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情人

  • 从成长小说视角分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自我探寻
    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主人公保罗的自我探寻进行了深入探析,发现保罗的成长经历了自我形成、自我探寻以及自我重建三个阶段。其中,在自我形成阶段,受母亲极端的精神控制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保罗有明显的恋母情结,尚未形成完整的自我;在自我探寻阶段,在分别经历了与米丽亚姆、克莱拉的感情后,保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尝试逃离母亲对其精神的束缚;在自我重建阶段,通过与道斯的争斗和向母亲的牛奶中加入吗啡加速其死亡后,保罗彻底走出母亲的阴影,重塑自我,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成年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5期2022-05-15

  • 束缚和解脱
    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本文以精神分析中的“回避型人格”为研究方法,探究主人公保罗的回避型人格及其给予他的相应的束缚和最后的解脱。本文对介绍回避型人格作出简要阐述,然后分析保罗的回避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即原生家庭影响和自身性格原因。再分别论述保罗对初恋情人米利安的回避,对第二任女友克拉拉的回避和对母亲莫雷尔太太的回避,最后指出保罗的解脱以及回避型人格的解决方法。随着当今社会大众对于回避型人格的关注与热议,本文呼吁在文学作品中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4-03

  • 儿子与情人》中的工人阶级共同体
    阅读小说《儿子与情人》(SonsandLovers, 1913),因为“第一部分都是自传”,“我出生于一个工人阶级家庭,并在工人阶级中长大”(1968:300)。劳伦斯的创作与他的成长背景息息相关,在第一部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他像“社会主义者”(socialist)那样刻画了真实的工人阶级生活(Kazin, 1962:vii)①。有评论家着眼意识形态和历史背景对作家的影响,将这部小说看作反映工人阶级普通家庭的一部“个人历史”(a case-histo

    山东外语教学 2022年5期2022-03-24

  •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和弗洛伊德主义
    ,创作了《儿子与情人》,着重探讨了母爱的过分霸道和嫉妒如何限制了儿子对其他女性的渴望。本文将论述如何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读文本,破译文本中隐藏的主题。可以看出,劳伦斯的作品如何印证了弗洛伊德主义,孩童早期的心理发展如何影响他们后期的人格,有助于人们理解小说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劳伦斯的性格特征。【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恋母情结;三元人格理论;心理分析阅读【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今古文创 2022年4期2022-02-04

  • 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要:以《儿子与情人》中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为切入点,以深入探索家庭、爱情和社会为基础,本文通过保罗对待米莉安和克拉拉的爱情态度,意在揭露破碎的家庭环境以及过度的母爱带给保罗的消极影响。从而影射不和谐的家庭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影响并以期引起读者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关键词:《儿子与情人》 俄狄浦斯情结 家庭教育1.引言凭借新奇的视角以及生动的人物刻画,《儿子与情人》在近一个世纪席卷世界文坛。当前国内外对于《儿子与情人》的研究卷帙浩繁,大多集中于探索主人公保罗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期2021-04-01

  • 论《儿子与情人》中语码转换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斯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大量运用语码转换手段,该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篇论文从语码转换视角对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在日常交际中所进行的语码转换进行研究,有助于读者更为深刻地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关键词:《儿子与情人》、语码转换、形象塑造引言《儿子与情人》是大卫劳伦斯的著名长篇小说。文中的莫瑞尔太太和莫瑞尔先生来自不同阶层,莫瑞尔太太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莫瑞尔先生出身矿工家庭,没受过多少教育,说一口当地矿工方言。在《儿子与情人》这

    中原商报·科教研究 2021年5期2021-03-23

  • 儿子与情人》中的伦理环境与人物的伦理选择
    其代表作《儿子与情人》一向被认为是半自传体小说。在小说中,劳伦斯讲述了在矿区生活的孟若一家的故事,描绘出一幅工业文明逐渐主宰一切的图景,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现代人的迷茫与奋斗,以表达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现状的担忧。自小说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研究。Trilling认为小说中展现的家庭关系取材于劳伦斯早期的生活经历和原生家庭,劳伦斯也将两性斗争视为现代文明冲突的根源[1];Doherty探讨了《儿子与情人》中人物和空间的关系[2];Wright提出《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1-16

  • 扭曲关系终酿悲剧 ——论《儿子与情人》和《木马赢家》中扭曲的母子关系及成因
    的描写,《儿子与情人》和《木马赢家》便是很好的例子,且这两部作品的主题都是关于畸形的母子关系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都以悲剧收场,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一、畸形的母子关系终酿悲剧《儿子与情人》和《木马赢家》这两部作品都以悲剧收场,且造成悲剧的绝大部分责任皆应归咎于扭曲的母子关系。两部作品有着相似的主题,即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一)威廉的死和保罗无法维系正常的男女关系关于保罗和母亲之间情感纠缠的描写贯穿整部小说。在保罗

    艺术家 2020年1期2020-12-08

  • 论《儿子与情人》的地理空间书写
    一步分析《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关键词:《儿子与情人》 文学地理学 地理空间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极有地位和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他一生文学创作与他的生长环境和人生经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纵观劳伦斯的作品,作者所生活过的矿区、乡村和城市在其的笔下都有着清晰的再现或反映,构成了他作品中独一无二的地理空间形式和象征类型,呈现出鲜明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成名之作,以往国内外对于这部小说的评论研究,主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8期2020-09-06

  •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形象
    美摘要:《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一部成名之作,也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探讨《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形象。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神话原型批评方法;母亲形象本文采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分析了《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的大地母亲形象。(1)一方面,她是一位忍辱負重、舐犊情深的好母亲;但另一方面,她对儿子的恋情过度干涉,又表现出权威专制的特点。所以,莫瑞尔太太的人物性格兼具创造性与毁灭性。《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一部成名之作,也是一部具有

    北方文学 2020年6期2020-06-19

  • 从特定历史环境分析《儿子与情人》 中保罗与三位女性之“爱”
    ,其作品《儿子与情人》中描写的主人公保罗与母亲的“俄狄浦斯”之爱、米丽亚姆的精神之恋以及与克莱拉的占有之爱,展现了十九世纪末英国工业社会中下层人民的典型生活和特定环境下母子与两性复杂关系的交织,批判了英国的工业化物质文明和商业精神对人性的迫害。关键词:阶级;俄狄浦斯之爱;精神与肉体主人公保罗的父亲莫雷尔是一个矿工,年轻时开朗幽默后因长年沉重的矿井劳动性情大变,母亲出身于中产家庭并有一定的教养,两人婚前恩爱婚后却因种种矛盾不和。由于夫妻关系的破裂,母亲把对丈

    青年生活 2020年13期2020-05-26

  •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析《儿子与情人
    家之一。《儿子与情人》作为他的经典作之一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分析研究的作品,但很少有学者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儿子与情人》进行解读,深层次挖掘劳伦斯呼吁人们尊重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塑造美好人性的超前生态意识。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生态批评;戴·赫·劳伦斯作者简介:张青贤(1997.1-),女,汉,河南南阳人,南阳职业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2019-12-16

  • 儿子与情人》和《金锁记》之变态母爱比较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和张爱玲的《金锁记》,二者虽然产生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其中莫雷尔夫人和曹七巧的变态母爱却有着明显的可比性。她们都对自己的儿子有一定精神上的依恋,都造成了自身和儿子畸形的价值观,虽然都以自己的方式深爱着儿子,但最终不免给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本文着重对两者的变态母爱及其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比较和探究。关键词:莫雷尔夫人;曹七巧;变态母爱;比较文章编号:978—7- 80736 - 771 -O(2019)03 - 070

    长安学刊 2019年3期2019-07-31

  •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心理探究
    □董亚楠《儿子与情人》作为劳伦斯的自传作品,一经产生就在英国文学界产生巨大反响,一方面该作品开拓了文学发展的新领域,另一方面它为心理学探析提供了现实作品写照。劳伦斯在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富有重要的暗示和象征意义,对该作品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分析是理解劳伦斯创作初衷、感受劳伦斯内心的重要方式。一、《儿子与情人》的创作背景分析《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第一部赋予心理学以血肉之躯的作品。它以劳伦斯自己的经历为背景,劳伦斯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的心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2019-03-19

  • 从女权主义文学评论角度看《儿子与情人
    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突破了十九世纪作家的创作传统,以独特的风格围绕主人公保罗家庭和情感经历,讲述了主人公作为一个男性的成长历程。过去的研究方法大多侧重于文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恋母情结”或者“恋父情结”来研究保罗和其母亲之间的畸形关系;而随着女性主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家把眼光放在父权制社会的悲剧命运而从而忽视了小说中女性的觉醒。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三位女性角色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小说中女性的觉醒,加深了对女权主义的理解。以扩宽用文学评论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6期2019-02-03

  • 劳伦斯的厌女情结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性别观
    文以作品《儿子与情人》中“新”女性和“弱”男性的抗衡为切入点,结合劳伦斯自身经历以及当时社会语境来探讨劳伦斯的厌女情结及其原因。一、《儿子与情人》中的性别冲突(一)厌女症:《儿子与情人》中“新”女性的悲剧命运父权社会的普遍价值观认为,男性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优于女性,而家庭领域也不例外,家庭是施展男性权威最彻底的地方。在传统文学作品中,男人们创造的女性形象非天使即妖魔,他们将女性形象妖魔化可以说是他们内心对女性的智慧产生恐惧感的外在表现,他们需要贬低女性来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12-31

  • 大母神原型分析下的《儿子与情人》与《寒夜》中的母亲形象
    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形象莫瑞尔太太和巴金的小说《寒夜》中的母亲形象汪母都是对各自小说故事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女性人物。本文试以大母神原型分析理论为依托来解读《儿子与情人》与《寒夜》中的母亲形象,分析大母神原型理论下莫瑞尔太太与汪母各自存在的两面性作用。关键词:大母神原型;《儿子与情人》;《寒夜》;母亲形象作者简介:郭佳(1994-),女,汉,山东日照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2018-12-27

  • 论《儿子与情人》中克莱拉“他者”形象的颠覆
    具。二、《儿子与情人》《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保罗的母亲莫瑞尔太太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清教徒,而父亲莫瑞尔先生却是一位没有信仰准则的矿工,这样的家庭是十分不和谐的。莫瑞尔太太几次试图改变丈夫,丈夫却反而在工业文明的侵袭下日渐消沉,甚至在酒后对莫瑞尔太太大打出手。莫瑞尔太太对丈夫彻底失望,将一切希望转寄于大儿子威廉。威廉病逝后,二儿子保罗便成了莫瑞尔太太的精神依托。同样地,在这样不和谐的家庭中长大,保罗也对母亲产生了一种畸爱,只

    长江丛刊 2018年8期2018-11-14

  • 从《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看劳伦斯的爱情观
    文通过对《儿子与情人》中主人公保罗分别与米莉亚姆和克拉拉之间的爱情以及最终的失败的分析,反映出作者劳伦斯的爱情观及其对现代人爱情的启示。一、保罗与米莉亚姆保罗和米莉亚姆的爱情是小说的核心。保罗寻求的是将来会成为他妻子的女孩。米莉亚姆满足了他对初恋的一切幻想。当保罗在利弗农场第一次见到米莉亚姆时,米莉亚姆给他留下了害羞,浪漫和敏感的好印象。从那时起,农场成为保罗精神乐趣的主要来源之一。米莉亚姆喜欢阅读诗歌和小说。与米莉亚姆相似,保罗也是文艺爱好者。他们有很多

    长江丛刊 2018年28期2018-11-14

  • 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看《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原型
    摘 要:《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反映20世纪英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20世纪初的社会全景的恢宏巨著。讲述了瓦尔特·莫莱尔和格特鲁德夫妇一家的故事,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无法在灵与肉的方面实现和谐统一,因而在肉体和精神方面均遭受巨大的摧残。本文将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形象,重新诠释劳伦斯笔下的人物,再现人物原型下的复杂心理,揭示原型的自我,为小说的人物解读和情节分析提供新的视角。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神话原型批判理论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2018-10-27

  • 恋母情结对择偶的影响
    摘 要:《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作品中最成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现已被誉为世界文学名著长廊中独具特色的佳作。在有关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众多文学评论中,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恋母情结”。保罗与其母畸形的恋爱对他长大成人后的择偶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决定了他择偶条件的特殊性,寻求母亲的替身,还导致他畸形的爱情观。关键词:恋母情结 择偶 《儿子与情人》一、引言恋母情结,又叫“俄狄浦斯情结”,由维也纳精神分析专家弗洛伊德提出。《儿子与情人》一经出版,学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6期2018-10-20

  • 论《儿子与情人》中母亲对保罗性格的影响
    兰摘要:《儿子与情人》的主角保罗的个性复杂,形成原因却明显,因为其母亲的过分保护、溺爱与错误的引导。比如其胆小、敏感,欠健全的性心理与婚姻观,模糊的阶级认同心理,以及严重的俄狄浦斯情结。关键词:个性心理;性心理;婚姻观;俄狄浦斯情结中图分类号:1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64-02一、前言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有成就且最富有争议的作者之一。一生很多不凡著作,最具代表性的有:《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2018-09-27

  • 简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摘 要:《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劳伦斯的最重要的作品,它描述了主人公保罗·莫瑞尔在畸形母爱的影响下努力挣扎,试图达到灵与肉的统一。小说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因而用弗洛伊德有关恋母情结的理论分析该作品可以加深对作品的人是,同时也可以让当下的人们对恋母情结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从而理性处理恋爱婚姻关系。关键词:恋母情结;畸形;爱;性作者简介:杨沛玉(1989-),山东威海人,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文学家 2018年9期2018-04-26

  • 儿子与情人》中动物情境的象征意蕴
    细节。在《儿子与情人》中,就出现了诸多的描写男女主人公与动物相关的生活细节,譬如喂母鸡、掏鸟窝、狗打闹等。作家通过这些生活细节,营造特定的生活情境,不仅描画人物的心理和潜意识,暗示情节发展,而且在看似随意之中,含蓄表征作品的性爱主旨。正如道格拉斯·赫维特所认为的:“生活中许多事情的确具有随意性,而劳伦斯往往特别擅长于展现这种随意性。”[2]其实,就是这种表面上看似随意的情境,却蕴藏着劳伦斯的独具匠心。一、喂母鸡的情境《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是劳伦斯的自传小说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7期2018-04-03

  • 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特征分析
    摘 要:《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作品通过讲述莫雷尔一家的生活、情感轨迹,表达出作者对于人类与自然、人性与本能的深刻思索。本文选取作品中的父亲莫雷尔这一形象,分析其人物特征,研究小说主人公保罗的成长轨迹。关键词:《儿子与情人》;D.H.劳伦斯;莫雷尔;人物特征[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1引言:《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风靡世界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期2018-01-31

  • 异化与回归 ——《儿子与情人》的空间书写
    年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是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的地位。“对于此小说国内外学者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主题思想、心理分析、艺术形式、人物形象等方面。”[3]纵观诸多评论研究,笔者发现对《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的空间研究还鲜有人关注到。20世纪后半叶,空间研究开始成为后现代显学,成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的一个核心关键词,这主要得益于文化地理学和文化研究等后现代理论的基础。学界经历了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一系列的理论家应运而生,如福柯、苏贾、索亚以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1-28

  • 恋母情结对择偶的影响 ——以《儿子与情人》为例
    德提出。《儿子与情人》一经出版,学者们就将其与恋母情结联系起来。这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讲述了莫雷尔夫人在对自身婚姻失望的情况下,将大部分情感寄托在次子保罗身上,与其产生畸形的情感,并导致保罗与两位女友米丽安和克拉拉的感情最终都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学者们对于这种畸形的感情是否与弗洛伊德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定义相匹配有所争论,但普遍认同一点:保罗爱恋其母。所以,这篇文章中,我们不再赘述关于《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成因和表现的分析,而是注重对其影

    名作欣赏 2018年18期2018-01-27

  • 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形成
    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颇受争议。其中主人公保罗与母亲的情感被看作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对父亲充满敌意,想取代父亲的地位,依赖母亲的心理倾向称为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恋母情结。本文主要阐述了保罗恋母情结产生的背景,以及保罗与两位情人之间的经历。关键词:儿子与情人;俄狄浦斯情结;母子;心理倾向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065-02一、前言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人格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期2018-01-22

  • 恋母情结解读
    摘 要:《儿子与情人》是D.H.Lawrence的代表作,着力描写主人公保罗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学界对于该小说大多从弗洛伊德恋母情结解读保罗对母亲畸形的爱。电影《朗读者》主要讲述15岁的高中生米夏和36岁的汉娜之间的感情,从影片中可以分析出米夏的恋母情结。本文试图分析《儿子与情人》和《朗读者》之间恋母情结的不同体现,从而得出结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对母亲的感情并非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恋母情结。关键词:儿子与情人 朗读者 恋母情结一、恋母情结在古希腊的传说中,有

    西部论丛 2017年4期2017-11-14

  • 男权下女性的悲剧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主要描述了其中的三位女性——莫来尔夫人、米里亚姆和克拉拉,这三个女性分别在主人公保罗的人生中扮演了神圣的母亲、精神上的情人和肉体上的情人。描述了她们如何成为父权制社会的受害者和男主人公保罗精神成长道路上的铺路石,成就了保罗成为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男人。之后,保罗便义无反顾地结束了这三段恋情,走向自己的未来。本文回避劳伦斯的生态批评视角和心理小说视角,侧重解读其中的女性悲剧。【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男权;女性的悲剧;女权主义《儿子与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2017-10-21

  • 从《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劳伦斯的女性观
    13年的《儿子与情人》标志着劳伦斯创作成熟期的到来,而且至今都被公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中刻画的三个主要的女性形象—莫瑞尔太太、米莉安、克拉拉,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成为男权制为主题的旧时代与工业革命初期女权运动冲突的牺牲品。本文借《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中的几个女性人物尝试阐述劳伦斯的女性观,并通过分析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剖析影响劳伦斯形成这种女性观的原因。关键词:劳伦斯、女性观、冲突、工业革命、新女性【中图分类号】I561.074一、《儿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2017-09-27

  • 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儿子与情人
    摘 要:《儿子与情人》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早期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含有丰富的伦理思想。文章主要從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该作品中莫雷尔一家的伦理关系,分析孩子们,尤其是保罗所处的伦理困境,进而引导读者对各个人物的伦理选择有正确的理解与评价,特别是对主人公保罗的悲剧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有合理的理解。关键词:保罗 文学伦理学 伦理结 伦理选择《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的一部长篇小说,具有半自传的性质。此书曾一度因尺度过大被禁,解禁后人们开始阅读此作品,并且以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8期2017-08-13

  •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情心理
    君摘要:《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生动地描述了几段经典的爱情故事,探索了其中的人物关系和爱情心理。本文以女性爱情心理研究为基础,分析小说中的恋母情结,解读以米莉安为典例的精神恋爱和克拉拉为代表的性欲之爱,进一步剖析其局限性。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爱情心理;恋母情结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儿子与情人》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该小说围绕十九世纪末贝斯伍德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2017-08-10

  • “我的心始终与历史小说同在” ——希拉里·曼特尔访谈录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 保罗 威廉 劳伦斯 教育观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剧本研究”(17YJA75102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6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世界文学课程的实践改革研究”(RDJGb2016-13)阶段性成果作 者:刘 琼,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电影研究。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名作欣赏 2017年36期2017-07-25

  •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圣经》女性形象原型
    型。小说《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本文主要分析劳伦斯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圣经》女性形象原型。一、圣母玛利亚——米丽安《圣经》中以圣母玛利亚为代表的女性形象,被标榜为美德的典范。她们典型的性格特征就是纯洁、温宛、柔顺、忠诚。《儿子与情人》中的米丽安就具有《圣经》中圣母玛利亚这位女性的特性。(一)从名字来看圣母玛利亚 (Blessed Virgin Mary)和米丽安(Miriam)的名字,发音相近。玫瑰是圣母的代表植物,圣母玛利亚在《圣经》中多处被

    大东方 2017年3期2017-05-30

  • 小说语言风格中的语码转换① ——以小说《儿子与情人》为例
    —以小说《儿子与情人》为例张秀俭(沈阳城市学院外语学院,辽宁沈阳110112)英国著名作家大卫·劳伦斯小说的语言风格深受其所处的社会与时代影响。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等层面的差异使得劳伦斯在小说创作中积极探求这种阶级差异给人物造成的阶级敏感。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运用多种交叉的语言变体表现主人公一家日常交流中的多语境现象,揭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心理特征,用以传达阶级冲突这一深刻主题。从语码转换视角对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莫瑞尔先生、莫瑞尔夫人和他们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4-26

  • 爱的方程式
    视角,对《儿子与情人》与《寒夜》中婆媳关系的差异性进行解读,可以看到两部作品所展现的婆媳关系在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冲突解决方式三个方面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分析解读,一方面有利于对两部作品内涵的深入探讨体悟,另一方面有助于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寒夜》 比较文学 婆媳关系一、引言《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劳伦斯出版于1913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围绕矿工莫瑞尔的家庭生活展开,但莫瑞尔与妻子的关系并不是小说的叙述重心,作为四个孩子的

    文教资料 2016年35期2017-04-14

  • 保罗莫瑞尔融入超我的俄底浦斯情节
    将通过对《儿子与情人》一些关键情节的剖析,并综合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多个理论论证其恋母情结已经部分融入了其超我之中,这也是造成保罗一生情感悲剧的关键所在。关键词:《儿子与情人》;弗式心理学理论;恋母情结;本我;自我;超我一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一位怪杰。他那背离主流的极端的文字无论于他身前或死后都备受世人关注。而《儿子与情人》作为其最具影响的代表作,也一直备受评论家的青睐。此书曾被说成是弗洛伊德主义的第一个文学文本。此书原名为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1期2017-03-15

  • 儿子与情人》中威廉与保罗俄狄浦斯情结之对比
    002)《儿子与情人》中威廉与保罗俄狄浦斯情结之对比卢汉阳(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福建福州350002)《儿子与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的成名作,贯穿小说的“俄狄浦斯”这一主题自作品问世就一直受到文学评论家与学者的大量关注。但长期以来学界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主人公保罗与莫雷尔夫人之间超乎寻常的母子之情上,而事实上恋母情结在保罗的哥哥威廉身上也有明显的表征。通过对作品的细读,从威廉与保罗“恋母”的体现、诱因与解脱三个方面来综合对比兄弟二人的“俄狄浦斯”情结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3-11

  • 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的大母亲形象分析
    学评论】《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的大母亲形象分析贾林培(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根据众多文献资料及研究,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与作者自身的经历、生活背景等有极大的关联。本文主要结合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具体分析莫瑞尔太太的形象,并从母亲的角度就莫瑞尔太太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其性格对保罗(小儿子)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更多读者提供参考。《儿子与情人》;莫瑞尔太太;大母亲形象《儿子与情人》主

    文化学刊 2017年7期2017-03-11

  • 现代性“自我”的艰难追寻 ——《儿子与情人》的“出走”主题探析
    寻 ——《儿子与情人》的“出走”主题探析崔俊勇《儿子与情人》在艺术旨趣上是一部开始“走出”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的小说,它“走向”的,则是对现代人自我主体性的艰难探寻。小说一开始就隐喻了“出走”主题,并逐步具象化为人物行动,并借此将笔触深入到人的欲望之流中来揭示自我的复杂建构。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或多或少缺乏自我完整性,却又追寻这种完整性。劳伦斯“完整的自我”内含的主体观念是肉身性向度与精神性向度的融合。“出走”主题与追寻意识的独特结合使劳伦斯小说,既从人性生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09

  •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摘 要:《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重要作品。在本书中,主人公保罗对其母亲挚热的感情,完全符合弗洛伊德心理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症状。这种情结的形成、表现和产生的根源具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青年人要正确对待俄狄蒲斯情结。否则,势必给自己酿造苦酒,导演其人生悲剧。关键词:《儿子与情人》;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作者简介:秦中献(1963.12-),男,本科学历,平顶山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2期2016-12-23

  •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摘 要:《儿子与情人》是一部著名的成长小说。劳伦斯在这部小说中,通过描写主人公保罗的家庭成长环境,刻画出保罗对母亲复杂、畸形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儿子与情人》中保罗成长的家庭环境:经济拮据、父亲角色缺失、母爱的强大以及不和谐的夫妻关系,明确保罗成长的各个阶段:从渴望母亲的爱与关注到对母亲的爱慕与依赖,最后是对强大母爱的挣扎与摆脱。最后将不幸的家庭环境和保罗的成长结合起来,探索出不幸家庭环境对保罗成长的影响。关键词:《儿子与情人》;保罗;家庭环境;成长历程[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2016-11-02

  • 儿子与情人》中格特鲁德创伤探究
    洁摘要:《儿子与情人》刻画了一个失败的母亲形象,不仅在婚姻上,同样在教育子女的方面。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则是因为小说的主人翁所经受的创伤。本文着重通过“创伤”对格特鲁德的悲剧进行分析,从而展开对婚姻的重要性的思考。关键词:创伤;儿子与情人;格特鲁德;婚姻一、引言美国学者凯西·卡鲁斯(Cathy Caruth)在她的著作《沉默的经验》(Unclaimed Experience,1996)中提到:所谓“创伤”,就是某人对某一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的一次极不寻常的

    山东青年 2016年8期2016-10-21

  • 儿子与情人》中的意象诉求
    ◎李青《儿子与情人》中的意象诉求◎李青劳伦斯在其早期成名作《儿子与情人》中大量使用象征主义的手法,使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性格描写充满意蕴。本文针对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使用的众多意象进行解读,阐释其作品中意象的诉求。劳伦斯 象征主义 意象一、劳伦斯作品中意象的特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也最有争议的小说家之一,还是世界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他出生于社会和政治动荡时期的英国诺丁汉郡,他的父亲是煤矿工人,并与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母亲关系非常恶劣,这样

    参花(上) 2016年8期2016-08-23

  •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儿子与情人》一书中的母子畸恋
    的角度看《儿子与情人》一书中的母子畸恋⊙王佩玉[山西大学, 太原030006]《儿子与情人》的读者们几乎都为书中展现出的保罗与其母亲之间畸形的爱而震撼。本文旨在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切入,探求这种畸爱的形成原因,指出保罗的本体并未得到充分发育,仍被困在婴儿阶段,与其母亲的本体融合而无法分割,因此无法同常人一样生活。心理分析畸形的爱母亲与儿子本体禁忌一、母子畸恋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儿子与情人》是他第一部主要作品,同时也是对他

    名作欣赏 2016年27期2016-07-13

  • 从“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儿子与情人
    读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人格,发现保罗的本我和超我总处于一种碰撞的状态,这种矛盾尤其体现在他与两位恋人的关系中。保罗这种扭曲的自我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保罗母亲和当时社会的影响。关键词:本我;自我;超我作者简介:孔佳佳,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21、引言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最独特和颇受争议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思想细腻,大胆且深邃,在其代表作《儿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8期2016-06-30

  • 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悲剧成因
    容摘要:《儿子与情人》是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成名作。作为一名性爱小说之父,他的小说风靡于世界文坛九十年,至今魅力犹存。保罗的爱情悲剧在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造成保罗悲剧的原因有很多,当时的社会背景导致了他的悲剧,自身的性格原因和俄底浦斯情结也是悲剧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儿子与情人 爱情悲剧 性格 俄底浦斯 工业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工业的快速发展破坏了他们美丽的家园和自然环境。工业化也在每个人的身上留下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4期2016-06-03

  • 20世纪80年代后《儿子与情人》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发表于劳伦斯青年时期,自20年代被引介到中国便受到了中国学者的强烈关注,尤其是80年代以来,人们对劳伦斯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研究成果颇丰,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儿子与情人》在80年代后中国的译介情况进行一次梳理,以便总结这部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现状。关键词: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译介作者简介:宋楠(1978-),女,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翻译;孙英馨(1969-),女,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0期2016-05-09

  • 浅谈《儿子与情人》中的语码转换技法
    )浅谈《儿子与情人》中的语码转换技法李国超(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52)摘要: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写作风格深受其自身的社会背景影响,他对阶级差异的敏感深深地根植在他的创作中。《儿子与情人》的一个典型特色是运用两种语言变体来表现小说中莫瑞尔一家在日常交流中的双语情景。劳伦斯在小说中的对话部分交替运用这种语言变体来揭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心理特征,以此表达其中的主题,即阶级冲突。通过从语码转换视角对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在日常交际中所展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13

  •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儿子与情人》解读
    性主义的《儿子与情人》解读周捷(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31)对生态女性主义、劳伦斯以及《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小说的人物分析,阐述了作品所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含义,并分析了在生态女性主义立场上的作品价值。劳伦斯;生态女性主义;《儿子与情人》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研究以及生态哲学研究的交叉点,是从性别作为出发点去研究生态问题的一种观点,生态女性主义对父权以及人对自然的统治提出批判,认为家长制与人对自然的主宰态度是人性沦丧、家庭不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2016-04-13

  • 困境·焦虑·抉择 ——《儿子与情人》中保罗形象的存在主义解读
    择 ——《儿子与情人》中保罗形象的存在主义解读魏斯华(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 363000)《儿子与情人》以保罗·莫雷尔的情感经历、成长历程为内容,突出了他与三位不同类型女性相处的矛盾冲突,衬托出保罗在深陷人生困境时的期望和面对各种焦虑所作抉择的理解。文章试图从萨特存在主义角度切入,通过分析保罗·莫雷尔与这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焦虑挣扎以及最后的自由抉择,不仅揭示出保罗历经自在存在到自为存在的转化,还体现了二十世纪初英国工业化历程中人虚无荒诞的生存状态。存在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3-07

  • 用拉康三界论分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身份建构
    析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身份建构张嘉瑶(南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1)关键词:拉康三界论;保罗;身份构建摘要:《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小说的成熟之作,被视作心理分析小说的绝佳教科书。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是继弗洛依德之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心理学理论丰碑。同弗洛伊德的"性欲与无意识"主张不同,拉康强调主体说与自我构建。运用拉康的三界论,即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来勾勒保罗在个人身份建构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分析保罗为何无法成为独立为自主的个体。《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06

  • 浅述《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
    0)浅述《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李继娜(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合川区 401520)“俄狄浦斯情结”使母亲成为了儿子的情人,而儿子也在情感上完全依赖母亲,同时自己失去了爱人与被爱的能力,两性关系失去平衡,和谐的肉体与精神关系被打破。儿子与爱人之间永远有母亲从中阻隔。俄狄浦斯情结 儿子与情人 恋母嫉父 本我引言:《儿子与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D·H·劳伦斯的第一部半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劳伦斯生动详尽的描绘了一幅十九世纪后期英国资本主义大

    魅力中国 2016年23期2016-01-16

  • 畸形关系——从“精神分析学”角度解析《儿子与情人
    度解读了《儿子与情人》中的畸形关系,指出人物自身的“俄狄浦斯情结”和“超我”意识是造成这种畸形关系的原因。同时笔者也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儿子与情人》中的畸形关系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关键词】精神分析学;俄狄浦斯情结;超我;畸形关系中图分类号:I10619世纪末,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不仅对心理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文学的影响也很大。晚期,弗洛伊德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说,即本我、自我、超我。这一理论以及“俄狄浦

    雪莲 2015年8期2015-11-28

  •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中的《儿子与情人》①
    视野中的《儿子与情人》高永红内容提要:《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一部具有丰富伦理意蕴的伟大小说。依据文本细读,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本文认为莫雷尔太太伦理身份的越位导致了家庭伦理秩序混乱,造成了儿子道德情感扭曲,致使大儿子威廉英年早逝,小儿子保罗失去真爱的能力最终陷入爱恨冲突的伦理困境;指出人类与自然伦理关系的破坏、传统宗教道德的桎梏以及难以逾越的阶级鸿沟,就是造成人性异化、给人们带来精神灾难的杀手;从而强调美好的生活在于对自然和

    世界文学评论 2015年2期2015-11-14

  • 从权力话语的角度解读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摘 要:《儿子与情人》是英国小说之父D·H·劳伦斯的成名作。小说风靡世界文坛90年,魅力至今不减。本文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出发, 试从两位主人公莫雷尔和米丽安的悲剧命运分析《儿子与情人》里所表现出来的权利话语观念,以期更深入的了解小说所传达的政治及社会意义。关键词:权力话语;儿子与情人;主人公;悲剧命运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所出版的作品,会对人类世界中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探索,比如人类内心深处的真实世界,生动地描述人类种种情感和

    速读·中旬 2015年10期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