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美玲
摘要:我授课的高中学生,大部分已经度过叛逆期,与父母的关系处于一个新的阶段。加之高中学业较重,在校学习时间长,甚至部分学生在学校住宿,与父母接触时间不多,很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随着思想的成熟,更易理解父母恩,也更想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生活比较顺遂,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以作为一个契机,以母爱和直面挫折两个话题为切入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式教学,让学生们在提高写作的基础上,能够学会感恩,能够直面挫折,勇敢面对人生苦难,走好人生之路,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情境作文;感恩母爱;直面挫折
语文核心素养对语文课程性质做了清晰的说明:“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1]由此可见,通过语言情境加强对学生的培训非常重要,这能让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凝结成为自己的素质,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融入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这也是提升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今天我以史铁生《我与地坛》为例,就我怎样进行作文的情境式教学进行粗浅的交流。
《我与地坛》主要反映了两个主题,其中一个是关于母爱的。针对高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十分有必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首先,在熟读《我与地坛》的基础上,我把《合欢树》和《秋天的怀念》这两篇文章给同学们进行了补充阅读,这三篇文章都体现了史铁生对母亲那深沉的爱,让学生了解作者,走进作者。又播放了录音视频余光中的《今生今世》和玛格利特·魏德玛《妈妈的牵挂》,播放了歌曲《懂你》,让学生在配乐的形式下去感受那浓浓的母爱。接下来,我让同学们分了八个小组进行探讨,交流一下自己平时感受到的母爱的小片段,然后布置作业,让同学以任意体裁进行写作,呈现他们所感受到的母爱的小文章。由于有了情境的创设,让同学们在听说读的促进下,激活了学生们的头脑,优化了学生的思想,引发他们表达的热情。因此,有的同学写了《那一年》关于母爱的记叙文,也有的同学写《她》关于母爱的小诗歌,还有的同学对史铁生的母爱做了分析,形成了一篇小论文。通过情境式教学,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思想冲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的授课目的,也提升了同学们的写作素养。
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高中学生很少有直面挫折、直面苦难的机会,缺少这种担当的精神品质。针对这一社会现状,我以《我与地坛》的另一个主题——人面对苦难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我让同学们自己运用电脑搜集关于史铁生的事迹,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他的事迹里有哪些写作视角,最后小组总结,呈现出文字资料。经过同学们博采众长,大家挖掘了“面对挫折、磨难、坎坷、苦难”“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困境与人生”“樂观的精神”“良好的心态”“人生应有信念”等作文写作视角。接下来,让同学们搜集关于苦难的作文素材,同时给同学们播放榜样的力量、抗美援朝、中国女排、中国航天等的感人视频,让同学们有强烈的思想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我给同学们布置写一篇关于苦难的议论文。有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同学们的作品异彩纷呈。有了《所有伤痛都是礼物》《笑对苦难,直面挫折》《不霁何虹》《狂风袭来,花自盛开》《直面困难方能抵达远方》《磨砺出英才》《苦难是人生的礼物》等佳作。同学们经过《我与地坛》的学习,不仅体味到了史铁生历经生命的苦难却有人生的明朗和欢乐,也对自己面对人生苦难有了一定的思想担当。
总之,目前的作文教学还不够规范和有序,往往是针对考试而进行的作文训练,较少关注学生人格的熏陶和培养,所以急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提高学生写作的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我的这节课以课本为切入点,通过音频、视频、文本、图片等资源,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形式,补充了教学资源,拉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出开放的问题解决环境。[2]通过这种情境式教学,让学生打开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作文训练。情境作文教学正好满足了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的要求。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1月版 P58.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1月版 P219.394518AA-BF50-464C-8671-2E85733BD2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