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峰,张 健,李 敏,李玉娟,王 莹,许建民
(1.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 南通 226541;2.南通东洲农业科技股分公司,江苏 南通 226364)
〈菇农之友〉
水和调理剂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二次出菇影响的研究*
谈 峰1,张 健1,李 敏1,李玉娟1,王 莹1,许建民2
(1.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南通226541;2.南通东洲农业科技股分公司,江苏南通226364)
研究过程中,对比了不同调理剂对杏鲍菇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关系,并分别采用表层喷施不补水和随水补充的方法来进行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菌包培养基的含水量是决定第2潮菇的产量的重要因子,合适的调理剂是获得高产的保证。通过对出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包补充20 mg·L-1的调理剂,可以获得和头潮菇商品性一致的商品菇。添加杏鲍菇专用调理剂的菌包2潮菇的生物学产量可以达到331 g。
杏鲍菇;再出菇;水;调理剂;高产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 的工厂化栽培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的优质商品菇,目前的工厂化生产模式下的生物学效率在50%[1],但由于遍地开花式的生产,导致价格下跌,在目前的普遍生产技术中,工厂化杏鲍菇企业基本上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为了稳定生产,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各地生产者都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提高产量。董洪新等[2]认为采用“不脱袋割中定点出菇法”在温室大棚中出菇,2潮菇的生物转化率可达95%。崔凯等[3]试验了墙式覆土和覆沙并补充营养的二次出菇法,生物学效率得到了提高,这些方法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我们根据在多年的食用菌研究生产中积累的经验,提出菌包原地补充含有杏鲍菇专用调理剂的水分的方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获得和头潮菇一致的商品菇,而且生物学产量还略高于头潮菇。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1供试菌株
杏鲍菇三号母种,来自福建。
1.2供试基质
硬木屑、棉籽壳、麦麸、玉米粉、CaSO4、 CaCO3。
1.3参试材料
出过1潮菇的菌包(500 g干料装)、喷施丰(1号)、杏鲍菇专用调理剂(2号)、菇宝(3号)。
1.4试验方法
试验在原出菇标准库房中进行,分别以3种试剂作为添加剂使用,以清水为对照。试验分总剂量使用浓度为20 mg·L-1随水注入至菌包总重至接种前重量和总剂量喷施2种方法进行。每个处理15包,3次重复。
1.4.1头潮菇采菇改进
考虑到二次出菇的特殊性,对头潮菇的采收方法改刀割为手掰采菇法,以保持菌包袋口的完整。
1.4.2调理液使用方法与出菇管理
不补水部分,以供试试剂总量一次性直接喷施于菌包表层。补水部分,先将菌包取样测算总补水量,然后加入试剂,补充进菌包。出菇后每个菌包逐步疏蕾至留1个菇,出菇水分、空气、温度管理参照正常方法进行。
1.4.3采收与测量
待菇体生长趋于停止,菌柄伸长,菌盖开始膨大时,及时采菇,分别测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单菇重。
试验中发现,无论是否补充菌包的水分,均能正常现出第2批菇蕾。区别在于菇蕾现出后的生长情况及最终产量。为保证最终形成的菇能尽量符合杏鲍菇的商品要求,我们在试验中采用了逐步疏蕾至留1个菇的管理方法,因此单菇重即为单包的产量。
2.1菌包不补水分,调理液作表面施用
对菌包在第1次出菇过程中缺失的水分不进行补充,调理液仅做表面施肥处理的情况下,所有调理剂均表现出增产效果,结果如表1。
表1 菌包不补水的各项指标
试验结果说明,通过表层喷施,可以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但产品无法达到正常的商业菇品质要求。从产量水平上看,3种调理剂与对照清水相比,均表现出增产效果,2号和3号两者效果接近。从增产率上看,3种调理剂均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尤其是2号和3号,相比对照增产超过50%。
2.2菌包补充水分,调理液随补充水分输入菌包
在这项试验中,通过对菌包在第1次出菇过程中损失的水分进行补充,并将调理剂兑入水中,随水补充到菌包中,结果见表2。
表2 菌包补水后的各项指标
试验结果表明,补充过水分的菌包,菇蕾密度增大,生长快,最终产量极显著高于不补水的菌包,但是,不同的调理剂表现出的在最终产量上的差异是明显不同的,1号调理剂的增产效果不明显,3号甚至出现了比对照减产的结果。而2号的产量增加了107.5%,说明2号调理剂在调节菌包的生产活力和提高最终产量上,随水注入菌包调理作用更加显著。
不同的调理剂对菌菇的菌柄长和菌柄直径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最大的影响是在单菇重即产量上,以2号为最佳。
2.3两种使用方法对产量及产品性状影响效果分析
补水后的菌柄长度和直径较之于不补水均有明显改善,产品质量达到市场要求。对菌包补水和使用调理剂的情况下杏鲍菇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见图1~图3。
图1 不同调理剂在菌包补水与否的条件下对单菇的影响
图2 不同调理剂在菌包补水与否条件下对菌柄长的影响
图1~图3结果显示,水分在杏鲍菇二次出菇的产品质量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笔者在研究水在平菇生产中的重要性时认为,容器栽培平菇时,出菇阶段的培养料含水量在65%时最有利于形成优质、高产的子实体,低于60%时,虽能形成优质的子实体原基,但最终不能形成优质高产的子实体[4],同理,在杏鲍菇生产中,合理调控培养料的含水量,对于最终获得优质商品菇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杏鲍菇的二次出菇生产中,合理、恰当地使用调理剂对产量和产品商品性的提高以及缩短栽培周期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补水与否及不同调理剂对单菇重影响的方差分析见表3。
图3 不同调理剂在菌包补水与否条件下对菌柄直径的影响
表3 补水与否及不同调理剂对单菇重影响的方差分析表
经过方差分析,2号调理剂在补水及不补水条件下对单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2号调理剂极其适合在杏鲍菇的二次出菇中作为一项高产措施使用。
通过试验,结果证明杏鲍菇菌包在出完第1潮菇后,通过补充足量的生理用水,即可实现在第2次出菇中形成合格的商品菇的目的,通过随补水添加调理剂,则可以极大地提高第2潮菇的产量,提高一定时间内的原料生物转化率,从而实现优质菇高产的商业栽培目的。按目前商业栽培平均产量达300 g计算,采用添加调理剂补水的方法,可以在第2潮菇的收获期达到产量331 g。从而极大地降低单位产量的生产成本,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出完第2潮菇后的菌包已显现明显的松散趋势,活力已明显不够,但是菌包的中下部仍然表现出出菇活力,如何在二次出菇过程中进一步调控生长,以增加前2潮菇的产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廖志敏,郭倩,尚晓冬,等.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质的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9(2):62-65.
[2]董洪新,辛晓林.杏鲍菇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3):21.
[3]崔凯,王子健,闫伦,等.工厂化杏鲍菇废弃菌袋再利用技术[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3):44-46.
[4]谈峰.水在平菇栽培中的重要性[J].江苏食用菌,1992(3):16.
S646.1A1003-8310(2015)05-0079-03
10.13629/j.cnki.53-1054.2015.05.020
南通市2014_HL农村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HL2014009)。
谈峰(1963-),男,本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与育种研究。E-mail:361142745@qq.com
201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