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语言风格中的语码转换①
——以小说《儿子与情人》为例

2017-04-26 09:14张秀俭
关键词:语码瑞尔变体

张秀俭

(沈阳城市学院外语学院,辽宁沈阳110112)

小说语言风格中的语码转换①
——以小说《儿子与情人》为例

张秀俭

(沈阳城市学院外语学院,辽宁沈阳110112)

英国著名作家大卫·劳伦斯小说的语言风格深受其所处的社会与时代影响。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等层面的差异使得劳伦斯在小说创作中积极探求这种阶级差异给人物造成的阶级敏感。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运用多种交叉的语言变体表现主人公一家日常交流中的多语境现象,揭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心理特征,用以传达阶级冲突这一深刻主题。从语码转换视角对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莫瑞尔先生、莫瑞尔夫人和他们的儿子保罗)在日常交际中所展现出来的多语境语言变体进行研究,可以充分揭示语码转换是如何体现阶级冲突的。

语码转换;语言变体;阶级冲突;《儿子与情人》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迅速发展,对于语码转换的研究已经延伸到很多领域。作为社会语言学的重要部分,语码转换已经引起了语法学家、社会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人类语言学家等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

本文主要对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探究。英国著名作家大卫·劳伦斯对于语言交际中所表现出来的语码转换现象十分敏感,而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至少有50%的部分是对话。如果读者只是意识到对话中的语码转换而没有发掘其中的内涵意义,就不能真正地理解这部小说的真实含义。只有对小说中的语码转换进行深入发掘,读者才可能感受到小说中所蕴含的本质内容,才会意识到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此,对于《儿子与情人》中语码转换的探究十分必要。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引起语言教学者与学习者的兴趣,并把关注的目光转移到语言现象中来。

一、何为语码转换

过去对于语码转换的普遍观点认为语码转化并不能成为一个研究话题。早期的语言交际研究只把语码转换当作是一种语言推理现象,“语码转换只是非完美性的双语转换表现。”〔1〕而现在,语码转换现象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不同领域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语码转换理论

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很多语码转换的定义。贾德森(Hudson)把语码转换当作双语化(或多语化)的必然结果。“任何可以运用两种以上语言的人都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语言选择”〔2〕伍拉德(Woolard)把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言语活动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现象”〔3〕这些定义表明双语或多语使用者可能会根据一些情景或意图来改变他们的语言。

(二)语码转换理论的影响

在对标准语与方言之间转换的研究中,布鲁姆(Blom)与甘柏兹(Gumperz)通过语码转换所形成的特殊性社会信息的系统性交流来展现两者之间的区别〔4〕。他们也提出情境性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 switching)与隐喻性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 switching)之间的功能性差异是大多数研究者在此方面研究的出发点。

在情境性语码转换中,“语言的改变预示着具体言语活动的改变,包括言语交际参与人的权利与义务的改变”〔5〕。贾德森认为语言的转换总是伴随着外部情景的变换(如从与家人之间的谈话场景转移到与邻居之间)〔6〕。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情境决定着语言的使用。比如,中国学校的一位英语教师与学生日常交流时使用的是当地的方言,但是在英语课上就得使用英语进行授课。

至于隐喻性语码转换,它包含会话语码转换,虽然它也是一种语言转换现象,但其并非基本言语活动的转换。言语行为者并没有改变其在交际中的权利与义务,只是暗示他们之间言语关系的改变〔7〕。把具体的语言使用当作一种隐喻效果服务于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关系,以此方式来实现这种暗示。情景变得不再那么明显,要么是因为其自身变得模糊,或者是因为说话者有意忽视外部情景,转而关注其他方面〔8〕。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的选择决定着情景,比如,一位母亲用一种语言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些事,如果孩子没有照做的话,母亲就会转换使用另一种语言,以此来表现她对于此事的强调或她的不满意。这种转换展现了情景的变化。

(三)语码转换的作用

以上的内容揭示了语言之间的转换可以表现说话者对听话人的态度——友好、生气、冷淡、嘲讽、开玩笑等。如果两名双语者使用其中一种语言进行交流,那么突然转向使用另一种语言的话一定会在交际中产生特殊的效果。另外,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转换也暗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与角色。

三、文学研究中的语码转换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快速发展,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比如广告语、教学法、法律语言等。它也影响着文学研究,特别是语码转换在文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的学者对语码转换与文学研究的结合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芬内尔(Fennell)与贝内特(Bennett)运用社会语言学概念分析了约翰·肯尼迪·图尔的作品《笨蛋联盟》(Confederacy of Dunces)中的滑稽现象,诸如语码转换等。皮特·梅尔曼(Peter Melman)对莎士比亚的戏剧《尤里乌斯·恺撒》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以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另外,社会语言学也被用于分析女性作家的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去灯塔上》。

在国内,学者更多地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体现象,如对方言的运用,研究的文本主要是小说与戏剧。研究者经常发掘方言运用的效果与目的,而研究的内容也常常是人物之间的对话。

(一)《儿子与情人》人物话语分析

1.人物话语背景

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夫妇各自的家庭背景不同。莫瑞尔夫人出生在老式的中产阶级家庭,具有独立的性格,而且还是公理会的成员。她的祖父曾经是做首饰生意的,在一场金融风暴中破了产。她的父亲,乔治·科帕德(George Coppard)是一名工程师,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也非常的自负,对自己白皙的皮肤和深邃的蓝眼睛感到异常的自豪,而更令他自豪的是他的诚实与正直。莫瑞尔夫人继承了她母亲小巧玲珑的身材。但她的脾气秉性——自负与不屈却是源自她的父亲。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聪明伶俐、果敢刚毅又极其的虔诚。

莫瑞尔先生出生在矿工家庭,在他只有十岁的时候,莫瑞尔先生就辍学到矿上去做工。他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知识匮乏、举止粗鲁。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整天酗酒、举止下流庸俗、对家庭不负责任。

莫瑞尔夫人梦想着拥有高度精神化的家庭生活,而莫瑞尔先生提供给她的却是一种完全世俗化的生活,这与她的道德标准和宗教思想完全背离。这种生活的折磨使她的梦想破灭。由于彼此间家庭背景和教育程度的巨大差异,莫瑞尔夫妇的哲学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因此吵架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争吵过后,莫瑞尔夫人就会变得失望沮丧。她很鄙视自己的丈夫,因此她把自己全部的爱转移到儿子们身上。开始的时候是威廉,后来是保罗。她对自己儿子们的爱,特别是对保罗的爱,给他的生活和爱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莫瑞尔家庭的多语境体系

在一些言语交际情境下,两种语言不可交替使用,每一种语言都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当情境改变时,语言转换就会发生。这就构成了双语情景现象。小说《儿子与情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使用两种语言变体用以表现莫瑞尔家庭的双语场景,对三个主要人物语言变体分析如下。

(1)莫瑞尔先生的语言

莫瑞尔先生讲一口当地的方言(当地矿工的语言)。这种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①发音省略

a)对/η/音的误读

软腭音/η/被误读为鼻音/n/。比如,把“going”发成“goin”,“waiting”发成“waitin”,“talking”发成“talkin”等。

b)前音/h/不发音

在一些词中,它们的第一个音节/h/不发音。如把“hear”发成“ear”,“have”发成“ave”,“happen”发成“appen”等。

c)辅音不发音

在有些情境下,一些词的辅音不发出来。如“and”变成“an”,“stand”变成“stan”。

d)省略非重读闭音节

有时在发音中剔除非重读的闭音节。如“because”变成“cause”,“occasion”变成“casino”等。

e)省略或误读元音

有些场合元音的发音会造成误读。如“yes”读成“yis”,“should”发成“sh’lt”,“the”读成“th”等。

②误用语法

双重否定表否定

例如,把“I don’t want nothing”与“I don’t want anythingI”等同。

③使用“thee”和“thou”

在这种情景下,使用陈旧的语言表现了说话者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

以上这些都表明莫瑞尔先生是一个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他使用的语言远远不符合标准英语的表达方式。他交际所使用的方言俚语表明他是一个毫无声望的粗人,而使用标准英语进行交际预示一个人在社会中良好的声望与地位。

(2)莫瑞尔夫人的语言

莫瑞尔夫人所使用的是标准英语(也被称作女王英语),使用这种语言表明说话人良好的教育程度与社会地位。莫瑞尔夫人的这种标准式英文使她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主导地位。比如,在威廉与同班同学发生矛盾后,莫瑞尔夫人在与对方进行沟通时,她良好的标准式英语发音给对方以深刻的印象。

在莫瑞尔家庭中,莫瑞尔夫妇在争论家庭个人权利话题时,莫瑞尔夫人的标准英文展现了其在争论中所处的主导性地位。

“What!”cried Mrs.Morel,panting with rage.

这场莫瑞尔夫妇间的争吵不仅表现了他们观点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他们所适用的语言的差异。一个使用的是中产阶级或是上流社会所使用的标准英文,另一个却是用矿区的方言,这表明莫瑞尔夫妇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

在这场争论中,莫瑞尔夫人获得了家庭的主导权利。不管是她自己,连她的三个孩子也开始学习使用标准英文进行日常交流,也开始学习只有上流社会才使用的法语。

(3)保罗的语言

在他妈妈的影响下,或者说在内心中俄狄浦斯情节的影响下,保罗开始鄙视父亲,并与之保持距离。这表现在小说的对话中。当保罗告诉父亲有威廉的病情,已经预示他们之间不和谐的关系。

他们使用的语言表现了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语言经常会展示和形成一个人的社会身份。甘柏兹认为社会信息的交流预示着语言使用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常规关系〔9〕。不同的语言变体以不同的方式吸引着读者,人们对语言有着不同的态度。贾德森认为“语言(标准变体)与方言(非标准变体)之间的差异在于使用标准变体的会话者比使用非标准变体的说话人在社会中拥有更高的声望”〔2〕。标准英文是受教育者经常使用的交际语言,一般用于写作,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紧密相连,而非标准英文只是那些文化层次低的或是穷人所使用的语言。

(二)《儿子与情人》中的多语境语码转换分析

根据以上的内容,我们知道小说《儿子与情人》的主要特色是双语化的运用。莫瑞尔先生说的是贝斯特伍德地区方言;莫瑞尔夫人使用的是标准英文;而他们的儿子保罗把这两种语言变体结合起来。尽管如此,保罗在大部分时间都使用的是她母亲的标准英文进行交流。在小说中,有很多语码转换现象。语言的转换展示了说话人对听话者的态度——友好、生气、嘲讽、幽默等。语言的改变一定会创造出特殊的效果。另外,这也揭示了说话者的社会地位。

1.莫瑞尔先生的语码转换

(1)语言转换以吸引莫瑞尔夫人

莫瑞尔先生说的是矿区的方言。实际上,他会说一些标准的英文。当他第一次见到莫瑞尔夫人时,他试图运用莫瑞尔夫人的标准英文与她进行交流,以此来走进她的世界。作为一种显示高级地位的语言,标准英文的使用会给莫瑞尔夫人更深刻的印象。在小说的第一章,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莫瑞尔先生的这种意图。

这种转换表明莫瑞尔先生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了当时标准英文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2)语言转换强调自己的存在

莫瑞尔先生“偷走了”妻子的钱离家出走,但几天之后他又回到家中。他有意以妻子的口吻说:

在家里,如果莫瑞尔先生想要强调什么事,他得模仿自己妻子的说话方式,因为他妻子的社会地位远高于他。因此,他就不得不使用莫瑞尔夫人的标准英文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2.莫瑞尔夫人的语码转换

由于对自己的丈夫非常失望,莫瑞尔夫人开始瞧不上莫瑞尔先生日常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她拒绝接受这样的语言,也不允许她的孩子使用这些方言。

但是当她生气时,还是会说一些莫瑞尔先生经常说的话。当孩子们惹她生气时,她会叫他们“babeys”。她被丈夫弄得情绪低落时,她经常会说:

在家庭中,莫瑞尔先生会模仿妻子说话的方式加强自己的存在感,并嘲讽她;而莫瑞尔夫人也使用丈夫的方言来嘲笑他。他们两个都用对方的语言嘲弄对方的身份。

3.保罗的语码转换

保罗既可以使用标准英文,也可以使用父亲的矿区方言。小时候,保罗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因此,他大部分时间说的都是标准英文。但是,随着他身体和思想日渐成熟,他在社会中的男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他想模仿自己的父亲,特别是他的说话方式。在小说的第七章,保罗与克拉拉在克里夫顿球场约会时,他第一次使用了父亲的语言。

开始时,保罗只用了一点父亲的方言:“Why dost look so heavy?”,而不久之后,他开始用地道的方言与克拉拉交流,“Yea,tha does!Dunna thee worrit,”他这方面的语言变得越来越熟练。原因在于当她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时,他的男性特征被唤醒,他想要模仿父亲的说话方式使自己变得更“男人”些。

这种语码转换展现了小说中人物的意识转变。通过这种语码转换,小说人物的内心意识变得更加清晰,读者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劳伦斯的写作技巧与手法。

四、结语

小说家通过人物的语言展现人物特色。文学语言并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源自社会生活。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理解这部小说,诸如使用语码转换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小说的思想与写作技巧。对于这一领域的认知可以给予语言学习者极大的帮助,可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策略运用目标语言与母语者进行交流。通过不同语言间的转换,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就会呈现在读者面前。使用不同的语码转换是一种描述人物内心变化的有效方式,这会提升这部小说的真实感,增加其美学特色。

〔1〕Scot.C.M.(1993).SocialMotivationsfor Codeswitching.Oxfor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6〕Hudson,R.A.(2007).Sociolinguistics.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Woolard,K.A.(2004).Codeswitching.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

〔4〕〔5〕〔7〕〔8〕Blom&Gumperz(1972).Social Meaning in Linguistic Structure.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9〕Gumperz(1986).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Revisited.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责任编辑 )

I045

A

1672-5646(2017)02-0040-04

①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课题“认知语言学理论与专业课程支撑式外语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张秀俭,编号:L14DYY041。

张秀俭(1979-),女,辽宁黑山人,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猜你喜欢
语码瑞尔变体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在柬埔寨为何难见本国货币
江苏瑞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基于字词联合的变体词规范化研究①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应该上电视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