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坚
摘要:影片《八佰》以汹涌之气与真实的暴力美学还原了艺术性真实表达,以震撼之视听书写了这场特殊之战的残酷性与对每个生命个体的人性表达,拓展了当代中国战争题材电影,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真实还原带给观众以沉浸式的体验。
关键词:电影、八佰、真实性、历史性
一、真实的艺术造型技法
1998年斯皮尔伯格拍摄的《拯救大兵瑞恩》,重新定义了全球战争片最核心的创作原则——真实。包括《太极旗飘扬》《血战钢锯岭》以及中国近年的经典《集结号》等,这些战争片的口碑佳作,无不都遵循着一个原则———还原真实。同样《八佰》也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这部电影将战争以最真实的模样进行呈现,战争电影中需要基于三种真实,战争真实,艺术真实和技术真实。
1.战争真实
如果想在战争电影中呈现战争的残酷,血效的营造是很关键的一点。不同的致伤武器、不同的伤害程度以及不同环境下对于血液呈现的效果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为此电影《八佰》的特效化妆部门归纳总结出了五类常用于影视拍摄的血效营造:喷、流、涌、溅、渗。血喷的效果大多出现在伤及动脉的创伤口,但动脉损伤也得区分是完全断裂还是部分破裂,完全断裂时会由于肌肉收缩导致管腔狭窄,会阻止部分血液流出;部分破裂时管腔不会变窄,血液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大量喷出或流出。在《八佰》中有一场砍头的戏,当头被完全砍下后,营造的血效是大量的血流,这点是基于真实专业的血迹形态分析原理去做的。
2.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最大程度的表现在刻画人物形象跟性格,通过在演员身上增加老疤、新疤、新伤等手段,交待角色本身的经历,让角色变得有故事,让演员隐藏在角色之后,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张力。
在电影《八佰》里由魏晨饰演的朱胜忠是一个脾气暴躁且会画画的文艺生,但魏晨本身长了一张特别干净帅气的脸,为了贴近角色,特效化妆师在他脸上加了一块若隐若现的老疤,使其彰显出经常年战争杀戮折磨后蜕变的凶狠,但又保有角色在战前的艺术气质,人物性格的两种极端恰当好处的相融,一块陈旧疤痕隐喻一段硝烟故事,展示出战争最可怕之处不是肉体上的饱受蹂躏,而是灵魂上的严重摧残。同样在欧豪饰演的端午牺牲的那场戏,为了保护演员表演情绪,让演员身处于真实场景之中,不再靠想象去演戏,特效化妆师设计了端午腰侧被击中后流肠的伤情效果,考虑到机枪子弹的口径,就算只是擦过,创伤口也足以大到流肠,所以采用了道具肠、伤效假皮和喷血装置去实现这个效果。其中端午用饭盒扣住肠子这个细节是战场上真实存在的,以前在战场上但凡受伤流肠,都会先用饭盒扣住肠子不让它继续外流,随后才开始包扎处理。端午这个角色不仅是为观众传递情绪的关键人物,同时还是让小湖北从在战火中的懵懂参与,逐步转变为内心坚定死守家园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只是口吐鲜血的话不足以撑起这份情绪,也把死因交代得含糊其辞。
3.技术真实
在战争类型电影中,烟火爆破与特效化妆的结合,是最容易实现战争质感的手段。《八佰》特效化妆部门联合国内最著名的烟火爆破大师尹星云老师共同协作就人体炸断、动态中枪、爆头、残疾演员的假肢爆破等问题,做了大量实验测试,效果斐然,取得了一手的资料和数据。不管是特效化妆还是电影,都属于造假的艺术,只有熟知真实才能媲美真实,电影《八佰》的特效化妆设计在真实素材的基础之上结合外科医学、法医学、军事医学、解剖学、血迹形态分析等理论构建了独立的伤效体系。在影片中设计的崩溅伤、擦划伤等就是基于对真实战场环境的考量,士兵的脸上除了炮灰和血迹外,应有在高破坏力打击爆炸下产生的石块、弹片以及碎玻璃碴,由于冲击力和高速飞溅的物理作用下,擦划伤和崩溅伤是战场中极为正常且高频发生的伤效,以及士兵们长时间处于战斗状态因缺水和战火长时间燃烧导致空气环境极为干燥而引起嘴唇干裂起皮的妆效。
二、真实的细节与虚构的意象表达
《八佰》这部电影文本中将战争历史的本来样貌通过现实的细腻刻画和浪漫的抒情表达相结合,从真实的历史细节上看,四行仓库保卫战所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得到了基本还原,因为这段历史的当事人在今天鲜有存在,因此具体的战争细节难以复原,电影上映之后,关于这个问题虽然众说纷纭,但是都很难拿出切实的依据来证明在这场战役中,某一个具体的人或某一个具体的时刻所发生的具体行为究竟是什么。因此,电影的拍摄虽不能说是完全真实的,但是起码在总体的语境上能够切合当时历史的基本环境。与此同时,这部电影也是第一次将这场著名的抗日战争当中的一次战役改编成电影,因此在空间的布局上、采取的战术上、武器的装备上都基本符合当时的历史逻辑。
在这一基本真实的前提条件下,导演还加入了具有深刻象征主义意义的元素。其中最重要也最突出的就是在电影文本中反复出现的白马。这匹白马属于战役指挥官,同时也是串联影片一开始三位幸存者的基本线索。对于三位中年纪最大的人来说,他老到油滑、一心求生,最后死在了日军的暴行之下。但是对于尚存理想的青年人来说,虽然他尝试了多次的逃跑,但是正如这匹白马一样,他并不因为这种面对死亡的恐惧而最终选择逃避,他依旧为这场战役献出了生命。对于少年而言,这匹白马则象征着一种前辈的英勇形象。他从少不谙世事成长为勇敢的战士,所依靠的当然是前辈们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勇气。白马的加入实际上使所谓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不再具有明显的界限,不论是何种战场,只要是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过程中做出努力的都应当被历史所铭记。
战争具体场景的还原和白马这一象征主义的意象的同时出现,在电影文本内部构成一种兼具写实性和抒情性的风采,在氛围上和阐释空间的建构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尝试在着重刻画英雄人物的传统战争历史题材电影作品当中少见的。必须承认的是这种尝试还并不能称得上成熟,小七月三次在脑海中想象出端午化身为赵子龙与现实中正面的日军,在意象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处理上还不够亮眼和明确,但是这种交融的态度令人不禁想起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之间的深刻渊源,实际上可以说是在当代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作品当中少有的创作方法,同时也是重新正视中国当代以来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成果的一次创作实验。
结语:
中国战争题材电影需要《八佰》中所体现的艺术性真实原则,中国也需要电影中那些壮士和民族脊梁,同样电影也诉说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一恒久主题。
参考文献
[1]常芳源.《八佰》与意识形态的历史性书写[J].电影文学,2020,No.762,87-89.
[2]李伟.美军视角:《八佰》之后的上海[J].檢察风云,2020,No.61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