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史策案》之《明史》部分探析

2020-12-09 05:25胡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9期
关键词:赵翼明史

摘 要:文章在对《廿二史策案》的整体内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其具有代表性的摘录内容——《明史》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明史》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明史》的特殊性及代表性,并对《廿二史策案》中摘录的《明史》部分进行列举与分析,指出其摘录的特点,以期对于相关理论研究有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廿二史策案》;《明史》;赵翼

一、《廿二史策案》概述

《廿二史策案》一书是笔者在古籍工作中发现的一部著作,该古籍在内容上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是供科举策问的研习之书。慕堂宗弟思孝在《廿二史策案》的题辞中指出:“耕三英年功汲古,著作墙壁满庭户,平生精力在史书,独辑史策作策谱。”可见,《廿二史策案》汇集了作者毕生的精力,辑成该书来指导科举策问。《廿二史策案》的版本只有一种,为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年绿阴山房刻本,其作者为清代王鋈,该学者在同治十三年(1874)辑了《宛志摘题试贴》一书,从其题目便可之该书内容也与科举考试相关。可见,作者王鋈在科举考试的研习上还是下过功夫,并有一定建树的,也从侧面证明了《廿二史策案》一书是有针对性的策问用书。

从全书体例看,《廿二史策案》主体内容分为十二卷,卷一、卷二为史总类,卷三为古史类,卷四到卷七为书籍的主要内容,为正史类,卷八为《通鉴》、《纲目》类,卷九至卷十一为史杂类,卷十二为史余类。本书的二十二史较特殊,不包含二十四史中的《北齐书》和《周书》。清代三大史学名著:《廿二史札记》、《廿二史考异》及《十七史商榷》中只有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包含了《明史》的部分,鉴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明史》的相关辑录与研究并不多,而《廿二史策案》一书的《明史》部分虽不多,却具有鲜明的特点,基于此笔者开展了此文的研究。

二、《廿二史策案》产生背景

我馆所藏的《廿二史策案》版本为清道光十一年(辛卯)綠荫山房刻本,经笔者调研,《廿二史策案》一书版本目前只发现此一种,这和该书产生的时间及影响力有一定的关系,虽然知道该书之人甚少,但它确实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研习策问之书。道光十一年赵逵仪在叙中言:“(《廿二史策案》)元元本本,殚见洽闻,诚史策之津筏也。昔朱子尝议分年试士,《左传》《国语》《史记》《两汉》为一科,《三国》《晋书》《南、北史》为一科,《新、旧唐书》《五代史》为一科,时务、律历、地理为一科。谓依此法行之,十数年间必得通达政体之士。今兹策案举群史而包括之,学者苟奉为圭臬,因是而读全史焉。岂仅足为射策之资,将见他日珥笔彤庭,于以扬班马之辉,而克副我朝有体有用之实学也。”此外,作者王鋈在序中也对此书编撰目的也有一定的自述:“策案者,策学之类书也。自汉廷策论天人,后世因之取士,其来尚矣。……廿二史汗牛充栋,购置者尝苦无力,即家有藏书,昔人云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而于史学一道搜罗颇富,兼以类相从,提高挈领,翻阅甚易,或亦堪为射策者之一助耳。”

“今功令取士三场以策,首经学,次史学,次时事。盖欲士人敦崇实学,使毋以空疏无本之论滥厕其间,甚盛典也。然典籍之繁,士人弱冠攻书白首,不能尽其阃奥,则何以兼综条贯,使对扬名问不失厥旨也哉?时务、经济、实学随时变通,非藉陈言可以袭取。而经学有金溪王仁圃《十三经策案》一书,荟萃甚富,初学颇资津梁;惟史策未有专家,散见诸书,搜罗匪易。”

——《廿二史策案序》

上文出自进士出身文林郎知泾县事阳湖赵仁基所撰,此段非常明晰的交代了《廿二史策案》产生的背景和目的。在清代的科举考试中,策问虽不及八股文重要,但却是必考的内容,在为朝廷选取实学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序中所说,策问分为经学、史学和时事三个方面,其中时事是随着时务、经济、实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并没有固定的书籍予以提供;经学方面有王仁圃的《十三经策案》,叙述颇为翔实;只有史学方面没有针对策问而辑录的书籍,相关的内容都需要从不同的史书中予以汇集。由此,可见《廿二史策案》对考生来讲是一本意义非凡的史学参考书。

三、《明史》相关研究

《明史》产生的背景较为复杂,其成书历经三个朝代,编撰时间之长可堪称官修史书一最,且其编撰过程也受当时清庭政治等因素影响而变得繁琐。最初下诏修《明史》是在顺治二年(1646),但其真实的政治目的是向天下昭告明朝已亡,实际的修史工作并没有开展,真正的修史是在康熙十八年(1679)开始的,历时三十年,完成初稿五百卷,经删订为三百十卷,后雍正史馆继开,对此三百十卷进行修改,至乾隆四年才完成,全书共有三百三十二卷,其中包括目录四卷、《列传》二百二十卷、《志》七十五卷、《本纪》二十四卷、《表》十三卷。

慑于朝廷压力,清代对于《明史》的研究极少,即使《明史》中存在讹误,学者们也不敢加以评论。最早对《明史》进行客观、系统评价的是清代学者赵翼,其在《廿二史札记》中对明史进行了充分的辑录、校勘和考订,很多评价之词甚为精辟,堪称经典。

四、《廿二史策案》之《明史》部分研究

《廿二史策案》中《明史》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很多,选取内容的角度也是以科举策问为核心的,不仅涉及《明史》总略、特色等基础性的问题,更是选取了一些特色的主题进行摘录,当然这些内容的选取是从作者王鋈的视角出发,结合历年科举策问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廿二史策案》中对《明史》内容的选取性摘录,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出当时朝廷及社会的关注点,因此对该内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廿二史策案》之《明史》部分目录

《廿二史策案》对《明史》内容的辑录可从其目录窥见一二,其《明史》内容部分目录为:《明史》总略;《明史》得失总说;《明史》多附书;《明史》父子兄弟不同传;《明史》多载原文;大礼之议;三案。

综上所述,《廿二史策案》对《明史》内容的选取具有一定的认知指导性,通过以上几部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基本可理清《明史》的主要内容与特色,并对明朝的重大事件也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可为科举策问提供基础知识的积累与重点内容导向。

(二)《廿二史策案》之《明史》部分来源及内容

(1)《明史》总略。赵氏翼曰: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盖自康熙十七年,用博学宏词诸臣,分纂《明史》,叶方蔼、张玉书总裁其事,继又以汤斌、徐乾学、王鸿绪、陈廷敬、张英先后为总裁官,而诸纂修皆博学能文,论古有识,后玉书任志书,廷敬任本纪,鸿绪任列传,至五十三年,鸿绪传稿成,表上之,而本纪志表尚未久,鸿绪又加纂辑,雍正元年,再表上。

世宗宪皇帝命张廷玉等为总裁,即鸿绪本,选词臣再加订正。乾隆初始进呈,盖阅六十年而后讫事,古来修史未有如此之日,久而功深者也。

(2)《明史》得失总说。赵氏翼曰:《明史》修于康熙时,取前朝未远,见闻尚接,故事迹原委,多得其真非,同《后汉书》之修于宋晋书之修于唐徒,据旧人纪载,而整齐其文也,又经数十年参考订正,或增或删,或离或合,故事益详而文益简,且是非久而后定,执笔者无所狥隐于其间,益可征信非如元末之修。宋辽金三史,明初之修元史,时日迫促不暇,致详而潦草完事也。详略既协于中,褒贬亦尽乎善,盖真上继麟经之法,为万世之责者矣。

(3)《明史》多附书。赵氏翼曰:《明史》事多而文省,最为简密其法之,尤善者莫如附书之例,如《忠义文苑》等传,一传之内,牵连书者輙数十人,盖人各一传,则不胜立,而传此舍彼,又嫌掛漏,故各从其类,一一附书,既不沒其人,又不伤于冗,此史家翦裁法也,如陈友定传后,附以元末死事诸人,凡元史所不载者皆具焉,而明初南昌死事之十四人,康郎山死事之三十五人则类叙于赵普胜等传后,正统中死土木之难者,惟张辅等,另有专传外……

(4)《明史》父子兄弟不同传。《陔余丛考》曰:南北史新唐书体例,凡一人有传,则其子孙应传者,皆附于此人之后,《明史》则不然,如周瑄与其子金,耿九畴与其子裕,李遂与其子材,陈以勤与其子于陛,郑晓与其子履仁,王忬与其子世贞世懋,刘显与其子綎皆父子也,而各自为传……而《张居正传》后,乃又附其曾孙同敞,马芳传亦附其子林及孙爌。似乎自变其例,然此盖又意附至,以见居正之有。贤子孙而马氏则三世皆死国难也。

(5)《明史》多载原文。《陔余丛考》曰:《明史》于诸臣奏议,凡切于当时利弊者,多载之,如蒋钦之劾刘瑾也。……《方国珍传》,载詹鼎代作乞降一表,《明昇传》载杨璟谕降一书,则又以其文有先秦西汉之风,而并存之,阅者细心读之,可以知去取之当矣。

(6) 大礼之议。赵氏翼曰:孝宗崩,子武宗立,武宗崩,无子,而孝宗弟兴献王有子,伦序当立,大学士杨廷何以遗诏迎立之,是为世宗,世宗即位。……又详载其继统非继嗣之疏,使阅者各见其是,自有折衷,而于澄等传赞,谓诸臣徒见先儒成说可据,而忘乎世宗之与汉哀宋英不同争之,愈力失之,愈深真属平允至当之论可谓万世法矣。

(7)三案。赵氏翼曰:万历中,郑贵妃专宠,光宗虽为皇长子,而储位未定,朝臣多疑贵妃欲立已子福王。……倪元璐论此三案曰:主挺击者,力?东宫争击挺者计安神主,主红丸者,仗义之词,争红丸者原情之论,主移宫者,弥变于几先争移宫者持平于事后各有其事,不可偏非,此说最得情理之平。

(三)《廿二史策案》之《明史》部分特点

综上,《廿二史策案》中《明史》部分所记录的内容多来自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且都是所选主题内容的全文摘录,并没有个人观点的表达,这与《廿二史策案》的用途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所摘录《明史》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来自《陔余丛考》,该书也是出自赵翼之手,既然《廿二史策案》是科举策问的参考用书,就可以说明作者王鋈甚至于整个主流社会对赵翼的观点都是持有认同态度的。

五、结语

清代三大史学名著:《廿二史札记》、《廿二史考异》及《十七史商榷》中只有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包含了《明史》的部分,鉴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明史》的相关辑录与研究并不多,而《廿二史策案》一书的《明史》部分虽不多,却具有鲜明的特点,对其内容的研究意在揭示其特有的文化价值,使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智慧为今天所用,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参考文献

[1] 单磊.《陔余丛考》史考部分与《廿二史札记》之关系例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9(1).

[2] 李琳.赵翼《廿二史考异》之《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刘玲.赵翼《廿二史札记》的历史考证特点[J].史学史研究,2017(2):18-28.

作者简介:胡石(1986-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古籍整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赵翼明史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明史强志立当下 仰望星空展未来
近四十年赵翼史学研究述评
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正式成立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及与性灵派的离合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万斯同在《明史》纂修中的贡献——天一阁藏万斯同稿本《明史稿》整理札记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标点错误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