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2-05 19:41熊小飞廖孝忠谢海彬
食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汉中市香菇食用菌

熊小飞 廖孝忠 向 阳 谢海彬 马 昕 熊 甜

(1汉中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陕西汉中723000;2勉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陕西汉中724200;3勉县定军山镇中心幼儿园,陕西汉中724200)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以秦岭和巴山两大山脉为屏障,气候温和湿润,干湿有度,年平均气温14.5℃,年均降雨量800~1 000 mm。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植物南北共生的特点和生物种群多样性,素有“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也有“天然药库”美誉。

汉中市被誉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境内土壤肥沃,无工业污染,林地面积152.9万hm2[1],占陕西省林地面积的20%,森林覆盖率达50.12%,因此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生态条件、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汉中市黑木耳、香菇、羊肚菌、赤松茸等资源丰富,采集和栽培食用菌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开始,黑木耳和香菇栽培快速发展,以留坝县、西乡县生产的黑木耳和香菇享誉西北,出口海外,食用菌产业成为汉中市特色产业。近年来,汉中市政府立足秦巴山区资源禀赋,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将食用菌产业作为特色产业,积极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高效发展,使之成为群众稳定的脱贫致富项目。

1 汉中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初具规模

汉中市已建成食用菌生产示范县2个、示范镇58个、专业村128个。椴木木耳、香菇年栽培658万架;袋料香菇、木耳年生产1.8亿袋[2];勉县建成日产5 t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基地;高附加值食用菌新品种如金木耳、大球盖菇、羊肚菌等规模化栽培稳步发展。截至2019年,汉中市食用菌总产量4.5万t,产值12亿元,食用菌产业被纳入汉中市“6+X”产业发展布局。

1.2 产业链日趋完善

汉中市已建成市级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3个,食用菌龙头企业29家、专业合作社302家、家庭农场186家;建成中小型保鲜库214座,配套烘干、仓储、分选、冷链运输车辆等设施装备,延长产业链,有效调节市场供应周期;浙江惠康食品有限公司、河南伏牛山百菌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奕农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49家龙头企业落户汉中市,助推汉中市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向产品产地初加工升级,向速冻食品、保健品、药品等精深加工进军,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快速化、精细化、多元化发展需求。

1.3 销售渠道不断拓展

电商平台介入食用菌产业,拓展食用菌销售渠道,销售更便捷。同时汉中市加快“两品一标”认证和监管,“留坝香菇”“留坝黑木耳”“镇巴香菇”“镇巴木耳”等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认证[3],促进传统市场销售量稳步上升;跨行业整合资源,创新构建农产品产、运、配、仓、销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宁强香菇酱、食用菌腌渍食品出口越南、欧洲,据统计2020年汉中市食用菌及加工产品出口创汇130万美元。

1.4 助力脱贫效果明显

食用菌产业扶贫模式不断涌现,包括“新型经营主体+就业+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订单+贫困户”“三统一分”模式(统一制袋接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回购、农户分户栽培)。以栽培袋料香菇为例,投入产出比约为1∶7~10,农户每年栽培袋料香菇1万袋,可实现增收7万元。2019年,食用菌产业覆盖汉中市506个贫困村,使1.39万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2 汉中市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汉中市食用菌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食用菌产业特色化、现代化、绿色化、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汉中市食用菌产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

2.1 产业规模小

汉中市拥有丰富的青冈树、稻草等食用菌生产资料,椴木、木屑销往四川省、甘肃省、湖北省及宝鸡市等地,但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缓慢,与其资源禀赋不匹配。缺乏资源的宝鸡市陇县将袋料香菇发展成了重要产业;蒲城县紫荆街道办黄家村仅有苹果枝、农作物秸秆且缺水严重,建成占地4 hm2的工厂化双孢蘑菇工厂;商洛市柞水县将小木耳做成大产业。2019年汉中市袋料食用菌生产规模仅1.8亿袋,食用菌产业园仅有1个,而商洛市与汉中市资源相当,食用菌生产规模2.2亿袋,食用菌产业园有64个,与之比较,汉中市食用菌产业规模明显偏小。

2.2 产业水平低

经营主体和生产设施看,汉中市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4]。汉中市以分散农户栽培食用菌为主,生产规模小,生产设施简陋,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规模化、设施化水平总体较低。

产品结构看,香菇、木耳等常规品种占汉中市食用菌总产量90%,高产值的新优特品种极少;鲜品香菇、干品香菇、木耳初级产品销售占销售总量的95%,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不足5%;无食用菌保健品、美容产品及药品等深加工产品。

2.3 产业链短

虽然建成部分中小型保鲜库,配置烘干、仓储、分选、冷链运输车辆等设施装备,有效调节市场供应周期,但仍属于原料初级产品加工运输。食用菌精深加工(保健品、美容品及药品等)产品仍处于摸索起步阶段。

2.4 销售能力弱

以农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经营主体散、小、弱,销售中处于弱势地位,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自主定价权。农户文化水平偏低,电商销售普及困难,销售供应网络不健全,仓储物流、冷链运输等配套设施滞后,线上销售占比少。

3 汉中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3.1 优化产业布局,扩大生产规模

按照立体开发、循环利用、优质高效的发展思路,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依据汉中市资源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建立木腐菌菌材供应基地,在平坝区建立草腐菌菌材供应基地;在丘陵区扩大袋料香菇生产规模达3亿袋以上;在适宜地区建立大球盖菇、羊肚菌、双孢蘑菇、草菇等优质高效食用菌生产基地面积达1 000 hm2;同时,加快发展杏鲍菇、金针菇等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建立10家食用菌龙头企业,打造100个生产设施配套、经济效益稳定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建设一批食用菌强村。汉中市要形成山区、丘陵、平坝食用菌分类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生产加工匹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的产业格局,食用菌产值达100亿元,使食用菌特色产业成为汉中市支柱产业、循环产业、高效产业。

3.2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品质量

开展野生菌资源调查,加快野生资源的驯化和利用;开展珍稀食用菌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展食用菌新品种引进,丰富食用菌品种;建立汉中市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并提升开发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机械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率;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智慧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和销售体系;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入户率;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3.3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三产融合

整合资源,打造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改变农户分散自主经营模式。壮大和提高栽培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和经营能力,以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村为引领,建立“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市场”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加快形成食用菌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5]。以汉中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味见汉中”为引领,依托汉中市绿色农产品展示交易服务中心,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

以新型经营主体引入技术、资本等进入食用菌产业,加快食用菌向调料酱料、休闲食品、饮料、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发展“食用菌+旅游观光、养生保健、餐饮、菌文化体验”等新业态,促使食用菌产业同旅游业、服务业等融合。

3.4 用活用好政策,全力促进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商洛市柞水县“小木耳大产业”,这是对食用菌产业的充分肯定;陕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陕南要以做强做大绿色生态产业为重点;汉中市提出“6+X”的产业布局。汉中市食用菌产业要按照市委“扩张规模、壮大龙头、技术进步、提升效益、促进增收”为主线,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品牌化推进、联盟化经营,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由注重数量向提高单产和质量转变,由依靠消耗资源向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发展。

推进食用菌产业由原料生产、初级产品生产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持续推进“汉货入沪、通琼”,加快推进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网络定制、产品认筹、田园直购等销售模式,线上线下共同拓展市场;通过“一带一路”,将汉中市食用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汉中市要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富民兴村的骨干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循环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强镇兴县、促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猜你喜欢
汉中市香菇食用菌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稻鳅共作 亩均收入万余元——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推广实施“稻+”产业助农增收
基层治理呼唤“镇级改革”——汉中市破解镇级“虚化”问题的调查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