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

  • 朱子读书法的易学渊源
    然之理。”(《朱子语类》卷十)后学叶采曾以“致知莫大于读书”(《近思录集解》卷三)解释朱子的格物论。朱子去世后,弟子辅广蒐集相关言论纂成《朱子读书法》,后学编纂的《朱子语类》中亦专设有“读书法”条目。可见,在朱子的强烈影响下,其门人也将读书视作通向“格物”的要途。随着元代之后朱子学说的官学化,“朱子读书法”的传播范围也逐渐扩大,被此后历代读书人奉作圭臬。直至今日,仍发挥着重要影响。从学理上看,朱子“读书致知”格物论的形成,自然是得益于他对《大学》元典及二程

    读书 2024年1期2024-01-12

  • 朱子语类》中“个”句法结构特点探究
    熹的语录专著《朱子语类》中的量词[5];米建霞研究了唐代和宋元明清两个时期近代汉语中的“个”[6]。一、“动词+个+NP”结构“动词+个+NP”的情况在唐代就已出现,并且得到了广泛使用,多有动词后省略数量词“一”而直接跟量词“个”再加上名词的结构。宋代进一步发展成为更加常用的格式,并且表示数量很少的意义更加弱化。《朱子语类》中“动词+个”结构出现了3000多次。(1)尊者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盖才见个尊长底人,便自不用问其年;不待更计其年,然后方称量合问与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3-01-06

  • 朱子语类》词语考辨
    00234)《朱子语类》是“朱熹门人记录的朱熹讲学语录汇编”,“书中的词语充分体现出宋儒讲学语录运用词语的灵活多变特征”,“大致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口语概貌”[1]。《朱子语类》中保留了大量的文人口语词,叠置了古代汉语和宋代口语,文白夹杂,层次丰富,极具特色。本文选取“把竞”“串敛”“拈放”“头边”“消杀”“闲泼”“硬健、饱健”等词进行考释①本文所引古诗文语料来自中国基本古籍库、汉籍全文检索、国学大师网、汉典网、读秀对校;文中所用的佛经语料来自Cbeta电子佛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3

  • 论理学工夫的本质
    流行矣。”①《朱子语类》(2),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720页。工夫不过是居敬、穷理而修身。居敬是方法,穷理是内容,修身是目的。作为一项活动,工夫的主要内容是穷理。朱熹曰:“为学者须从穷理上做工夫。若物格、知至,则意自诚;意诚,则道理合做底事自然行将去,自无下面许多病痛也。”②《朱子语类》(1),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47、229、140页。为学工夫的核心便是穷理、明理与得理。穷理或明理是工夫的中心内容。朱熹曰:“学者工夫只求一个是。天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1

  • 朱子语类》哀伤概念词语类聚考探
    081)引言《朱子语类》是南宋朱熹与其门人讲学问答的实录,所记语言充分体现出宋儒讲学词语运用灵活多变的特征,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1]。其讲学内容充分显示出朱熹的治学理念与情感价值,其中或阐发性理道义、或讲论为学做人,所用语词往往涉及诸多概念场,各概念场的成员相互组合搭配,形成一个个互相影响的具体的词汇网络系统。人之喜怒哀乐皆源于情,“喜怒哀乐”等情感或表现于内、或显露于外,体现出的是人的内心感受[2]。情感词涉及人的心情、体现人的性格、触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7-02

  • 朱子语类》词语札记(三)
    30013)《朱子语类》是朱熹师生的讲学实录,保留了大量的文人口语词,既有承古又有新创,体现了语言成分的鲜活性和复杂性。本文选取《朱子语类》中的“跛倚”一词,拟从“跛”“倚”及相关字词入手,冀探明其词义和用法及演变流传情况。①本文所据如未特别注明皆为王星贤点校本,中华书局1986 年版。一、跛“跛”本指足瘸,从皮得声,音布火切。《说文·足部》:“跛,行不正也。从足皮声。一曰足排之。读若彼,布火切。”《广韵·果韵》:“跛,足跛,布火切。”《礼记·王制》:“瘖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7

  • 唐宋时期事态助词“来”“了2”“了也”对比研究
    《五灯会元》《朱子语类》三部语料作穷尽考察,这三部语料是唐宋汉语的代表性语料,“来、了、了也”三个助词的用例丰富本文对一个相对封闭系统中“来、了、了也”的用法进行了静态描写,以此来对比它们的不同。《祖堂集》《五灯会元》同为禅宗语录,语体性质会比较接近,便于对比“来、了、了也”在不同时代功能与用法的异同。同一时期的《五灯会元》《朱子语类》在内容、语体风格等方面差异较大,“来、了、了也”的差异更多体现了共时平面的变异。“来、了、了也”的差异性到明清时期有了进一

    长江学术 2022年1期2022-02-16

  • “捕风捉影”乃由“系风捕影”改造而来
    当在南宋时。《朱子语类》卷八《学二》: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朱子语类》卷六十九《易五·乾下》:“忠信者无一毫之不实。若有一毫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工处,德何由進?”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宋……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其高者失之捕风捉影,而卑者坐于黏皮带骨。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上疏》:若被黜者一一求其所以得罪之故,捕风捉影,捏造流言。“捕风捉影”虽来自“系风捕影”,但这两个词在使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系

    文史杂志 2021年5期2021-11-23

  • 朱子语类》双音词考释六则
    00234)《朱子语类》是南宋朱熹与其门人讲学问答的实录,记载的实际上是书面形式的口语,既有书面语成分,又有口语成分,充分体现出宋儒讲学词语运用灵活多变的特征,大致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口语概貌,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1]。近年来,学界对于《朱子语类》的词汇研究不断深入,但仍有不少空白与不足之处有待补充完善。本文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保啬”“负赖”“恳祝”“停轧”“款承”“激搏”六条辞书未收词语加以考释,以冀有助于《朱子语类》之词汇研究与大型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12-29

  • 论朱熹理学中气的“散尽”问题
    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37页)张载的气化论认为,人的气散而复归于太虚,复归于太虚的气又能凝聚生物。在朱熹看来,佛家轮回说是特定人物的灵魂不断轮回往生,天地间来来去去,只还是这些人、物。张载的观点则较佛家轮回说有了进步,是构成人物的本源性的气聚散变化,造成不同的人,这就走出了佛教原本的特定个体灵魂循环说。但朱熹对此仍不满意,他认为张载的说法本质上仍是轮回:“橫渠说‘形溃反原’,以为人生得此个物事,既死,此个物事却复归大原去,

    华夏文化 2020年4期2020-12-01

  • “周僴”是朱子门人再证
    料是黎靖德本《朱子语类》(以下简称黎本)卷前《朱子语录姓氏》(以下简称《朱子·姓氏》)以及正文中的“训门人”(卷113—121),也包括朱子门人记的语录内容。通行本即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本《朱子语类》[1]中门人姓名大量简写,造成很多名、字、号出现重合现象,从而导致误解产生。我们的研究以通行本为基础,对勘朱熹语录现存各本,同时参证其他史料和方志,以求较为客观地证实有关朱子门人。本文拟对朱子门人“周僴”做进一步考证,以厘清学界关于“周僴”“沈僴”的不同说法。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2-24

  • 朱子语类》中几种常见处置式
    63318)《朱子语类》为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之一。《朱子语类》以口语性强、能够反映宋代同时语言特点为主要特色,值得深入开掘。《朱子语类》中处置式具有一定特点,我们考察了《朱子语类》中五种典型的处置式。一、“以”字处置式“以”可以介引受事表示处置,这是汉语中较早的处置式类型。“以”字在《朱子语类》中用于广义处置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处置(给)结构,这种结构表示把某物给予某人,如:(1)时虏人初以河南之地归我也。(卷一百三十一·本朝五)(2)丹朱不肖

    语文学刊 2020年2期2020-02-23

  • “周僴”是朱子门人再证
    料是黎靖德本《朱子语类》(以下简称黎本)卷前《朱子语录姓氏》(以下简称《朱子·姓氏》)以及正文中的“训门人”(卷113—121),也包括朱子门人记的语录内容。通行本即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本《朱子语类》[1]中门人姓名大量简写,造成很多名、字、号出现重合现象,从而导致误解产生。我们的研究以通行本为基础,对勘朱熹语录现存各本,同时参证其他史料和方志,以求较为客观地证实有关朱子门人。本文拟对朱子门人“周僴”做进一步考证,以厘清学界关于“周僴”“沈僴”的不同说法。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2-22

  • 朱熹《诗经》阐释的诗学意义*
    ”。(16)《朱子语类》卷第八十,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六,中华书局,第2090页。这样才能通过《诗》来感发人的善心,治理人的性情。故有人问起什么是“思无邪”时,他明确回答:“所谓‘无邪’者,读《诗》之大体,善者可以劝,而恶者可以戒。若以为皆贤人所作,贤人决不肯为此。”(17)《朱子语类》卷第八十,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六,中华书局,第2076页。朱熹从读者的“无邪之思”角度来解释“淫诗”,将“淫诗”看成是“淫奔者自叙之词”,目的是强化《诗》的劝善惩恶的道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1-07

  • 义理下的史学:朱熹对《史记》的认识与评价
    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50、189、2951、2616、195、195、2757、2951、2952页。的主张。有学者指出:“朱熹看来,无经为本的史学,即不以理学为指导的史学,便不是真正的史学,只是见得浅。”[注]参见叶建华:《朱熹的史学思想》,《孔子研究》1989年第3期。朱熹认为史是无关紧要的“皮外物事”[注]朱熹述、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50、189、2951、2616、195

    安徽史学 2019年2期2019-12-17

  • 朱熹道德修养说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注释:①朱熹.朱子语类(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6.②朱熹.朱子语类(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6.③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6.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孟子集注(卷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2011.⑤朱熹.朱子语类(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6.⑥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6.⑦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6.⑧朱熹.朱子语类(卷九)

    长江丛刊 2019年36期2019-11-14

  • 朱子对汉唐诗经学的继承与批评析论*
    合实际的。在《朱子语类》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子对汉唐学者在章句训诂和考辨名物制度等方面的解经成就有所揭示。这是从理论角度来谈的,所论虽大多不专为《诗经》而发,实际上或将《诗经》包括在内,或与《诗经》有所关联。朱子又将自己的抽象认识落实到具体的治《诗》实践中,积极吸收了汉唐学者的这些优点,取长补短,多方采择,熔铸群言,撰成《诗集传》。(一) 抽象的治《诗》理念上的继承将格物穷理的认识论落实到治《诗》理念上,朱子认为,只有重视汉唐古注,

    思想与文化 2019年1期2019-02-20

  • 论朱子的用敬思想
    敬、居敬。从《朱子语类》中的记载来看,主敬的主要意思是心性工夫与穷理之要的方法。朱子说:求仁只是主敬,求放心,若能如此,道理便在这里。(《朱子语类》卷六)而身上工夫切要处,却只在主敬。敬则此心常惺惺,大纲卓然不昧,天理无时而不流行。而所以为主敬工夫,直时不可少时放断。心常敬,则常仁。(《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七)仲弓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无时而不主敬。(《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五)朱子说主敬其实是在求仁,未发时把心体涵养为性体,让仁充满心,心之体全部是

    三明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02-20

  • 所以与必然:朱子天理观的再思考
    8页。。然而《朱子语类》卷十七又载:“或问‘格物’章本有‘所以然之故’。曰:‘后来看得,且要见得‘所当然’是要切处。若果见得不容已处,则自可默会矣。”②[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84页。由此可知,“所当然”之“不容已”当中已经包含了“所以然而不可易”的意思。在《答陈安卿》三(“泰伯篇”)中,针对陈淳“所以《大学章句》、《或问》论难处,惟专以当然不容已者为言,亦此意”的理解,朱子答曰:“《大学》本亦更有‘所以然’一句

    深圳社会科学 2019年1期2019-02-19

  • 宋儒读经法中的感通诠释初探* ——以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为视野
    、杨艳汇校:《朱子语类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215页。。这里的“文义”就是文本的字面意义,“意旨”“句内意”等等则对应于“文本深意”。两者的区别就像“皮肤”与“骨髓”那样互为表里。“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注][宋]黄士毅编,徐时仪、杨艳汇校:《朱子语类汇校》,第210,185、187,200,217,186,208,208,190—191,202页。由此可见,在宋儒眼里,对经典的解读与诠释不能止于文义,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1-06

  • 朱熹的“状仁”说及对爱的诠释
    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九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456页。爱是仁体之用,如同水为人需用一样。但水能满足人的需用只是第一步的性质认定,重要的还在于何时何处能实际给予多少水的量,这要由恕来斟酌推行。恕的目的,在于把爱实际施与对象,“不恕,则虽有爱而不能及人也”*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九十五,第2455页。。作为推己及人的道德自我约束的恕道,在这里成为了仁爱实施的最一般的手段。朱熹在发挥了自己的思想之后,又长段引述了程颢之言辅助发

    文史哲 2018年1期2018-08-15

  • 《文献通考·经籍考》文献的辑录方法与统计分析
    ”,可能出自《朱子语录》或《晦庵集》或朱熹别的著作;更不知其所据之版本,如同样引用柳宗元的文集,可能来自宋代童宗说注《注释音辩柳集》,也有一些来自宋代魏仲举注《河东先生集》,同样没有注明,需要查考。所以说《经籍考》乃至整部《文献通考》的出处注明都比较模糊,一般需要查考、核对,甚至结合其他相关文献进行考证,如《经籍考》著录的“周氏《涉笔》”[5],才能弄清楚其材料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使用与研究。这也是作为辑录体开山之作的《文献通考》所难以避免的粗疏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4-28

  • 朱子思想中的“实体”与“本体”概念
    实之实。”(《朱子语类·卷第五十六》1333)*[宋]黎靖德.朱子语类[M].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下引本书皆此版,书名号后为页码)“实”分别与“名”“理”“华”相对,意义不同。(1)“名实”之“实”,是事物之所以为事物的依据。朱子曾引伊川之言表明名实关系:“凡物有形则有名,有名则有理。”(《论语精义·卷第七上》,见《朱子全书》第7册445)*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下引本书皆此版,册数

    学术交流 2018年3期2018-02-20

  • 朱熹《论语集注》中的科技思想
    深入讨论。据《朱子语类》载:问:“‘北辰,北极也’。不言‘极’,而言‘辰’,何义?”朱熹曰:“辰是大星。”又云:“星之界分,亦谓之辰,如十二辰是十二个界分。极星亦微转,只是不离其所,不是星全不动,是个伞脑上一位子不离其所。”因举《晋志》云:“北极五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6]安卿问北辰。朱熹曰:“北辰是那中间无星处,这些子不动,是天之枢纽。北辰无星,缘是人要取此为极,不可无个记认,故就其傍取一小星谓之极星。这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2018-02-07

  • 朱熹道德理论的构成体系
    在这里。”(《朱子语类》卷一)作为自在之理,以何等方式存在与运行呢?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庸注》卷首引程颐之语明达其意:“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程颐所言之理,亦朱熹所守之理;或可说,朱熹所弘论的理,实为程颐所阐发的理,即自在之理。自在之理的运作方式是自聚散:聚而为一,即理;散而为万事,亦即理。朱熹用“太极”和“气”来表述理之抽象形式与具体形态的区别:理者,向内自聚之,乃太极;向外自张之,即(阴阳互动之)气。由此形成理、气、太极三者的复杂生成关

    伦理学研究 2018年4期2018-01-23

  • 略探《朱子语类》中的易学观
    □孔凡曦略探《朱子语类》中的易学观□孔凡曦《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宋代的黎靖德分门别类编排成《朱子语类大全》140卷,收录了朱子及其弟子对于当时儒家经典核心命题以及当时理学重要问题的言论。关于《朱子语类》的经学思想价值,存在两种意见,一是《朱子语类》不能代表朱熹的思想,因为《朱子语类》的形式类似于《论语》,所以《朱子语类》的不足在于片段化的对话形式,片段化导致其思想表达不成系统,对话的形式,导致了朱子及其弟子所共同的了解和认可的知识或者观

    华夏文化 2017年4期2017-12-28

  • “凑合”成词及词义演变考
    变有宋一代,《朱子语类》中出现了大量“凑合”,比如:(1)孝经亦是凑合之书,不可尽信。(《朱子语类》)(2)惟是有这般人,方始凑合得着。(《朱子语类》)(3)东边去也是道理,西边去也是道理,都自凑合得着。(《朱子语类》)我们可以从例(1)中归纳出“拼凑文字”的义位。例(2)的主语是“这般人”,“凑合”表现出“聚集”的意义倾向。例(3)中“凑合”的对象是“道理”,它应该作“符合”讲。2.2 元、明两代的演变元代“凑合”的用例只有“宁使每版行数或多或寡,而不肯

    小说月刊 2017年21期2017-12-06

  • 朱熹论经典诠释的切己性
    己去理会!(《朱子语类》卷八)读书须是虚心切己。虚心,方能得圣贤意;切己,则圣贤之言不为虚说。(《朱子语类》卷一一)其中所言“切己”者,切于自家身心之谓也,亦即朱熹常所谓“就自家身心上理会得本领”[4]、“密切体认,自己身心上理会”[5]之类。朱熹认为,在经典诠释实践中,诠释主体如果实下“切己”工夫,则能深刻悟解经典的义理,臻于真知实见之地,实现明理的目标。他说:“读书须是虚心切己。……虚心则见道理明;切己,自然体认得出。”[6]“读《六经》时,只如未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4-04

  • 朱子礼学诠释学美学的文献学成就考述 ——《朱熹礼学诠释学美学与构建当代和谐生活世界之意义研究》系列之一1
    :主要集中在《朱子语类•礼乐部》(卷八十四-九十二),包括论考礼纲领、论后世礼书、论修礼书;《仪礼》、《周礼》《小戴礼》、《大戴礼》、冠昏丧、祭、杂仪、乐等部分。《语类•礼乐》以及与“礼学”相关语录,比较鲜活地呈现了朱熹关于礼学问题的广泛而深刻的探讨,是一笔极为重要的文献。关于《朱子语类》的性质及其对于朱子学研究(包括朱子礼学)的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做过重要阐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二•子部二○儒家类二《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内府藏本)宋咸

    创意与设计 2017年1期2017-03-26

  • 朱熹论“君子”之判别 ——围绕《论语》“视其所以”章展开的分析
    ,同时,结合《朱子语类》、《论语或问》中关于此章的解说来进行分析。《论语·为政》“视其所以”章朱子的注文如下:子曰:视其所以,以,为也。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观其所由,观,比视为详矣。由,从也。①有关朱子论君子的讨论甚少,仅见狄百瑞、高令印的作品略有涉及。参见狄百瑞的《儒家的困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高令印的《朱熹论君子贤圣与道德伦理》,载福建省闽学研究会《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2004年。②除历代《论语》的重要注家以此章所说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3-01

  • 知道与做到
    不若行之。”《朱子语类辑略》载有朱熹的类似观点:“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亦曾论述:“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孔子家语》则说:“知而弗为,莫如勿知。”言下之意,知道了却不去做,还不如不知道。可见,“做到”比“知道”重要,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从“知道”到“做到”,需要付诸行动,克服种种困难。有的人,尽管“知道”却无法“做到”,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身上有一股惰性,总想不劳而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再一个就是停留在“知

    百姓生活 2016年3期2016-03-25

  • 朱熹的“天地之心”与理气的关系 ——以唐君毅、牟宗三的不同诠释为中心
    初编。因此,《朱子语类》以“理气”卷为首。需要指出的是,《朱子语类》“理气”卷在收录有关理气关系的语录之后,在进一步讨论理气化生万物的宇宙论时,还收录了朱熹有关天地之心的一些语录*(宋)黎靖德:《朱子语类》(一)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4~5页。。主要内容有四。其一,天地之心与人之心存在着差异。问:“天地之心亦灵否?还只是漠然无为?”曰:“天地之心不可道是不灵,但不如人恁地思虑。”其二,天地之心即天地之理。问:“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心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03

  • 朱熹之“理”的价值内蕴与路向
    躯壳的道”(《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这就是说,“圣道合一”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之价值呈现进路中所追寻的根本旨归。进而,朱熹指出:“学者大要立志。所谓志者,不道将这些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朱子语类》卷八);“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也”(同上);又云:“人须当以尧舜为法”(《朱子语类》卷五十五)。较之,朱熹的“学以至圣”与程颐的“学以成圣”可谓是一脉相承的,程颐说:“人皆可以成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已者,皆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12-08

  • 论“胡乱”的成词及“胡V”的由来
    胡乱”用例,《朱子语类》中就有84例。如:心动,便是惧处,岂是似醉人恣意胡乱做去!且如手执捉,若执刀胡乱杀人,亦可为性乎!且如而今人爱胡乱说话,轻易言语者……若不敢胡乱做者,必不敢容易说,然亦是存得这心在。先生因说,古人说话皆有源流,不是胡乱。前二例中的“胡乱”义为“任意;肆意”;后二例义为“随便;随意”。这两个意义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可见,“胡乱”的“任意;肆意”“随便;随意”义在宋代已经产生。 二

    辞书研究 2014年3期2015-05-11

  • 朱子语类》“体”类词群的文化阐释*
    ·语言研究·《朱子语类》“体”类词群的文化阐释*程碧英(四川文理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朱子语类》是宋儒语录中的重要文本,汇集了众多独具语料特色的理学词汇,“体”类词群便是其一。论文以语义场理论为依据,分析《朱子语类》“体”类词群的词义所指,探求“体”类词群的文化旨归,进一步考察“体”类词群所呈现的经典阅读观,为今人经典阅读活动提供文化参照和方法借鉴。《朱子语类》;“体”类词群;文化阐释《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讲学问答的语录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3-17

  • 朱子语类》中时体助词“着”用法考察
    0081)《朱子语类》中时体助词“着”用法考察张燕(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081)摘要:对《朱子语类》中的“着”进行探讨,在对其中595条用例进行分析归类的基础上,将其与前后代经典作品中的“着”的用法进行了比较,描述出其逐渐虚化的过程。导致“着”字逐渐虚化的机制,一是使用频率,二是语法位置。关键词:朱子语类;助词;着“着”的用法比较复杂,且词性多样化。近年来,关于“着”的语法化过程和其语法化的机制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主要分为两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3-04

  • 朱熹理学思想简评
    有此理。”(《朱子语类》卷一)这是从抽象的理论上说“理”与“气”有先后。就实际而言,理与气是不相分离的。“本无先后可言,然必欲推其所来,则须说先有是理。”(《朱子语类》卷一)即“理”“气”相即,有“理”必有“气”、有“气”必有“理”。“理”是生成万物的根本或本源,它不随万物一起生灭,是永恒存在的。“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万物只是一理,理通过气的演化产生万物。“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2-21

  • 朱子语类》与《二程语录》词汇的南北差异
    《龟山语录》《朱子语类》《象山语录》等宋儒语录时发现了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其中充斥着不少的方言成分,那么,这些作品语言的差异会不会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可供研究的语料往往具有地域性差异,梅祖麟先生指出:“从晚唐到北宋,有相当多的在北方写成的白话文献,例如敦煌变文、沈括《乙卯入国奏请》、《三朝北盟汇编》。到了南宋,政治文化中心转移到江南,这段时期最重要的白话文献是《朱子语类》《大慧书》。……至于《朱子语类》《大慧书》这两部在江南写成的白话文献,就需要考虑吕先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8-28

  • 朱子语类辑略》中“X上”结构的用法考察
    15123)《朱子语类辑略》中“上”字共出现了507次,除去“上蔡”等人名的情况,根据“上”字位置和语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作为单纯方位词单独使用和作为复合方位词使用两种情况。在作为单纯方位词单独使用时,依据“上”字所在位置的不同,又有“X上”和“上X”两大类。本文将针对“X上”这一类方位词作具体分析处理。另外,根据语句中的相应情况,本文还将对“上”字的虚化过程和隐喻机制作适当分析。一、X为名词,即:名词+上《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名+上”的用法,有四种分类: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4-10

  • 朱熹礼理沟通的经典诠释——以《大学章句》中“格物致知”为例*
    ”①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四,《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425页(以下《朱文公文集》、《四书章句集注》、《朱文公文集》、《四书或问》均出自此版本《朱子全书》)。本文拟以《大学章句》中“格物致知”的诠释为核心,从哲学、历史、实践三个方面分析朱熹诠释一个经典礼学文本的思路和特点。一 礼理融合的哲学升华:天理的注入理(或称天理)是朱熹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既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起源,又是天地万物的最高标准和法则。在《四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3-31

  • 论《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价值
    建建阳去世。《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朱子语类》通行的比较完整的本子是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黎靖德编辑出版的。该书根据不同的主题类别加以编排,共一百四十卷,汇集了朱熹死后七十年间九十七家所记载保存的朱熹语录。①本文用作研究资料的《朱子语类》版本: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本,中华书局,1986年。《朱子语类》的内容丰富,涉及《四书》、《五经》、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以及治学方法等多方面,不仅在研究朱熹哲学思想中有重要的意义,也因其是朱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3-29

  • 朱子学之理气论和人性论硏究
    然后有形。(《朱子语类》卷98)①本文所引《朱子语类》,均出自参考文献[1],下同。朱子的理气观念更加理论化,把程颐的理气说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综合而更加体系化,将太极叫做理,阴阳叫做气,根本概念更加明确。他在《答黄道夫西》中对理气的特性有如下明确的说法:盖气则凝造作,理却无情无计度无造作。只此气凝聚处,理便在其中。其中,且如天地间人物草木禽兽,其生也莫不有种,定不会无种子,白地生出一个物事,这个都是气。若理,只是个净洁空阔底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年4期2014-03-27

  • 近代汉语形容词完成体标记的产生和发展
    笔者调查,在《朱子语类》中,可与体标记“却”结合的形容词只有11例,污、迟、多、虚、少、杂、缓、小、阙、滞、废;而仅在《朱子语类》前30卷,可与体标记“了”结合的形容词就有113个之多。宋朝人用“了”替换“却”,比如唐诗“看他终一局,白却少年头”,宋词则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二、典型的形容词完成体标记“了”形容词完成体标记“了”表示状态的实现,它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晚唐五代到北宋,“形+了”出现,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集》、《祖堂集》只有“形+了”,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8-20

  • 朱熹对命的思考*
    。”①朱熹:《朱子语类》卷四,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4册,第207-208页。关于天命,《孟子·万章上》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点出天命不可抗拒及必然性。朱熹说:“凡事事物物上,须是见它本原一线来处,便是天命。”②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三,《朱子全书(修订本)》第14册,第810页。“本原”,天原初的样子,天本来固有,“一线来处”,从源头处而非人力安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朱熹“心统性情”论探微
    颠扑不破”(《朱子语类》卷五)的永恒不变的真理。他尤其赞扬张载的“心统性情”说,“横梁云:心统性情,此说极好。”(《朱子语类》卷五十三)朱熹将程颐的心有体用说和张载的“心统性情”说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从而提出了自己的“心统性情”思想。程颐虽然提出了心有体用的思想,但是他却没有明确把心之体规定为性,把心之用规定为情。张载虽然最早提出“心统性情”的命题,但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找不到其命题的具体内容。朱熹发展了程颐的思想,同时又赋予张载的命题以具体的内涵,并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8-15

  • 朱子语类》同义词语考释
    00234)《朱子语类》是南宋朱熹讲学的记录。其语料文白夹杂,方言俗语丰富。学者们做了大量的词语考释工作,主要涉及该书的疑难词语、方俗词与口语词。本文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辞书未收或学者们未及的词条或义项重点考释,并列举其同义词互相参证,以管窥《朱子语类》中同义词的组合规律,促进汉语同义词的研究。本文选用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王星贤点校本。例句后标明出处,括号内的数字依次为中华本册、卷、页。门笋子/笋门轴两头突出的部分。用来嵌入门框和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12

  • 下学而上达——朱子小学与大学的贯通
    用工甚多”(《朱子语类》卷十四)。早在童年或少年时期,朱子就开始接触《大学》,“某自丱读四书,甚辛苦。”(《朱子语类》卷一〇四)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一也记载,朱子十一岁正式受学于家庭,其父朱松“日诵《大学》《中庸》之书,以用力于致知诚意之地”。朱子自称“某年十七八时,读《中庸》《大学》,每早起须诵十遍。今《大学》可且熟读。”(《朱子语类》卷十六)三十岁左右,朱子萌发了对《大学》的学术兴趣,约于绍兴年间就写成《大学集解》,乾道二年(1166年)完成了《大学集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2-18

  • 祭之理的追索——朱熹的鬼神观与祭祀思想
    ”①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六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088页(以下所引朱子作品,均据此版本),主张对一般的学子而言,不妨对鬼神采取回避的态度,不去讨论是否真有一具体的物象。朱熹推崇程颢所言“若以为无,古人因甚如此说?若以为有,又恐贤问某寻。”②《朱子语类》卷六十三,2091页他认为鬼神之理为“第二著”之事,应尽量理会眼前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而对玄乎无形影的鬼神应采取默认或姑且阙疑的态度③《朱子语类》卷三,153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介词的发展及其教学研究
    与同时代文献《朱子语类》,以及其他两个本子的《搜神记》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介词的发展、继承。介词;《搜神记》;《朱子语类》一、《搜神记》介词研究1.从语法功能来说,八卷本《搜神记》中出现的介词一律不能充当谓语,它与其所介引的宾语可以位于动词前做状语,也可位于动词后做补语。也可以出现悬空情况,省略其介引的宾语,这些被省略的宾语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补出来。其介引宾语多为体词性宾语,以及少数的谓词性宾语。2.从语义功能来说,八卷本中介词的语义功能已较为完备,可以引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2012-04-13

  • 朱子静坐工夫略论
    书》第14册《朱子语类》卷十二)[1](P383)此是反对学者因害怕被斥为近于佛老而只动不静,犯了孤执一边之错。实际上,朱子并不反对静坐,相反却认为静坐乃是一种始学工夫,要加以提倡,如云:“始学工夫,须是静坐。”(同上)[1](P379)其对静坐的肯定有以下层次:一是伏除杂念。朱子认为“静坐无闲杂思虑,则养得来便条畅”(同上)[1](P379)。此是说静坐伏除杂念,则人心通体纯澈,故养起来顺畅。延平初教朱子静坐以见未发气象的前提即是制却杂念。朱子忆云:“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1-10

  • 朱子语类》校勘十则
    00234)《朱子语类》校勘十则甘小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上海 200234)文章以中华书局本《朱子语类》为底本,参校相关文献及朝鲜古写徽州本,从征引不确、文字讹误和句读失误三个方面撰成校勘札记十则,翼有禆于《朱子语类》的进一步整理与研究。《朱子语类》;校勘1 征引不确1.1 a白居易诗云:“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孟子心不动,吾今其庶几!”诗人玩弄至此!(1,15,302)①括号中的数字分别为黎靖德本《朱子语类》的册数、卷数和页码,《全唐诗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朱子语类》新词札记
    35000)《朱子语类》新词札记程碧英(四川文理学院 中文系,四川 达州 635000)《朱子语类》虽为讲学语录汇编,但其文本内容广泛涉及南宋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新义。本文对其中的“草簿”、“剂石”、“扑钱”、“射糖盘子”、“书盝”、“香山子”、“衙晡”、“鱼花园”等词进行义释,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变迁,见证南宋社会文化的发展。《朱子语类》;新词;南宋南宋虽偏安淮水以南,但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4-02

  • 朱子语类》词语拾遗
    )笔者在阅读《朱子语类》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些词汇未曾被《汉语大词典》注意到,因而涉及到这些词语的某些义项时引例过晚。谨试对如下的条目进行补正,并考释未收词语。这些书证也不一定就是最早的,聊为引玉之砖罢了。一、积沓《汉语大词典》释“形容多而重叠”[1],没有附例证。按,《朱子语类》卷七十:“‘巽而止,蛊’,是事事不理会,积沓到后面成一大弊,故谓之‘蛊’,非谓制蛊之道,当巽而止。”二、贴助《汉语大词典》释为“贴补;补助”,引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2,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3-18

  • 朱陆“禅学辩”刍议*
    ]237。在《朱子语类》专讲“陆氏”的一章,朱熹指“陆学即禅学”的话可谓俯拾即是。如说:“陆子静分明是禅”(《陆氏》,《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三)。又:“江西之学只是禅”(《陆氏》,《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三);“子静寻常与吾人说话,会避得个‘禅’字。及与其徒,却只说禅”(《陆氏》,《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四)等等。朱熹如此明显而武断地攻击陆学是禅学,到底有何依据呢?当然,朱熹对陆学的“禅学”特点的决断批评不是无的放矢,而这个依据就是朱熹乃是紧紧立足于儒家的“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3-18

  • 朱熹道德修养思想简论
    子之理。”(《朱子语类》,卷九十五)“且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子文集》卷五十九)对于人类来讲,“理便是仁义礼智”(《朱子语类》卷八十三)。既然如此,那么人们唯一需要做的和能够做的就是要明这个“义理”而修其身,只有这样方能“致理”而成其德。2在个体“明义理以修其身”的过程中,朱熹同时指出,这个“理”在每一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县不同的,具体体现为“理一分殊”的关系。朱熹指出:“万物皆是此理,理皆

    道德与文明 2009年4期2009-09-29

  •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小考
    注明此句出自《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此一注释易使读者误以为此句的“著作权”属于朱熹,将引用者误以为始创者。《朱子语类》卷九十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唐子西即唐庚,北宋诗人。今传《唐子西集》二十四卷、《唐子西文录》一卷。朱熹所引“天不生仲尼”一句出自《唐子西文录》,“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可见,“天不生仲尼”一语不是朱熹所作,且原文当作“万古如长夜”。朱熹在引用时稍作改动。历代古籍中

    读书 2009年5期200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