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生也需要“爱”

2022-02-22 00:33谭雨
学习与科普 2022年3期
关键词:自我

谭雨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学习优秀、品行端正、乐观开朗的学生易受到老师学生的青睐,而容易忽视他们的问题。其实这些所谓的好学生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自私、嫉妒心强,以自我为中心,对成绩或竞争患得患失,过度焦虑等。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通过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抗挫能力等方面,实现学优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优生;自我;抗挫能力

一、问题提出:

“老师,开门见山的说,我对于讲座的安排很不满,我不认为这应该随机选取,我本人很想去听这个讲座,而且我想班上倒数10,后20名去听,也没什么用吧?”“老师,我觉得按小组分数选座位这样的做法很不好,伤害了一些同学的积极性。”“老师…”开学后不久,一连接到数次对班主任正常管理的投诉,而且都来自同一名学生。通过几次考试发现,这名学生稳定在班级前三,成绩非常优秀。平时活泼开朗,乐观向上,主动申请做班干部,是英语科代表,物理科代表。和我的关系也是非常融洽,经常问问题,聊天吹水。上学期的任课老师也充分肯定和表扬这名学生。毫无疑问,这是一名交口称赞的“学优生”。

但这一连串言辞激烈的投诉让我开始审视这名学生的发展。我开始特别留心其学习生活,及其心理变化。通过平时的接触和谈话,并和家长沟通,我发现学优生也是有一定问题的,主要有这几方面:

(一)自私、嫉妒心强

刚开学时,同学们小组合作的意识不强,课堂上讨论,回答问题的风气不浓。为解决这个问题,和任课老师以及班委讨论后,我们决定用每周的小组分数选择座位。由于同学们都想自己选一个好的位置,课堂讨论和发言都积极了很多,然后就发生了以上的投诉。很明显,他担心自己小组发言不积极,最后只能坐教室后面。正当我准备去和他谈话,鼓励他作为学优生积极发言,带动小组的合作氛围,共同进步时,他说,老师我撤回我的投诉,因为我发现我们小组总是排第一,我们可以一直坐教室最前面了。从这可以看出,对自己不利的就要反对,投诉;有利的,就顺其自然。

(二)以自我为中心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就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这这位同学给老师的投诉信中,表达生硬,没有礼貌,言辞激烈,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发泄自己的情绪,和对自身利益受损的不满,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的体现。其次,该同学经常“借”其他同学的纸巾,橡皮等。其实如果是有礼貌的“借”,大家一起分享,其实还好,但问题就在于他并没有征得同学同意,并且次数过于频繁,引发了同学在周记里吐槽。他自己并未感受到别人的不满,反而认为彼此关系好,用一点物品都是可以的。

(三)患得患失,过度焦虑

经常给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和标准,但是一旦考试结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时,总是会表现出烦躁、焦虑。在考试、评优或群体活动时争强好胜,在考试成绩出来之前,总是处于焦虑之中,一旦有人超过自己、或没有评上先进或在活动中没有处于中心位置,会产生情绪的大起大落。

二、问题分析

(一)为成绩是图

他们比一般同学更关注学业成绩。注重成绩,忽视其他判断能力。因此,看问题很单纯,一切有利于自己学习成绩的事就是支持的,不利于自己学习的事就是反对的。这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就表现出自私自利之心。

(二)抗挫能力不强

由于父母、老师的过度保护,学优生通常缺乏生活的独立性, 缺少挫折或失败的体验, 他们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难经挫折:另一方面,周围人的高期待、严要求常常给学优生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学优生通常赢得起输不起,无法面对由高处跌下的落差。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失败,进而失落、自卑、消沉,甚至否定自己。学优生面临选择时患得患失, 犹豫不决:出现挫折时异常敏感, 失败后容易走向极端。

(三)老师的不断宠爱也是一个原因

像这样成绩优秀,性格开朗的好学生,教师往往会加以维护。即使他们犯一些小错,有一些不足,老师也一般不批评,甚至不予提醒,导致一些小问题长期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触及思想本质。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以诚相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基于以上的分析,学优生身上有着满满的自我效能感和优越感,要去批评他们,指出他们的不足,进一步改变他们是不容易的。这也是一些老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因之一。在我看来,第一步,应该以诚相待,让学生充分信任自己。这位同学是我的科代表,我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课余闲聊八卦,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切实解决学生生活上,学习上的难题,给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他们在同学前发号施令,出出风头,这些都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如此,在指出学生问题时,学生更容易相信老师是真心为他好,是在解决自身的一些不足,让自己更完美。

(二)多效并举,解决学生自私,自我的问题

1.营造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是基础

对于学生来讲,班级氛围和班风这个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在班会、课堂上强调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远。

2. 班主任谈话是关键

与学生的谈话是班主任主要的思想教育手段,但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优等生的自尊心强,更经不起别人的丝毫伤害。

3. 成长周记是沟通的桥梁

成长周记可以将平时不好说,不好当面说的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的困惑,老师的期待与鼓励都可以通过成长周记表达出来。

(三)注重挫折教育,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面对高中学优生的高傲和好胜心理,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 并采取合理地冷处理,让其降温,决不能一棍打下去, 挫伤高中学优生的积极性。

四、评价与反思

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总以为他们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自己,平时是关心学习、交代工作多,很少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甚至有些放任。但其实所谓的“学优生”的成长,一样面临诸多困惑与坎坷,他们同样需要教师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关注他们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不单纯是要学业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引导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健。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猜你喜欢
自我
试论中美体育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论《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自我及言意矛盾
中国商业广告中的“自我”呈现
对戏剧艺术表演中自我与角色关系的探究
认同的崩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