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撰述的实践:赵翼《檐曝杂记》的史学价值

2019-12-14 14:40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杂记凤凰南京

单 磊

引 言

清代乾嘉学者赵翼①赵翼(1727—1814),字云松(耘崧、耘松、云菘、云崧),号瓯北(鸥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阳湖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探花,历官军机中书、翰林编修、镇安知府、广州知府、贵西兵备道;46岁时辞官归里,潜心著述,终年88岁;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瓯北集》等著作传世,参编《国朝宫史》《通鉴辑览》等。赵翼集史学家与文学家于一身,与钱大昕、王鸣盛合称“乾嘉历史考证学派三大家”,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诗坛三大家”,与袁枚、张问陶合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在《廿二史札记·小引》中批评以野史考订正史的做法,并声明将摒弃这种做法,但他实际上在考史、论史中运用了大量野史。黄兆强揭示了赵翼于正史之外博征野史的事实,并评述了野史在其著作中发挥的功能有辅助、补充、佐证、纠正正史以及充当楔子、判语、解说、异说等。他认为,赵翼的“声明”是学术理念、内在意识的真实反映,但“人之具体行为(事实上之作法)常违反人意识中所建立之理论、理想而别行(违‘理’而别行)”,其“言”与“行”自相矛盾的根源在于“意识中的理想”与“意识松弛下自然而然、不太自觉的行为”的分离②黄兆强:《〈廿二史札记〉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94年,第112-113页。。罗炳良从中国史学发展内部着眼,认识到赵翼在考史实践中利用野史驳正史之讹误、考正史之缺漏、补正史之不足、辨正史之歧异的现象,并分析了其野史观念与实践自相矛盾的原因:正史所能提供的材料不足,野史可资参考;正史确有缺陷,野史可补其失;反对征引野史旨在抵制滥引野史的猎奇述远之风,端正实事求是的学风①罗炳良:《赵翼对野史文献的认识与利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事实上,赵翼不仅没有那么决绝地摒弃野史,还撰有野史笔记性质的著作《檐曝杂记》,表现出开明的野史观,其野史撰述实践表明野史笔记也是其史学生态的重要一环。《檐曝杂记》属于笔记随札,六卷,续一卷,共列142条目,凡六万余言。该书系据平日零散杂录汇辑而成,初非有意成编,于他迟暮之年出版四卷,其余为其殁后经后人整理而成。该书涉猎范围较广,涵盖军国大事、科举教育、文学艺术、边疆史地、景致物产、乡风民俗、读书心得、西洋器物、琐闻轶事、诡秘灵异等。

《檐曝杂记》之得名值得考究。以“檐曝”“曝背”之类语汇入诗文或冠书名者,前代已屡见不鲜。赵翼取“檐曝”为书名未必是模仿哪部具体的书,应理解为取其意以明其书之旨。“檐曝”的字面意义是在屋檐底下晒太阳,可引申为心无挂碍,安享赋闲居家之乐。“檐曝杂记”即在悠然自得的闲居生活中所记琐言、碎事、逸闻、杂感。

赵翼曾吟《七十自述》诗30 首,其中第27首云:“踏遍歧途识净因,尘劳总误百年身。无官岂必皆高士,有福何须作贵人。庄叟老为《齐物论》,尧夫生是太平民。瓦盆小酌茅檐曝,领略羲皇一片淳。”②赵翼撰、曹光甫校点:《瓯北集》卷38《七十自述》,《赵翼全集》第六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723页。又以《曝背》为题吟诗数首,其中一首为:“晓怯霜威犯鬓皤,拟营暖室怕钱多。墙根有日无风处,便是尧夫安乐窝。”③赵翼:《瓯北集》卷52《曝背》,《赵翼全集》第六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080页。两首诗中均提到的“尧夫”是北宋诗人邵雍的字,“安乐窝”是邵雍为居处所命之名。邵雍自号为“安乐先生”,曾作诗《安乐窝》,表现出对恬淡生活和惬意心境的自足感。宋人王拱辰、司马光分别吟诗《和尧夫先生安乐窝中好打乖吟》《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表达对邵雍洒脱的人生观的赞赏和向往。赵翼引此典故,表面上是说幸福生活并非达官显贵专享,茅檐墙根晒晒太阳也可自得其乐,实际上是对无聊又无奈的闲居生活的自嘲。从其另外两首以“曝背”冠名的诗也可感知其情其状,其一云:“绳床曝背坐墙隅,渐觉春暄解粟肤。一笑衰颓如此状,可还能为国驰驱?”其二云:“寒瘃俄教意气扬,捷于缇管暗回阳。何须暖老求燕玉,我且温柔老是乡。”④赵翼:《瓯北集》卷42《曝背》,《赵翼全集》第六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836页。真切地道出了其晚年境遇和心态,《檐曝杂记》正是在这种境况下成编和得名的。

平步青(1832—1896)称该书卷六所记“殆茅檐曝背,随手拉杂书之”⑤平步青:《霞外捃屑》卷6《檐曝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86页。,亦可见以“檐曝杂记”冠名恰如其分。袁枚(1716—1798)将缺乏生活体验而妄言臆断的不良现象斥为“茅檐曝背,高话金銮”⑥袁枚著、章荣译注:《小仓山房尺牍》卷4《答云坡大司寇》,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第185-186页。。《檐曝杂记》所记内容大多是赵翼的亲历亲见和切身感悟,尚以“檐曝杂记”命名,实含自谦之意。

与《廿二史札记》的“雅”不同,《檐曝杂记》的特点是“杂”和“野”,在史学生态中居于辅助性地位。书成之后,评骘纷纭,褒贬不一,毁誉参半。钱林(1762—1828)所辑《文献征存录》称赏《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皇朝武功纪盛》,而后称:“惟《檐曝杂记》体例稍杂,未为善本。然国家掌故及滇、黔各省土风物产,观览略备,益足增长见闻,通知时事,较之侈谈考据,于日用事物之间毫无裨补者,胜之。”①钱林辑、王藻编:《文献征存录·赵翼传》,《赵翼全集》第六册《附录》,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35页。何秋涛(1824—1862)称:“《檐曝杂记》一书,多记国朝掌故,间亦考订名物,又杂录诗话琐事,足广见闻。闻惟中有记俄罗斯事各条,颇多传闻失实之谬。……是书则成于耄年,随笔纪录,漫无考订,故舛误在所不免。”②何秋涛:《朔方备乘》卷27《辨正檐曝杂记叙》,清光绪刻本。他们都从正反两个方面做出评议,一方面肯定了该书保存史料、增广见闻之得,另一方面又指出其体例不严、考订不谨之失。其他学人之评议也多就补缺之功与增谬之过两方面展开。署名“沽亭恒训”者肯定了该书“足广见闻而资讽咏”③恒训:《赵瓯北全集序》,《赵翼全集》第六册《附录》,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55页。的价值。伍肇龄(1826—1915)也表彰了该书“裨益多闻,津逮后进”④伍肇龄:《重刻赵瓯北全集序》,《赵翼全集》第六册《附录》,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56-57页。之功。然而,晚清名士李慈铭(1830—1894)却认为该书不过尔尔,“殊疏略不足观”⑤李慈铭:《李慈铭跋语》,见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附录二,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923页。。陈康祺(1840—1890)批评书中部分记述“殆如郢书燕说”⑥陈康祺:《壬癸藏札记》卷10,清光绪刻本。。昭梿(1776—1833)抓住书中一例他自以为的“谬误”大加嘲讽:“赵瓯北《檐曝杂记》,以汤若望、南怀仁至乾隆中犹存,其言直同呓语。未审老叟何以昏懵若此,亦著述中一笑柄也”⑦昭梿:《啸亭续录》卷2《考据之难》,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28页。;“谓汤若望、南怀仁至乾隆初年尚存。……若望乃崇祯末人,焉能越百年而尚存?其与呓语何异?真堪令人喷饭也!”⑧昭梿:《啸亭续录》卷5《赵瓯北》,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16页。

晚近学人之评议散落各处,未成系统,某些认识未必允当,今人征引该书者众而专门研讨者寡。1982年中华书局点校本和2009年凤凰出版社《赵翼全集》收录之《檐曝杂记》,为该书的系统研究提供了便利。两个版本的点校者李解民和曹光甫,各以千余字篇幅扼要评述了该书,但似仍未透彻揭明该书之史学价值。本文将从知人论世、史料价值、史学批评价值以及该书与赵翼其他著作之关联等方面予以考察,以期揭明要旨。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史学批评和文学批评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赵翼在清代史学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据崇高地位。《檐曝杂记》记述了他求学、科考、仕宦、游历、归乡的历程以及在不同角色之间转换的轨迹,对展现其为人、为官、为学,勾勒其浮沉进退,进而通透地理解其成长轨迹和学术思想,深有裨益。

(一)少年求学

赵翼通常在著作出版前自撰引言或请人作序,但对其家世和少年求学事迹记述较少。《檐曝杂记》既无序跋,又无自序,然对此有所着墨。如,卷二《杭应龙先生》颇能反映赵翼少年求学时的状况:

余十余岁,颇能作时文,如明隆、万间短篇,一日可得四、五首。先府君子容公观其文义,谓他日不患不文,而经书尚未尽读,遂不令复作,专以读经为业。十四岁始发笔为之,辄有发挥处。十五岁,先府君见背。余童騃,专弄笔墨作诗、古文、词、赋、四六之类,沾沾自喜,而举业遂废。有杭应龙先生,与先府君交最厚,悯余孤露,谓不治举业,何以救贫,乃延余至家塾,课其幼子念屺,而使长君杏川、次君白峰拉余同课,二君久以举业擅名者也。余时年十八,犹厌薄不肯为。至冬,有庄位干明经移帐于杭,课先生从子廷宣,书舍与余同一厅事,日相怂惥,始勉为之。然驰骋于诗、古文者已数年,一旦束缚为八股,转不如十四五岁时之中绳墨矣。明年补诸生,遂不得不致力。后借以取科第得官,皆应龙先生玉成之力也。①赵翼撰、李解民点校:《檐曝杂记》卷2《杭应龙先生》,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2页。

倘以其人、其学两条线索理其端绪,这段文字可作如下叙述。以其人言之,赵翼出身寒门,幼时聪慧,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却不幸早亡,后蒙杭应龙怜爱而寄居其家,与其诸子同学共进,终获功名,步入仕途。以其学言之,赵翼少时颇具才气,在文学创作上崭露头角,但读经较少,在父亲教导下钻研经书,14岁时开始撰写经学文章,小有所得;赵翼素喜诗词文赋,浸润其中,科举之业废失,受杭应龙劝勉而习举业,却时常滋生厌学情绪;后虽勉力为之,然深受八股文桎梏,不若少年作诗文之得法。

赵翼诗文天分出众而经学造诣不足,由文入史而非如钱大昕、王鸣盛那般由经入史,议论通达、思维发散而严谨性不足。这些都可从其少年求学状况中寻找根源。

(二)科举风波

赵翼错失状元功名,是科举史上一桩公案。《檐曝杂记》卷二《辛巳殿试》详细记述了他如何与状元失之交臂。在辛巳殿试之前的庚辰科考中,高中状元和榜眼的毕沅、诸重光都是军机中书,因而有“历科鼎甲皆为军机所占”的流言蜚语,且为乾隆帝所闻。辛巳殿试的阅卷大臣刘统勋、刘纶皆为军机大臣,为杜绝悠悠之口、消除君臣之虑而竭力避嫌。阅卷大臣力劝赵翼不要对状元抱有企图,想方设法阻止他夺魁。然而赵翼对自己的文才颇为自信,十分渴望成为状元,坦承“生平所志在此,私心终不能已”,且九位阅卷大臣都圈点者仅其一卷,距梦想仅一步之遥,因此极不甘心就此放弃。于是,他通过韬晦之计、变易书法等方式逃脱了围追堵截。待乾隆帝拆封考卷后得知,第一名赵翼系江南人,第二名胡高望系浙江人,且二人都有中书身份,而第三名王杰系陕西人且无中书身份。乾隆帝考虑到江浙状元较多,不足为奇,适逢朝廷平定西北,亟须笼络西北士子之心,且此时清朝尚无陕西籍状元,故而将赵翼与王杰名次调换,王杰遂成为状元,而赵翼屈居探花。

错失状元功名,对赵翼的打击很大,影响了他的心态、思想和文风。他反复申说自己与状元失之交臂是由江南籍贯和军机中书身份所致,并非文才不足。他以“福薄量小,无远到之器”来自我慰藉,万分失落地喟叹道:“惺园(王杰之号)由此邀宸眷,翔步直上,而余仅至监司,此固命也。”②赵翼:《檐曝杂記》卷2《辛巳殿試》,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6-28页。这类掺杂着怨怼情绪的牢骚之辞颇多。如,他在撰写《陔余丛考》时称:“第进身之始,辄沾沾得意,则器小不言可知”,“此皆器小不享厚福之验。”③赵翼撰、曹光甫校点:《陔余丛考》卷29《帖括·策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558页。每当读到史书上此类事件时,他总是泼墨如土,借机哀叹自己未蒙命运眷顾,疏泄万千愁肠。如,他以宋代黄公度错失状元自比,称:“是其命本不应显达,故登第之始即遭挫折,此预兆于几先者也。”①赵翼:《檐曝杂记》卷2《辛巳殿试》,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8页。

乾隆帝煞费苦心地斟酌状元人选,主要是基于统治需要,文才优劣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而对追求至高荣誉而不得的赵翼来讲,他虽不敢直接指责乾隆帝,但怨怼情绪是显而易见的。他曾称颂乾隆帝对自己的恩德:“乡、会试,翼皆蒙钦点房考,每京察必记名,及授镇安府、赴滇从军、调广州、升贵西道,无一非奉特旨。上之恩注深矣。向使不归田,受恩当更无限。”②赵翼:《檐曝杂记》卷2《辛巳殿试》,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6-28页。或许,乾隆帝的格外眷顾是对他的补偿,因而被他美化为“奉特旨”。实际上,当命他到地方为官的诏令下达后,他首先做的是恳求收回成命,未获允准,才不得不离京赴任,不无失落之意。后来,他吟诗曰:“平生无一事堪豪,每到垂成易所遭。”并在自注中称:“余为教习三年,可得邑令而考授中书;为中书六年,可迁部曹而成进士,官编修;今六年,可得坊局而又出守。每垂成,则易地,殊不可解也。”③赵翼:《瓯北诗钞》七言律二《奉命出守镇安岁杪出都便道归省途次纪恩感遇之作》,《赵翼全集》第五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300页。怨怼情绪,溢于言表。诚如杜维运所言,乾隆帝与赵翼君臣之间有一段“似真似假,若即若离”的情感纠葛,后来赵翼因奉“特旨”得以出任地方官而时常称颂皇帝,但“心里想什么,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④杜维运:《忧患与史学》,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第212页。。

(三)人际交往

《檐曝杂记》记述了一些对赵翼有提携之恩和师友之谊的人物,除前述杭应龙、刘统勋、刘纶之外,还有汪由敦、观保、傅恒等。

汪由敦是赵翼的良师益友,为人、为官、为学口碑甚佳。赵翼曾寄居其家,与他多有诗文交往。赵翼称:“此八、九年中,诗文多余属草,每经公笔削,皆惬心餍理,不能更易一字。尝一月中代作古文三十篇,篇各彷一家。公辄为指其派系所自,无一二爽,此非遍历诸家不能也。”⑤赵翼:《檐曝杂记》卷2《汪文端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3页。赵翼代作诗文,多经汪由敦修订而臻于至善,令赵翼叹服。汪由敦不仅诗文造诣深厚,还颇具高风亮节。他十分注重奖掖后进,每当赵翼代作的诗文受到称赏时,总是如实告人,绝不掠人之美,且多逢人说项,对赵翼声名传扬大有助益。

观保也是惜才之人。赵翼曾代和御制诗数首,观保询知出自其手,对他格外重视。后一同扈从木兰,应制之作多交由赵翼代作。赵翼满怀恩情地说:“后余入翰林,公为掌院,派撰文,定京察一等,皆公力也。前辈留意人才,不遗葑菲如此。”⑥赵翼:《檐曝杂记》卷2《观总宪爱才》,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4-25页。

名将傅恒是满人,不善诗文,却十分赏识赵翼之才。赵翼居京期间生活窘迫,傅恒对他多有关照。《檐曝杂记》记述了一桩小事:

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蜷缩如猬。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⑦赵翼:《檐曝杂记》卷2《傅文忠公爱才》,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4页。

赵翼对傅恒之恩十分感动。后傅恒率军征缅,赵翼前往军中赞画,与此不无关系。赵翼坦承其感恩之念:“忆昔直军机时,公于汉员中最厚余。”①赵翼:《檐曝杂记》卷2《缅甸之役》,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53页。

(四)仕宦、游历

赵翼一生历尽沉浮,行万里路,《檐曝杂记》对其仕宦、游历状况着墨较浓。

赵翼青年时代入直军机,曾多次扈从乾隆帝出巡,虽位卑言轻,却能知晓甚至处理一些军机要务。《檐曝杂记》对此多有记述。如,卷一《军机直舍》记述了直舍之位置、构造、环境及办公条件等,特别记述了他克服困难、勤勉办公的事迹:“扈从木兰时,戎帐中无几案,率伏地起草,或以奏事黄匣作书案,而悬腕书之。夜无灯檠,惟以铁丝灯笼作座,置灯盘其上,映以作字,偶萦拂,辄蜡泪污满身。”②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直舍》,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6页。

赵翼先后在京城、广西、广东、贵州做官,也曾在云南、福建参赞军务,于宦海浮沉20余年。他自称不善做官,但在任上堪称循吏。他任镇安知府时勇于革除积弊,尤其在仓谷、田照方面广施惠政,深得人心。《檐曝杂记》记述:

每余出行,各村民辄来舁舆至其村,巡历而过,又送一村,其村亦如之,父老妇稚夹道膜拜,日不过行三十里。至宿处,土锉瓦盆、鸡豚酒体,各有所献,不烦县令供顿也。及余调广州,时方赴桂林,途次得旨,即赴新任,不复回郡。时署中惟一妾,巾车出城,满街人户无不设香案跪送。又留一族孙鹤冲在郡,交代毕来广时,街民送亦如之。是岁九月,陈恂等七十余人又送万民衣伞至广,计程四千余里,距余出镇安已六、七月矣。亦可见此邦民情之厚也。③赵翼:《檐曝杂记》卷3《镇安仓谷、田照二事》,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60页。

百姓爱戴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民情醇厚,另一方面是因为赵翼清廉自守,爱民如子。

《仕途丰啬顿异》《断水御海寇》等也记述了赵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清朝征缅之役时,赵翼曾居前线一年多,撰有《缅事述略》。他熟悉西南边陲的地形和气候,积极建言献策,多方谋划,使清军避免陷入不利之境,最终击败了缅军,安定了西南局势④赵翼:《檐曝杂记》卷3《缅甸之役》,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53-54页。。

(五)暮年状况

赵翼中年隐退归乡后,从事过商业活动,时常翻阅邸报,以读书、撰述自娱,直至暮年,未尝中辍。

《钦赏三品职衔准重赴鹿鸣宴谢折》记述,赵翼本以四品官致仕,84岁时,嘉庆帝为显加惠耆儒之意,恩赏他三品顶戴,准其重赴鹿鸣筵宴。赵翼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称:“昔年入仕,曾无补于涓埃;中岁归田,但专营于著述;猥以林居晚景,适逢乡举初程,蒙皇上宠加旧秩以赏衔,准随新班而赴宴。”⑤赵翼:《檐曝杂记续》,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26-128页。每遇前代和当朝重赴鹿鸣筵宴的事迹,他总是津津乐道。对此浩荡天恩,他表示要咏歌太平,教导儿孙勤学奋进、世笃忠贞,率领乡里辛勤耕作、报效朝廷。

赵翼暮年作有不少自嘲诗文,颇能反映其心境。如,《老境》云:

昔文徵明八十七岁时,尝自谓灯下犹能作蝇头细书,作画犹能为径丈大幅,足见其老而强壮,神明不衰。余今年亦八十六矣,既不能书,又不能画。以诗遣日,亦安得许多诗思。惟范蜀公景仁言:“端居静坐,不起念虑,虽儿童喧哗,近在咫尺,亦不见闻。”黄山谷谓景仁深于学佛,故得此养闲之法。而余则浮躁性生,此心不能一刻不用,又安能窃景仁之绪余也?①赵翼:《檐曝杂记续》,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28页。

赵翼86岁时,自叹不像文徵明那样老当益壮,能书善画;又心性浮躁,不能像范镇那样以学佛得养闲之法;试图以诗歌消遣,又难有思路、情致。狼狈至此,如之奈何?暮年颓唐心境,跃于字里行间。

二、史料价值

赵翼阅历丰富,又勤于记述,因而《檐曝杂记》内容充实,所记内容多为亲历亲见,属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一)军政史料

军机处系清雍正时为便于用兵西北而设,后发展为中枢权力机构,到乾隆时已经十分完善。赵翼曾担任军机中书,谙熟军机事宜,《檐曝杂记》集中展现了此类珍贵史料。《军机处》《廷寄》《军机大臣同进见》《军机不与外臣交接》《军机选拟之速》《军机直舍》等篇,记述了军机处的设置缘由及演变为中枢机构的过程,军机大臣和司员的选拔、人数,军机事务办理流程,军机大臣面圣,军机大臣与其他朝臣关系,办公环境、条件、效率,等等。

其他有关政务的有《兼管部务》《假印大案》《冒赈大案》等篇,有关军事的有《黑水营之围》《军需各数》《缅甸之役》《逆回之乱》《海盗来降》等篇。

置身于特定时代的赵翼在记述当朝军政大事时免不了歌功颂德。如,他在《黑水营之围》中赞叹清军威震西北、皇帝决断圣明:“黑水营之围,孤军陷万里外,凡三月得全师以出,诚千古未有之奇事也。……是役也,地在万里之遥,围及百日之久,不伤一人,全师而返,国家如天之福,于此可见。然向非预调索伦兵在途,将缓不及事,于此益见睿算之远到云。其年遂尽平回地。”②赵翼:《檐曝杂记》卷1《黑水营之围》,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9页。又在《海盗来降》中对海盗感于皇帝之恩、慑于清朝之威而自外洋前来投诚感叹道:“真天子如天之福,自此,东南数省当长享清晏之福矣。”③赵翼:《檐曝杂记》卷5《海盗来降》,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99页。还在《冒赈大案》盛赞嘉庆帝爱民如子:“圣天子视民如伤,唯恐一夫不得其所。”④赵翼:《檐曝杂记》卷6《冒赈大案》,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13页。

赵翼在读史时遇到涉及当朝之事而展开的历史评论也多有颂清之意。如,他在《河套》中考述明、清两代与少数民族争夺河套地区的历史,盛赞清朝驭边以德:“驾驭外藩,固在朝廷之盛德,使之不敢生心也哉。”⑤赵翼:《檐曝杂记》卷5《河套》,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97页。牛金星本归附李自成,后李自成败亡,又归附清朝。赵翼略考其事迹,评论道:“盖奸宄之雄,见自成势盛,妄思为佐命功臣;及本朝定鼎,又知天命有归,则背伪主而仕兴朝,尚为得策也。”①赵翼:《檐曝杂记》卷6《牛金星》,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04-105页。他首先抨击牛金星政治投机之失,继而表彰其弃暗投明之得,政治立场显而易见。

(二)皇室史料

赵翼对乾隆帝及其他皇室成员有所接触,《檐曝杂记》记述了一些亲历亲见之事,多有颂扬之意。如,《圣躬勤政》歌颂了乾隆帝理政勤勉:

上每晨起必以卯刻,长夏时天已向明,至冬月才五更尽也。……余辈十余人,阅五、六日轮一早班,已觉劳苦,孰知上日日如此,然此犹寻常无事时耳。当西陲用兵,有军报至,虽夜半亦必亲览,趣召军机大臣指示机宜,动千百言。余时撰拟,自起草至作楷进呈或需一、二时,上犹披衣待也。②赵翼:《檐曝杂记》卷1《圣躬勤政》,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6-7页。

乾隆帝夙兴夜寐,宵衣旰食,连自视勤恳的赵翼都自愧不如。乾隆帝颇富文采,令赵翼十分赞叹:“上圣学高深,才思敏赡,为古今所未有。御制诗文如神龙行空,瞬息万里。……御笔删改,往往有十数语只用一、二语易之,转觉爽劲者,非亲见斧削之迹,不知圣学之真不可及也。”③赵翼:《檐曝杂记》卷1《圣学一》,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7页。“圣学渊博如此,岂文学诸臣所能仰副万一哉?”④赵翼:《檐曝杂记》卷1《圣学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8页。

《皇子读书》《皇子善射》《庆典》等篇,对皇室成员的事迹多有记述。如,赵翼盛赞皇子读书习武之刻苦:

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以之临政,复何事不办?……我朝谕教之法,岂惟历代所无,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⑤赵翼:《檐曝杂记》卷1《皇子读书》,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8-9页。

(三)科举史料

除前述《辛巳殿试》之外,《檐曝杂记》在科举方面还有较多记述。《殿试送卷头》《徐健庵》记述了科举奔竞的歪风邪气,叙述了考生汲汲干谒而获取功名的事例,也指出了科举风气与考官的为人有关,并举出具体例证阐明若考官公允正直则营进者求而反失的道理。《武闱》举例说明了武举以弓马技艺为主而不论文策工拙的情况。《两中鼎魁》记述了中进士被革后再中进士的奇闻。

(四)官场史料

《京官趋势吊丧》记述了百官奔丧前冷后热的奇怪现象:傅恒将军兄长的三日丧礼之期虽遍讣京城,然而前两日“无一人至者”,待傅恒归家,“则各部院大小百官无不毕至,虽与广公绝不相识者,亦以文忠故致赙而泥首焉。舆马溢门巷,数里不得驱而进,皆步行入”⑥赵翼:《檐曝杂记》卷2《京官趋势吊丧》,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35页。。百官奔丧并非出于对亡者的伤悼,而是出于对亡者亲属权势的敬畏,趋炎附势之风由此可窥一斑。

《滇黔民俗》记述了地方官对百姓极尽愚弄之事。滇、黔百姓心性纯良,却屡遭官府欺凌。军资运送需就近征发民夫、马匹,朝廷本已拨发双倍雇银,但藩库扣押不发,责令有司垫办,有司又责令百姓垫办,如此层层下压,差事办完之后仍因雇银被官府挪用而迟迟得不到兑现①赵翼:《檐曝杂记》卷4《滇黔民俗》,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69-70页。。

《闽俗好勇》记述了漳州、泉州一带好名尚气的民风。赵翼认为这种风习既具破坏性,又有值得感佩之处,但官府并未因势利导,而是极尽压榨之能事,最终将百姓逼向绝路。赵翼喟叹道:“使良有司能鼓之以忠义,缓急用之,可收有勇知方之效。惜乎官其地者率以敛贿为事,为民所积轻且深怨。于是有身家者尚不敢妄为,而剽悍之徒相率而为盗矣。”②赵翼:《檐曝杂记》卷4《闽俗好勇》,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78-79页。地方官腐败无能,不去爱惜民力,导致民怨沸腾,强横徒众铤而走险多为官逼民反。由是可见,《檐曝杂记》的记述和评论颇具批判性和正义性。

(五)人物史料

《檐曝杂记》记述并评议了一些鲜为人知或易于忽略的人物和事件,彰善瘅恶,为后世存信史。如,《刘文正公塞阳桥决口》记述了刘统勋体察民意、惩治营私官吏一事,称:“此虽细事,亦可见公察弊利民之一端也。”③赵翼:《檐曝杂记》卷2《刘文正公塞阳桥决口》,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30-31页。再如,《尹文端公肃清江南漕政》记述了尹继善治理漕弊的德政,称:“漕务肃清者凡四十余年,皆文端遗惠也,宜吴人思公至今犹不置云。”④赵翼:《檐曝杂记》卷2《尹文端公肃清江南漕政》,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31页。其他如《汪、刘二公文学》《徐健庵》《高士奇》《王云锦》《跋吴氏三老图》《书史印曾死孝事》《书刘慕陔锦州救难民事》等多据当朝见闻而记,《高名衡》《骆养性》《王承恩》《张家玉》《汤若望、南怀仁》《牛金星》等篇,所涉人物多生活于明末清初,大多是赵翼读书有得而记,间有评议。

前述昭梿在《啸亭续录》中嘲讽赵翼误认为汤若望、南怀仁存活到乾隆年间。细绎《汤若望、南怀仁》篇可知,赵翼只是在读书时发现各书所记有抵牾处,惊疑汤若望、南怀仁的寿命怎么可能超过一百五六十岁,虽未解决这一疑惑,却本着存疑的态度如实记述下来,并非认为汤若望、南怀仁从明崇祯年间一直存活到清乾隆年间。昭梿之评未得其实,未中其的。

(六)宗教史料

《蒙古尊奉喇嘛》记述了北地蒙古诸部落及喀尔喀、准噶尔、吐鲁番、青海、西番、西藏等地虔诚敬奉喇嘛的情况。赵翼认识到朝廷以宗教控驭边疆的政治意义:“……其俗然也。虽愚而可悯,然千百年来习尚如是,故国家于西北诸部,亦因其俗而加礼于胡土克图,有时竟得其用。……正所以帖服外夷,乃长驾远驭之深意。”⑤赵翼:《檐曝杂记》卷1《蒙古尊奉喇嘛》,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7页。《黄教红教》记述了喇嘛的黄教、红教之别:“黄教者,专以善道化人,使勉忠孝,息争竞,达赖喇嘛及大胡土克图皆以此重于诸部也。红教则有术能召风雨,并呪人至死。平西陲后,尝取准夷之习此术者入内地,令之祈晴雨,亦有小验。”⑥赵翼:《檐曝杂记》卷1《黄教红教》,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7-18页。

赵翼对宗教信仰饶有兴趣,并未武断地斥之为迷信,其思想具有神秘主义倾向。《檐曝杂记》对佛教施以浓墨,在叙述众多佛寺后感叹道:“佛教既无益于身心性命,又无益于国计民生,不知何以风行若此?今且更千百倍焉。此固愚民易为所惑,然其始亦必有奇异动人之处,是以所至皈依。”他对佛教风行深感困顿,却不是粗暴批评,而是试图探寻原因。他虽认识到佛教有附会之处,却仍能报以同情之理解:“然能使天下人人附会,必非无因。盖佛教多在咒语、偈语,……传之至今,犹有验者。……不可尽以为诞妄也。世间万事无不有,岂可以方隅之见概之哉。”①赵翼:《檐曝杂记》卷6《洛阳伽蓝记》,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05-106页。承认世界的浩渺和人类认知的局限,不轻易否定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竭力探索神秘事物出现的根由,这是开明而谦逊的认知态度。

《八仙》《晏公庙》《大和尚》等篇,涉及民间宗教信仰,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七)物产史料

《檐曝杂记》记述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物产资源。关于植物资源的有《茶叶大黄》《树海》《榕树·黄果树》《肉桂》《麺木·酒树》《三七·鸡血藤》《阴桫》等,关于动物资源的有《镇安多虎》《独秀山黑猿》《山羊·石羊》《蛤蚧》《象》《碎蛇、缅铃》等,关于其他珍稀资源的有《河底古木灰》《广东珠价》《缅甸安南出银》《西山煤》等。

赵翼所记物产资源多为亲身见闻和切身体验,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记述之后的评论十分通达,认识比较深刻。如,《茶叶大黄》记述:

中国随地产茶,无足异也。而西北游牧诸部,则恃以为命。其所食羶酪甚肥腻,非此无以清荣卫也。自前明已设茶马御史,以茶易马,外番多款塞。我朝尤以是为抚驭之资,喀尔喀及蒙古、回部无不仰给焉。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其番舶来,所需中国之物,亦惟茶是急,满船载归,则其用且极于西海以外矣。俄罗斯则又以中国之大黄为上药,病者非此不治。旧尝通贡使,许其市易,其入口处曰恰克图。后有数事渝约,上命绝其互市,禁大黄,勿出口,俄罗斯遂惧而不敢生事。今又许其贸易焉。天若生此二物为我朝控驭外夷之具也。②赵翼:《檐曝杂记》卷4《茶叶大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0-21页。

中土产茶之地分布广泛,不足为奇,但西北游牧部落乃至西洋诸国则十分珍惜;俄罗斯仰赖中国出产的大黄,唯恐中国绝其货源,不敢滋扰生事。朝廷以茶叶和大黄作为抚驭边疆和外夷的战略物资,收取良效。赵翼赋予土特物产以政治意义,在当时看来颇具战略眼光。

(八)民风、习俗史料

《檐曝杂记》所记各地民风、习俗史料甚丰。关于京城街市见闻的有《烟火》《京师偷拐之技》等,关于北疆风俗的有《木兰杀虎》《跳驼撩脚杂戏》《蒙古诈马戏》《木兰物产》《蒙古食酪》《蒙古尊奉喇嘛》等,关于西北风俗的有《回人绳伎》《甘省陋俗》等,关于西南风俗的有《镇安民俗》《边郡风俗》《镇安仓谷、田照二事》《黔粤人民》《黔中倮俗》《土例》《滇黔民俗》《苗倮陋俗》《肩舆牵缆》等,关于岭南风俗的有《广东蜑船》《茭塘海盗》《粤东沙田》等,关于东南风俗的有《闽俗好勇》《井水灌田》等。

赵翼曾在广西做官,对西南风俗记述尤详。如,《黔中倮俗》记述土官与土民关系类同主仆,土民对土官有特殊情感:“凡土官之于土民,其主仆之分最严,盖自祖宗千百年以来,官常为主,民常为仆,故其视土官,休戚相关,直如发乎天性而无可解免者。”③赵翼:《檐曝杂记》卷4《黔中倮俗》,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68页。再如,西南民风淳朴,赵翼对此饱含深情厚谊,以至乐不思蜀。《镇安民俗》中称:“民最淳,讼狱稀简”,“此中民风,此江、浙诸省,直有三、四千年之别。余甚乐之,愿终身不迁,然安得有此福也?”①赵翼:《檐曝杂记》卷3《镇安民俗》,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45页。赵翼富有政治卓见,由记述民风、习俗上亦可看出。如,《蒙古诈马戏》记述:

上每岁行猕,非特使旗兵肄武习劳,实以驾驭诸蒙古,使之畏威怀德,弭首帖伏而不敢生心也。……岁岁如此,不特上下情相浃,且驯而习之于驱策之中,意至深远也。又喀尔喀四大部,地最远,每岁则以一部来入觐。上虽岁岁出塞,而其部须四年一觐。若间岁一出,则其入觐须八年矣。此又驭喀尔喀之长计也。②赵翼:《檐曝杂记》卷1《蒙古诈马戏》,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3-14页。

诈马、布库诸戏本是蒙古传统习俗,而朝廷以此为统驭蒙古诸部的政治手段,确能收取一定成效。

(九)地理、气候史料

《檐曝杂记》对自然环境记述较多,大多是赵翼亲历亲感而记,可为地理、气候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粤西滩峡》记述了赵翼游历粤西滩峡的见闻感受,描绘了奇山异水之态、稍有不慎辄殒命之险。《镇安水土》描绘了西南水秀湍急的壮丽景观,记述了瘴疠因人烟渐多而较前代为轻的变化。《云南天气之暖和》记述了云南炎蒸难耐而山巅积雪经春不化的现象,并试图分析这种反差的成因:“余尝疑地气有寒暖不同,而天气皆凉,是以滇地虽暑,而山巅雪仍不化也。未审是否。”③赵翼:《檐曝杂记》卷3《云南天气之暖》,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54页。他以地气与天气的差异来解释这一现象,虽未必允当,但可为探究古今气候之变化、海拔与气温之关系提供历史素材。其他如《安宁州温泉》《永昌府珍珠泉》《响水塘瀑布》《宝石、碧霞洗》《云南铁索桥》《甘肃少水》等篇,也是此类主题。

(十)西洋科技、器物

赵翼眼界开阔,心态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对西洋科技和器物毫不拒斥。如,他在《钟表》中评论道:“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④赵翼:《檐曝杂记》卷2《钟表》,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36页。西洋钟表制作工艺精巧,优于中土,可见不唯中国有圣贤,西洋也有开创之人。《西洋千里镜及乐器》记述了赵翼亲临钦天监正西洋人刘松龄、高慎思所居天主教堂,对耶稣壁画、观星台、千里镜、乐器等有绘声绘色的描述,亲身体验其妙,盛叹其科技工艺“真奇巧也”“尤为巧绝”⑤赵翼:《檐曝杂记》卷2《西洋千里镜及乐器》,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36-37页。。

《西洋船》记述了西洋船舶规模之深广、桅杆之高大、帆布之宽阔、造价之高昂,行船技术也颇为高超,能以横风、逆风皆作顺风。赵翼惊叹道:“其奇巧非可意测也。”⑥赵翼:《檐曝杂记》卷4《西洋船》,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65页。《断水御海寇》记述了赵翼在广州做官时亲登西洋船的见闻及他提出的御敌之策:船体庞大,船高舱深各约七、八丈;海水咸涩不可饮,因而专门设置水舱以储存淡水,船员灌水、取水和饮水皆有严格的制度和周密的计划,可于沿海各港汊遍设炮台,断绝洋人淡水供应,以抵御海寇。⑦赵翼:《檐曝杂记》卷4《断水御海寇》,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79-80页。

赵翼勇于承认西洋科技和器物优于中土,不吝笔墨,热情洋溢地表达赞赏之情,认识水平超拔于时人之上,并无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习气。

(十一)外国史料

《檐曝杂记》对域外情况和中外关系有所关注。如,《俄罗斯》记述:第一,俄罗斯疆域辽阔,“西北诸国,惟俄罗斯最大”,中国西北、正西、正北、东北都与俄罗斯接壤,南怀仁自称由西洋经陆路到中国需借道俄罗斯,三年方可到达,可知其西境直至西海。第二,中、俄分别设立了理藩院、萨纳特,国事由两衙门接洽。第三,俄罗斯的印章、纸张与中国的不同,俄文与蒙古文有异,清朝为便于外交计,于内阁中另设中书,专习俄文。第四,俄罗斯历代多女主,康熙时曾派员赴俄交涉边界事宜,所定盟约多于枕席上签订,至乾隆时仍为两国遵守。①赵翼:《檐曝杂记》卷1《俄罗斯》,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9-20页。前引何秋涛《朔方备乘》称此篇“颇多传闻失实之谬”,或可成立,赵翼所述并非皆为亲历亲见,然此篇可依稀呈现出当时中国人对俄罗斯及中俄关系的基本认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翼虽未曾出国,但在东南沿海做过官,亲身接触过外国人。《诸番》记述了生活在广东的外国人的一些情况:第一,广东是海外诸番聚居之处,隶属于香山县的澳门长期为番夷借居,在澳诸番以船贩海为业,朝廷设官镇守,有通晓番语之人与澳门番夷接触;第二,诸番种类繁多,包括白番、黑番、红毛夷,白番与黑番多为主奴关系,红毛夷来自荷兰。赵翼还重点描绘了“黑番”的体貌和性情,误认为是传闻中的印度和东南亚土著。②赵翼:《檐曝杂记》卷4《诸番》,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65-66页。

(十二)其他方面史料

赵翼是诗人、文学家,自然对诗文比较关注。《檐曝杂记》中文学、艺术方面的史料散落于各卷,其中第五卷较为集中,不仅摘录并评议了《居易录》《戒庵老人漫笔》《水东日记》《杜少陵年谱》《池北偶谈》《梨园色艺》《李太虚戏本》等文献中的诗文、艺术素材,还对文字、音韵、修辞、方言、小说、谜语、联句、俗谚、文人交往、诗文唱和等有所涉猎。

《檐曝杂记》记述了不少怪异现象如《犬毙虎》《鹰兔》《狐祟》《相宅董仙翁》《揣骨史瞎子》《乩仙》《人变虎》《骡马与人性相通》《湖南祝由科》《蛤蟆衔雹》《银杏树》《晏公庙》《妖民吸精髓》等篇,皆属此类。赵翼所述情况大多比较具体,部分现象可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

除以上所述外,《檐曝杂记》对经学、建筑、医药、偏方、饮食、堪舆、方技等也有涉及,可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历史素材。

三、史学批评价值

《檐曝杂记》的史学批评集中于第六卷,其中对清初史学家吴伟业(1609—1672)的《绥寇纪略》专列条目展开了集中评议。

赵翼从编纂体式、编纂方法、记述内容、史料采择、行文用笔等方面对《绥寇纪略》展开史学批评,充分肯定了该书在历史编纂学方面的价值。他称:

吴梅村着《绥寇纪略》一书,记明末流贼之祸。仿苏鹗《杜阳杂编》、何光远《鉴戒录》之例,每卷以三字命题,虽不免小说家纤仄之体,而记载详赡,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其大者朝章国典、兵制军饷、勋戚之封建、藩邸之支派,以及国变后诸臣死事之忠节,无一不广搜博采。甚至流贼之混号,亦详其氏名,并贼属之伪官,亦注其姓字。不知当日何以有如许档案作为底本?盖直聚崇祯十七年邸报奏疏部议,一一考核;又参之以传闻,揣之以情事,而后成书。……访辑详载,虽滇、黔边裔,亦搜剔不遗。其心力可谓勤矣。每卷后又各有论断,文笔雅洁,各成一则古文,又可见其深于古学也。①赵翼:《檐曝杂记》卷6《绥寇纪略》,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08页。

以编纂体式而言,各卷名称以三字命题,类似小说家体,卷后各有评断;以编纂方法而言,以年、月、日的结构贯穿史事;以记述内容而言,主要是明季史事,包括朝章国典、兵制军饷、勋戚封建、藩邸支派、诸臣死事忠节、流贼混号、贼属伪官等;以史料采择而言,兼采官方档和逸闻传说,考核辨正;以行文落笔而言,雅致洁净,多用古文。要之,《绥寇纪略》体式得当、叙事详赅、史料丰富、涉猎广博、文笔优良,是一部用力甚勤、体大思精的史书。

赵翼着重从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了《绥寇纪略》的功绩。

第一,《绥寇纪略》有“直笔”“一字不假易”的优点。如,赵翼认为,该书补遗中为项煜、周钟力辨从贼之冤,并非因文人气类而意存回护,而是“因其从贼者之必书,可以知不从贼而诬为从贼者之辨之,非徇情也”②赵翼:《檐曝杂记》卷6《绥寇纪略》,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08-109页。。

第二,《绥寇纪略》在某些方面优于清修国史,提供的史料和认识多为国史采用。如,赵翼称:“《明史》孙传庭、杨嗣昌、左良玉及流贼李自成、张献忠等传,大概多取之于吴梅村《绥寇纪略》。盖梅村于顺治九年即辑成此书,而本朝修《明史》则在康熙十七年以后,时天下野史稗乘碑志之类皆送史馆,故《明史》于此数传皆以《纪略》为底本。”③赵翼:《檐曝杂记》卷6《绥寇纪略》,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19-111页。再如,关于崇祯帝缢死煤山时从死者的身份,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甲申纪闻》《孤臣纪哭》《燕都日记》《绅志略》《再生纪略》《崇祯遗录》《日星不晦录》《国事补遗》《国变录》等各执一词,直至清修《明史》才彻底厘清,确定从死者是王承恩。赵翼评论道:“可见稗官小说多有不可尽信者,而本朝修《明史》时考订必求确核,真可传信千古。”接着,他又称赏《绥寇纪略》所载王承恩事迹:“梅村成书在顺治壬辰,比世祖褒恤王承恩尚在前。梅村所辑已得其实,可见其临文不苟矣。”④赵翼:《檐曝杂记》卷6《王承恩》,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02页。在可信度上,他将正史置野史之上,但并未一概否定野史的价值,《绥寇纪略》就是一部优良的野史,所记史事不仅准确可信,成书时间还在《明史》之前。又如,洪承畴被列入“贰臣传”,含贬斥之意。《檐曝杂记》两处记述了有关洪承畴行状的传闻:起初洪承畴殉国的消息传入京城,崇祯帝亲自祭奠,群臣百姓以之为楷模,子弟为其撰行状遍传天下,后得报他实已降清,且为清朝效命甚为得力。清朝定鼎后,其子弟再为其撰行状,不再叙述前朝之事,仅从清朝入关后开始叙述。有好事之徒故意将两行状订为一本,当作笑料。赵翼评论道:“按承畴历官,惟在前朝剿流贼最劳勚也,本朝国史未必叙其在前朝之事,赖《纪略》一书纤屑备载。盖其在前朝实有鞠躬尽瘁之忠,不可泯没者,不必复责其半途失节也。”①赵翼:《檐曝杂记》卷2《洪经略行状》,第39页;卷6《绥寇纪略》,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11-112页。洪承畴虽曾叛明附清,气节有亏,但在明朝为臣时效力甚勤,理应如实记载。赵翼的历史认识通达、公允,史学批评恪守实事求是和历史主义原则,主张据事直书,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去评价,批评了修撰行状者和本朝国史隐讳曲笔之举,表彰了《绥寇纪略》详载备书的功绩。

赵翼十分景仰吴伟业②赵翼对吴伟业充满敬意,曾赋诗云:“发科同岁本非亲,声气相联谊亦敦。攀附名流吾最幸,叙同年直到梅村。”《瓯北集》卷52《余以乾隆庚午举于乡今又届嘉庆庚午例得与新举人叙先后同年适阅吴梅村集知梅村亦庚午举人也得与之联谱谊殊深荣幸》,《赵翼全集》第六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073页。,对《绥寇纪略》多宗其意、申其说、彰其美,以肯定性评价居多。不过,赵翼并不讳言其失。他指出《绥寇纪略》中有“过求典雅而反近于衒博”之失以及抵牾、错讹、隐讳之处。如,该书记述了张献忠属下平东将军孙可望力谏止杀和力战破敌的光辉事迹,却不肯直书其名姓。赵翼评论道:

是平东者,既能为献忠止杀,又能为献忠御侮,实盗贼中之贤者。梅村何以不着其姓名?……梅村不直书,盖(孙)可望后为李定国所败,降于我朝,封义王,其子犹袭封慕义公。想梅村着此书时,可望正官于朝,不便明其出自盗贼,故讳之耳。③赵翼:《檐曝杂记》卷6《绥寇纪略》,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10页。

孙可望原为张献忠部属,败于李定国后归降清朝,封王荫子。赵翼推想吴伟业撰写此书时,孙可望正在朝为官,故出于政治避讳而未直书人物姓名。赵翼只揭其原委而未加以苛评,体现出知人论世、护惜前人的史学批评风格。

除《绥寇纪略》外,《檐曝杂记》还对其他史书展开了史学批评。如,赵翼曾直指清初硕学王士禛著作中记史之疏漏:高名衡为剿灭流贼殚精竭虑,而《居易录》“绝无一字及之,但云守汴有功而已”④赵翼:《檐曝杂记》卷6《高名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00页。;骆养性奏免赋税,功勋卓著,远比营救两位言官意义重大,而《池北偶谈》“反遗之,未免舍其大而志其细”⑤赵翼:《檐曝杂记》卷6《骆养性》,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01页。。再如,有野史和传闻称元顺帝妥懽帖睦尔是南宋恭帝赵㬎之子,元末明初史家权衡的《庚申外史》在记述时做了些处理。赵翼认为此法“最为斟酌得宜”:“谓之真,则无确据;谓之假,则当时朝野咸有传闻”,“权以衡此史于真贋疑信之间,可谓措词尽善矣”⑥赵翼:《檐曝杂记》卷6《庚申外史》,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06-107页。。

四、《檐曝杂记》与赵翼其他著作相发明

《檐曝杂记》与赵翼其他著作相发明,可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赵翼不同著作之间的内在关联。以下略举诸例阐明此旨。

(一)唐至清中枢机构演变

《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在记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缘由和规章制度之后,回顾了魏晋至清代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历程。《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五代枢密使之权最重》、卷二十八《金中叶以后宰相不与兵事》、卷三十三《明内阁首辅之权最重》和《陔余丛考》卷二十《前明司礼监即枢密院》等条进行了与之主旨一致、文字相似、例证基本相同的论述。

(二)黄巢与李自成的相似性

关于黄巢与李自成的相似性,《檐曝杂记》卷五相关论述与《廿二史札记》卷二十《黄巢李自成》条的论述在内涵和形式上相似度很高:第一,黄、李均以流贼起事,一度攻陷京师,占据皇宫,改国号,称皇帝,声势浩大,然旋即败亡;第二,黄、李分别败奔于狼虎谷、九宫山,死于非命;第三,黄、李死后,都有传闻称其未死,结局都是出家为僧。

(三)牛金星忌恨进士而宽待举人

关于牛金星忌恨进士而宽待举人的问题,《檐曝杂记》卷五相关论述与《陔余丛考》卷十八《有明进士之重》条的论述大同小异:牛金星久困乙科,归附李自成后,同情举人,宽厚相待,委以重任,而对进士十分刻薄,动辄虐杀,以此泄愤。

(四)佛教传入中国

《檐曝杂记》卷六《洛阳伽蓝记》条开篇称:“佛教之入中国,已见《陔余丛考》。”①赵翼:《檐曝杂记》卷6《洛阳伽蓝记》,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05页。可知其论述建立在《陔余丛考》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翻检《陔余丛考》可知其言非虚,卷三十四《佛》条开篇称:“佛教入中国,始于后汉明帝。”②赵翼:《陔余丛考》卷34《佛》,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666页。随后详细考察了佛教东传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五)蒙古人崇佛

《檐曝杂记》卷一《蒙古尊奉喇嘛》条记述了清代蒙古各部落尊崇喇嘛教的盛况。蒙古人崇佛的现象是历史地形成的,元时已开其端绪。《陔余丛考》卷十八《元时崇奉释教之滥》条从仗卫之侈、土木之费、供养之费、财产之富、威势之横等多方面详细考述了元代尊崇佛教的情况,探究了其原委和演变过程。

(六)明嘉靖“大礼之议”

《檐曝杂记》批判性地引述了《池北偶谈》《西园杂记》《野记蒙搜》所持见解,批评王士禛“以张(璁)、桂(萼)为非,盖习于前明绪论,而不敢创为异说尔”,称赏《明史》所持见解“真作史者之卓见”③赵翼:《檐曝杂记》卷5,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84页。,不过仅表明立场,并未深究细绎。《陔余丛考》申说此旨,肯定《明史》厘定“大礼之议”是非曲直之功,称赏其论“直足破当时循声附和之谬”④赵翼:《陔余丛考》卷14《大礼之议》,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38页。。《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一《大礼之议》条也详加考辨,持同样见解,认为《明史》所述“直属平允至当之论,可为万世法矣”⑤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卷31《大礼之议》,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759页。。

(七)明末农民战争

《檐曝杂记》对明末农民战争记述较详,多为读史时有感而发。《瓯北集》卷五十一《阅〈绥寇纪略〉感事》《阅〈绥寇纪略〉书蜀乱遗事》等诗是在阅读《绥寇纪略》时有感而赋,卷三十九《阅〈明史〉有感于流贼事》等诗是在阅读《明史》时有感而赋,主旨都是慨叹劫运降临的历史背景下官逼民反之状、流贼屠戮之惨、忠义之士殉难之烈。《廿二史札记》卷三十六《流贼伪官号》《明代先后流贼》等条也可与此相印证。

(八)人参产地、形态和生长环境

关于人参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等,《檐曝杂记》如是记述:“人参背阳向阴,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嗁。今则产辽东之北者最贵重。有私贩入山海关者,至大辟。至上党参,则无有过而问者矣。古今地气不同,抑物性有变易耶?”①赵翼:《檐曝杂记》卷5,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88页。这些信息与《瓯北集》卷三十八《人参诗》所述一致:“……年深根成形,肢体或粗备。土中儿啼声,往往惊夜睡。其始出上党,仅等苓术类。地运有转移,乃为我朝瑞。高高长白山,郁蟠王气萃。灵苗茁其间,孕结饱生意……”②赵翼:《瓯北集》卷38《人参诗》,《赵翼全集》第6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737-738页。

(九)西瓜传入中国

关于中国种植西瓜的起源问题,《檐曝杂记》中仅一句话:“西瓜已见《五代史·胡峤传》,而江以南犹未有种也。自洪忠宣使金移种归,始有之。”③赵翼:《檐曝杂记》卷5,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88页。《陔余丛考》卷三十三《西瓜始于五代》条以较大篇幅驳正了西瓜自元世祖时始入中国的传闻,并征引多种文献考证出西瓜在五代时由胡峤引入中国④赵翼:《陔余丛考》卷33《西瓜始于五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51-652页。。

(十)西洋科技、器物

《檐曝杂记》专列《西洋千里镜及乐器》《钟表》等条描绘西洋科技、器物,记述见闻感想。《瓯北集》卷七《同北墅漱田观西洋乐器》、卷二十九《西岩斋头自鸣钟分体得七古》等诗与之吻合。

(十一)晏公庙的建造及得名

《檐曝杂记》卷六《晏公庙》条与《陔余丛考》卷三十五《晏公庙》条均认为,晏公庙的建造及得名来源于明太祖于急难之境被晏公所救的传说。《陔余丛考》的考述更加详细,基本涵盖《檐曝杂记》相关内容,当是在其基础上扩充和深化而得。

(十二)扈从木兰巡游

赵翼曾扈从乾隆帝巡游木兰,《檐曝杂记》列有《木兰杀虎》《木兰物产》《蒙古诈马戏》等条记述见闻感想。《瓯北集》卷五《木兰》《扈从木兰途次杂诗》《行围即景》《木兰较猎恭纪》和卷八《扈从途次杂咏》等诗,与之主旨一致,内容吻合。

(十三)夜值军机

《檐曝杂记》卷一《军机直舍》《圣躬勤政》条记述了赵翼夜值军机及亲见乾隆帝勤勉理政的情景。《瓯北集》卷四《元日早朝即轮直内阁》、卷五《军机夜直》、卷六《夜直》《出军机仍直内阁》等诗,与之可相互印证。

(十四)清军征伐扬威

《檐曝杂记》中有许多清军南征北战、威震边陲的记述,与《皇朝武功纪盛》主旨一致,内容吻合。《瓯北集》卷四《平定准格尔铙歌》、卷七《平定回部铙歌》、卷十四《奉命赴滇从军征缅甸》《从军行》《王将军拔栅歌》《鬘华山杀贼歌》《军营夜坐》、卷十六《闻经略出师老官屯水陆攻围缅人乞降班师奏凯诗以志喜》等诗也是围绕此主题而作。

(十五)重赴鹿鸣宴

《檐曝杂记续》记述有《钦赏三品职衔准重赴鹿鸣宴谢摺》。《瓯北集》卷五十二《重赴鹿鸣宴恭纪四诗》《赴江宁途次奉恩旨加三品职衔准入鹿鸣筵宴再纪五诗》《重赴鹿鸣诗海内名流属和者三四千首暇日编辑长卷戏书于后》《再题诸名流属和重赴鹿鸣诗长卷》《重赴鹿鸣诗和者既多或劝余删润勒成大卷书以见意》等正是围绕此主题而作的诗文。

(十六)西南风土民情

《檐曝杂记》列有《镇安民俗》《镇安水土》《边郡风俗》《土例》《响水塘瀑布》等条,记述西南地区尤其是镇安的风土民情。《瓯北集》卷十三《镇安土风》《鉴隘塘瀑布》、卷十四《响水塘》、卷十六《入小镇安》《回镇安官舍》《土俗》《贵县途次奉旨调守广州感恩志遇兼寄别镇安士民》等诗与之主旨一致,内容吻合。

(十七)回人绳伎

《檐曝杂记》卷一《回人绳伎》条与《瓯北集》卷八《观回人绳技》诗均记述了观赏回人绳伎的见闻感想。

(十八)晚年境遇

《檐曝杂记续》中《老境》条与《瓯北集》卷四十一《老境》、卷五十《老态》等诗均为赵翼自嘲年老体衰而作。

(十九)树海

《檐曝杂记》卷三《树海》条与《瓯北集》卷十三《树海歌》诗吻合。

(二十)蜑船

《檐曝杂记》卷四《广东蜑船》条与《瓯北集》卷十六《蜑船曲》诗吻合。

(二十一)诗文唱和与文人交游

《檐曝杂记》中有许多诗文唱和与文人交游的记述,《瓯北集》收录了大量相关诗文。

由此可知,《檐曝杂记》与《陔余丛考》《廿二史札记》《瓯北集》《皇朝武功纪盛》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必系一人所作。晚清以来,时有人质疑赵翼作为《廿二史札记》和《陔余丛考》作者的身份。这种质疑声最早源自李慈铭。他声言:“阅赵翼《廿二史札记》,常州老生皆言此书及《陔余丛考》,赵以千金买之一宿儒之子,非赵自作。以《瓯北诗集》《诗话》及《檐曝杂记》诸书观之,赵识见浅陋,全不知著书之体。此两书较为贯串,自非赵所能为。”①李慈铭著、由云龙辑:《越缦堂读书记·史部·史评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第610页。他认为《廿二史札记》和《陔余丛考》并非赵翼所作,却不怀疑《檐曝杂记》是赵翼所作。本文的考察,可为这桩公案的厘定提供一个佐证。

猜你喜欢
杂记凤凰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凿壁偷光
凤凰飞
南京大闯关
欧拉秀玛杂记
泰安杂记
村居杂记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凤凰精选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