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祥平
摘 要:多媒体教学能够呈现大量的知识信息,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多媒体能够完全替代板书。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堂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近期各年级上了富有特色的同课异构课,又举行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参赛青年教师准备充分,活动举行得也有声有色,但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板书没了。课堂看到的满眼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整堂课下来,黑板上,有的老师随意写上一些凌乱的东西,或是干脆没有任何书写内容,完全放弃了板书的使用。面对这种情况,评课的时候,我提出这个问题,也问过上课老师为什么在课堂上没了板书?不少教师回答说:该讲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全都展示出来了,觉得没必要再写了,再写就重复啰嗦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多媒体盛行的今天,真的不需要板书
了吗?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深入开展,广大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得心应手。进入新时代,信息化技术更加成熟,多媒体教学已经成為各学校的常态,应该说多媒体教学确实拓展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大大提升了教师授课水平,不仅课堂上能够呈现出大量的知识信息,还可以展示更多的画面,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对有些问题表达得更直观、更形象。但是,新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讲还很陌生,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学习内容有很多,展示速度也不可能太慢,许多教师把课件设计得近乎完美,从课的导入到课的结束,整堂课始终以课件贯彻,缺少了课堂的立体性和多元性,使原本多样生动的课堂成了媒体播放的课堂,一个接一个的教学活动在课件演示中进行,教学重点难点一闪而过,学生就像在看电影,脑子里不可能形成太深的印象,也不可能对所学知识形成体系,而恰当的板书可以更直接展示内容要点,便于给学生整体印象,从而让学生快速记忆。学校近期举行了同课异构活动,笔者听了4位教师讲《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从“课文朗读—合作探究—延伸创新”等各教学环节相对完整,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遗憾的是4位讲课教师中居然有3位教师无板书,等课文讲完了,学生要记下来的东西很难从那么多的课件中自己去筛选,对文中“事—景—情”的把握就没有课堂板书来得直接。在多媒体教学中,板书可以抓住瞬间的灵感,而多媒体上教学内容的展示多是预设的情况,固定前置的多媒体课件是不能代替现场板书的,现场板书由于书写及时、快捷、灵便、经济、多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多媒体课件的不足。
新课标中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课堂该解决的问题,一堂好课也并不一定非得是多媒体展示的课。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优质课活动,不少教师使出浑身解数,把课堂上成了多媒体展示课,上成了教师表演课,成为教师展示多媒体的舞台,而忽略了学生的存在。真正的课堂一定是善于激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把握。仍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必须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去感知、去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文言文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可以设计几个朗读环节,如吟读、译读、赏读、悟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准音,把握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不断的诵读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这些恰恰是多媒体展示不能做也无法做到的。相反,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画面是丰富多彩了,但更多强调的是视觉冲击,整堂课课件展示完后,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能不能当堂解决,对课文重难点的分析,尤其是写景与抒情的关系理解,课件展示恐怕就远没有学生自己反复诵读体味来的深刻,师生在一边诵读一边体味探究中共同形成板书,就会浓缩教学内容,概括教材的精华,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一抬头,就会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课堂效果岂不更好!
另外,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的确可以引人入胜,可是长久下去,师生之间的感情就疏远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屏幕上,根本无暇顾及老师。如果教师一节课全部使用多媒体,那么教师就成了操作员和解说员,久而久之,学生和多媒体的感情比和老师的感情还要深,使教学向畸形发展。实际上,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文雅的举止,甚至每个细小的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终身。古语云“文如其人”,教师的板书其实就是自身气质和风格的展示。教师在黑板上认真地书写、画图,板书端庄秀丽,精巧独特,对学生来讲是一种美的享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语文教师,课堂板书不仅仅是授课内容的集中呈现,甚至很多学生的字体也得益于语文教师良好的板书。一节布局合理、设计精美,并配以不同色彩的板书,能引起学生的美感,给学生以美的感染、美的享受,使学生赏心悦目,陶冶学生的情操,兴趣盎然,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