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君
(南平市建阳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建阳354200)
茶树菇菌盖肥厚,菌柄脆嫩可口,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福建省建阳自1996年开始栽培茶树菇,2017年栽培茶树菇规模已达6000万袋,年产值约2.5亿元。茶树菇栽培中水分管理是影响其产量、质量关键因素。笔者就栽培茶树菇的水分管理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建阳栽培茶树菇一般在10-12月制袋,此时正值秋冬季节,是全年空气相对湿度最低的时段。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以及棉籽壳料吸水性较强的特性,栽培茶树菇培养料的含水量通常控制在60%~65%。多年栽培实践表明,在此含水量范围内,第一、二潮菇基本不需要给培养料补充水分,且子实体朵型大小适中、产量高、品质好。若含水量低于60%,则第一潮菇朵型较小、朵数较多、产量也不高,第二潮就要给培养料补充水分,出菇管理成本增加。但若培养料的含水量超过65%,不仅菌丝生长慢,且菌袋的污染率上升。
目前拌料时培养料含水量把握全凭经验,具体做法是手抓一把拌好的培养料,以手握成团,指缝见水印而无水滴流出为宜。这种方法较为常用,经验丰富者根据水分渗出程度判断,误差范围会控制在2%之内。但对新手而言有一定难度。目前建阳做法是,采用自动搅拌机将配方中各种组分与水混合后称出一定数量的培养料(50 g),用微波炉反复干燥数次,充分干燥后称量,计算出培养料的含水量。经过若干次检测后,最后固定每次拌料的投料量和加水量,培养料的含水量就会控制得较为准确。
棉籽壳有很好的持水性,但由于含脂量较高,吸水均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栽培上提倡二次拌料,以确保培养料的含水量均匀。具体做法是,当天自动搅拌机拌料后自然堆放于室内场地,待第2天装袋前进行二次拌料,这样培养料混合更均匀、含水量更准确。棉籽壳不需要提前浸湿,既节省了劳力、节约了时间,又能达到充分吸水的目的。
建阳栽培茶树菇通常在培养料中添加10%~15%的阔叶树木屑,且要求采用陈化的木屑。木屑经陈化后,体积减小,持水性会大大地提高。培养料添加陈化木屑后,不仅增加培养料营养,同时也提高了培养料的持水性能。陈化木屑做法:将新鲜的干木屑加入适量的清水,置于室外堆积半年左右,其间翻堆2~3次。
栽培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太高,空气中的含氧量较低,时间长了易导致污染率上升;但若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太低,则培养基中的水分蒸发快,易导致培养料失水,特别是袋口部分的培养料偏干,造成菌丝萌发慢,甚至停滞生长,严重影响后期产量。因此菌丝培养阶段,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最好在65%~70%。
建阳通常采用简易大棚栽培茶树菇。大棚空气相对湿度调控,主要通过开启或封闭培养棚两端薄膜来实现。若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高,则打开培养棚两端的薄膜,使棚内通风换气,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反之,若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则密闭棚两端薄膜,并适当喷雾,提高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在菌丝培养过程中,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要比空气相对湿度明显,因此在调控空气相对湿度时,要密切关注棚内的温度变化,实际操作中以满足温度条件为优先。
出菇阶段用水必须为山涧水、溪流水、井水等洁净的清水,用水不洁容易引起杂菌污染及虫害。出菇棚内在菇架上合理布设微喷带,这样既能减轻水分管理劳动强度,又可提高控湿效果。建阳在多年实践基础上不断对微喷设备进行改良,根据场地大小、不同菌种、菌袋摆放层数合理布设微喷设施,操作方便、用时短、成本低、效果好。例如茶薪菇5号菌袋摆放1~2层,布设两层微喷带;茶薪菇3号菌袋摆放3~5层,则应布设3~5层微喷带。
茶树菇出菇期较长,在建阳一般出菇时间是4月至11月,前后共有10潮菇。所谓前期,一般指前三潮菇出菇时期。这一时期的当地气候特点是温度忽高忽低不稳定,降雨量多,空气相对湿度高;菌袋特点是菌丝培养刚成熟,积累的养分充足,培养料含水量较适宜;出菇特点是潮次不明显,往往前潮菇采收刚结束,后潮菇又陆续长出,但采收过程中有三个明显的出菇高峰期。根据以上特点,从开袋排场到第三潮菇采收结束,除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5%时少量喷雾提湿外,基本不用喷水。如果喷水过多,造成培养料表面积水,会导致菌袋上层表面出现绿霉,影响原基的形成。
所谓出菇中后期,是指从第四潮菇开始至出菇结束的时段。此时菌袋已出菇三潮,菌丝开始逐渐老化、虚弱。培养料养分大量消耗,水分逐渐减少,到后期菌袋质量可从刚开袋出菇时的0.9 kg降至约0.6 kg(折宽15 cm、长32 cm袋)。这一阶段的出菇特点是潮次较为分明。水分管理方法是开始催菇时,每天早晚喷一次重水,喷水量掌握在每次喷水结束后,大多数菌袋表面可见薄薄的积水层。这样持续5~7 d,当观察到大部分培养料表面薄薄一层积水不再消退时,表明培养料已吸水充分,可停止喷水。1~2 d后表面积水蒸发,培养料呈湿润状态,原基陆续发生。子实体形成后,注意空气相对湿度,将其控制在85%~95%,若发现空气相对湿度长时间在95%,应加强通风透气降湿,以免产生畸形菇。
另外,由于菌袋个体间的差异,前期出菇量和水分消耗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在统一喷水的条件下,少量菌袋表面会有不同程度的积水层,在停止催菇喷水后,对于这部分菌袋,可用竹签等尖状物在培养料表面位置,将塑料袋扎个小孔,流出多余水。否则,这些菌袋将因积水而无法出菇。
第四潮以及之后的每一潮菇采收结束后,应停水养菌,加强通风透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目的是让菌丝恢复,积累养分,为下一潮菇打好基础。7~10 d后,再喷重水催菇。转潮水管理原则是,潮次越靠后,停水时间越长。同时,要注意若遇极端高温天气,应推迟催菇。因此,应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在预报有降雨出现的前1~2 d开始催菇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如果有持续高温,应延后催菇。
注: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南平市建阳区农业局吴少风推广研究员指导,谨此致以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