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
- 《涉江采芙蓉》中的两个“谁”辨析
王德丽《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位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中,篇幅虽短,但它在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表现上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甚至引起了诸多的探讨。对诗中两个“谁”的探讨,能够帮助师生开拓诗歌的解读空间,引导学生更进一步领悟诗歌情感意蕴的丰富性以及相思之情的缠绵悱恻。全诗共有四联,从浅层来看,这是一首羁旅怀乡诗。在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中,编者写道:“这首诗的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4期2023-06-04
- 多重转折:在矛盾中升华情感
——《涉江采芙蓉》文本细节管窥
师的当务之业。《涉江采芙蓉》作为《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其行文设置了多重转折,在矛盾中拾级而上,不断升华情感。一、美好在险远——“兰泽多芳草”人,对于自己习见的事物往往见怪不怪;而觉得美好、新奇的事往往又不在眼前;这就有了一重矛盾——美好在险远。《涉江采芙蓉》中的第一重转折就是,美好的“芳草”不在近前,而在险远;不在平畴沃野之地,而在泥淖沼泽之中。王安石曾在《游褒禅山记》中指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诚哉斯言,自然界的许多美
中学语文 2022年31期2022-12-31
- “枉渚”与“辰阳”究竟在何处?
——追寻屈原《涉江》诗中两个地名所指称的地理实体①
8)众所熟知,《涉江》是屈原被放逐江南时记述行程和抒写感受的诗作,其中有如下四行: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枉渚”与“辰阳”在何处?学界普遍认为:“枉渚”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南,“辰阳”在今湖南省辰溪西。有人以为“辰阳”即今辰溪县政府所在地辰阳镇。然而,据《湖南省常德航道志》提供的权威性数据,沅江干流从常德市南至辰阳镇一段的航程长达三百一十二公里;而近几十年来沅江两岸大量的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3期2022-10-25
- 矛盾分析法在中国十二音作品中的体现与运用
——以罗忠镕《涉江采芙蓉》为例
十二音艺术歌曲《涉江采芙蓉》为范例,从作品形态、内容、思想、情感方面探讨中国十二音作品中所蕴含的对立与统一的矛盾关系、矛盾的特殊性等问题,为音乐作品更精准的表达提供借鉴和参考。一、音乐形态中的对立与统一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于1923年发布了他的第一首十二音作品《钢琴组曲》(op.25),这一里程碑式的作品标志着十二音体系的建立,也使得无调性音乐趋于规范化、理性化。由于十二音体系音乐是以序列为基础进行发展的,也被称为序列音乐。十二音音乐是基于数理逻辑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9-13
- 例析导入新课的两种方法
要的。本文便以《涉江采芙蓉》为例,谈谈导入新课的两种方法。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新课多媒体设备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辅助工具。借助多媒体设备,我们能够将更多、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并能有效地刺激他们的视觉、听觉等,为他们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涉江采芙蓉》的导入为例。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也可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4期2022-07-11
- 深衷浅貌短语长情
卞雅在赏析《涉江采芙蓉》时,巧设情境,以境融情,激发学生主动深入思考诗歌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浅貌”下的“深衷”,领会诗歌的意蕴之美。一、《涉江采芙蓉》情境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体会诗歌中“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的意境,培养学生审美体验;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感受诗歌中“思乡怀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11期2022-05-30
- 《涉江采芙蓉》主题的多意性及其教学建议
高莹 一、《涉江采芙蓉》主题的“多意性” 1.政治解读之一:游子怀友 《古诗十九首》作为整体收录在梁萧统编《文选》当中,唐李善为《文选》作注,成为《古诗十九首》最早的完整注解。李善对《涉江采芙蓉》的诠释称其为“二人同心”之作,但究竟“二人”是谁却未做过多阐述。李善之后,唐五臣又对《文选》作注,李周瀚和吕向二臣明确指出该诗为“怀友”之作,李周瀚称“此诗怀友之意也”,又称“以为香、美比德君子也”,吕向也称“同心谓友人也”,可知二人根据诗歌的香草意象认为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0期2022-05-17
- 多维度品味古诗的教学策略
李轶虎《涉江采芙蓉》是收录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全诗传达出游子思妇相思却不能相守的忧伤之情,情感真挚笃厚,语言清新质朴。这首诗运用了乐景衬哀情、悬想法、白描法等多种表现手法,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创作经验。全诗意境雅洁清幽,读来令人如置其境、如见其人,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低头一转身,恍在眼前。该诗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此,《涉江采芙蓉》还有一个最独特的亮点——人物形象的多重解读。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5期2022-05-15
- 一条溆水激扬楚辞骚韵
如。”这是屈原《涉江》里的一句诗,溆浦也是屈原全部诗作中唯一具体描绘的地方,清晰写明了他当时的流放路线和地点。古代溆浦的巫风傩韵催生崭新诗体屈原生于秭归,流放溆浦,终于汨罗。屈原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留下了26首不朽的诗篇。而这26首诗作,全部写于流放之中。学界认定,没有流放就没有楚辞,是流放造就了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公元前296年,44岁的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江南,没有指定具体的流放之地。屈原过洞庭、入沅江,然后沿着溆水逆流而上,在溆水岸边的明月洞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2年3期2022-03-23
- 此处相思,彼处着墨
游潇《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必修二诗歌单元中的重点篇目。在学习这首诗歌时,关于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有同学认为是女子去涉江采芙蓉的,“还顾”“忧伤”的也均是女子;而有的同学则持相反观点,认为应是男子;还有的同学认为涉江采芙蓉者为女子,而后半部分则是以在“远道”的男子的角度来叙述抒情的。同学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我们重温两首家喻户晓的唐诗,以此来寻找解决争论的突破口。第一首为《九月九日忆
民族文汇 2022年2期2022-03-21
- 多维度品味古诗的教学策略
——以《涉江采芙蓉》为例
李轶虎《涉江采芙蓉》是收录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全诗传达出游子思妇相思却不能相守的忧伤之情,情感真挚笃厚,语言清新质朴。这首诗运用了乐景衬哀情、悬想法、白描法等多种表现手法,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创作经验。全诗意境雅洁清幽,读来令人如置其境、如见其人,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低头一转身,恍在眼前。该诗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此,《涉江采芙蓉》还有一个最独特的亮点——人物形象的多重解读。《
语文天地 2022年5期2022-03-17
- 深衷浅貌 短语长情
——《涉江采芙蓉》的情境化教学设计
卞 雅在赏析《涉江采芙蓉》时,巧设情境,以境融情,激发学生主动深入思考诗歌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浅貌”下的“深衷”,领会诗歌的意蕴之美。一、《涉江采芙蓉》情境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体会诗歌中“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的意境,培养学生审美体验;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感受诗歌中“思乡
语文天地 2022年11期2022-03-04
- 拟《古诗十九首》(两首)
爱而沉默的外祖母涉江采芙蓉——2003—2006 年的一段时光那时还是早春,我们在水粉色的信笺上写写画画你抄“梧桐更兼细雨”我誊“未若柳絮因风起”她在后面加上的手绘比植物们本身还要清新而古代才女的自在和反叛岂是本世纪初的女中学生可以轻易学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我们放下黑色的水性笔买来笔墨纸砚慢慢地抄录这也是语文书上没有的诗句我们无师自通般明白了其中的意味“采之欲遗谁?”某些礼物终其一生也找不到可送之人我们怀揣之,珍而重之像看着绝密之技渐渐失传
广西文学 2022年11期2022-01-01
- 《涉江采芙蓉》的审美教学
语文必修教材的《涉江采芙蓉》就是一篇传诵至今的经典名篇。《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两汉时期在学子们离乡外出游学求宦的时代大背景下一个普通家庭的凄惨生活。通过夫妻两地分居、亲人天隔一方的情景再现,抒写了游子和家人相互祈盼、日夜思念,却难以团聚的凄苦和哀怨。诗歌以“一叶知秋”的独特视角,以小见大,聚焦的是个体的故事,诉说的却是一个“求宦得进者少而坎凛失意者多”的文人群体的艰辛落寞和一个“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的思妇群体的悲苦感伤。通
林区教学 2021年5期2021-12-29
- 序列作曲技术在作品中的应用
供了不同思路。《涉江采芙蓉》是我国作曲家创作并公开发表的第一首十二音序列作品,所使用的音列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韵,十二音律在序列排序下构建了音乐核心,序列作曲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音律整体把控。一、序列作曲技术应用原理十二音技术写作时,需将十二个半音排列成特定序列,最初的序列形式称为原形(O),为扩充写作材料,原型可派生出倒影(I)、逆行(R)、逆行倒影(RI)三种形式。这四种基本形式,每种基本形式可移位至十一种不同高度,可构成48种序列形式。在后续音乐中重复使用所
黄河之声 2021年9期2021-07-21
- 被放江南之野时的悲愤与牵心
未能意识到的。《涉江》中说“旦余济乎江湘”“乘龄船余上沅”“朝发枉渚”“夕宿辰阳”“入溆浦”等,则本诗作于被放江南之时可知。洪兴祖在上引注文之后又指出:《哀郢》中说到“九年而不复”,则《哀郢》作于被放九年之时,在《涉江》之后。如此,则《涉江》是屈原被放于江南之野后的第一篇作品。顷襄王元年二月当秦军攻楚、取淅十五城、郢都一带大为震动的情况下,屈原被放于江南之野(郢都附近的长江以南)。诗人同老百姓一起乘船沿江到彭蠡泽,然后沿赣水南下,西南至庐水上游的陵阳。当年
名作欣赏 2020年12期2020-12-21
- 课程思政视阈下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
重要作用。一、“涉江”与“旧乡”——文学语词的承继《涉江采芙蓉》乃《古诗十九首》之名篇,诗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此诗语淡而情深,言简而意远,尤其是采用了诸多楚辞的成辞,传达出内心深处幽微的情感。《涉江采芙蓉》之开篇即言“涉江”,《说文解字》言涉乃“徒行厉水”[1],《尔雅》言“繇膝以上为涉”[2]。楚地有歌名曰“涉江”,屈原曾取其名而制《涉江》一篇,以表“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10期2020-11-17
- 忆沈祖棻先生诗词集油印本出版前后
沈祖棻先生的《涉江诗词集》,2019年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再版了,这不禁让我想到40多年前《涉江词稿》和《涉江诗稿》油印本的刊行。程千帆先生在《涉江诗词集·叙录》中说:“先室沈氏夙工吟咏,然未尝轻以所作示人。及不幸逝世,余陆续刊布其遗著,始为海内外所共知。其《涉江词稿》五卷、《涉江诗稿》四卷,初在南京油印,旋又分别在长沙、福州出版……”兹就南京印刷沈祖棻先生诗词集追忆如下。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后,沈先生先后在苏州、南京任教,再由南京调往武汉
新阅读 2020年6期2020-06-22
- 芙蓉千朵,独采“利他”那一朵
革席慕蓉有言:“涉江而过,芙蓉千朵,诗也简单,心也简单。”事实上,幸福确实很简单。芙蓉千朵,只要你愿采“利他”那一朵,为公共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就是最美的一朵。一如果戈理所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海子有言:“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是而已。”当代社会中不乏有许多人将自身的“小确幸”放在首位,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若将“小确幸”称作“精致自己的利己主义”,那为公共利益奉献就是“痛苦自己的利他主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0年4期2020-05-03
- 课程思政视阈下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
——以《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为例
重要作用。一、“涉江”与“旧乡”——文学语词的承继《涉江采芙蓉》乃《古诗十九首》之名篇,诗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此诗语淡而情深,言简而意远,尤其是采用了诸多楚辞的成辞,传达出内心深处幽微的情感。《涉江采芙蓉》之开篇即言“涉江”,《说文解字》言涉乃“徒行厉水”[1],《尔雅》言“繇膝以上为涉”[2]。楚地有歌名曰“涉江”,屈原曾取其名而制《涉江》一篇,以表“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
广东教育 2020年10期2020-03-15
- 通过古诗散文化改写探究《涉江采芙蓉》的叙事角度
的收获。下面以《涉江采芙蓉》教学为例,谈谈散文化改写古诗对探明叙述角度的意义。一、《涉江采芙蓉》的诗情画意《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中的经典诗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经典篇目。“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首诗共40字,文字本身的信息是有限的,究竟是思妇诗、闺怨诗还是为了表达男女双方的互相思念呢?光是从诗歌字面是难以得出答案的。在讲这首诗时,我组织学生将其改写成散文,充分调动学生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2期2020-03-08
- 通过古诗散文化改写探究《涉江采芙蓉》的叙事角度
的收获。下面以《涉江采芙蓉》教学为例,谈谈散文化改写古诗对探明叙述角度的意义。一、《涉江采芙蓉》的诗情画意《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中的经典诗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经典篇目。“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首诗共40字,文字本身的信息是有限的,究竟是思妇诗、闺怨诗还是为了表达男女双方的互相思念呢?光是从诗歌字面是难以得出答案的。在讲这首诗时,我组织学生将其改写成散文,充分调动学生
语文天地 2020年4期2020-02-22
-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思辨
学经典文本,以《涉江采芙蓉》中抒情主人公的多种解读为例浅谈对于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思辨的看法。什么是思辨?简言之,思辨就是思考辨别。在中国,“思辨”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儒家经典之一的《中庸·第二十章》之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论语·为政》中孔子在谈及学习和读书时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朱子读书法》中朱熹强调“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书始渐未知有疑,其次渐有疑,再其次节节有疑,过此一番之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11期2019-12-25
- 十二音作曲技法与民族特色的融合
——以《涉江采芙蓉》为例
二音”作曲技法《涉江采芙蓉》全曲以一个完整的十二音序列展开创作。在作品中最先出现的序列称为原型排序,其余的运算都和原型相关。《涉江采芙蓉》的序列原型标记为P(prime),其顺序称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逆行标记为R(retrograde)、倒影标记为I(inversion)、倒影逆行标记为RI(retrograde-inversion)[1]。乐曲开头出现这样的旋律,[7 9 12 2 5 10 8][11 1 4 6 3
黄河之声 2019年6期2019-12-17
- 透过“浅貌”悟“深衷”
堂文本呢?就如《涉江采芙蓉》,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言浅而情深。从阅读文本的角度,学生解读,几乎没有多大障碍。可是从课堂文本的角度,诗歌情感是如何生发、发展、深化? 矛盾纠结对情感起了什么作用? 少女和少妇的横向对比、情感在时空中错位对比,又意味着什么?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群体介入,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来完成。 一、矛盾纠结中生发情感作为阅读文本,读者读到了诗歌的情感,读到了抒情主人公的不幸和悲情,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也可算功德圆满了。但是作为课堂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9期2019-10-30
- 《涉江采芙蓉》的深情
郑朝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借物品而寄托相思,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的体现,也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一种范式。大凡诗歌这么写,就要讨论所托之物为何?相思双方如何?怎样寄托情感?前两者关乎内容,后者则关乎诗歌创作本身了。“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一是说自己的行为——“采芙蓉”,一是说所处的环境——“多芳草”,其实其中有着内在的联系。“兰泽多芳草”是抒情主人公采摘芙蓉寄托相思的环境,也是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诗意语文课堂的美学特征
是千变万化……《涉江采芙蓉》课例容量大,美感典型,意境开阔,气象恢宏。汉字之美,文化濡染。董一菲老师对汉字有着独有的敏感以及品鉴力,在她的课堂上,汉字是饱含生命力的精灵。例如,本课对“隰”字的解读,从偏旁入手,与地势、地形关联,最终落在“水岸”上,生动而自然切入“涉江”主题。由“芙蓉”到“夫容”,一语双关,暗合思远的主题,借此推敲“莲”与“荷”的细微差异,不断使学生带着思考走入文本的更深层次。“裳”字“上衣为衣,下衣为裳”。“诔”字从言,哀悼文体,包括对字
中国教师 2019年8期2019-08-20
- 《涉江采芙蓉》原诗解读
刘小芳原诗涉江采芙蓉〔两汉〕佚 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注释1.芙蓉:长在水里,这是水芙蓉,即荷花的别名。2.兰泽:这是一个复合词,“兰”是“兰草”,“泽”是“沼泽”,把两个词义关联起来理解,即生有兰草的沼泽地。3.遗:读“wèi”,赠送的意思。4.还顾:这是一个复合词,“还”是“回,回头”,“顾”是“看”,两个词义关联起来,即回头看。鉴赏《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看似简单的诗,通过抓关键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5期2019-05-20
- 透过“浅貌”悟“深衷”
——例谈阅读文本到课堂文本的转
堂文本呢?就如《涉江采芙蓉》,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言浅而情深。从阅读文本的角度,学生解读,几乎没有多大障碍。可是从课堂文本的角度,诗歌情感是如何生发、发展、深化?矛盾纠结对情感起了什么作用?少女和少妇的横向对比、情感在时空中错位对比,又意味着什么?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群体介入,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来完成。一、矛盾纠结中生发情感作为阅读文本,读者读到了诗歌的情感,读到了抒情主人公的不幸和悲情,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也可算功德圆满了。但是作为课堂文本,我们必
中学语文 2019年25期2019-01-31
-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以婉而欲深——《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及意象,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了解诗歌中“对写法”的技艺及效果。【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赏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自古多情伤离别”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叹之。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子思妇,战争流离……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
新课程(下) 2018年11期2019-01-21
- 《涉江采芙蓉》的教学问题分析
侯典国《涉江采芙蓉》(以下简称《涉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歌。本单元是诗歌单元,所选诗歌分别是:《诗经》两首——《氓》和《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显然,这些诗歌是按照产生时代依次编排的。将五言诗《涉江》放在四言诗《诗经》两首之后,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四言诗到五言诗的变化过程,也符合教材编写者的编写目的:“学习这个单元……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10期2018-12-04
-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的有关知识。《涉江采芙蓉》很简短,情感比较明了,意象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设计学案让同学们先去思考自己最想了解什么,课堂上好有针对性的解决。2.这首诗的难点应该是其表现手法,即诗人是怎样来表现他思念的情感的,手法一以乐景衬哀情,学生比较好理解;手法二主客移位,这一点学生不好把握。所以设计了诗歌鉴赏的拓展环节,让同学们比较熟练的掌握本诗的主客移位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3.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觉到它异常
魅力中国 2018年10期2018-08-06
-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以婉而欲深——《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及意象,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了解诗歌中“对写法”的技艺及效果。【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赏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自古多情伤离别”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叹之。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子思妇,战争流离……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1期2018-02-26
- 分析序列音乐作曲理论与技术在作品中的应用
[1]。二、以《涉江采芙蓉》为例探讨该理论与技术的实际应用(一)《涉江采芙蓉》序列结构设计在我国首部序列音乐作品《涉江采芙蓉》中,作曲家灵活运用了多种序列音乐创作技巧,并将其与中国本土音乐创作文化相融合,实现了技术应用的本土化发展。从该作品的序列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可知全曲涵盖29个小节,并综合利用了倒影、逆行、原形以及倒影几种表现形式。为使得曲子中涵盖的十二半音出现缺失,作曲家严格遵循序列音乐创作技巧就其中的序列展开严格处理,相邻音之间未发生三全音现象,这
黄河之声 2018年1期2018-01-23
- 在荆州,修炼成一棵小草
九歌》再听一段《涉江》青草用满身的青涂改了楚国的黄昏在宽广的废墟上我走得虔诚又小心不知道哪一脚会踩痛前世的故事哪一脚会陷入历史的纷争我想卸甲山称为山只是一种虚拟的高度关公才是真实地耸立正如张居正一个平坦的名字里绵延着明朝那些陡峭的山水在江岸边古墙根我脚步轻轻一动就听到惊雷滚滚垂柳依依 阳光新长其实 每一种鲜活都是相互的背景倚在千年的古城墙无论用哪一种姿态都无法靠近历史的真相在這荆风楚韵中我只想修炼成一棵小草慢慢分解密集的时光(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6102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9期2017-09-23
- “悬想”套“悬想”
李善玉《涉江采芙蓉》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原道”,似写家中人思念远方游子;后四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又似写远方游子思念家中亲人。同一首诗作,抒情主体前后不一,思路又前后相逆,这首诗的内容令人寻味。折芳赠人,表情达意,是我国古代常见的风俗习惯。《诗经》、《楚辞》中就多有记载。从题目来看,《涉江采芙蓉》也是一首“采芳”之作,而且采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植物——芙蓉。“芙蓉”是荷花的别称,而荷花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1期2017-03-04
- 用知识解决问题
用的题。题目:"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在全诗中的作用。学生答案:一,这句话引出"采之欲遗谁",同时刻画了一个女子孤独采莲的情景。二,作用是呼应主题,引出下文作者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的情感,芙蓉是女主人公对夫君思念的寄托。三,在诗中起总领全诗作用,这句诗的意思是涉江采芙蓉,生长花的地方土地肥沃生长着许多花草,与下文的悲伤作对比,并引出下文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三位学生都都在解读诗,都用到了教师教的术语,但为什么三位学生的分析或多或少地偏离了答案?根源在于学生是在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2016-11-07
- 守住心中的涉江蝶
,逆涛而行,独自涉江。不同于苍鹰执着于高峰天空的远志,不同于蚊蝇谄谀于游船画舫的佳肴,它只是默默地翩翩舞着。它那如黑夜般并不讨喜的颜色,它那并不平稳美好的姿态,却能在江面上茫茫雾气中,让你欢欣感叹,让你为之动容。而正是勇气的灯塔、善良的岗哨、执着的航标,守住它高蹈的灵魂。(一)守住心中涉江蝶的,是勇气的灯塔。“如何对待流浪汉?”是这个社会百考不厌的难题,不论真心还是假意,每个人都会动听地说出它的“标准答案”。但当真实地置身于令你措手不及的情景中时,面对主厨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6年3期2016-06-21
- 在美的世界里与学生共舞
张剑广《涉江采芙蓉》是五言诗的典范之作,全诗清雅美丽,有如一朵夏荷,值得细细品味。为了深度鉴赏《涉江采芙蓉》,笔者秉承“少教多学”的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学习,积极鉴赏。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教学效果的确立竿见影:有的发现了意象美、行为美,有的挖掘到了爱情美、朦胧美,有的感悟到了文辞美、音韵美,有的鉴赏到了距离美、忧伤美……真正实现了在“美”的世界里师生共舞。“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笔者预先将这
江西教育B 2016年1期2016-03-25
- 《涉江采芙蓉》文学鉴赏
610101)《涉江采芙蓉》文学鉴赏吴倩(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1)《涉江采芙蓉》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是《昭明文选》中《古诗十九首》中一首。《涉江采芙蓉》历经千年,光芒不减。本文从意象、情感、想象联想、抒情角度和语言五个方面鉴赏此诗,揣摩精彩字词,体会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提高读者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增强审美和探究能力。《涉江采芙蓉》;文学鉴赏;立象以尽意;情感跌宕起伏;想象联想丰富;抒情角度转换;语言清新自然一、《涉江采芙蓉》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年8期2016-03-15
- 蓄势而发直追风骚
——《涉江采芙蓉》教学札记
直追风骚 ——《涉江采芙蓉》教学札记☉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一中朱虹教《涉江采芙蓉》一诗,有两个问题是绕不开的:其一,《古诗十九首》所处的时代特点尤其是文学思潮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其二,《古诗十九首》里的诗歌对《诗经》和《楚辞》优良文学传统的继承问题。也就是说,要理解八个字:蓄势而发,直追风骚。否则解读就不算到位。下面谈谈自己教这首诗的体会。所谓“蓄势而发”,笔者认为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时势,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上说,“古诗十九首”里的这首诗出现在东汉建安末期,
语文知识 2015年5期2015-10-15
-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流淌在《涉江采芙蓉》里的生命意识
]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选自萧统所编的《古诗十九首》,全诗共40个字,文简义丰,韵味无穷。要解读一首诗歌,不得不了解诗人生平及背景,以探本溯源,知人论世。而《古诗十九首》作者大多已不可考。但《古诗十九首》上承《诗经》《楚辞》,下启魏晋南北朝诗歌,普遍性地反映出东汉末年一批文人的思想状态。一个乱世在诗歌中若隐若现,我们似乎可以想见,东汉桓帝、灵帝期间,卖官鬻爵、外戚宦官交替把握朝政,那些中下层文士们,空有才学,求宦无门。选举征辟的制度,让知识分子背井离乡
中学语文 2015年10期2015-08-15
- 《涉江采芙蓉》叙事者多元解读带来的教学思考
张德艳《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首届全国“正道语文”学术研讨时双流中学的刘小芳老师执教本课,以叙述者为切入点的巧妙构思以及其在课堂上所体现出来的教学观念与教学内容创新都让人深思。第一个环节是“诗情探析”,这一环节分三步完成。首先是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师生讨论明确诗中蕴含了思念、忧伤的情感,最后在朗读中充分感受诗歌的情感。朗读悟情之后,教师抛出问题:“本诗抒发的是谁的情感?”这个问题迅速将学生引入到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关于诗歌叙事者的探
语文天地 2015年16期2015-08-15
- 屈原《涉江》赏析
。关键词:屈原;涉江;赏析一、诗人及写作背景屈原是战国时的政治家,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名平,字原,楚国人,传说为湖北秭归县人。曾“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但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和公子子兰为代表的反动贵族和亲秦派的诽谤、进谗,被两次流放,长达30年之久。公元前278年春,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遂于当年夏历五月初五日怀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身殓国。屈原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2015-05-30
- 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
津人教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选自萧统所编的《古诗十九首》,全诗共40个字,文简义丰,韵味无穷。要解读一首诗歌,不得不了解诗人生平及背景,以探本溯源,知人论世。而《古诗十九首》作者大多已不可考。但《古诗十九首》上承《诗经》《楚辞》,下启魏晋南北朝诗歌,普遍性地反映出东汉末年一批文人的思想状态。一个乱世在诗歌中若隐若现,我们似乎可以想见,东汉桓帝、灵帝期间,卖官鬻爵、外戚宦官交替把握朝政,那些中下层文士们,空有才学,求宦无门。选举征辟的制度,让知识分子背井离乡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4期2015-04-09
- 芙蓉含挚爱,离居有忧伤
——《涉江采芙蓉》的形象与情感探究
居有忧伤 ——《涉江采芙蓉》的形象与情感探究陈远燕《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意在表现女子与丈夫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苦的古诗。这首诗篇幅不长,初看起来,在内容上难度不大,似乎无需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表现相思、离别之愁,但细细揣摩,字里行间却潜藏着女子那深挚笃厚的爱以及黯然忧伤的痛。下面结合诗中词句对此作探究性鉴赏分析。一、涉江采芙蓉之挚爱诗中一二句写女子踏过江水去采芙蓉。女子“涉江采芙蓉”,采芙蓉(荷花)为什么是涉江而不是涉河或涉(水)呢?可见“涉江”“
中学语文 2015年36期2015-01-31
- 涉江采芙蓉
是条河,是条江,涉江采芙蓉,采爱情,采学问,采那江南的烟雨,采那迷人的天青色——谁种白莲花,莲心澈底红,吹梦到西洲……又是一季荷花红,最忆江南采莲处;江南采莲处,长忆青春少年时。那时的红荷啊,开满了谭山包,那时的青春,如一朵一朵红荷,漫山遍地都是的,一个一个台阶,一丛一丛绿树,山风里,细雨中,撑着伞的,漫步缓行的,疾步快走的——这样的,那样的学子,哪个不是一朵青翠粲然的红莲花、白莲花呢!记得那时同寝室的青,如荷花一般清澈美好的女孩,在每一个夏日会回到校园代
新青年 2014年8期2014-08-29
- 屈原《涉江》探赏
杰作。他的作品《涉江》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本文从三个方面鉴赏了这首不朽的诗篇。再现了诗人艰难的人生历程、伟大的艺术形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关键词】赏析;涉江;人生历程;艺术形象;艺术技巧一、鉴赏诗人艰难的人生历程《涉江》是屈原被第二次流放到沅湘之间时记述征程和抒写怨愤的诗作,是《九章》中的一篇。朱熹谈及《九章》时曾说:“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时感触,辄形于声。”“涉江”就是过江南行,“旦余济乎江湘”句表明了题意。诗人因进谏而遭楚顷襄王流放,离开郢都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5期2013-01-31
- 妙用示现修辞,抒写思乡愁苦
姜全德《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之六,它巧妙的运用示现修辞,抒写了一位漂流异乡的人,怀念家乡、怀念妻子的愁苦心情。所谓示现,是指在语文作品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诉诸形象化的生动语言,将已发生或未发生而不在眼前、耳边的事情,或者不可捉摸的景象,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叙述得如见其人其状,如闻其声其响的修辞手法。示现运用得好,可以让文章生动感人,使读者易于联想,仿佛可见、可闻、可触、可感而产生亲历其境的感觉。已发生的人和事可经由文字的回顾叙述,让所眷恋或追忆的
中学语文 2012年12期2012-08-15
- 屈原《涉江》中的“辰阳”、“溆浦”考
5000)屈原《涉江》中的“辰阳”、“溆浦”考陈士谔(常德市文化局,湖南 常德415000)屈原《涉江》中的辰阳、溆浦,根据他的被迁地域、航行里程、乘用船具及所去时间考虑,不可能是今湖南的辰溪、溆浦。从地望实际、史料记载、地理遗存和考古成果等方面研究,辰阳应即今湖南汉寿,溆浦则应在今湖南湘阴。《涉江》;辰阳;溆浦;舲船;吴榜一 问题的提出屈原在《九章·涉江》中写道:“……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将济乎江湘。……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朝发枉渚兮,夕
武陵学刊 2012年1期2012-03-20
- 倩谁涉江采芙蓉
解读相抵牾。以《涉江采芙蓉》为例,通过对各家分歧的梳理,笔者认为,对于该诗的解读应该能够从修辞学的角度进行中肯的切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在《涉江采芙蓉》的解题中写道:“这是写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的诗,首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次说所思的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递;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涉江采芙蓉》的主人公采撷芳草想要赠给远方的妻子,并且苦苦吟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3期2006-05-20
- 可补不足
(旭初)所作;《涉江词》,为沈祖所作。全书胶版彩印。《念远词》、《松壑词》合订为一册;沈尹默于另纸手为题记云:“此余近岁所为令慢,写寄千帆、子二君请是正者,二君珍视之,装成一册。值余来成都,出示索为题记,因志其由来如此。癸未(一九四二年)嘉平。”盖为沈尹默每成一词作,即写寄程千帆、沈祖二君以征求意见,二君收词后妥为保存,然后装订成册者。至于《涉江词》,只收词四十五阕,显非全貌。程千帆先生在跋语中称:此为“祖昔年寄呈沈尹默先生求教,而先生又亲加选录者也”。词
读书 1984年11期1984-07-15
- “涉江采芙蓉”
响。这里所选的“涉江采芙蓉”这首,据徐陵的选本是枚乘作的。枚乘是汉景帝时的诗人,流传下来的作品还有“七发”也收在“昭明文选”里。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简注]“涉”,从水里走过去;“芙蓉”,不是现在的芙蓉,是现在的荷花或莲花;“兰泽”,生兰草的水边窖地;“所思”,所思念的人;“漫浩浩”,辽远,一望无际。这是一首惜别的情诗。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为人与人的关
中国青年 1956年24期195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