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

  • 诗人谈老
    文/王充闾目遇赵翼形容不照镜生尘,只道神衰面未皴。出遇故人俱老丑,始知我亦丑中人。我国古代大诗人中,得享高寿、进入耄耋之年的,最著名的有三位,陆游活了86 岁,袁枚83 岁,赵翼88 岁,高居魁首。三位诗人又都写了大量谈老的诗。陆游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他自己的话说,属于“老不能闲真自苦”的类型,因而不时地咏叹“志士凄凉闲处老”,“骨朽成尘志未休”。而袁枚谈老,却是常常以诙谐出之。比如他写老态:“作字灯前点画粗,登楼渐渐要人扶。残牙好似聊城将,独守空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4期2023-09-24

  • 诗人谈老
    王充闾目遇赵翼形容不照镜生尘,只道神衰面未皴。出遇故人俱老丑,始知我亦丑中人。我国古代大诗人中,得享高寿、进入耄耋之年的,最著名的有三位,陆游活了86岁,袁枚83岁,赵翼88岁,高居魁首。三位诗人又都写了大量谈老的诗。陆游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他自己的话说,属于“老不能闲真自苦”的类型,因而不时地咏叹“志士凄凉闲处老”,“骨朽成尘志未休”。而袁枚谈老,却是常常以诙谐出之。比如他写老态:“作字灯前点画粗,登楼渐渐要人扶。残牙好似聊城将,独守空城队已无。

    共产党员·下 2023年2期2023-03-03

  • 试论章太炎对赵翼史学的认识与评价
    谱系中声名不显的赵翼获得新的关注,一时间其代表作《廿二史札记》广为流传,引起诸多学人重视。总体看来,民国学人对待赵翼史学的态度主要呈现两种取向:一派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史学家引入新学理,高度颂扬其进步性;另一派以章太炎为代表,承袭乾嘉汉学家的路径,继续以“经师”的眼光审视之,带有贬低意味。两者形成鲜明反差。关于梁启超对赵翼史学的认知,笔者已有专文探讨[1],现就章太炎对赵翼史学的评判略作阐述。一、章太炎对赵翼史学价值的否定20世纪初年,在史学上能与梁启超比

    文化学刊 2022年9期2022-12-28

  • 由旧入新:梁启超对赵翼史学的认知转变
    为乾嘉学术精品的赵翼史学在近代的重新发现,正是这一现象的典型表征。已有学人从现代史学的视野对赵翼史学的近代性加以阐释(2)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许苏民:《赵翼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第117 -122页;宋学勤:《赵翼史论的近代价值》,《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第78 -82页;陈其泰:《论嘉道时期学术风气的新旧推移》,《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第136 -144页。,饶有趣味的是,早在民国

    齐鲁学刊 2022年4期2022-12-27

  • 赵翼独爱鲢鱼头从来一物有一味
    著名诗人、史学家赵翼。提起赵翼,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他那“周密详慎,卓然可传”的《廿二史札记》,即便想到他的诗作,脱口而出的也是那首磅礴大气的《论诗五首·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读赵翼的诗作,超然的格局与胸襟扑面而来。但谁能想到,这位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历史学家,不仅有着诙谐调皮的一面,更是一名极其讲究的资深老饕。出于一名老饕对美食的极致追求,赵翼当然不会接受一辈子吃豆腐的建议。他找到了一种既有鱼肉之鲜美

    环球人物 2022年14期2022-07-22

  • 对清朝八桂医学的挖掘整理研究:以赵翼为例
    要:本课题通过对赵翼《瓯北集》《檐曝杂记》等著作中记载的民族方药进行研究,挖掘出清朝时期八桂地区民族医学治法与方剂的特色,整理出赵翼的文学作品里蕴含的民族传统医药,并对其进行考据、溯源,研究其临床意义,对现在八桂医药的整理研究进行补充。关键词: 赵翼;八桂医学;治法与方剂;挖掘整理八桂医学指与八桂(广西)现有行政区密切相关的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与民族医学0 。赵翼是清代史学家、诗人,清朝乾隆时期(1766-1770年)曾担任广西镇安知府,他所著的《殴北集》

    医学前沿 2022年2期2022-03-30

  • 赵翼诗歌风格的多重面相
    ,236037)赵翼是乾嘉诗坛的重要作家,他“高才博物”[1],“所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为”[2],诗作数量既丰,诗风也变化多样。赵翼早期诗风,注重个人情性的抒发,呈现出直书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这正呼应了乾隆年间席卷天下的性灵诗风[3],也与他处在青年时期情感充沛、思想活跃有关。随着赵翼生活状态的变动,其诗歌创作及风貌也随之发生变化。赵翼离京外任,辗转西南,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从戎经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乾隆三十二年到三十七年,赵翼先后在广

    华中学术 2022年4期2022-03-15

  • 赵翼《陔余丛考》对民间信仰的考察
    273165)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有《瓯北集》《瓯北诗话》《陔余丛考》《廿二史札记》等。《陔余丛考》作为赵翼循陔归乡所作的学术笔记,内容涵盖丰富、考证精湛。史学家杜维运曾称赞云:“这部著作,使他从诗人而跻身学人之列。与他齐名的乾嘉大诗人袁枚、蒋士銓,这时已被他远远抛落在后面了!”[1](122)就民间信仰的价值来说,王守恩曾言:“民间信仰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1-28

  • 表达与实践:赵翼反对援引野史补校正史辨议
    《十七史商榷》和赵翼《廿二史劄记》(以下简称《劄记》)为代表作。而赵翼的《劄记》以正史为取材基础,务求周延普遍,每每排列出诸多相类史实而论之,得出一代之特征,在史学界影响颇大。其《劄记》之史料来源,除以正史为本参互勘校外,还多次博征野史典籍补校正史。这种实践作法,与他在《劄记·小引》中表达的反对援用从前史官弃余的稗乘小说来纠驳正史的言辞相矛盾。正是由于这种言辞与事实上的差距,不少学者就赵翼对待正史与野史的态度做出了不符合实际的判断。为此,本文从《劄记》援引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0-02

  • 《廿二史策案》之《明史》部分探析
    案》;《明史》;赵翼一、《廿二史策案》概述《廿二史策案》一书是笔者在古籍工作中发现的一部著作,该古籍在内容上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是供科举策问的研习之书。慕堂宗弟思孝在《廿二史策案》的题辞中指出:“耕三英年功汲古,著作墙壁满庭户,平生精力在史书,独辑史策作策谱。”可见,《廿二史策案》汇集了作者毕生的精力,辑成该书来指导科举策问。《廿二史策案》的版本只有一种,为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年绿阴山房刻本,其作者为清代王鋈,该学者在同治十三年(1874)辑了《宛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9期2020-12-09

  • 状元真的没有那么好中
    铺平了一条道路。赵翼与王杰:“地方保护”的牺牲品和赢家最后再说说与状元失之交臂的赵翼和因此而受益的状元王杰。高考也好,公务员考试也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选拔人才,把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挑选出来,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但你见过害怕人家考第一的主考官吗?也许你会说,肯定这个主考官与这个考第一的人有仇、有矛盾,如果真是那样,我这篇文章就落人俗套了,就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了。事实恰恰相反,这两位主考官不但非常熟悉这个人,知道这个人的才能,而且也非常爱这个人。但现实告诉

    醒狮国学 2020年2期2020-07-23

  • 从《瓯北诗话》看吴梅村“诗史”
    :《瓯北诗话》;赵翼;吴梅村;诗史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也是著名的诗歌批评家,其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袁枚、张问陶,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学理论著作。无论是在清代文学批评史上,还是在中国古代诗歌批评史上,它都具有一定的地位。《瓯北诗话》共收入十家诗人,赵翼将吴梅村选入《瓯北诗话》不仅因其“爱古不薄今”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吴

    世界家苑 2020年4期2020-06-30

  • 赵翼笔下桂西“树海”描绘的生态学意义
    532200)赵翼于乾隆年间被乾隆皇帝派到镇安府任职,作为著名的诗人、史学家,赵翼兼以性灵诗派的诗风和多少带着乾嘉史学重实证重考据的学风来审视西南边境民族地区的自然风物、风土人情、民俗民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其独特的边塞诗,堪称记录有清一代西南边境民族地区的“史诗”,特别是其记述的“树海”,记载着纵向从大新下雷到云南开化府,横向包括今天德保、那坡、靖西、天等、大新、龙州等市县在内,方圆“八百里”范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研究西南边境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的发展变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3-15

  • 赵翼《陔余丛考》经世致用思想探析 ——兼与《廿二史札记》比较
    165)一、引言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有《瓯北集》《瓯北诗话》《陔余丛考》《廿二史札记》等。赵翼身处乾嘉之际,十分关注社会现实,其著作中无不体现出浓厚的经世致用思想。学者陈清云言:“赵翼的四部史学著作《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皇朝武功纪盛》、《簷曝杂记》皆与乾嘉之际的时代风云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功能,决不是单纯的考史之作。”[1]因此,“经世致用”成为学界研究赵翼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3-02

  • 近四十年赵翼史学研究述评
    273165)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有《瓯北集》《瓯北诗话》《陔余丛考》《廿二史札记》等。学界对赵翼的研究在近四十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集中在史学和诗学两个方向上,对其史学成果进行总结有助于了解赵翼史学研究的现状。目前致力于此的研究有吕会玲《赵翼研究综述》与滕新才、王倩《赵翼〈廿二史钊答记〉研究综述》两篇文章,前者从史学与诗学两方面对赵翼研究加以论述,其中史学涉及到《廿二史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2-11

  • 野史撰述的实践:赵翼《檐曝杂记》的史学价值
    言清代乾嘉学者赵翼赵翼(1727—1814),字云松(耘崧、耘松、云菘、云崧),号瓯北(鸥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阳湖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探花,历官军机中书、翰林编修、镇安知府、广州知府、贵西兵备道;46岁时辞官归里,潜心著述,终年88岁;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瓯北集》等著作传世,参编《国朝宫史》《通鉴辑览》等。赵翼集史学家与文学家于一身,与钱大昕、王鸣盛合称“乾嘉历史考证学派三大家”,与袁枚、蒋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6期2019-12-14

  • 《瓯北诗话》中的性灵说
    王薇摘 要:赵翼在瓯北诗话中对于诗人的评价是以创新和与他人的不同点作为标准的,这与赵翼本人对于性灵说的推崇密不可分。赵翼作为清初的性灵派三大家之一,提倡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提倡作诗注重性灵,走出诗必盛唐,另辟蹊径。追求一种新境界,以我手著我口。创新就成了赵翼诗歌创作的理论旗帜,《瓯北诗话》中多出都有提到创新一词,也有在内容和意境上的创新。一、性灵的溯源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傅恒与西洋船:赵翼仕宦经历的两个方面
    乾隆朝学者兼诗人赵翼,记起他与傅恒的际会与过从,以及由此留下的文字。乾隆二十年(1755年),赵翼任内阁中书,翌年夏,选入军机处行走,在早于他十年行走于军机处、后辟为大学士的傅恒手下从事草制拟旨的工作直到乾隆二十五年。这是他在考取明通榜之后,一生中出任的第一个公职。之后乾隆三十三年,赵翼自广西镇安知府奉旨赴云南参赞征缅军务,再次在傅恒麾下效力。然而乾隆三十七年,他便早早辞官里居了,此后再未出仕。这也就是说,赵翼不长的官宦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傅恒手下做事的

    南方周末 2019-03-072019-03-07

  • 状元真的没那么好中
    与状元失之交臂的赵翼和因此而受益的状元王杰。赵翼,对,就是那个清代的文学家、史学家赵翼。而那一年的主考官,正是他的顶头上司,军机大臣刘统勋(清代书法家刘墉之父)和刘纶。按说,一个单位的,又是自己的部下,不说关照,起码弄个公道,怎么还怕人家考好呢?原来,这个赵冀,虽然经过了六次恩科会试,前五次都失败了,但他的才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已经担任内阁中书、军机处章京的赵翼必须混个学历,不然,要想再进取,真是难上加难了。既然是这样,已经被乾隆任命

    公务员文萃 2019年2期2019-03-06

  • 赵翼的史学修养与咏史诗创作
    马 昕赵翼是清代性灵诗派“副将”,具有与袁枚并辔比肩的实力和地位。袁枚同乡好友钱琦在读过《瓯北集》后,作诗说:“登坛老将推袁久,不道重逢大敌来。”袁枚自己也承认:“云松才气,横绝一代。”*袁枚著,顾学颉校点:《随园诗话》上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491~492页。他在给赵翼的信中,则称二人的关系是“君子和而不同”*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六《覆云松观察》,《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4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71页。。二位诗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12-30

  • 赵翼“关张之勇”补证及其历史记忆性质论
    关健赟摘要: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关羽、张飞的勇武有所论述。除了他举出史料外,尚有史料可予以补正。赵翼使用的史料实际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关张之勇”的认识。这种认识更接近于后人对“关张之勇”的历史记忆。关键词:关张之勇;廿二史札记;赵翼;历史记忆赵翼是乾嘉史学的代表性人物,其《廿二史札记》奠定了他在清朝学术史中的地位。钱大昕在为《廿二史札记》写的序中盛赞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其中的许多论断已成不刊之论,而其余的成果

    北方文学 2018年18期2018-09-14

  • 赵翼论吴梅村
    没有组织的条例,赵翼晚年的代表作《瓯北诗话》不同于普通诗话,它分人论述,可见其是有意识地在作论述。吴梅村入《瓯北诗话》卷九,赵翼用缜密的论证抉发了吴梅村诗歌诸多为人忽略的独创性,他才学式的批评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吴梅村其人以及清代中期学者对吴梅村的接受,对吴梅村的评论意见至今仍值得我们参考。关键词:赵翼 吴梅村 瓯北诗话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人,和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至贵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2期2018-03-31

  • 状元真的没那么好中
    与状元失之交臂的赵翼和因此而受益的状元王杰。赵翼,对,就是那个清代的文学家、史学家赵翼。而那一年的主考官,正是他的顶头上司,军机大臣刘统勋(清代书法家刘墉之父)和刘纶。按说,一个单位的,又是自己的部下,不说关照,起码弄个公道,怎么还怕人家考好呢?原来,这个赵翼,虽然经过了六次恩科会试,前五次都失败了,但他的才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已经担任内阁中书、军机处章京的赵翼必须混个学历,不然,要想再进取,真是难上加难了。既然是这样,已经被乾隆任命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0期2017-11-07

  • 细品《论诗》
    诗时,我就被作者赵翼的风趣文笔深深吸引住了。至今为止,我还没有看见哪一首古诗的作者像他这般大胆、有个性,尤其是我竟和他产生了跨时空的强烈共鸣。对《论诗》的浓郁兴趣以及迫不及待想要揭开它一层层面纱的欲望便就此而生……“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心里不断碎碎念着,嘴角不禁一次次上扬……此句说得甚是实在啊!不错,从在妈妈肚子里时,我就隔着妈妈的肚皮,每天收听广播里的唐诗宋词;《唐诗三百首》中“床前明月光”成为我和伙伴们不离口的每日一诵,甚至能狮子吼;直至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7年10期2017-11-07

  • 状元真的没那么好中
    没那么好中刘绍义赵翼画像小时候,无论是听战鼓书还是听大戏,抑或是听老年人讲故事,只要一说到赶考的落难公子,一准就能中上状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状元真的没有那么易得,不仅如此,有人还一波三折,差点与状元擦肩而过,有的则失之交臂。下面说说状元王以衔的故事。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在这些状元名录中,有一个叫王以衔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在浙江湖州的状元名录里,也有一个名叫王以衔的人。起初笔者以为

    文史博览 2017年10期2017-11-06

  • 赵翼评王安石看其学者气质与诗学取向
    屈开圆摘 要:赵翼在评价王安石时,体现出学者气质,主要有评诗时多将人品与诗品相关联,论诗公允,带有儒家正统思想等。通过对王安石诗作所作的刻意求奇的评价,可看出赵翼追求诗之气韵、反对字句堆砌、崇尚自然的诗学取向。而在其自然的诗学取向下,也导致了赵翼诗歌有佳作亦有庸作的样貌。关键词:赵翼 瓯北诗话 王安石 学者 诗学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与袁枚、蒋士铨并为乾隆三大家,在史学上亦颇有建树,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等;同时与袁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8期2017-09-06

  • 新农业的玩法:年轻的“老赵”创造出农产品市场的新流派 ——“透明溯源”
    积极摸索。新农人赵翼因其创造出的农产品市场新的流派——“透明溯源”而备受关注。赵翼年纪不大,却人称“老赵”,上大学时曾被评为大学生年度人物。然而在离大学毕业还有一年的时候,他却放弃了毕业证,选择了肄业,从此开始了自主创业的艰辛路程。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赵翼这个名字被更多的年轻人提起。大学肄业的他,创业之路一直没有离开农村这片热土。赵翼为什么选择肄业而去自主创业?他的创业之路是否顺利?透明溯源又是什么?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2

    新农村 2017年4期2017-05-25

  •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提 要:赵翼通过颂天命、颂皇恩、颂盛世、颂仁政、颂《明史》、抑胜朝、回护本朝之短等方式来颂清,又通过在叙事曲折之中微露真意、在考论史事之中讽喻当朝、在揭露社会矛盾之中批判当朝弊政等方式来刺清。他在颂清与刺清之间的彷徨,是文化专制与良史操守之间的内在紧张、皇权崇拜倾向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超越前代”思潮对读书人时代自信的激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赵翼以显性的方式颂清,以隐性的方式刺清,既与他置身于“文字狱”酷烈的乾嘉时代有关,又与他内心深处对清朝的认同甚至

    古代文明 2017年2期2017-04-10

  • 乾嘉学者《元史》研究所体现的史学思想
    学思想。关键词:赵翼;钱大昕;汪辉祖;《元史》研究;史学思想钱大昕、赵翼、汪辉祖三位学者在对《元史》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历史考证学本身的限制,三位学者之史在其研究过程中对一些史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尽管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思想,但是我们可以在其研究《元史》的学术著作中看到他们发出的评论,不难看出三位学者对一些历史的深刻认识,其中就有很多的史学思想值得我们注意。1 忠贞节义思想赵翼和钱大昕同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一样,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对《元史》的考证过程

    卷宗 2016年11期2017-03-24

  • 由隐而显:赵翼史学在清代的传播与接受
    王云燕由隐而显:赵翼史学在清代的传播与接受王云燕(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430072)赵翼是乾嘉时期的诗人、史学家。早年以诗文名世,中年以后由文入史,转向史学研究。在考据盛行的乾嘉学界,时人推重他的诗文,其史学因疏于考证不被重视。嘉、道以降,经世之学兴起,赵翼史学因契合经世之风渐为世人所重。清末,他的代表作《廿二史札记》备受张之洞青睐,借助张之洞的名人推广效应,三年内被翻刻数次,涌现出多种刊本,促成了赵翼史学传播的第一次高潮。民国以来,赵翼之史名誉满中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2-23

  • 茶人赵翼和他的“乡土乡亲”
    记者丨王雯慧茶人赵翼和他的“乡土乡亲”本刊记者丨王雯慧早在十年前,有一位农大学子,他因一封总理的回信而“走红”。十年后,他的名字却和一个品牌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就是“乡土乡亲”创始人赵翼。这位自称“老赵”的青年,通过“透明溯源”、“实名制契约种植”等方式,从一杯没有农药的茶叶做起,重现食物的美好。作为中国第一家透明溯源农业品牌,乡土乡亲以严格的品质监管立足于市,而这背后的总舵主正是赵翼。2016年8月,在位于北京朝阳区的718文化创意园里,作者第一次见到赵翼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11期2016-12-07

  • 天分与才华
    赵彤【摘要】:赵翼所坚持的“性灵说”十分客观理性,这在前人已有备述今不赘叙。这种诗歌理论在《瓯北诗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很有趣的是,能入赵翼“法眼”的诗人即便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弊病,但都是近乎“天才”的类型。【关键词】:赵翼;瓯北诗话;性灵“……情非文也。性情可以为诗,而非诗也。”[1]赵翼所欣赏的所谓“性灵”与公安派所谓的“性灵”说有很大的差别,后者过于强调“性情”,认为只要是真性情的表露,人人都可以是诗人,无所谓才与不才[2]。而赵翼的“性灵”观点则不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2016-05-30

  • 赵翼诗歌研究综述
    沈思华摘 要: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歌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对赵翼诗歌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赵翼生前,此时期多从正面对其诗歌进行评价;二是其去世后到新中国成立,该时期对赵翼诗歌的批评、指责开始涌现,其后随着新方法、新观念的引入,赵翼诗歌研究出现新的特点,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对赵翼诗歌进行系统探讨,对其评价也较客观公允;三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赵翼研究进入繁荣期,从文献整理、年谱编撰、专题研究、学术论文等方面对赵翼诗歌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赵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2016-05-14

  • 赵翼诗歌之“江山之助”——以其在贵州的创作为例
    50025)论赵翼诗歌之“江山之助”——以其在贵州的创作为例陈兰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赵翼在贵州任职贵西兵备道的一年时间里,对贵州的自然山水、人文风情给予极大的关注,创作了100多首诗歌。贵州的高山峻岭和深渊大川、山区秀丽景色、独特气候下的景致、浓郁的民族风情等都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内容及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关键词:赵翼;诗歌;贵州;江山之助“江山之助”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命题,最早出现在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中,“…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8

  • 江苏学术史的华彩乐章 ——乾嘉三大史家的学术风范
    《十七史商榷》、赵翼撰《廿二史劄记》是清乾嘉时期三部考史名著,不仅在研究历代正史的版本、文字考订、编纂体例等方面是集大成之作,而且涉及各个时代的事件和人物、制度、社会状况、盛衰大势等广阔领域,提出了丰富的研究课题,共同铸造了乾嘉历史考证学的高峰。同样可贵的是,三位学者又都展现出鲜明的学术个性,在专擅的领域、治学的路数、历史的见识上各具特色。三大家活动在同一时期,彼此交谊深厚、互相推重,共同谱写了江苏学术史的华彩乐章。他们的成就和学术风范对于当今学术的发展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6

  • 赵翼的戏曲观∗ ——以 《瓯北集》为中心的考察
    相晓燕论赵翼的戏曲观∗ ——以 《瓯北集》为中心的考察相晓燕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史学家,他一度热衷观剧,是个十足的戏迷。赵翼中年时激流勇退,致仕归里,以著述自娱,在观剧听曲之余,创作了不少咏剧诗。他同情优伶,在诗歌中热情赞美他们的高超技艺,但晚年时却主动地与戏曲保持一种冷静审慎的态度。这一态度变化,既与赵翼笃守儒家训诫、立身严谨有关,也缘于戏曲在当时社会地位低下,从中也反映出乾嘉学者们对戏曲既爱又怕的矛盾心态。赵翼;戏曲;《瓯北集》;扬州;咏剧诗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2-14

  • 赵翼《廿二史札记·三国志》之思考
    37009)一、赵翼对《三国志》书法的评议《三国志》书法特点历来是学者争论的问题之一。《札记》载:“自《三国志》魏纪创回护之法,历代本纪遂皆奉以为式。”[1]寿志的回护之法,被认为是“曲笔”写史,有违良史“直书实录”精神。赵翼认为:“盖寿修书在晋时,故于魏晋革易之处,不得不多所回护。”[1]陈寿撰写《三国志》时为晋臣,晋承魏之统,伪魏即伪晋。所以,寿志中多回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赵翼将范晔《后汉书》和寿志进行对比,清晰的呈现寿志回护之处。 正如,陈寿认为曹

    长江丛刊 2015年22期2015-11-17

  • 《廿二史札记》“后汉书间有疏漏处”条辨正
    [摘 要]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后汉书间有疏漏处”条中认为,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刘秀推行“度田”之策后,直接导致建武十六年盗贼猖獗事件突然爆发。然而,当我们考究史籍后,发现赵翼此说实为欠妥。事实上,造成此事件发生之缘由应有此二端:其一,此局面的产生与东汉王朝讨伐匈奴无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朝廷为了征伐匈奴,连年征发兵卒劳役且大规模移民,致使许多民众不堪其苦而沦为盗贼;其二,地方官吏无能失职,讨伐不力。[关键词]赵翼;东汉;建武十六年;盗贼猖獗清代史学家赵翼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1期2015-11-04

  • 新农人赵翼:只为三件事
    积极摸索。新农人赵翼因其坚持农产品“透明溯源”而备受关注。“第一件事情叫农作艺术家。我们帮助上游生产者去建立职业荣耀,从而能够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加入我们;中间我们提出了透明溯源,我们创造了一个更独特的制度安排来消除逆向选择;在末端,我们提出了消费选票这样的概念,我们让更多的消费者意识到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手中的力量,每一次消费都是一张选票,投给什么样的机构就会决定你的未来。”赵翼年纪不大,却人称“老赵”,上大学时曾被评为大学生年度人物。然而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30期2015-10-31

  • 赵翼《瓯北诗话》之陆游
    362021)论赵翼《瓯北诗话》之陆游王诗雨 (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赵翼,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瓯北诗话》,是赵翼晚年主要诗歌评论集,清代汉族诗歌理论批评著作。赵翼在《瓯北诗话》的前十卷共列有十位诗人,在其所列诸家之中,赵翼对陆游犹为推崇,并对其诗论研究和生平考证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赞赏和耐性。历代研究者虽对赵翼《瓯北诗话》有不少的探索,但是对其中陆游研究的部分却尚未涉足。作家论;年谱;民族情结;比较研究一、作家论(一)陆游的生平考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8期2015-10-28

  • 混娱乐圈的茶叶
    智慧80后大男孩赵翼,于三年前创立茶叶品牌“乡土乡亲”,如今已年收入过千万元。早在学校里研究相关课题时,赵翼就发现:中国是茶叶鼻祖,但炒作“稀缺”茶叶,过度包装礼品茶等行业乱象,让茶叶脱离大众饮品范畴。喝咖啡、奶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喝茶却被吐槽为“中老年人的爱好”。于是赵翼琢磨着,如果“乡土乡亲”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代表崇尚健康、时尚的生活态度会如何?让茶叶夺回年轻人的心,能否补上茶叶消费的断层?“星探”下乡2011年茶季,一群穿着新潮,手中端着单反相机

    商界 2015年1期2015-09-10

  • 话说清朝的几位状元
    与状元失之交臂的赵翼和因此而受益的状元王杰。高考也好,公务员考试也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选拔人才,把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挑选出来,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但你见过害怕人家考第一的主考官吗?也许你会说,肯定这个主考官与这个考第一的人有仇、有矛盾,如果真是那样,我这篇文章就落入俗套了,就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了。事实恰恰相反,这两位主考官不但非常熟悉这个人,知道这个人的才能,而且也非常爱这个人。但现实告诉他们,必须把这个人压制下去,让这个人考不上,即使考上了,名次也定

    粤海风 2015年2期2015-06-04

  • 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及与性灵派的离合
    向将创新精神视为赵翼诗学的核心内容和独特价值,并当然地被放在性灵派的理论框架中加以阐释,而并未追问其理论出发点。从赵翼对才名的焦虑和对文学价值的悲观态度入手,说明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出于超越前人的渴望,其背后的动力乃是“影响的焦虑”。赵翼论诗虽同样以自抒性灵为要旨,却只不过视为创新的手段,而不像袁枚那样以之为目的。随着年至耄耋,老境寂寥,他对诗歌的观念有所变化,逐渐由求“新”转向求“工”,甚至放弃了与前人争新的意识。这无意中呼应了诗坛正涌动的自我表现极端化、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5-22

  • 德保至今怀赵翼
    为传诵的不多。而赵翼的这首却不胫而走:“李杜诗篇众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字云崧,号瓯北。清代著名诗人、史学家。赵翼著述甚丰,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廿二史札记》等传世。赵翼诗话立论允当,提倡创新,唯陈词之务去。我们从他的论诗绝句中可以窥见一斑:“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赵翼的诗歌主张,给清代诗坛带来了一股

    人事天地 2014年12期2014-12-22

  • 赵翼诗学与诗作之独创性
    绕于心意而不绝。赵翼号瓯北,江苏常州人氏。常州明清时文风炽盛,有“诗国”之称,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以常匹俦”(龚自珍),“常州星象聚文昌”(袁枚)等盛赞。瓯北诗歌理论以争新独创为核心,以“荣古爱今”及“抒写性灵”为“争新独创”之基础。此诗论由其“人生阅历”与“社会环境”共铸而成。瓯北本性尚自由,不喜八股科举,从父师之言修举业,然仕途多舛使其终顺本真,优游林下,不与世争。瓯北诗论去格调、存肌理、重性灵,可谓自成一派,独具特色。其诗歌创作亦与诗论相和: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3期2014-03-28

  • 书生扫黄不给力
    ,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在广州做官时,在扫黄问题上却和上级发生了冲突。上级认为广州色情业泛滥,要采取铁腕措施,扫除黄毒,还老百姓一方净土。赵翼却认为,身陷娼妓业的妇女为生活所迫,数量巨大,大概有七八万之多,如果贸然取缔,让她们丢了赖以生存的饭碗,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赵翼更进一步阐释,她们的顾客都是有钱人,让他们来消费,也是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好办法。赵翼打着稳定压倒一切的旗号,算是摸准了上级的脉门。考虑再三,上级同意对如火如荼的红灯区睁一只眼闭一

    百家讲坛 2014年10期2014-02-11

  • 浅谈赵翼《廿二史札记》之“证”与“论”
    《廿二史札记》是赵翼的史学代表作,与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合称乾嘉时期三大考据史学名著。该书创笔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初成于六十年,嘉庆元年脱稿(1796),五年初刊,是一部历时颇久的史学名著。此时,也正是乾嘉考据学风占据学术主流之时。赵翼作为当时的史学大家,在这样一个学术背景下,其《札记》,自是深受考据学风的影响。乾嘉以前,中国史学,蓬蓬勃勃,最富创作精神。然至乾嘉,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士人学风随之而变。正如杜维运先生所言“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8-15

  • 张问陶与赵翼性灵诗论之异同
    苏州虎丘,其时,赵翼过访张问陶,张问陶赋诗《赵云松前辈翼过访时年八十七》二首相赠。其一云:“公惜登科我未生,忘年何意订鸥盟。诸天许见真头面,一笑都含古性情。落落孙洪皆后起,遥遥衰蒋旧齐名。三朝日月无私照,留个诗人咏太平。”[2]159诗中表达了张问陶与自己敬仰的前辈赵翼见面时的欣喜若狂之情。两人同主性灵,赵翼不曾相约而自至,张问陶可谓受宠若惊,情感流自心底。张问陶对年长自己四十岁的前辈赵翼非常敬仰,他的性灵诗论中有很多都表现出对赵翼诗论的继承与发展。在清代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4-11

  • 赵翼史实研究的新坐标 ——评赵兴勤教授《赵翼年谱长编》
    221000)赵翼史实研究的新坐标 ——评赵兴勤教授《赵翼年谱长编》肖 阳(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赵兴勤教授新近出版的《赵翼年谱长编》(全五册),是一部富含创新意识、具备较高学术水准的厚重之作。它的出版,是清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代表近年国内外赵翼研究的前沿水平。是书之学术贡献,约有如下三端:一是对谱主传世作品逐一加以编年考订,使读者能比较清晰地看出赵翼思想演进的轨迹;二是将赵翼交游人物考订出95%以上,纠正各书疏漏达上百处之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1期2013-04-07

  • 赵翼题像诗
    00234)一、赵翼的题像诗及其绘像写真理论(一)什么是题像诗题画诗是我国诗歌独具的一个重要类别。题人物画像是题画诗中的一类,但人物画像发展较晚,特别是为现实人物画像。因此,众多题画大师,譬如,杜甫、苏轼和黄庭坚等人重视的仅是对山水花鸟的刻画。即使是著名画家如郑板桥等人,由于自身喜好,题画诗也很少涉及品题人物画像。但乾隆嘉庆以后,题像诗在很多诗人笔下大量涌现,赵翼赵翼(1927-1814),字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清代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乾隆三大家”

    唐山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8-15

  • 赵翼评苏轼看其诗学思想
    750021)从赵翼评苏轼看其诗学思想李 铮(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赵翼论诗以性灵为核心,其诗学思想的要旨是:注重诗人的创新精神,反对诗坛上盛行的复古模拟风气;强调诗人才气的重要性,但并不排斥学问。本文通过赵翼对苏轼的评论,结合乾嘉时代的学术思潮来阐述其诗学思想。赵翼;苏轼;诗学思想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诗论家,与袁枚、蒋士铨号称“乾隆三大家”。赵翼论诗注重创新精神,反对复古模拟,有力地冲击了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2011-08-15

  • 赵翼家世及事迹续考
    213002)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在文学与史学上享有崇高地位。就文学而言,作为性灵派的副将,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就史学而论,作为历史考据学的代表,他所著的《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被誉为清代考史三大名著。关于赵翼的家世,《瓯北先生年谱》谓:“始祖体坤公,名孟堙,本宋室后。元末为高邮州录事,始居常州。”①大多数研究者均主此说。唯赵兴勤先生认为赵翼非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2期2011-03-19

  • 赵翼诗歌的“创新说”
    241000)赵翼诗歌的“创新说”李成玉(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赵翼以创新作为诗歌审美价值的评判标准,并使之成为整个赵氏诗学理论的核心,从而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创新说”。同时,他将辩证发展的史学观运用到诗学当中,并坚持“厚古而不薄今”的论诗原则。这是对明代以来诗学“复古”思潮的一次宣战,又为清代乾嘉而下的诗歌指明了一条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赵翼;创新;内容;形式历代诗人论诗最忌重复前人。即便是虔诚地倡导“复古”的信徒,也不愿意一味地走前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2010-04-11

  • 略论《瓯北诗话》论诗的先进性与保守性
    《瓯北诗话》是赵翼的主要诗学论著,开阔的历史视野使得赵翼能站在时代的浪尖阐释诗歌的发展观,认为诗歌表现性情,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时,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他在评论历代诗人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保守性。[关 键 词] 赵翼;瓯北诗话;性灵。[作者简介] 梁结玲,广西玉林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典文艺学研究。赵翼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诗学观点与袁枚相近,被视为性灵派的副将,一生诗作甚巨,存诗4800多首。其诗论著作《瓯北诗话》主要按历史

    社会科学论坛 2009年10期2009-06-17

  • 赵翼研究综述
    摘 要:赵翼是乾嘉时期的文史大家,他的创作及诗论、史学研究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综合、梳理了赵翼的研究资料,指出其重理论、轻作品的研究特点,为进一步展开对赵翼的研究打下基础。关键词:赵翼 研究综述 文献研究 史学与文学研究赵翼(1727-1814),字云松,号瓯北,晚年因目半明半昧,耳半聪半聋,喉半响半哑,又自号“三半老人”。博通文史,著作颇丰,有《瓯北集》、《瓯北诗话》、《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等。前半生着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4期2009-06-02

  • 经典赏析:论诗
    坛几百年。赏析:赵翼的这首绝句之所以传诵很广,一个原因是它易于传诵。然而,更为重要的,也就是世人乐于传诵、援引的原因,还在于这首绝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诗歌理论中的一个道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这是一句平淡无奇的大实话。李白、杜甫是古代杰出的大诗人,他们的诗篇数百年来一直盛传不衰,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而第二句却来了个大转折,明白地说出李杜的诗篇“至今已觉不新鲜”。这是前人未说过的话,堪称石破天惊之论。不过,赵翼并非要否定李杜诗歌的杰出成就。这里的“不新鲜”,是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 2009年3期2009-04-21

  • 赵翼的文学发展观
    摘 要:清代诗人赵翼非常强调创新,他的创新观念主要来源于他的文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赵翼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来审视诗歌创作,他认为只有大胆创新,诗歌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关键词:赵翼 创新 诗史在古代学者的观念中,立功、立德、立言是他们毕生追求的所谓“三不朽”之成就。清代学者赵翼是一个“立功”未成而有意“立言”者。他在《奉命出守镇安岁杪出都便道归省途次纪恩感遇之作》中说:“平生无一事堪豪,每到垂成易所遭。半世为文怜未就,一行作吏更何操。”诗后小注云: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2期200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