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
- 体育课堂幸福感中的“自我”与“他人”
足状态的获得需要自我追寻和他人助力,自我内在需求驱动体育课堂的强烈学习欲,自我设定目标达成则能体验到满足感,自我价值的体现可以获得成就感。设计情境化、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学习中,亲身体验并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一、体育课堂幸福感的“自我”追寻(一)自我需求的“内在”动力“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建构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它以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而规划设计和实施[2]。自我需求的满足是快乐体验的内在追求,幸福体育
体育教学 2023年10期2023-11-22
- 文字的意义是寻找“自我”
力。在创作中寻找自我商晓艺:《无婚》由8个故事组成,都是以第一视角去讲述主人公的故事,您如何把“自己”这么完美且巧妙地融入进去的?这其中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在创作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李昕桐:我个人觉得也许这种完美和巧妙的融入来自于情绪,全书是以第一视角“我”的追溯,利用空间和时间转换展开的一幅社会画卷,叙事线索就是主人公的情绪和情感,虽然每个章节独立成章,但主人公自己的情感经历穿插其中,每一组家人的情感经历都牵动着她,这种相互交融的情绪是不可分割的。这个故事虽
新阅读 2023年8期2023-10-14
- 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自主意识
发了自主意识,对自我、爱情,甚至是社会,有着自我独特的想法,自觉反抗不公并积极改变自己的命运。【关键词】自主;自我;杂剧【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5-0038-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5.012一、关汉卿杂剧女性角色创作背景(一)制度元代的等级制度是极其不公的,为后人诟病最多的是“四等人制”和“九儒十
今古文创 2023年35期2023-09-19
- 《赤壁赋》 :适意无异逍遥游
本我”的苏轼、“自我”的苏轼、“超我”的苏轼。“本我”的苏轼与自然山水交融沉醉,“自我”的苏轼忧思萦绕,“超我”的苏轼以佛家和道家智慧劝慰“自我”的苏轼。从“自我”的忧思缠绕到“超我”的乐观旷达,苏轼虽“不言其中有至乐”,但“适意无异逍遥游”。关键词:逍遥;本我;自我;超我《赤壁赋》空旷高邈,出尘绝俗。赏读《赤壁赋》,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同游之客是谁?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秀才李委,有人说是道士杨士昌,有人说不确指某人。还有人认为客之所言其实是苏轼的内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8期2023-08-29
- 论苏轼词中的“客”
身份,多指向苏轼自我而出现于自白情境,展示了苏轼宦途的行迹与心态;自然观照中的“客”则借观照自然而观照自我,揭示了苏轼艺术化的思维方式。以客语、客情入词,是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的表现;而苏轼强烈的“客”实感和“客”意识也是其旷达心态的基础。【关键词】苏轼词;客;自我;宦途【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30-0043-03【DOI】10.20024/j.cnki
今古文创 2023年30期2023-08-22
- 时代变迁与阶层上升中的“自我”迷途
发展所带来的关于自我认识的矛盾冲突在工厂里上演,“师徒”关系是个绝好的切入点。权力、道德在“师徒”关系中合谋,成为工厂环境中的强势话语。《完美的焊缝》中郭志强拒绝服从师傅,就背弃了工厂的集体主义语境,反抗了权力,却陷入了道德困境;他选择面向自我和自由,于是必须不断作出新的选择,并且必须承受选择自由带来的不确定和必然的孤独。《黑眼睛》中骆北风认为自己对徒弟欧阳炜天然具有某种责任,如果说一开始他选择成为衬托欧阳炜的坏分子是被集体意志所裹挟,那么后来坚持不肯说出
绿洲 2023年3期2023-06-13
- 马克·奎恩血液中的自我
创作了5部名为《自我》(Self)的系列作品。从表面来看,作品传递出的信息是马克·奎恩对时间流逝下自己容貌变化的物理记录,是对自己过往经历的留恋和回忆。笔者认为,《自我》系列作品受到了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所画的系列自画像的直接影响。其创作形式受到了20世纪50年代“DNA”科学进一步发现的间接影响。从创作的本质来看,这系列作品的创作是马克·奎恩对自我生命的精神性的“延续”,以及对自我生命的一种乐观、积极态度的隐喻。[关键词]马克·奎恩;自我;血液[中图分
南北桥 2023年3期2023-06-09
- 精神分析批评视阈下的苏轼《前赤壁赋》文本解读
法,从“本我”“自我”“超我”的角度,对《前赤壁赋》一文进行解读和赏析,力求挖掘苏东坡情感起伏变化背后的深层次根源。【关键词】情感变化;精神人格;本我、自我、超我;主客一体【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9-0010-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9.003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夜,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近三
今古文创 2023年19期2023-06-09
- 镜像、阉割、欲望
展示刘三莲虚假“自我”的建构,通过象征秩序对宋正远的“阉割”来揭示人物矛盾和悲剧的根源,以及实在界如何通过“欲望”在高裕杰身上隐现。关键词:谁先爱上他的;拉康式;自我;欲望电影《谁先爱上他的》是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台湾电影。影片讲述的是,宋正远因癌症去世,在去世前一段时间,他一直和自己同性情人(高裕杰)度过,享受他人生的最后时光。这件事对于他的妻子刘三莲是难以接受的,而且令她更为崩溃的是,她发现宋正远的保险金受益人居然改成了高裕杰,而自己儿子宋呈希也远离自
美与时代·下 2023年2期2023-06-05
- “以生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成长咨询
需要,特别是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较为系统的诠释。关键词:成长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6-0004-06何妍:俞教授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如何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长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并不是一个新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6期2023-05-31
- 精神分析视角下《荒原狼》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论框架,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角度分析小说主人公哈里·哈勒尔的人格结构,探究主人公精神危机的原因,以及其对救赎之路的追寻。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分析文本,小说人物的心理构造与内心世界将进一步得到阐释,人物形象更加具体饱满。【关键词】 《荒原狼》;精神分析;本我;自我;超我【中图分类号】I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1-0022-03【DOI】10.20024/j.cnki
今古文创 2023年11期2023-05-30
- 郁达夫《沉沦》新论
;郁达夫;主体/自我;现代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1-0010-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1.003“‘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①“从‘他在《沉沦》的自白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正是那个时代里醒来的‘人之子。” ②1921年,郁达夫的短篇
今古文创 2023年11期2023-05-30
- 自我的张扬与失落
既展现了女性个体自我生命的张扬,也关注到了她们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落寞的内心世界,字里行间不仅饱含着对女性命运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难以释怀的无奈。本文通过对文本中独立交互的女性形象的具体分析,来探究时代女性在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所面临的普遍困境,以此引发当代女性对自我的审视和思考。【关键词】大树小虫;女性;自我;困境【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09-0019-0
今古文创 2023年9期2023-05-18
- 元宇宙际遇下人类对“自我”的再认识
余乃忠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是以认识和改造对象世界为前提的。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发生过三次飞跃:第一次是人类有了劳动行为,劳动的对象性和目的性形成了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但此时的自我意识并不独立,而是一种群体的部落意识的个人元素;第二次是劳动能力有所提高但尚不发达,此时的我是流离的而不是集中的自我;第三次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后个体的自我才有了独立性。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洛克提出内经验、外经验,康德提出内感官、外感官,这些理解都没有解决内尺度与外尺度的矛盾
中州学刊 2023年2期2023-04-06
- “自我”视角下抖音用户消费决策过程分析
杭州)[提要]“自我”在消费者行为学上指的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与这一概念相关的是从“自我”视角出发分析问题的理论工具。抖音以其独特的内容分发机制、大数据推荐机制和审核举报机制等深刻影响着用户的消费决策。未来,抖音在促进用户做出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决策时,应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系列算法机制;加强平台监管,完善视频审核和群众举报系统;优化售后体验感知,促进持续性消费等三个层次入手。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抖音以短视频的热潮迅速席卷全球。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3期2023-01-04
- 五四文学中的“自我”形象建构与审美情感表达
文学催生了“表现自我”的文艺风潮。作家主体意识的高扬使作家毫无保留的在创作中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情感、塑造出一个个独具自我个性的形象。纵观五四文学中的“自我形象”塑造,其表现类型当属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代表的吹奏出“五四”最为高昂积极,最为雄健豪放的个性解放及叛逆、反抗的旋律的自我扩张的自我崇拜和以郁达夫的嗟叹感伤、软弱无助、自贱自戕的“零余者”为代表的“卑己自牧”的自我否弃。从而亦形成粗暴狂放的激情的张力结构及抑郁的感伤情调,悲剧氛围两种形态的审美情感。关键
文学教育 2022年12期2023-01-03
- 博罗夫斯基奥斯维辛书写中的“自我”研究*
罗夫斯基小说中“自我”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一直困扰着评论界。首先,他大多数小说中的叙事者塔代克(Tadek)与作者名字几乎一致,致使不少读者和评论者把叙事者直接等同于作者。另外,博罗夫斯基以集中营所见所闻为素材,其中不乏真实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人们眼中,他冷静客观的言说方式无异于冷漠无情,因此其作品常常被贴上“不道德、颓废和虚无主义”的标签(Kott 1976:22)。当下,不少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依旧是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比如:鲁斯·富兰克林(Ruth
外语研究 2022年1期2022-11-17
- 我颂祭天,何以告哀
赋、时间与空间、自我与对象、古典与现代这些更为旷达的讨论领域。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现代文学“风景发现”的况味,更可以体味“咏物”与“咏怀”相结合的方式。孙频把整个小说架构在诗性空间的整体性之上,而且,小说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都以“寻隐者不遇”为结局,这又与古典隐逸美学相通。关键词:孙频;《以鸟兽之名》;抒情;时空;自我读罢被称为“山林系列”的小说集,熟悉孙频的读者都会惊叹于她的写作气象陡变、风云跌宕,从幽暗的长廊一跃而入天地玄清、万物有灵。《以鸟兽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5期2022-10-26
- “自我”与“他者”:儒家关系伦理的多重图像
期;原题为《 “自我”与“他者”的相与之道:儒家关系伦理学的多重图像》】认识历史深厚、谱系广大的儒家学说,需要我们采取非线性和复杂性思维,需要我们在认知它的一个维度时,不能忘记它的其他维度;在看到它的一种叙事和论说时,不能忽略另外的叙事和论说。一种对儒家的归结说,认为儒家建立的人伦秩序整体上是一种差序格局,引申这一看法,即对儒家伦理学提出质疑,认为它无法适应现代陌生人的社会。对此我们能够给予的回答是,这类看法就只是识别了儒家的部分特性,而遮蔽了它的其他特性
社会观察 2022年4期2022-10-26
-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了阳明先生对找出自我的热忱。尽管在东方语境里,主体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字眼,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主体在某种情况下指涉的便是”自我“或者”我“。而阳明心学关乎“我”展开的讨论隐含了我之所以为我的道路,皆可于拉康的三种秩序找到一一对应,因此两者的学说存在相通之处,并能相互诠释,但同时由于思辨的差异引致两者的不同。关键词:精神秩序;心学;主体;自我关键词:王阳明;拉康;主体观一、引言一直以来哲学的思辨紧紧地围绕主体自我的问题,即我是谁的问题展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
客联 2022年4期2022-07-06
- 我颂祭天,何以告哀
赋、时间与空间、自我与对象、古典与现代这些更为旷达的讨论领域。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现代文学“风景发现”的况味,更可以体味“咏物”与“咏怀”相结合的方式。孙频把整个小说架构在诗性空间的整体性之上,而且,小说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都以“寻隐者不遇”为结局,这又与古典隐逸美学相通。关键词:孙频;《以鸟兽之名》;抒情;时空;自我读罢被称为“山林系列”的小说集,熟悉孙频的读者都会惊叹于她的写作气象陡变、风云跌宕,从幽暗的长廊一跃而入天地玄清、万物有灵。《以鸟兽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5期2022-06-30
- 《美妞与怪兽》的精神分析解读
其中,有关儿童的自我发展、俄狄浦斯情结的突破和人格结构完善的问题均能在故事中得到解答,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民间童话的丰富内涵,并借此了解儿童阅读童话的价值所在。【关键词】精神分析;儿童;童话;自我;俄狄浦斯情结【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4-0008-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4.002在20世纪,西
今古文创 2022年24期2022-06-20
- 唯物史观与个人心理
经济基础;爱德;自我;超自我;反抗斗争谈到马克思主义,似乎就是强调经济的客观世界。实际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排斥过人完全是环境产物的观点。他说:“从前一切唯物主义主要的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而弗洛伊德曾经试图对于形成这一主观方面的本能、冲动和一般心理性质提供一种科学的说明,以说明人和其行动中的交互作用。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当社会主义“总的合力”尚未全现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8期2022-06-11
- 领导感激表达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自我”和“关系”的视角
鲜有研究同时从“自我”和“关系”两个视角同时探讨感激表达对双方关系的影响。从本质上来看,“自我”视角体现了领导感激表达对员工离职意愿产生影响的员工心理机制,反映了员工会基于领导表达的感激之情对自我价值进行判断的心理过程;“关系”视角则凸显了领导感激表达影响员工离职意愿的社会功能,即员工通过对领导感激背后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提炼,进而对双方关系进行判断的社会过程。综上,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本研究整合“自我”和“关系”两个角度的感激表达研究,探讨领导感激表达如何
南开管理评论 2022年2期2022-06-08
- 自我与有无
最终还是要落脚在自我这个问题上来。从破的方面看,“吾丧我”是要揭穿自我身体和自我意识的虚假;从立的方面看,“天籁”“真宰”“真君”等是要揭示出“道”才是真实不虚的、才是自我的出发和依归。当达到“道通为一”之境时,自我的追问也就不存在了。关键词:自我;有无;吾丧我;真宰;真君;道通为一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1-0055-03《齐物论》的主旨在于通过消泯物我、是非、彼此,达到齐同万物于大道的
学理论·下 2022年1期2022-06-02
- 王韬《扶桑游记》中的日本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 他者 自我王韬(1828—1897)的《扶桑游记》是晚清域外游记的一种,记载了作者1879 年在日本的经历。王韬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经由传统文人到西学倡导者的转变,他的身上有着传统与现代两方面的特征,这种自我形象是伴随着对他者形象的塑造而确立的。自始于1849年的墨海书馆时期起,他就踏上了对西方文明的認知之路,出游异域更是使其能够直面他者。他者形象实为自我建构,《漫游随录》和《扶桑游记》这两部异域游记中的“他者”正是“自我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错位”的叙事
短篇小说;错位;自我鲁迅在论及近代世界短篇小说时说,“以一篇短的小说而成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者,是极其少见的”,但是,“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底的文学之旁,短篇小说也依然有着存在的充足的权利”。①这段话在历经近百年的风云变幻之后,依然回旋激荡,短篇小说不论在什么时代都有“存在的充足的权利”。从1990年代开始,学者们不断发出中国短篇小说衰落、式微、失宠的评判,但是,这样的声音和生态却挡不住一部分作家对于短篇创作的坚持和热爱,他们用发表的数量和质量维护着
当代文坛 2022年5期2022-05-30
- 转变策略: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必经之路
教师要围绕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需要,突出自我管理、活动驱动、实践体验和参与评价等,引领学生深化体验,重新认识自我,不断增强自我管理与集体主义荣誉观。尤其是中职学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更要懂得放手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引领学生在适应职校生活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鼓励他们在主动融入职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关键词:班主任;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自我;活动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开展职校管理,就是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8期2022-05-30
- 伤感的“自我”
不安定等塑造的“自我”中可以看到郁达夫小说里“零余者”的身影。《不安定的灵魂》是陈翔鹤早期代表作,用伤感诠释了不安定的灵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的小说创作从伤感转变为更多的现实描写,从《古老的故事》中可看见鲁迅《伤逝》的身影,晚年创作的表露知识分子曲折内心的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是其文学创作上的巅峰。陈翔鹤作为浅草社、沉钟社的重要成员,一生都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努力探索,也因其文学的纯粹性,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书屋 2022年11期2022-05-30
- 潘金莲与林黛玉形象的本我与自我比较
要:本文主要从“自我”和“本我”的角度解读潘金莲和林黛玉两个艺术形象,林黛玉和潘金莲在形象解读中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其实他们正体现了小说人物塑造从“本我”到“自我”的一个过渡,这种人格的选择不仅导致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暗示着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从另一方面看,“本我”型人物的塑造更能凸显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意味着《红楼梦》小说人物塑造的成熟。 关键词:《红楼梦》 《金瓶梅》 自我 本我 林黛玉 潘金莲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概念。本我代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5期2022-05-27
- 西洋的“自我”与儒家的“道义”
对象,从西洋的“自我”与儒家的“道义”之视角剖析和阐释了漱石的个人主义思想在东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之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探讨了漱石用“道义”的思想对其小说中的个人主义话语进行的本土化重构。关键词:夏目漱石;个人主义;自我;道义中图分类号:I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22)02-0046-07DOI:10.14156/j.cnki.rbwtyj.2022.02.006夏目漱石是生于日本明治时代的知识分子。日本的“知识分子”——
日本问题研究 2022年2期2022-05-24
- 浅析中岛敦《山月记》中的异化与矛盾
,中岛敦,欠缺,自我引言中岛敦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十分擅长创作短篇小说。在昭和初期的日本文坛上,中岛敦的名字如同烟花一般散发出了闪耀的光芒后就迅速逝去。但是在他三十三年的短暂的人生之中,却留下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至今仍能让人读后感悟颇深的优秀文学作品。结合中岛敦短暂的一生与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传达出的中心思想,能够看出他的这部出道之作,也是最为人称道的一部作品——《山月记》,是能够传达出他相似的人生感悟与态度的,也是值得我们去仔细研读的一部作品。
锦绣·上旬刊 2022年2期2022-05-16
- 私小说中“私”的特征研究
关键词:私小说 自我 大正时代“私小说”一词出现以来已百年有余,这一文学命名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关于“私小说”这一概念的认知,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发生变化。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全面的私小说定义。纵观日本各个时期的“私小说论”,都包含一个固定的要素——“私”。根据小笠原克和梗本隆司等的研究,这里私小说中的“私”指代“作者本人”。私小说是作者关于“私”进行描写的小说,是作者对自己私生活、感情、情感的忠实再现,是对“私”的“自画像”的投影。可以说,离开“私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5期2022-05-15
- 对“自我”的追寻与坚守
,其从未放弃对“自我”的追寻与坚守,这对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化建设也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孙犁在创作中刻画理想中的人物和理想中的“自我”,实现其“自我”形象的投射和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孙犁的“自我”意识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不被时代认可的“问题人物”形象上,这种不合时宜的龃龉也正是作者自我追求与实现的可贵所在。除了对“自我”人性生方面的坚守,孙犁在文艺事业上对原则的捍卫也足以看出其“自我”对艺术的体认和执着的追求,这种信笔直抒、真情流放的风格也影响了新—代的青年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5期2022-05-15
- 让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
不脱离写作者的“自我”,必须不以“大我”排斥“小我”,即允许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理念,从大量的感性认知中提升自己价值评判标准。只有这样,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态度才会是真心的,才会是挚爱的,才会是富有个性的。因而他们给文章赋予一种特殊的感染力。这种情感态度的“个性本色”,正是现今中学生作文中最为缺乏的,也正因为学生缺乏了这种“本色”,自然也就造成了中学作文教学的诸多弊端。让学生确定真实和真诚的情感态度,不但可以纠正学生写作中心口不一的不良倾向,而且能凭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2期2022-05-13
- 时间中反叛的生命
关键词:时间性 自我 生命 伍尔夫《奥兰多》作为伍尔夫创作中最为流畅的一部虚拟传记,打破了传统传记中真实性的要求,并以虚实结合的手法与荒诞诙谐的文风,记述了一位看似为主流社会所不容的双性同体的贵族奥兰多。虽然其传主原型一般被认为是伍尔夫的好友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但伍尔夫在文字中隐含了自己对人世间种种抽象概念的思考。以往学者大多从性别研究角度探寻奥兰多的性别转换,或者从现象学中“心理时间”的角度阐述奥兰多经历中的种种变化,本文在此基础上试从“时间性”角度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建议者选择及其中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
以及这种选择中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实验1探讨为自己和为他人选择之间的差异;实验2探讨为自己和建议他人选择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人们倾向为自己选择高热情-低能力建议者,为他人选择高能力-低热情建议者;(2)为自己选择和建议他人选择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人们在为自己选择时更看重热情维度,为他人选择时更看重能力维度;而为他人选择与建议他人选择可能是不同的心理过程。关键词建议者选择;自我-他人決策差异;热情;能力分类号B849DOI: 10.16842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年2期2022-04-23
- 国家形象构建的自我与他者视角研究
体系中,相对于“自我”的另一方看待事物的立场和角度。文章通过对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新年2016》与中国央视拍摄的纪录片《春节》为蓝本阐释,作为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他者”与中国本民族文化下“自我”对同一中国传统最盛大的节日——春节的真实记录,展现英国广播公司如何通过影视语言塑造其眼中的中国形象,掌握中国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的话语霸权的,进而探究与中国人自我认知下的中国形象产生差异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纪录片的技巧,提高我国纪录片的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2022-04-14
- 费希特知识学中的自我与自由
费希特知识学中,自我的形而上学特征直接决定了自由的特性。可以大致从这样三种自我和自由的类型来概括费希特知识学不同的发展阶段:绝对自我与先验的自由、现实自我与实践的自由、宗教中的自我及其自由。我们试图阐明,自我在费希特知识学的这三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规定性,这样的自我是如何实现自由的,他的自由思想具有怎样的意义和地位。〔关键词〕 费希特;知识学;自我;自由〔中图分类号〕B51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22)02-0030
社会科学研究 2022年2期2022-04-08
- 马丁•瓦尔泽作品中的“自我”追寻之路
观,继而追寻其“自我”,是一个在笔者看来值得研究的题目。关键词:卡夫卡瓦尔泽自我一、引言在战后文学史上,马丁·瓦尔泽与海因里希·伯尔和君特·格拉斯这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并称为德国文学的三大旗帜性人物。德国书业协会在瓦尔泽获和平奖的颁奖词中称:“瓦尔泽以他的作品描写和阐释了20世纪下半叶的德国现实生活,他的小说和随笔向德国人展现了自己的祖国,向世界展现了德国,让德国人更了解祖国,让世界更了解德国。”a 瓦尔泽的创作力极强,除短篇小说集《屋顶上的一架飞机》外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3期2022-04-05
- 论费希特共同体价值观教育的“自我”哲学基础——基于1794
--1795年知识学的讨论
lehre)的“自我”(Ich)的逻辑演绎中,蕴含“自我”哲学价值,而这为共同体价值观教育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性的价值指向。如此理解,费希特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一、“自我”的逻辑演绎过程费希特一生多次修改其“知识学”理论,前后期的理论体系与部分概念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笔者选取1794至1795年间费希特“知识学”作为研究范围。在这一“知识学”蓝图初现之际,费希特信心满满地表达了建构“知识学”的初衷与理想----不是为了非普遍必然性的经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17
- 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作为符号的“自我”与“他者”
美学等角度,从“自我”和“他者”之间建立起符号学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文本、作者和观众角度试图以符号学视野中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厘清基氏电影文本内部结构、基氏电影与其他电影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以及基氏电影受何种因素影响。二、文本内部的“自我”与“他者”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电影作为创作者本人的作品只是按照特定的元素凝结成某一特定的文本。基氏电影文本内部是依据特定的电影视听语言惯例、符码组成相互作用的运行模式。传统的观众带有情感的观影行为被非个人化的机器处
河池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学优生也需要“爱”
私、嫉妒心强,以自我为中心,对成绩或竞争患得患失,过度焦虑等。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通过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抗挫能力等方面,实现学优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学优生;自我;抗挫能力一、问题提出:“老师,开门见山的说,我对于讲座的安排很不满,我不认为这应该随机选取,我本人很想去听这个讲座,而且我想班上倒数10,后20名去听,也没什么用吧?”“老师,我觉得按小组分数选座位这样的做法很不好,伤害了一些同学的积极性。”“老师…”开学后不久,一连接到数
学习与科普 2022年3期2022-02-22
- 《牵风记》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
可逾分别与本我、自我、超我三重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契合关系。小说在人物塑造过程中突破了传统战争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多向度塑造,即本我的释放和转化、自我的束缚与反省、超我的坚持及流传传递了超越战争、超越时空的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对人性本身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牵风记》 本我 自我 超我 《牵风记》作为一篇革命战争题材小说,以汪可逾、齐竟和曹水儿三人以及战马滩枣千里挺进大别山前后经历为叙事中心,关注军人精神和心理变化,着意刻画烽火背景下的人性。对作
文学教育 2022年1期2022-02-19
- 超越“自我”与“他者”:在华外国人短视频讲述中国故事独特叙事范式研究
中国”的标签。“自我”和“他者”建构的中国形象彼此都不认可,陷入“相看两相厌”的窘境。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的“可供性”(affordance)为新时代讲述中国故事提供新的可能。伴随全球传播去中心化和融合化趋势,讲述中国故事“自我”和“他者”的权威及垄断地位逐渐被消解、打破,普通网民更成为当下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其中,长期在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成为当下全球社交媒体平台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自媒体主体,基于中国在场经验和海外异域身份的“主体间性”角色,他们能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2-18
- 布考斯基作品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期被忽略的关于“自我”的危机与自我建构等主题的探讨。 关键词:查尔斯·布考斯基 自我 文学史 美国梦1944年,24岁的查尔斯·布考斯基(Henry Charles Bukowski, 1920-1994)首次在美国一份主流文学杂志《故事》(Story)上刊登了自己的短篇作品《收到一封冗长的拒绝信之后》(Aftermath of A Lengthy Rejection Slip)。当时年轻的布考斯基为能被这样大名鼎鼎的文学刊物采录而兴奋不已,却遗憾地发现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2022-02-14
- 浅析纳博科夫小说《机遇》中主体与大小他者
幻想中而失去真实自我的迷惑个体就是主体;复杂的社会状况就是折磨这些主体并控制他们欲望的大他者。《机遇》中主体深陷于小他者制造的幻象,因此无法建立真正的自我。同时,主体无法抵抗大他者無孔不入的影响力,导致他们将自身的欲望置于大他者的掌控之中。【关键词】 纳博科夫;大小他者;主体;《机遇》;自我【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5-0016-03一、引言弗拉基米尔·纳博
今古文创 2022年5期2022-02-04
-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目的的转向
危机时,唯有回归自我才能救己,在自我成长中构建价值,由“为他的”向“为我的”价值向度转向,实现人本真的价值,这需要依靠教育来达成。智能时代教育目的要转向使人成为他自己,实现人劳作的艺术化,以使人在智能时代活得更有意义、自由和尊严。同时,人工智能为教育目的的转向提供技术支撑,它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实现了“为我的”学习,建构“属我的”知识,这些都使智能时代必需的自我矗立了起来。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目的;人;自我;本真价值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1期2022-01-16
- 浅谈学生自我激励方法
欧丹妮【摘要】自我激励行为是通过自我鞭策和约束来保持对事物的高度热忱,学生的自我激励行为可使其主动调整学习心态,增强自信心,从而感受学习中的快乐。自我激励是走向成功的引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魅力。【关键词】自我;激励;方法 一、自我激励的意义 自我激励是指一个人具有不需要外界奖励和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学习的一种心理特征。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励的神话》一书中谈到:“强烈的自我激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2期2021-12-23
- 浅析《石涛画语录》之“变化章”
通之法;还有关于自我的探讨。该论文主要围绕《石涛画语录》中“法与化”、“临摹与写生”和“关于自我”的观点进行论述,进一步解析石涛的艺术观及其在艺术实践中的应用,变化章中的理论要点影响后代至今。关键词:石涛;通变;无法而法;自我一、法与化(一)“有法必有化”“凡是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1]33世间的事情有常规就有权变,有法则就有变化。一旦懂得常规,就须善于权变;一旦掌握法则,就要功于变化。我国自古就有掌握法则然后
美与时代·下 2021年11期2021-12-20
- 青色学校的哲学厘定与架构路径
要架构起能够促进自我管理、体现人的身心完整、实现着成员共同宗旨的青色学校组织,让学校成为有灵魂的、活的生命体,从而在人的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上实现着自我进化,在互相成就着彼此精彩的过程中积淀出独特的青色学校文化。关键词 青色学校 自我管理 自我“进化”面向教育现代化,教育在更多层面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完整性。期待着学校能够在人的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家校共育等方面产生改变,让学校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不可或缺的组织个体,“青色学校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12期2021-12-19
- “自我”从何而来
这种独特性只能从自我内部获得。但是,这种价值主观论可以成立吗?只要我们发问:“你为什么会珍视或看重它?”回答也许是“我认为”“我相信”“我感觉”或者“我决定”,但这类回应完全没有回答“為什么”。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来龙去脉,那么任何认真给出理由的回答都会显示,那个单独的“自我”实际上并没有独自赋予或创造价值。那些看似高度自主的价值判断,背后往往是有渊源和来路的,是由许多经历和故事造就的,是在关系中形成的。我们无法单单依靠自己来构成自我,形成有意义的独特性标准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48期2021-12-14
- 作为教育哲学的现象学
——论现象学“自我”的解放
一问,现象学与“自我”的奠基性关系便在历史视域中显现出来,现象学揭示了“自我”,解放了“自我”,以此现象学作为“自我”的哲学才显豁了它的可能性与开放性以及它如何对西方现代哲学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对于现代教育哲学所产生的影响。也只有在此意义上,现象学才作为教育哲学出现,从而教育现象学才是可能的。如果我们对教育哲学不作狭窄的学科化的理解,而把教育哲学视为对教育观念的审视,那么现象学就不是什么任何别的东西,它正是教育哲学本身。现象学不仅仅通过“启示”形构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年10期2021-12-07
- 教育主体关系中“自我”与“他者”的互动分析
到“同者”(即“自我”)与“他者”(the same and the other)的关系,认为“同者”的存在是因为“他者”的存在,后者与前者的差异凸显了前者的存在。相对于作为“存在”的“一”来说,“他者”意味着“非存在”。此“非存在”又包括完全绝对虚无和相对不存在,所谓相对的“不存在”,它并不是指实质上的虚无,而是表现为与“存在”相异,即陈康先生所说的“‘不是’不是‘无’,乃是‘异’”[2](P139)。换言之,假如世间无恶,善就无法体现;假如颜色无黑,白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07
- 观照“自我”,提升“自我”,放飞“自我”
的教学策略:内观自我情感、转化自我情感、抒写自我情感。【关键词】初中作文;学生个体;真情实感 ;教学策略“自我价值”表现在作文教学中,是指唤醒学生个体内心的逐步成熟的自我意识,进而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用我手写我心”,这是语文作文教学的原始意图。作文体现个人的思想、意识;文字代表自己的想法,真情实感是最宝贵的资源。真情实感是作文所以感人的原因,有健康积极的思想感情是优秀作文的重要因素,也是作文的生命。可是,不少初中学生的作文现状却偏离这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2期2021-11-29
- “自我”与“荒原”意象的现代性探索
揭示穆旦诗歌中“自我”和“荒原”两大重要意象复杂而矛盾的隐喻内涵,探究其在现代智性诗学开拓的向度与限度。关键词:穆旦;现代性;新诗;意象;智性书写从五四时期的“诗界革命”开始,在中国现代诗歌近一百年的艰难探索中,最重要的主题是对现代性的追求。40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群努力创造着新的意象创造原则,其中“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对意象现代性的探索实践,开拓了意象的深度和广度。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并不是对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抛弃,而是在追求现代性总的倾向上,
美与时代·下 2021年10期2021-11-27
-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审美教育模式探析
键词:“积极”“自我”“开放”“矛盾”。“积极”“自我”与“开放”——根据“2019 腾讯00 后研究报告”,00 后身上表现出了出积极向上、追求成长、自我超越、强调开放、关怀社会及他人的价值观。00 后们出生在富裕的年代,中国的高速发展让他们从出生就享受着消费升级、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因此他们更注重个性,重视自我成长,乐于探索世界,也花费更多时间在互联网上冲浪,他们相信自己检索到的信息,他们是自己行动的决定者,对多元文化有更深的认同和创造。令人欣喜的是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2021-11-26
- “自我”隐喻:食物中的族群形象展示
行推理。”[1]自我是一个抽象、不具备实体的概念。人们可以通过物对不同的自我进行指称,由此实现自我的具象化与象征化。这同时也是他者的具象化过程。通过物的隐喻,我们得以对不同的自我进行归类、分组,实现思维上的范畴化与区隔。任何无实体的组织都只能借助隐喻,通过象征手段被人们想象出来。族群内部成员亦需要借助隐喻,以物(包括食物在内)为媒介,实现对组织身体的想象。通常,在族群归类与划分的过程中,食物作为与人类身存息息相关的物,与人的胃与精神相通,涉及日常中的一日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1-19
- 杨永清:超越“自我”的苏美达
事会》:不断超越自我,许多伟大的公司就是这样脱颖而出的。关于出生《董事会》:苏美达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杨永清:苏美达是资本市场上的“新兵”,公司早在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就已经成立了,与国家改革开放同龄,CMEC江苏公司是我们的前身,隶属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当时,全国各省都有这样一个分公司。当时鼓励出口是为了给国家挣外汇,我们从出口机电产品开始做贸易,到了1998年我们面临很大挑战,因为加入WTO前夕,外贸的经营权放开了,外贸就没有了什么门槛
董事会 2021年10期2021-11-14
- 历史阴影·双重“自我”·代际悖论
不甚明了,甚至还自我埋怨“史福冈究竟和他有什么相干?”。但倪藻与故人赵微土,包括史福冈太太的相遇,则推动了倪藻童年记忆的展开,继而《活动变人形》以童年倪藻的视角与口吻返照其父倪吾诚在1940年代的惶惑彷徨。值得注意的是,中年倪藻的“声音”在这一过程间几乎是“缺席”的,相反,他似乎扮演着一名“沉默的观众”。即使当他在小说的“续集”再次登场,中年倪藻依旧保持着让人难以揣明其意的冷淡与缄默。如果借用若干叙事学理论将中年倪藻视作王蒙在文本内的“化身”,那么这一“化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1年4期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