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德 黄 毅
爱尔兰双孢蘑菇袋式栽培管理简介
郑永德1黄 毅2
(1. 福建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莆田 351144;2.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 350001)
介绍爱尔兰双孢蘑菇袋式栽培模式,包括栽培管理,栽培计划,卫生标准,记录生产各个环节的具体项目、内容,以及操作步骤和方法。
爱尔兰;双孢蘑菇;袋式栽培;栽培管理;栽培计划;卫生;记录
近年来,国内重新燃起双孢蘑菇种植热。笔者根据国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国国情,介绍爱尔兰双孢蘑菇单层袋式栽培模式,以期促进国内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以下介绍爱尔兰袋式双孢蘑菇栽培流程及管理方法,其栽培原理对于国内双孢蘑菇栽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爱尔兰双孢蘑菇袋式栽培直接采用由专业的堆肥生产商供应的三次发酵料(已播种的堆肥)。双孢蘑菇成功栽培主要取决于优质的堆肥和适宜的环境条件。由于堆肥是由专业的堆肥生产商供应,农场主只需专注于蘑菇的栽培管理,从堆肥运到菇场的第一天开始直至菇房清空结束。双孢蘑菇栽培管理要点有温度监测,喷水,不同生长时期的二氧化碳水平和湿度控制,空气流动及良好的环境卫生。
1.1 走菌
该阶段是指蘑菇菌种菌丝在堆肥中生长的过程,由于会产生热量,因此温度监测非常重要。走菌的最适温度为25℃。温度过高,超过30 ℃时,会减产;温度长时间保持或低于20 ℃也不适合菌丝生长。以爱尔兰的气候条件,当室外环境较温暖时,料温达到24℃,可引入外界新风降温;而在高温季节,则需每日多次将地面打湿,并将菌袋分散摆放,以利降温。走菌还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图1 覆土并平整后的菌袋
1.2 覆土
在菌丝走透的堆肥表面覆一层有机物,通常是用中和性泥炭土,称之为覆土。覆土时间一般为自进料开始的第14~21天,且必须在菌丝走透堆肥后方可覆土。达到这一状态的发酵料会呈均匀的灰色或白色。覆土、覆土时间、覆土材料、地点和水质等对第一潮菇的采收时间均会造成不同影响。正常情况,第一潮菇的采收时间是在覆土后第21天。
每袋覆土厚度为5厘米,且必须均匀,否则会造成菌丝爬土不均匀,进而导致原基扭结不均匀。用少量打碎的堆肥与覆土材料混合,一般可以缩短爬土时间并保证菌袋出菇一致。
覆土后密切监测菌袋温度,为防止温度过高,连续3天引入外界新风降温。而后,必须使用冷风机。原基形成前几天无需换气,否则会造成蘑菇在覆土层下方形成。注意将袋温控制在最佳的24~26 ℃下。
爬土时菇棚的空气必须温暖而静止,有较高的二氧化碳水平(达到5 000 毫升/立方米),相对湿度95%,室温维持在23℃。
1.3 喷水
水对于蘑菇生产中的堆料和覆土都非常重要。堆料制备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水分均匀吸收,确保有适当的含水量。覆土时喷水对出菇质量和生产效益有很大影响,覆土前覆土材料必须全部预湿透。许多覆土材料是直接从沼泽地挖出来的泥炭土,这种泥炭土在搅拌时,其加水量应少于干泥炭土。菌丝爬上覆土层,通常是覆土后的第3天,此时必须对覆土进行第一次喷水。接下来3~4天,每棚共喷水1 350~2 250升(每个标准菇棚占地面积234.5平方米,栽培面积按照75%计算,即176平方米,另外由于爱尔兰多采用袋装的干泥炭土,其吸水量较高,因此加水量也较多)。喷水的数量,由覆土的最初湿度和菇棚的蒸腾状况决定。
认真检查喷水后的覆土湿度,简单的方法是抓一把覆土,稍微挤压,就有水流出,说明水分足够。充足的水分能促进菌丝呈白色线状强势生长,进而健康出菇。覆土的含水量不足,其菌丝细弱,颜色淡,长出过多针头菇,形成小蘑菇。
喷水须轻喷,保持中等压力且不会滴水。喷水时将喷水枪口朝上,使水均匀和缓地落在菌袋上。初期喷水过多或一次性喷补水过多,会使料面封闭料内缺氧,而过早形成针状菇。覆土后充足的水分能满足第一潮菇生长,至第一潮菇采收完,不需再喷水。二、三、四潮菇的喷水量与预期产量有关。经验表明,产菇1千克要从覆土中带走1升水,另1升水因蒸腾作用损耗。出菇期喷水必须在两潮菇之间,且必须在菇柄直径长至1.5厘米之前。出菇时补水必须在干燥期后,干燥期可采用的方法是升温2 ℃并加大空气流动或引入新风。
1.4 现蕾
现蕾情况对出菇数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正常情况下,覆土后10~12天现蕾。即将现蕾时能明显看见覆土缝隙中的菌丝。当大多数菌袋出现这一状态时,就可以认为现蕾期到来了。菌丝生长过快会形成“菌被”,并会因覆土的影响而难以形成菇蕾。
现蕾和针状期的空气调控:引入新风;气温在48小时内从23 ℃降至18℃;先将二氧化碳水平降至1 000 毫升/立方米,针状期时再升至1 500 毫升/立方米;现蕾后到针状期相对湿度保持在90%。
为达到针状期所需的适宜条件,进风速率和风机转速需根据季节而变化。与暖和天气相比,天气较冷时引入的新风量应较少。降低堆肥温度会刺激现蕾。现蕾期堆肥的最佳降温方法是在4天内从26 ℃降至21℃。
针状期菇房中通入大量的新风会降低相对湿度,为消除这种影响,必须采取加湿。在现蕾后的7天里,可采用环境控制系统中的加湿器或定期给地面洒水的方法来增加湿度。现蕾后的第5天,可见白色针状菇和星状菇丛,这是线状菌丝融合的结果。针状形成期的环境控制非常重要。长时间新风过量会导致针状菇过多,最终形成过多小菇,造成低产;而新风不足又会造成针状菇过少,同样也会减产。栽培者必须争取前两潮菇的产量占全部产量的70%。如果需要又大又开伞的“早餐盘型”蘑菇,可以生产第四潮菇(图2)。
图2 第四潮菇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开伞菇
1.5 采收方法和分级
为保证产品质量,出菇高峰期需要有足够的采摘人员。前两潮菇的采收期各需4天。第1天先采收一些小菇,第3天达到高峰期。供应鲜菇市场的蘑菇必须用手指末端轻轻采摘。任何触碰都会导致褐变降低产品质量。采摘人员需要携带一次性薄纸片,用来去除粘在手指上的覆土颗粒。采摘时的动作是向上扭转,尽量少附带覆土。第一潮菇期内覆土的剧烈扰动会推迟针状菇到下一潮出菇。采收后填平覆土的孔洞对已经受到惊扰的针状菇生长毫无意义。
尽量采收未开伞的蘑菇,以保持菌盖与菌柄之间的菌环完整性。根据市场需求,产品从小纽扣型(小而未开伞)到早餐盘型(又大又开伞),每个等级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而最基本的质量标准是白度,不论哪个等级,都不能有污染和破损。轻采轻拿轻放十分重要。
采摘后的蘑菇经过分级,装入不同的包装盒内。该用何种类型和尺寸的包装容器由市场销路决定。基本要求:每一次采摘操作的蘑菇不超过3朵;根部必须削平,切口平直干净,菇柄长度不超过15毫米;菌盖必须朝上摆放在包装盒内;包装必须在干净的操作台上进行,不应在地上。
采收包装后的产品必须放置在冷库中30分钟。蘑菇在4 ℃下储存运输最佳。
为了挖掘菇棚栽培的潜力,建议采用以下日生产计划。
(1)进料。前1天:堆肥进场。堆肥运输车一到,马上卸车。将料装入菌袋并铺平,将菇房温度设置在23 ℃恒温,仅打开通风系统中的内循环。
(2)走菌。第1天到第14天或第18天,为菇房创造最佳环境条件,使正常走菌。堆肥的温度必须升至25 ℃,每天检查菇房状态。9~10天后,如果堆肥温度上升至25 ℃以上,就必须采取降温措施。
(3)爬土。第16天,覆土时间因当地气候状况和泥炭土的质量而定。如果需要将出菇时间定在周三,那就在前3周的周一或周二覆土(由于欧美国家规定周末休息,如果周末加班需支付较高加班费用,因此尽量将出菇采收时间控制在工作日)。在此阶段要控制好温度、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仅作内循环通风。这一时期的环境监测非常重要,因覆土后料温可能会突然升高。第19~22天,当菌丝爬上覆土时,要进行第一次喷水,每次喷水量为180~360升。菌丝爬土阶段的总喷水量与菌袋数量有关,每棚大约为1 350~2 250升水(同上)。第22~27天,温度和相对湿度保持恒定,最佳环境条件为室温23 ℃,相对湿度95%,二氧化碳浓度大于3 000 毫升/立方米。
(4)出菇。第27~29天,在覆土缝隙中能看到菌丝时,为即将现蕾。此阶段的操作是将室温在24小时内降至20 ℃;引入新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空气流速至4~6 米/秒;相对湿度维持在90%;24小时后再将室温降至18 ℃。
第29~35天原基形成。此阶段的操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1 200~1 600毫升/立方米,相对湿度在90%,室温18 ℃。第35~38天立即将室温降至17 ℃,直至第一潮菇开始采收。第38~42天采收第一潮菇。随后增加新风量并加速空气流动,保持菇房干燥和较低的二氧化碳水平。
第42~44天,第一潮菇全部采收后,给第二潮菇喷水。通常第二潮菇比第一潮菇重,喷水量与预期产量有关。喷水后必须保持干燥,采取的措施为室温升高1 ℃或2 ℃,加速空气流动,增加新风量。第44~47天采收第二潮菇,环境要求与采收第一潮菇时相同。第47~60天采收第三潮和第四潮菇。为了收获高质量的产品,建议减少新风量。
(5)生长周期。整个生长周期为9~10周,分为三个阶段:走菌2~3周,覆土至开始出菇3周,出四潮菇需要4周(图3)。
(6)使用发满菌的堆肥。此举能缩短栽培周期约2周时间,提高菇棚生产能力(每个菇棚的年产量)。
图3 生长周期
应采取有效措施维持良好的菇房卫生条件。病虫害预防,成品的处理,废品的清理等所有活动过程都须重视保持环境清洁。
3.1 蘑菇采收后的处理
蘑菇采收完成后,在清除废菌包前,必须关闭其他菇棚。清除废菌包时先用消毒剂浇湿菌袋表层和地面,以确保病原孢子不会扩散传播。小心移出废料并装上拖车,避免溢出掉落。废料倾倒处至少远离蘑菇菇棚1公里。参加菇棚清料的人员禁止进入其他菇棚。所有掉落的蘑菇废料,必须妥善收集丢弃。地面、侧墙、风道、风机罩和木框必须先用消毒剂喷洒表面,然后再用高压喷水枪冲洗。混凝土地坪也必须在菇棚清空消毒后用高压喷水枪冲洗并立即再次消毒。为了确保清空后的菇棚清洁卫生,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近年来,国内通常使用具有强烈的氯气刺激味的三氯异氰尿酸。这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和氯化剂,具有高效、广谱、较为安全的消毒作用。但在再次进料前必须通风,完全排出所有消毒剂和熏蒸剂气体。
3.2 装料和走菌
堆肥到来前必须用高压喷水枪冲洗并消毒混凝土地坪。铲车必须始终在混凝土地面上。参加装料和平整菌袋的员工必须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平整料面时,勿将多出的堆肥从一个菌袋移至另一个菌袋,必须清理掉多出的堆肥,或减少装料量。门外必须放置装有消毒液的足盆供员工进入时消毒,且须定期更换。
3.3 覆土
在所有栽培原料中,覆土材料最容易传染病菌。覆土的接收与处理都必须格外小心(图4,图5)。避免污染的方法:驶入地坪前,运输覆土的车辆的轮子必须用高压气枪喷除粘连杂物。卸货前,地坪必须用高压喷水枪冲洗和消毒。如果地坪有裂缝或混凝土表层很粗糙,就必须铺一层干净的聚乙烯薄膜。所有覆土设备(箱、桶、铲)在使用前都必须彻底洗净消毒。覆土员工必须穿戴工作服,在操作前必须将脚踩入消毒液盆内消毒。在覆土中不得添加其他发满菌的堆肥;如果需要在覆土中添加发满菌的堆肥,这种堆肥必须是本菌袋中的,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可供选择的方法是,购买使用一种特殊的已经添加少许发满菌堆肥的覆土材料,如使用美国施尔丰公司的该种产品可以使爬土时间缩短3天。如果病害持续发生或混凝土地坪不适合散装运输,农户可以购买使用袋装的覆土。
图4 菇棚进出料时特别注意卫生
图5 小心翼翼地处理覆土
3.4 出菇
出菇检查的顺序通常是从最新进料的菇棚到进料较早的菇棚。采收也是如此。采收设备如手推车,桶、工作台和磅秤,在进出菇棚前都必须彻底清洗消毒。所有操作员,包括采收人员,管理员,经理,农场主等,在参与采收和处理工序时都必须穿戴防护衣和帽子。一旦发现病害,立即用盐水或消毒剂处理。菇棚内禁止堆积蘑菇菇柄和其他废料。装废料的袋子和容器也是病虫害的来源,必须妥善处理和保管。
优秀的栽培管理必须做好每个阶段所有信息的日常记录。一旦出现问题,记录表是唯一能检查整个栽培周期中各项工作的系统性资料。
创造条件,记录以下各种重要信息,包括堆肥的含水量、含氮量、氨气量、物理性状和巴氏灭菌的温度(如果有能力做到的话),走菌过程中堆肥的温度(从早到晚的记录),菌丝爬土时堆肥的温度,运来时与使用时覆土材料的性状,喷水时间和数量,现蕾时间和出菇表现,二氧化碳浓度,不同栽培阶段的相对湿度、通风和风机转速,施用的化学试剂等。此外,还建议记录每天采收用的小刀发放、回收和清洗情况。
本文主要介绍爱尔兰塑料袋式双孢蘑菇栽培流程及管理方法,由于与国内的栽培菇棚的建筑材料,气候环境,培养原料和覆土材料等诸多因素不尽相同,因此仅供参考,切不可生搬硬套,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条件进行调整修改。
S646
A
2095-0934(2015)02-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