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2015-04-22 09:13孟凡玲
黑河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空明

孟凡玲

教学目标

1.掌握“欣然”“念”“空明”“盖”等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大意,背诵全文。

2.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3.了解作者面对逆境时的复杂心境,学习作者乐观处世、从容面对挫折的心态。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简介作者

屏显一组月光朗照下澄澈空明、似真似幻的画面:荷塘月色,江南水乡月色,树影婆娑月夜图……配以轻柔的《月光曲》,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静下心来,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1.同学们,欣赏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想说什么?此刻,你能想起哪些咏月的名句呢?(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咏月抒怀的名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引读)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帮助学生解读学习目标。

3.自主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欣然”“念”“空明”“盖”等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翻译课文。

4.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大意和主旨。

5.背诵全文。

6.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苏轼图像,让学生介绍作者;出示苏轼简介和时代背景,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配乐,教师范读。

2.学生模仿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韵味。

3.学生展示读,注意感情抒发。

4.学生自由朗读,之后借助字典和课下注解翻译课文,圈出自己喜欢或不懂的词句。

5.同桌对学,解决疑难。

三、质疑探究,合作共享

1.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带着自主学习、同桌对学的成果(含不懂的问题或认为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参加小组交流探究,解决疑难。教师巡视各组,给予方法指导。

2.学习成果展示。多媒体出示反馈练习题:A.解释词语:“户”“欣然”“念”“遂”“空明”“交横”“盖”。B.翻译句子:“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生活动:1分钟时间准备,然后抢答展示,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参与展示的人数多,准确率高。

四、精读课文,知文悟情

(一)明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所写的内容?作者夜游赏月,为什么单单去寻张怀民呢?(多媒体出示张怀民的相关背景资料: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公务之暇怡情山水,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二)赏月景

1.苏轼在夜游时看到了怎样的美景?真有“积水”和“藻荇”吗?为什么不直接写成“庭下月色空明,竹柏影交横”呢?(小组讨论)

2.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感受苏轼笔下月色之美,你脑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跟老师和同学分享一下。

3.既然有这么美的境界,有这么美的语言,就让我们用心把这段话背下来吧!然后体会一下比喻句的妙处并仿写一组比喻句。

(三)悟主旨

1.流连在这样的美景中,作者发出了什么感慨?谈谈“闲”表达作者怎样的心绪?

2.你觉得苏轼愿意做这样的闲人吗?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样的美景到处都有,而现在只有他二人能够领略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空明的月景烘托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情。

(四)谈启示

1.你最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

2.让我们怀揣苏轼的复杂心情,一起投入到对课文的背诵当中,去感受文言的古韵典雅和作者的豁达心胸。

学生活动:抽两组同学背诵展示。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苏轼对人生旷达、洒脱的情怀在他的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多媒体展示苏轼的《浣溪沙》,让学生思考:“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一自然现象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小结:苏轼一生频遭贬谪,是逆境,使他心境纷杂,但他却如处天堂般地乐观;是逆境,成就了他的创作高峰,也练就了他旷达乐观的胸怀,中华文学的天空也因此多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学习本文,品读苏轼,能使我们领悟到很多道理。今后让我们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把挫折当作攀登人生高峰的垫脚石,拥抱一个诗意人生吧!

3.布置作业:结合实际,谈谈苏轼的人生态度对你的启示;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空明
“欣然”与“积水”背后的生命超越
江岚诗词二首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硬坛新秀
澄澈与空明的玄想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