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菌株栽培试验初报

2021-07-29 01:21:56刘海旺梁丽梅黄日保王相华廖柳聪
食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潮菇平菇出菇

刘海旺 梁丽梅 黄日保 陈 华 王相华 廖柳聪

(1柳州市农田建设指导站,广西柳州545005;2柳州市北部新区陆群种植场,广西柳州545005)

平菇是侧耳属(Pleurotus)中普遍栽培的糙皮侧耳、凤尾菇、白黄侧耳等食用菌的统称[1]。1975年辛加尔(Singer)将平菇分成4个组共39个种,归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2]。平菇肉质肥厚、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世界上栽培量较大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发展速度较快、栽培面积较广、经济效益较高的食用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平菇栽培面积较大,但品种单一,主栽平菇品种柳选1号已栽培多年。为此,开展3个平菇菌株与柳选1号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柳州市栽培的高产优质平菇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供试平菇菌株:黑平王、3925、4936,引自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柳选1号(对照)为柳州当地主栽菌株。

(2)培养料配方:破籽棉30%,甘蔗渣22%,莲子壳20%,麸皮和玉米粉15%,石灰3%。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pH8~9。

1.2 试验方法

1.2.1 原料准备

主要原料棉籽壳、甘蔗渣、莲子壳要提前预湿12 h,甘蔗渣要堆沤半年。

1.2.2 拌料、装袋、灭菌

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原料加水充分拌匀,料含水量为60%~65%,pH 8.0~9.0。采用24 cm×55 cm耐高压聚乙烯塑料袋,袋装湿料约3.0 kg(折干1.5 kg)。要求装料匀实,单袋质量一致。采用常压灭菌,温度达95~105℃后保持10~12 h。试验每个菌株800袋,4个菌株共3 200袋。

1.2.3 发菌及出菇期管理

接种后料袋于15~25℃、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的环境中培养菌丝,采取分堆墙式避光培养。发菌期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良好,及时清理感染杂菌的菌袋。

出菇期管理:冬季栽培出菇温度控制在5~20℃,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出菇期只补水,不用任何添加剂,不用农药,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鲜销菇按八成熟采收。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每个菌株随机抽取紧实度和质量均匀的20个菌袋作为一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分别记录各菌株的接种日期、菌丝长满日期、原基形成日期、首次采菇日期和末次采菇日期。在菌丝刚长满袋时观察菌丝长势、色泽,调查各菌株的杂菌感染情况。分别记录6潮菇的采收期和商品菇产量,并计算生物学效率。各取适量鲜菇用清水烹饪后品尝,记录各菌株鲜菇口感。

图1 供试平菇部分菌株出菇场景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平菇菌株菌丝长势及抗杂性

由表1可知,引进试种的3个平菇菌株菌丝长势较强,当地菌株柳选1号(对照)菌丝长势一般。4个平菇菌株菌丝色泽洁白,杂菌感染率均为0%,说明引进的3个平菇菌株及柳选1号(对照)的抗杂性都较强,不易感染杂菌。

表1 供试平菇菌株菌丝长势及抗杂性

2.2 供试平菇菌株生育期

由表2可知,4936菌株从接种至菌丝长满袋、接种至原基形成、接种至首次采菇、接种至末次采菇等用时都比其他3个菌株少。黑平王菌株和3925菌株上述各生长阶段用时也少于柳选1号(对照)。在同时接种的情况下,4936菌株菌丝长满袋比柳选1号(对照)早6 d,比黑平王菌株和3925菌株早5 d;4936菌株现原基比柳选1号(对照)早7 d,比3925菌株早4 d,比黑平王菌株早3 d;4936菌株首次采菇比柳选1号(对照)早8 d,比黑平王菌株和3925菌株早3 d;4936菌株末次采菇比柳选1号(对照)早9 d,比黑平王菌株和3925菌株早8 d。可见在柳州市市郊栽培平菇4936菌株比柳选1号(对照)可大大提早上市时间,同时也可提早结束生产。

表2 供试平菇菌株生育期

2.3 供试平菇菌株各潮菇采收期

由表3可知,当地主栽柳选1号(对照)只能采收5潮菇,引进的3个平菇菌株均可采收6潮菇,比柳选1号多采收1潮。总体上,黑平王、柳选1号各潮菇采收期相对较长,潮次不明显,可不间断采收菇。而3925菌株、4936菌株各潮菇采收期相对较短,出菇较为集中,潮次较明显;气候等环境因素变化对其影响大,规避市场风险能力欠佳。

表3 供试平菇菌株各潮菇采收期

2.4 供试平菇菌株产量及鲜菇口感

由表4可知,供试平菇菌株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4936菌株、黑平王菌株、3925菌株、柳选1号。4936菌株与其他3个菌株之间差异极显著,黑平王与柳选1号差异极显著,3925菌株与柳选1号(对照)差异显著,黑平王菌株与3925菌株差异不显著。4936菌株、黑平王菌株、3925菌株、柳选1号菌株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95.8%,155.5%,148.5%,137.6%。

表4 供试平菇菌株鲜菇口感和出菇产量(Tukey法)

4个平菇菌株鲜菇口感相差不大,柳选1号(对照)和黑平王菌株口感鲜、脆,口感相对较好;4936菌株和3925菌株口感稍韧。

由表5可知,黑平王菌株、柳选1号(对照)各潮菇产量相差不大,各潮产量相对均匀,第1潮、第2潮产量高;3925菌株、4936菌株各潮菇产量差异较大,第3潮菇产量占比最高。

表5 供试平菇菌株各潮菇产量占比

3 小结与讨论

对比试验结果,引进的3个平菇菌株菌丝生长比较旺盛,菌丝色泽洁白,抗杂性强,比柳选1号(对照)可多采收一潮菇。其中4936菌株生产周期最短,出菇快,接种后38 d即可出菇,比柳选1号(对照)提早8 d采菇,产量最高,平均袋产鲜菇2.94 kg。其缺点是口感稍韧,潮次间产量变化较大,不利均衡供应市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弱。黑平王菌株产量较高,出菇潮次不是很分明,可不间断出菇上市,且口感鲜脆,受当地市场欢迎,可在柳州市郊区栽培。

猜你喜欢
潮菇平菇出菇
平菇生长记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园艺与种苗(2022年6期)2022-07-13 01:42:36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食用菌(2022年3期)2022-06-16 14:49:48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平菇种植记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平菇冬季提温发菌效果好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