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诗歌研究综述

2016-05-14 23:45沈思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赵翼综述

沈思华

摘 要: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歌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对赵翼诗歌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赵翼生前,此时期多从正面对其诗歌进行评价;二是其去世后到新中国成立,该时期对赵翼诗歌的批评、指责开始涌现,其后随着新方法、新观念的引入,赵翼诗歌研究出现新的特点,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对赵翼诗歌进行系统探讨,对其评价也较客观公允;三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赵翼研究进入繁荣期,从文献整理、年谱编撰、专题研究、学术论文等方面对赵翼诗歌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赵翼诗歌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其诗歌创作、诗歌特征、个人风格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赵翼;诗歌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9-0090-04

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作耘菘,号瓯北),常州府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江右三大家”。赵翼论诗主张创新,反对摹拟,其诗论与袁枚、张问陶有相通处,故此三人并称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此外,赵翼还长于史学,与王鸣盛、钱大昕合称为乾隆朝三大史学家。赵翼集诗人、诗歌理论家、史学家于一身,一生著述等身,与其同时的姚鼐在《瓯北先生家传》中云:“其诗与同时袁简斋、蒋心馀齐名,世所传《瓯北集》也。其他著述凡十余种,而《陔余丛考》《廿二史札记》尤为人所称道云。”[1]28赵翼的十余种著作一部分已经散佚,现仅存《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簷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瓯北诗钞》《瓯北诗话》《瓯北集》七种,共计一百七十六卷。赵翼诗歌生前就已经声名远扬,评论者众多,在他逝世后也一直研究不断,二百余年来,对赵翼诗歌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赵翼生前(1727—1814年)

赵翼年少时即有才名,“生三岁能识字。年十二,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1]29乾隆十四年(1749)赵翼初入都,当时就“才名一日动辇下”[2]4,待其乾隆二十六年(1761)恩科会试中探花后,更是声名大噪,“丐诗文者户屦恒满”[3]3,“每有作,甫脱稿即传播人口”[4]421,当他结集刊刻诗集时,众多名士、学者为其作序,可见赵翼的诗歌在生前就被人们广泛地接受。

赵翼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裒辑历年所作诗篇,编订为《瓯北初集》,并请其座师汪由敦作序。汪由敦在序言中云:“余所阅天下士多矣,若其心悟神解,舍筏登岸,则未有如君之捷且易者也。”他将赵翼此时期的诗歌与苏轼初见欧阳修时所呈的《初发嘉州》等诗篇并论,认为“珠光剑气,一见自有不能掩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汪由敦还勉励赵翼“英年苕发,来日方长,勿辍其勤,勿满其志”,“他日才益老,学益厚,万斛之泉,不择地涌出,行将卓然成不朽业。”[3]1—2对赵翼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寄予了厚望。

赵翼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辞官归里后,从此不复仕进,一意著书立说。乾隆四十三年(1778),《瓯北集》二十四卷付梓,在刊刻前一年蒋士铨为其作序,他形容赵翼诗才“如李卫公行雨,手中一滴,平地一尺。又如左元放斗酒束脯,万人皆得周足,而器中酒脯自如” ,而对赵翼出都后的诗评价尤高,认为其诗“天才踔厉,其所固然,而又得江山戎马之助,以发抒其奇。当夫乘轺问俗,停鞭览古,兴酣落笔,百怪奔集,故雄丽奇恣,不可逼视,虽欲不传,不可得也”[3]3。

乾隆五十年(1785),《瓯北集》又编订二十七卷付刊,袁枚、王鸣盛、翁方纲、吴省钦、祝德麟等人为之作序。袁枚指出赵翼诗“别有独诣之境”,是“自有之者,非人与之,天与之也”。他还指出了赵翼诗的两个特点:一是取材的广泛,“耘菘之于诗,目之所寓,即书矣;心之所之,即录矣;笔舌之所到,即奋矣;稗史、方言、龟经、鼠序之所载,即阑入矣”。二是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忽叩虚而逞臆,忽数典而斗靡,读者游心骇目,碌碌然不可见町畦”[3]5。王鸣盛则从才情、学识及阅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这个角度来评价赵翼诗,“耘菘之才俊而雄,明秀而沉厚,所得于天者高,又佐以学问,故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且耘菘之境,则又异甚。……出处两得,有境以助其才,有才以写其境,而耘菘之诗出焉,能不为近时一大宗哉!”[3]7—8翁方纲在序中称:“其诗境硉兀奇宕,音在空外。”[3]11吴省钦亦赞叹道:“君之为诗,各随乎浓淡、奇正、短长、高下之宜,而有以极其致。”并认为“近时诸家诗,如君者不一二数矣”[3]13。赵翼诗虽得广泛认可,但也有人认为其诗“传则必传矣,而亦不无可议者”,指出其诗“好见才”“好论驳”“好诙笑”,赵翼门生祝德麟在序中驳曰:“先生非好为驰骋也,博乎文而已”,“先生非好为攻击也,主乎理而已”,“先生非好为嘲弄也,涉乎趣而已。”[3]14—15认为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正是赵翼诗歌的特点,其诗歌幽默诙谐,正是他性格乐观开朗的体现。之后《瓯北集》又有三十三卷刊刻,钱大昕为之作序,钱氏对赵翼颇为推崇,他在序中云:“夫惟有绝人之才,有过人之趣,有兼人之学乃能奄有古人之长,而不袭古人之貌,然后可以卓然自成为一大家。今于耘菘先生见之矣。”他还进一步指出了赵翼人生阅历与诗歌风格演变的关系:“耘菘所涉之境凡三变,而每涉一境,即有一境之诗以副之。”[3]9

此时期对赵翼诗歌的研究还体现在众多的唱和诗中。赵翼早年在京时就多与蒋士铨、张埙、王鸣盛、翁方纲、钱大昕、王昶等人交往,酬唱切磋频繁。在其归田后,不仅与向日旧友保持诗书往来,更与年轻后辈交游亲近,唱和之作常见于《瓯北集》中,其中唱和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是嘉庆庚午科乡试,赵翼以八十四岁高龄重赴鹿鸣宴,先后写下《重赴鹿鸣宴恭纪四诗》《赴江宁途次奉恩旨加三品职衔准入鹿鸣筵宴再纪五诗》,此两题诗一出即举国传播,唱和多达三四千首,从《瓯北集》中《重赴鹿鸣宴诗海内名流属和者三四千首暇日编辑长卷戏书于后》、《再题诸名流属和重赴鹿鸣诗长卷》《重赴鹿鸣诗和者既多或劝余删润勒成大卷书以见意》等诗可窥此次唱和之盛况。

此外,对赵翼诗歌的评论还散见于与赵翼同时期诗人、学者的诗话、笔记中,如袁枚的《随园诗话》、李调元的《雨村诗话》、汤大奎的《炙砚琐谈》等,但是都比较零散,未能形成体系。

二、赵翼逝世——新中国成立(1814—1949年)

从赵翼逝世后到清末,赵翼诗歌研究依然多散见于各类诗文集、诗话、笔记之中,这些评价不同于其身前多为褒奖,而是毁誉参半。黄培芳对赵翼《瓯北诗话》的成就持肯定态度,他在《香石诗话》中云:“瓯北、子才,一时并称。就二家论诗观之,固以瓯北为优。”[5]158尚镕的《三家诗话》对袁、蒋、赵三家进行了系统的评价,他对赵翼诗的优劣得失的品评,多有中肯之见。盛昱在“乾隆三大家中”推崇赵翼,他在《论诗绝句(其三)》中云:“江外文章袁蒋赵,就中吾较服云崧。剑南才思诚斋格,蔚作中天一大宗。”[5]182相对于这些理性平和的探讨,此时期对赵翼诗歌的批评指责日益增多。潘德舆《夏日尘定轩中取近人诗集纵观之戏为绝句(其二)》云:“蒋袁王赵一成家,六义颓然付狭邪。稍喜清容有诗骨,漂流不尽作风花。”[5]167林昌彝《射鹰楼诗话》中云:“赵诗品格浅俗,如打油钉铰,此调断不可学也。”[5]169朱庭珍《筱园诗话》中说赵翼诗为“诗中蟊贼,无丑不备矣。袁、赵二家之为诗魔,……实风雅之蠹,六义之罪魁也”[5]181。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道:“《小仓山房集》佳者尚可得百首,《忠雅堂集》《瓯北诗钞》百中几难获一。盖一则如粗鄙赤脚奴,一则如倚门卖笑娼也。”[5]182对此,丁绍仪不免发出“当袁、赵盛时,人趋若凫,殁未十年,无不反唇相讥,几不容于坛坫中分一席地”[5]172的感叹。

民国以来,西方新方法、新观念的引入使赵翼诗歌研究有了新的特点,出现了研究赵翼诗歌的学术论文。蒋翼振、蒋翼辅合著的《赵瓯北诗之研究》(《约翰声》1926年第37卷第2期)从赵翼生平、赵翼论作诗之方法、赵翼诗的优缺点等方面展开论述。该文导言中云:“古今来我国文学的价值,完全在乎真切和自然里面去鉴别;……吾们务先须将成见扫除清净,克身虚心地去容纳各家学说,取其所长,去其所短,能如是方可逐渐会通诸长,而稍稍尽吾们研究之本分。”[6]78此文扫除偏见,持论公允,评价客观,是此时期赵翼研究成绩的代表。黄得时的《赵瓯北与台湾》(台湾文化1947年第2卷第9期)一文专论赵翼随李侍尧平台湾林爽文作乱时期的诗文,认为赵翼相关诗歌具有史实的价值,其《平定台湾述略》实是千百年长计,对后世影响至深。该论文开了从地域角度研究赵翼诗歌的先例。此外,传统的评点、随感式的研究方式也依然存在,如胡适、钱钟书等都有对赵翼精当的评价。

三、新中国成立至今

这一时期赵翼诗歌研究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

这30年间对赵翼诗歌的研究进展缓慢,该时期赵翼研究的主要成绩是胡主佑、霍松林校点的《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霍松林先生在《〈瓯北诗话〉点校后记》中对赵翼的诗歌理论做了一些探讨,他肯定了赵翼在反对诗歌复古中所起的作用:“继叶燮之后,在诗歌方面进行反复古主义斗争的代表人物,首推袁枚,其次便是赵翼。”[7]183也比较认可赵翼重视“争新”“独创”的诗歌理论,不过他用阶级的、人民的观点来分析赵翼的思想,观点难免带有时代特征,略欠公允。

此外,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对赵翼也有所论述,但是限于文学史的体例篇幅,只是略提了赵翼诗歌的特点及其诗学观念,没能深入。

(二)20世纪80年代至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赵翼诗歌研究进入了繁荣期,从文献整理、年谱编撰、专题研究、学术论文等方面对赵翼诗歌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文献整理是研究的必要前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赵翼著作的整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85年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胡忆肖选注的《赵翼诗选》,该诗选以《瓯北诗钞》为底本,以《瓯北诗》做参考,共选了209首诗,为之作注,并进行简单的点评。该选集选录咏史怀古诗所占的比例较大,对赵翼咏史怀古诗的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不过赵翼诗歌将近5 000首,而该诗选由于数量所限,较难体现赵翼诗歌的全貌。199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华夫主编的《赵翼诗编年全集》,该全集基本依从湛贻堂原刊本,并在每卷随注增加了对应的公元年月,这虽然为读者阅读带来一定的方便,但是由于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并不是完全匹配的,所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李学颖、曹光甫校点的《瓯北集》,该版本以湛贻堂原刊本《瓯北集》为底本,以光绪三年(1877)滇南唐氏寿考堂重刊本为校本,参校了湛贻堂原刊《瓯北诗钞》,是较好的版本。2009年凤凰出版社出版了曹光甫校点的《赵翼全集》,该全集以湛贻堂原刊全集本为底本,以光绪三年(1877)滇南唐氏寿考堂重刊本为校本。此版将赵翼现存著作统一校点(其中《瓯北集》在基本上沿用了1997年上海古籍的旧本上略作修订),以总集形式出版,并改原刊总名《瓯北全集》为《赵翼全集》,是21世纪以来赵翼著述整理的重要收获。此外,2009年凤凰出版社出版了马亚中、杨年丰批注的《瓯北诗话》,201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江守义、李成玉校注的《瓯北诗话校注》。

年谱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物传记,以逐年编排的方式来记述人物的生命轨迹,在发掘研究作家生平、交游、创作等方面有极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今人所作的赵翼年谱共有五种:李君明的《赵翼年谱》(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赵兴勤的《赵翼年表》(《赵翼评传》附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李鹏的《赵翼年谱诗证》(《赵翼诗歌与诗论研究》附录,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赵兴勤的《赵翼年谱长编》(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陈清云的《赵翼年谱新编》(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前三谱在编年纪事方面基本遵循了湛贻堂原刊本《瓯北全集》所附《瓯北先生年谱》的框架。《赵翼年谱长编》在比对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基本厘清了一直以来缠绕不清的相关赵翼的史实问题,还对赵翼传世作品逐一加以编年考订,因而不仅是一本赵翼的详尽年谱,也是赵翼作品的编年稿。此外,该谱还辑录了赵翼的佚诗佚文,可作为《赵翼全集》的补充。《赵翼年谱新编》在对赵翼文学、史学材料细致考订、系年的基础上,以年谱的方式考述赵翼的生平行略以呈现他的生存状态,通过赵翼的交游网络以窥测乾嘉学术风潮,达到了知人论世的目的。

专题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赵兴勤著的《赵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在掌握了丰赡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不仅生动细致地描述了赵翼一生的业绩,而且还对赵翼思想的演化轨迹进行了剖析和论述,同时也对赵翼的诗歌创作理论与诗歌艺术风格进行了探讨,确立了赵翼在史学研究与文学发展中的地位。梁扬、黄海云著的《古道壮风——赵翼镇安府诗文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专论赵翼出守镇安时创作的诗文,不仅研究赵翼此时期诗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更由点及面,全面探讨了当时镇安的交通、名胜、风物、民族、土俗及社会情况,确定了赵翼镇安府诗文的历史文化价值。李鹏著的《赵翼诗歌与诗论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从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章总论赵翼中年归隐;第二章至第五章围绕赵翼的诗歌创作探讨了赵翼与乾嘉诗坛之关系,其诗歌思想内容及特征;第六章第九章至围绕《瓯北诗话》讨论了赵翼的作家研究、论诗核心乾嘉学风对赵翼诗论的影响;第十章论述了赵翼诗歌及诗话的传播。赵兴勤、蒋宸、赵韡的《赵翼研究资料汇编》(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辑录了自乾隆年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约二百年间有关赵翼的文献资料,搜集范围广,内容宏富,为研究赵翼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此外,一些相关论著也涉及赵翼诗歌诗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钱仲联先生主编的《清诗纪事》“赵翼”条中汇集了各家诗评,兼论了赵翼成就及其诗作的优劣得失。王英志著的《性灵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版)中对“性灵派副将”赵翼的理论建树与创作实践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确定了其在性灵派以及清诗史中的地位。张健著《清代诗学研究》也对赵翼的创新理论做了阐述。朱则杰的《清诗史》、刘世南的《清诗流派史》、严迪昌的《清诗史》等对赵翼也有相关的论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在赵翼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杜维运的《赵翼传》(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3年版)侧重介绍赵翼的生平、交游和史学成就,兼及赵翼的诗学思想。王建生的《赵瓯北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一书对赵翼的生平、创作、文学批评、史学成就等都有论述。周明仪的《赵瓯北诗及其诗学研究》(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对赵翼的生平交游、创作动机、诗歌创作、诗学理论以及赵翼诗学成就展开了系统的论述。

迄今为止,有关赵翼诗歌研究的学位论文有12篇,学术论文近百篇,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赵翼做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与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赵翼诗论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赵翼不仅一生“诗篇半放翁”[8]960,晚年还著成诗歌理论著作《瓯北诗话》,其诗歌创作实践与诗歌理论相辅相成,自成体系,极具典型性。赵翼诗歌、诗论中多处提到“不创前未有,焉传后无穷”[8]756,“必创前古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世”[9]31,创新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因此研究者对此多有关注。张明曙的《论赵翼的诗歌创新主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毕桂发的《赵翼论诗的宏观视野和创新精神》(《河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张涛的论文:《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赵翼诗歌“创新说”论略》(《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创新:诗歌创作的价值体现——对赵翼诗歌理论的另一种诠释》(《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以及李成玉的《赵翼诗歌的“创新说”》(《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都是从创新的角度对赵翼诗论展开深入研究的。崇尚性情是赵翼诗论的另一宗旨,他认为“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9]29,李铮的《诗本性情——析赵翼论性情》一文探讨了性情论的渊源以及赵翼性情论的内涵,肯定了性情论在使诗歌摆脱形式束缚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赵翼诗论还讲究才性,梁结玲的《赵翼的才性论》(《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由此切入,认为重视才性体现了赵翼作为诗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作为性灵派的副将,赵翼与性灵派其他成员诗论的异同也颇受研究者关注。王英志的《赵翼诗论述评》(《江汉论坛》1982年第12期)、《性灵派副将赵翼论略》(《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陈少松的《袁枚与赵翼的诗和诗论》(《文学遗产》1984年第2期),吴兆路的《赵翼诗学思想述论》(《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李永贤、吕会玲的《赵翼、袁枚诗学观异同初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吕会玲的《赵翼“气”深层意义初探——兼与袁枚比较》(《沧桑》2009年第6期),从不同角度对赵翼与袁枚诗论的异同以及其在性灵派中的地位进行了比较细致、全面的研究。李秋霞、蒋寅的《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及与性灵派的离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2期)一文指出袁枚以创新为目的,而赵翼以创新为手段,这是袁、赵诗学的真正差异所在,该文还探讨了赵翼前后论诗观念的转变。李铮、孙纪文的《张问陶与赵翼性灵诗论之异同》(《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讨论了性灵派后期代表张问陶与赵翼诗论的异同。

2对《瓯北诗话》的研究。王殿明的《从〈瓯北诗话〉看赵翼的诗学思想》(《社科纵横》2004年第5期)从诗史论、作家论、创作论和诗体论四个方面对《瓯北诗话》进行整体观照。梁结玲的《略论〈瓯北诗话〉论诗的先进性与保守性》(《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5期)一文评价了赵翼的论诗观。近年来对赵翼作家论的研究成果颇丰,王友胜的《简评赵翼的苏诗观》(《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丁恩全、朱留霞的《赵翼论韩愈》(《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潘殊闲的《简论〈瓯北诗话〉的李白研究》(《西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10期),赵兴勤的《瓯北推重元遗山原因探考》(《晋阳学刊》2008年第1期),吴中胜的《赵翼论杜诗》(《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蒋寅的《赵翼论白居易》(《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5期)等是其中的代表作。

3从诗人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相结合的角度论析赵翼及其诗歌。王树民的《赵翼的诗和史学》(《燕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一文探讨了赵翼诗歌和史学成就,但对赵翼诗、史互相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张涛的《史与诗的合璧:作为史家身份的赵翼诗歌创新》(《河北学刊》2003年第3期)着重研究了史学思维与方法对赵翼诗歌创作的影响。李鹏的《史学赵翼与文学赵翼:学者身份和诗人身份互动的个案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从赵翼史学家和文学家两种身份之间的互相影响展开研究,既探讨了史学思想对其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影响,又论及诗人身份对其史学观念形成的影响。王殿明、雷天旭的《从〈瓯北诗话〉的体例看赵翼的文学史观》探讨了赵翼的史识对文学史观的影响。

4对赵翼诗歌的研究。沈金浩的《“谐谑语”中寓大命题——赵翼〈西湖杂诗〉六首之三解读》(《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5期)通过对具体某一首诗歌的重新解读来探讨赵翼诗歌的审美内涵。王英志的《赵翼山水诗简论》(《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1期)从审美特点、境界开拓、诗歌风格等方面对赵翼山水诗展开研究。李鹏的《赵翼的咏史诗》(《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3期)和孙琦英的《赵翼咏史诗的经世情怀》(《语文知识》2008年第2期)对赵翼诗歌中的咏史诗进行分类研究。王殿明的《赵翼诗歌的经世情怀》(《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主要讨论了赵翼的大量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的诗歌。伏涛的《试论赵翼的“马少游情结”及其成因》(《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和《在马援与马少游之间游弋:论赵翼的人生仪型——以“弃官”到“思嫁”期间的诗作为例》(《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透过反映赵翼仕隐矛盾的诗歌来解读赵翼的心路历程。陈清云的《论赵翼题像诗》(《唐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严明、陈清云的《赵翼自题画像诗与乾嘉学人风尚之变》(《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对题像诗做了深入研究。梁扬的《镇安府任上的赵翼》(《广西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陈友康的《赵翼的云南之行及其诗歌创作》(《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徐祥玲、杨本红的《赵翼与扬州》(《扬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黄海云的《赵翼镇安府诗文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从地域的角度对赵翼的诗歌展开研究。

5其他方面的研究。关于赵翼交游的研究,代表作有王英志的《袁枚与赵翼交游考述》(《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赵兴勤的《赵翼交游考述——赵翼文史新探之四》(《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等。研究乾嘉文坛对赵翼诗歌影响的代表作有:伏涛的《从〈赵翼诗编年全集〉看乾嘉士风与诗风》(《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王殿明的《以乾嘉诗坛为背景看赵翼与性灵派之关系》(《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李成玉、江守义的《赵翼与乾嘉考据学》(《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等。还有关于赵翼诗风格的研究,如赵兴勤的《清峭奇崛跌宕多致——赵翼诗风初探》(《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6期)。

综上所述,对赵翼诗歌的研究已经多方面、多层次地展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如此,赵翼诗歌还有深入研究的空间,如赵翼诗歌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赵翼诗歌的特点,赵翼对前代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对当代诗歌的接受,以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均有进一步探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清]赵翼.赵翼全集(陆):附录二 赵翼生平与传记资料[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2][清]赵翼.赵翼全集(陆):附录一 瓯北先生年谱[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3][清]赵翼.赵翼全集(肆):瓯北诗钞(序)[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4]赵兴勤.赵翼评传:附录 赵翼年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赵兴勤,蒋宸,赵韡.赵翼研究资料汇编[M].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

[6]蒋翼振,蒋翼辅.赵瓯北诗之研究[J].约翰声:1926,37(2).

[7][清]赵翼.瓯北诗话[M].霍松林,胡主佑,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8][清]赵翼.赵翼全集(陆):瓯北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9][清]赵翼.赵翼全集(伍):瓯北诗话[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赵翼综述
近四十年赵翼史学研究述评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赵翼论吴梅村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及与性灵派的离合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