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
- 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对当代翻译的指导意义
摘 要:释道安,我国古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于公元383年提出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着重对佛经翻译的语序、文质以及详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佛经翻译的三种不容易,对后世的佛经翻译产生了重要影响。“五失本、三不易”是我国古代译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尝试从“一失本”“二失本”“三不易”三个方面解读道安翻译思想的深刻内涵,提出“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的价值绝不仅限于佛经翻译,对当代译者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道安;五失本;三不易;
校园英语·月末 2023年6期2024-01-20
- 定西:推动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委员会办公室(市道安办)牵头抓总职能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大胆创新,探索推出“三项举措”,不断健全“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宣传到户”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有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全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及交通安全管理成效显著。截至2022 年11 月底,定西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同比分别下降34.09%、24.07%、29.17%、57.72%。部门协调联动让管理“硬起来”民警走进庙会现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为夯实农村道
道路交通管理 2023年1期2023-02-03
- 道安大师佛教中国化的先驱者与奠基人
文/洪利民道安法师是佛教中国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佛教中国化”。道安的成就是全方位、系统性的:统一了僧姓;完善制定了《佛法宪章》《僧尼轨范》;首倡“净土”信仰;创立六家七宗之首“本无宗”;撰写、翻译、注释了大量佛学著作;编纂了中国第一部《众经目录》;开中国佛教史上佛经目录学的先河等等,创造了佛教中国化的多项第一。梁启超先生誉他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称:“东晋之初,能使佛教有独立之建设,坚苦卓绝,真能发挥佛陀之精神,而不全
民族大家庭 2022年3期2022-11-22
- 道安《小花瓶与小花熏》
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道安老师设计制作完成。作品由不同大小、不同形态的牡丹花组合而成,象征花开富贵,并采用了上千年的“成都银花丝的制作技艺”先将图案進行设计、分解、放样。然后再通过手工撮合、碾压等工艺制作成所需要的花丝,根据设计好的图案进行“平填”制作,然后焊接成型。该件作品同时运用了“平填花丝”“无胎成型”“高温焊接”及“压光”等几十余种手工技艺制作而成,共耗约680个工时。制作难度大,做工精细,极具文化魅力和表现力。道安银花丝陈列馆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迄今上
现代艺术 2021年5期2021-07-01
- 道安思想的老子学底蕴
5123)弥天释道安虽然是一代高僧,但他对道家经典《老子》也深有研究,成为他理解佛教经典的前解读结构,使他的佛学思想呈现出强烈的佛道融合特征,这在他所撰写的几篇经序中有充分的体现。释道安(312—385),俗姓卫,常山扶柳(今属河北冀州)人,父母早亡,为表兄孔氏所抚养。七岁时开始受学读书,由于记忆力好,书读两遍,即可成诵。十二岁出家,广览经论。受具足戒后,外出参学,在邺城遇竺佛图澄,深受器重,礼以为师。后为避世乱,曾隐居于濩泽、飞龙山、恒山等地。后还冀州,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2021-01-14
- 从“五失本,三不易”谈翻译标准
王谦摘要:道安,东晋僧人,佛经翻译的组织者与评论家。他提出来的“五失本,三不易”虽为东晋时期译经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性归纳,却涉及诸多现代翻译学理论要素,如句法、修辞、文体、受众、时空、主体性等。立足于“五失本,三不易”译论,谈及异语翻译和同语翻译的“失本”与“不易”,从翻译标准角度,以麦克司·威伯《夜》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探讨翻译标准。关键词:道安 五失本 三不易 辜正坤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2020-09-06
- 因地制宜 规范管理 高质量推动道安警保合作向农村延伸
协调。成立福安市道安警保联动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在交警大队,通过建立道安、交警、保险、社会交通服务机构合署办公的统一综合协调机构,提供全市范围警保合作的服务。合理布局。在主要乡镇建立道安警保联动便民服务站,向群众就近提供常态化服务和每月定期提供机动车上牌等业务。延伸触角。在各行政村主要进出口、车流量较大的农村公路与国省道交汇处等关键路口、路段设置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配备交通安全协理员,对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劝导,对就近发生的简易事故引导当事人使用“交管121
汽车与安全 2020年5期2020-08-28
- 近十年道安研究综述(2008-2018)
京100191)道安是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领袖,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划时代的一位高僧大德,在中国佛教史上许多重要领域,如:佛经汉译、佛学理论、僧团制度等方面,道安都有开创之功,是佛教中国本土化的奠基人,对后世影响深远。近十年(2008-2018)来,学术界对道安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斐然;同时,我国的宗教事业也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可以说是对道安促使佛教中国化实践的肯定和继承。因此,对于道安的研究不仅具有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1-19
- 道安“五失本”与“三不易”的佛经翻译理论论析
易”的翻译理论释道安(314-385,一说312-385),南北朝时高僧,著名高僧佛图澄的弟子,在中国佛教史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十分深远。他在组织翻译、整理和介绍佛教经典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晚年在长安主持翻译佛经工作,组织了佛经翻译译场,主持翻译佛经近二百卷,并勤勉地注经作序,总结了汉代以来流行的佛教学说。道安还制定僧尼轨范,统一沙门姓氏,对佛教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道安是中国佛教史上系统整理编纂佛经目录的开创者。随着佛教的传扬,越来越多的人开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19
- 道安“五失本”:告诫还是原则
红/三亚学院东晋道安提出了“五失本”,其意义和价值为历代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所承认甚至推崇。钱钟书说:“论‘译梵为秦’,有‘五失本’、‘三不易’,吾国翻译术开宗明义,首推此篇。”[1]释彦琮认为其“详梵典之难易,锉译人之得失,可谓洞入幽微,能究深隐。”[2]梁启超指出:“后世谈译学者,咸征引焉。要之,翻译文学之程式成为学界一问题,自安公始也。”[3]然而,在道安对“失本”的态度问题上,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道安反对译者“失本”,将“五失本”理解为告诫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2019-11-20
- 庐山慧远译经思想初探
来有很高的评价。道安法师誉之:“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安世高的汉译佛典,可算是一种创作,内容和形式都有特色。安世高所译禅法类经典中,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安般守意经》。安般守意,一般上译为“安那般那念”,简单而言译为“修入出息念”。在《安般守意经》中,安世高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佛经重要的观点,“安般”不仅使用了音译,而且采用了略语,如若没有佛学常识,一般人是难以理解的,甚至歧义也阻碍了汉人的阅读。由此可知,佛教传入初期,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
新生代 2019年5期2019-11-14
- 愈传统,愈现代
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道安看来,虽然传统手工艺中的材料、技艺乃至行销方式等都深烙着某个时段、某种生活方式与审美的时代印痕,但只要现代传承者能将技艺精髓与内涵之美融合进当代社会生活的时尚语系与消费观念,就能使之再度焕发出璀璨光彩。而她多年来所践行的,正是传承与彰显传统文化精髓,坚持古老情愫与现代创新并行致远。锤敲火烧与银丝入画与批量生产的现代流水线工业产品相比,手作而成的传统手工艺品多以非标准化的状态呈现,有着独特的美感与生命力,甚至于在不少人看来,身怀不俗技艺的
产城 2019年3期2019-09-10
- 道安及其翻译思想
娟 孔犇摘要:道安法师(公元312-385)是中国佛教历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道安对于佛经翻译的贡献之所以为后人所称颂,一方面因为他在前秦苻坚组织成立的译场中做了大量实际的翻译工作,与其他同道者一起完成了十余部佛经典籍的翻译;另一方面,更因为他通过前人和当世的翻译实践,自觉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了佛经翻译理论,如“五失本,三不易”,对后世的佛经甚至其他各领域的翻译活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道安;佛经翻译;“五失本”;“三不易”一、道安其人道安(公元
北方文学 2019年15期2019-06-28
- 道安“五失本”中的文质思想
潘红摘 要 道安提出的“五失本”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有重大意义。在“二失本”即“文”和“质”的问题上,学者态度不一。一些学者认为“五失本”是警策,即认为道安反对“改质从文”,属“质派”;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五失本”是原则,即道安赞成“二失本”,是“文派”。笔者从厘定佛经翻译概念入手,考察早期佛经翻译思想史和前人考论,认为不应简单地将道安归为“质派”或“文派”。关键词 道安 “五失本” 文质 佛经翻译中图分类号:B223
科教导刊 2019年11期2019-06-03
- 道安的翻译思想及其在佛教史的历史地位
110034)道安(312-385),生活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之一,西晋末年到东晋十六国时代,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战乱不断,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道安本人先后在西晋,匈奴汉、后赵,前燕,东晋,前秦等多地活动。虽处混战岁月年代,但是并没有阻挡道安学习,钻研佛经的脚步。道安对佛经经典的学习与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第一个是襄阳时代,道安在襄阳前后生活了14年。根据道安在襄阳时所撰的《经录》,截止到撰写《经录》时为止,他共撰写经典注释及其他著作27
山西青年 2019年2期2019-01-15
- “此致”乃到此结束
道:“此致,即请道安。”鲁迅先生这样的用法,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此”者不是指后面的“道安”,因为在“道安”前还有“即请”“即颂”一类的词来引领。因此,“此致”和后面的“道安”就不可能再有动宾关系。同理,“此致”和“敬礼”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是动宾关系,或者说,二者在词义上不存在任何直接关系。那么,“此致”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此”,其作用在于概指前文,而“致”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尽”“结束”,“此”“致”连用,表达的意思是“我要说的事情到这里已经说完了”。
意林绘阅读 2018年3期2018-12-01
- “此致”乃到此结束
道:“此致,即请道安。”鲁迅先生这样的用法,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此”者不是指后面的“道安”,因为在“道安”前还有“即请”“即颂”一类的词来引领。因此,“此致”和后面的“道安”就不可能再有动宾关系。同理,“此致”和“敬礼”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是动宾关系,或者说,二者在词义上不存在任何直接关系。那么,“此致”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此”,其作用在于概指前文,而“致”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尽”“结束”,“此”“致”连用,表达的意思是“我要说的事情到这里已经说完了”。丁
意林绘阅读 2018年3期2018-05-30
- 桓温秘书:无间道也能救赎历史
气。他看了眼好友道安法师,道安法师如一块磐石,正闭眼静坐,丝毫不在乎风将其袈裟吹得高高的。这年春天,前秦攻陷了东晋重镇襄阳(今湖北襄阳),习凿齿和道安法师及一干东晋将领被当成战利品送往前秦首都长安。和那些被俘将领不同的是,习凿齿和道安法师很受礼遇,是被轿子抬到长安的。这种待遇缘自前秦皇帝苻坚的崇佛情结。几年前,前秦太史占星说东晋有圣人辅佐,得之则昌。苻坚立刻想起了东晋著名的佛教学者道安法师,认为前秦若有道安法师,必将打造出盛世。尤其可喜的是,这次攻陷襄阳,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11期2018-01-20
- 道安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
的“四大名旦”。道安是银花丝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从艺银花丝30余年。银花丝的制作需要手工绞合、穿丝碾压、掐丝、填丝等30多道工序,手工无胎成型、堆垒、打磨、抛光、镶嵌、洗色、防氧化处理等十几种技法完成。复杂的制作工序导致这门技艺的精髓面临失传。现在全国范围内能掌握银花丝全部制作流程的,几乎只有道安一人。而做到这一步,她用了10年。为了开拓银花丝市场,道安的女儿王晓璐在传承银花丝传统工艺的前提下,为银花丝添加时尚元素。她根据年轻人的喜好,将浮雕、镶宝、烧蓝等立
中华手工 2017年6期2017-07-06
- 《东晋文艺系年》商榷
东晋文艺系年》;道安;鸠摩罗什;僧伽跋澄《东晋文艺系年》[1]一书,首列年次,继而总叙本年概况,最后按条予以论证。此书深受好评,然亦瑕瑜互见。现就“出经”相关者商榷数条。一、公元317 丁丑55道安家世英儒。(P36)59支遁聪明秀彻。(P37)案:本年道安六岁,支遁四岁。[1](P1)既推定道安312年生,则应与329年“竺道壹约生于本年”条[1](P157)及334年“慧远生”[1](P180)等条保持体例一致,附其家世于生年;缀于六岁,体例不一,盖为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2017-04-15
- 道安所创檀溪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
250014 )道安所创檀溪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谭 洁(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 济南,250014 )檀溪寺系湖北襄阳名刹,由东晋名僧释道安创建。道安在此铸造佛像、制定僧规、培养僧才。南朝刘宋元嘉年间,西域僧在此建禅房,梁皇帝萧衍敕地扩建;隋唐之际,檀溪寺走出专弘“三论”的慧稜;此后到宋朝,檀溪寺情况不明;元明时期,檀溪寺历经三次重建;明洪武年间,改为讲寺;清朝,梓舟船禅师重建檀溪寺,恢复其为禅寺,在此弘传临济禅法。檀溪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4-14
- 道安,让僧人们有了自己的姓
马明博人物简介:道安法师(312年—385年),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世寿74岁(一说72岁)。被后世尊为“东方圣人”,也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他,开创了中国汉传佛教的僧人姓“释”的先河。他,最早对佛教传入汉地的经典组织翻译、整理、辨伪、注疏。他,被尊为“东方圣人”,也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他,就是我国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法师。一天背熟一本经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道安
环球人物 2017年1期2017-03-30
- 佛教中国化第一人——释道安
国化第一人——释道安王其谭(衡水道安文化研究会,河北 冀州 053200)道安既不以中国既有的思想去桎梏佛学,也不原封不动地照抄印度佛教,而是在不违背佛教义理的情况下,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去诠释佛学,使佛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道安统一“释”姓,改变服饰,使僧人生活中国化;建寺修塔,创规立制,规范僧人修行的中国化;组建译场,创建译论,注经作序,使佛教义理中国化;创宗立派,依玄解佛,使佛教信仰中国化;首倡爱国爱教、佛法不离世间,创政教关系的中国化。正是由于道安奠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11
- 道安《西域志》研究三题* 1
颜世明 高 健道安《西域志》研究三题* 1颜世明高健摘要道安《西域志》系东晋名僧道安编写的一部西域地理史籍,在流传过程中另有五个异名:《西域诸国志》《西域诸国记》《西域记》《西域传》《四海百川水源记》。在《西域志》中阿耨达山系世界河流发源地,当指昆仑山及其南部喀喇昆仑山。发源于阿耨达山之北蜺罗跂禘水指以瓦罕河西源为河源的阿姆河,河源地在喀喇昆仑山,自东向西注入雷翥海(即里海)。关键词道安《西域志》阿耨达山蜺罗跂禘水《西域志》系东晋名僧道安编写的一部西域地理
新疆社科论坛 2016年3期2016-07-05
- 道安的译缘人生与译思译想
510168)道安的译缘人生与译思译想沈凝芬(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168)摘要:道安在注释旧译时主要关注译文文、质与繁、简问题,主张繁简、文质不同风格的译文共存互相补益来彰显佛旨;而晚年主持译经时则主要关注翻译方法问题,主张直译以防译文有失。对佛祖的虔诚之心是道安关注佛经翻译之缘由,而角色转变则是道安翻译思想变化之主因。关键词:道安;翻译思想;评释旧译;主持译经道安是东晋、前秦时期的佛学家,佛经汉译发展时期官方译场的主要发起人,也是伟大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5
- 敦煌本《道安法师念佛赞文》探赜*
一版。。敦煌本《道安法师念佛赞文》即为戒杀生及劝布施行善之赞文。该文又名《劝善文》《劝善文赞一本》,敦煌遗书中现存8号,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曾据斯2985卷②本文中敦煌文献“斯”指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敦煌卷子斯坦因(M.A.Stein)编号,“伯”指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卷子伯希和(P.Pelliot)编号,“俄Дx.”则指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敦煌卷子编号,“北敦”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统编号,“台图”指中国台湾台北石门图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2-19
- 道安佛教教育思想探微
411105)道安(312-385),俗姓卫,晋长安扶柳(今河北冀县)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领袖之一。佛教初传中国时,一方面遭遇了传统文化的阻力,另一方面佛教本身也面临典籍缺乏、译经良莠不齐、教理不明、戒律不清等各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道安致力于佛教教育,成为一名伟大的佛教教育家。道安的佛教教育思想主要有:一、“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道安生于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卒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从道安的生卒年可知,其进行佛教主要活动的年代正
黑龙江史志 2015年7期2015-12-06
- 东晋释道安的目录学思想述略
朱珍道安道安 (314-385),沙门姓释,本姓卫,东晋著名高僧,人称印于菩萨,常山扶柳(今属河北冀县)人。家世代为儒,早年丧父母,靠舅表哥孔氏抚养。其聪明过人,七岁读书,浏览能诵。十二岁出家为僧,由于长相甚丑,不为师所重,后向师求经,师予经一卷,长达万言。安一口诵之,一字不差。师大惊,为受具戒。后至邺都,拜浮图澄为师,澄讲,则安复述,时语日:“漆道人,惊四邻。”不久,到外地云游。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他率弟子四百余人,躲避战乱,逃至襄阳,立坛溪寺
山花 2015年12期2015-07-21
- 东晋释道安的目录学思想述略
朱 珍东晋释道安的目录学思想述略朱 珍道 安道安[1](314—385),沙门姓释,本姓卫,东晋著名高僧,人称印手菩萨,常山扶柳(今属河北冀县)人。家世代为儒,早年丧父母,靠舅表哥孔氏抚养。其聪明过人,七岁读书,浏览能诵。十二岁出家为僧,由于长相甚丑,不为师所重,后向师求经,师予经一卷,长达万言。安一日诵之,一字不差。师大惊,为受具戒。后至邺都,拜浮图澄为师,澄讲,则安复述,时语曰:“漆道人,惊四邻。”不久,到外地云游。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他率弟
山花 2015年12期2015-07-21
- 浅析道安“质”论的局限性
高楠【摘要】道安“五失本”论常被誉为佛经翻译时期“质”派经典论述。然而,通过对现存史料考究,道安对“失本”的表述多有矛盾之处,难以自圆其说。文章认为,矛盾原由大致有两方面,一是道安的语言局限,二是思想局限。【关键词】道安 失本 局限中国译论的衍生与发展出现在前秦时代,史称佛经翻译时期。佛经翻译时期始于东汉末年,止于隋唐,在这长达近一千年中涌现出许多中国翻译史上伟大的翻译家,其中,释道安的“五失本”论被钱钟书誉为“吾国翻译术开宗明义,首推此篇”。此外,道安为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6期2015-07-10
- 信尾“此致”是何意
道:“此致,即请道安。”在《1935年8月3日致李霁野》这封信尾,鲁迅先生写道:“此致,即颂暑祺。”鲁迅先生这样的用法,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此”者,不是指后面的“道安”“暑祺”,因为在“道安”和“暑祺”之前还有“即请”“即颂” 类的词来引领。可见,“此致”和后面的“道安”“暑祺”在词义上不存在任何直接关系。那么,“此致”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从古文中传承下来的一种用法。这里的“此”,其作用在于概指前文,而“致”在这里的意思是“尽”“结束”,“此”“致”
同学少年·作文 2015年1期2015-06-25
- 从接受美学理论看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理论史的开端——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亦欲尝试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解读“五失本,三不易”说。【关键词】美学 理论 道安一、潜在读者与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在接受美学中,“读者”这一术语备受青睐,因其认为文学创作的目的必须通过读者才能得以实现。作者将其生气灌注于作品,赋予作品以潜在的文学性。然而,只有当读者进行阅读活动后,作者的主体性才能对象化,作品的潜在意义才能具体化,文学的创作目的才能实现。译者,作为原作的读者,同时也是译作的创造者。那么,在翻译过程中
校园英语·下旬 2015年12期2015-05-30
- 浅谈道安之佛经翻译及其翻译思想
组织的翻译佛经。道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佛教学者,对佛经翻译有重大贡献。道安对佛经翻译的主要贡献有:注经作序、编辑佛经目录、主持译事、“五失本、三不易”。虽不通梵语,但是他整理考校旧译佛经,主持并参与佛经翻译,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安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失本”,“三不易”。道安开辟了中国佛经翻译的先河,也为中国佛经翻译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旨在总结道安有关佛经的翻译思想。关键词:道安;佛经翻译;翻译思想[中图分类号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2期2015-05-09
- 道安统一释姓与魏晋选官品评制度之关系
432000)道安统一释姓与魏晋选官品评制度之关系谭洁(湖北工程学院政法学院,湖北孝感432000)摘要:道安统一释姓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据史料记载,此举深受佛典《阿含经》中内容之启发。但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道安统一释姓还可能与当时的魏晋选官品评制度有关。关键词:道安;释;佛教;选官品评制度一、魏晋选官品评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自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推行陈氏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品定士族官阶等级以来,此制已成为魏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2015-03-28
- 关于道安与弥陀信仰关系的再探讨
性贡献的公认为是道安(312—385)及其弟子慧远(334—416)。饶有兴趣的是,师徒二人在净土信仰上大不相同,道安信仰弥勒净土,而慧远信仰弥陀净土。关于两人在净土信仰上的差异,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佐证,自然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值得讨论的是,为何师徒二人的净土信仰竟会有如此明显的反差呢?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有关道安生平的文献记载中,唐代的一些文献都提到道安在当时襄阳的檀溪寺铸造过无量寿佛像,而无量寿佛即是弥陀佛,是弥陀信仰中的主尊佛,甚至古代有学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2015-03-28
- “本无”及“本无异”之说与般若经中的“空”观念
,二者又有不同。道安的思想中有受印度般若空观正统思想影响的成分,也有受中国先前传统观念影响的成分。而竺法深的思想虽也受佛教思想影响,但其对“空”的解释则主要是受中国先前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其空观与印度般若类经空观主导思想的距离较大。印度佛教中般若思想的“空”观念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或精髓。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很快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道安等人虽对于般若空观在印度的发展线索不一定十分清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些般若空观的主要涵义,并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弘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9期2015-03-27
- 素银花丝俏
本土工艺家。联系道安银花丝工作室时,一个小姑娘主动表示想来市集摆摊,“是否能卖出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知道成都有银花丝这门绝活。”直到我们拜访道安大师,才知道这个干脆利落的小姑娘是道安的女儿王晓璐,也是道安心中不二的银花丝传人。道安的女儿道安银花丝工作室在文殊院“非遗·手工技艺主题街区”,左边是刘嘉峰竹编工作室,右边是郝淑萍蜀绣工作室,透着一股浓浓的成都老技艺味道。古香古色的店里摆满了各种银花丝作品,《龙架薰球》、《凤架薰球》、《锦鸡芙蓉盘》……素雅精致
中华手工 2014年4期2014-06-11
- 道安与儒家
怕要算东晋世代的道安法师了。”[1]147“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完人之一。”[1]169净慧法师说,中国佛教史上有三位里程碑式的大师,分别是道安大师、慧能大师、太虚大师。“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人。他总结了在他之前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经验,也开创了从他之后佛教在中国继续发扬光大的局面。道安法师算是佛教在中国的第一个里程碑。”[2]62两位当今高僧分别推举了中国佛教史上对佛教贡献最大的三个人物,虽然观点不一,却毫无例外地都选择了道安。近代大学者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10-30
- “2012襄阳道安论坛”会议总结
100732)道安论坛是我国宗教界、学术界与政府通力合作,在国内召开的第一次以道安法师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经过一年的筹备工作,中间有过几次反复,时间也经几次调整,但是最终如期召开,圆满完成了任务。本次论坛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大力支持,参会学者达到近百人,著名的老专家如楼宇烈、杨曾文、孙昌武、温玉成先生都出席了会议,年富力强的麻天祥、王亚荣、董群、邓子美、朱明忠、张总等先生,以及一批中青年学者和博士生也参加了会议,此外,佛教界的一批法师也与会出席,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东晋释道安“弥天”名号之探究
432000)释道安(312—385),东晋名僧。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州)人。十二岁出家,后受具足戒,游学四方,事佛图澄为师,以辩解知名。佛图澄圆寂后,他忧虑北方兵乱,率众南下,行至新野,分张徒众。自率一干人定居襄阳,在此弘法十五年,道业隆盛。太元四年(379年),前秦苻坚攻陷襄阳,释道安与襄阳名士习凿齿一并被掳至长安。道安居长安五重寺,继续他的译经弘法事业,直至公元385年,圆寂于此。在中国佛教史上,道安享有“弥天”的雅称。一、“弥天”的佛教典故“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习凿齿与释道安是学术伙伴
(湖北文理学院 道安研究所,湖北 襄阳 441053)习凿齿(317—383),字彦威,湖北襄阳名士。释道安(312—385),晋冀州安平国扶柳县人,东晋佛教学者。公元365 年,道安受习凿齿之邀,南下襄阳,在襄阳领导了中土的般若学研究,他以三玄(老、庄、易)解释印度佛教般若学,促进了佛、道、儒的融合,加速了印度佛教民族化的过程,使印度佛教适应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三大文化之一。而道安这一壮举,事事离不开习凿齿的辅助。自道安到襄阳后,两人成了学术交流的亲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道安——佛教民族化的重要奠基人①——纪念道安大师诞辰1 700周年
集会纪念东晋高僧道安诞辰1 700周年,重温这位大师从河北到襄阳再到长安的非凡经历和事迹,缅怀他一生为推进佛教实现民族化所做出卓越贡献。一、佛教民族化的历程和道安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在公元前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经过适应中国环境、国情,与传统文化和习俗相结合的民族化历程,逐渐演变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这一漫长的历程,大体经历了四大阶段:一、从两汉至西晋(公元前后至4世纪初)——佛教传入和初传;二、东晋和十六国时期(4世纪初至5世纪初)——佛教向社会各阶层迅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从道安对佛教发展的贡献谈对外来文化应有的态度
100871)道安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高僧。他对佛教在中国的顺利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带着深深的印度文化的痕迹。它进入中国后得到改造,并能在中国站住脚,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主要形态,与佛教进入中国后一些最初传播佛教文化的人对它的态度及相应行为有关。即与当时一些僧人对佛教经典的翻译、整理、解析或研究有关,与中国人如何改造吸收佛教思想有关。道安就是较早在这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榜样,其中有很多做法直到今天仍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释道安与僧尼轨范
律有回应意识是至道安(312—385 年)法师时才开始的。道安认为,尽管大法东流,而佛教戒律却至为不全,“云有五百戒,不知何以不至?此乃最急。”[2]卷9《渐备经十住梵名并书叙第三》僧团业已成立,而维持僧团的制度却不完备。道安“住长安五重寺,僧众数千,大弘法化。”[1]《释道安》所以,对律藏的迫切需求是规模颇具的僧团最为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道安焦虑说:“戒立行之本,百行之始。犹树之有根,常以深恨。”[2]卷9《渐备经十住梵名并书叙第三》从《比丘尼戒本所出本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8-15
- 论道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目录、义理、译经之三大贡献
北朝佛教史》中对道安有一总体评价:“至若高僧之特出者,则其德行其学识独步一世,而又能为释教开辟一新世纪。……东晋之初,能使佛教有独立之建设,艰苦卓绝,真能发挥佛陀之精神,而不全藉清谈之浮华者,实在弥天释道安法师。道安之在僧史,盖几可与于特出高僧之数矣。”[1]107道安(312—385),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冀县西南人)的一个读书人家庭,遭世乱而早丧父母,受养于外兄孔氏,七岁始读书,十五岁时对五经文义已有通透把握。道安年十二披剃为僧,后事佛图澄为师,深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道安晋联手甲骨文首发云计算系列新品
管理领域领军企业道安晋资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Daogene),在北京共同发布了基于甲骨文云计算平台的客户体验系列产品,包括Right NowEndecaFatwireInquireATG Livehelp等。此次,作为甲骨文客户关系及体验类产品亚太地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道安晋联手甲骨文共同向中国地区客户发布了代表全球高水平的客户体验产品,并展示了中国首个也是其正在运营的覆盖整个亚太地区的跨国呼叫中心系统。双方此次推出的一系列云计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拥有很
数字通信世界 2013年1期2013-04-08
- 道安: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
(湖北文理学院 道安研究所,湖北 襄阳 441053)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重要特征,是要在佛教理论上融进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上形成中国自己的佛学。但是,要使印度佛教演变成中国佛教,单纯在理论上融进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够的,它还要在管理体制上、组织上、制度上,包括信仰方式上都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才称得上“中国化”。而道安在创立中国佛教时,却考虑得十分全面,在这几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最终功德圆满,全面解决了中国化问题。一、从管理体制上提出了“依国主立佛法”的原则道安于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9期2012-08-15
- 释道安弥勒信仰原因探析
100872)释道安弥勒信仰原因探析郑庆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 100872)东晋名僧释道安是我国弥勒信仰的鼻祖,在佛教信仰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结合佛教经典中的弥勒形象和道安的个人经历来分析,道安产生弥勒信仰的原因有三:弥勒经典所宣扬的弥勒入世救世形象与道安的入世性格相符,使道安在情感上容易接受弥勒信仰;有部宗匠向弥勒决疑的传说为道安提供了效仿事例;道安偏爱般若学,向弥勒请示般若性空之义才是其誓生兜率的主要原因。对比分析弥勒信仰和宾头卢信仰的差异,可进
江淮论坛 2011年2期2011-11-21
- 道安佛教哲学思想探微
442000)道安佛教哲学思想探微袁仕萍1,谢光辉2(1.襄樊学院 文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湖北医药学院 体育教研室,湖北 十堰 442000)佛教最初在中国的流传,主要有两大系统:一为安世高系,此系重禅法,归实践宗教一类;二为支娄迦谶系,此系重义理,以宗教理论为主。道安佛教哲学思想的形成是在获得般若经的译文后逐步形成的。道安佛教哲学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无在元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二是崇本息末;三是据真如,游法性。道安对佛教义理的揭示和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8-15
- 论道安之“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
450015)论道安之“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黄 静(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郑州450015)详细阐述道安最具代表性的“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主张,并对道安身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作出了分析,同时基于对其所处历史大环境的分析以及前人翻译经验的总结,进一步阐明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翻译观的内涵以及对我们的启示。道安;“五失本、三不易”;文与质;质与量一、引言自西汉末年佛教翻译肇始,到唐代佛经翻译达到鼎盛时期,这几百年间大师辈出,道安便是其中之一。释道安(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2011-08-15
- 道安僧团管理探析
441053)道安僧团管理探析袁仕萍(襄樊学院 文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魏晋时期佛教僧团规模有了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众多典型的佛教僧团,开始了中国化佛教僧团的发展。道安于恒山建寺传教,组建僧团,其时僧团管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常宣法化;二是以德自任;三是不依傍时流。在襄阳十五年,道安实施了两大措施:一是决定沙门以释为姓;二是译传戒律,制定中国化的僧团制度。在处理僧团与世俗政权之间,道安则确立“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与“教化之体,宜令广布”原则。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莫高窟第276窟《行香说偈文》与道安的行香之法
说偈文》可能就是道安制定的行香之法。关键词:莫高窟第276窟;行香;《行香说偈文》;道安;五分法身中图分类号:K870.6;B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09)01-0016-05隋代第276窟东西进深3米;南北宽3.2米,以精美的疏体画而闻名,南壁通壁画阿弥陀佛说法图,北壁通壁画弥勒菩萨说法图,西壁龛外两侧画维摩诘经变(南侧文殊菩萨,北侧维摩诘),东壁门两侧各画天王一身(南侧毁)。维摩诘画像的前方有一方用土红色墨书写的两行文字:
敦煌研究 2009年1期20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