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阜273155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经蜱虫叮咬进行传播,可造成人皮肤、神经、关节等多器官损伤。莱姆病在欧洲、亚洲及北美洲的温带地区均有流行,其宿主涉及多种野生及家养动物[1]。艾承绪等[2]于1986 年在中国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并分离出3 株伯氏疏螺旋体。随后研究表明,我国30个省区均有莱姆病病例,多出现于山林地区[3]。5S-23S rRNA 基因间隔区是伯氏疏螺旋体的保守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3年9期2023-09-23
- 莱姆病防治专家共识
技术分会前 言莱姆病是一种经蜱叮咬传播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在1977年首次被报道。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不断增高,流行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莱姆病患者不断增多,虽然纳入法定职业性疾病名录,但国家却尚未将其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莱姆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治疗方法尚未统一且不规范,极易出现误诊、漏诊和治疗不彻底,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甚至导致病人残疾。本共识综合阐述了莱姆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临床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2年9期2022-10-19
- 我国20个城市宠物犬蜱媒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立克次体病、莱姆病等[1-2]。这些蜱媒病不仅严重危害犬的健康,同时还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随着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以及新发和再发蜱媒病的出现,蜱媒病在国内外均已引起广泛关注[3-4]。近几年,在我国发现了多个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病例,并出现了死亡病例,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让大家更加重视蜱及蜱媒病的预防,同时也需要更多关于蜱媒病
中国兽医杂志 2022年5期2022-08-06
- 浙江省衢州地区鼠类携带莱姆病螺旋体研究
杨瑞军,叶承华莱姆病是一种全球性的蜱媒传染病,由经蜱叮咬传播的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感染所致[1]。20世纪70年代该病在美国首次发现,1982年Burgdorfer 从蜱类及感染患者的体内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体[2]。我国于1985年首次在黑龙江林区内发现莱姆病患者,迄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含台湾地区)均有莱姆病病例报告[3],同时也从可疑莱姆病病人血清中检测出抗体阳性[4]。衢州市目前尚无典型莱姆病病例报告,但有明确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年11期2021-12-15
-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牙克石段的蜱种及蜱携病原体感染调查
部分,人的蜱传莱姆病和森林脑炎发病率较高,近年又在该地发现另一种蜱传疾病——埃立克体病,其在牙克石地区发病率为14.77%[7]。本研究在大兴安岭林区牙克石段采集蜱样本,分析大兴安岭林区牙克石段的蜱种、蜱携带病原体种类及复合感染,为该地区预防和控制蜱传病原体感染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域 大兴安岭林区牙克石段即牙克石市,它是呼伦贝尔市下辖13个县级市之一,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北纬47°39′~50°21′,东经120°28′~122°29′)、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年9期2021-10-21
- 莱姆病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微生物检测提示莱姆病IgM抗体阳性。用多西环素 0.1 g口服治疗。根据:①患者发病前30 d内曾有过疫区林区接触史(患者于吉林省长春市进行拉练);②临床表现皮疹、关节症状;③血清中可以检测到莱姆病特异性IgM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符合莱姆病诊断,因此该患者诊断莱姆病相关HLH[3-4]。随访该患者在完成两程DEP方案化疗、多西环素治疗1个月后患者体温下降,铁蛋白、sCD25较前下降,且患者莱姆病特异IgM抗体转阴(见图1)。图1 患者治疗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年4期2021-07-21
- 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检测伯氏疏螺旋体方法的建立
elia),是莱姆病(Lyme disease)的病原体。莱姆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通过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传播,至少有30多个国家报告有莱姆病的存在,且发病区域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我国于1986—1987年在黑龙江省海林县首次从病原学上证实莱姆病的存在[2]。全国已经有19个省、市、自治区确定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3]。目前我国莱姆病新发病例高达2万余例,且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4]。莱姆病主要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体检测、免疫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
中国兽医杂志 2021年3期2021-07-07
- 犬莱姆病的流行与防治
125200)莱姆病(Lyme disease)又被称为莱姆包柔体病,是以蜱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人、犬、猫、马、牛、鹿等多种动物易感。犬莱姆病能够引起犬的皮肤、关节、神经和心脏等多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同时犬作为人类的伴侣,犬莱姆病威胁着犬和人健康,因此值得关注。1 莱姆病的病原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 or lyme bor⁃relia)又称伯氏蜱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属于螺旋体目螺旋体
饲料博览 2020年7期2020-12-29
- 家畜莱姆疏螺旋体病的诊断和防控
疏螺旋体病简称莱姆病是一种细菌性、由蜱介导传播的人和动物(犬、马,还可能有猫)共患的疾病。许多哺乳动物和禽类受到感染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莱姆病在欧洲和亚洲气候温和区域有发生。我国于1985 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本病病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莱姆病的重要性正在逐渐上升。1 病原与传播目前,在DNA-DNA 核酸分子重组分析的基础上,广义的伯氏疏螺旋体复合群包括12 个不同的种。在这个复合群中最重要的螺旋体物种是严格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2期2020-12-18
- 伯氏疏螺旋体套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830000)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感染引起,经硬蜱叮咬吸血时进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1]。可侵害人体多系统及脏器,临床表现多样化。该病分布广、传播快、致残率高,近年来疫源地及发病率均呈现出扩大和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2-3]。收稿日期:2019-08-29;修回日期:2020-04-0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200500)第一作者:王娅(1997-),女,
畜牧与兽医 2020年6期2020-06-08
- 海南省西部地区莱姆病血清学调查
郝 琴,何吕芬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 BB) 感染引起的,一种由媒介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1982年,Burgdorferi W等[1]首次从肩突硬蜱体内成功分离出螺旋体,螺旋体感染通常是开始于肩突硬蜱幼虫阶段,主要以哺乳动物为宿主,积聚于宿主中肠。病原体进入机体后早期表现为皮肤游走性红斑、流感样症状、关节痛、肌肉痛、胸痛等症状,晚期可表现为面神经炎、脑膜炎、面神经麻痹、肢体麻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0年4期2020-05-08
- CD14/TLR1-TLR2/p38 MAPK信号通路在莱姆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650500)莱姆病(Lyme disease,LD)又称莱姆包柔体病(Lyme borreliosis),是由蜱传播的一种自然免疫源性感染性疾病,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为致病源[1~2]。我国于 1985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本病病例,现分布范围已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至少累及30 个省份[3]。莱姆病系全身性感染,可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伤[4],临床表现较复杂,一般潜伏期为3~32 d,平均7 d,临床症状分为一、
生命科学研究 2020年1期2020-04-15
- 延长抗生素治疗并不能改善莱姆病后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
欧洲对持久莱姆病抗生素经验治疗研究(PLEASE)发现延长抗生素疗程对莱姆病后综合征并无益处。该试验在荷兰进行并于2016年报道。研究对象为莱姆病症状持续,且免疫印迹试验伯氏疏螺旋体IgM或IgG阳性的患者,经头孢曲松治疗2周后,随机接受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和羟氯喹或安慰剂12周。经Rand-36健康状况评定量表(SF-36)身体组分总得分评估,在主要终点指标即生活质量方面,长期与短程抗生素治疗无差别。然而,值得注意的是,3个组(包括短期和长期治疗组)在生活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年1期2020-01-12
- 手套脚套的创新
——成功遏制一场疫情的暴发
近年来都暴发过莱姆病疫情,其原因是被蜱虫叮咬后感染了莱姆病。当地人们习惯于外出运动,而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蜱虫叮咬,由此感染上了莱姆病。尽管此类疾病能成功治愈,但不易确诊。莱姆病、落基山斑疹热等蜱虫传染的病例数量在急速上升,威胁到当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健康。疫情逼出的创新由于这个消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林米兹公司(Lymeez)在紧急情况下创新推出一款产品,即疫区人手脚保护套,用以保护户外工作者和户外运动者,该产品打出“常出门,少担心”的营销口号,称没有一家公司
中国纤检 2019年11期2019-11-28
- 职业性莱姆病的预防
刘喜房职业性莱姆病指劳动者在林区、野外职业活动中,因被蜱虫等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主要发病地区是东北、内蒙古和西北林区。本文主要介绍莱姆病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及莱姆病的预防等内容。蜱虫叮咬过的皮肤症状莱姆病是一种以蜱虫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1975年,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莱姆镇首次发生、并流行,因此在1980年被命名为莱姆病。它是20世纪末新发现的传染病。在亚洲、美洲和欧洲都有流行,多发生在
劳动保护 2019年10期2019-11-11
- 伯氏疏螺旋体TaqMan-MGB 探针荧光定量PCR 方法的建立及对新疆地区蜱的检测
830011)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由硬蜱叮咬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疾病,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伯氏疏螺旋体是一种微嗜氧的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缓慢,具有遗传多态性。目前,已发现伯氏疏螺旋体约有20种基因型,其中5 种为致病基因型。我国主要存在3 种致病基因型[1-3],分别是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afzefii)、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以及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burdorf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11期2019-11-04
- 北京市首例莱姆病合并斑点热混合感染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和暴发[1]。莱姆病和斑点热均属于蜱媒传染病,莱姆病(Lyme disease)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 borreliosis),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 主要经蜱叮咬传播[2],该病早期以皮肤游走性红斑(erythema migrans,EM)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等病变[3]。斑点热(Spotted fever)是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引起的一类以急性发热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1期2019-02-19
- 艾薇儿写给歌迷:我决定坦诚面对内心的脆弱
部分时间是在和莱姆病斗争,那些年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光,我经历了一场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斗争,我很骄傲我能把这次经历以音乐的形式呈现。那时的我基本是在床上和沙发上写歌和录制歌曲,那些因为我患病经历有感而发的歌词源源不断地冒出来。我的音乐让我精神振作,保持生活的目标,治愈了我很多。谢谢大家在我患病期间这么耐心地等着我,我选择发行的第一首单曲名为“Head Above Water”。这也是我在患病最痛苦时期在床上写的第一首歌。那个时候我感觉快要死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21期2018-12-17
- 英国小姑娘2008年旅游后得了一种“怪病”
的诊断,她得了莱姆病,被认为是来自熊猫身上的蜱虫传染的。莱姆病到底是什么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莱姆病在美国很常见,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也曾出现过。蜱虫以人类和动物的血液为食,而他们的咬伤经常容易被忽视。如果這只看起来不起眼的蜱虫携带莱姆病病毒,一旦盯上人的皮肤,这个人就会长期受到病痛折磨。被蜱虫叮咬后,人最短在2~3天后发病,也有会在1个月左右起病,通常在1周左右。最典型的病程可分为早期(I期)、播散
人人健康 2018年11期2018-11-08
- 英国小姑娘2008年旅游后得了一种“怪病”
的诊断,她得了莱姆病,被认为是来自熊猫身上的蜱虫传染的。莱姆病到底是什么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莱姆病在美国很常见,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也曾出现过。蜱虫以人类和动物的血液为食,而他们的咬伤经常容易被忽视。如果这只看起来不起眼的蜱虫携带莱姆病病毒,一旦盯上人的皮肤,这个人就会长期受到病痛折磨。被蜱虫叮咬后,人最短在2~3天后发病,也有会在1个月左右起病,通常在1周左右。最典型的病程可分为早期(Ⅰ期)、播散
人人健康 2018年21期2018-11-07
- 夏季,小心“夺命蜱”
。蜱虫能传播如莱姆病、落基山斑点热、昆士兰热、回归热、脑炎病毒、巴贝西虫病、兔热病等很多传染性疾病。曾经带来巨大恐惧19世纪前叶澳大利亚内陆开发时期,蜱虫带来的威胁还不仅仅是各种可怕的疾病。史书上记载着这项危险的事业中的各种挑战,以及那些夸张的故事。1824年,探险家汉密尔顿和霍维尔从堪培拉出发,到墨尔本进行为期2个月的陆上徒步旅行。他们11月时返回了堪培拉—一这在当时可算是一次步行的壮举,但现在也许不到2周就可以完成这次旅程了。霍维尔在旅行日记中写道:“
科学大众(中学) 2018年9期2018-10-26
- 黑龙江省海伦市一厂二矿及星火牧场革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情况调查
播多种疾病,如莱姆病、森林脑炎、斑点热、野兔热、Q热、蜱出血热等,严重时,可直接或间接造成家畜和人类的死亡。莱姆病(Lyme disease)又称为莱姆包柔体病或莱姆疏螺旋体病,是一种经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因首次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现因此而得名莱姆病。莱姆病主要因为蜱叮咬人、兽而传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脑膜炎、颅神经炎、神经根炎、关节炎、心脏炎等症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
饲料博览 2018年8期2018-08-25
- 小蜱虫惹出大麻烦
,城乡居民染上莱姆病的情况也越发多见。宋莉,黑龙江省第二医院职业中毒科和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职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中毒救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长为职业中毒、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和突发中毒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援。进入夏季,喜好户外运动的人开始行动起来。但在野外劳动、踏青郊游或林地露宿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您可知道,小小蜱虫也能惹出大麻烦。艾薇儿对莱姆病仍心有余悸加拿大摇滚“小天
大众健康 2018年6期2018-05-31
- 三亚地区神经症状患者莱姆病血清筛查分析*
572000)莱姆病是一种由蜱叮咬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其致病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早期表现为皮肤游走性红斑、流感样症状、关节痛、肌肉痛、胸痛等症状,晚期可表现为面神经炎、脑膜炎、面神经麻痹、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受损[1-2]。莱姆病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报道,分布广泛。我国莱姆病主要集中在东北林区,但南方许多省份也有报道。有学者已证实海南存在莱姆病病原体感染[3]。三亚作为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中心城市,人口聚集日益上升。海南省大部分1级或2级医院临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10期2018-05-29
- 6种从未存在的病
的保健品。慢性莱姆病莱姆病是通过蜱虫叮咬获得的细菌性传染病,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持续一个月左右即可治愈。但你知道吗,根据美国药剂师苏茜·科恩的说法,“如果你在树林里散步,躺在草地上,住在或拜访出现过莱姆病的地方,或者养宠物猫或狗,”你就可能感染一种慢性的莱姆病。据说,该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其临床表现包括肌肉骨胳疼痛,神经认知异常或感觉迟钝等。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存在一种慢性的莱姆病。对于那些感染了真正的莱姆病的病人,如果他们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那么可能会
科学之谜 2018年1期2018-02-03
- 宝格达山阿拉坦合力地区蜱传莱姆病疫源地调查
坦合力地区蜱传莱姆病疫源地调查冀昌龙(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目的通过对林区及草原地区蜱的分布情况,林区蜱的季节消长情况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地人群及媒介生物(蜱)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状况。方法 在特定的时间和固定范围内采用布旗法捕蜱,确定蜱的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用Real Time-PCR进行莱姆病螺旋体核酸检测。并对该地区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检测。结果 全沟硬蜱130组进行莱姆病螺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5期2017-10-24
- 艾薇儿所患的莱姆病究竟是什么病?
古老而又年轻的莱姆病艾薇儿所患疾病是被称为莱姆病(Lyme disease)的一种虫媒(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科学家曾经从具有5300年历史的木乃伊身上检出导致莱姆病的细菌的存在,说明莱姆病是一种至少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疾病。但是,人类真正认识到它的存在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上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及其周边地区,一些儿童和成年人聚居性的出现了病因不明的,以慢性衰弱为主要问题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皮疹、膝盖肿痛、瘫痪、头痛、慢性重度疲劳
自然与科技 2017年3期2017-06-30
- 莱姆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少毅【摘要】莱姆病是一种通过蜱叮咬人、兽传播的人兽共患病,致病病原体主要是伯氏疏螺旋体,对莱姆病诊断方法的研究将对莱姆病的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关键词】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检测【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18-011 前言莱姆病是一种全球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后主要对人体多系统、多器官造成损害,该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因此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因而实验室检验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具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2期2016-05-07
- Toll样受体及其与莱姆关节炎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650500)莱姆病;莱姆关节炎;Toll样受体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引起,通过蜱叮咬感染。莱姆关节炎在中晚期莱姆病中发生率最高,危害较大。莱姆病广泛分布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约有30万人感染及发病[1-4]。莱姆病高发于美国东北部、中西部偏北地区,北欧及东亚部分地区同属高危地区[5]。1986年由艾承绪等[6]首次报道我国黑龙江省海林县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2
重庆医学 2016年5期2016-03-26
- 莱姆病的现状及其防治探讨
030024)莱姆病的现状及其防治探讨赵雅丽(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本文首先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临床分期表现、诊断等方面简述了莱姆病的特点,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针对性地从科普宣传、个人及集体防护、药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一些防治莱姆病的综合措施。莱姆病;现状;防治措施莱姆病又称为莱姆包柔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蜱叮咬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为伯氏疏螺旋体。美国于1969年发现该病,1975年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4期2016-02-23
- 莱姆病的研究进展
25009)莱姆病的研究进展于培发1, 刘志杰1,牛庆丽1, 杨吉飞1, 殷 宏1,2*(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46;2.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传播媒介主要为硬蜱,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莱姆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5期2015-12-18
- 湖南吉首地区硬蜱科种类初步调查分析
006)。其中莱姆病是20世纪70年代报告的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以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新型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出现多系统、多器官损伤,重者导致死亡。1991年作者协助湖南省防疫站莱姆病协作组在与吉首市接壤的古丈县一林场工人中采血做莱姆病检测,结果莱姆病抗体阳性率为3.79%,在该地捕获蜱虫50余只(蜱标本未作鉴定),证实在湘西自治州地区有莱姆病的疫源地存在(湖南省菜姆病协作組,1992)。2001年以来发现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近期湖北、山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5年2期2015-11-26
- 家畜莱姆病的流行、诊断和防控
1100)家畜莱姆病的流行、诊断和防控张忠健(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肇东 151100)莱姆病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发现的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诊表现以叮咬性皮损、发热、关节炎、脑炎、心肌炎等为特征。此病又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莱姆螺旋体病或莱姆关节炎。莱姆病;流行病学;防控1 流行病学莱姆病的宿主范围很广,自然宿主包括人类、牛、羊、马、狗、猫、鹿等多种家畜。鼠、鸟类和鹿等野生脊推动物及牛、马、狗等家畜是莱姆病
兽医导刊 2015年20期2015-04-05
- 青海省六县动物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
730030)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全球性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疾病,从1977 年美国Stere 博士发现以来,五洲均报道新发现此病,且发病区域有扩展趋势,已成为世界性卫生问题,被世卫组织列为必须加以防控的人、畜共患病。我国于1986 年首次在东北辽宁报道人感染莱姆病,目前已有29 个省、市、自治区报道人感染此病。青海省是我国西部幅员辽阔、地貌复杂,高海拔的省区,全省平均海拔达3 000 m 以上,拥有林地面积280 万km2,地貌特征
中国兽医杂志 2015年1期2015-03-18
- 伯氏疏螺旋体膜蛋白OspC研究进展
650500莱姆病(Lyme disease)作为一种蜱媒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在一些特殊人群和一些特别地区有很高的感染率。但到目前为止,缺少比较敏感和准确的诊断方法对莱姆病进行早期诊断。因此,要做到及时预防和及时治疗,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个难题。经研究发现,莱姆病的致病病原体是一种叫做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的螺旋体,其外膜蛋白C(OspC)有非常强的抗原性和较强的免疫原性,机体在感染莱姆病的早期就可以产生特异性的IgM抗体,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2期2015-02-22
- 海南省关节炎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莱姆病调查
经系统疾病患者莱姆病调查朱 雄1,张 琳2,侯学霞2,耿 震2,陈 海1,陈 婷1,俞书义1,郝 琴2目的 了解我国海南省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并确认海南省是否存在莱姆病人。方法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提供血清542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Fluorescent-Antibody Test, IFA)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检测;并采用巢式PCR法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4期2015-01-25
- 甘肃麦积山区媒介及宿主动物中莱姆病螺旋体检测及基因型别研究
介及宿主动物中莱姆病螺旋体检测及基因型别研究张继军,张 芳,李 璐,刘增加目的 了解甘肃麦积山景区蜱及野鼠体内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采用布旗法采集蜱标本,采用夹夜法捕捉野鼠。经种类鉴定后,提取病原体DNA,应用巢式PCR扩增鼠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共检测4个蜱种1 273只蜱标本,其中若蜱1 126只,成蜱147只,若蜱分组进行处理和检测,共分为67组,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4期2015-01-25
-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群莱姆病感染状况调查*
102300)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不同基因型的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sensulato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倪雪冰等,2013)。伯氏疏螺旋体在自然界中生存、繁衍、周而复始的循环并不依赖于人的参与,而是以蜱等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长期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世代相传,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染。莱姆病螺旋体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器官的损害,严重者终生致残甚至死亡(Tranetal.,2013;Mooreetal., 2014;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4年2期2014-11-10
- 细胞因子在莱姆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300309)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引起、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可感染马、牛、羊等多种动物,能够在人畜之间传播流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已于199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重点防治研究对象。近年来,对莱姆病流行病学、病原生物学、致病机制、诊断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不少进展,但由于新的疫源地被不断发现,B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疾病临床症状的多样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4年3期2014-05-19
- 巢式PCR与LAMP方法在蜱的莱姆病螺旋体检测中的应用
耿 震,郝 琴莱姆病是一种主要经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其致病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俗称莱姆病螺旋体。据报道,现已有全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有莱姆病的存在,且发病区域和发病率均呈扩大和上升趋势,该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重点防治研究对象[1]。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莱姆病以来,已经发表了百余篇文献,报道了针对莱姆病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莱姆病血清学调查。被调查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年12期2014-04-09
- 青海省牦牛、藏羊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海省牦牛、藏羊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马睿麟1,王毅2,王晓润1,蔡金山1,沈艳丽1,王谢忠1,张茂华1(1.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西宁 810001;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为了解青海省牛羊莱姆病感染情况,在2013年5月至10月间,我们对青海省27个县(市、区)种畜场进行了莱姆病抗体情况调查。共采集血清样品1375份,其中牛血清样品804份,藏系绵羊血清样品571份,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样品中的莱姆病抗体,采
中国动物检疫 2014年6期2014-02-24
- 莱姆病螺旋体检测技术的进展
0062)1 莱姆病螺旋体简介莱姆病(Lyme Disease,LD)最早发现于美国的Lyme镇并由此得名,莱姆病是由蜱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疾病,通过肩突硬蜱感染人体宿主,可引起多系统器官损害,游走性红斑、神经炎、关节炎、心肌炎等。1982年Burgdorfer W等人成功从肩突硬蜱(Ixodes ricinus)中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螺旋体[1],螺旋体感染通常是开始于肩突硬蜱幼虫阶段,主要以哺乳动物为宿主,积聚于宿主中肠。十九世纪末美国CD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3期2014-01-23
- 针刺治疗莱姆病1例
250014)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初期多有典型皮肤损害慢性游走性红斑,同时伴有头痛、发热、寒战、疲乏不适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后期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呈间歇性、交替性出现各种损害。莱姆病是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炎性综合征,且患者以某一器官或某一系统的反应为主,临床表现复杂,不同患者可以有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少数患者表现为肌肉疼痛、萎缩。现代医学治疗因副作用和耐药性而受到局限,针刺疗法以其特有的
河北中医 2013年12期2013-04-08
- 蜱媒传染病复合感染研究进展*
lato引起的莱姆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引起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斑点热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Rickettsiae)引起的斑点热,巴贝西原虫Babesia引起的巴贝虫病等等。作为这些疾病的传播媒介—蜱,同时可以携带多种病原体,因此大大增加了宿主动物及人复合感染的机率。在蜱、动物宿主和人中,最常见的复合感染是伯氏疏螺旋体与巴贝西虫,伯氏疏螺旋体和无形体,巴贝西虫与无形体的复合感染以及这3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3年1期2013-02-19
- 一起莱姆病合并恙虫病暴发疫情的调查研究*
100021莱姆病(Lyme disease)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 borreliosis),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主要经蜱叮咬传播[1-3]。恙虫病(Scrub typhus)致病病原体为恙虫病东方体,主要由恙螨叮咬人、兽而感染。蜱和恙螨主要寄生宿主为鼠类、牛 、马 、羊 、犬 、猫 、鸟类 、爬行类,此外两栖类动物也是其寄生宿主[4]。目前全国莱姆病和恙虫病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5-6]。本研究对北京市首起输入性莱姆病合并恙虫病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6期2011-11-13
- 多西环素治疗莱姆病第一期临床观察
月共收治62例莱姆病第一期患者,其中31例采用多西环素等综合性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选择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62例患者均符合莱姆病的诊断标准,且均无肝功能、肾功能损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18~69岁;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3~63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基础治疗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除了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外,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6期2011-09-15
- 莱姆病螺旋体鞭毛平截性蛋白的表达及其诊断潜力研究
230036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经硬蜱传播的由若干不同基因型的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Bb)引起的一种多个器官系统发生病理损伤的人兽共患病[1]。1982年,Burgdorferi等首先从莱姆病疫区的肩突硬蜱中分离出该病病原体,后被命名为伯氏疏螺旋体[2]。该病主要分布于美国、欧洲和亚洲地区。全球每年发病30万人左右,且不断增长[3]。目前血清学调查证实我国黑龙江、内蒙古、湖北、贵州、吉林、四川、重庆等29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12期2011-08-21
- 上海地区多种动物莱姆病的血清学调查*
201103)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蜱传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于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该病[1]。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群和动物群中存在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病原学证实其中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的存在,9种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2-3]。很多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均有发生此病的报道,已证实约有40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为伯氏疏螺旋体的宿主[
动物医学进展 2010年1期2010-09-21
- 采用PCR方法对我国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730046)莱姆病(Lyme disease)又称莱姆包柔体病或莱姆疏螺旋体病,是一种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因首次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现而得名[1]。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可分为13个基因型或组[2]。1982年,W illy等在美国首次从肩突硬蜱中分离出B.burgdorferi[4],我国于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该病,之后陆续报道的病原有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年12期2010-09-11
- 陕西省部分林区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陕西省部分林区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李志清1,宫占威2,费晋秀1,石胜刚2,刘 涛1,冯晓妍2,杨 广12.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 730020Emial:lzgwyzwf@yahoo.com.cn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 eri,Bb)感染引起的一种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性微生物传染病。该病由于发病率高、传播快和致残率高,引发多器官多系统受损,在美国称为第二“艾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年9期2010-08-21
- 莱姆病早期出现二期损伤病例报告及分析2例
助检查,符合“莱姆病”的诊断标准,给予“青霉素”480万U 2次/d静点以抗螺旋体治疗,因莱姆病一期可出现颈部轻度强直,给予“甘露醇”20%-250 ml 1次/12 h静脉点滴,1 d后患者发热消失,颈部抵抗消失,于第二天晨5时许患者突觉右眼视物模糊,双影,查体见右侧瞳孔散大,直径约4.0cm,对光反射消失,右眼睑不能上抬,右眼上视、下视、内收均受限,头部CT:正常。清神经科会诊后,基本排除脑血管病变,眼科会诊后未发现眼部病变,均考虑为“莱姆病”引起的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6期2010-08-15
- 陕西省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晓妍* 杨 广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感染引起的一种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由于发病率高、传播快和致残率高的多器官多系统受损性疾病,在美国称为第二“艾滋病”,被列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已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重视与研究[2~4],迄今莱姆病在世界五大洲 30多个国家均有报道,我国自1986年在黑龙江省海林县首次证实有莱姆病以来,先后在29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有莱姆病的存在[5~6]
陕西医学杂志 2010年3期2010-07-06
- 莱姆病1例
赵玉磊,许惠娟莱姆病1例Acase of Lyme disease施伟伟,赵玉磊,许惠娟莱姆病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主因左下肢皮肤起红疹伴痒、痛4天,于2009年7月2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4天前外出游玩时被昆虫叮咬左小腿后局部起红色皮疹,自觉有轻度的瘙痒和烧灼感,伴乏力、头痛、发热,自测体温38.2℃,皮损逐渐向外呈环状扩展,中央部分消退呈紫红色。虫体经当地疾病防治控制中心确定为蜱。否认曾到过疫区,否认肝炎、结核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8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0年3期2010-04-04
- 莱姆病四例报告
查:血象正常,莱姆病IFA实验检测IgG抗体,5月26日1∶32,7月20日为1∶232。病例2:女,68岁,因全身多处红斑伴瘙痒20 d,于2008年5月28日入院。患者于5月9日后枕部被蜱叮咬,8 h后叮咬处出现水疱,第2天叮咬处出现红斑,手抓后红斑凸起,第3天腋下出现红斑,之后在腹股沟、腹部、后背部相继有新的红斑出现,伴有疲倦、头痛、恶心、低热,用脱敏药物无效,查体时发现患者双侧前臂皮肤硬化萎缩,追问病史患者于5年前曾被蜱叮咬于腹部,当时叮咬局部出现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2期2010-02-17
- 莱姆病神经系统损害附 2例报告
璐, 孙 莉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所引起,经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侵犯全身多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表现多种多样,易被误诊。现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2例神经莱姆病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例 1,男,32岁,吉林省桦甸市农民。主因发热伴左侧肢体麻木 8d,加重伴小腿疼痛 3d于 2009年 7月 2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8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 39℃,伴恶心,未呕吐,无头痛,同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5期2010-02-09
- 中国6省莱姆病螺旋体主要宿主动物鼠的初步调查
万康林中国6省莱姆病螺旋体主要宿主动物鼠的初步调查侯学霞,耿 震,郝 琴,张 洋,万康林目的 了解中国吉林、山西、甘肃、青海、贵州、湖南6省林区莱姆病螺旋体宿主动物鼠的感染情况。方法在每个省各选取两个采样点进行捕鼠,采用病原分离培养和巢式PCR方法对野鼠的脾脏、肾脏和膀胱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确定基因型。结果从贵州黑线姬鼠中分离到了2株莱姆病螺旋体;从5省(贵州未检测到)野鼠的脾脏和/或肾脏中检查到了莱姆病螺旋体的特异片段,其中青海黄南(28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年11期2010-01-24
- 莱姆病等
遂正式定名为“莱姆病”。1982年,专家们解剖病蜱,从其肠腔中发现一种螺旋体;1984年,美国、西欧一些国家的专家自患者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红斑病变中也分离出此种螺旋体。至此,莱姆病的病原体、传播媒介已基本搞清。其实,它是一种重新认识的传染病,早在1900年,欧洲的皮肤病文献中就有慢性移行性红斑的病例报道,并认识到与硬蜱叮咬有关。1922年法国、1941年德国、1942年苏联也相继发生类似病例,并观察到这些患者有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故曾称之为蜱性脑炎、脑膜多
祝您健康 1991年5期1991-12-29