散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关键词:古代散文 审美教育 《记承天寺夜游》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最终的目标,审美教育在这一目标上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国家提出在教学上要贯彻审美教育有几下几点原因:一是教育改革的需要:现在的教育要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协助中学生发展诸多方面的本领;二是受教育者自身的需求:一个人拥有好的审美能帮助受教育者本身获得令自己愉悦的体
文学教育 2023年6期2023-06-22
- 闲人入迷,痴人入梦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堪称游记类小品文中的两轴精品。纵观这两篇作品,从逆境抒怀的背景,到绘景寄情的手法,再到知己知心的情节,都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对照联想。但苏子瞻和张宗子之间,《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之间,毕竟隔着五百多年的人事变迁、朝代更迭,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在主题、结构和写作手法上存在着差异。【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苏轼;张岱;闲;痴【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19期2023-06-09
- 有效性教学下《记承天寺夜游》的课例对比
元中的《记承天寺夜游》是广为传颂的名篇佳作,其经典性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而对王崧舟、余映潮两位特级教师的课例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中探知实现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启示。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课例比较 文言文教学文言文一直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老大难”: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知道如何来教,而学生则不知道如何去学。在当下,很大一部分的一线教师都是采用“重点字词——逐段翻译——全篇通译”的串讲法来讲授一篇文言文,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更是不断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重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2023-06-04
- 单篇课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思考
——以《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为例
面,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来进行具体的阐述与说明。一、确立整个单元学习任务群的主题统编语文教材八(上)第三单元由《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四篇课文组成。这四篇课文均是歌咏山水的优美诗文;在写作中,均突出景物的描写,重点在以景抒情,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因此,此单元的主题可以确立为:人文山川——山川为内容,人文为中心。这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突出强调的三大文化主题之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
初中生世界 2022年48期2023-01-20
- 基于“电子书包”的语文课程整合策略探究
——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与《浣溪沙》整合教学为例
版八上《记承天寺夜游》与课外古诗词《浣溪沙》进行整合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被贬黄州时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2.整合构想整合路径分为:学科内整合和跨学科整合两类。学科内整合主要包括微观整合即部编版八上《记承天寺夜游》与课外古诗词《浣溪沙》进行整合教学。跨学科整合以多元立体整合为特色,力图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主要包括语文与传统文化(古诗词)的整合、与音乐(配乐朗诵)、美术(《记承天寺夜游》庭中月色作画)等学科的整合、与实践(小论文)活动的整合三种。3.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8期2023-01-02
- 从《记承天寺夜游》看苏轼在黄州的“突围”
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元丰三年二月贬官黄州,此时距离初到黄州已过去三年多,三年多的时间,是看开亦或沉沦其中?以苏轼的一向豁达,能否走出困境,这篇看似不起眼的小品文,你能从这85字中读出哪些情绪?我们就着这85字试作品读。“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7期2022-07-10
- 例谈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巧用“关键词”创设“主问题”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主问题设计如下。《学弈》:1.抓标题中关键字提问,并用原句回答;2.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记承天寺夜游》:1.抓标题中的关键字,准确地把课文分成三层,并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个层次的内容;2.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第一篇文言文《学弈》相对简单,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快速地抓住标题关键词“学”解决了问题:为什么学?怎么学?学的结果如何?第二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标题复杂一些,内容阅读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大难度。但学生在我点拨后抓住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1期2022-05-30
-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研究报告
的名作《记承天寺夜游》,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文言文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作,全文共84字。文章短而精练,且意蕴丰富。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内容理解上无太大障碍,但是想要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篇文言文教学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学习活动设计,把重点字词义的理解融汇到文本内容的分析中,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二、学习活动设计(一)预习环节活动设计一:走近苏轼阅读、了解苏轼的相关生平经历。(二)教学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8期2022-05-30
- 《记承天寺夜游》怎一个“闲”字了得
董成喜《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只用了85个字,这85个字却将叙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以“闲”字为统领,创造了一个唯美静谧,安静惬意的艺术和文化境界。也在这85个字中传递了苏轼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对人生感慨和叹息。既有月下的闲适,又有人生的况味。各种滋味,百感交集,种种慨叹,寄寓其中。文章以“闲”字串起全文,分三层写出了“闲”字勾勒出的“闲人”“闲境”“闲情”的闲韵闲致。一、真切朴实,闲人闲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6期2022-05-30
- 《记承天寺夜游》赏读
莉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创作的一篇经典小品文,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所记录的真实的生活片段。全篇用看似平淡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了闲人赏月的情与思,集叙事、写景、議论抒情为一体,展现了作者直率无饰的人品。 一、结构自然 《记承天寺夜游》根据写作结构可以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本句为“起”,交代了苏轼赏月的缘由。秋末冬初,昼渐短,夜渐长,气温逐渐变冷。“解衣欲睡”说明时候不早了,苏轼脱了外衣准备休息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9期2022-05-25
- 核心素养发展下初中体验式阅读教学初探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可附加一些苏轼的背景资料、相关作品和同行评论等来帮助学生深化文本体验。穿插“助读资料”是拓展阅读体验的重要课堂活动。之所以选用人物背景资料来助读,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苏轼夜游承天寺的“闲心”内涵:①元丰二年,苏轼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职,位居黄州团练副使,实是以释放犯的身份被流放到僻远的黄州。②苏轼成为百姓农夫,取名五十亩“荒地”为“东坡”;苏轼成为书画家,亲手画雪景壁于“东坡雪堂”;苏轼成为文人墨客,《赤壁怀古》等名篇佳作先后呈现。
语文天地 2022年4期2022-04-18
-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研究报告
的名作《记承天寺夜游》,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文言文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作,全文共84 字。文章短而精练,且意蕴丰富。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内容理解上无太大障碍,但是想要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篇文言文教学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学习活动设计,把重点字词义的理解融汇到文本内容的分析中,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二、学习活动设计(一)预习环节活动设计一:走近苏轼阅读、了解苏轼的相关生平经历。(二)教
教育 2022年31期2022-03-17
- 从《记承天寺夜游》看苏轼在黄州的“突围”
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元丰三年二月贬官黄州,此时距离初到黄州已过去三年多,三年多的时间,是看开亦或沉沦其中?以苏轼的一向豁达,能否走出困境,这篇看似不起眼的小品文,你能从这85字中读出哪些情绪?我们就着这85字试作品读。“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语文天地 2022年7期2022-03-17
- 借助虚词解读文言文的情感脉络与精神境界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册中的《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散文名篇。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品析月夜景色的描写和“闲人”一词的多重内涵,其实,文中乍看“不起眼”的虚词也可以成为学生解读文章的重要抓手,更可作为学生探索作者情感世界的入口。借助虚词学生可以品出真味,可以读出苏轼超越流俗、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体悟其旷达乐观、冰清玉洁的精神境界。这篇游记十分短小精悍,全文不过85个字,却包含多种表达方式。文中先是记叙,写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与观赏月夜景色的前因;进而描写,用比喻的修辞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0期2022-03-01
- 《记承天寺夜游》中“盖”字注释辨析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其被贬黄州期间,文章虽短,却是随笔小品中的精品,历来被人们推崇欣赏。文章玲珑精致,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熔于一炉,浑然天成。其中的写景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精妙无比,韵味无穷。而教材将句中的“盖”字注释为“大概是”,与事实不符,应解释为“原来是”才确切。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盖;用法;注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即兴偶感。文章短短85个字,却是随笔小品中的精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2期2022-02-24
- 由读成诵,“四读法”探秘小古文教学
——以《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为例
,并在《记承天寺夜游》这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本着生本原则,循序渐进的“激趣”让学生在“读”的挑战中获得了自信,潜移默化地把“讲”融入“读”中,让学生在走进文本的基础上自然成“诵”,中华经典“读”“讲”“诵”,一气呵成。一、“四读法”课堂教学实践以《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附录1 列出的小古文《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实践为例,我在课堂上通过“一读正音”“二读句读”“三读语感”“四读成诵”四个环节,完成“读”“讲”结合,由“读”向“诵”的自然飞跃。(一
华夏教师 2021年1期2021-11-26
-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人与寺
牛积升《记承天寺夜游》是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91个字,题目下内容共85个字,却真实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后的一个生活片断。本文感情真挚,言简意丰;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且起于当起处,止于当止时,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历来为人称道。然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大家都在关注“闲人”,却往往忽视承天寺。笔者将从人和寺的关系这一角度,去挖掘文本的丰富意蕴。人与寺的关系,表现着作者入世与出世的情怀。笔者认为人与寺交织勾连,互相成全。寺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8期2021-09-26
- 《记承天寺夜游》优化作业设计
标设计《记承天寺夜游》的分层作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和好友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时写下的文章。我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阅读等方式查找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工具书课下注解来完成翻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题。作业全文:由易到难,结合单元目标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由不同组的学生来完成。第一层次作业:鼓励学困生,完成作业相对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有完成作业的成就感。作业为:将所学到的本课“苏轼被贬之后拥有博大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9期2021-09-24
- 《记承天寺夜游》优化作业设计
标设计《记承天寺夜游》的分层作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和好友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时写下的文章。我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阅读等方式查找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工具书课下注解来完成翻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题。作业全文:由易到难,结合单元目标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由不同组的学生来完成。第一层次作业:鼓励学困生,完成作业相对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有完成作业的成就感。作业为:将所学到的本课“苏轼被贬之后拥有博大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9期2021-09-24
- 合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
方法;《记承天寺夜游》一、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评教角度以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评课时更加关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甚至在新课程推进后,对“教学理念”的评教也被理解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评课时既可以侧重于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于教学内容,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不断追求,最终是为了更加有效的讲解教学内容,因此,最终的落点应该着眼于“教什么”上,即关注教师的“教学内容”。所以,在评课时,首先考察其教学内容;其次关心学生是否驻留了与教学内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2021-09-10
-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反思
——以《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为例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下面就以该课为例,反思这堂课成功的做法。一、依据深度学习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的具体表述,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其明确、具体、清晰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新课程改革提出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把师生的思维囿于一个框框里,没有了开放性。制定教学目标,既要注意规范性,更要强调开放性。依据学科课标要求与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需求来设计教学目标,才是科
师道(教研) 2021年8期2021-09-08
- 赏月夜美景 品诗文教学
翔老师《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实录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一些关于对初中生古诗文的教学策略和启示。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策略 初中生《记承天寺夜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写的一篇经久不衰,影响深远的名作。苏东坡散文,上承唐代古文余绪,下启明清小品先河。[1]100这篇游记小品里总共仅仅只有八十三个字,却巧妙的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月夜景色图。在余映潮老师与赵谦翔老师的教学实录中就是这样给我们展现这美妙的月景,这动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8期2021-09-06
- 以《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为例谈学生思辨能力的培育
文章以《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为例,从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聚点思维、批判思维的视角,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关键词】整体思维;聚点思维;批判思维当下的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朗读课文—串讲字词—写法归纳—主旨提炼—诵读默写”的套路上。不可否认,文言文教学需要朗读来形成语感,需要串讲来积累文言知识,需要诵读来形成记忆,但是,如果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仅限于此,长久下来,学生必然会对文言文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
教育界·中旬 2021年7期2021-08-09
-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记承天寺夜游》课例比较研究
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进行研究,以发现名师教学简短文言文的独特艺术,为语文教师教学简短文言文提供重要借鉴。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核心素养 课例比较新时代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因为缺少古文的语言环境,对于接受和理解文言文存在一定困难。而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言词汇,学习文言句式,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感知文章内容,进而领悟到文章深层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经典的魅力。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经典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这是苏轼贬官黄州后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6期2021-08-03
- 基于标题式阅读的叙述类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法。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通过标题式阅读“三部曲”,探究有趣、有效的初中文言文课堂。(一)大胆想象,猜读标题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这一点成人无法匹敌。本环节,一方面鼓励学生审读标题,选择关键字,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并将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分享。通过审读《记承天寺夜游》的标题,可确定关键字词有“游”“夜”“承天寺”。“游”,根据已有经验,得知是“游记”,既然是游记,那么就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等。标题中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2021-07-16
-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记承天寺夜游》课例比较研究
典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这是苏轼贬官黄州后,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有感而发创作的一篇短文。文章简练朴素,共84字,写人不着一声,写景不着一情,却将情景物巧妙融为一体,在静谧月色的描写中暗藏了苏轼“闲”的复杂情愫以及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该文以其经典特色多次入选初中语文教材,对初中生思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但大多数语文教师仍侧重于对语言文字的解释和理解,轻视文章内容和意境的感悟领会,无法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本文选取特级教师
名作欣赏 2021年18期2021-06-16
- 《记承天寺夜游》的三重境界品读
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特殊心境的映照,具有极高的赏读价值和阐释空间,借助宋代青原惟信大师提出的三重境界说来对文本进行三番涵咏观照,能够感悟到苏轼月下独特的生命情怀的层次性展露,即初读欣喜、再读悲凉、三读旷达,这一审美情感体验的转换过程也是作者当时心路历程的映射。关键词: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三重境界 欣喜 悲凉 旷达文言文诵读,就像一扇别有洞天的窗,推开它,满世繁花,心中尽是璀璨暖日,令人久久回味。正如国学泰斗叶圣陶先生所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4期2021-05-04
- 小品文阅读教学策略例谈
精简。《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小品文,被世人誉为“神品”,具有较高的文本价值与教学价值,以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探讨小品文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品文教学中让学生从“炼字炼句处”触摸文本意脉,感受作者所渗透的独特情感;品味其独特的艺术形式,领会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重视诵读,让学生体味小品文的文学趣味。关键词:小品文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策略初中文言文选文体裁较多,有先秦诸子散文、名人传记、游记经历等,这些经典名作蕴含着丰富的文人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3期2021-04-12
- 《记承天寺夜游》《龙井题名记》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1年3期2021-04-08
- 基于“月”的《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摘要:《记承天寺夜游》堪称宋代小品文之妙品,全文85字,以“月”为线索,展开叙事与抒情。在文本赏析过程中,以“月”为切入点,方能帮助读者理清文章思路,体会闲者深意。关键词:月 记承天寺夜游 闲《记承天寺夜游》出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是宋代大文人苏轼贬谪黄州即兴偶感之作。此文短小精悍,却意境超然,韵味丰厚。细读此文,笔者发现,以“月”为线索,全文可分为见月起行、月庭漫步、月下抒情三个片段: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文学教育 2021年1期2021-02-04
- 《记承天寺夜游》优化作业设计
标设计《记承天寺夜游》的分层作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和好友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时写下的文章。我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阅读等方式查找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工具书课下注解来完成翻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题。作业全文:由易到难,结合单元目标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由不同组的学生来完成。第一层次作业:鼓励学困生,完成作业相对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有完成作业的成就感。作业为:将所学到的本课“苏轼被贬之后拥有博大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9期2021-01-16
-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重构
——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为例,阐述通过重识教材、重构课堂、重建常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重识教材内容,精准定位目标《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部编版教材八年级的文言文,本文篇幅虽小,却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对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八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结构、文章的脉络,从而进一步走进文本,思考文本的价值,水到渠成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情怀胸襟等这些“文化”的东西,做到“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基于以上分析,确定
课外语文 2021年16期2021-01-02
- 入境:沉浸课堂的理想之态
态。以《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实录为例,试谈深度沉浸情境与深入抵达心境的路径。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入境 沉浸一、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齐声诵读《题西林壁》。(学生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齐)苏轼。师能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苏轼吗?一句话、一个短语或一个词都行。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生他是美食家,东坡肉是他发明的。师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汤、东坡鱼、东坡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20年5期2020-12-21
- 自主互助课堂《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
简介:《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1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词、虚词解释,所以完全可以自己疏通文意。本文是一篇抒情小品,作者在写景上独具匠心,我们需要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的到文章美好的意境,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升文言文翻译的能力;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豁达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分析文章景物描写的特点并把握古文描写的意境美。教学方法 :1.注重诵读,逐渐加深对文本的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24期2020-09-10
- 品文言精粹,悟月下情思
比赛中《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为评价对象,探索文言教学的新模式。本文主要总结了此课的三处闪光点:在切入点设计方面以“月”为引;在教学进程方面以情为线;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评代讲。最后提出了文言教学要以美启真,读写结合的反思。【关键词】 语文教学;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2-0060-02【本文著录格式】崔梓莹.品文言
课外语文·上 2020年8期2020-08-31
- 闲人不闲《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界内对《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指导性,但多停留于教学层面,少对文本本身有细致的解读和赏析,是一种论教学而教学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文本解读不清、教学不明的浅陋现象。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将世界万物都看成是可研究的存在,也包括文本中的每一个符号,一字一词一句皆可谓“在者”。在万物中,只有人既是一种与万物一样的一般存在,也是一种超越万物的特殊存在。因此,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来看文本可以是以人为出发点,接着追求事物背后的深层面的意义,然后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2020-07-04
- 文本细读视域下的文言教学
教学; 记承天寺夜游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014-001一、顾黄初先生认为,文言教学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何为“有生命的东西?”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从随机挑选的教案来看,都在探究“闲”的含义。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发现一个共同之处:讲述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至当时荒凉的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因此成为被闲置的人。但他仍有“闲情”庭下散步,欣赏月色。可见“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5期2020-06-04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写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寻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故事,运用了叙事、写景,抒怀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进行欣赏,并背诵全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体会作者乐观旷达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6期2020-04-14
- 初中语文教学导语内容的确定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点,以《记承天寺夜游》作为例案内容,对初中语文教学导语内容的确定展开讨论。一、导语写作要求导语牵引着的是文章以及阅读人的兴趣,一篇好的导语就仿佛是待人开启的潘多拉宝盒,它是神秘而有吸引力的。导语并非需要对文章面面俱到的进行描述,就像一块奶油蛋糕,你知它香甜便一下子吃完,但过后肯定会觉得过于甜腻,对它失去兴趣,之后也不愿继续吃。不如换一种方式,知道蛋糕好吃,于是只吃一部分,过一过瘾,留下的等以后再吃,这样你会想着它,认识到这块蛋糕是有多么吸引人,不但不会觉得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2期2020-02-23
- 遥隔千百年的致敬
——《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之对比解读
刘雨霞《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两篇美文,恰如两朵双生花,一朵遗散在宋代,一朵辗转到明清;亦如夜空两颗明珠,让人难辨伯仲。梁衡先生说得好:“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北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末清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乌台诗案VS 前尘往事坡仙孤独,“乌台诗案”一贬再贬。命运和苏轼开了一个大玩笑,名满京城的苏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12期2020-01-17
- 品文言精粹,悟月下情思
——评《记承天寺夜游》课例
崔梓莹(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承载体,是古代诗人跨越历史长河与我们心灵对话的纽带。因离现实生活较远,文言课堂通常缺乏活力,使学生产生“畏难”与“抗拒”心理。“烛光杯”比赛中郭楠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本节课的闪光点不胜枚举,以下仅选取三点展开评述:一、以“月”为引,深挖文本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部分,承接着识字与写字教学,又是开展写作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阅读部分中提
课外语文 2020年22期2020-01-09
- 疏影横斜月清浅,摇曳生姿有暗香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分析
61)《记承天寺夜游》这篇仅有84字的小品文堪称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卷轴,值得反复咀嚼玩味。苏轼寥寥数笔,竟写出了月色清冷皎洁的艺术美,亦传达出作者似喜也忧的微妙情绪,而要让中学生体会到这些,则需精心构思一番。于是,在教授本课时,以“读”为核心,笔者设置如下三个版块:“诵读文章之韵”“赏读月色之美”“研读闲人之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一、“诵读文章之韵”文言文的可贵之处即在于有味地朗读。学生初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后,能做到文从字顺,但是如何做到抑扬顿挫
课外语文 2020年13期2020-01-08
- 基于统编教材教学的读写结合实践探索
——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改写为例
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后“积累拓展”,设计了一道写作题: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这是典型的读写结合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统编教材编写的意图。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关于教学方式强调“写作的专题设置,意在强调一课一得,通过分解训练达到综合运用的效果”,也指出“教师要重视二度开发教材,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材以及教学用书中提供的资源,形成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1]从《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中我们至少可以就“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36期2019-12-31
- 谈《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艺术
要:《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一篇小品文,文章篇幅虽短,但言简义丰,被后人誉为小品文的“神品”。该文受人称道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就文章的章法、叙事的巧合、写景的别具一格、虚实相间的手法、极强的讽刺色彩等方面来分析这篇小品文。关键词:写作章法;写景手法;虚实相间《记承天寺夜游》篇幅极短,全文只有85個字,却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言简义丰,文章流露出了作者非常复杂的情感,甚至作者对美的态度在文中也有体现。可以说,这篇小品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8期2019-12-13
-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
典美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你会怎样读这一题目呢?(生齐读题目)师:你会在哪里断句?为什么? 生:“记”后面。记述了在承天寺发生的一件事。师:又可以在哪里断句呢? 生:“承天寺”后面,因为“承天寺”是地点。生:还可以在“夜”后面断句,“夜”是时间。师:一个题目涵盖了如此多的信息,那么,这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先从朗读文本入手。大家先自己朗读课文。(生自由朗读课文,展示朗读。)师:读得很好呢,我把这篇文章读一下,大家注意听节奏、重音、断句、情
知识文库 2019年10期2019-10-20
- 怎一个“闲”字了得
摘要:《记承天寺夜游》是一代文豪苏轼的经典佳作,具有超然的意境与隽永的韵味。文章以“月”为引,描述了苏轼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的见闻。“闲”是整篇文章的文眼,统领着文章的脉络、诗人的心境和夜游的环境,通过精读、细品,能悟出文中的“闲”情雅致和作者心中的那份闲适。关键词:文本赏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苏轼所著的《记承天寺夜游》可谓是“文闲意长”,全篇寥寥八十余字却被推举为宋代笔记小品中的经典佳作。作者用一片闲适、几分空明,表述出和谐自然、毫无雕饰之美,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8期2019-09-16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二、初读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請一生读课文)看大屏幕,有几个字读得不太准,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投影2)qǐn zǎo xìnɡ 寝 藻 荇2.师:文言文朗读还要注意真确停歇,我们来看看。(投影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学生解读)指导朗读:文言文句
速读·中旬 2019年10期2019-09-10
- 多媒体教学不可抛弃课堂板书
板书;《记承天寺夜游》近期各年级上了富有特色的同课异构课,又举行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参赛青年教师准备充分,活动举行得也有声有色,但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板书没了。课堂看到的满眼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整堂课下来,黑板上,有的老师随意写上一些凌乱的东西,或是干脆没有任何书写内容,完全放弃了板书的使用。面对这种情况,评课的时候,我提出这个问题,也问过上课老师为什么在课堂上没了板书?不少教师回答说:该讲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全都展示出来了,觉得没必要再写了,再写就重复啰
新课程·中学 2019年5期2019-07-11
- 基于统编教材教学的读写结合实践探索
结合;《记承天寺夜游》一、缘起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后“积累拓展”,设计了一道写作题: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这是典型的读写结合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统编教材编写的意图。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关于教学方式强调“写作的专题设置,意在强调一课一得,通过分解训练达到综合运用的效果”,也指出“教师要重视二度开发教材,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材以及教学用书中提供的资源,形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9年12期2019-06-03
- “静”字切入,感受丰富的内心情致
摘要:《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苏轼的一篇游记散文,入选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紧扣文本特点,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以点带面展开教学。在提炼出课眼“静”后,可从景、人、情三方面展开,围绕“景静——心静——悟静”的情脉线,引导学生体悟苏轼丰富的内心情致。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静”;对位式;情致一、设计思路《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记叙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与好友张怀明夜游承天寺的情景。通过对承天寺宁静、美丽月色的描写,既传递了其闲适沉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3期2019-04-19
- 读《记承天寺夜游》有感
无惧?《记承天寺夜游》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章仅仅八十五字。起笔似乎平淡的很,但请注意,夜游之事是在“元豐六年”,也就是苏轼到黄州的第四年。对于苏轼六十六年的人生而言似乎很短,但对于被朝廷抛弃的人而言可是很长。“月色入户”,“户”为单扇的扉,不是窗户,想必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3期2019-04-19
- “还原”悟情“比较”品景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初探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84字,细读之后却发现这84字字字珠玑。文章不管是叙事、写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作者的“闲人”情怀展开,紧扣中心选材。文中对月色的描写,虽然只有三句,却成为千古写月名句。另外,本文还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比如情景交融。所以立足于细读文本,把“悟情”和“品景”作为本设计的教学重点,从文本出发,又跳出文本启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本文就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探讨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一、一字一句总关情:还原法“悟闲人情怀”一篇文章,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8期2019-03-28
- 《记承天寺夜游》的文化底蕴探寻
岗。”《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解衣欲睡,因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作为文化意象、文化基因的“明月”一直传承至今,没有中断过。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现象和心理特征。一提起它,自然要思乡怀人,循着这样一条情感逻辑线,《记承天寺夜游》的月色之美的分析便有章可循。月色是醉的,情境是美的,自然,情感的曲线变化随着月的推移,而清晰可表。这一意象,又有月背后的情感寄托,体会“闲”中清闲赏月的意境。其实,还有诸如此类的很多意象,“风”“花”“雪”“柳”“雁”“桥”……在文言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1期2019-03-13
- 确定导语内容的三要素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笔者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为内容来设计教学导语。一、以“时间”为内容设计导语时间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这个“时间”既可以涉及某段时间也可以是具体时间。因为文章是记叙文,所以文章中的人、事、物、景必须要处在一定的时间里。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人和事,讲的是发生在夜里的事情,这篇题目中提到的这个“夜”字限制住了活动的特定时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夜”字来设计导语,内容如下:“同学们,就今天社会的发展来看,人们还在维持
语文天地 2019年5期2019-03-05
- 《记承天寺夜游》的文化底蕴探寻
岗。”《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解衣欲睡,因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作为文化意象、文化基因的“明月”一直传承至今,没有中断过。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现象和心理特征。一提起它,自然要思乡怀人,循着这样一条情感逻辑线,《记承天寺夜游》的月色之美的分析便有章可循。月色是醉的,情境是美的,自然,情感的曲线变化随着月的推移,而清晰可表。这一意象,又有月背后的情感寄托,体会“闲”中清闲赏月的意境。其实,还有诸如此类的很多意象,“风”“花”“雪”“柳”“雁”“桥” ……在文
中学语文 2019年3期2019-01-31
- 文言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
——余映潮老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例分析
。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百回读”余老师在《记承天寺夜游》这节课中,做的读背示范与品析指导,是遵循文言文特点的课堂,且语文味和文言韵味自然散发,令人久久回味。这节课中,余老师指导学生读背共二十八次。七次读全文,两次重点语句范读,另外还有读作者介绍、读创作背景、读苏轼成就、读注释、读译文、读重点句品析、读手法品析等。大多采用齐读的方式。余老师说过,能集体训练学生的,绝不单独训练。除了训练学生一起朗读,朗读内容丰富外,还注重指导读出文言的味道,读出夜游的兴致
中学语文 2019年21期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