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 以《我与地坛》为例谈哲理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大受启发。《我与地坛》便是这样的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史铁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力、独特的文学造诣及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具备了讲哲理、劝解他人的能力。在《我与地坛》中,学生不仅会看到自然界的景色,还能在一些片段和瞬间中感受到深刻的哲理,还能在梳理情感主线、细读文本等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永恒。在哲理散文《我与地坛》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披文入情,代入到作者的角色之中,深入挖掘和理解哲理散文中富含的情思,达到情感渗透的目的。一、截取片段,
中学语文 2023年27期2024-01-07
- 《我与地坛》和《目送》的生命意识比较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龙应台的《目送》(散文集)是最近文坛在生命意识表达上的佼佼者,两位作家的散文以充沛饱满的情感、平实细腻的语言、严谨认真的哲思,给予了自我生命一个令人信服的答卷,也启迪感染了千万读者。但由于个人际遇、文化背景、观察视角的不同,他们的生命反思呈现出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特点。一中国先哲很早的时候就对生死问题有过思考与解读,儒家说“生死有命”,道家说“生寄死归”,佛家说“生死涅槃”,无论哪种说法,都强调的是我们要看淡死亡,以坦然的胸襟面对死亡
名家名作 2023年16期2023-10-23
- 以《我与地坛》为例谈哲理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和情感。以《我与地坛》为例,从截取片段、梳理主线和细读文本等角度,探究哲理散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策略,提高哲理散文教学效率。关键词 哲理散文 情感渗透 教学策略哲理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为载体传达哲理思想、抒发人生感悟、启迪人生智慧的文章。这一类型的散文往往会将语言和文字“掰开了,揉碎了”,而后渗透进抽象的人生哲理,将深奥的哲理以一种寻常可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读来大受启发。《我与地坛》便是这样的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史铁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其敏锐的社会观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9期2023-10-20
- 浅析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自我救赎意识
1001]《我与地坛》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面对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而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与生活的出路时,偶然与“地坛”结缘,在地坛中体悟人生,思考生命,从而创作的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家基于自身的经历与对外事外物的观照,集中思考和表达了生命的苦难与意义,层层推进地向读者解答了“要不要死?为什么活?为什么写作?”这三个问题,并由此诠释了自己对生命的看法。但这三个问题事实上都是由“自我救赎”这一意识主线所串联的,是史铁生在绝望处境下仍然拥有对生存的渴
名作欣赏 2023年23期2023-08-25
- 再读《我与地坛》
。关键词 《我与地坛》 母亲 命运 精神《我与地坛》的问世距离史铁生的瘫痪将近二十年。历经了激烈而残酷的精神挣扎和思想探索,此时史铁生的人生观已经趋于稳定和成熟,这篇散文就是标志。如果不能读深悟透这篇文章,就难以走进史铁生的内心世界,难以理解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这篇散文表面上讲述自己与地坛、母亲之间的平凡故事,实际上寄寓了史铁生经受生死考验而产生的深刻丰赡的生命思考,这份生命思考同时蕴涵哲学、宗教、文学、伦理等思想。一、地坛之于史铁生地坛之于史铁生,究竟意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1期2023-06-27
- 谈谈《我与地坛》中有关生命的思考
的信心。在《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中,他记录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下面,笔者就简要地谈一谈。一、由园中之物感受生命的活力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史铁生迎来的却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双腿残废令史铁生再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奔跑、跳跃,由此而来的心灵上的打击更是让他无法直面人生中的困境。此时的他对未来感到绝望,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在这段最黑暗的日子里,地坛成为了他逃避现实的去处。在这期间,地坛陪他度过了漫长的时光,渐渐帮他打开了心扉,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地坛在四百多年的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3期2023-06-22
- 体悟 感悟 透悟
要 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包括对生命的沉思和母亲的怀念两部分,教学中可通过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主题探究三步骤,引导学生往文本细腻处走,剖析抒情议论理路和技法,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在体悟语境和感悟真情的基础上,理解史铁生聚个体经验之苦难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从而实现深度阅读。关键词 《我与地坛》 陌生化 情感的错位与圆合 生命意义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的一篇哲思抒情散文。哲思类散文往往富有较强的议论性,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4期2023-05-22
- 《我与地坛》:与生命对话
推荐书目:《我与地坛》(史铁生著)推荐理由:亲爱的同学,你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读到《秋天的怀念》时,秋天正以高远明丽的光彩照耀着你,你认识了身陷轮椅却灵魂飞扬的史铁生,也知道了他的散文集《我與地坛》。捧读《我与地坛》,你能看到史铁生是怎样用温暖的内心之光去照彻雨雪霏霏的人生;你能看到他是怎样用深邃、优美、凝重而洋溢哲思的语言,教你以高远明丽的目光去凝视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出日落,每一次云卷云舒……触摸书中的文字,需要你明亮而专注的眼神、柔软而坚强的心灵。咀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3年2期2023-05-13
- 于荒芜中自我救赎的生命探寻
——重读《我与地坛》
史铁生提及《我与地坛》散文名称的由来:“地坛使人安静,离开它多年,一经想起,便油然地安静下来。所以,我——与——地坛,轻轻地念,就够了。” 在《想念地坛》中,史铁生开篇就写道:“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地坛作为史铁生的心灵家园,能使他内心保持宁静,亦更加坦然和勇敢地走向未来。四、结语遇见地坛是上天赐予史铁生的一份礼物。地坛为史铁生提供了生命探寻的场所,使他挣破了残疾给他套上的命运牢笼,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了时刻保持静的生命态度,亦用笔开启
名作欣赏 2023年5期2023-03-06
- 再读《我与地坛》
吕德春《我与地坛》的问世距离史铁生的瘫痪将近二十年。历经了激烈而残酷的精神挣扎和思想探索,此时史铁生的人生观已经趋于稳定和成熟,这篇散文就是标志。如果不能读深悟透这篇文章,就难以走进史铁生的内心世界,难以理解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这篇散文表面上讲述自己与地坛、母亲之间的平凡故事,实际上寄寓了史铁生经受生死考验而产生的深刻丰赡的生命思考,这份生命思考同时蕴涵哲学、宗教、文学、伦理等思想。一、地坛之于史铁生地坛之于史铁生,究竟意味着什么?若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
中学语文 2023年1期2023-03-05
- 《我与地坛》阅读串讲之地坛教我坚强
内容简介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了《我与地坛》《墙下短记》《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我的梦想》等散文名篇,全面讲述了史铁生的轮椅生涯、人生故事。作品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这本书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让爱无悔【精彩片段一】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2年48期2022-12-09
- 皈依·忏悔·开示:《我与地坛》的灵魂蜕变史
白记营《我与地坛》自问世之日起便倍受读者的青睐与推崇,并多次以节选的方式入选各类教材,其中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就节选了这篇散文的一二部分。这篇经典散文在内容层面和艺术角度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教材节选的部分来看,作者以洗炼的笔触、深沉的情感、丰厚的思想呈现出独特的皈依情怀和忏悔方式,以及豁然的开示历程。作为一个经受沉重磨难的作家,肉身的“截瘫”并没有阻碍其心灵的丰盈。相反,史铁生还能以一种宽厚的仁慈去遮蔽现实的丑恶与残酷,且在极其痛苦的心态净化自我。因
中学语文 2022年28期2022-11-22
- 为爱前行
——读史铁生《我与地坛》有感
开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无限的行魂便有了模样。他从未迷失在人们的美化和神话中,这让我心生崇拜。在人们的记忆中,史铁生有着更为丰富的自我。白昼,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才华横溢的作家;而夜晚,他便离开残躯,行走于黑夜。他坦诚少年顽愚,走上写作之路无非是谋生手段,也曾退缩在地坛,任命运、伤痛、灵魂一次次拷问着他。写作之夜,成了他宣泄情绪的阀门,也成为他探索自我的通道。以笔为戈,他忆人生过往、谈生死病痛、辨人性善恶。文字因苦难而深刻,生命因苦难而丰腴。当苦难、文字和
河南电力 2022年11期2022-11-21
- 荒芜深处的生命力
——读《我与地坛》有感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就有一座“荒芜”的地坛——它人迹罕至,但生机勃勃,“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让我们看看史铁生的一生。年轻气盛的他失去了双腿,这对一个年轻人而言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写《我与地坛》的日子,想来是他一生中最失意的时期。他每天在地坛中度日,这何尝不是一种荒芜?但若没有这荒芜,他又何来这些深远的思考,又怎会在文坛中闯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呢?荒芜,带来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向上、激情迸发的生命力。纵使与大众稍微脱轨又
中学时代 2022年7期2022-10-22
- 读《我与地坛》后的两点感悟
刘丽《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创作的一篇自传体散文,记录了他十五年的心路历程。文章既饱含深情,又富有哲思。作者以优美真诚的文字将自己感悟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传达给我们,值得我们仔细体会。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悟生命的真谛,感受母爱的伟大吧!一、领会生命的真谛地坛虽古老却充满了生机,与作者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正是地坛帮助史铁生打开了生命中的生死之结,带领他走向了新的人生旅途。21岁少年的生活本该如夏花般绚烂,然而命运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双腿残废。这一击也摧毁了他的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8期2022-05-31
- 《我与地坛》的文本细读与教学思考
内容摘要:《我与地坛》作为史铁生的名篇散文,是史铁生最早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其教学价值一直倍受当前教育学界的重视,对其进行文本细读,抓住文章的关键处,探究其文本的深层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思想感情,感悟人生哲理,能使教學由表层走入里层,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键词:史铁生 《我与地坛》 文本细读 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
文学教育 2022年11期2022-05-30
- 《我与地坛》中的修辞手法赏析
高的成就。《我与地坛》是他的代表作。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深入地探索了生命的奥秘,思考了生命存在的价值,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情感诚挚,富有浓厚的哲思之美。为了更好地表达观点,抒发情感,他在写作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接下来,笔者就谈谈《我与地坛》中的修辞艺术。一、拟人在人生最困难的日子里,作者总是一个人坐着轮椅来到地坛。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陪伴着他的是那静默而残破的地坛。时间一长,他不仅熟悉了园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8期2022-05-30
- 皈依·忏悔·开示:《我与地坛》的灵魂蜕变史
思想赋予了《我与地坛》深刻的哲理,加之自身突如其来的磨难,在苦苦的煎熬中,得到了地坛这一皈依介质的启示,身心得以放空与净化,灵魂也有了安放之所,从而进入了宗教的层面。可母亲的猝然离世,又成了他生命中难承受之痛。在痛悔与怀念中,母亲成了他的忏悔母体,让他在纠结与通透中双向游离,但却在宗教的情感上更深入了一步,最终在母亲、自我、地坛三者的情感纠葛中完成了精神的涅槃,使母爱的主题和生命的升华有了开示的真正意义。关键词 《我与地坛》 皈依 忏悔 开示《我与地坛》自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浅析《我与地坛》(节选)景物描写与作者心境变化的联系
斯凡摘要:《我与地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景抒情散文,它更多地是记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他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中,坦诚地表现自己,他描写了地坛破败的真实情况,也不掩饰自己思想上有过的消极,更重要的是,他笔下的地坛的景象是随着本人的心境变化而变化的,这正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色彩”的最佳范本。因此,读懂了文中的景物描写,就读懂了史铁生的心路历程。关键词:景物描写;变化;心境。《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全文共一万三千多字,分为七个部分①,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6期2022-05-23
- 至简之情 生命之光
命之光”是《我与地坛》一课的教学主题,授课从三个部分入手,分别从不同角度,具体而充分地阐述作者遭受打击后,将地坛作为同病相怜的栖息地,然后在地坛中萌生生命意识,最后从对母亲的感情和回忆中升华对生命的理解。关键词:《我与地坛》;语文教学;教学设计本研究在《我与地坛》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展开,即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并以问题设计的方式鼓励学生踊跃说一说自己认知中的史铁生,从学案出发,粗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细读课文,感受文中作者体现出来的极简之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2期2022-05-13
- 浅析《我与地坛》中的隐喻表达
性的散文,《我与地坛》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问世以来就一直以深刻哲思与动人抒情波动着众多读者的心。作者背靠地坛将思绪放飞,诉说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和对生与死的沉思,漫长岁月中是地坛陪伴他度过了那段人生最艰难的迷茫期,于他而言这座古园不再仅仅是客观存在物,地坛以及围绕地坛展开的意象群早已浸蕴了作者的所思所想,成为他主观情感的寄托,带有深邃的隐喻意义。在近三十年的研究中,学者们大都将视角放置于文章中的哲学感悟、宗教意识以及亲情思绪,从隐喻的视角对其中的意象进行总体分析
青年文学家 2022年8期2022-04-25
- 以史铁生《我与地坛》为例浅谈情境作文教学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以作为一个契机,以母爱和直面挫折两个话题为切入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式教学,让学生们在提高写作的基础上,能够学会感恩,能够直面挫折,勇敢面对人生苦难,走好人生之路,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关键词:情境作文;感恩母爱;直面挫折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课程性质做了清晰的说明:“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用祖国语言文字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7期2022-04-23
- 简析《我与地坛》中的细节描写
王慧慧《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散文名篇。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自叙在地坛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抒发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不仅如此,作者对这古园中的一草一木进行了细腻生动的描写。下面,笔者就与大家一起欣赏文章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一、关于建筑文章中的“地坛”是一个荒芜的古园,原本非常繁华,却因岁月的变迁而渐渐衰败。为了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作者对地坛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描写,记录地坛的种种变化。“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2期2022-04-09
- 认识自我,与世界和解
——读《我与地坛》所感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留下的话像一道惊雷,惊醒了沉浸于自我悲伤的我。一年以来,几乎每个周末,我都在因几个小时的车程而疲惫,因人潮中无人相伴而孤单,因即将付不起医药费而焦虑……那些时候,她应该更难过吧。我能想到,听不懂医生解释的她,会把我所受的苦难归于她自己的品行不端;在大街上清扫的她,会怨恨自己的无能;不能陪伴女儿的她,会谴责自己的不负责……鼻尖酸了,我深吸一口气,仰起了头,看向有些昏暗的天花板。眼泪滴下,会影响治疗效果的。“我在最骄傲的年纪里失去了双腿
中学时代 2022年11期2022-03-22
- 不可忽视散文的情感教学
——以《我与地坛》为例
。本文将以《我与地坛》一文为例来展现散文的情感教学。一、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她爱自己的孩子胜过了爱她自己。这份伟大而深沉的母爱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深深触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在引导学生感知文章情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营造课堂氛围,比如播放赞颂母爱的歌曲,或者播放展现母爱的视频,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再开始正式的教学,分析文章中展现伟大母爱的句子。有了之前铺垫好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去感受文章中
语文天地 2022年3期2022-03-17
- 重复阅读重在体悟文本情感
——以《我与地坛》为例
。让学生在《我与地坛》的预习环节发挥最大的价值。《我与地坛》并不只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文中不仅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还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这些宏观的感情需要学生在重复阅读文章中进行感受。在文章开头的一句“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因生病瘫痪不得已摇着轮椅的无奈,也可以感受到地坛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是很近的,不光是物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地坛的每
语文天地 2022年3期2022-03-17
- 论《我与地坛》的创伤书写
进行书写。《我与地坛》正是这样的一篇散文。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去解读《我与地坛》,进而解读史铁生,应该说,也许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史铁生的创作心态,以及其对文学的追求。一、创伤的经历者和观察者史铁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坛极为特殊的一位。双腿瘫痪成为他写作的起点,一方面,他努力融入中国文学的浪潮之中;另一方面,残疾人的身份又让他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生命的审视,并促使他以文学的方式进行生命的思索。可以说,残疾是史铁生创作无法逃避的一个关键词。而对残疾的描绘,很大程度上是和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期2022-03-11
- 《我与地坛》里的生命哲思探析
的话题。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记录了他对生命的思考。这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哲理散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命运之神似乎与作者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想要考验一下他的抗击打的能力:先是给他一具健康的躯体,然后又在他21岁时摧毁了它。史铁生先是双腿瘫痪,后来又得了尿毒症,在人生的后三十几年里,他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的反差令他感到绝望。他在《我与地坛》里这样写道:“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但是,地坛让作者有了从容不迫地直面生活中的艰难的信心。地坛是一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1期2022-03-07
- 《我与地坛》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探析
师范大学)《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在人生遭遇重大不幸之后,融入了自己的特殊情感所创作的。这部作品展现了一名残疾人对生命的思考,对归宿与寻觅的思考,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对“我”在宇宙间地位的思考。史铁生在宁静的自然中对比着自己与地坛的宿命,深切地感受着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而包含情感与哲思的文字引人入胜,也让人潸然泪下。一、《我与地坛》的艺术特色(一)结构特色《我与地坛》是一篇篇幅大、容量大的散文,共包含7 个小节,有一万三千多字。这样的结构与一般意义上的散文
艺术品鉴 2022年35期2022-02-23
- 由《我与地坛》看史铁生是如何走出人生困境的
易佳丽《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十几年来以轮椅丈量地坛的结晶。他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他被命运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只能坐在轮椅上度日。这对于他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慢慢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有了直面人生苦难的勇气,转而用自己的文字来照亮读者的心,叩响了生命的强音。本文就结合《我与地坛》谈谈史铁生是如何走出人生困境的。一、地坛的一景一物给了他暗示众所周知,地坛是历代帝王“敬畏天地和拜祭祖先”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9期2021-11-19
- 至简之情,生命之光
——史铁生《我与地坛》文本解读
多万文字。《我与地坛》原文共七节,前两节被收录于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一、情景交融——磨难与希望《我与地坛》的第一部分写明了作者与地坛宿命般的缘分,进而重在描写作者多次到地坛看到的风景,这里可以概括为三次景物描写。第一次景物描写,是在作者提到他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也就是作者在最初病魔缠身时在地坛的所见之景。“剥蚀”、“淡褪”、“坍圮”、“散落”描绘出一幅沧桑的画面,不仅如此,作者似乎有意将其突出。这些词本是不及物动词,如果按照正常的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2021-11-12
- 沉思中的丰富与深邃
刘丹摘要:《我与地坛》是一篇集抒情、叙事、哲理融为一体的散文,蕴含了史铁生关于生命、母爱的体悟。解读《我与地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深沉的思想内容,二是精心雕琢的语言,三是巧妙构思的艺术特色。关键词:《我与地坛》;思想内容;语言;艺术特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当代文坛公认的散文名篇,全篇通过史铁生在地坛的所见所思所感展开脉络,自从残疾的史铁生与荒芜的地坛宿命般的相遇,他的心魂便再也没离开过地坛。在史铁生的笔下,地坛远远超越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给予无数人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2021-09-10
- 精神分析法视阈下的《我与地坛》
。”[8]《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告诉读者这座古园真正的所在:“我在好几篇小说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9]在荒芜但不衰败的地坛里,史铁生度过了残疾后最艰难的日子。在无数的叹息中沉淀自我、向死而生。沿着地坛斑驳的墙垣,史铁生触摸到了人生的秘密。地坛犹如静静等待的老者,听懂了史铁生内心的言语。在那古老而寂静的地坛里,史铁生也悟得了生命的常态。四、以“渺小的姿态”看世界阿德勒指出困境中的人普遍具有自卑情结,这种自卑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无助、自身的弱小,
今古文创 2021年25期2021-09-10
- 《我与地坛》在语文教材中的编排变迁研究
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自发表到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至今,走过了声势浩大的新课改二十年。本文先分析《我与地坛》编入试验修订版教材和普高版教材的特点和意义,再从横向上比较《我与地坛》在六套实验版教材中的编订情况,最后从纵向上比较实验版教材与统编版教材中的《我与地坛》,探究语文教材编写的传承和发展,以及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一、《我与地坛》开始走进中学教材(一)试验修订本中的《我与地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下称试验修订本)根据国家教育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7期2021-08-27
- 《我与地坛》:心魂的一场生死叩问
张文秀《我与地坛》发表于1991年,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它是作家人到中年,对坎坷苦难人生的一次深情回望之作,是一曲叩问生死、自我拯救的心魂之歌。在《我与地坛》中,作者说,“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窥看自己的心魂”[1]11。心魂即是“我”的所思所想。作家在地坛思考什么呢?他说:“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1]27本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探析作家在地坛中对生
文化学刊 2021年5期2021-06-29
- 《我与地坛》情感分析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以独特的情感魅力受到读者的喜爱。论文从痛苦与幸运交织、爱与内疚相伴、同情与平静融合三个方面分析《我与地坛》蕴含的丰富情感,希望给读者以启迪。关键词:史铁生 《我与地坛》 情感分析《我与地坛》发表于1991年,抒写了史铁生人生转折时期独特的生命感悟。韩少功认为:“即使今年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只要有《我与地坛》,就是文学的丰收年。”史铁生说过:“残疾与写作天生有缘,写作,多是因为看见了人间的残缺,残疾人可谓是‘近水楼台。”散文以残疾人视角观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4期2021-05-04
-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内容摘要:《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本文针对入选教材《我与地坛》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谈谈看法。关键词:《我与地坛》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学习目标:1.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能概括出地坛景物的特点,说出地坛在作者心路历程中的作用。2.能借助诵读文本、鉴赏语句,体会文本的写作特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3期2021-04-12
- 我与《我与地坛》
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次读的是原版,《上海文学》第一期,杂志是小妹借她同学的。此前史铁生说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作。我就也想着向偶像学习,开始码字,还参加了1984年《人民文学》举办的首届函授班。学习写作自然要看书,可我没钱订阅报纸杂志,只能在有一点钱时去县城邮局的报刊亭,买零售。我家离县城有十里路,我走不了那么远,只能要小妹代劳。有限的钱需用在刀刃上,每次买书,我只要小妹买《小说选刊》和《人民文学》。所以,能读到《我与地坛》,于我来说纯属意外和奢侈。
北京文学 2021年3期2021-03-30
- 《我与地坛》:时空坐标中的生命对话
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是对人的生存这一古老命题透彻而深邃的思考。在文中,作者通过与时空坐标中的地坛的对话,把自己对人的生存与死亡的思考,提升到哲学层面,使作品充满了理性思辨色彩。地坛首先是一个独特的空间场所。这是“一座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因而显得荒芜而冷清。地坛又存在于时间中。它在时间里诞生,“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30期2020-12-30
- 《我与地坛》:时空坐标中的生命对话
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是对人的生存这一古老命题透彻而深邃的思考。作者通过与时空坐标中的地坛的对话,把自己对人的生存与死亡的思考,提升到哲学层面,使作品充满了理性思辨色彩。关键词:時空坐标;生命哲学;《我与地坛》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是对人的生存这一古老命题透彻而深邃的思考。在文中,作者通过与时空坐标中的地坛的对话,把自己对人的生存与死亡的思考,提升到哲学层面,使作品充满了理性思辨色彩。地坛首先是一个独特的空间场所。这是“一座废弃的古园”,“荒芜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20年10期2020-11-11
- 以《我与地坛》为例浅谈散文教学策略
战。本文以《我与地坛》为例,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浅谈散文教学的策略。关键词:散文;教学策略一、《我与地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下作者与地坛心灵上的交流,感受充满哲理性的语言。2.在清明如水的语言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歉意和悔恨。3.理解作者与地坛、母亲之间关于“宿命”“生命启迪”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关注情景交融在文中的具体使用。2.体会作者在清明如水的语言中抒发对母亲的歉意、悔恨。(三)教学难点把握全文,理解作者与地坛、母亲之间
青年生活 2020年24期2020-10-21
- “母爱”到底是不是《我与地坛》的主题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主题之争历来意见纷纭。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诗”的特点,因此也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多义性。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知识储备等等,都会造成我们对文章理解的多义性,所以不同人对同一文章的理解是不可能一致的,接受美学的观点就认为“与文本对话,强调新意义是从与文本对话中产生,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通过与文本进行对话,相互理解,从而产生视界融合。”(聂荣鑫《与文本对话:提高学生学生阅读能力的新途径》)既然不同人对同一文
师道 2020年8期2020-10-12
- 谈谈《我与地坛》的艺术特色
铁生创作的《我与地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以清新质朴、优美精致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双腿残疾后复杂的内心感受及曲折的人生经历,抒写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对生与死的深邃思考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作者所写的内容其实十分普通,但在创作时采用了独特的技巧,赋予了作品巨大的魔力,感动了读者。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我与地坛》的艺术特色。一、语言质朴,清新优美《我与地坛》用语质朴清新,与其他散文作品有着极大的不同。在文章中,无论是写地坛还是写“母亲”,作者所用的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1期2020-09-10
-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天我们学习《我与地坛》,课文是节选。我先问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为我们揭示了几种关系?生:两种。“我”与地坛,“我”与母亲。师:还有其他关系吗?(生沉默)师:那我们就先来看这两种关系。请你分别用一组词来表示这两种关系。比如:“我”对地坛是××和××,地坛对“我”是××和××。请大家思考,思考后小组讨论,然后把你们的思考写下来。(生思考、讨论)师:完成的小组可以写到黑板上来,不合适也没关系。(生在黑板上写:地坛——我:慰藉依托我——地坛:守候思考母亲——我:关怀
语文建设·上 2020年5期2020-05-30
- 《我与地坛》中的“地坛”意象之建构
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作者对“地坛”意象的建构与该散文的体裁、写作时的心境有关;对“母亲”意象的建构其实是作者对自己情感的修复。不同的读者对“地坛”意象的解读也不尽相同,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只有经过读者的接受,该意象才能实现本身的价值。关键词:我与地坛;意象;精神契合;情感修复;建构《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是史铁生的“灵魂自叙传,是他关于生命的独白”[1]159。其生命独白主要是通过“地坛”意象讲述出来的。“地坛”意象不仅包括祭坛,
美与时代·下 2020年2期2020-05-28
- 《我与地坛》课堂实录
天我们学习《我与地坛》,课文是节选。我先问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为我们揭示了几种关系?生:两种。“我”与地坛,“我”与母亲。师:还有其他关系吗?(生沉默)师:那我们就先来看这两种关系。请你分别用一组词来表示这两种关系。比如:“我”对地坛是××和××,地坛对“我”是××和××。请大家思考,思考后小组讨论,然后把你们的思考写下来。(生思考、讨论)师:完成的小组可以写到黑板上来,不合适也没关系。(生在黑板上写:地坛——我:慰藉依托我——地坛:守候思考母亲——我:关怀
语文建设 2020年5期2020-05-27
- 听《我与地坛》讲“宿命”
李广良壹《我与地坛》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杰作,这不仅是因为它的题材、它的写作手法、它的结构和它的文笔,而且是因为它的诗意、它的历史感和它的存在深度。文章从“一座废弃的古园”开端。“古园”处于“废弃”状态,“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这个“废弃的古园”就是地坛,“地坛”是古园的名称,“废弃”是古园的存在状态。“废弃”并不是说古园不存在了,它还在那里,但古园在帝制时代所具有的祭祀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没有了,在旅游业兴起之前它也不是作为“旅游景点”而存在
博览群书 2020年2期2020-04-20
- 『母爱』到底是不是《我与地坛》的主题
史铁生的 《我与地坛》 的主题之争历来意见纷纭。 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 “诗” 的特点, 因此也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多义性。 不同的人生经历, 不同的教育背景, 不同的性格特点, 不同的知识储备等等, 都会造成我们对文章理解的多义性,所以不同人对同一文章的理解是不可能一致的, 接受美学的观点就认为 “与文本对话, 强调新意义是从与文本对话中产生, 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 通过与文本进行对话,相互理解, 从而产生视界融合。”(聂荣鑫 《与文本对话: 提高学生学生阅
师道(人文) 2020年8期2020-02-24
- 人情·人性·人的存在
——以《我与地坛》为例谈高中语文的情感教育
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为例,谈一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解读人情,品味由表及里的情感在大部分的文章中,写作对象非人即景,可无论是人也好,景也罢,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的情感,这是文字的固有属性,在表达内容、记录事件、描述景致的同时,必然会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按层次逐步递进地寻求作者的情感,从而在其中获得相应的感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读书先看人,所以,第一步应该从了解作者开始,通过分析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意图、创作背景、其它作
语文天地 2020年10期2020-02-23
- 《我与地坛》课文探究
又不失严谨《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相对独立的两部分,深刻地展示了作者走出残疾阴影的心路历程。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以景物描写为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第二部分写“我”与母亲,采用追忆回想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两部分内容看似不相关,其实贯穿着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我”与地坛的缘分;暗线——“我”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母亲的思念。在第一部分中,“我”去地坛是为了逃避现实,“我”思考了三个问题:关于死;为什么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43期2020-01-25
- 浅析史铁生散文作品《我与地坛》中的人文精神
热泪地读完《我与地坛》的。当年的感动也许更多的是少女特有的细腻和多愁善感,然而现在重温他的作品,便多了一份成熟地体验和感悟。他的作品就是书写自己心路历程的传记,每次阅读他的文章都会不由自主地为他的遭遇唏嘘感叹:为什么上帝是如此的不公平,要让一个年轻的生命失去行走的权利,为什么要让一个灵魂的智者做出生与死的艰难抉择。在21岁的花样年华里,他被抬进了医院的大门,从此再也没有了站起来走路的机会,就这样他开始了他的轮椅人生。摇着轮椅,他开启了自己别样的人生之旅,轮
读与写 2019年8期2019-11-27
- 从《我与地坛》看散文写作的真情与滥情
小丽摘要:《我与地坛》是“写真实、说真话的散文革命”中脱颖的一匹骏马,它感悟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不息超越了一般的抒情述景散文,是浩瀚篇章中的夺目明珠。关键词:我与地坛 大散文 真情 滥情《我与地坛》是作者在苦难病痛中生活的呕心之作。作者史铁生在青年下乡时就发现疾病,后双腿残疾靠轮椅生活,病痛的折磨让他一度消沉,活动范围的局限使得附近的地坛成为他常去之处。幽静的地坛,残酷的现实,对个体情感和生命意义的冷峻思索,使作者思想超越了个体命运的挫折和苦难,进而感悟生命
颂雅风·上半月 2019年4期2019-09-10
- 知人论世:《我与地坛》解读的必要视角
必为缺憾。《我与地坛》(以下简称“《我》文”)一文,无论是在课本内容,还是在作者的哲思上,都是堪称经典的,在面向学生解读此文时,是需要具有知人论世的视角的。一、知人是论世的基础很多人都是因为读到了一则或优美或经典的文本之后,才尝试去了解作者的,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大多如此。但高中阶段的文本解读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的是,其必须先站在作者的视角甚至是高度,才能品读出文本的“本味”。《我》文与作者史铁生的密切之处在于,其直接描写了作者遭遇疾病及之后的遭遇,而不了解此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5期2019-08-01
- 读《我与地坛》
。学生拿着《我与地坛》来找我,说自己读不懂史铁生,说他觉得史铁生的散文像在讲述哲学一般,高深莫测,然后就很焦虑,感到自己很肤浅,继而觉得文学离自己好远,而且是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远。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让自己感到辛苦的东西。更不愿意直面自己的浅薄。所以我一定要为这些勇于提问的孩子点赞——他们很勇敢,也很诚实,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满足于也不甘于平庸。他们会焦虑、会提问。代表他们还不想放弃。有些孩子是不会提问也不会焦虑的,因为他们早已经放下经典,从通向高雅文学殿堂的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9年4期2019-07-21
- 《我与地坛》名篇导读教学设计
—生命的感悟我与地坛: 追思母亲——亲情的理解师:史铁生21岁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偶然走进荒芜的圆子,在园中对生命的思考,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的工人成为一个颇具哲学气质的作家。他的成功凝聚着大自然给他的人生感悟,母亲给他的人生启示。《我与地坛》字里行间喷洒的是作者十五年来聚积在心中的函思,读来感人至深,启示匪浅。古园中的十五年,作者追寻,思考了些什么问题。我们与名家对话。五、与名家对话:十五年来作者在地坛思考了什么问题?找关键句,概括出来。该不该去死----
神州·上旬刊 2019年2期2019-04-12
- 《我与地坛》赏析
感情真切。《我与地坛》就是非常著名的一篇作品。一、《我与地坛》的影响《我与地坛》从发表至今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且获得了一致好评。不管是作家还是普通人,都非常喜欢这篇文章。现在这篇文章还广为流传,被选入了高中课本。读者被课本中优美的语句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所感动。读者佩服于作者面对坎坷的坚强的意志。这篇课文甚至成为了地坛的形象作品,很多人到了地坛都会想起这篇作品,想象自己在地坛中的情景,体会当时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这篇文章影响了很多人。二、《我与地坛》中的残缺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期2019-03-18
- 陌生化艺术:文学类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
——以史铁生《我与地坛》为例
度的感知。《我与地坛》对于学生或者老师来说,是一篇有难度的散文。为此,笔者尝试运用陌生化艺术对该文进行解读,发现《我与地坛》的独特之美。一、词语的超常搭配史铁生长时间坐在轮椅上静观玄想,关注那些细微的不易为人们所察觉的事物。比如:“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时间是抽象的,时间其实是不容易看到的,时间恰如流水,时间的流逝是悄无声息的。在这里动词“看到”一反常态,直接与“时
中学语文 2019年6期2019-01-30
- 知人论世:《我与地坛》解读的必要视角
必为缺憾。《我与地坛》(以下简称“《我》文”)一文,无论是在课本内容,还是在作者的哲思上,都是堪称经典的,在面向学生解读此文时,是需要具有知人论世的视角的。一、知人是论世的基础很多人都是因为读到了一则或优美或经典的文本之后,才尝试去了解作者的,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大多如此。但高中阶段的文本解读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的是,其必须先站在作者的视角甚至是高度,才能品读出文本的“本味”。《我》文与作者史铁生的密切之处在于,其直接描写了作者遭遇疾病及之后的遭遇,而不了解此
中学语文 2019年15期2019-01-30
- 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残酷
——《我与地坛》赏读
【原文呈现】我与地坛■史铁生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
中学时代 2018年12期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