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
- 品质与时代的碰撞
——对军事题材战争片《八佰》的观察与思考
抗战题材电影,《八佰》可谓是一匹黑马。据灯塔平台数据显示,影片仅上映6天就斩获12亿元票房,成为2020年首部破十亿元票房电影,晋升为中国电影史第75部破10亿元票房的电影作品。但针对于作品创作品质、文化传播两方面,诸多学者及观众也发出了不同声音,那么影片的品质到底如何,又是什么让这部作品在社会舆论中产生相对复杂的评议局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剖析。对《八佰》电影创作品质的局部考量《八佰》以相对简单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段关于淞沪会战期间,众多国军战士在四行仓库
声屏世界 2023年19期2024-01-21
- 新世纪中国战争电影的空间影像书写
——对《八佰》《对岸的战争》的考察
背景的电影——《八佰》(2020)和《对岸的战争》(2008)。这两部作品在豆瓣上也都取得了7.5分的成绩。电影中战争叙事空间的呈现,为“苏州河”和“四行仓库”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文化符号做出了更加丰富的阐释。正如诺伯格·舒尔兹所说:“人之对空间感兴趣,其根源在于存在(Existence)。它是由于人抓住了在环境中生活的关系,要为充满事件和行为的世界提出意义或秩序的要求而产生的。”1影像本身就具有空间性,叙事比起线性的时间叙事在空间方面更具有优势,尤其是对于
电影新作 2023年1期2023-03-27
- 拉康镜像理论视域下小人物的重塑
——以电影《八佰》为例
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由历史真实事件改编,主要向观众讲述了被围困在四行仓库的战士们英勇抗战的故事。影片以淞沪会战为背景,谢晋元率领的部队留守在苏州河以北的四行仓库,他们对外宣称有800名战士,实则只有400余人。为了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战士们四天四夜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电影将视角聚焦于普通士兵,以及河对岸租界中的百姓对抗战态度的转变上,彰显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精神。1 “他者”镜像下的自我确立在拉康镜像理论的第一阶段——前语言阶段,婴儿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7期2022-12-29
- 浅析电影《八佰》的美学风格
虎导演所拍摄的《八佰》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战争片确立了新的工业标准,剧组找寻400名跟组演员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军事训练,影片中最大场面时更是多达5000名群众演员,《八佰》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高规格的重工业战争大片。随着《八佰》的制作与热播,中国电影产业与工业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更是在电影界掀起了一股工业美学的热潮。据猫眼数据显示,《八佰》上映首日点映票房突破2亿元,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点映票房的最高纪录。截至2020年10月6日下午,该片上映47天,已累计票房
名家名作 2022年16期2022-11-10
- 当代电影如何向传统戏曲借力、借智、借势
——由《八佰》谈开去
来的抗战影片,《八佰》十分重视风格化特征的展现、对技术性范式的突破以及陌生化元素的导入,融入了《走麦城》《长坂坡》《定军山》等经典传统戏曲唱段。作为暗线索,戏曲的情节内容补足了影片中人物和情节的不完整,串联起整部影片的内在精神指向性。因此,戏曲元素不仅增添了影片的艺术美学风格,还有重要的叙事功能性,成为影片最具个性和最有效的部分。创作者在这部影片中同步表现了电影性与戏剧性,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却奇特的历史画面——彼时的苏州河北岸是一方溅血的戏台。笔者将以《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2年1期2022-11-05
-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八佰》字幕翻译
论框架探究电影《八佰》的字幕翻译是如何体现的,从而帮助观众更加充分地体会电影所传达的内涵及底蕴。关键字:多模态话语分析;字幕翻译系统功能语言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各类学科理论的不断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論也在这一框架下衍生发展出来。[1]张德禄教授提出了新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包括文化、语境、意义、表达四个层面,同时将“多模态话语”定义为使用多种比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通过多种如语言、声音、图像的手段和方式进行交际的现象。[2]电影《八
雨露风 2022年6期2022-07-23
- 同一题材影片的跨世纪表达
和2020年的《八佰》都是以淞沪会战为故事原型,但两部影片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符号运用等层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在这不同的表达背后,不仅是新世纪电影技术以及电影艺术改进的原因,同时也存在着时代背景下社会情感和价值观的改变以及观众对影片的接受程度和认同感的不同。[关键词]跨世纪表达;《八百壮士》;《八佰》;叙事转变 1975年中国台湾拍摄的影片《八百壮士》和2020年中国大陆拍摄的影片《八佰》,都是以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为原型,讲述八八师五二四团
歌海 2022年2期2022-06-20
- 管虎&《八佰》 筹备十年 非拍不可
导演说:“像《八佰》这种战争片,泛泛意义上就是,就像男人要当回兵一样,好像很多男性导演就是不拍个战争电影等于心里过不去那个夙愿,那个情结。我也有军人情结,所以一定要做这么一件事。”一念兴起命中注定 时不我待“多少年以后回头看,还有价值,还能留下来,这就是我最开始想做的事”。《八佰》之于管虎,是执念,也是初心。它不是偶然间的一念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命中注定的一部电影。北京举办奥运会那年,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空前高涨,管虎正好40岁,他刚知道自己的父亲参加过抗战
中国银幕 2022年6期2022-06-09
- 不同政治语境下的艺术表达
或是2020年《八佰》在和平年代对战争中个体生命价值的深入探讨,相同的故事在不同语境下呈现出不尽相同的艺术表达,深刻诠释了历史影像的双重属性下历史真相与艺术表达之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有机联系,也为当下影像史学视域下电影史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关键词】 《八佰》;八百壮士;抗战电影;影像史学【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6-0080-05【DOI】10.20
今古文创 2022年16期2022-04-22
- 《八佰》魂铸家国情
摘 要:《八佰》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视角叙述了一场现代战争,在叙述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中凸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是一次用传统文化向现代战争叙事的阐释挑战。从话语的反向批评的角度说,影片的审美趣味突破了战争类型片中对求生、赴死、爱国等内涵的现代定义角度。这是一种对战争电影叙事的革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影视审美中呈现方式的成功创新。同时影片最大限度地调用平行叙事,延长叙事时间,用对比手法丰富电影艺术表现力。关键词:八佰;战争片;家国情怀20
美与时代·下 2022年2期2022-03-30
- 电影《八佰》中的崇高美学研究
——从埃蒙德·伯克的“崇高论”谈起
《1917》和《八佰》等影片,都带给受众或惊奇、或恐惧、或压抑的心理反应。这些情感体验一方面来源于战争作为真实历史事件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所具有的恐惧、灾难、反思等意义,另一方面则来自电影创作者对战争题材影片的独特展现。因此,从伯克“崇高论”的角度分析《八佰》在视听语言方面的呈现方式,能够更深入地感知战争题材电影如何引起观众的审美认知。电影《八佰》根据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党88师524团1营奉命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给予日军以重大打击的英勇壮举进
视听 2022年2期2022-02-18
- 《八佰》的民族抗战精神叙事
电影电视学院)《八佰》是2020年8月21日由管虎执导、在中国内地上映的影片,影片的故事原型取材于淞沪会战,讲述了中国守军第88师下属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奉命负责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因而率领一营士兵在上海固守四行仓库、奋勇抗敌、阻击日本军队的故事,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1 选题的教育意义1.1 树立正确历史观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正确对待历史,需要实事求是、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历史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是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3期2022-02-08
- 八佰壮士守国土
——观电影《八佰》有感
可飞上周我看了《八佰》这部影片,它给我内心带来的冲击是从来没有过的——我进入影院时还是心情愉悦的,走出影院时,早已泪流满面了。一到家我便上网搜了这部电影,原以为这部让我热血沸腾的电影会是一片好评,谁知是清一色的负面评价。骂导演、骂剧情、骂国民党……我想,这些辱骂导演的人为何不去骂那些站在苏州河岸看戏的中国人?国家已经危在旦夕,这些人仍忙于赌博、唱戏,做冷眼旁观的局外人,他们是嘴上吹嘘自己爱国的远距离的爱国者。这两类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说电影。看完这部电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9期2021-12-29
- 基于语料库的《八佰》英文报道研究
摄的商业电影,《八佰》引起了国际新闻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关注,分别在2020年8月和9月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其间是它在国内外的热映期。虽然国内研究者对该片的研究较多,但对外媒报道的关注仅限于零星的摘录,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拟以该影片的相关英文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搜集、梳理和深入研究相关信息,揭示国际观众和媒体对于这一影片的评价,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一、文献综述在学界,《八佰》的成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中国期刊网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学者在2020~2021年共发表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2-27
- 翻译转换理论下 电影《八佰》英译字幕翻译研究
要】 中国电影《八佰》是一部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影片,其中字幕翻译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英文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那么就需要对字幕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转换,所以采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重点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这两个方面来研究电影《八佰》中英文字幕翻译之间的转换,翻译转换理论能很好地指导汉英字幕的翻译。【关键词】 翻译转换;字幕翻译;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今古文创 2021年46期2021-12-21
- 《八佰》的文化形态认同与艺术感染力层次分析
□苏琦《八佰》这部电影在正式上映之前就一直饱受争议,受制于近年来“抗日神剧”以及“手撕鬼子”的奇葩题材印象,在观众的眼中已经带来了较为复杂的心理预期。但是影片主要体现的是真实历史事件,同时还经历了种种撤档以及各类删改的风波,因此就使得这部影片充满了更多的争议性。大众的争议点主要围绕着历史观以及主题内容的表达上,其中又以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以及正当性的争议最大。但是在电影的最后公映后,票房一度上升至2亿元,豆瓣评分达到7.6。这强化了疫情后的电影市场进程,体现了
声屏世界 2021年18期2021-12-21
- 《八佰》的影视化对上海城市形象传播效果研究
身份转变。电影《八佰》取材于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四行仓库之战,讲述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的“八百壮士”不畏生死与日军作战的史实。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受到国人的众多好评和认同,激起了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和中华民族人民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认同感,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人们对上海四行仓库印象深刻,吸引着国人前去上海参观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教育意义的地点。据上海四行仓库工作人员反映,电影放映之后,前去参观人数相较之前增加2 倍。也有网友在网络媒体平台提到,电影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2-01
- 视听语言阈值下电影《八佰》的情感表达
的时代背景电影《八佰》是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处理与合理再现, 在四行仓库这一绝地、死地,在看似不可能赢得胜利的战斗中,“八百勇士”以背水一战的坚持,战胜了内心的矇昧和暗弱,成为真正的猛士; 他们的行为影响了苏州河南岸的芸芸众生,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改变了他们对世界和生存的认知。故事一开始先赞扬了抗战中的将士,并以旁白的形式引出镜头,湘籍新兵赶往上海,在集合的途中端午被日本军发现, 导致了新兵被冲散。新兵看到国民军处置逃军后害怕逃走,但当看到国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1-30
- 电影《八佰》中英雄群像的塑造
四天四夜故事的《八佰》,是疫情复工后首先上映的电影,其酣畅淋漓的战斗戏份、感人肺腑的文戏及命运共同体一般的四百余名悲壮英雄的精神振奋了国人的内心。影片上映后受到公众的好评。电影运用了大量长镜头渲染战争的真实性,擦肩而过的子弹、震耳欲聋的炮击声使得战争的残酷历历在目,英雄们的悲烈牺牲,也使得整部影片笼罩着萧瑟与悲痛的色彩。但区别于《战狼》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电影,《八佰》并没有真正的主角,抑或说每一位人物、每一个固守在苏州河畔的战士都是主角,其有着人性的弱点,
现代交际 2021年11期2021-11-25
- “亦真”“亦梦”“亦超越”
——评电影《八佰》
管虎导演的电影《八佰》,从2020年8月21日上映截至2020年11月29日总票房为30.94亿人民币,成为2020年首部进入“10亿俱乐部”的影片,同样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75部票房达10亿的影片,并在2020年登顶年度票房全球冠军。《八佰》在获得不错票房的同时也取得了7.6的豆瓣评分,受到观众的好评。纵然是在疫情背景下赢得了全国票房首位的《八佰》,同样也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观影需求,不同观众会对电影产生不同的见解,其中部分观众指出历史题材电影应对历史予以
影剧新作 2021年4期2021-11-19
- 新主流电影《八佰》审美在地性研究
管虎导演的影片《八佰》在影像化改编、角色重塑、中国符号与民族认同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在地性原则,并为全球化大潮下中国类型化电影发展、新主流电影的前进方向提供重要导向和借鉴意义,本文立足于此,对新主流电影《八佰》审美在地性进行研究分析。关键词:新主流电影 《八佰》 在地性 类型化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148-04新主流电影在继承传统主旋律电影宣扬主流价值观和政治使命的同时,逐渐摆脱20世纪
艺术评鉴 2021年20期2021-11-17
- 电影《八佰》的艺术叙事策略
361021)《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战争题材影片。影片由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的真实历史事件。主要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电影文学 2021年4期2021-11-14
- 冲突内核下对战争的凝视
——《八佰》中的幻境与真实
鸣的核心要义。《八佰》没有胜利的欢呼,没有以少胜多的奇迹,这是一场必败的顽抗、一场“弃子”以命相搏的表演,戏谑的戏剧内核成为该片与其他战争片最大的差异。冲突满溢于整部影片,坚守与表演的冲突;苏州河两岸歌舞升平与人间炼狱的冲突;符号化人物视角的冲突;正牌军和杂牌军的冲突;战争极端环境与“常理”的冲突;构成了整个《八佰》叙事框架,在冲突中展现战争的幻境与真实。真相的冲突:“弃子”以命相搏的表演《八佰》对战争画面做到了真实的还原,同时保持了相应的克制。开篇的寂静
声屏世界 2021年14期2021-11-14
- 拉康三界理论下《八佰》空间系统浅析
我的同一性。在《八佰》中,想象性的观看是普遍且基本的,正如影片开头那个旋转镜头所揭示的那样,租界的繁华与安全只有使其与地狱般的战场进行对比时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只有认同于差异自身的镜像他者,人们才能确认自身存在的同一性。但对于拉康来说,更为基本的构成维度却是无所不在的象征秩序。在镜像阶段的末期,理想自我很快发现自己并不能与镜像他者保持某种完满的二元关系,毋宁说其中早已有存在着不可化约的裂隙与破碎。为了获得能够与自身完满结合的欲望对象,主体只有通过认同于
声屏世界 2021年2期2021-11-14
- 《八佰》的主流价值观建构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启示
好的社会效益。《八佰》作为一部讲述抗日战争事迹的战争题材电影,之所以能创造挺进内地影史前12名的佳绩,与其在建构爱国主义宏大叙事的同时有效借助了大众文化的优势,将教育性与娱乐性、商业性与导向性相融合的制作模式是分不开的。爱国主义叙事与大众文化的结合凡·登·海格曾指出群氓文化有两个特征,即经济上的回报与潜在的巨大受众群,因此,能否有效借助大众文化的特征建构传播主流价值观也成为衡量以爱国主义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主旋律电影传播价值的一项重要标尺。以《八佰》为例,该片
声屏世界 2021年3期2021-11-14
- 《八佰》中家国情怀的历史化表达
管虎执导的影片《八佰》经数次延期,于2020年8月21日上映,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并在评价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极化倾向。赞赏者将其称为“华语战争片的新高度”,认为其“以更加微观的视角,选择一些‘小人物’作为故事的切入点,透过小人物折射出每个国人在家国危难之际的选择与觉醒,不仅更加震撼,也更加令人动容”。批评者则认为“‘创作人’想法太多,想说的太多,这恰恰违背了艺术创作和表达的基本原理:什么都说等于什么都没说”。与此同时,根据猫眼电影的数据,上映不到4天,
电影文学 2021年8期2021-11-14
- 《八佰》中的“围观”视觉话语建构
役搬上过银幕。《八佰》作为华语电影史上第三部改编四行仓库战役的影片,相对于前两部影片,其突破主要体现在对该战役的独特性即世界上第一次被全球录播的精准把握上:它不仅以多目光交织、多视角交叉叙事的方式来凸显这种“被观看”性,而且还试图以对战争的“观看”本身作为影片的叙事母题和剧情发展动力。由此来看,我们就不会觉得奇怪,为何影片中会充斥着大量的、各式各样的视觉媒介,如望远镜、摄像机、照相机、探照灯等。这些视觉媒介不仅是作为一种视觉工具,而且它们“在引导和讲述关于
电影文学 2021年12期2021-11-13
- 电影《八佰》的空间叙事解析
的。空间在电影《八佰》的叙事中起着格外重要的作用。空间叙事是导演通过对空间的选择、加工和创造,借以推动电影叙事的一种创作方法。本文试图参照空间叙事理论,对《八佰》的空间叙事结构进行拆解,揭示电影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文化意义。一、电影文本空间并置的象征与隐喻“并置”,是指在文本中并列地置放各种意象和暗示,使其在文本中获得连续的前后参照,进而组成一个意义丰富的整体。电影《八佰》的叙事主题,主要依赖空间叙事得以完成。“四行仓库”和苏州河南岸的“英法租界”是导演并
电影文学 2021年2期2021-11-13
- 《八佰》中的个体英雄与国族想象
期不断调整中,《八佰》终于面世。据《中国青年报》统计:“《八佰》破2020单日票房全球纪录。单日票房2.06亿,累计票房5.8亿,观影人次近1500万。”该片在亚洲首次全片使用IMAX摄影技术拍摄,众影星和巨额投资打造的银幕“奇迹”引起观影欲望理所当然。但除此外,笔者以为造成其观影热潮主要有两大点:一是对小人物悲剧书写的同情共鸣。与前期的《战狼》系列和《红海行动》等战争题材电影一脉相连,《八佰》也突出了历史中的小人物命运,但其视点却由海/境外冲突转移至国内
电影文学 2021年2期2021-11-13
- 论影片《八佰》的深层结构悲剧
Bing电影《八佰》讲述了国民党第八十八师二零四团以四行仓库为堡垒进行的一场政治意义大于军事价值的战斗。尽管影片以防御战斗、接受援助和被迫撤退三部分构成了界限分明的三幕,并融入了《父辈的旗帜》《敦刻尔克》《血战钢锯岭》《战马》等好莱坞战争电影的元素,但总体上趋向一种“反类型”的叙事模式,也使得影片在再现历史、反思战争、表现英雄成长、肯定个体生命意义等方面具有了多元的主题解读可能。 作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八佰》在情节层面主题的悲剧性不言而喻。本文试图以
电影文学 2021年2期2021-11-13
- “凝视”理论视阈下《八佰》的英雄主义书写
国产影片,电影《八佰》自2020年8月21日上映截至8月31日,累计票房突破20亿元,成为2020年全球首部单地区票房超20亿元的电影。该片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管虎继《斗牛》《杀生》和2013年的《厨子戏子痞子》之后拍摄的第四部涉及抗战题材的类型电影。区别于前三部电影的黑色狂欢化喜剧风格,在电影《八佰》中,导演以严肃、内敛的拍摄手法,再现了抗战时期“八百壮士”誓死守卫上海四行仓库的英雄史诗故事。电影拍摄中高清ALEXA IMAX摄影机的使用,在确保画面高品质呈
电影文学 2021年2期2021-11-13
- 《八佰》艺术感染力层次论析
历史改编而成的《八佰》,正具有三种感染力形态,最终达到了塑造人性,陶冶观众性情的境界。一、景观营造与耳目震撼李泽厚认为,审美的初级形态,也即艺术感染力的初级层次为“悦耳悦目”,即使人的视听感官感到快乐。正如安德列·勒文逊所指出的那样,与文学作品中,人们通过思想建立形象不同,“在电影里,人们从形象中获得思想”。观众的视听感受是其产生兴趣、想象与理解的前提。自《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黄河绝恋》再到近年来的《集结号》《红海行动》等,战争、军事题材电影导演,
电影文学 2021年2期2021-11-13
- 电影《八佰》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探析
/四川音乐学院《八佰》与过去同样题材的影片相比较,虽然在历史内容上有重合,但是在文化记忆感受上特别不一样。《八佰》讲述的是八百壮士坚守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日的著名战役。过往曾有两位导演拍摄过这个题材的电影,一位是应云卫1938 年导演的《八百壮士》,另一位是丁善玺1975 年拍的《八百壮士》。《八佰》与以往电影不同的是增添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士兵誓死杀敌的画面,这个场景不仅唤起了受众的文化记忆,而且激发了受众强烈的民族情感。在其内心留下了
长江丛刊 2021年1期2021-11-12
- 从低碳美学的角度分析电影《八佰》的自由情感
摘要:电影《八佰》是近年来广受好评的一部抗日战时期的电影题材,该片从三个视觉角度来描述抗战时期四行仓库及对岸所发生的一切。从低碳美学的角度对其中的自由情感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激发观众的沉浸式自由情感,从而在如今这个充斥着高碳美学艺术的社会——即大量暴力、色情的作品中提供一种赏心悦目、积极向上、净化心灵的审美方式、提高鉴赏主体的审美能力、增强鉴赏主题的审美价值。关键词:低碳美学,自由情感、沉浸式自由情感、审美能力电影《八佰》内容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2021-11-10
- 他者·物象·空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新突破
——对《八佰》《金刚川》的多模态隐喻解读
爆发,具体在于《八佰》和《金刚川》电影中的他者视角的多元叙事和身份认同、具体物象的个人话语、多地空间与现代想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多模态隐喻理论为研究革命历史题材的新转向提供了新的路径。Forceville认为多模态隐喻指的是源域和目标域由不同模态实现的隐喻,其动态性和叙事性丰富了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八佰》《金刚川》中他者隐喻、物象隐喻、空间隐喻的多模态隐喻,分别在多元叙事和身份证明、具体物象和个人话语、多地共生和现代想象等方面凸显出革命历史题材电
电影文学 2021年18期2021-11-02
- 《八佰》:战争叙事的反类型化探索
摘要:《八佰》作为一部战争片,与同类型的影片相比,在文本语言表达与社会文化功能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体现在间接式的战争场面、散点式的人物群像、作者化的影像印记、魔幻感的历史真实四个方面。本文将从上述四个方面分析该电影的反类型化创作特征。关键词:《八佰》;反类型化;战争叙事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0-0077-03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实际只有400余人
今传媒 2021年10期2021-10-28
- 浅析主旋律电影跨时代翻拍特点
020年管虎版《八佰》进行对比分析,找寻经典题材主旋律电影跨时代翻拍的特点。【关键词】八百壮士;八佰;国防电影;主旋律电影【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193-03【本文著录格式】李欣蔚,张新英.浅析主旋律电影跨时代翻拍特点——以应云卫版《八百壮士》与管虎版《八佰》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193-195.引言中国电影史上关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影片一共有4部,一是1938年4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5期2021-10-08
- 《八佰》对于传统战争片的颠覆
争片的语境下,《八佰》的上映用其特别的方式,在重现惨烈战役的同时,传递了传统战争片中所缺少的反战思想,将华语战争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作为影院解封后的首部大制作影片,其身上自然而然具有一种使命感,兼具视听享受和家国情怀的《八佰》以电影艺术的形式致敬了英雄,也让经历了疫情洪灾的国人足够提振精神。关键词:《八佰》;战争片;反战;纪实;平民视角《电影艺术词典》中战争片的定义如下:“以描绘战争为主要内容的故事片。多着重于对人们在战争中的命运的描绘;对战略战术及巨大战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2021-10-08
- 传递与表达:论电影《八佰》中的动物意象
馨茹摘要:电影《八佰》蕴含着丰富的动物意象,白马、老鼠、乌鸦、孔雀等动物的在场与意指,深度契合影片以“牺牲”“觉醒”为主题的镜头语言。影片中多次引用动物这一影像符号进行信息编码,缺席与在场的动物都暗含深层的隐喻之意,使其成为导演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语汇。本文基于电影符号学相关理论,对《八佰》中的动物符号及其意义进行系统解读。关键词:《八佰》 喻世 意象 动物电影作为一种影像艺术,通过机械装置能够较为完美地复制并且再现本质存在的客观对象,满足人类试图通过再现生
南腔北调 2021年7期2021-09-22
- 颂《八佰》男儿,愿华夏永昌
张晓涵租界张起了灯彩灯红酒绿 ,纸醉金迷北岸燃起了硝烟枪声不绝,残垣断壁百姓的呼聲仍在回响八百男儿已不知去向试问可还记得淞沪那一场血的较量该是何等坚定的力量你毅然抹去了后退的方向该是何等神圣的理想你毅然告别妻儿奔赴战场该是何等伟大的志向成就了你的终身武装从那天起你便踏上了征程纵然扬鞭策马,头抛血洒仍不改来时模样为什么为什么冒死也要升起那面国旗为什么临死还要向他们射击为什么你们总能引起举国同泣那滴滴喷溅的鲜血似天边弥漫的红一滴滴穿过屏幕映射着炎黄子孙的瞳孔一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1年4期2021-09-05
- 浅谈《八佰》的艺术性真实表达
金坚摘要:影片《八佰》以汹涌之气与真实的暴力美学还原了艺术性真实表达,以震撼之视听书写了这场特殊之战的残酷性与对每个生命个体的人性表达,拓展了当代中国战争题材电影,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真实还原带给观众以沉浸式的体验。关键词:电影、八佰、真实性、历史性一、真实的艺术造型技法1998年斯皮尔伯格拍摄的《拯救大兵瑞恩》,重新定义了全球战争片最核心的创作原则——真实。包括《太极旗飘扬》《血战钢锯岭》以及中国近年的经典《集结号》等,这些战争片的口碑佳作,无不都遵循着一个
锦绣·中旬刊 2021年9期2021-08-31
- 探析影片《八佰》中白马的象征性意义
热映的战争电影《八佰》为研究对象,该影片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都有现实色彩,而其中的白马使影片的表达有了一丝不一样的魔幻色彩。本文通过剖析该影片中多次闪现的白马的多层象征性意义,展现该影片运用白马这个独特意象的深层意图,为这部影片的关注者提供多个解析角度。关键词:《八佰》;白马;独特情感;象征性意义;深层意图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164-02在解析影片《八佰》之前,需要了解其故事原型——四行仓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7期2021-07-26
- 凝视·认同·反思:从《八佰》观照民族命运共同体
顺 彭惠婷影片《八佰》自上映以来,口碑与票房齐飞,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有力地提振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士气,被誉为国产战争片的新标杆。在抗疫进入常态化,各行各业逐渐步入全面复苏阶段的今天,《八佰》中所呈现出来的视死如归、从容赴义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洪钟大吕般的慷慨悲歌给焦躁不安的世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人们重拾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一、北岸主体凝视南岸客体:从对“人间天堂”的欲望到民族意识的觉醒影片《八佰》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后期,国民党军第88师5
粤海风 2021年1期2021-06-01
- —起来看《八佰》中的武器
行仓库为原型的《八佰》上映了。这无疑是2020年最火爆的影片之一。居中大量手持跟拍长镜头带来的震动、摇摆的画面,以及老形式摄影机的黑白色调立即就把小影迷带到了那个充满烽火硝烟的抗日战场上。现在,我们就来说说电影里中国军队使用的各种武器。驳壳枪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子弹初速425米╱秒,设计速度900发╱分,有效射程50~150米《八佰》中的原型部队国军第88师,虽然号称德械师,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德械武器就只有配备给军官的驳壳枪了。
学与玩 2021年1期2021-05-11
-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电影
——以《八佰》为例
00)一、电影《八佰》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观能动性来源,而培养和珍惜爱国主义是我国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之一。[1](P49)2020年8月15日在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之日,抗战电影《八佰》上映成功。电影《八佰》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战役为中心,刻画了大都会上海土地上涌现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军人形象,同时塑造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上海租界内外的中国各阶层人物众生相。上海是近代伴随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中国的过程之中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2-13
- 国家战争影像的新表达
——《八佰》的隐喻建构、技术升级与影像传播
影特殊的一年,《八佰》在遭遇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承担了激活中国电影市场的重大使命。作为国产战争片,《八佰》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人确立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寓言。其改编自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八百”壮士保卫四行仓库。这部备受关注的电影,点映五天就拿到了1.8亿的好成绩。一、多维度隐喻建构“隐喻”作为语言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具有认知功能。帕索里尼提出电影的隐喻性符号学,认为隐喻是电影的生存基础。他强调“电影形象的具体可触知性的素质,特别善于隐喻地表达我们与现
视听 2021年2期2021-01-31
- 新主流语境下电影类型的多向度探索
——以电影《八佰》为例
8月上映的电影《八佰》也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但这部新主流电影却在类型片的一些特征之外表现出一些有意识的反类型探索,让我们看到新主流电影在依靠类型化表达的同时保留电影作者个人风格的可能性。一、新主流电影的内涵关于新主流电影,目前对其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界定。一种是在2000年左右由上海青年电影人提出的改造国产电影的建议,此次策划建议的参与人之一马宁在《新主流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一文中做了如下解释:“‘新主流电影’是相对主流电影的困境而提出的战略性创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1-31
- 从凝视到审思:《八佰》中家国情怀的深蕴与张扬
宿傲男《八佰》于2020年8月在国内上映,一经上映便产生轰动效应,引发强烈关注。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电影业与疫情搏斗之后的久别重逢与曙光重现。影片展示的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与向死而生的民族大义更是给经历悲痛之后的中华儿女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电影中的场景设置、人物塑造以及叙事结构都营造了多种“凝视”的表意机制,为解读影片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一、深蕴——凝视主体与客体的心理认同拉康在关于镜像阶段的阐释中认为,观看是想象性的建构机制,这赋予观看者主体的位置。他对镜像阶
视听 2021年10期2021-01-31
- 《八佰》:抗战叙事书写的另一种可能
李辅城电影《八佰》于2020年8月21日在全国公映,在得到观众强烈青睐的同时,也引发了热烈的争议。赞誉者认为影片通过真实残酷的战争场景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反对者站在是否还原历史真实的立场上将其痛斥为不尊重历史的电影。那么关于如何再现历史真实,我们是否应该有一个思考:究竟是要追求精神的历史真实性,还是仅从有限的,甚至支离破碎的历史文献中试图去还原历史现场,从而触摸历史、感知历史?一、战争逻辑下的英雄塑造在书写抗战题材的电影中,总会有英
视听 2021年10期2021-01-31
- 电影《八佰》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虎而言,其作品《八佰》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后现代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情节的反类型化、人物塑造的非常规化以及隐喻的独特表达三个方面。通过这几个方面,管虎不仅完成了他首部主流叙事作品的后现代探索,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一、情节的反类型化《八佰》的后现代意识首先表现在情节对战争类型片的解构上。以往的战争类型片大多讲究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将观众的情绪层层推向高潮,从而使观众获得观影的满足感和崇高感。近几年的《战狼》系列、《红海行动》和《湄公河行动》等电影
视听 2021年1期2021-01-30
- 《八佰》:新主流电影中民族性的勾勒
临着新的挑战。《八佰》作为疫情之下2020年首批进入院线的新主流电影,在以抗战为文本的影像叙事下,通过民族性的勾勒,将中华民族在民族危亡之时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再次外射。而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主要是指各民族的影视作品都以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尤其是以反映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模式为主,并且注意表现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电影《八佰》通过民族群像的描摹、民族文化符号的融入,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四行仓库保卫战时中华民族的社会
视听 2021年11期2021-01-30
- 英雄群像塑造与诗化情感表达
——浅谈《八佰》的叙事策略
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讲述了国民革命军的八百壮士于淞沪会战上海濒临沦陷之际拼死守卫四行仓库,以期掩护后撤部队、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的故事。虽然影片经历了撤档风波,正式上映又适逢电影市场低迷期,但仍旧取得了超30亿票房的好成绩。尹鸿教授在《电影的技术美学:变与不变》中提到:“电影是商业、艺术、技术之间的融合。”《八佰》的商业价值得到肯定的背后离不开艺术性与技术性的支撑。从技术层面看,它通过IMAX摄影机、灯光编程技术和强大的后期数字特效团队等呈现出了宏大且令人震
视听 2021年7期2021-01-30
- 《八佰》
——上海最后的抵抗
武等主演的电影《八佰》。《八佰》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88师第524 团的一个加强营坚守四行仓库的英勇故事,这是一段无法遗忘的历史!淞沪会战期间,面对完全不在一个火力水平的敌人,武器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只能用生命换时间,战斗最激烈时,中国军队平均一天打光一个师。1937 年10 月26日,剩余的中国军队开始全面撤离上海,在大军撤离的同时,有约400 名战士(对外称是800 人,所以称“八百壮士”)进入了位于上海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成为坚守在上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1年1期2021-01-30
- 《八佰》壮士许国,热血终不负
赵福海电影《八佰》公映。作为院线重启后的首部国产电影,点映首日票房破千万。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在“八百壮士”守仓库的第二天,日军接连几次突袭失败后失去耐心,放话要在三个小时内拿下四行仓库。在白热化的交战中,中国国民革命军战士陈树生身上捆满手榴弹,从楼上跳下,与日军突袭小队同归于尽,他的遗书只有八个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更有无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期2021-01-14
- 皮尔斯“符号三分法”视域下看《八佰》
义的表达。电影《八佰》是我国经历疫情、开放影院后各大院线上映的第一部电影。自2020年8月21日到9月20日这整整一个月里,该片累计票房28.83亿元,代表华语电影首度问鼎全球票房冠军。在国庆档电影上映之后,虽然该片的排片量有所下降,但是口碑一直不错,并且总票房突破了30亿元大关。不少观看《八佰》的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足以说明它成功地让观众理解了其中蕴含的意义。这样的卓越成绩得益于影片制作团队以及演员的辛苦付出。本文将从皮尔斯“符号三分法”的角度分析《八
视听 2021年1期2021-01-07
- 《八佰》—观后感
林睿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国民革命军为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与实力相差悬殊的日军进行血拼。在这场戰斗之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团却要面对30万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但那四百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誓死2保护祖国的心。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主角,都是在讲英雄们的事迹。陈树生,他是在日本大军猛烈地攻击下,身上绑了七八个爆破弹,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没有一点多余的思考时间,视死如归,与敌人同归于尽,他说必须有人打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9期2021-01-02
- 《八佰》背后的谢晋元将军日记
[1939年3月17日 星期五 晴]5时20分起床,上午练习篮球投篮,排球足球均作练习。午睡一小时,2时,南通中学与通州中学学生百余人来参观,并表演话剧。3时,持志附中篮球队来作友谊赛,结果30比23胜。4时,南通与通州学生要求训话。勉以现代青年,应本国民立场,不辱人格,以個人有限之生命,奉献给国家,建设无限伟大的新生命。要以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主义,摒弃个人苟且偷安恶习。抗战20个月,依孙子兵法,知己知彼,一方面要了解自己短处去改进,一方面尤其要了解自己的
北方人 2020年11期2020-12-23
- 看懂《八佰》之前,先看懂导演管虎
已破30 亿的《八佰》。小人物、方言和群像管虎的电影离不开小人物和方言,他说:“我们的文化、语言、人物,是我们和好莱坞竞争的优势,有这个在,中国电影就不会输。”跟其他导演喜欢烘托背景不同,他认为人物才是电影里最重要的体现。他爱拍北京,怀念小时候胡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时人和人交往很简单,所谓的争吵中只要有一个主持正义的站出来,就能平事儿。每条胡同里都有那么一两个主事儿的人。”拍《老炮儿》,管虎直言:“我想塑造一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近年来的国产片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35期2020-12-23
- 接近历史的另一种方式:四行仓库因《八佰》成网红打卡地
月10日,电影《八佰》官微宣布该片密钥延期至11月21日。电影的热映让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迎来了成倍增长的游客,人们慕名而来,想一睹“八百壮士”坚守了四天四夜的上海最后一块阵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位于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原四行仓库(四行信托部沪分部仓库)旧址西部,总建筑面积约380㎡,分为三层。纪念馆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基本陈列,按照“尊重历史,真实反映”的理念,再现了以谢晋元为代表的“八百壮士”英雄群体形象。陈列内容分为“血鏊淞沪”“坚守四行”“孤
电影故事 2020年4期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