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怎一个“闲”字了得

2022-05-30 11:59董成喜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空明

董成喜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只用了85个字,这85个字却将叙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以“闲”字为统领,创造了一个唯美静谧,安静惬意的艺术和文化境界。也在这85个字中传递了苏轼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对人生感慨和叹息。既有月下的闲适,又有人生的况味。各种滋味,百感交集,种种慨叹,寄寓其中。文章以“闲”字串起全文,分三层写出了“闲”字勾勒出的“闲人”“闲境”“闲情”的闲韵闲致。

一、真切朴实,闲人闲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文章的第一层,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此时被贬谪已四年之多,起起落落的他,体会着人生的起伏跌宕。开篇 “月色入户”写出了月夜清幽美丽,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到他的房间,一个“入”字,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动人形象,将宁静夜色中的月光拟人化,形象地表达出苏轼视月亮为自己的老朋友一样。本想解衣欲睡的他,顿时睡意全无,这美丽的夜色怎能被辜负,这宁静夜晚也正是释放心情的美妙时刻。欣然起行,一个“欣”字写出了苏轼对发现这份突如其来的美的喜悦之情。

真的是没有能够陪伴他看月色的人吗?家人也好,仆人也罢,定然会有陪伴之人,然而他们都不是真正懂苏轼的人,都不能体会到月色中深藏的心情。苏轼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谁呢?是住在不远处的张怀民。果然,在匆匆赶到承天寺之后,张怀民同样没有入睡。在静谧迷人月色中,两个志趣相同的人,两个有着同样遭遇的人,相与步于中庭,一幅闲人闲事、安静惬意的景象,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这48个字,没有华美的辞藻,没有冗长的铺陈,有的只是真实质朴的娓娓道来,一月,一夜,一寻,一友,犹如一幅清新简约的水墨画一样,让人在朴实、真切的文字中感受到了苏轼的闲人雅韵,就如同他的人一样淡泊、质朴,天然去雕饰。

二、唯美清丽,闲境闲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文章的第二层,从叙事转入写景,只有18个字,却勾勒出一幅天地之景。自古以来,写月色的妙笔佳篇,数不胜数,但这18个字却字字力透纸背。是写景更是写情,是想象更是抒情。头上是空明如水的月亮,倾泻下来的是温婉细腻的月光,月光如流水一样倾泻到庭院中的地面之上,好像是一面晶莹剔透的月光宝镜,静影沉璧,心旷神怡。文至此处,如果真的只是写月光如流水,如果真的只是写流水如平镜,那也就不是苏轼了。水中还有游动的水草,摇曳的青荇。纵横交错,如梦如幻的景象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浩瀚苍茫的天空,邈无天际的宇宙,皎洁明亮的月亮,柔和清新的月光,清清如许的“水”面,缥缈浮动的水草。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画面映入眼帘。这就是苏轼,一个任由思绪自由驰骋的人,一个富有奇特想象的人。

清幽闲雅的意境就这样在两个闲人的眼前出现了,闲人与闲境,真是悠闲自在的绝妙搭配。而一句“盖竹柏影也”,将文风一转,既体现了苏轼的奇特想象,又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只有5个字,展现的是想象,是答案,是活泼,是灵动,月光下的庭院多了一丝动态的美。

似真似幻的美好境界只用了18个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言为心声,景为心境,什么样的心境,眼中就会有什么样的景象。一幅宁静悠远、清涼如水的月光图景恰如其分地映衬出作者闲适的心情。

大道至简,写景部分与叙事部分巧妙地承接,景色唯美,却不依靠瑰丽的语言,简单的勾勒,清新的线条,富有诗意的画面尽收眼底。月光、明镜、水藻、青荇、竹柏之影,哪一样不是清新高雅之物,哪一样不是简单质朴之物。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景物中读者能够感受到闲人闲趣,闲景闲境。

三、寄情于景,闲情闲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的第三层,从描写景物转入议论。山川之大,哪里都能看到月色,哪里都有竹柏,可是看竹柏的人、赏月色的人中,能如同苏轼与张怀民的恐怕是再寻不出了吧。只有他们能懂得这宁静夜色中,别样的闲情逸致。作者是在赏月,更是在释放自己的心境。苏轼一生仕途之路沉沉浮浮,可无论面对怎样的境遇,他从来没有消极沉沦过,不会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将日子过成一首诗、一幅画。这样唯美的景色、至美的月色无人能懂,无人能品,也是一种遗憾。表面看作者写出了闲情逸致,实际上在这份悠闲的背后,表达了自己被贬谪之后的苦闷。

可是,不能因为苦闷就失去对生活的热爱,懂得欣赏自然至美,从另一个侧面表达出了苏轼的旷达胸怀,正所谓风淡云轻,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此时的苏轼身为闲人,在闲景闲境中,慨叹世人忙于名利,无暇赏月色、赏美景之闲适的心境。也在闲的背后,写出了作者在闲中的自得自乐。

何夜,何处,闲人,如吾两人。无须语言,无须表述,就让读者看到了两个月下之人的惺惺相惜和与众不同。

闲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全文的暗线,怎一个闲字了得,闲是苏轼物外游心,闲是空明旷达。闲中既有不安于现状的苦闷,也有安于现状的淡泊豁达。闲人闲心闲景,成就了苏轼的流芳千古,成就了《记承天寺夜游》的经典传承。

猜你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空明
“欣然”与“积水”背后的生命超越
江岚诗词二首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硬坛新秀
澄澈与空明的玄想
《记承天寺夜游》拓展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