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挛

  • 瑞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性别差异*
    上腺皮质功能及肌阵挛等。其中肌阵挛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至50%~80%,儿童可达85%[2]。有研究表明,预先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可降低依托咪酯肌阵挛的发生率[3]。然而,多种麻醉药物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都体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不同。对于镇静镇痛药物预防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性别差异,临床上目前尚无此类报道。因此,本文研究瑞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性别差异,为临床精准麻醉提供参考。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5期2022-06-25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临床诊治进展
    AE)、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和仅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EGTCS)。JME是IGE的一种常见类型,约占IGE的45%[1],主要表现为晨起肌阵挛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还存在易激惹和执行功能受损等心理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针对JME患者药物控制的效果并不如预期良好,仍有部分JME患者存在耐药问题,且停药复发率高,往往需要终生治疗,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由于JME的肌阵挛发作较易被患者和家属忽视,临床医生对JME患者的

    临床内科杂志 2022年11期2022-02-15

  • 癫痫合并颈肌阵挛的临床电生理研究
    [2]。单纯强直阵挛发作癫痫和眼睑肌阵挛伴失神癫痫等均被认可为一种独立的GGE综合征,而痫性肌阵挛是一种常见的全面性或局灶性癫痫发作形式[3,4]。近年来,癫痫共患疾病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如癫痫共患偏头痛、情绪障碍等时有报道。检索文献,尚未见有关癫痫合并颈肌阵挛的报道。2010年,Frauscher等学者首次定义颈肌阵挛是一种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相关的头颈部运动现象,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然的颈部肌肉抽动导致头部明显的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11期2021-12-23

  • 睡眠惊跳意味生命危险?
    ”或者“入睡前肌阵挛”。大脑是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总指挥官,睡眠则是大脑休息的过程。人在刚入睡的时候,大脑的一部分已经睡着了,但有一部分尚未完全睡着。随着睡眠的加深,大脑放松了对四肢的控制,当大脑被机体内外存在的某些信息刺激時,就可能出现身体局部肌肉突然抽动的情况,这就是睡眠惊跳。理解了睡眠惊跳产生的原因,就会知道,所谓睡眠中忽然全身抖动,是由于大脑“罢工”导致身体抽动来提示我们有生命危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更不是“猝死”的信号。据报道,大约有60%~70%的人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4期2021-09-13

  • 不同用药方法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临床观察
    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高达 50%~80%,虽然依托咪酯引起的肌痉挛在大多数患者中是短暂的,但这种现象对于伴有高血压、动脉瘤、高龄等患者是很危险 的[3,4]。本研究对在麻醉诱导时序贯预静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阿曲库铵或舒芬太尼和慢注依托咪酯等方法用于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作用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10 月在本院择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B 组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4期2021-06-11

  • 颈部肌阵挛伴失神发作2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0007)颈部肌阵挛并失神发作是一种以颈部肌群节律性肌阵挛发作为突出特征的全面性癫痫发作,发作时表现为颈部肌群节律性收缩导致的节律性头颈偏转运动,伴或不伴意识损伤,发作期脑电图为广泛性双侧同步对称的极高波幅3 Hz 左右棘慢波节律爆发。多导肌电图提示颈部肌肉抽动与棘波同步。颈部肌阵挛并失神发作是儿童时期少见的癫痫发作类型,尚未被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定义[1],国外文献至今报道

    临床儿科杂志 2021年5期2021-05-24

  • 皮层肌阵挛持续状态1例☆
    张术词 王炎强肌阵挛(myoclonus)是指由肌肉收缩或抑制引起的突然、短暂、休克样、不自主运动[1-2]。肌肉收缩致正性肌阵挛,肌肉抑制可致负性肌阵挛,其中皮层性肌阵挛是最常见的形式,我国目前对此类疾病报告较少。现对我院收治1例皮层肌阵挛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发病情况患者,男,67岁,因“四肢抽搐2个月,再发1 d”于2021年1月18日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1年12期2021-04-06

  • 预注布托啡诺预防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效果的Meta分析
    溶血、注射痛和肌阵挛。乳剂依托咪酯取代水剂依托咪酯后,静脉炎、溶血、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已基本消失,然而肌阵挛发生率仍高达50%~80%[1-2]。肌阵挛易导致静脉通路和监测装置移位,增加机体氧耗和反流误吸发生率,威胁冠心病、高血压病、癫痫、颅内动脉瘤等患者的生命,还可能增加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气管插管难度[3]。尽管Voss等[4]研究认为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是一种癫痫样发作,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用于预防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药物有右美托咪定[5]、羟考酮[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1期2021-02-26

  • 氢吗啡酮预处理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
    年人全麻诱导期肌阵挛的发生率高。氢吗啡酮作为一种阿片类药物,目前国内还未有用于预防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报道。本研究拟在依托咪酯全麻诱导前行氢吗啡酮预处理,以舒芬太尼和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观察氢吗啡酮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肌阵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180 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 岁,体质量45~80 kg,其中女90例,男90例。采用分层随机化均

    当代医学 2021年3期2021-01-27

  • 经皮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对静脉全麻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影响
    致短期的疼痛和肌阵挛,肌阵挛的发生率为50%~80%,这种不良反应的潜在机制仍然未知[4]。目前已知苯二氮卓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和肌肉松弛药均具有抑制肌阵挛的作用[5-7]。其中,阿片类药物是最有效的[8-9]。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AES)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电刺激皮肤表面相关穴位具有镇痛、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增加内源性阿片肽水平等作用[10]。针刺合谷穴具有镇痛、抗焦

    浙江医学 2020年21期2020-11-24

  • 不同剂量丙泊酚减少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术中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临床研究
    应明显减少,但肌阵挛的发生率仍高,老年患者更为明显[2]。严重的肌阵挛会引起患者血钾升高、眼内压升高眼玻璃体脱垂、影响麻醉心电监测等。有研究[3-4]发现丙泊酚有降低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作用,但其最佳剂量目前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抑制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作用,选出丙泊酚的最佳剂量,为临床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4 月,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静脉麻醉下行胃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7期2020-08-31

  • 表现为偏侧肢体强直-阵挛样发作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例
    为偏侧肢体强直-阵挛样发作的VBD病例1例如下。1 病例患者,男,50岁。因“反复发作性左下肢及左手强直、阵挛、强直-阵挛样发作3年”于2017年11月13日入住我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强直,持续3~5 s,其后反复出现左下肢强直、阵挛或强直-阵挛样发作,严重时波及左侧偏身,发作时意识清楚,可描述发作全过程,活动、静止、睡眠中均可发生,持续约数秒至数十秒后缓解。最初十余天发作1次,逐渐发作频繁,发作频率增加至1 h至数分钟1次,发作时间约1 m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5-18

  • 表现为四肢震颤的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
    改变[2]。腭肌阵挛为HOD的典型临床表现,而表现为红核震颤的HOD报告极少,红核震颤常常累及单侧上肢,罕有HOD患者表现为四肢震颤。临床上该疾病较少见,本文报告了一例初期误诊为延髓梗死,后经我院确诊为继发于脑桥出血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患者,并复习整理有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行走不稳 1个月,加重伴四肢震颤8 d”于2016年7月10日由轮椅推送,就诊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于2016年6月11日无明显诱因开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年2期2020-01-11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采用左乙拉西坦的临床分析
    000)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是指青少年期起病、智能体格发育正常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1]。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多在觉醒后出现肌阵挛发作,主要累及双侧上肢,部分时间可波及下肢,进而发生跌倒,偶尔可发生全面性强直阵挛[2]。临床常用于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一线药物为丙戊酸钠。随着临床医学的进展,左乙拉西坦开始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左乙拉西坦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效果和特点尚不明确。本研究中,我们将上述两种药物分别给予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12期2019-12-05

  • 预注纳布啡对全麻诱导期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影响
    期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发生率高达50%~80%[2]。目前,临床尚无有效防治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发生的方法[3-5]。有研究[6-7]指出,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是一种类似癫痫发作的症状,使用κ-受体激动剂能够产生抗惊厥作用。而盐酸纳布啡作为一种κ-阿片受体激动剂,能够在产生中强度镇痛效果的同时减轻痉挛程度[7]。本研究拟评价纳布啡对全麻诱导期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预防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25期2019-10-22

  • 癫痫患者脑电图放电与血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
    9)岁,全身强直阵挛发作4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合并复杂部分性发作6例,强直发作9例,偏侧阵挛3例,单纯部分性发作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合并单纯部分性发作1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合并偏侧阵挛2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合并复杂部分性发作4例。阴性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15±8)岁,包括全身强直阵挛发作21例,偏侧阵挛1例,复杂部分性发作6例,强直3例,失神伴眼睑肌阵挛1例,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合并强直1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09-25

  • 癫痫伴肌阵挛-失张力发作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分析
    ,梁建民癫痫伴肌阵挛-失张力发作(epilepsy with myoclonic-atonic seizures,EMAS),又名肌阵挛-站立不能性癫痫(myoclonic-astatic epilepsy,MAE),其发病率占儿童全部癫痫的1%~2%[1],典型癫痫发作形式为肌阵挛或肌阵挛-失张力发作。1970年首次由德国医生Doose描述,因此也称为Doose综合征。198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将其列入隐源性或症状性全面性癫痫,2001年ILA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8期2019-01-04

  • 不同联合用药方案预防依托咪酯麻醉诱导致肌阵挛的效果比较
    醉诱导过程中的肌阵挛十分常见,部分患者抽搐强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导致插管暴露困难,肢体抽动干扰患者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从而造成误判,期间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对潜在风险患者极不利,例如动脉瘤和肺大疱破裂、血栓的脱落等[2]。为此,临床上预防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研究很多,但主要局限于单一药物诱导前的预防,且仍有肌阵挛的发生[3-5],因此笔者设想诱导前联合相关药物,对预防依托咪酯肌阵挛的发生是否具有更佳临床效果。该实验未设空白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12期2018-12-20

  •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三例并文献复习
    张晓华 王云鹏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myoclonus dystonia syndrome,MDS)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的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1],主要以肌阵挛和肌张力障碍为惟一或主要症状[2],药物治疗效果差。目前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被证实是治疗肌张力障碍疾病有效的治疗方式[3]。但由于MDS较少见,目前有关DBS治疗的病例报道较少,且最佳的手术靶点仍不是很清楚,国内尚未检索到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DBS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10-19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短小手术中依托咪酯诱发的肌阵挛的影响
    现, 其诱导后肌阵挛率较高,达到了10%~65%[1], 这就大大增加了患者呕吐窒息的风险。右美托咪定具有镇静与镇痛双重功能且无呼吸抑制, 应用广泛[2], 可以完美的应用于静脉麻醉短小手术。目前依托咪酯所导致的肌阵挛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抑制其肌阵挛的方法还在不断扩展, 本文观察预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于短小手术依托咪酯诱导期肌阵挛以及术后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12月静脉麻醉下乳房良性肿块择期手术的女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2018-09-17

  • 预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依托咪酯致肌阵挛预防作用分析
    导时患者会出现肌阵挛,其发生率在50%~80%[2]。虽然肌阵挛发生时间短暂,但这种现象会不同程度增高饱胃患者的胃内压,导致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增高,增加了麻醉的风险[3]。因此,预防依托咪酯导致的肌阵挛非常重要。地佐辛是一种阿片类受体部分激动-拮抗药物,常用于中重度疼痛治疗。有研究发现,预注地佐辛对于依托咪酯注射后的肌阵挛发生可以产生一定的预防作用[4]。但是预注何种剂量的地佐辛是预防依托咪酯肌阵挛的最适剂量,尚未见报道。笔者分析了预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依托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7期2018-09-10

  • 表现为痉挛性斜颈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
    ]。既往认为软腭阵挛是HOD最核心的体征,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并非所有HOD都出现软腭阵挛,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不伴有腭肌阵挛、以痉挛性斜颈为首发症状的HOD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以“行走不稳伴持续性头颈部左斜并扭转8个多月”入院,患者于2016年10月20日因头部外伤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小脑挫裂伤”,给予保守治疗后遗留行走不稳。2017年5月患者出现颈部向左歪斜及扭转,以直立行走及坐位时为著,无肢体乏力及活动不灵。当地医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7期2018-08-15

  • 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对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单药治疗的疗效比较
    0001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s)。临床典型特征为晨醒后肌阵挛发作,其典型临床特征为肌阵挛发作,可伴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和失神发作。通常于14~18岁起病,男女发病率相。丙戊酸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首选一线抗癫痫药物,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也常用于其治疗,且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关于上述两种药物对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疗效比较尚不明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10期2018-05-29

  • 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研究
    )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疾病临床特征有反复性和突发性,主要症状为自主神经、行动、运动、感觉、意识等发生程度不同的障碍。治疗上多给予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则为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而有关此两种药物疗效方面,临床一直存在争议性,此研究用论著方式分组研讨,意在探讨苯妥英钠、丙戊酸钠药物在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疾病上的疗效。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分组研讨60例患者(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随机分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3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1期2018-05-07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影响的Meta分析
    酯诱导时易诱发肌阵挛,有报道称发生率高达70%-90%[1]。目前对于肌阵挛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其会使高血压、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特别是对急诊手术的饱胃患者,肌阵挛会增加呕吐误吸率[2]。这不仅会增加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甚至会威胁到其生命安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drenocepter,α2-AR)激动剂,具有良好的抗焦虑、镇静及镇痛作用[3]。有研究发现用DEX预防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4-10

  • 脑桥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持续性头晕、腭肌阵挛、走路不稳,查体可见中枢性眼震、小脑性共济失调。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延髓橄榄核体积增大及信号异常。本病临床少见,鲜见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脑桥出血继发HOD患者报告如下,并复习整理有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8岁,因“头晕伴走路不稳2年,加重1个月”于2017年7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7月开始出现头晕症状,为持续性,活动后明显,伴行走不稳,呈逐步加重趋势,后行走需扶持,步态不稳,伴咽部发紧、发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年5期2018-01-16

  • 本刊关于国际抗癫痫联盟更新癫痫分类系统的提醒
    症 失张力发作 阵挛发作 癫痫样痉挛发作 过度运动发作 肌阵挛发作 强直发作 非运动性 自主神经性发作 行为终止 认知性发作 情绪性发作 感觉性发作 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性全面性起源 运动性 强直⁃阵挛发作 阵挛发作 强直发作 肌阵挛发作 肌阵挛⁃强直⁃阵挛发作 肌阵挛⁃失张力发作 癫痫样痉挛发作 非运动性(失神) 典型发作 不典型发作 肌阵挛发作 眼睑肌阵挛发作未知起源 运动性 强直⁃阵挛发作 癫痫样痉挛发作 非运动性 行为终止 无法分类[1] S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7年6期2018-01-13

  • 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效果对比
    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效果对比王驰仲 (安阳地区医院 神经内二科 河南 安阳 455000)目的对比分析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40例)和B组(38例)。A组接受丙戊酸钠治疗,B组接受苯妥英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92.5%比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剂量相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3期2018-01-09

  • 全麻诱导时喷他佐辛预处理减少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效果研究
    少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效果研究刘 松1, 谢 杰1, 吴佐满1, 李晓华2, 郭祥冲1(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 1. 麻醉科; 2. 病理和医学检验中心, 江苏 张家港, 215618)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时喷他佐辛预处理减少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效果。方法8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喷他佐辛组(P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2组用药前(T0)、静注喷他佐辛或生理盐水后1 min(T1)、静注依托咪酯后1 min(T2)、2 min(T3)的平均动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9期2017-11-07

  • 右美托咪定对抗依托咪酯致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患者肌阵挛的效果评价
    全麻苏醒期患者肌阵挛的效果评价关宏锐1刘历威2梁少英1杨莉1马志佳1*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抗依托咪酯致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患者肌阵挛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44岁,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1、芬太尼0.003mg·kg-1、依托咪酯0.3mg·kg-1全麻诱导插管,随后持续泵注依托咪酯8μg·kg-1min-1和瑞芬太尼0.2μg·kg-1min-1作麻醉维持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3期2017-07-03

  • 本刊关于国际抗癫痫联盟更新癫痫分类系统的提醒
    运动性 强直-阵挛发作 阵挛发作 强直发作 肌阵挛发作 肌阵挛-强直-阵挛发作 肌阵挛-失张力发作 癫痫样痉挛发作 非运动性(失神) 典型发作 不典型发作 肌阵挛发作 眼睑肌阵挛发作未知起源 运动性 强直-阵挛发作 癫痫样痉挛发作 非运动性 行为终止 无法分类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7年2期2017-04-27

  • 儿童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术交流·儿童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陈会,刘平,胡文广,邓佳,陈嘉蕾,赵立力目的 探讨儿童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M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OMS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例OMS患儿临床均伴有眼球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及行为异常,其中3例伴有睡眠障碍,1例伴有语言障碍,1例伴有智力倒退。其中3例患儿胸腹部CT提示胸腹腔占位,病理提示低分化神经母细胞瘤。3例患儿均予肿瘤切除治疗及术后化学治疗,肿瘤均未复发。其中1例患儿在化疗后半年给予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7年1期2017-03-08

  • 小儿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例报告·小儿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禚志红 孙艺珍 张继要 靳培娜 李凤艳 王怀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郑州 450052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儿童;病例报告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psoclonus-myoclonus syndrome,OM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Kinsbourne于1962年首次报道,年发病率为1/1 000万,也称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眼球阵挛伴肌阵挛、共济失调、行为改变、睡眠障碍等。近年来,国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8期2017-01-14

  • 阿片类药物预处理对依托咪酯注射所致肌阵挛影响的m eta分析
    托咪酯注射所致肌阵挛影响的m eta分析邱鹏,邱爽,董有静(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沈阳 110022)目的系统评价阿片类药物预处理对依托咪酯注射所致的肌阵挛的预防效果。方法由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应用Review Maneger 5.2及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研究(2 396例患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10-11

  • 吡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肌阵挛癫痫临床观察
    治疗儿童难治性肌阵挛癫痫临床观察马燕丽 徐凯丽 陈国洪(通讯作者) 邹艳萍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12目的 观察吡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肌阵挛癫痫的有效性。方法 5例药物难治性肌阵挛癫痫儿童添加应用吡拉西坦,观察患儿的发作频率、不良反应、认知改善情况等。结果 其中2例达到肌阵挛癫痫发作完全缓解,认知功能明显改善;2例达到肌阵挛癫痫发作减少>75%;另1例发作减少≤50%,兴奋症状明显,停用该药。结论 吡拉西坦用于添加治疗儿童肌阵挛癫痫可能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7期2016-01-26

  • 分析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对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的疗效
    对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的疗效苗 露 崔佳嵩 王 林 刘世强解放军第148医院神经外科 淄博 255300目的 对比分析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分别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6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片治疗,对照组采用苯妥英钠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内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2.9%,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剂量相关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5期2015-12-21

  • 预先静注布托啡诺与地佐辛抑制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效应的比较
    制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效应的比较张婧,刘玲,吕国义△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地佐辛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抑制作用。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5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0~65岁,体质指数(BMI)20~25 kg/m²,将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n= 50),A组预先静脉滴注布托啡诺15 μg/kg,B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时间均为30 s,2 min后各组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 min

    天津医药 2015年12期2015-11-25

  • 预注布托啡诺对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时导致肌阵挛的影响
    全麻诱导中,但肌阵挛的发生率高达50%~80%[2],临床预防依托咪酯导致的肌阵挛研究较多的是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3-5]。较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有较高的肌阵挛控制率,但同时增加了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胸壁僵硬等。有研究报道依托咪酯导致的肌阵挛发作为惊厥样发作,激动κ受体可产生较强的抗震颤、抗惊厥作用[6-7]。本研究探讨布托啡诺预防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期2015-04-19

  • 盐酸羟考酮预处理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
    醉诱导时易产生肌阵挛,这不仅使依托咪酯丧失循环稳定性的优点,还可导致其它不良后果。 相关研究统计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发生率高达50%~80%[1-2],其原因迄今没有定论。 有学者认为,肌阵挛可能是某种形式的癫痫发作,也可能是大剂量依托咪酯抑制了大脑皮层而没有抑制皮层下神经活动的结果[3-5];王新华等[6]认为肌阵挛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被抑制、皮层下结构(包括锥体外系)脱抑制及内源性多巴胺受体竞争性抑制所致,用药前应用镇痛药(如芬太尼)及镇静药(如咪唑安定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16期2015-04-01

  • 依托咪酯不同输注速度对全麻诱导期肌阵挛的影响
    性血栓静脉炎、肌阵挛、恶心呕吐等。研究认为,不同剂量依托咪酯持续输注对犬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能力具有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临床影响及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与观察[3]。注射痛可以通过给药前注射20~40 mg利多卡因消除。肌阵挛不仅可以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血钾改变,而且由于眼内压升高可导致玻璃体脱垂。肌阵挛还可引发术后肌肉团疲乏甚至肌痛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对于急诊饱胃的患者,肌阵挛能增加反流、误吸的风险,还可干扰连续心电图监测及其准确性。因此,降低肌阵挛的发生率有很重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年10期2014-08-15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临床特点与脑电图分析
    030)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是常见的重要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IGEs)之一,在患有癫痫的成人和青少年中,其患病率为5%~10%[1-2]。JME有三种主要的发作类型,即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以及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这三种发作类型常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由于发作表现易被患者及家长忽视,临床易误诊、误治,为提高对本综合征的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36例JME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及药物治疗,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0年

    吉林医学 2014年13期2014-08-15

  • 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不同发作类型的疗效观察
    式。其中强直+肌阵挛2例,强直+失张力+强直阵挛3例,强直+不典型失神+强直阵挛3例,强直+失张力+不典型失神+强直阵挛2例,肌阵挛+失张力+不典型失神+强直阵挛1例。含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9例,强直发作10例,失张力发作6例,不典型失神发作6例,肌阵挛发作3例。1.4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右额过冠状缝(1cm)U型切口,剪开硬膜后在显微镜下沿桥静脉间隙进入纵裂,暴露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用双极和细吸引器从前到后切开6~8cm(深度到发蓝的室管膜顶)。术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03-30

  • 癫痫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与自动症发作肌酶变化分析
    并分组:全身强直阵挛组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6月~60岁,其中原发性全身强直阵挛30例,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34例;自动症发作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1月~55岁,其中颞叶自动症18例,额叶自动症4例。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5~56岁。3组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入组患者于末次癫痫发作后72 h内抽取患者肘静脉血,速率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3期2014-03-16

  • 脑卒中后继发癫的临床分析
    英钠来治疗强直-阵挛发作者。结果 6例死于颅高压脑疝,3例死于癫持续状态,1例死于重症肺炎,其余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出院后仍服用药物,随访期间仍有发作。结论 脑卒中早期有明显的意识改变和脑水肿现象,癫发作短暂,成一过性,肢体功能恢复较好;而卒中晚期,肢体功能恢复较差,癫会反复发作。脑卒中;癫;临床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平均(67.5±1.9)岁。有高血压病史41例,糖尿病史22例,高血脂病史4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8期2014-02-04

  • 脑桥出血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影像分析
    床症状表现为腭肌阵挛、眼肌震颤、肢体阵挛、眩晕、复视、肌力下降等。从发病到MRI检查时间为2周~38个月。1.2 检查方法 6例患者均行MRI检查,采用西门子Trio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机。所有患者均行头颅常规序列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参数:T2WI:TR 6 000ms,TE 93ms,层厚6.5mm,层间距1.95mm,FOV 230mm×230mm,T1WI:TR 200ms,TE 2.5ms,层厚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17期2013-12-16

  •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影响的对比研究
    肢体等部位出现肌阵挛,严重者类似抽搐,肌张力显著增强[1]。虽然依托咪酯引起的肌痉挛在大多数患者中是短暂的,但这种现象对于伴有高血压、动脉瘤、冠心病等患者极为不利。本研究旨在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分别预先静脉注射对依托咪酯静脉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笔者医院伦理和道德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选择12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5岁,体重49~67 kg,体质量指数20~30 kg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5期2013-12-05

  • 不同药物减少无痛胃镜检查中依托咪酯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比较
    现恶心、呕吐、肌阵挛等不良反应。作者对160例胃镜检查患者使用依托咪酯复合不同药物静脉全麻,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年龄20~75岁,男性86例,女性74例,体重43~84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咪达唑仑组(M组)、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组(S)和单纯依托咪酯组(E组)各

    海南医学 2013年4期2013-10-08

  •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对于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预防作用
    静脉炎、溶血和肌阵挛。乳剂依托咪酯取代水剂依托咪酯后,静脉炎、溶血、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已基本消失,然而,肌阵挛的发生率依然高达50% ~80%[1]。有研究显示,诱导前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可降低肌阵挛的发生率[2-3],本研究观察了靶控输注不同质量浓度的雷米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诱导的肌阵挛的效果。对象和方法对象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的手术患者120例,入选标准:(1)美国麻醉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09

  • 缺氧后肌阵挛5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0101缺氧后肌阵挛5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保明芳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昆明 650101目的 通过对5例缺氧后肌阵挛(posthypoxic myoclonus,PHM)患者临床资料及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分析,结合治疗与转归,探讨PHM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5例PH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5例患者均为院内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均在复苏成功后出现反复发作的肌阵挛,同步脑电图显示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11期2013-02-01

  •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1例报告
    清,双侧软腭腭肌阵挛导致咽喉部肌肉运动不协调而出现的言语顿挫不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双侧软腭抬举对称有力,咽反射存在。左侧肢体肌张力降低,上肢肌力为3级,下肢为4级,右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无明确感觉障碍,双侧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病理征阴性。患者于入院次日出现吞咽困难,并逐渐出现腹部抖动症状。辅助检查:头部MRI示延髓右腹外侧长T1长T2异常信号,左侧小脑半球见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周围见片状短T2异常信号(见图2、图3)。图1 头部CT(20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6期2012-09-20

  •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预处理对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
    类静脉麻醉药,肌阵挛的发生率为50% ~80%。2010年7~12月,我们观察了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预处理对依托咪酯诱导期肌阵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择期全麻手术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癫痫、震颤麻痹、舞蹈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者,长期服用镇静剂者及对此类药物过敏史者。将患者随机分为D、M、C组,每组40例。1.2 麻醉方法

    山东医药 2012年18期2012-05-23

  • 丙泊酚预处理减少胃肠镜检查术中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
    中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金运敏1,刘 骥2,王永光2,陶玲云2,晋 辉2,金俊卿2,刘晓静2,陈雪薇2目的: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对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作用。方法:60例静脉全麻下行胃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静注依托咪酯0.15~0.3mg/kg前先静注丙泊酚0.6mg/kg,B组不用。结果:A组无1例出现肌阵挛,B组出现21例(P<0.01);两组间组内MAP、HR、RR、SpO2各值,以及两组手术时间、呼唤睁眼和定向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2年2期2012-03-28

  • 脑电图检查在成人失神癫痫诊断价值探讨
    者发作时均伴强直阵挛发作,其中4例在儿时即有强直阵挛发作,2例表现肌阵挛。1.2 脑电图(EEG)检查 按操作常规应用EEG9000脑电图机(光电公司,日本),滤波30 Hz,走纸30 mm/s,标准电压100μν/Cm,电极安放按照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双耳垂为参考电极,患者取平卧位,在患者清醒、安静、闭目状态下常规进行单导、双导描记,作睁闭眼及过度换气试验,声光刺激诱发试验,过度换气时间不少于5 min,描计时间20 min-30 min。诊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6期2012-01-22

  • 心肺复苏术后致慢性缺氧后肌阵挛1例
    6)慢性缺氧后肌阵挛由Lance和Adams于1963年首先报道而得名,源于4例术中或术后因呼吸心跳骤停导致缺氧性脑病随后出现肌阵挛的患者。该病多因随意运动激发或加重,易由各种外界刺激诱发,睡眠或深呼吸时可明显减轻[1]。脑电图一般无明显癫波发放,肌电图可记录到受累肌肉短暂、爆发性的肌电活动。该病少见文献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麻醉意外行心肺复苏术后致慢性缺氧后肌阵挛患者的临床资料。1 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麻醉意外后全身不自主抖动1个月于2008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8期2011-08-15

  • 利多卡因预处理对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影响
    能引起注射痛和肌阵挛。尽管新的脂肪制剂减少了注射痛,但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仍有50%~80%的发生率[1,2],这对非快速诱导的患者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3]。预注芬太尼类药、咪达唑仑和罗库溴铵可以减轻依托咪酯诱导引起的肌阵挛[4-7],但利多卡因预处理是否能抑制依托咪酯诱发的肌阵挛还没有被报道,利多卡因可以减弱琥珀胆碱诱导时的肌阵挛,还可以减轻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副反应和丙泊酚的注射痛。本研究拟用25mg的利多卡因在给予依托咪酯前预处理,观察其对依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4期2011-08-04

  • 依托咪酯复合咪唑安定与芬太尼对人流患者肌颤的影响
    5%~50%的肌阵挛发生率也引起关注[1]。本观察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减低依托咪酯用于无痛人流手术时所致肌颤的发生率,为临床麻醉静脉诱导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的早孕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35岁,体重45~76Kg,既往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病史和药物过敏史。随机分为2组,依托咪酯复合咪唑安定及芬太尼组(A组),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组(B组)。1.2 麻醉方法2组均无术前用药,常规麻醉前准备,禁食水6h,入室后建

    中外医疗 2011年31期2011-06-21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附21例报道)
    发展至全身强直—阵挛发作4例(19.2%),全身强直—阵挛发作8例(38.1%),癫痫持续状态1例(4.7%)。2.2 癫痫与脑卒中类型 本组脑梗死患者中单纯部分性发作4例(44.4%),复杂部分性发作2例(22.2%),由部分性发作发展至全身强直—阵挛发作2例(22.2%),全身强直—阵挛发作1例(11.1%)。脑出血患者中单纯部分性发作1例(10%),复杂部分性发作2例(20%),由部分性发作发展至全身强直—阵挛发作2例(20%),全身强直—阵挛发作5

    当代医学 2011年36期2011-04-01

  • 缺氧后肌阵挛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00缺氧后肌阵挛(posthypoxic myoclonus,PHM)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氧事件发生后出现的一种非进行性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肢体和躯干短暂而快速的抽动。脑电图显示无癫活动。肌电图可见受累肌肉十分短暂的爆发性肌电活动。1963年Lance和Adam s首先描述了4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出现动作性、意向性阵挛,随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减轻,但容易被肌肉的牵张诱发,同时伴有其他的神经功能缺损[1]。现就2例PH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期2011-02-10

  • 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对血流动力学及不同给药顺序对肌阵挛的影响
    不同给药顺序对肌阵挛的影响孙艳红,刘海梅,赵芸慧,江晓菁(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 110001)目的 观察乳剂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不同给药顺序对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非高血压组455例,高血压组204例。开通静脉后平静15min测得平均压和心率为基础值(T0),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注射,记录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T1),注射依托咪酯后3min(T2)和5min(T3)上述参数,气管插管吸入七氟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12期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