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生产中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2021-07-29 01:22张瑞华王承香田洪霞孙百晔丁美丽于囡囡
食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花菇猴头菇青霉

张瑞华 王承香 田洪霞 孙百晔 丁美丽 于囡囡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41)

猴头菇又称刺猬菇、山伏菌、猴头蘑、菜花菌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多糖,是著名的药食两用菌[1-2]。

我国猴头菇的栽培地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浙江省常山县、福建省古田县等地,栽培模式有层架和码墙式。栽培袋规格有短袋、长袋,短袋一次留1个菇,长袋留2~3个菇。笔者调查发现猴头菇生产中常会出现菜花菇、光头菇、粉红菇、萎缩菇等生理性病害[3],菇体腐烂等病理性病害,以及菌丝未发满袋内形成原基等一系列问题。现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主要防治措施。

1 菇体不分化菌刺

菇体不分化菌刺主要有以下两种。

1.1 菇体软、蜂窝多、无刺(图1)

猴头菇菇体软,菇体上面蜂窝较多,不形成菌刺。出现此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猴头菇生长期间温度超过25℃。猴头菇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4~21℃,温度超过此范围菇体难以形成菌刺。

1.2 菇体表面光秃,无菌刺(图2)

猴头菇原基分化时,菇体表面光秃,没有菌刺,菇体不软且不黄(图2),原因与原基分化时菇房中的相对湿度过高有关。猴头菇原基分化时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就难以形成菌刺。猴头菇原基分化时,空气相对湿度在60%~80%,则形成菌刺细密。但若菇房中空气相对湿度太低(低于50%),则菇体发黄,表面光秃。

此外,菌刺有无与品种及出菇潮次也有关,一般出菇潮次多,后潮菇形成菌刺的难度上升。

2 菇体畸形,菌刺少且短(图3)

如图3,菇体小,畸形,菌刺少且短。主要原因是出菇时菇房中温度低于8℃,图3菇体形成时的温度为4~8℃。

3 出菇口上潮菇残体上长青霉(图4)

猴头菇出菇口上潮残存菇体上长青霉,主要原因是上潮菇采收后没有及时清理残存菇体,当菇房空间相对湿度高于70%后,残存菇体易感染青霉。这种情况不仅在菇房温度较高时会出现,温度低时也会发生。

4 菇体腐烂,流脓(图5)

猴头菇菇体腐烂,流脓水,为细菌性感染所致。主要原因有菇房温度高于20℃,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培养料氮源含量高等,且第一潮菇之后表现更为明显。

5 菜花菇或珊瑚菇(图6)

子实体呈现菜花状或珊瑚状,基部不断向上分支。主要原因是菇房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超过1 500 mg/kg易长出此类菇)。

6 菌刺粗细不均匀(图7)

菌刺粗细不均匀的主要原因为原基分化时温度在8~10℃,菌刺粗,菌刺形成后,向菇体喷水,水温高于菇体温度,两者温差大,易长出粗细不均匀的菌刺。

7 菇体颜色发红(图8)

猴头菇颜色发红与光照强、温差大有关。通常猴头菇生长期间光照强度超过250 lx,温差超过7℃时,菇体发红概率上升;此外菇潮多,后潮菇菇体发红概率也会上升。

图1 菇体软、蜂窝多、无刺

图2 菇体表面光秃,无菌刺

图3 菇体畸形,菌刺少且短

图4 出菇口上潮菇残体上长青霉

图5 菇体腐烂,流脓水

图6 菜花菇或珊瑚菇

图7 菌刺粗且粗细不均匀

图8 菇体颜色发红

图9 猴头菇形状不规则,有的变软死亡

图10 菌袋发菌不满,形成原基

图11 窝口法生产菌种

8 菇组织变软死亡,从其基部又长出菇体(图9)

如图9,猴头菇形状不圆正,有的菇组织变软死亡,新菇体从其基部长出。主要原因与菇体形成后生长环境温差大、湿差大有关。

9 发菌不满袋,侧壁出菇(图10)

液体菌种生产枝条种时,发菌不满袋就形成原基,袋侧壁出菇(图10)。主要原因是装料松,空隙大,形成原基后菌丝形态发生变化,不能继续发菌。因此培养料装袋时要略紧,窝口插入接种棒,拔出接种棒接种后要塞入无菌海绵或无纺布棉(图11)。

猜你喜欢
花菇猴头菇青霉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美味不过猴头菇
挑干香菇看『脸蛋』
挑干香菇看『脸蛋』
猴年吃点猴头菇
猴头菇的古今佳话
营养菌王猴头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