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菇
- 茶树菇菌包打洞与不打洞对产量影响的试验
3-5]。第1 潮菇采摘完后,将菌包表面清理干净,自然放置1 周,期间不用喷水保湿。1 周后,菌包表面以及空间可以适当多喷些水,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湿度保持90%~95%,可出第2 潮菇。第3、4 潮菇管理方法相同[6]。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污染菌包,拍照记录茶树菇子实体的颜色、朵型、大小,记录每潮菇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1.5 数据处理用IBM SPSS Statistics 和Graphpad Prism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2
园艺与种苗 2023年10期2023-11-03
-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产量是由3~5 潮菇的总和构成,香菇菌棒前期养分充足,菇质较好,随着养分的不断转化,菇质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了解香菇生产周期内子实体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国内主栽且出菇潮次明显的申香1504 品种为材料,对其不同潮次下的子实体农艺性状特征和营养特点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香菇高效栽培和品质的提升、加工、活性物质提取和食用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供试菌株。申香1504 来源于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1.1.2 栽培培养料。木屑79
园艺与种苗 2022年6期2022-07-13
- 用苹果木作栽培料工厂化培育香菇的试验研究*
~0.10%。每潮菇采收结束休养10~15 d(休养温度20~25℃)后,注水刺激出下一潮菇。1.3 调查统计方法试验过程中及时和准确地记录菌棒发菌情况、满袋时间、蕾数、单菇质量和产量等,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图形绘制。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配方培养料菌棒装袋及培养情况不同配方培养料菌棒装袋及培养情况见表1。表1 不同配方培养料菌棒装袋及培养情况由表1可知,不同配方栽培料的装袋质量差异显著
上海蔬菜 2022年3期2022-06-22
-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再盖无纺布。第一潮菇采摘完毕后,清理菌袋表面,放置一周。一周后喷重水,控制温度为20~25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促长出第二潮菇。第三潮、第四潮菇管理方法同前。1.5 指标测定及数据处理观察7 种配方的栽培袋菌丝盖面时间、长至半袋用时、满袋用时,记录产量,并计算生物学效率。用IBM SPSS Statistics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供试配方的栽培袋菌丝生长情况由表1可知,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5、配方6、配
食用菌 2022年3期2022-06-16
- 主要环境因子对大球盖菇的影响
kg/m2,第二潮菇产量明显高于第三潮菇和第一潮菇。 每潮菇时间约为14 d。对每潮菇外观品质进行调查发现,第二潮菇的菌盖直径、菌柄直径均大于第一潮菇、第三潮菇;菌病长度为第一潮菇、第二潮菇、第三潮菇;随着温度变化,大球盖菇的普遍颜色也发生变化,第一潮菇的颜色为红褐色,第二潮菇的颜色为红褐色,第三潮菇颜色为褐色。表1 大球盖菇产量与外观品质图 1 降雨量、平均温度、产量日变化每日降雨量、平均温度、产量的变化如图1示,可知随着降雨量、温度的变化,大球盖菇的产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2期2022-05-13
- 平菇优质高产栽培实用新技术
可现蕾出菇,但一潮菇出不好,便会发生料面失水、出菇难、病害多等头痛问题。提倡在调整培养料营养等前提下,尽量延长菌丝后熟时间(一般15 天左右),使之储备更多的生物能量,第一潮菇产量能提高30%。七、出菇期管理早秋出菇管理必须单排摆放,绝不能上垛排高,严防高温烧堆。在室内出菇,把卫生打扫干净即可。老菇棚要事先消毒、杀虫。消毒除用药物外,最好是用生石灰处理,架上洒石灰水,墙上刷石灰浆,地面撒生石灰粉。杀虫剂最好用高效氯氰菊酯。出菇前,一定要用大水浇透、渗透地面
农业知识 2021年1期2021-12-05
- 茶树菇新品种‘茶-20’出菇评比试验
有原基长出。第一潮菇采摘完毕,清理菌袋表面,自然放置一周,期间不用喷水保湿。一周后喷重水,温度控制在20~24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5%,可出第二潮菇。第三、第四潮菇管理方法相同。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污染菌袋。观察记录子实体的颜色、大小、出菇时间,计算产量和生物学效率。1.6 数据处理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2 试验结果2.1 不同品种的产量与生物学效率由表1可知,杨4的产量较高,与杨-3、茶-20和杨-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食药用菌 2021年5期2021-10-15
- 60Co辐射选育的姬松茸新菌株J37农艺性状与降低重金属含量效应
株J37 的第一潮菇、第二潮菇、第三潮菇和第四潮菇的子实体平均朵重,分别比原菌株J1 提高46.81%、42.45%、42.06%和36.84%;不同潮次中,J37 与J1 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J37 与J1 子实体朵质量都随着潮次的增加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就第四潮子实体而言,虽然J37 朵质量与第一潮子实体相比降幅达52.23%,但仍然比J1 第三潮子实体11.38 g 还高10.9%。2.1.2 不同生长潮次J37 子实体的盖质量 由表1 可
福建农业学报 2021年6期2021-08-18
- 平菇菌株栽培试验初报
情况。分别记录6潮菇的采收期和商品菇产量,并计算生物学效率。各取适量鲜菇用清水烹饪后品尝,记录各菌株鲜菇口感。图1 供试平菇部分菌株出菇场景2 结果与分析2.1 供试平菇菌株菌丝长势及抗杂性由表1可知,引进试种的3个平菇菌株菌丝长势较强,当地菌株柳选1号(对照)菌丝长势一般。4个平菇菌株菌丝色泽洁白,杂菌感染率均为0%,说明引进的3个平菇菌株及柳选1号(对照)的抗杂性都较强,不易感染杂菌。表1 供试平菇菌株菌丝长势及抗杂性2.2 供试平菇菌株生育期由表2可
食用菌 2021年4期2021-07-29
- 根据气温条件确定河北省大球盖菇最佳栽培时间*
初播种,元旦前头潮菇采摘、上市。冷棚栽培时间需根据遮阴条件确定。有遮阴条件的冷棚在8月底到9月上旬栽培。没有遮荫条件的冷棚与露地栽培时间相同,在9月中旬栽培。3.3 生长时间3.3.1 冬季前生长时间保定地区连续3年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日均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统计见图2。图2 2016年~2018年保定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日均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Fig.2 The average daily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
中国食用菌 2021年4期2021-06-21
- 香菇不同生产模式、出菇季节和潮次菌棒的适宜补水量试验
试验方法在出第一潮菇前对菌棒进行补水[2],采用机械定量补水方式。设补水后菌棒重量为原始菌棒重量(接种后的菌棒重量,下同)的80%、90%、100%、110%、120%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200袋,设3次重复。子实体达采收标准后分级采收、称重并统计烂棒率。第二潮菇补水前,从前述试验菌棒中挑选质量佳、一致性较高的菌棒作为供试菌棒,设计补水后菌棒重量为原始菌棒重量的70%、80%、90%、100%、110%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100袋,设3次重复。子实体达采收
食药用菌 2021年3期2021-06-18
- 玉米芯棒栽培草菇试验
不足(最多采收3潮菇)。玉米芯是一种重要的含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农业废弃物[2],其作为主料栽培草菇,透气性好,持水量稳定,适宜草菇发菌及出菇[3],栽培成本低。山东省邹平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hm2左右,因此有丰富的玉米芯资源。为此笔者进行玉米芯棒栽培草菇试验,并比较玉米芯棒浸泡方法。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方法及投料以棉籽壳常规二次发酵料为对照,玉米芯棒用10%、30%、50%石灰加水浸泡,进行石灰用量对比试验。具体主料、辅料
食用菌 2021年3期2021-06-03
- 日光温室不同配方和工艺栽培大球盖菇的农艺性状分析
测量并分别计算三潮菇的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生物学效率(见公式2)、接种至每潮菇的出菇时间与采收持续时间等。1.7 数据分析试验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培养料理化性质分析图1是不同配方工艺播种前培养料的理化性状。可以看出各配方的含水量均维持在50%~65%左右,其中F-1含水量较低,仅为50.42%,F-2D的含水量最高为65.73%,生料工艺配方都在59%左右。pH是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14期2021-05-27
- 双孢蘑菇不同配方打包料理化性状测定
、覆土前、第1 潮菇结束、第2潮菇结束、第3潮菇结束。1.5.2 取样方法建堆期、发酵过程中取样方法:每个隧道中的样品,分为三段取样,即前段、中段和后段,每段之间距离约为5 m。每段分别按上(料顶部往下10~20 cm)、中、下(地面以上10~20 cm)三个部位,五点梅花形取样,即上部2 个样,中间1 个样,下部2 个样,每个点取样100 g。三段共取15 个点样品,共计1 500 g,将其混合备用。采用四分法重复取样品三次,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覆土前和
食用菌 2021年2期2021-04-03
- 榆黄蘑不同生长发育期胞外酶活性变化研究*
规出菇管理,出两潮菇后采收。1.3.2 粗酶液的制备在菌丝培养和栽培过程中,分别于菌丝生长至菌袋1/2、菌丝满袋、现蕾、幼菇期、一潮菇子实体成熟、二潮菇现蕾、二潮菇幼菇期、二潮菇子实体成熟和二潮菇采收1周共9个阶段取样。取培养基上、中、下部位的培养料20 g,混匀后加入100 mL蒸馏水,20℃浸提4 h后过滤,4 000 r·min-1离心5 min,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7]。1.3.3 酶活性的测定分别按参考文献 [8-12]测定7种胞外酶活性,滤纸纤
中国食用菌 2020年11期2021-01-18
- 双孢蘑菇培养料木质纤维素利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原基形成,第1潮菇、第2潮菇、第3潮菇)理化指标(pH值、EC值、含水量、含碳量、含氮量、灰分含量、碳氮比)的基础上,对木质纤维素各组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系统分析,同时统计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建立更为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试验在河北省承德兴春和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双孢蘑菇工厂进行,双孢蘑菇菌种为A15。1.2 试验方法1.2.1 堆肥和双孢蘑菇栽培 采取3批次培养料,试验原料按照碳氮比(30∶1)[15]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08
- 猴头菇新品种沪猴3号
。生长周期短,一潮菇生物学效率44%。2.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宜袋料栽培,可采用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玉米粉、麸皮、米糠培养基栽培,pH值5.4~5.8,含水量60%左右。常规装袋、灭菌与接种处理后发菌,室温避光培养25~30天。培养温度为24~26℃,严格避光,湿度为65%左右。出菇温度调整为14~18℃。当子实体不再增大、菌刺密布时即可采收。一般可采收2~3潮菇,栽培周期55~70天。(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李巧珍 张赫男 邮编:
农村百事通 2020年14期2020-11-23
- 蛋白添加剂对双孢蘑菇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定不同组第一至三潮菇产量。双孢蘑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参照文献[18]测定,每潮菇每个组随机取 100个蘑菇子实体,利用游标卡尺测量菌盖直径(mm)、菌盖厚度(mm)、硬度计测定硬度(105Pa),称量单菇重量(g)。1.5 双孢蘑菇子实体品质分析采用茚三酮显色法(GB/T 18246—2000)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每1 g干双孢蘑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19],单位为 mg·g-1。分别计算总氨基酸含量(total amino acids,TAA)、总必需氨基酸
中国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2020-06-03
- 刺槐木屑栽培香菇配方比较试验
蕾出菇阶段。第一潮菇自然出菇,后续潮次注水出菇。每个配方设3个小区,每个小区40袋,随机排放。1.4 考察内容及方法记录香菇菌丝满袋时间、菌丝长势和污染率,观察出菇情况,并统计前三潮菇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2 结果与分析2.1 供试配方香菇(久香4号)菌丝生长及子实体性状由表1、图1可知,供试配方菌丝长势没有差异,含刺槐木屑配方的香菇菌丝满袋均比对照(CK)早,且菌丝满袋时间随着配方中刺槐木屑量的增加而缩短;刺槐木屑配方的污染率均高于对照;试验条件下,刺槐
食用菌 2020年2期2020-03-30
- 冷刺激时间对3个平菇品种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每个试验处理组头潮菇的总产量;头潮菇生物转化率(%)=每个试验处理组头潮平菇的总产量(kg)/27(60个菌袋培养料的总质量)×100%。2 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详见表1、表2、表3。表1 新科106菌袋冷刺激后的出菇情况由表1可见,新科106菌袋冷刺激2d、3d、4d,对其现蕾、出菇整齐度、现蕾数、头潮菇生物转化率提高均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冷刺激4d,效果最明显。因此,实际生产中可考虑新科106菌袋预先在2~4℃冷刺激4d后,再移入出菇房出菇。表2 新科10
食用菌 2019年6期2019-12-09
- 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技术
袋,一般可采收三潮菇,以木屑为主要培养料的栽培袋,只能采收二潮菇。第一潮菇至第二潮菇间隔大多数为14~20天,第二潮菇至第三潮菇只要10~14天。每袋平均产量200~250克。黄色金针菇品种的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的产量差异不大,各占总产量的35%~40%;而白色金针菇品种的第一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80%左右。从质量看,黄色金针菇品种的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质量均较好,第三潮菇明显变差;白色金针菇品种的第一潮菇质量好,但第二潮菇质量却较差。所以,通常黄色金针菇品种采
吉林蔬菜 2019年2期2019-06-05
- 平菇锯齿菇的形成原因
的情况,特别是二潮菇的表现尤其明显。同一个阶段,头潮菇一般没有这种锯齿菇的出现是因为菌棒出头潮菇时,菌棒本身的水分足够子实体生长需用,即使把菌棒放在室外,这种锯齿菇也不会出现。如果棚内出现很多锯齿菇,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大幅度的增加湿度,菇棚要多灌水,喷水不要过少,喷几次重水,这种情况就可以缓解消失。2 形成锯齿菇的第二个原因是子实体生长期温差过大这里说的温差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昼夜温差过大,另一个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前期和后期温差过大。昼夜温差过大加上环境湿度过
食用菌 2019年2期2019-04-23
- 4种不同培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比较试验
2 d可采摘第一潮菇,在采摘前两天打一次重水(出菇水),一潮菇可采摘6~7 d;然后清床,打转潮水,4~5 d后出第二潮菇,采收4~5 d;采摘后清床,打转潮水,6~7 d后采第三潮菇。1.5 观测项目及产量统计培养料发酵天数:记录每个配方培养料一、二次发酵所需天数。采菇天数:记录每个配方从料进菇房到采收第3潮菇结束后的总天数。产量统计:记录每个配方采收3潮菇的总产量。投入产出比分析:计算公式为投入产出比=产值/投入生产成本(原料+菌种+人工+水电+维修)
食用菌 2019年1期2019-04-03
- 甘肃省不同温型香菇优良品种筛选
等.统计分析前三潮菇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鲜菇质量/原料风干质量×100%以菌龄、生物学效率、商品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性状优劣[8-9],采用软件DPSv 7.05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各品种菌丝生长及转色情况各品种在麦粒原种和果木屑培养料上,菌丝生长浓密、长势良好,除个别菌袋有零星绿霉污染外,其余菌袋生长较好,菌袋成品率98.96%以上.转色方面,‘L808’转色不均匀,‘238’‘9608’‘武香1号’转色稍慢、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03-26
- 不同注水处理下香菇氮磷钾运转情况研究*
试验通过在香菇头潮菇结束后,选择不同的时期对菌棒进行注水并补充养分,以此来探索提高香菇养分利用率的养分补充时期和配方。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2 试验设计试验于2016年1月~12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试验选择枣木屑为栽培基质,配方为枣木屑:麸皮:石膏=79:20:1。在第2潮菇和第3潮菇出菇前,以不同的注水处理为试验因子,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糖10%、尿素0.25%、磷酸二氢钾0.10%、钾肥0.075%;处理B
中国食用菌 2019年2期2019-03-12
- 菌棒断植 平菇增产
栽平菇在出2~3潮菇后产量会大大降低,品质也开始下降。实践证明,采用断植法不仅能培育出与前潮菇产量相当甚至更高的后潮菇,且方法简单又实用。具体操作如下:1 将出菇2~3潮后的菌棒脱去塑料袋,将其表面的老皮刮掉,浸泡在5%石灰水中;如果菌棒较干燥,还要在1%的食盐水中浸泡0.5 min。浸泡前要在菌棒中上下各打一透孔,以利盐水浸入,起到增产效果。2 从中部将菌棒截成两段,断面朝上排入畦床或浅沟内,断面要平整,整体高度要比地面高出1~2 cm,周围再起垄以防雨
食用菌 2019年3期2019-02-11
- 覆土含水量对双孢蘑菇产量、质量及子实体水分利用的影响
erer通过在一潮菇子实体形成过程中对覆土层进行浇水处理[7]以及采用不同厚度(3cm和6cm)的覆土[1-2]研究了子实体对培养料和覆土的水分吸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水分蒸发的前提下,子实体从培养料中吸收的水分占54%—83%,从覆土中吸收的水分占17%—46%;水分的吸收量随不同菇潮、覆土层厚度和采收时间而异。在实际生产中,水分蒸发不可避免,蘑菇利用水分生长并通过蒸发作用进行养分输送[8],对覆土层和培养料层流失的水分如何分配用于子实体生长和蒸发作用的
上海农业学报 2018年6期2019-01-14
-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研究。由于香菇每潮菇采收结束后,损耗了大量营养和水分,菌棒开始逐渐萎缩,此时就必须要让菌棒进行“休息养菌”,以促使菌丝生长积累养分,为下一潮菇的生长提供养分[11-12]。本试验通过在香菇头潮菇结束后,选择不同的时期对菌棒进行注水并补充养分,以此来探索提高香菇产量的养分补充时期和配方。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所用的菌种为韩国引进的香菇品种‘K5’。1.2 试验设计试验于2016年1月~12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试验选择枣木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9年1期2019-01-12
- 不同配比稻麦秸秆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比较试验
。统计不同处理每潮菇的产量,不同处理商品菇的产量。2 结果与分析2.1 稻麦秸秆不同配比培养料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表1 稻麦秸秆不同配比培养料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由表1可见,各个处理的双孢蘑菇菌丝发菌时间稍有差异,处理①和处理③的发菌时间一样,均为15 d,处理②发菌时间稍短,为14 d。各个处理的出菇时间有差异,处理①从播种到出菇时间最短为35 d,处理③最长为38 d,处理②为37 d。2.2 稻麦秸秆不同配比培养料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食用菌 2018年6期2019-01-08
- 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4.1 温度第一潮菇发育过程中,培养料温度升高。生长的营养需求和增加的代谢活动产生更多的热量,其中一部分会蒸发排出去,其余的热量就会导致培养料温度上升,因此需要更低的室温以维持料温,要求控制室温16~17℃,料温20~21℃。4.2 CO2和空气相对湿度原则上,CO2浓度与催蕾后期一致,即600~2000 mg/kg。为保持菇房CO2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通风量要适当加大。新风20%~30%,内循环风机频率30~40 Hz。4.3 打水子实体长度生长至3~4
食用菌 2018年5期2019-01-08
- 茶树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
理[15],出两潮菇后采收。分别在8个阶段取样[16],按照菌丝生长半袋、满袋、现蕾、出一潮菇、一潮菇子实体成熟、出二潮菇、二潮菇子实体成熟和二潮菇采收1周的发育时段采样。分别取培养基上、中、下部位的培养料20 g,加入100 mL蒸馏水混匀,20 ℃浸泡4 h后过滤,4 000g离心5 min,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1.4 酶活性的测定1.4.1 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淀粉酶和滤纸纤维素(FP)酶 参考Mandels等[17]和王玉万等[18]的方法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1期2018-12-06
-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在出菇,特别是头潮菇,菌棒的水分都不高,菌棒容易缺水。当菌棒出菇很多时,菌棒中仅有的水分被所出的菇拔出,菌棒的水分就会随所出的香菇蒸发,菌棒就会缺水非常严重。此时如果不注水,菌棒中的菌丝就会因为严重缺水,导致菌丝变细变弱,活力减退。这样菌棒就会因为菌丝细小,变得柔软,容易散掉。出来的菇也是个头小,菇肉薄。(2)注水的轻重。在种菇过程,注水的轻重是很关键的。太轻了不出菇,太重了又会烂棒。特别是第一次注水时,秋栽的往往正好是十月小阳春,温度很暖和,最容易烂棒、
今日农业 2018年5期2018-03-24
- 金针菇菌渣栽培秀珍菇试验*
金针菇只采收第一潮菇,金针菇菌渣中仍含有大量未利用的营养物质。为降低秀珍菇栽培的用料成本,提高秀珍菇的产量与品质,我们开展了利用金针菇菌渣栽培秀珍菇的试验,以期选出理想的配方。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秀珍菇品种为罗秀,引自浙江省江山市。选用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仅出一潮菇的菌渣(金针菇的基质配方为棉籽壳28%、麸皮32%、木屑16.6%、玉米芯4%、碳酸钙1%、磷肥1%、石灰1%)。1.2 试验处理(配方)试验共设6个处理(配方),其中5个为金针菇菌渣
上海蔬菜 2018年1期2018-03-06
- 茶树菇栽培中水分管理方法
范围内,第一、二潮菇基本不需要给培养料补充水分,且子实体朵型大小适中、产量高、品质好。若含水量低于60%,则第一潮菇朵型较小、朵数较多、产量也不高,第二潮就要给培养料补充水分,出菇管理成本增加。但若培养料的含水量超过65%,不仅菌丝生长慢,且菌袋的污染率上升。1.2 掌握好拌料含水量目前拌料时培养料含水量把握全凭经验,具体做法是手抓一把拌好的培养料,以手握成团,指缝见水印而无水滴流出为宜。这种方法较为常用,经验丰富者根据水分渗出程度判断,误差范围会控制在2
食用菌 2018年5期2018-02-01
- 不同基质培养料理化性状及其对双孢蘑菇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的含氮量是提高一潮菇产量的重要指标,达到1.97%—2.25%。进入出菇期后,随着菌丝体对培养料营养的消耗与利用,各配方的含氮量逐渐降低,麦草混合菇渣配方的含氮量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出菇期全麦草配方培养料的含水量最高,双孢蘑菇的农艺性状最为稳定,总产量也最高。全麦草配方、麦草混合稻草配方、麦草混合玉米秸配方二潮菇的产量最高,分别为3 061.41、2 534.47和2 534.47 kg,分别占其总产量的43.81%、39.89%、49.71%;麦草混合菇渣
中国农业科学 2017年23期2017-12-18
-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长成熟,采收第一潮菇。第一潮菇采收后,菇棚停喷水并掀开大棚下部塑料薄膜进行通风,让菌筒“休养”恢复菌丝生长,直至菌筒菌丝营养充分积累。由于这段时间温度较低,养菌时间持续至12月中旬,才能转入第二潮出菇管理。第二潮出菇管理即菌筒逐筒注水后,开始拉温差刺激直到菇蕾形成,并转向雾化喷水保护菇蕾正常生长,于12月下旬采收第二潮菇。2香菇“暴发式”与常规出菇的产量、品质对比情况2.1出菇产量第一潮菇“暴发式”与常规菌筒出菇都比较整齐、一致,菇形较圆整,菌肉较厚。“暴
新农业 2017年6期2017-07-15
- 香菇“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初探
体生长成熟,第1潮菇采收。第1潮菇采收后停水、掀开塑料薄膜通风,让菌棒“休养”恢复菌丝生长,直至菌棒菌丝营养积累充分。由于这段时间温度较低,养菌时间持续至12月9日,才转入第2潮出菇管理。即在12月10日当日菌棒注水后,开始拉温差刺激直到菇蕾形成并转向雾化喷水保护菇蕾正常生长,于12月23日采收第二潮菇。图1 第一潮(左)第二潮出菇状况(右)2 结果与分析2.1出菇第一潮菇:2016年11月11日采收。从出菇现状看,香菇937出菇一致、整齐,菇形都较圆正,
食用菌 2017年4期2017-05-23
- 香菇菌糠与苹果枝木屑栽培猴头菇比较试验
供试配方猴头菇两潮菇产量的影响由表3可知,根据头潮菇的产量得出,头潮菇配方3的产量最高,配方1次之。但配方1和配方3产量差异不明显,产量最低的为配方5(CK)。由此可见,若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只采收头潮菇,则可以选择配方3(香菇菌糠40%,棉子壳50%,麸皮8%,石膏2%),产量高,成本低。第2潮菇的产量中配方1最高,配方2次之。其中配方2和配方3产量基本相当。产量最低的为配方4。说明配方4的营养最不丰富,出头潮菇后可利用的营养成分基本用完。相比较配方5与配
食用菌 2017年1期2017-04-04
- 金针菇“四优良”增产高效新技术
改由另一端出第三潮菇。为便于管理,开口时一般在整架菌袋的一侧开。单侧开口后,菌袋水分蒸发由两个端面减为一个端面。水分蒸发面减小后,现蕾期吐水多、原基密、分支增加1 倍,这时,增加风口通风量,不但不会象原来两端开口时那样,菇体发育的长短不齐,反而刺激菇丛竞相伸长,整齐一致,产量和商品外观得到极大改善。“出菇间期补水”是指每采一潮菇后随即注水一次,补水量基本上是上潮菇出多少菇即补多重的水。通过补水实现了栽培料出菇耗水的前亏后补,即低含水量拌料所亏欠的水分,在出
食用菌 2017年2期2017-04-02
- 种植纯白平菇抓关键 高产质优多赚钱
左右即可出菇,头潮菇转化率可达60%以上。常规栽培二潮菇产量较低,采用头潮菇后覆土栽培效果较好。方法是:头潮菇结束后,将菌棒一分为二剥去塑料袋立于棚内土畦中,切口向下,菌块相间1厘米左右,覆干细土,填满菌块间隙,盖至菌块顶部,再浇营养水(尿素1%、糖1%、磷酸二氢钾0.5%、微量元素0.5%、石灰0.5%、克霉灵和敌杀死少量)使覆土至完全湿润。浇水后一般10天可出菇,二潮菇生物学效率也可达50%以上。二潮菇后,让菌床干3~5天,再浇营养水,一般可收4潮菇,
农业知识 2017年42期2017-02-01
- 金针菇出菇期水分管理“五字”经
。四补。菌袋在头潮菇采收后,含水量下降20%~30%,二潮菇采后下降30%~50%。因此,在第一、二潮菇采收后,要立即向搔菌后的菌袋里喷水补湿。其做法是:连续2~3天,每天2~3次直接朝袋内喷水,每次以菌柱表面湿润为宜,不可使袋内积水。为提高产量,可在水中加少量的尿素、白糖、磷酸二氢钾等,以补充养分。五浸。采收三潮菇后,菌柱的含水量已降到50%以下,此时可脱去塑料袋,将菌柱置池水中浸泡,待菌柱吸水恢复到原来开袋时的重量时捞起,稍晾干装入袋中。也可直接向袋内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16年4期2016-06-21
- 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技术
袋,一般可采收三潮菇,以木屑为主要培养料的栽培袋,只能采收二潮菇。第一潮菇至第二潮菇间隔大多数为14~20天,第二潮菇至第三潮菇只要10~14天。每袋平均产量200~250克。黄色金针菇菌株的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的产量差异不大,各占总产量的35%~40%;而白色金针菇菌株的第一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80%左右。从质量看,黄色金针菇菌株的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质量均较好,第三潮菇明显变差;白色金针菇菌株的第一潮菇质量好,但第二潮菇质量却较差。所以,通常黄色金针菇菌株采
吉林蔬菜 2016年6期2016-05-30
- 食用菌补水需注意
:补水量。当第一潮菇采收后,基质营养丰富,基质中水分含量还较高时,补水量宜少些。当长过第二潮菇后,基质营养减少,基质中的水分也降低了,补水量就可多些,菌袋浸水的时间就可长一些。补水时应用清洁干净的河水或地下水。不宜使用地表的塘水和沟水,防止杂菌和害虫携带入基质中,引发病虫害。水温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冰凉的水。原基、菇蕾上不要喷水。最好用喷雾器补水,喷嘴朝上向空间喷雾增湿。补水后,如菇体上有水珠应通风去除。否则会给病菌繁殖造成机会,在菇体上形成病斑。
农业知识 2016年38期2016-03-27
- 草菇、金针菇周年栽培技术
~5天后采收第1潮菇。第1潮菇采收后,用1%石灰水重喷培养料1次,温度保持在30~32℃,4~5天后采收第2潮菇。9月底及时清除废料、消毒菇房。2.金针菇栽培技术。10月初栽培金针菇。按棉子壳、玉米芯、棉渣100千克、麸皮25千克、玉米粉5千克、石灰膏1千克、石灰粉500克的配方配制培养料。先将培养料加水拌匀(含水量60%~65%),再分装入长35厘米、宽17厘米的塑料袋后扎口,高压或常压灭菌后取出,温度降到30℃时接种。接种后送进菇房。菇房内温度保持在2
乡村科技 2016年19期2016-02-20
- 平菇爆发出菇新技术
会现蕾出菇,但一潮菇出不好,便会发生诸如出菇难、病害多等令人头痛的问题。当然,问题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有诸如菌丝数量不足、生物量储备少等制约因素。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相同品种、基料等条件下,菌丝后熟期与提高第一潮菇的生物学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可在调整基料的养分等前提下,尽量延长菌丝的后熟时间,一般以15天左右为宜。这种方法可最大限度储备爆发出菇的生物能量。5 出菇阶段配合叶面施肥一般当菌盖直径达到2 cm左右时,即可喷施食用菌三维营
西北园艺(综合) 2016年1期2016-02-19
- 水和调理剂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二次出菇影响的研究*
含水量是决定第2潮菇的产量的重要因子,合适的调理剂是获得高产的保证。通过对出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包补充20 mg·L-1的调理剂,可以获得和头潮菇商品性一致的商品菇。添加杏鲍菇专用调理剂的菌包2潮菇的生物学产量可以达到331 g。杏鲍菇;再出菇;水;调理剂;高产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 的工厂化栽培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的优质商品菇,目前的工厂化生产模式下的生物学效率在50%[1],但由于遍地开花式的生产,导致价格下跌,在目前的普遍
中国食用菌 2015年5期2015-12-26
- 爱尔兰双孢蘑菇袋式栽培管理简介
点和水质等对第一潮菇的采收时间均会造成不同影响。正常情况,第一潮菇的采收时间是在覆土后第21天。每袋覆土厚度为5厘米,且必须均匀,否则会造成菌丝爬土不均匀,进而导致原基扭结不均匀。用少量打碎的堆肥与覆土材料混合,一般可以缩短爬土时间并保证菌袋出菇一致。覆土后密切监测菌袋温度,为防止温度过高,连续3天引入外界新风降温。而后,必须使用冷风机。原基形成前几天无需换气,否则会造成蘑菇在覆土层下方形成。注意将袋温控制在最佳的24~26 ℃下。爬土时菇棚的空气必须温暖
食药用菌 2015年2期2015-12-02
- 北京地区几个秋冬季栽培平菇品种的性状比较
别测定各重复前5潮菇的产量,合计总产量,总产量除以棒数即为平均单棒产量。计算各个品种的生物学效率。(3)子实体农艺性状观测。当子实体长至七八分熟时,观察测量子实体颜色,韧性,头潮菇单朵重、菌盖直径、菌盖厚度,二潮菇单朵重、菌盖直径、菌盖厚度。每重复测量3个个体,取平均值。2 结果与分析2.1 发菌状况从表1可以看出,菌丝的长势,黑优抗、平菇009、2026表现稍弱;菌丝颜色,灰美2、抗3、8129表现为灰白,其他品种为白色;菌丝生长速度,灰美2较快,日均长
食药用菌 2015年5期2015-11-07
- 四项措施提高草菇品质、产量
继续出菇。在第一潮菇采收后,撬松料面,用石灰水泼浇湿透,将培养料pH值调整在8~9,然后在料面撒播菌种,播后覆盖一薄层发酵过的培养料。也可在第一、二潮菇采收后,将料块翻过来,把底层培养料翻到表层,喷洒1%的石灰水,以补水、调整酸碱度,再在表面二次接种,接种量为2%~3%,一般可增产30%左右。用稻草栽培草菇,可在堆草播种后4天,在草层空隙间塞入菌种,进行二次接种,接种量为第一次用量的20%左右。这样当采完第一潮菇后,第二次播入的菌种可从草堆中分解,积累养分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14年9期2015-03-11
- 食用菌优良品种
脱袋,采收2~3潮菇后,需适当补水。2 白灵菇品种中农翅鲍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特征特性:中低温型菌株;菌丝短细且密,菌落呈绒毛状;子实体掌状,后期外缘易出现细微暗条纹,菌褶乳白色,后期稍带粉黄色;子实体大中型,菌盖厚5 cm左右,菌盖长11.7 cm,宽10.6 cm,;菌柄侧生或偏生,柄长1.1 cm,直径1.95 cm,白色,表面光滑;栽培周期为120 ~150 d;子实体生长较缓慢,耐高温
天津农林科技 2015年6期2015-02-11
- 花脸香蘑3种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明,花脸香蘑头2潮菇的产量可占总产量的80%左右,所以本试验只取头2潮菇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栽培模式对第1潮、第2潮菇幼蕾个数的影响不同栽培模式的第1潮、第2潮菇幼蕾个数情况见表1。表1 不同栽培模式的第1潮、第2潮菇幼蕾个数注:表中数据为每个处理3次重复的平均数,栽培模式1按85袋为1 m2换算。下同。由表1可知,栽培模式2的第1潮、第2潮菇幼蕾个数最多,栽培模式1的第1潮、第2潮菇幼蕾个数最少,两者相差1倍左右。
中国食用菌 2014年5期2014-07-08
- 白灵菇二次出菇技术
一般只在冬季出一潮菇,第二潮菇量很少,并且菇形也差,多数菇农不再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50%,为了提高白灵菇的效益,充分利用白灵菇菌袋中的营养资源,菇农一般在春季利用白灵菇菌筒废料栽培鸡腿菇,但由于春季鸡腿菇后期容易感染鸡爪菌,产量也往往受到影响,整体效益不显著。为提高白灵菇生产效益,我们在送教下乡实践教学中,结合栽培示范户进行了白灵菇二次出菇试验,结果证明,利用春季气温回升的有利条件,对已经出过头潮菇的白灵菇菌筒,象平菇菌袋一样进行营养液注水
河北农业 2014年5期2014-03-31
- 杏鲍菇高产高效优质栽培试验
营养液反向促第二潮菇及覆土促第三潮菇的综合试验,达到提高生物转化率及商品率,实现杏鲍菇高产高效优质栽培,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高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菌株试验菌株为杏鲍菇Pe528,2002年引自武汉市新宇食用菌研究所,我校长期生产和优选菌株。子实体个大质优,菌丝体生长在6℃~32℃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是23℃~25℃左右,高于30℃时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为10℃~18℃,最适温度12℃~1
中国食用菌 2012年3期2012-05-30
- 杏鲍菇下脚料栽培高温蘑菇试验*
菇,采收2潮~3潮菇,杏鲍菇采后的下脚料通常作为肥料使用,虽然没有浪费,但利用价值不高[1-3],为了充分利用杏鲍菇下脚料,降低高温蘑菇的生产成本,笔者2010年进行了杏鲍菇下脚料栽培高温蘑菇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品种为新登96高温蘑菇,引自湖北省嘉鱼县环宇食用菌研究所,高温蘑菇属四孢蘑菇,出菇整齐、菇形端正、色泽洁白、味道鲜,不易变色、开伞,易于保鲜,菌丝生长温度为18℃~36℃,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33℃,出菇温度为 20℃~3
中国食用菌 2011年4期2011-05-30
- 巧管水 促金针菇多出菇
内喷水,在采收2潮菇后,因培养料内严重缺水,很难再出菇,致使产量偏低。根据山东省平度市菇农杨云海的经验,只要在 “水”上做足文章,就可以提高金针菇的产量。方法是,当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后,将菌袋从发菌室迅速移到大棚内开袋催蕾出菇。进袋前先在菇床上垫上薄膜再摆袋,并将垫底膜四周抬高2厘米,向膜内加入0.5厘米深的水,袋口表面及四周用黑色薄膜覆盖避光,使光照较暗的膜内空间湿度能长期稳定在90%左右,达到出菇整齐的目的。头潮菇采摘后,因料内水分已大量消耗,必须及时
食药用菌 2010年6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